让孩子在玩中学
你好。我把自己培养儿子的亲身体会和大家分享,与大家共同探讨和交流。
孩子不仅是父母的宝贝,也是国家未来的栋梁,作为父母,我们不光要给他们良好的经济基础,更重要的是给与他们精神上的关爱,真正教会他们如何做人,教会他们生存的技能是最重要。
1,启发式教育,寓教于乐,生活化培养孩子的兴趣很重要。
2,时刻让孩子感受到你只要用心做,没有你做不好的事情。
3,不管发生任何事情,我们父母都能帮助他解决。我们也是他最信任的好朋友。
4,多陪孩子玩,分享玩的过程中,可以学到好多知识。
5,和孩子共同成长,多看书学习。
6,经常和孩子分析日常看到的事情,我从不直接告诉他对错,我会让他回答。
7,多带孩子走出去,开阔视野。
8,多鼓励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让孩子爱好广泛,知识面宽。
9,只要他自己不累,鼓励他做班干部。
10,适当的让他有点小挫折。他会感受深刻,以后不会再犯同样错误。
11,教会他孝顺,学会爱父母。主动为父母做事情。
12,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要溺爱孩子。如没做,我不会替他做,我会提醒他完成。
如:我儿子2岁半上幼儿园,回来自己洗手绢。那时是好奇,大人洗衣服,他会参与,那就让他自己动手,其实他很有乐趣。一直到现在15岁了。每天自己洗袜子,内衣。每周自己洗校服。祝你开心。
❷ 怎样能让幼儿园的孩子在玩中学,学中玩
老师要清晰的教育目标,针对某个领域发展的要求,采用游戏的方式引导和组织幼儿学习。每一次孩子们游戏时,让孩子们探索,学习,在游戏中学到更多!例如:益智区、科学区等,供幼儿自由选择、自由寻找同伴、自由开展游戏。在“认识我自己”主题中,在益智区投放各种图形。每一个盒子上面都有图形的标记,亮亮把图形宝宝都放回各自的盒子里。放完后又取出来,一张接着一张像火车一样,嘴里还一边数着呢!在图形宝宝回家的游戏中,孩子们一边学习了归类,一边又认识了图形。在图形接龙中,学会了配对。在玩一张一张排序的过程中,学会了点数。在“秋叶飘果儿香”主题中,提供果汁机与水果,让幼儿自制果汁,每一个孩子们都抢着去玩炸果汁的游戏,一个苹果能有多少果汁,两个又有多少呢!
在游戏的过程中,不仅让孩子们体验动手操作的乐趣,进一步探索了果珍与水的关系。这样玩游戏的过程中,让孩子们一边游戏一边学习,学到了很多知识。这样的游戏在小班孩子中不仅玩得开心,学得也快乐!
❸ 如何让孩子在玩中学规矩在玩中学知识
学生守则不用读,主流怎么你怎么就不能违规。需要注意的是,不要讨人嫌,少说话(尤其是惹人不高兴的话),多微笑。为别人做事儿也不需要,因为过眼烟云,记忆会很快消失。也就是,善待别人,就是保护自己。把精力都投入到学习中。消极的说,中庸之道,应该是为人之道。学习,学习?
❹ 怎样能让孩子在玩中学到知识
通过各种玩法,从来表面上看,给孩自子带来了无穷的乐趣;从实质上看,我们传递给了孩子各种关于物理、化学、天文、地理等方面的基本概念和知识。我们可以在很多方面引导孩子,激发兴趣,开发孩子的智力和潜能。对于这么小的孩子,要求其掌握技能或者知识是次要的,激发其广泛的兴趣应当是我们育儿的重点。我们要抓住每一个孩子最兴奋的时机,及时给予合理的引导,向孩子输送更多的信息。
❺ 如何让孩子在玩中学到东西
长久以来,我们抱着 玩会影响学习 的观念来教育孩子,大多家长都这样训斥过孩子: 家长有这样的想法似乎也可以理解,我们的传统文化历来崇尚头悬梁锥刺股的学习方式,那些寒窗苦读的楷模被我们颂扬和模仿。所以,玩在大家眼里是不务正业 、学习态度不端正的表现。 其实,玩耍和学习不是是对立的,而是统一的,有益的玩就是学习,而科学的学习就是玩;玩可以促进学习,而游戏化的学习可以让学习变得轻松愉悦。 首先,它教会孩子认知。孩子从诞生那一天起,就开始在玩耍中认识和感知世界,并在玩耍中学会语言交流,懂得人际交往。可以说,玩耍是孩子理解人生的开始。 还有,游戏能提高孩子的实践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模仿能力、创造能力、思维能力,甚至还可以开发智力,促进大脑发育,提高注意力、观察力、想像力、协调能力等等。 新东方泡泡少儿早就注重了这些内容,他们让孩子玩的最开心的时候学到东西,让孩子通过游戏学到好多知识,增长能力,每天看见孩子回来学到那么多东西我真的很开心。 读《爰莲说》有感 读《爰莲说》有感 原文: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译文:水上、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晋朝的陶渊明唯独喜欢菊花。自唐朝以来,世人十分喜爱牡丹。惟独我喜爱莲花。莲花从淤泥里长出来,却不受泥的沾染;经过清水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它的茎内空外直,没有缠绕的蔓条,也没有旁边长出的枝丫;香气远播,愈远更显得清芬;它笔直地,洁净地立在水中,只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它。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的人,莲花是花中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爱好,像我一样的还有谁呢?对于牡丹的爱好,应该是有很多的了! 析文:《爱莲说》是国学的精粹。解放前,是中小学语文课本基本篇目。我是读初中一年级时读到它,那位语文老师也十分喜爱这篇文章,所以无论范读还是讲解都十分好。文章读过几十年了,至今不仅能记得,而且还能朗朗上口地背诵下来。 反复咏诵多遍后,我也偏爱这篇文章了。文章短小精悍,语言简洁,比喻生动形像,是一篇学习写散文的绝好的范文。它极明确地揭示了作者的理想与追求。文章的中心思想---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这是多么高尚的品格,多么高洁的精神世界啊!它与沉迷吃喝玩乐,贪污盗窃,结党营私,暗箭伤人,怀阴暗心理,耍卑劣手段者,真有天壤之别啊! 解放以后,大半个世纪来,中小学语文均不选这篇文章作教材,究其原因,大概这篇文章思想太不合潮流了。这篇文章立意在自我完善,独善其身上面。它与现实社会提倡的斗争哲学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与人斗其乐无穷的斗争乐世界观,太不相融了。
❻ 如何让孩子在玩中学1
如何让孩子在玩中学第一篇 绍兴大学生家教原创 有非常多的家长经常为孩子不按自己的意思进行学习而感到头痛。比如说希望教孩子计算或识字,而他却偏偏要玩玩具,想要孩子搭积木,孩子却偏偏要去玩扫帚、去玩水,就是不听家长的安排、不爱学习,不听话。所以,让孩子按照家长意图学习就成了一个极大的难题。 其实,根据绍兴家教中心的经验,这里存在着两个问题:
孩子学习不仅仅是发生在“你教他学”的过程中,也不仅仅是发生在老师的课堂教育中,应答性教育只是教育中的一种方案,应该强调时时是学习的机会、处处是学习的场所、物物是学习的材料、样样是学习的内容、条条是学习的途径、人人是学习的主体。
应答性教育是灵活教育,许多早期发展的目标,只要将孩子的兴趣培养好,那么这些目标是每个孩子都可以达到的。 家长应该要因时、因地、因物、因人进行的灵活性、随机性的因人施教就成了培养兴趣和爱好的本途径。灵活教育就是促进孩子全面高质量的去发展,减少差异的形成。这时,教学的艺术就不再在于照本宣科,将一个即定的内容或者说一个目标当成一只食品,家长、教师只要打开它喂食孩子即可,而是需要把这食品当成一个样本,一个实例,一些要素,家长和教师要在此基础上利用原理、了解目的,根据情境进行灵活的组合。 家长要清楚,孩子学习是随时随地可以发生在任何一种孩子的探索活动中,因此,孩子摸这碰那、玩小东西、到处跑,也都是一种学习,无论是探索、活动、游戏、交往、模仿,还是看书、看电视、听故事、乱涂乱画或者是坐下来你教他学,甚至是生活本身对于孩子而言,都是重要一个学习过程。只是孩子那些自发的学习经常是一种非系统的学习,一种没有意识的学习,缺少有效的发展目标,更多是和当时的环境特征对孩子的影响有关系,可以说成是环境中的一些要素引发了他的某种行为、某种关注、某种探究,比如电视里的声响或动作,引起了孩子的模仿兴趣;水的特征引起了孩子的好奇心;球的滚动,引起了孩子对它的追逐;一切新颖的、孩子没有见过的东西都会吸引他的注意。 这时,环境就是担当着一个启发者、一个引导者的身份,但我们必须要强调的是,我们的环境仅仅是为了生活中的环境,而不是为孩子大脑最佳发展而专门准备的,因此,它对于孩子的大脑发展而言缺少目标性、递进性、系统性和科学性,通过自然学习方式孩子也会成长,但不会是相对于家长要求而言的最理想成长,摸这个、玩那个都是学习,但对于孩子来说不是最有效的学习。 绍兴家教中心提示:未完待续。 其次,做为家长应该意识到: 所有事物之间存在着广泛的联系。无论是言语表达能力、事物认知能力、还是体育运动能力之间都有着多种多样广泛而又密切的关联。这种关联,决定了我们能够从任何一种活动中引发出有朝向目标的学习。这些关联,成为从不同的活动、不同的内容、不同的情境中引申出目标活动、目标内容的基础。 比如玩玩具,我们帮助他发展出手眼协调的能力、感知运动整合的能力、言语表达能力、数概念以及想象力、创造力,亲子互动以及做事情的习惯等。
目标和环境特征以及孩子状态的灵活整合,将成为一种最基本也是最重要教育原则:即应答性教育的原则。指导孩子或教育教学很大程度上在于家长和教师是不是能够有效地根据孩子的表现反馈性的进行应答,并对目标指向进行灵活的调整用以适应孩子当时的兴趣、特点和状态,从而达到最好的效果。 这种应答性课程能表现出家长和教师对孩子阶段性发展目标和任务的清晰,无论是认知,还是个性,无论是基本常识,还是生活的,无论是生理,还是心理的需要。 家长和教师要做到三句话不离目标,无论孩子在什么样状态中,都要学会利用“借力打力”,“顺势而行”,“随机应变”,将孩子引导到理想的目标上来。
家长教学过程中,对于每一个详细的发展目标的事先确定都是有必要的,但真正的教学过程不能机械地去重复那些为达到目标事先确定好了的计划、方案以及内容,必须有很好的弹性与灵活。几乎每天在家里,教室里都可能会出现意外的事件,孩子会因为一个事情或因素突然转移他的注意力,而去关注另外的一事件,打乱了家长事先的安排。这种情况经常让家长和老师百般无耐,束手无策。但反馈性应答原则就是要求家长和教师要有效的利用这种注意力、好奇心,抓住意外事件创造性地将孩子引回到课程项目中,当机立断地做出应有的应答反应。因此,因时因地、因情因趣,随机应变地调整相应计划、方案和教学内容并始终的朝向目标成为教育教学中最主要的艺术。 要做到家庭教育,心里有目标,同时也要坚信“条条道路通罗马”,不能仅是机械地执行预先确定好了的计划、方案、内容而不顾当时的实际情况。就如同走进迷宫遇到死路还不回头一样,没有了出路。孩子要玩汽车,你却非要他停下来去学认字,孩子想搭积木,你却硬要他去弹钢琴。结果产生冲突,而无法达到促进孩子发展的目的。
要做到教育要万变不离其宗,根据孩子的现实情况,进行弹性调整与应答。不是要离开目标,而是为了更快、更有效地达到预想目标。正所谓“曲线救国”,此路不通行它路。不是不讲规律,而是利用孩子心理的规律“将计就计”,“顺水推舟”、“诱其深入”。
所以,最重要的是,家庭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始,经常不是从计划、方案以及选定的活动与内容开始,而是从孩子的活动、兴趣、状态开始,从创造教育时机开始!尤其是在孩子没有形成固定的兴趣和习惯以前。创造教育时机就是要随机应变地处理问题,引导孩子的探究、兴趣、关注、热情,让孩子变被动为主动、改好奇为兴趣,逐步地将孩子的好奇心转变成一种稳定的学习兴趣与需要,更有效地促进发展。 要最有效地利用环境因素,了解成长的基本目标,并根据科学的方法,让孩子得到最佳的发展。因此,如何让孩子从对生活环境要素的关注和随机的探索,转到对系统教育内容的学习上就成了教育和艺术,常常听人说在“玩中学”就是这样一种艺术。对此,一再强调孩子每时每刻都在学习,但不是最高效的学习,父母要善于顺水推舟、投其所好,但又要不失时机地将孩子引导到理想的发展目标上面来。 绍兴家教网提示:家长要成为孩子的玩伴、探索的伙伴,并始终掌握着主动与控制权,在玩的过程中成为一个导演,先看戏再发言;边看边导、边导边看。最终将孩子的兴趣引回到你的目标上来。如孩子在玩手枪,你却想教数概念,你非要他放下手中的玩具,回到桌子边来学习数学,那么你从开始就己经失败了,成功的教育者会利用孩子的玩及所玩的对象创造一个数学教学环境,所有的学习应当从孩子当时的活动进入,因势利导、曲线迂回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❼ 如何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
既然玩耍仍是孩子生活的主要内容,那就让宝宝在游戏中学习,在玩耍中认识事物。如回果想答让孩子静下来学习某些知识,请记住:
●要在孩子兴趣盎然的时候;
●要在孩子精力充沛的时候;
●要在孩子情绪高涨的时候;
●时间一定要短,不要等到孩子烦了才结束;
●找到让孩子感兴趣的方法;
●孩子表示拒绝时,不要使用父母的权力压制;
●让孩子多看、多听、多说、多想、多问、多交流、多交往。
❽ 如何让孩子在玩中学数学
愉快教学能够激发学习的热情,提高学习的积极性,所以作为数学教师,我们必须要把实施愉快教学,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数学作为基本要求,使我们的数学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乐而忘返。那么,如何让学生高高兴兴地进入数学世界,在探索中激起兴趣,从发现中寻求快乐并主动地获取知识,进而体会数学的使用价值及学习数学的无穷乐趣呢?
要让学生快乐地学习数学,教师应注意:创设丰富多彩的生活情境;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主动、快乐地探索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时予以评价,唤醒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一、创设丰富多彩的生活情境
丰富多彩的生活中蕴藏着大量的数学知识,我们只要善于让学生发现这些知识,并用来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将品味到数学的妙趣横生,其乐无穷,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例如,在教学认识物体时,我选取学生在生活中熟悉的许多物体,如:魔方、月饼盒、茶叶盒、乒乓球、积木、牙膏盒放在袋子里,扎紧袋口,然后问学生:你们想不想知道袋子里面装了些什么? 面对老师的提问,学生个个跃跃欲试。此时我要求学生先猜测袋子里可能有些什么物体,再请个同学上来用手摸一摸,最后让学生将袋子中的物体倒出来看看自己是否猜对了。这样设计,是为了抓住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迅速地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当学生倒出袋子里的东西亲眼目睹后,我又一次利用儿童好玩好动的天性,把给他们准备好的东西拿出来,让他们小组之间进行活动,一个同学摸一摸物体,然后描述下这个物体的特征,让其他小朋友来猜。这样进一步激起了学生参与操作的热情,从而达到了使学生真正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的目的,让学生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二、动手操作,使学生主动、快乐地探索数学知识
在课堂教学中,单凭老师一张嘴,很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他们以形象思维为主,如果光靠老师讲的话,他们会提不起兴趣,很难一堂课专心的听下来,这样课堂效果就会很不理想,所以上课时,我十分重视学生的实际操作,通过动手、动口等多种感官齐上阵来发挥学生好动的特点和长处,让他们通过亲自动手摆一摆、堆一堆、分一分、画一画等实践活动,使知识建立在直观感悟的基础上,这样学生既感兴趣,又能激发他们的思维。例如在教学认识6-9时,我让学生在6-9根中自主选择小棒先摆摆图形,想摆什么就摆什么,发现他们的兴趣特别高,有摆小树的、有摆房子的、有摆机器人的、还有摆成星星的等等。又如,在教学2-5的分与合时,我让学生通过拿一拿、摆一摆的活动自己去研究、探索分法。这些活动他们都非常感兴趣,积极性都非常高,体验到了发现的喜悦和探索的快乐,同时也使学生感受到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索真理的欲望。兴趣是学习的重要动力,也是创新的重要动力,创新需要兴趣来维持。由此可见,教师要使学生认为学习数学是一种享受,学习快乐的数学首先要让学生对数学这门学科有兴趣。对数学学科的兴趣来自具体的课堂教学。例如在第一堂课教学数一数时,我提问:你们喜欢玩吗?学生都兴奋地说:喜欢!我再追问:你们都喜欢或者是希望都哪去玩呢?学生自由地说出自己的想法。接着我说:今天老师带领小朋友们去儿童乐园玩一玩,好吗?学生都兴致很高地回答:好!然后我用课件出示主题图,让学生仔细观察,图上都有些什么,学生争先恐后地来回答:有树、有滑滑梯、木马、蝴蝶、小鸟,气球等等,继而告诉学生这个美丽的儿童乐园里还藏着1-10十个数,学生都积极性很高地来寻找里面的数,数的很仔细。这样,不仅儿童饶有兴趣地投入到新课学习中去了,而且使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动机,同时学生的观察能力也得到训练与培养。
四、及时予以评价,唤醒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关于激励、唤醒、鼓舞。教师的及时评价和鼓励能让学生更大胆,更自主地参与到学习中来,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原动力。如:教学求未知加数时,小朋友们有的用分与合来思考,有的直接说是根据加法来想的,还有的根据减法来计算。对于学生不同的想法算法,我都加以鼓励,并为学生提供交流的机会,使学生之间能互相启发,互相借鉴,取长补短,从而不断完善自己的方法,突出了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基本理念。根据小学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在教学中,只要发现学生有点滴进步,我都会予以肯定和表扬,并奖励笑脸、五角星或者小红花,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特别是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得到表扬后学习劲头就更大了,从班上部分小朋友身上发现这样做的效果还不错。
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数学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任务,走进了新课程,给我们教师带来许多新的挑战。我们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不断地调整和更新自己的观念,才能让我们的学生自由自在、快快乐乐地在数学大观园里成长。
总之,要使学生学好数学,必须要使学生喜欢数学,那让学生喜欢数学的方法就是要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我们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好动、好玩的特点,在教学时适当采用游戏、操作活动,合作互动、竞赛等形式,把枯燥的数学知识学习与学生熟悉喜爱的活动有机结合,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激情,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并获得成功感和自信心。这样,学生才会自觉主动地去学习数学,以达到好学,乐学的境界。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道出了乐学的含义。如果我们能多为学生着想,多在引导学生乐学上下功夫,那么我们的数学教学必将迎来一片新的天地。让学生轻松、快乐地学习数学将是我永远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