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欺凌的主要行为
1、叫受害者侮辱性绰号;指责受害者无用、侮辱其人格等。
2、对受害者进行重复性的物理攻击。拳打脚踢、掌掴拍打、推撞绊倒、拉扯头发;使用管制刀具、棍棒等攻击受害者。
3、干涉受害者的个人财产、教科书、衣裳等,损坏,或通过他们嘲笑受害者。
4、欺凌者明显地比受害者强,而欺凌是在受害者未能保护自己的情况下发生。
5、传播关于受害者的消极谣言和闲话。
6、恐吓、威迫受害者做他或她不想要做的,威胁受害者跟随命令。
7、让受害者遭遇麻烦,或令受害者招致处分。
8、中伤、讥讽、贬抑评论受害者的体貌、性取向、宗教、种族、收入水平、国籍、家人或其他。
9、分派系结党:孤立、杯葛或排挤受害者。
10、敲诈:强索金钱或物品。
11、画侮辱画,写侮辱性的文字。
12、网上欺凌(Cyberbullying),即在网志或论坛上发表具有人身攻击成份的言论。
(1)校园欺凌的主要行为扩展阅读:
治理方案,以广东为例
2018年11月12日,广东省教育厅等13部门联合出台了《加强中小学生欺凌综合治理方案的实施办法(试行)》,对校园欺凌的分类、预防、治理等问题作出明确规定。
其中,对被欺凌者身体和心理造成“轻微痛苦”或者“明显伤害”的欺凌事件,分别列为“轻微”或者“恶劣”。
“携带刀具等器械威胁或打被欺凌者的”“多次强脱被欺凌者衣物的”“多次强索被欺凌者财物的”等属于“恶劣”范畴的严重欺凌事件。
值得关注的是,学校对于屡教不改或者情节恶劣的严重欺凌事件中的欺凌者,在进行批评的同时给予惩戒,严重者可以给予留校察看、勒令退学、开除学籍的处分。
㈡ 校园欺凌和暴力行为主要集中在哪4类
1、叫受害者侮辱性绰号;指责受害者无用。粗言秽语、喝骂。
2、对受害者的重复的物理攻击,身体或物件。拳打脚踢、掌掴拍打、推撞绊倒、拉扯头发。
3、干涉受害者的个人财产、教科书、衣裳等,损坏,或通过他们嘲笑受害者。
4、欺凌者明显地比受害者强,而欺凌是在受害者未能保护自己的情况下发生。
㈢ 校园欺凌表现
肢体欺凌。推撞、拳打脚踢以及抢夺财物等,是容易察觉欺凌形式。
2、言语欺凌。当众嘲回笑、辱骂以及替别人取答侮辱性绰号等,是不容易察觉的欺凌形式。
3、社交欺凌。孤立、杯葛以及令其身边没有朋友等,是不容易察觉的欺凌形式。
4、网络欺凌。在网络发表对受害者不利的网络言论、曝光隐私以及对受害者的照片进行恶搞等,是容易察觉欺凌形式。
《治安管理法》第九条规定,对于因民间纠纷引起的打架斗殴或者损毁他人财物等违反治安管理行为,情节较轻的,公安机关可以调解处理。经公安机关调解、当事人达成协议的,不予处罚。经调解未达成协议或者达成协议后不履行的,公安机关应当依照本法的规定对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给予处罚,并告知当事人可以就民事争议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㈣ 校园欺凌的主要表现
校园欺凌不一定在校园内发生,放学后同学间的欺负行为也算在内。
其主要表现是身体强壮的学生欺负弱小的学生,令其在心灵及肉体上感到痛苦。校园欺凌通常都是重复发生,而不是单一的偶发事件。有时是一人欺负一人;有时集体欺负一人。
通常欺负者不觉得自己不对,而且受害者怕事,默默承受而不敢反抗和告发欺凌者。因此,恶性循环导致受害者的身心深受煎熬。
校园欺凌是指在校园内外学生间一方(个体或群体)单次或多次蓄意或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负、侮辱,造成另一方(个体或群体)身体伤害、财产损失或精神损害等的事件。
校园欺凌分为单人实施的暴力,少数人数暴力,和多人 实施暴力。实施环境地区多为校园周边或人少僻静处,甚至是明目张胆的在校园公共区域进行欺凌。
(4)校园欺凌的主要行为扩展阅读:
校园霸凌事件的防治措施
1、家庭层面
在人的一生中,家庭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人格的形成有着莫大的影响。
首先,夫妻之间应该和睦相处,给孩子一个温馨的成长环境,言传身教,以自身的榜样力量感染和熏陶孩子。避免其心理上、性格上出现偏失。
其次,父母要加强自身修养,学习正确的教育方式,对孩子进行是非、品德、纪律等教育,使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品质和健康的心理,帮助孩子抵制不良诱惑和拥有自我保护的能力,使其具备良好的道德意识和法律意识。
采取民主型的家庭教养方式,当孩子遇到问题时家长要善于同孩子沟通交流,拒绝用简单粗暴的方式解决,增进亲子互动,营造和睦家庭氛围。
2、学校层面
学校应开展相关的道德与法律教育,形成相应的校纪校规。
学校可以开展一些相关的主题班会,通过主题班会教育活动,让学生了解基本的道德与法律、校纪校规,如果学生触犯了法律法规、校纪班规,需要承担什么后果。
同时通过主题班会活动,告诉学生遇到“霸凌”时该如何应对。学生之间,尤其是初高中的学生,矛盾如果没有及时化解,极有可能演变成暴力事件。
因此,学校在家校沟通方面,更应该占据主动的位置。通过家校互动,尤其是家长与班主任老师的互动,及时掌握学生的心理状况,对学生在学校、家庭、社会活动有一个大致的掌握,这样能够有效的预防“校园霸凌”的出现。
3、社会层面
防范校园霸凌,离不开社会环境的整治。
当前社会上流行的文化中,宣扬暴力的占很大比重,其通病是凡事都要通过武力来解决,这样的外在因素给学生产生的影响可想而知。
在这种不良文化的熏陶下,在学生潜意识里,暴力就成了解决问题的唯一手段。要正确利用媒体的优势,多对学生加强正确引导,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和高品位的格调。
真正净化学生的心灵,应该从根源上防止暴力犯罪的发生,还孩子们一个无忧无虑、健康成长的学习环境,还校园一方净土。
㈤ 校园暴力的主要表现是什么
校园欺凌不一定在校园内发生,放学后同学间的欺负行为也算在内。其主要表现是身体强壮的学生欺负弱小的学生,令其在心灵及肉体上感到痛苦。校园欺凌通常都是重复发生,而不是单一的偶发事件。有时是一人欺负一人;有时集体欺负一人。
通常欺凌者不觉得自己有错,而且受害者怕事,默默承受而不敢反抗和告发欺凌者。因此,恶性循环导致受害者的身心深受煎熬。
校园欺凌的形式:
1、肢体欺凌
推撞、拳打脚踢,扇打以及抢夺财物等,是容易察觉欺凌形式。
2、言语欺凌
当众嘲笑、辱骂以及替别人取侮辱性绰号等,是不容易察觉的欺凌形式。
3、社交欺凌
孤立、杯葛以及令其身边没有朋友等,是不容易察觉的欺凌形式。
4、网络欺凌
在网络发表对受害者不利的网络言论、曝光隐私以及对受害者的照片进行恶搞等,是容易察觉欺凌形式。
(5)校园欺凌的主要行为扩展阅读:
相关治理方案:
1、北京解决校园欺凌
2018年7月5日北京为解决校园欺凌,教育部首先发布北京市中小学欺凌治理方案公布:发生校园欺凌须限时上报。
在教育部等部门发布的《加强中小学生欺凌综合治理方案》中要求,学校在启动调查处理程序10日内须完成调查,而在此次北京市各区公布的实施方案中,除了对调查时间有要求外,对于事件的及时上报也做出了严格的时间要求。
2、10分钟内须向上级部门口头汇报
例如北京市东城区在实施方案中明确提出,如发生欺凌事件,各校要在10分钟内向上级单位进行口头汇报,2小时内递交详细文字材料并随时汇报工作进展。
3、情节严重学校直接与司法部门对接
与东城区类似,海淀区除了要求30分钟内口头上报区教委外,对于情节较为严重的,还要求学校要与属地派出所、司法等部门进行对接。
㈥ 校园欺凌的主要行为是什么呢
校园欺凌主要的行为包括肢体上的欺凌、学生以言语欺凌对方、在学校孤立欺凌对象、网上散布谣言攻击欺凌对象。校园欺凌是一种校园中存在的不良现象,许多学生组成小团体孤立欺凌对象,通过言语上的攻击,肢体上的碰撞等等方式对被欺凌的学生带来伤害。校园欺凌行为给许多学生造成的心理创伤十分严重。
校园欺凌的手段并不少见,也许很多人觉得校园欺凌离自己很远,但很可能自己也是其中的一员,只不过是无形中的对他人造成伤害。而很多受害者他们往往是朋友较少的人群,这类人群比较容易被欺凌,如果没有一颗强大的内心和勇于反抗的精神,建议学生们可以交往一些身边的朋友,在危难时刻也许这些朋友便是救命的稻草。
㈦ 校园欺凌的五种行为
一、身体欺凌。是指直接攻击学生的身体,比如通过推搡、抓挠、咬、拳打、脚踢、掐捏等方式给其他同学的身体造成伤害。
二、语言欺凌。是指使用恶意的言语;语言威胁、恐吓;传播谣言和错误的信息等等。这也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欺凌方式,语言欺凌往往给被欺凌同学造成严重心理伤害。
三、社交欺凌。是指对受害人并不进行直接面对面的攻击,而是通过联合其他同学,有组织地排斥或孤立受害人来实施欺凌。这种欺凌方式较为复杂,常常是通过群体行动的方式来达到欺凌的目的。这种欺凌方式使被欺凌的学生感到身边没有朋友、孤立无援等。
四、财务欺凌。是指破坏、索要学生的财物,比如通过破坏、抢夺,使其他学生交出或购买学习用品、手机、电脑、香烟等,或通过强行索要钱财使其他同学的财产受到损失。
五、网络欺凌。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欺凌者逐渐开始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通过社交软件、电子邮件、网络论坛等方式实施欺凌。比较常见的是通过发信息、照片、视频来贬低某些同学,让这些同学蒙羞,然后借由社交网络广泛传播。这种欺凌方式的特点在于传播的广泛性及迅速性。当一个学生在网上发出相关的视频或照片后,这种视频和照片能够迅速传递给其他更多的学生,给受欺凌者造成更大的伤害。
人际关系就是人们在生产或生活活动过程中所建立的一种社会关系。这种关系会对人们的心理产生影响,会在人的心理上形成某种距离感。
是人们在交往中心理上的直接关系或距离,它反映了个人寻求满足其社会需求的心理状态。
社会学将人际关系定义为人们在生产或生活活动过程中所建立的一种社会关系。心理学将人际关系定义为人与人在交往中建立的直接的心理上的联系。
中文常指人与人交往关系的总称,也被称为“人际交往”,包括亲属关系、朋友关系、学友(同学)关系、师生关系、雇佣关系、战友关系、同事及领导与被领导关系等。
人是社会动物,每个个体均有其独特之思想、背景、态度、个性、行为模式及价值观,然而人际关系对每个人的情绪、生活、工作有很大的影响,甚至对组织气氛、组织沟通、组织运作、组织效率及个人与组织之关系均有极大的影响。
1.介绍自己
以简洁得体又别出心裁的方式来做自我介绍。无论是在何种社交场合,想扩展人际关系的第一课就是要学会自我介绍。要设法出奇制胜。让对方牢牢地记得你,而且是记得正面的形象。
2.愉悦风格
培养开朗、活泼的个性,让对方觉得和你在一起是愉快的。
3.幽默风趣
培养幽默风趣的言行,幽默而不失分寸,风趣而不显轻浮,给人以美的享受。与人交往要谦虚,待人要和气,尊重他人,否则事与愿违。
4.寻找话题
为什么我们经常错过了许多广结人缘的机会?就是因为我们常把那些黄金时段用来绞尽脑汁,却还是挤不出一句合适的开场白。无论是主动或被动去打开话匣子都能得心应手。一旦你能达到这个境界,那无论把你丢在任何一个场合中,必都能迅速进入状况,随心所欲地去扩展人缘,为自己在生活与事业中,营造一个又一个绝佳的发展机会。
5.记住别人
记住别人的姓或名,主动与人打招呼,称呼要得当,让别人觉得礼貌相待、倍受重视,给人以平易近人的印象。
6.心平气和
不管有什么样的争论,要做到心平气和、不乱发牢骚,这样不仅自己快乐、涵养性高,别人也会心情愉悦。
7.完善自己
把自己打造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对他人有有利影响的人。
㈧ 校园欺凌的表现行为有哪些
叫受害者侮辱性绰号;指责受害者无用、侮辱其人格等。对受害者进行重复性的物理攻击。拳打脚踢、掌掴拍打、推撞绊倒、拉扯头发;使用管制刀具、棍棒等攻击受害者。干涉受害者的个人财产、教科书、衣裳等,损坏,或通过他们嘲笑受害者。校园暴力主要有三类:
语言暴力:指学生经常用污言秽语对其他学生进行攻击,从而产生矛盾;
身体暴力:指借助身体的优势打击比较弱小的同学;
心理暴力:指不断地用语言、行为等给其他同学造成精神或心理上的压力,使其出现不良表现。
如果遇到了校园暴力,学生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如遇事不要忍气吞声,要及时告诉家长或着老师;身上尽量不携带太多的钱物;受到暴力侵害时,立即采取灵活的应急措施,不刺激对方,以减少被侵害程度,事后立即报案。
二、提高社会交往能力。如交友要谨慎,少与行为不端的人联系,不要上网交友,更不要网恋或私自会见网友;出外办事不单独行动,要与同学结伴而行,以免发生意外。
三、养成谨言慎行习惯。在学校日常生活中,不要说刺激、伤害别人的话;在公共场合遇到可疑者时,设法避开;化妆、服饰要得体,不要过分暴露;不要贪图小便宜,不要对陌生人交付现金以及物品;与他人发生矛盾或冲突时,尽量用和缓的语言和手段加以处理等等。校园欺凌(3)
校园欺凌是发生在校园内外、学生之间,一方(个体或群体)单次或多次蓄意或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负、侮辱,造成另一方(个体或群体)身体伤害、财产损失或精神损害等的事件。
校园欺凌通常会造成受害人心灵创伤,是一种反社会行为,是各国重点治理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