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校园 » 青城子中学

青城子中学

发布时间: 2021-06-20 06:29:57

⑴ 通远堡高中 录取线

2020通远堡高中录取线:第一志愿录取分数线482分,第二志愿录取分数线492分。

2020年凤城市高中录取分数线正式公布,凤城二中录取分数线523分;通远堡高中第一志愿录取分数线482分,第二志愿录取分数线492;辽宁省农村实验中学第一志愿录取分数线468分,第二志愿录取分数线478分。

凤城一中指标到校分数线具体如下:凤城三中710分,凤城四中690分,凤城五中741分,凤城六中731分,凤城七中677分,东汤中学658分,大堡中学660分,石城中学658分,大兴中学736分,爱阳中学658分,赛马中学659分,弟兄山中学681分;

青城子中学662分,四门子中学661分,通远堡中学658分,刘家河中学659分,鸡冠山中学664分,边门中学662分,宝山中学667分,白旗中学681分,红旗中学682分,蓝旗中学662分,沙里寨中学660分。

(1)青城子中学扩展阅读

2019年通远堡高中录取分数线482分,辽宁省农村实验中学第一志愿录取分数线482分,第二志愿录取分数线492分,凤城二中录取分数线535分。

凤城一中指标到校分数线具体如下:凤城三中734分,凤城四中715分,凤城五中773分,凤城六中759分,凤城七中689分,东汤中学710分,大堡中学686分,石城中学700分,大兴中学695分,爱阳中学711分,赛马中学686分,弟兄山中学700分;

青城子中学687分,四门子中学691分,通远堡中学685分,刘家河中学685分,鸡冠山中学694分,边门中学734分,宝山中学688分,白旗中学686分,红旗中学707分,蓝旗中学685分,沙里寨中学693分。

⑵ 丹东市凤城市赛马镇和青城子镇哪个

半斤八两吧。不差上下
赛马是以煤为主,青城子也铅锌矿为主。现在都是经济困难不发达地区
赛马在凤城的东北方。青城子在凤城的西北方。距离凤城都比较远
两个破地方,就那么地吧。没法挑选,随便去吧。比如说狗屎和猫粪,你问我那一个香一点。我真的没法回答了。

⑶ 辽宁丹东市宽甸县的一高和二高都怎么样。今年预计录取分数线是多少

答: 辽宁丹东市宽甸县的一高和二高还可以,今年预计录取分数线460分左右
问题问的挺好的
很高兴为你回答

⑷ 有色金属和黑色金属有什么区别他们各自的性质是什么

有色金属和黑色金属的区别是:一个含铁、络、锰;一个是不含主要是指铁、络、锰。

黑色金属是以铁为基本成分的金属及合金,主要是指铁、络、锰及合金;有色金属又称非铁金属,是铁、锰、铬以外的所有金属的统称。

⑸ 丹东凤城有几所高中,技校,职专和培训学校

正规高中有3所:一中、二中、通远堡。
技校有2所:北技校和烟草公司回对面的技校。
额外答还有: 师范、 其它的就不知道了。

最好还是去正规的那3所,凤城一中是最好的。
实在没办法再去别的学校,为了孩子的前途,千万别担心现在花的这点钱。

⑹ 苏仲平的人物生平

苏仲平,1919年5月25日出生于辽宁省辽阳县(今辽阳市),幼年在家乡受启蒙教育。1931年日本发动侵华战争,亡国奴的生活给他幼小的心灵带来极大的创伤,在家庭和社会影响下,他发愤学习立志工业救国。12岁他就离开家乡到奉天(今沈阳),就读于奉天省立第一工科职业学校。毕业时年少无为,只有继续深造,当时有两条途径可走,一是去日本,另一是去内地,那时他不愿接受日本教育,便只身到北平(今北京),考入汇文中学。1938年中学毕业后,考入燕京大学医科预备系,1939年夏转入辅仁大学生物系,1943年毕业。
大学毕业后,苏仲平由校方介绍到德国拜尔药厂科学部任化学师,先后在该厂的上海、大连、沈阳等地的研究室、工厂工作,直到1945年药厂解散。1946年,苏仲平根据自己的专业特长,进入东北金属矿业公司沈阳选矿剂工厂从事选矿药剂研究。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日本侵略军破坏和销毁了各厂矿的设备与资料,沈阳选矿剂厂也不例外,要生产选矿药剂只能从零开始。为提供东北地区矿山恢复生产所需的选矿药剂,苏仲平进行了黄药、黑药、松根油的合成探索试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调至沈阳冶炼厂铜电解车间工作。后任该厂第一任化验室主任。后因各地矿山恢复生产需要选矿药剂,1949年末又将他调回选矿剂工厂。在这里,他进行了固体黄药、黑药、松根油生产工艺的研究,并亲自指导生产。
苏仲平在从事选矿药剂研究过程中还努力学习选矿专业知识与基础理论。因此,在选矿剂工厂投产后,他又被调到东北工业部有色金属工业管理局选矿科任助理工程师。1950年,在青城子铅锌矿指导提高铅选矿回收率取得明显成效,并获得奖励;1951年至1953年,先后到东北各铅锌多金属矿指导选矿厂投产试车、达产及提高选矿指标等工作;在推行多金属混合浮选工艺流程及提高杨家杖子钼矿选矿厂处理能力的磨矿流程改造中,均做出贡献。
1953年10月,由沈阳调到北京有色冶金设计院选矿处,1954 年至1955年,主持湖南新冶铜矿选矿厂设计工作,任设计负责人。1956年至1957年,苏仲平赴前苏联有用矿物机械加工科学研究设计院(今俄罗斯圣·彼得堡米哈诺布尔研究院)参与审核冶金工业部有色金属选矿研究设计院(今北京矿冶研究总院)建院的扩大初步设计,任设计总工程师。回国后,参加该院的建设工作,并继续担任选矿研究室副主任。1958年,在该院由他组建了我国第一个选矿药剂研究室。之后,他长期担任研究室主任工作,全面负责、指导研究课题的试验研究,为我国选矿药剂科学研究和工业发展做出卓越贡献。苏仲平还较长时间担任院副总工程师职务,为该院科研工作及其发展做出贡献。1994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⑺ 丹东有几个中学 都叫什么名字

丹东七中丹东十七中丹东市第四中学丹东十八中丹东八中丹东二十一中丹东五中丹东十三中丹东十九中丹东二十五中丹东市第八中学丹东二十六中丹东六中丹东二十八中丹东九中丹东十中体育中学爱阳镇中学丹东二十九中丹东十二中丹东二十四中丹东三十三中丹东二十三中丹宽甸满族自治三中古楼子中学宽甸满族自治县太平哨镇中学石湖沟中学宽甸满族自治二中青山沟中学灌水中学硼海中学大川头中学杨木川中学毛甸子中学宽甸二实验学校双山子中学牛毛坞中学宽甸朝鲜族中学下露河中学虎山中学长甸中学青椅山中学宽甸满族自治县大西岔镇中学宽甸满族自治县朝鲜族中学八河川中学步达远中学大西岔中学太平哨中学宽甸满族自治县杨木川中学振江中学东三十二中丹东三十中长安中学新立中学东港五中马家岗中学黄土坎中学东港六中小甸子中学黑沟中学东尖山中学东港七中长山中学前阳中学菩萨庙中学马家店中学龙王庙中学新城中学汤池中学石人中学东港四中合隆中学椅圈中学大顶中学东港市汤池镇中学北井子中学石佛中学柳林中学十字街中学东港八中凤城三中凤城四中蓝旗乡中学红旗中学农村实验中学青城子中学宝山中学鸡冠山中学白旗中学东汤中学沙里寨中学凤城朝鲜族中学凤城六中赛马中学大堡中学刘家河中学边门中学弟兄山初级中学凤城五中通远堡中学草河中学大兴中学四门子中学石城中学

⑻ 宋叔和的人物生平

中华民国四年(1915年)七月十四日,宋叔和出生于河北省迁安县耕读之家,祖辈处于科举制度时代,父辈则已接受南开中学、日本早稻田大学的现代教育,因而他难免受到“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思想的一定影响,7岁前从祖父受启蒙教育。
1923—1926年在县立西阁寺高小学习。
1927年(民国十六年),随父亲到卢龙县插班卢龙中学,后入唐山第四中学,才正式接受中学教育。
1928年,学校组织学生参观开滦煤矿、水泥厂、制瓷厂和塘沽的碱厂、盐厂,14岁的宋叔和第一次感悟到实业救国的使命。
1928-1932年在河北省立唐山中学读完初中。
1932年(民国二十一年),转学至北平通州潞河中学读高中。
1934年(民国二十三年),毕业于北京市通州区潞河中学,同年考入清华大学,1938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地学系,曾任西南联合大学助教,中央地质调查所技正。
1932-1934 年,转至北平东通县潞河中学读完高中。在唐山中学就读时,一位讲授博物课的北京大学地质系毕业的教师,使宋叔和在青少年时代就接受了一些地质矿产知识的熏陶,产生颇大的兴趣。那时,唐山是一个工业区,除著名的开滦煤矿外,还有一些诸如洋灰厂、瓷器厂等小型企业。而临近唐山的塘沽,不但拥有盐厂、碱厂等,还有很有名气的大型企业,同时又是一些矿产产品的集散地。耳濡目染,青少年时代的宋叔和就领悟到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对国家的振兴和富强、对民族的昌盛发达是何等的重要。因此,在他报考大学时就选择了化工和地质专业,并于1934年考取了清华大学地学系。
1934年高中毕业,为立志找矿勘查考入清华大学地质地理气象学系。当时的清华大学很重视学生素质的培养,第一年地学系只开一门普通地质学,其他课程都是外系的课。宋叔和就利用大量时间勤奋读书,尤其读了许多有关矿业方面的中外书籍。此外,他还读小说、打网球、游泳、踢足球,大学生活丰富多彩。那时的宋叔和求知若渴,博览群书,找到了人生最大的乐趣。大学二年级他写了《中国的玉石》一文,发表于《清华大学学报》,并转载于《北京晨报》。
1937年(民国二十六年),因侵华日军进逼北京,清华大学被迫南迁昆明,他继续在西南联合大学就读。大学时代的宋叔和十分勤奋好学,兴趣广泛,早在北京清华大学读书期间,就撰写了《中国的玉石》一文,载于《清华大学学报》(1936),后转载于《北京晨报》。
1937年,宋叔和与冯景兰老师正在河北省小五台山进行野外地质调查,为撰写毕业论文做准备时,抗战爆发,便随学校迁往长沙。清华大学与一同南下的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合并为西南联大。
1938年春(民国二十七年),宋叔和参加了由湖南迁往云南的西南联合大学步行团。沿途在袁复礼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地质观察,徒步行走了两个月,增长了地质知识和地质工作才能。
1938年,宋叔和大学毕业,由于成绩优异留校任助教,四年教学之余,宋叔和先后随冯景兰、张席提等赴云南西部与贵州西部进行地质与矿产资源调查,并且撰写了《云南保山仁和桥中志留世笔石》一文,首次以确凿的化石依据,论证了我国云南西部地区中志留世地层的存在,为该区志留纪地层研究工作奠定了稳固的基础。宋叔和论证的“Monograptus Tlexilis Elles” (单笔石),不仅在当时得到好评,至今有关中国滇西地区的中志留世标准化石论述,仍以这一论证为重要依据。他与张席提老师共同研究黔西三叠纪瓣鳃类化石,合作采集鉴定,并形成了《贵州海相三叠纪之新产地》一文。
1942年(民国三十一年),正值抗战极端困难的相持阶段,为地质找矿、开发大西北,宋叔和离开昆明,放弃稳定的教职,毅然调到重庆中央地质调查所,先后任技佐、技士。当年就与关世聪等一行人到新疆进行综合性地质矿产普查,出行于高山戈壁。宋叔和填制了当时尚少有地质人员去过的地区(如库鲁克塔格等)的路线地质图,亲手记录了古远地质的演化历史。他们在矿产地质调查中研究了新疆八道湾煤田的地质构造环境和煤层的分布规律,最早划分出早和中侏罗世燃料煤以及三叠纪炼焦煤。他仅用罗盘就地估算出了煤层比较准确的厚度,对嗣后的开采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
1943年和1944年宋叔和编写了《八道湾煤田初步调查简报》、《对新疆八道湾煤田开采之建议》、《迪化八道湾煤田》等报告。这为20世纪50年代新疆乌鲁木齐(原迪化)煤田的地质勘探、开发和利用提供了重要的地质资料。
1945年(民国三十四年),宋叔和调到兰州西北地质调查分所工作,任技正兼地质室主任。
1947年(民国三十六年),应甘肃省资源厅制酸公司的邀请,调查硫铁矿资源,去了白银厂和厂坝等地开展矿产地调查。首次查明白银厂并非是大铁矿,而是大铁帽,并且获得在大铁帽之下可能存在大型黄铁矿矿床的结论,初步估算储量在100万吨以上。通过系统的野外地质调查和详细的室内研究,宋叔和首先提出白银厂地区的含矿变质岩是古生代海相变质火山岩系,可与世界著名的西班牙里奥廷托黄铁矿型铜—铅—锌矿床类比,同时获得白银厂地区金属矿床是黄铁矿型多金属矿床的结论。宋叔和的矿产地质调查报告,加上1948年和1949年先后发表的《甘肃皋兰杂岩之初步研究》、《甘肃皋兰白银厂南山系中之变质火山岩》等论文,为以后找到白银厂大型铜多金属矿床奠定了坚实基础。 宋叔和先后率队在天山和祁连山一带进行矿产地质调查达8年。除在白银厂和八道湾等地的地质找矿认识上有所突破外,还发现哈满沟的煤、托克逊的食盐、劈里沟的重晶石、温泉的钨、精河的钼、焉耆的铁—铜、照壁山和博乐的铅锌以及伊宁的砂金等,并且提出了地表评价意见。其中《新疆矿产资源》一文对全疆的开发和各矿种的地质找矿工作提出了初步意见。
1947年11月,宋叔和调回南京,任中央地质调查所技正。此间参加了在台北召开的全国地质学会23届年会,在会上宣读了《甘肃皋兰系之时代与变质》论文。
1949-1952年 任南京地质调查所工程师。
1950年加入九三学社。
1950年他率队去辽宁青城子铅锌矿和岫岩铜矿进行矿产地质调查,首次查明了青城子铅—锌矿赋存于辽河群(元古代)特定的层位中,这是中国层控矿床概念的早期萌芽,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1951年,宋叔和主动请战去西北寻找铜矿床,建议把白银厂作为铜矿找矿靶区进行详细的地质勘探。全国地质工作委员会采纳了他的建议,并任命他组建地质部直属地质大队——641地质地质队,到白银厂进行铜矿找矿勘查。
1951年5月,任641队技术副队长的宋叔和及同事二进白银厂。
1952年,他们查明了铜次生富集带的存在,为深部原生铜矿找矿勘探提供了重要证据。所有地质证据均有力地支持了宋叔和早先的论断,白银厂不是铁矿,金、银和硫也属其次,铜矿床才是主要的。
1952-1956年 组建地质部641地质队,任该队技术副队长。
1956-1962年 先后任地质部西北地质局副主任工程师及甘肃省地质局总工程师。
1955年4月,首次探明这一大型铜矿床,为西北地区一座铜城的诞生奠定了基础。白银厂铜矿床除满足当时国家急需的铜矿资源外,还在铜矿石中发现了伴生的金、银、铅、锌和硫等诸多金属元素,使一矿变为多矿。在白银厂勘查期间,宋叔和主编了《白银厂矿区地质勘探报告》(1954),撰写了论文《祁连山一带黄铁矿型铜矿的特征与成矿规律》(1955)。
1956年,宋叔和任西北地质局副主任工程师,1959年任甘肃地质局总工程师,1960年受聘为中国科学院兰州分院兼职研究员,并被选为中国地质学会理事。他负责矿产地质工作的布置和安排,并指导秦岭、祁连山和东天山地区的矿产普查勘探工作。
1956年,宋叔和与王恒升等一起,根据秦岭地质分队送来的含辉钼矿石英脉标本,到金堆城地区进行野外实地考察,发现了大规模浸染状钼矿化体的存在。参照白银厂铜多金属矿床评价的经验,他亲自与地质分队同志一起确定采样方案,并进行系统采样和化学分析,发现钼含量达到工业要求,经勘探证实为大型斑岩型细脉浸染状钼矿床。
1958年,宋叔和提出了在优地槽褶皱带内基性—超基性岩中普查铬、镍的正确战略决定,对后来评价祁连山系铬、镍矿床起到了指导作用。
1960年任中国科学院兰州分院兼职研究员。
1962年10月,地质部西北地质科学研究所成立,宋叔和被聘为技术副所长,从兰州来到西安。他参与了该所筹建的全部过程,为其确定研究(特色)方向、组建研究队伍、设置研究科室和购置仪器设备贡献了智慧与力量。
1963—1964年,他先后发表了《关于北祁连山细碧角斑岩建造的有关问题》、《关于细碧角斑岩问题》等论文,把基础地质研究与矿产地质调查联系起来,显示出他在矿产地质科学上的前瞻性。
1965年,宋叔和率科研所奔赴大山勘查地质矿藏。
1966到1967年,正是“文化大革命”最严重时期,宋叔和作为“资产阶级反动学术权威”受到批判,即便如此,他也未间断参与指导所内的科研工作。例如金川铜—镍矿床伴生元素综合利用研究,德尔尼铜矿床类型与特征研究、北祁连北秦岭火山岩典型剖面测制、拉脊山火山岩超基性岩有关铁—铜—铬矿产成矿规律研究等项目。
1975年,宋叔和从西安被借调到北京的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学报》编辑部,后负责筹建中国科学院矿床地质研究所。1978年,矿床地质研究所成立,他任所领导小组组长。宋叔和将研究所定位为:“研究中国已知矿产资源形成的地质条件、成矿理论和普查方向以及新技术和新方法在矿床预测中的应用”。这就把基础地质研究、区域地质调查和找矿勘查实践工作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1978年,他率地质代表团出访英国伦敦地质学会,参加国际地质情报会议,并在会上做了《中国主要构造特征和岩浆活动》的学术报告。
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现资深院士)。
1983年,他赴葡萄牙著名的火山岩型铜多金属矿山进行考察,促进了两国矿床地质界的学术交流。
1989年7月,他赴美国华盛顿参加第28届国际地质大会,并且对美国西南部数个大型铜矿床进行考察,并编写考察报告,为国内学者掌握国外铜矿床成矿理论研究发展趋势,推动中国铜矿床找矿工作起到了重要作用。
20世纪80年代初期,西北地质科学研究所有一个火山岩型矿床研究组聘请宋叔和为科学顾问,他欣然答应。在此期间,他多次听取汇报,并亲自在显微镜下复查了一条坑道剖面的岩石薄片,发现了火山—沉积岩(含碳酸盐岩)的成因信息,指导了研究工作顺利进行。
1997年,宋叔和为祝贺矿床地质研究所成立40周年题词“科研贵在立足实践,客观求实,勇于创新”。这是宋叔和对待科研的起点,也是他对待科研的态度,更是他在地质科研人生中获取成功的道路。
1983年,有关青海锡铁山铅—锌矿床的野外研究基本结束之际,青海省地质学会和金属学会要在锡铁山现场召开矿床成因讨论会,宋叔和不顾山高路远,不怕高原缺氧,参加会议与现场考察。
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2008年2月5日19时20分在北京病逝,享年93岁。

热点内容
中国房价历史 发布:2025-07-05 16:22:07 浏览:309
2年级的英语 发布:2025-07-05 13:33:31 浏览:773
初中物理电动机 发布:2025-07-05 11:48:09 浏览:245
慈利教育网 发布:2025-07-05 11:15:09 浏览:622
奥特曼黑历史 发布:2025-07-05 05:13:59 浏览:8
2017全国二语文试卷 发布:2025-07-05 02:17:04 浏览:679
德阳是哪个省的 发布:2025-07-05 01:20:18 浏览:562
欧豪年彩墨教学视频 发布:2025-07-05 00:38:16 浏览:713
教学实践内容 发布:2025-07-04 21:32:22 浏览:431
云南教育论文 发布:2025-07-04 18:10:10 浏览: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