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第一中学
『壹』 南京市中学排名
楼上的那位你是不是不太了解啊
1 南京外国语学校(一般南京市的中学排名不排它,因为原来它的高中部的生源70%是从初中部招的,但是这个制度在2007年取消了)
2 南师附中
3 金陵中学
4 一中
5 中华中学 (南师 金中 一中 中华 是四大名校)
6 十三中
7 二十九中
8 五中
9 三中
之后的一些乱七八糟的就不说了
名办学校没有参与排名,南外仙林分校,南师附中江宁分校 ,金陵中学河西分校,一中实验,前三个还行,如果你考不进我之前列的前5个学校,就建议你上名办校的前三个学校。
育英中学说真的 不怎么样。
『贰』 南京一中高中与29中对比
说起来当然是一中更理想一些的。毕竟是南京的四大名校之一。
我姐姐就是29中的,教学质量怎么说呢,还可以吧,管的挺严的,作业很多,课业负担比较重。
我姐姐的功课算是比较好的,班级前几吧,最好考的是河海大学。
你考虑的什么学校面积都是浮云,关键还是看升学率是不,现在都是为了将来高考做准备。
我想的话,综合来说是一中更好一些,层次相对来说更高一些。
『叁』 南京市第一中学怎么样
南京市第一中学座落在金陵城南风光秀丽的秦淮河畔,校址原为清代江宁府箭道和西花园。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邑绅就府署旧舍创设崇文学堂,而后四易其名,1933年学校改称为南京市立第一中学,是南京市第一所公办中学,是江苏最早的省重点中学之一,现为江苏省模范学校,国家级示范高中。
学校一贯强调"教书育人",坚持"德育首位,五育并举"的方针。多年来形成"好学、向上、活泼、团结"的校风,"严谨、求实、创新、育人"的教风和"勤奋、进取、踏实、求精"的学风。制定了"求真为民"的校训,成为广大师生的行为准则。新中国诞生后,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发扬多年形成的优良传统,努力办成具有特色的重点中学,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九十多年来,南京一中培养了数以万计的人才,校友遍及神州,驰誉海外。
学校现有教 职员工230人,其中高级教师76人(含特级教师4人),高初中49个教学班,在校学生2500人。校园面积40000余平方米。
我校高中应届毕业生高考成绩多年来在南京名列前茅,初中毕业生参加全市毕业、升学考试成绩连续十余年位居全市第一。
改革开放的春风给学校带来勃勃生机,特别是近几年来,校园内更是蓊蓊郁郁,姹紫嫣红,一片兴旺景象。在上级领导、社会各界、家长、校友的关心、爱护、支持下,目前,校园规划与建设正逐步完善,师资力量不断增强,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学校正大力推行"导师制"的运行机制全校师生意气风发,同心协力,继承传统,开拓前进,为把南京一中建成不负众望的"国内一流、国际先进"的名牌中学而努力奋斗
『肆』 南京市第一中学与南京一中实验学校有什么区别
一中是正的,另外是歪的~~ 就象北大和北大什么培训中心一样
求采纳
『伍』 南京市第一中学地址
□ 第一中学
□ 地址: 中山南路301号
□ 邮编: 210001
□ 联系电话: 52344500
这儿还有张地图:
http://nj.citygo.cn/locusview?locusid=00000322
『陆』 南京市第一中学的校址典故
周瑜都督府-小乔墓
汉建安五年,当时孙吴政治中心尚在苏州,孙权之兄孙策为征战之需,“在秣陵(今南京)淮水北(指秦淮河北)建讨逆将军府”。周瑜因商讨军事之策,常往返于苏州和荆湖之间,途经南京即下榻于该府,并携妻子小乔曾居住于此。因周瑜任“前部大都督”之职,故该府又称大都督府。
公元208年,周瑜取得赤壁之战的辉煌胜利,解除了孙吴西部边陲的军事威胁,为三国鼎立的格局奠定了基础,更促使孙权于公元211年定下决心将政治中心由京口(今镇江)迁到秣陵,改秣陵为建业。可惜的是,周瑜已于前一年去世。小乔随之来到建业,住进周瑜曾下榻过的大都督府。
陈济民表示,周瑜的这个都督府后来成为数朝重要政治治所及著名人物的府邸。元朝,这里是镇守南方的江南行御史台的元御史大夫宅。明、清两朝这里先后为应天府和江宁府的府衙。太平天国后期,这里是李秀成忠王府。清军复入,仍为江宁府署,并一度为两江总督行辕。院内有小山,山上建有“上谕亭”。后来损毁。
第一中学校园内已难觅“大都督府”的踪迹。但上个世纪50年代初,陈济民就读于一中时,听老人们说过校园内有“小乔墓”。当年,在一中和平大楼东侧有一座小山,约有三层楼高,山上植有梧桐树,“小乔墓”就指此山。遗憾的是,这座土山后来因为校园建设而被推平。
督署门前张汶祥刺马
在清同治九年,又发生了两江总督、封疆大吏马新贻被刺的要案,真是朝野震惊,举国倾注。事情发生在同治九年七月二十六日上午,马新贻校场阅兵完毕,返回督署的路上,为刺客张文祥所杀。刺客并不逃走,高喊:“刺客是我张文祥!”让那班怕死的卫士捉拿。这个案子发生后,清廷十分惊恐,知道此案涉及封疆大臣的内幕亵闻,于脸面上大不光彩。因此,只能掩盖矛盾,粉饰门面。慈禧太后为了维系她摇摇欲坠的统治,亲自出面处理此案。把正在天津处理教案的大员曾国藩,调来审理这个案件。又在曾国藩出发前夕,召见了他,面授机宜,说“马新贻办事很好”,为此案定了调子。这还不放心,一周之内,又连连派出大员参与审案。刑部尚书郑敦谨,也奉旨与曾国藩同审。经过一番紧锣密鼓,终于为张文祥定了一个“漏网发逆”和“复通海盗”的罪名,将张文祥处决,剜了张文祥的心,去祭奠这位马新贻,又厚厚的于以抚恤。一句话,马新贻是一个好官,张文祥是一个发逆。
然而,事情的真象总是难以隐瞒的,纸包不住火。大量的野史、笔记、小说、戏曲,却不顾官方史家的曲笔,将马新贻被刺原委,一一公诸于众。原来,马新贻之所以官运亨通,靠的是假报军功,又结纳权贵才得来的。他在所谓的“剿匪”战斗中,原本是一个败军之将。被俘以后,又没有骨气,与“匪首”义结金兰,成了拜把兄弟。再由他的把兄弟导演一幕马新贻收复失地的闹剧,欺瞒了朝廷,以至爬上封疆大吏的宝座。飞黄腾达以后,那些把兄弟原以为可以攀附于他,千里迢迢来投靠。马新贻又奸占了把兄弟的妻室,诱杀了把兄弟。张文祥因偶然的原因逃脱他的魔掌,才弄出这一出刺马的大案来。由此可见,清廷所依重的大臣,渔色负友,形同禽兽。凡此种种,正是清廷官场腐败的缩影,无怪慈禧太后煞费苦心,一定要把真象掩盖起来。
太平天国豫王府、忠王府
忠王李秀成是太平天国巳未九年五月(1859年6月)封王的。他的王府先在明瓦廊,王府中的情形,英人富礼赐《天京游记》曾有详细的描述,并说当时忠王方建造新邸,地址离旧府约一里半,工程宏伟,工人千余在那里工作。惟新府址究在何处没有明确指出。中文书刊亦未见有记载。赵列文能静居士日记抄本(原抄本藏前江苏省博物馆),同治三年七月二十日(1864年 8月21日)说:“出城道过废伪忠王府,墙高直天,袤延数百步,故江宁府署改造而扩充之也。”从这里可以看出新建的忠王府地址在江宁府署。江宁府署在内桥南府西街一带。由明瓦廊到这里约一里半路。
『柒』 南京一中全国排名多少
因为南京一中是在南京市最好的高中了,他在南京排名是第一的,所以他在全国的版排名也不会权太差,他是排名在全国的前十名之内的。因为毕竟不是同一个省的高中是没有办法进行相比较的,但是以它的历史悠久以及它的教学质量应该是可以排到前十名。
『捌』 南京一中怎么样
除南京外国语学校之外,南京有四大名校,金陵中学,南师附中,南京一中,中华中学.在南京排进前几的学校当然相当了得,保送计划特别多,本科达线率也是全市前3,进了一中一只脚进重点大学的门了
『玖』 南京市第一中学的介绍
南京市第一中学(Nanjing No.1 Middle School)是国家级示范高中,江苏省模范学校和江苏省四星级高中。南京市第一中学创办于1907年,初名为“崇文学堂”,经过几次易名,于1933年改称“南京市立第一中学”,是南京市第一所公办中学,也是江苏省最早的重点中学之一。截至2014年9月,南京市第一中学分为高中部和南京市第一中学初中部、南京市第一中学马群分校,占地面积三万二千多平方米,绿化面积一万二千多平方米,绿化覆盖率37.5%,高、初中共49个教学班,在校学生2500人,全校教职工230人,其中特级教师7人,高级教师98人,市学科带头人24人,南京市优秀青年教师31人,全国、省、市模范教师30余人。
『拾』 南京一中
南京市第一中学座落在金陵城南风光秀丽的秦淮河畔,校址原为清代江宁府箭道和西花园。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邑绅就府署旧舍创设崇文学堂,而后四易其名,1933年学校改称为南京市立第一中学,是南京市第一所公办中学,是江苏最早的省重点中学之一,现为江苏省模范学校,国家级示范高中。 学校一贯强调"教书育人",坚持"德育首位,五育并举"的方针。多年来形成"好学、向上、活泼、团结"的校风,"严谨、求实、创新、育人"的教风和"勤奋、进取、踏实、求精"的学风。制定了"求真为民"的校训,成为广大师生的行为准则。新中国诞生后,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发扬多年形成的优良传统,努力办成具有特色的重点中学,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九十多年来,南京一中培养了数以万计的人才,校友遍及神州,驰誉海外。 学校现有教 职员工230人,其中高级教师76人(含特级教师4人),高初中49个教学班,在校学生2500人。校园面积40000余平方米。 我校高中应届毕业生高考成绩多年来在南京名列前茅,初中毕业生参加全市毕业、升学考试成绩连续十余年位居全市第一。 改革开放的春风给学校带来勃勃生机,特别是近几年来,校园内更是蓊蓊郁郁,姹紫嫣红,一片兴旺景象。在上级领导、社会各界、家长、校友的关心、爱护、支持下,目前,校园规划与建设正逐步完善,师资力量不断增强,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要用功,进一中;进一中,能成功”成为普遍的共识。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学校正大力推行"导师制"的运行机制,实践"一主两翼,三线齐飞"的办学思想,全校师生意气风发,同心协力,继承传统,开拓前进,为把南京一中建成不负众望的"国内一流、国际先进"的名牌中学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