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校园 » 高中学生综合实践活动

高中学生综合实践活动

发布时间: 2020-11-22 17:49:10

中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做什么呢拜托了各位 谢谢

1.帮助小区的清洁工叔叔阿姨检小区内的垃圾。
2.帮助敬老院的老人打扫卫生,做家务,和他们聊天。
3.卖报,在车站可以等待的卖报和卖零食。
4.发传单,送牛奶,做投递。
不是有本综合实践活动的书吗
你可以组织同学朋友一起

❷ 高中学生综合实践活动报告单怎么

写一点过程,再写一点心理感受就行了。
有必要时加点工具什么的

❸ 中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登记表

那个还不简单照着上面说的一个个填
我以前都是这样
最后还要什么居委会盖章那个可以自己就要家长签字就行学校其实只要你完成就OK了
如果你想得奖那恐怕也没有时间了因为要去搜集资料考察总结什么的
我曾经在初三时候写过一个关于乞丐的研究可是学校根本就没有要收后来
所以白白忙了一场

❹ 谁帮我写一下!《普通高中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记录表》

这个随便编就好。比如在xx小区制作黑板报,在养老院打扫卫生,到xx居委会帮忙整理材料,都可以,地点就填你家附近的街道办之类的

❺ 高中生综合实践调查该调查些什么啊

让学生做一个完全的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突出“三个四”2009-03-08 11:06
分类:课题管理 字号: 大大 中中 小小 一、围绕“四条主线”

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向领域涉及人与自然、人与文化、人与社会、人与自我等四个方面。依据这个认识,我校确定了“亲近自然、感受人文、走进商城、认识自我”等四条活动主线。通过三年循序渐进、行之有效的活动实施,使学生情感、身心、能力等都得到全面、健康的可持续发展,逐步实现“做一个完全的人”的课程育人目标。具体实施主要体现如下四条线索:

1、人与自然——→亲近自然——→关注家乡和祖国自然环境;

2、人与文化——→感受人文——→领略稠州及中华千年文化;

3、人与社会——→走进商城——→认识身边社会及现实世界;

4、人与自我——→认识自我——→开发塑造和完善自我人生。

二、做到“四个结合”

1、在主题确定上做到“教师申报与学生选择相结合”

综合实践活动是教师与学生合作开发与实施的。教师和学生都是活动方案的开发者。同时主题确定是活动方案开发的重要一环,而倡导学生对课题的自主选择又是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关键。因此,我们在活动主题确定上尝试“教师申报与学生选择相结合”的做法。学校要求每个教师人人申报活动主题,每个学生自由选择课题,师生全部参与课程开发。具体操作为:开学前,首先由每个教师自行申报自己的活动主题,供学生根据需要自主选择,同时,学校充分利用社区资源满足学生的其它需求。最后,学校统筹安排,确定每周四下午,打破原有的班级限制,根据学生的自主选择,设班开课,集中组织实施综合实践活动。

2、在资源开发上做到“校内资源与校外资源相结合”

综合实践活动要求学校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改变仅仅依靠教科书开展教学的做法,充分开发、利用各种教育资源,从而落实课程计划的相关要求。为此,我们努力创造条件开发多种课程资源,不断拓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空间。我们既合理开发学校内部的课程资源(包括校内的图书馆、运动场、实验室、网络中心、广播站、校园环境等各种教育场所,书报杂志、录音录象、光盘、网络、板报等各种教育材料以及师生关系、教职工素质、学校传统、学习风气、全程音控广播操、食堂就餐等各种教育因素),又充分开发丰富多彩的校外课程资源(如社区的生活环境、自然环境、物质设施、文化设施、风土人情、科学馆、博物馆、实验基地以及学生的家庭环境、家长特长等因素)。

3、在内容整合上做到“综合实践与学科教学相结合”

在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综合实践活动与各学科领域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二者既有其相对独立性,又存在着紧密联系。据此,我们在内容整合上力求做到“综合实践与学科教学相结合”,即将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教学打通进行。具体主要采用两种方法:一是课堂延伸法。让学生课后自己去实践,让他们在实践中实现自我教育,将学校课堂、家庭课堂、社会课堂有机结合,将学科课堂教学与综合实践课有机结合,就有可能发挥最佳教育效果;二是专题活动法。我们认为,每学期将各学科与综合实践活动有机整合,举办2-4次大型专题活动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开展专题活动时期对学生来说,就像过年一样,快乐无比,因为它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的迫切需要。

4、在课时安排上做到“集中组织与分散活动相结合”

在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综合实践活动的课时数为平均每周3课时。由于综合实践活动倡导学生对课题的自主选择与主动探究,因此,那种每周的某几天固定安排内容的固定课时显然已不适应综合实践活动的要求。根据我校实际情况,我们因地制宜,在课时使用上采取“集中组织与分散活动相结合”的“弹性课时制”做法。“集中组织”即全校各班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课时安排集中在每周周四下午,由各课程实施教师具体组织活动,学校在宏观上做统一调控。“分散活动”指的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利用课余时间(包括节假日和寒暑假等),走出教室,走出学校,深入社区,深入社会,在教师指导或家长辅助下自主参与综合实践活动。

三、体现“四条原则”

1、由小到大原则(体现“大课程框架、小课程开发”的理念)

如果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一种综合程度最高的大课程的话,那么,我们目前正在实施的各项主题式活动就是一门门小课程,我们的宗旨在于通过“小课程开发”的方式实现“大课程框架”的构建。

2、由内到外原则(课程活动空间由校内向校外延伸)

在充分挖掘校园课程资源的同时,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空间应由极其有限的校园范畴逐渐向五彩缤纷的校外世界拓展、延伸。只有这样,才能为学生个性发展创造一个自由的空间。

3、由点到面原则(从典型示范到全面铺开的实施步骤)

❻ 高中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社区服务》登记表 怎么填

1、先写班级,姓名,班主任,参加成员
2、然后写明活动的主题,内容,时间,地点
3、接着详细描述活动过程,最好图文并茂
4、最后请工作人员写评语并证明活动时间已满多长时间

❼ 中学生暑假综合实践活动情况记载表。 格式为 时间 活动内容

活动主题:关注环境保护,美化我们的村庄
活动地点:大河村、小河村、邵营村专、贾村、曲寨
活动时属间:7月12日---7月17日 活动内容:清洁村内小广告及乱贴乱画

我们的主要目标是清除墙上所有乱贴乱画内容。我们将班级分组,实行包片到人的制度,并自带了所有需要的工具。每个小组内又有不同分工,有人专门负责涂掉乱画的痕迹,有的人带来了小铲子,水桶等,专门负责将乱贴的小广告清除。
在服务过程中产生的体验与感受: 天虽然很热,但是,大家热情很高,为了能清理的更加彻底,走遍了每一条大街小巷。通过本次社会实践,给我们带来的巨大影响,它使我走出校园,走出课堂, 走向社会,走上了与实践相结合的道路,到社会的大课堂上去磨练意志,在实践中检验自己。 这几天的社会实践虽然比较辛苦。看到得到改善的村容村貌我们都品尝到了成果的喜悦.
我们想通过我们的行动,让大家意识到美化我们的村庄,人人有责。

❽ 高中综合实践活动报告 800左右

为了使这个漫长的暑假过得充实,为了对这两年来所学的知识、所培养的能力作一个除期末考试以外的另一个侧面的检验,所以作为一名师范院校的学生的我,在这个暑期中进行了一次家教实践活动。现将该次实践报告的具体情况作如下报告:

实践对象:某某学校;

实践目的:对该生一年级所学知识作全面复习、巩固、提高,使其对即将学习的二年级的知识作初步了解;

实践过程:

在整个过程的起初的两三天里,我并未贸然进行实质性的教学活动。我首先翻阅了该生一学期的作业及考试试卷,又向其家长了解了一些情况,我对该生的基本情况有了初步掌握:由于该生一直住校,家长管理较少,造成学习上的长期松懈,基础较差,具体表现有:20以内的加减法不能准确而迅速的算出;对拼音字母的识记和正确拼写有困难;……

针对上述情况,我为该生制定了一个“夯实基础—逐步提高—超前学习”分三步走的辅导计划 :

第一阶段“夯实基础”:

20以内的加减运算我出了几组专题训练让其练习:

例:相同的和:1+4= 1+5= 1+19=

2+3= 2+4= 2+18=

4+1= 3+3= …… 3+17=

3+2= 4+2= 4+16=

相同的差:(略)

加减并行:1+2= 8+7=

3-1= …… 15-7= ……

3-2= 15-8=

……

通过大概一周(一周五天,每天两小时。下同)的练习后,该生计算的速度和准确度都达到了令人满意的程度。我认为这一阶段的教学没有多少方法和技巧的讲究,关键在于熟练程度,即所谓“熟能生巧”。所以在这两周时间里,我保证每天都有足量的书面习题让其练习,并随时以口算的方式进行考察来加深印象、巩固效果。

而在“拼音”方面,对于“字母的识记”,据我观察,该生属于“场依存型”——借用心理学的一个术语。在课本所列出的声母表、韵母表、整体音节表中,按照顺序让其认读能够基本正确,然而一旦将顺序或单个提取,该生就很容易出现混淆和错误,甚至不能认读。这种情况在识记复韵母时表现得犹为明显。针对这种情况,我采取的方法是:

“逐渐缩小其所依存的‘场’”和“变换依存的‘场’”,我按照“形相近”和“易混淆”的原则对复韵母又作了划分:

ai ao an ang en eng ei ie iu ui in ing ……

ai ao an ang ei er en eng iu ie in ing ui un ……

在教其在这种方式下反复认读后,又对其进行听写,逐渐开始打乱顺序和单个提取,出现混淆和错误的现象大大的减少了。

上述两者同步进行,耗时看起来长了一些,但我认为“磨刀不误砍柴功”,只有夯实基础,才能将后面的教学顺利的进行下去。

第二阶段为“逐步提高”阶段(耗时约三周):

由于第一阶段的功夫下得扎实,在“计算”方面,20—100的运算在教其运算规则及少量练习后,50以内的加减法无论口算、笔算都显得较为轻松;50—100的加减法口算略显吃力,而笔算则没有什么问题。唯一容易出现的毛病就是在计算中由于粗心而忽略进位、退位。单纯的计算题对于该生来说已经不存在什么知识性的障碍了。

然而,该生却在“实际应用题”方面存在极大的困难,对其应用题的辅导是整个过程中费时费力最多的一个环节。该生在解答应用题时的主要障碍是:

①对语言文字的表达理解不足;

②对数量关系分析不准确;

③迁移能力较差。

在解决这个问题时仍然本着“由浅及深、循序渐进”的原则。我在为其编写应用题的开初阶段:
语言叙述尽量直白,数量关系尽量简单,涉及数值在20以内;等到这一关过了以后,我便逐渐加大难度,语言叙述,数量关系略显复杂,涉及数值扩大至100以内。与此同时,为培养该生的迁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我将供其练习过的应用题变换主题后抽取“条件”或“问题”让其补充完整再解答。经过这番辅导后,该生解答应用题的障碍基本得以扫除。
在“拼音的正确的拼写和拼读”这个问题上:我首先让其明确了拼音拼写拼读的基本规则,然后在其课本生字表内找出易错读、易混淆的音节为其特别指出,帮其加以辨认、辨读。接下来,我将生字表按“同韵、同音”的原则分类后,让其注音;还将生词的拼音写出,让其写出汉字。以此来加深其对字形与读音、拼写方式的印象。这样的练习完成一遍后,我又将在练习中出现错误的整理出来,先提供正确答案让其辨认、朗读,再为其听写。这样反复几遍,“逐渐缩小包围圈”,扫除“死角”。最终,该生在做“为字注音”“看拼音,写词语”这类型习题是都有了很高的正确率。
第三阶段,“超前学习”阶段(耗时二周):即对第三册内容作一些预习。在这个阶段,我并未对该生作过于严格的要求和施加太大的压力。
因为该生下二年级即将接触乘法,所以我初步向其讲解了乘法的意义与运算方法,并让其背诵乘法口诀表。语文方面,主要让他自己通过拼音来识记一些生字。
实践结果:
最后让该生做模拟考卷,语文、数学均能达到90分以上;了解了乘法的意义,掌握了乘法的运算方法,完成了乘法口诀表的背诵;语文第三册生字识记过半,新课文朗诵流利。基本达到了预想效果。

实践体会:
第一,从事教学工作需要“专(钻)心”:我为这次实践的顺利进行,我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准备。虽然说对于一年级的知识不在话下,但我还是找来了教材和教参等专心备课,力求做到在知识上准确无误;除了在“教什么”上下功夫,我在“怎样教”也丝毫不敢马虎,我翻阅了《教育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小学语文、数学教学法等专业书籍,上网查询了有关经验交流,在充分尊重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前提下开展教学活动。

第二,从事教学工作需要“耐心”:面对一个年仅7岁的一年级的学生,他对知识接受和记忆的方式和能力都有其特点和限制,我们在教学中不能从自身主观出发“想当然之”。对学生在学习中所遇到的障碍要“耐心”的讲解,一遍不行就两遍,两遍不行三遍,同时也应该反省自己的教学方式是否对路,切忌“简单粗暴”。第三,从事教学工作需要与人“交心”:在教学中不能够“闭门造车”、“一叶障目,不视泰山”,要多与外界交流,掌握更多的信息,丰富自己的教育背景。我注意了与家长的交流,一方面更深入了解学生的情况,有利于我“有的放矢”;另一方面我及时将教学进展及时反馈给家长,有利于家长的配合与支持。同时,我还向多位我以前的老师请教,他们的经验都给了我莫大的帮助。
我通过这次为时一个半月的实践,从另一个侧面检验了自己的学习情况,培养了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发现一些了自己的不足,使我在以后的学习中不断的弥补和提高。可以说,这次实践让我是“受益匪浅”。

热点内容
曹斌老师 发布:2025-08-03 14:17:38 浏览:828
师德优秀述职 发布:2025-08-03 14:01:42 浏览:877
2016师德总结 发布:2025-08-03 13:02:45 浏览:235
报名英语四级 发布:2025-08-03 11:54:45 浏览:886
颍东教师招聘 发布:2025-08-03 10:23:15 浏览:883
普兰店教育 发布:2025-08-03 09:58:42 浏览:885
质疑班主任 发布:2025-08-03 08:02:57 浏览:99
上门钢琴老师 发布:2025-08-03 08:02:57 浏览:606
铜绿的化学性质 发布:2025-08-03 07:47:31 浏览:730
小学数学知识总结 发布:2025-08-03 06:58:06 浏览:9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