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校园 » 送法进校园心得体会

送法进校园心得体会

发布时间: 2021-06-21 00:30:14

『壹』 《法制教育心得体会》 作文

本周星期一上午,同学们在市政府的安排下,聆听了市政府和各个学校校长的“送法进校园”法制宣传讲座。时间虽只有短短的两个小时,但我的感想却颇多。
在我们身边,一些同学老是犯错误,法律纪律观念淡薄,屡教不改。认为:只要自己不去杀人放火就行了,犯点小错误又有什么大不了的呢?俗话说得好:“小时偷针,大时偷金。”“小时偷油,大时偷牛。”这就告诉了我们:如果一个人从小就没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没有良好的法律纪律意识,随意做损坏公物,打人,骂人,甚至偷窃等坏事,不仅仅是给你个人的形象抹黑,而且会渐渐腐蚀你的心灵。渐渐地,就会使你经常情不自禁地犯这样那样的错误。如果你不能够痛改前非,继续发展下去,那些恶习就会在你心理根深蒂固,而且会越变越严重。到时,你很可能走上犯罪的道路,最终等待你的,就只有失去人生自由的监狱了。这并不是危言耸听,近年来青少年犯罪率呈上升趋势,便是证明。青少年正处在长身体、长才干的时期,可塑性很强。但明辨是非的能力不强,意志脆弱,自控力不强,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一步步走上不轨之路。这样的事例在我们身边是经常发生的:某市一个成绩本来很优秀的学生,受了一帮坏朋友的引诱,经不住诱-惑,在街上玩了一个通宵:泡酒吧、喝酒、抽烟……,从此就渐渐地沉沦下去,不能自拔。后来竟发展到结伙抢劫!最后被公安机关抓获,受到了应有的制裁。这不是又给我们敲了一记警钟吗?我们正处在花样的年华,诗样的年龄,谁愿意在失去人身自由的地方度过本该非常美好的日子呢?
虽然我们青少年犯罪呈上升趋势,但也时常受到侵害。现在尽管有老师、家长的保护,但他们不可能时时刻刻都在我们身边呵护着我们,况且总有一天我们会离开父母,离开学校,踏入社会,独立生活的。所以,自我保护也就成了我们中学生防止自身受到伤害的必要措施了。中学生大多时间都在学校,所以往往我们受到伤害都是因为同学之间的冲突造成的。为了避免同学之间产生矛盾,应该严于律己,不能自己去惹事生非,挑起事端,导致别人对你的不满,轻则吵架,重则就会出现结伙斗殴,事故也会随之而发生。到时,不仅会给自己的家庭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而且还会使你受到肉体上的痛苦和心灵的折磨,后悔也来不及了。相反,如果同学们都尊重别人,互相谦让,真诚待人,这样一定会树立起一个文明的集体,你也会因尊重别人而受到别人的尊重,怎么还会受到他人伤害呢?我认为同学们,女生应该追求“淑女”形象,男生应该学做“绅士”。何为“淑女”?又何为“绅士”?“淑女”应是一个说话语言得体,不说脏话,不与同学嬉戏打闹的形象;而“绅士”则应体现出:举止文明,做事说话沉稳,动作不粗鲁,尊重他人等。这样,同学之间不仅会建立起真挚的友谊,我们的校园也会呈现出一种欣欣向荣的文明景象。哪里还会出现打架斗殴,漫骂别人等不文明的事呢
这次法制教育讲座给同学们上了一堂很好的“政治”课,使同学们深深感悟到遵守校规校纪的重要性。同学们,为了我们能够健康成长,为了我们美好的明天,让我们从现在开始,严于律己,改掉不良习惯,做一个合格的当代中学生吧!

『贰』 法制进校园观后感400字

在这次活动中,我学到了一些法律知识以及正确使用网络的方法,这不仅使我增长了知识,还是我获得了许多感触和体会,这些感触一直回荡在我的脑海中。
我觉得法律是公平、公正的体现,是劳动人民利益的保障,是提醒我们不要去点燃犯罪之火的警钟。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不公平的事,这时我们就应该采取法律手段去维护我们的合法权利。今天中午我们听到了几例案件,正是因为他们没有采取法律的手段去解决,感性多于理性,一时冲动触犯了法律,造成了严重的后果。当然,在这次演讲中,我也了解到了未成年人犯罪的各个年龄阶段应当受到了相应处罚,以及需要完全负刑事责任的年龄。

构建和谐校园,需要建立好的学风,好的校风。需要我们从身边做起,倡导一种蓬勃向上的团队作风,一种脚踏实地的学习精神。作为高中生的我们,不仅要学法懂法,更要善于运用法律。我们在学习法律知识,增强法制观念的同时,也要注重道德、勇气和社交能力的培养,做一个真正的四有青年,为实现我国的素质教育作出贡献。

许多案例表明,校园犯罪事件的发生有一定条件,越是思想薄弱,学习纪律差的学校,发生的事件越多。如果我们让阳光普照校园,那么参与犯罪者就不敢现。阳光是什么?阳光就是学校的正气,全校同学的正气,我们学习法律的意识。

法治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得以建立的手段和途径,和谐校园建立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依据国家的法律规定,制定并有效实行管理规则,实现学生管理法治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也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基本途径。

对于网络的使用,我们一定要分清网络与现实的区别,不要沉溺于网络,理性要多于感性,不能成为网络的束缚着,要成为网络的主导者,让网络服务于我们,让我们感受网络带给我们的方便。
最后让我们行走在法律的道路上,做一个知法、守法的好学生!让我们荡漾在法律的小院里,感受它带来的方便。学会警惕,让我们做一个知道法律两面性以及网络这把双刃剑,经得起诱惑的学生。让法律陪伴我们度过无怨无悔的一生。
希望对你有帮助!

『叁』 做法治相关的小事的感受

写作思路及要点:先给出一定的实际相关的案例,最后做出一定的总结。

对于普法的实效,陈振炜有了亲身体会,“我看到了普法工作对家乡的改变,尊法守法的人越来越多,办事依法、遇事找法的人也越来越多”。

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普法工作既要求法律工作者对法律知识有准确深入地理解,也要求他们具备把法律专业知识转化为群众语言的能力。

“我曾经以为法治离我很远,是一个抽象的概念。经过这次调研,我看到了家乡的法治举措,也体会到了即使是再宏大的概念也会在平凡的生活里落脚。在不大的街道办事处、在老式的小区里,都能看到法律工作者的身影,也能感受到普法带来的改变。”2018级本科生周冬青说。

少年强则中国强——在看完学生们的调研报告后,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党委书记林嘉教授发出这样的感慨。

“同学们从微观视角,深入了解和调研我国各地法治现状,在实践中锻炼了自己的沟通能力、研究能力与理论知识应用能力。同时,走进‘社会大课堂’的同学们从群众口吻中剖析法治精神,用脚步丈量大地,亲身感悟了法治建设的力量与希望,更有利于法律人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坚持自己的法治初心。德法兼修的法治人才,必定会是中国法治建设的栋梁。”



(3)送法进校园心得体会扩展阅读:

“在点滴小事中感受法治建设力量”

西部某贫困县的一位村支书介绍说,这几年日子富裕起来了,村里的路修好了,但超载驾驶毁坏马路、晾晒谷物占路等做法,让原本修好的路变坏、原本就不宽的路变窄。现在实行了路长制,加强了管理和教育,村民的法治意识提高了,车都能开到门口了。

“你问我啥是法治,我说不清楚,我觉得现在能把车开到自家门口来,这就是法治!”村支书说。

一位机长师傅说,以前人们被辞退的时候,从来不敢跟单位主张什么,大多把委屈咽到肚子里。但是现在,会有人站出来跟单位“叫板”,有的还会去告单位,这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

“敢跟单位主张自己的权利,这就是法治。”机长师傅说。

有的同学发现,以前人们之间发生纠纷,有的忍气吞声,有的仗着家里的势力自己解决。现在再发生纠纷,大多数愿意找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来解决。调解、普法工作正在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独具中国特色的乡村纠纷预防和解决机制正在形成。

热点内容
中国房价历史 发布:2025-07-05 16:22:07 浏览:309
2年级的英语 发布:2025-07-05 13:33:31 浏览:773
初中物理电动机 发布:2025-07-05 11:48:09 浏览:245
慈利教育网 发布:2025-07-05 11:15:09 浏览:622
奥特曼黑历史 发布:2025-07-05 05:13:59 浏览:8
2017全国二语文试卷 发布:2025-07-05 02:17:04 浏览:679
德阳是哪个省的 发布:2025-07-05 01:20:18 浏览:562
欧豪年彩墨教学视频 发布:2025-07-05 00:38:16 浏览:713
教学实践内容 发布:2025-07-04 21:32:22 浏览:431
云南教育论文 发布:2025-07-04 18:10:10 浏览: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