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泼水节
很有趣啊,毕竟泼水节这个是国外的节日,把它引进到校园里也会让大家感受到国外的一种节日氛围,也是会觉得很开心的。
㈡ 今天学校泼水节活动,水沾到白色衣服是怎么样
参与活动的最好自备棉花或其他物品 用来塞耳朵 有条件的带泳镜保护眼镜
泼水工具建议用结实些的盆子 有用不锈钢盆子的 但要注意安全 盆子不宜太大 因为人多 水不够用 大盆抢不上水~
带小孩的要保护好自己的孩子 以防摔倒踩踏 地面铺有地毯 有效的防滑 建议穿短裤 体恤
女士切记不可穿白色或其他浅色衣服 湿身以后会显出内衣 会成为某些人的猎物
㈢ 关于团结的小品(校园的)
讲礼貌
甲:人与人之间应该讲礼貌。
乙:讲礼貌非常重要。
甲:礼貌是“冬天里的一把火”,是感情的“粘结剂”,是打开友谊之门的“钥匙”,是伸向在困境中人的一只“温暖的手”。
乙:看来还真得讲礼貌。
甲:比如大家清晨第一次见面,一般都要打个招呼:“早上好”!别小看这句:“早上好”,它让人感到心理热乎乎的。
乙:的确如此。
甲:其实相互之间打不打招呼无所谓,谁也不该谁的、不欠谁的。可是,如果没有这句:“早上好”!你会觉得很别扭,不舒服,信吗?
乙:有那么玄乎吗?
甲:不信咱俩当着这么多观众的面,试一试,看你有什么反映,现在开始。
乙:怎么个试法?
甲:很简单,就当你我是早晨第一次见面,你从那边过来,我从这边过来,本来是老熟人,可是,见面后你看看你,我瞅瞅你,谁都不说话。
乙:这太简单了。
甲:来,开始。
(动作:二人相对而行,相互大量对方)
甲:怎么样?有何感受?
乙:你还别说,还真别扭。
甲:心里好受不好受?
乙:当然不好受。你好受啊?
甲:你知道我当时看到你那样有什么感觉?
乙:你的感觉我怎么知道!
甲:就觉得你这个人有病,病得还不轻。
乙:你才有病哪,说啥不好,说有病,真是的。
甲:其实,这礼貌非常重要,它不仅仅是跟对方打打招呼的问题,它还表现出一个人的修养。
乙:有那么严重吗?
甲:当然。人要想得到他人的尊重,首先应该尊重他人。
乙:也是,一个不尊重他人的人,不可能得到他人的尊重。
甲:一个人光有礼貌还远远不够,还得懂得最起码的礼仪。对人有礼貌很重要,但不懂的礼仪照样不行。
乙:这还得有礼仪?
甲:中央电视台教育频道,由金正坤教授讲授的《社交礼仪》就很好,不知道您看过没有?如果没有看过,建议您看看,很有益处。
乙:还真得多学点礼仪。
甲:这礼仪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也是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化,随着不同的民族习惯的不同而不同。
乙:看来这礼仪还有这么大学问。
甲:可不是吗,就拿咱们国家来说,那可是个多民族的国家,地域差别又很大,所以礼仪也不尽相同,要说世界之大,那么礼仪就更是千差万别了,咱民间也有一句话:十里不同俗。
乙:听您这么一说,还真长学问,您能否给露两手?
甲:听您这么一夸,俺心里挺舒服的,干吗露两手,干脆今天给您,同时当着大家的面露三到四手,您看怎么样?
乙:说他胖还真喘上了,好吧,您就露四到五手吧。
甲:没问题。首先咱从见面打招呼开始,您看这档次行吗?
乙:行,从哪儿开始都成。
甲:不过有时候您得配合一下。
乙:没问题,什么三下四下的,就是五下六下都行,您请好吧您。
甲:有这么好的配角,我得好好的表现一番。
乙:谁是你的配角,臭美吧你。
甲:别罗索了,现在开始。就说这见面的礼仪,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性别都不一样。
乙:我们中国人见面打招呼,是怎样的?
甲:你问的是古代还是现代?
乙:就问古代吧。
甲:你问的是男人间打招呼还是女人间打招呼?
乙:先问男人间的招呼怎么打。
甲:这很简单,如果两人是朋友或者是平辈之间,就是两人相互抱拳,然后寒暄。如果是辈分不同,下辈要给长辈抱拳作揖,然后寒暄。如果是给父母或者更年长的长辈打招呼,有时还有行跪叩之礼。要是给皇帝那就更讲究了,要行君臣大礼。你会吗?
乙:多少从电视、电影上看到过,也多少懂得一点,不好意思。
甲:你也会行“君臣之礼”?那你就给我行个君臣之礼,让大伙评判一下,给你打打分,看你合不合格?
乙:你玩去吧你。
甲:行不行礼没关系的,别气着身子。俺是‘斗你玩’。
乙:那要是女人之间行见面礼,该怎么个行法?
甲:这也很简单,就是相互道个“万福”。就这样(做动作)。
乙:这是古代的,那么近代、现代的你也给学学。
甲:你这个人怎么这么不会说话,什么叫“学学”,确切的说得是“教教”。
乙:教教?你教谁啊?
甲:你啊,“三人行必有我师”。“知者为师”。你怎么都给忘了。
乙:好吧,就算你为师,既然这样,今天我得好好的请教一番(自言自语)。
甲:问吧,徒弟,当老师的哪儿有留一手的,都是毫无保留,无私奉献。
乙:老师,近代人和现代人见面怎样打招呼?
甲:你这学生怎么这么笨,你连最起码的见面打招呼都不会,真是没有礼貌。
乙:老师,您的礼貌多,给教教。
甲:好吧,近代的礼仪也做了改革,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礼仪也不断的变化。作揖改成了握手。特别是女同志,见面问好不再道“万福”,年轻人见了长辈不用再下跪磕头,你想想,现在人们都讲究卫生,像你穿的挺干净、阔气的,要是见了师父我往地上一爬,给磕个响头,一是我过意不去,二是也不卫生,你说是不?
乙:谁给你磕头下跪了。
甲:不光是这礼仪有了变化,就连这寒暄的语言都有变化,特别是在近几年,生活水平提高了,也都讲究文明礼貌了,这礼仪也都成了现代人必修的一门“功课”,出门在外和别人打交道多,应酬多,这礼仪也学了不少。
乙:还真是这么回事。
甲:这寒暄的语言也是变化很大。
乙:六七十年代见面都说什么?
甲:那时候温饱问题还没有解决,一般人们见面都是先问句“你吃饭了吗”?简称“你吃了吗?”
乙:干吗问这个,问点别的不行吗?
甲:大家都这样,那时吃饭是第一问题,都把能吃上饭作为最值得称道的事情。有的地方就更有趣了,不论一年四季,大伙到吃饭的时候都在门外,男女老少都端着碗在外面,先不管碗里承的是啥“好东西”,好让别人看到,至少说明我家今天有饭吃,这样做不仅仅是为了吃饭,更是一种炫耀。
乙:多不卫生啊!那该怎样回答。
甲:一般都回答“吃了”,不管肚子饿不饿,饭吃没吃,先回答了再说。然后反问一句“你吃了吗?”,要是回答“没有”,很可能说明你们家没有米下锅,说不定连个媳妇都娶不到。
乙:看来,这见面的寒暄语还有时代的烙印。
甲:就这句“你吃了吗”?还没少出了笑话。
乙:是吗,讲个听听。
甲:有一次,我刚从厕所出来,正好过来一个同事,他也是上厕所,他第一就问“你吃了吗”?
乙:你怎么回答?
甲:我当然回答“吃了”,于是我就问他一句“你吃了吗?”
乙:他怎么回答?
甲:“还没有,一会吃”。
乙:多尴尬,就没有别的话题。
甲:那时候就这样,上了年岁的同志可能还记得。
乙:老师,外国人见面都是行什么礼?请指教。
甲:要说国外吗,那外国也太多了,今天就不给你一一讲述了,就拣几个比较典型的,像欧洲、非洲什么的简单的向你传授传授,这学费吗,今天你就不用交了,算是免费的,不过下不为例。
乙:想得美,有钱谁向你讨教。
甲:比如欧洲,男士们见面一般是相互拥抱或者是握手。
乙:他们见面也问“你吃了吗?”这句话吗?
甲:人家不这样问,一般都是用HI或Hello打招呼,见面一般都是谈论天气。要是见到老人中国人出于对老人的尊重,一般好问“您老人家今年高寿了?”
乙:就是问年龄。
甲:咱中国的老人会很高兴的告诉你他(她)的年龄。但是在国外这样是不礼貌的,特别是对年纪比较大的女同志,这是不礼貌的,她会很生气。像什么:你在哪儿发财啊?工资多少啊?都不能问。
乙:那么该怎么问?
甲:你夸她,她会很高兴。
乙:怎么夸?比如我见到一位老态龙钟的女同志。
甲:外国人一般不称“同志”,一般称女士。
乙:我这样说惯了。
甲:你这样说:“您看上去真年轻,您真漂亮”。她会说“谢谢!”
乙:这样说在咱中国也肯定能行。
甲:你错了,比如你在路上见到一个很漂亮的女同志,你想和她搭话,说:“你真漂亮”。
乙:她会很高兴。
甲:她会说你“流氓”。
乙:怎么骂人啊。
甲:说你流氓是看得起你,这女同志要是一上火,把你扭到派出所,你吃不了就得兜着走,要是遇到她的男朋友或者老公,你就更倒霉了。
乙:看来,这不同的地方风俗习惯差别还真大。
甲:那当然了,咱们见面,多数都是面带微笑,热情打招呼,不过到非洲有个部落,第一次见面,欢迎你,向你打招呼先哭。
乙:这别不别扭。
甲:你为了对主人的欢迎表示高兴,你也得哭两句。如果你哭不出来,说明你没有真心。
乙:这风俗差别这么大。
甲:可不是吗。多数朋友或同事见面都是握手或拥抱,你到法国,法国你知道吗?
乙:法国谁不知道。
甲:到法国你要是见到你朋友的太太或小姐,你知道行什么礼吗?
乙:那还用说吗,当然是拥抱,谁不想拥抱啊,你说是不是啊,同志们。
甲:错了。你得行吻手礼。
乙:吻手礼?就是用我的鼻子去闻闻太太或者小姐的手?
甲:不对,就是用你的嘴,亲自吻―――,吻就是亲的意思,就是用你的嘴亲一下对方的手,以表示尊重对方。
乙:这,我可不干。用我的嘴吻她的手,她要是刚化完妆倒是还勉强可以,她要是刚从厕所出来我怎么办?
甲:算你倒霉。
乙:那我可就惨了。
甲:你这人怎么这么小气,连女人的手都不敢吻,真不像男子汉。
乙:你像男子汉,你吻过?
甲:我吻过是不可能的。
乙:就是嘛,叫你,你也不干。知道的是行“吻手礼”,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刷流氓。
甲:这还算文明的,有的礼仪你根本就接受不了,不过你接受也得接受,不接受也得接受,毕竟入乡随俗吗。
乙:看来要到一个新的地方,得先学习人家的习俗,不然,会闹出笑话。
甲:咱还是说国外,非洲有的地方,见面礼很特别。
乙:怎么个特别法?
甲:见到客人们来了,不是先上茶,而是先往客人身上抹泥巴。看你穿得西服洋装,等你一到,不一会,再看你,就认不出来了,整个一“雕塑”。如果这样(做动作)像个“思想者”。
乙:这是欢迎吗,整个就是欺负客人。
甲:你说错了,人家这可是最隆重的礼节,你得接受,据说当地有一种病,这泥巴会防止客人得上这种病。
乙:要这么说,还真得多往身上抹点泥巴,能治病嘛。
甲:咱这说的是国外,就咱国家也是差别很大。就是同一个地区的差别也很大。
乙:有这么严重吗?
甲:好吧,我现在考考你。
乙:你问啊,随便。
甲:出师了?
乙:你这是说的啥话,怎么叫“出师”?
甲:我问你,咱们汉族人最喜欢什么颜色?
乙:当然是大红大绿啊,它象征着吉庆祥和。
甲:如果有人给你一条雪白雪白的白布,让你挂再脖子上,你干还是不干?请回答。
乙:不干。绝对不干。
甲:干,绝对得干。
乙:不干,坚决不干。
甲:看来你还是孤陋寡闻,还得好好学习。我告诉你,这不叫“白布”,这叫“哈达”,是一位藏族的姑娘为了表达你们之间的友谊还有那个送给你的,它象征着纯洁的友谊和那个,白色其实就象征着纯洁和友谊。
乙:看来我得考虑考虑。
甲:这是藏族同胞的礼仪,而且是最高的礼仪。
乙:看来,还真的不能以自己的好恶,而伤了兄弟民族同胞之间的感情,得接受。
甲:就说同一地区的风俗和礼节也大不一样,我就吃过这方面的亏。
乙:你这么聪明的人还吃过亏?
甲:这你就不懂了,再聪明的猎人也有失手的时候。
乙:请问阁下,是在啥时候失手的?
甲:说起来怕在座的各位笑话,这失手的不是别人,正是陛下我和我的媳妇。
乙:怎么你和你媳妇之间还有礼节,看来怕媳妇不光我。你都是给嫂夫人行什么大礼?
甲:去,我给她行礼?此话诧异。你怎么不会说话啊,你。
乙:你不是说在夫人面前失礼了吗?
甲:我也是过来人了,说出来也不怕你们笑话了。我的媳妇和我都是同一个地区的,不过不是恋爱的,是那种媒妁之言。就是因为风俗不同,我差点和她离婚。
乙:有那么严重吗?
甲:何止是离婚,我甚至想和她大―――――。
乙:啥事啊?怎么没有听您说过。
甲:今天,我也豁出去了,反正这事情也不怪我,我就给大家讲讲听听,让大家评评理,是怪我,还是怪我媳妇。事情是这样的,到我们那儿有个风俗,刚过媒的媳妇到春节过后的第二天,也就是正月初二,要和新丈夫回娘家。
乙:废话,这丈夫还有新旧。
甲:对丈夫来说,也是第一次到岳父家去,也叫给岳父、岳母拜年。
乙:这有啥奇怪的,我们那儿也是。
甲:我为了这一天,我是盼啊盼,终于盼到了这一天。可是没想到,就是这一天,我差点和我的可爱的妻子离婚。(说话时,语气沉重,最好带点哭腔)
乙:有啥事情,快说啊。
甲:到了正月初二的这天。我和我的娘子,早早的准备好礼物,我的心情真是难以形容(最好带点动作),甭提有多高兴了。我清楚的记得那天,刚刚下过雪,地上到处都是刚刚融化的雪水,我们那儿有个习惯,到这天人们都要到街上看“新女婿”,我自己觉得长得不错,心想,看就看吗,反正我长得虽说没有刘德华那么帅,但是,我还没有长得像潘长江那么丑。既然到了这个份上也没法不让人家看。
乙:到底怎么啦?
甲:等我在众目睽睽下走过时,听到不少的赞美声,都说我长得帅,还有不少大姑娘在夸我(做出害羞的动作)。
乙:别做美梦了。
甲:突然,从路边窜出几个大汉,我一看高兴了,是我的小舅子和他的几个堂兄弟,我以为是来迎我的,可是还每等我和他们打招呼,他们不管三七二十一,上来就把我打到在地,你说刚下完雪,地上到处都是泥水,你们也该找块没有泥水的地儿。等我反应过来,只听的满街上都是笑声。再看我满身都是泥,我那个气呀,就甭提了。
乙:这是为什么?他们不喜欢你?
甲:这是当地的习俗,就是新女婿第一次走丈母娘家,小舅子和姐夫必须用摔跤来欢迎,我媳妇也没告诉我,好让我有个思想准备啊,早知到就不穿好衣服,弄个破烂穿穿。
乙:你赶紧走啊,
甲:你说得好听,我走得动吗,小舅子让我走吗,没有走几步,又被他们放到了,等我走到我岳父家,简直就是泥巴人一样。
乙:这是什么礼节?
甲:就为这,我非得和我媳妇离婚,后来才知道,这是对新人的最好的礼节。
乙:那你生什么气啊?你看人家对你多热情啊!
甲:我媳妇该早告诉我一声,你说是吗。我好有个思想准备啊。
乙:看来这礼节还有这么多讲究。要是没有思想准备还给吓不轻。
甲:可不是吗。到过云南的朋友都知道,云南有一习俗,“泼水节”。要是一姑娘看好一位小伙,为了表达友谊和爱情,就往身上泼水,这可能是与云南的气候有关,因为那儿热,不用担心客人会感冒。
乙:这个礼节好,特别是对那些不好洗澡的人来说。
甲:好不好那是人家少数民族的礼节,风俗习惯嘛。不过这礼节要是用到哈尔滨,恐怕就不行,特别是冬天。
乙:那不照样吗。
甲:照样?
乙:那当然,人家的习惯吗。
甲:假如你,在哈尔滨,冬天,零下三十多度,犀利的北风刮个不停,你西装革履的独自一人走在大街上―――。
乙:慢,我怎么越听我越像来自北方的一只狼。
甲:狼不狼的咱先不管,突然,有一位美丽的姑娘出现在你的面前。
乙:看来我要交桃花运了。
甲:姑娘被你在迷人的小伙子给迷住了。姑娘为了表达一下那个,从家里弄来一桶凉水。
乙:废话,用开水那是退鸡。
甲:往你头上这么一浇。
乙:感觉好舒服奥。
甲:再看你。
乙:两眼直直的盯着姑娘。
甲:现在你已经不像你了。
乙:像什么?
甲:整个一根冰棍。
㈣ 怎样评价华科泼水节这种校园文化
泻药
作为华中科技大学2013级本科,2017级研究生,我对华科泼水节的认识其实不是很清楚,因为刚入校的时候的确是有这样的活动存在,但是在我们毕业的时候已经取消掉了,这对于我来说不失为一种遗憾。
14年的时候,也就是我大一结束即将升大二的那个期末,是最后一届泼水节了,泼水节的意义其实在于学生群体对自己校园生活结束的一种狂欢,对自己即将踏入社会后无法再自由自在被现实束缚的一种呐喊,更是一种毕业活动仪式。它不是单独存在的,是跟随者同歌同行活动一起热闹起来的。
我记得的是那天晚上四处听闻的呐喊声,因为我是男生,而且当时刚进校还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只能听见很热闹的口号声,叫喊声和嬉闹声,场面非常壮观,也非常难忘,男生主要攻占的是被称之为公主楼的韵苑5栋宿舍,相信大多数学校都是女生进入男寝是不受限制的,只要签个字就可以进去,但是男生进入女寝是很不方便的,所以在这样一种环境下,特定的日期,大家有了攻占公主楼的机会,自然不会放过,当然,这个不放过的群体里不仅仅有男孩子,也有很多觉得无缘住进公主楼的妹子们。
㈤ 我是校园小歌手日记一则300
日记游休博园
今天下午,我嫌着无聊把爸爸的数码照相机拿了出来玩,无意中发现了保存在里面的一些在休博园游玩的照片,它钩起了我那一段快乐的回忆。
记得暑假里的一天爸爸妈妈带着我和张奕姐姐去了我一直向往以久的休博园。一路上我们有说有心情特别好。到了休博园的入口,嘿!别说来玩的游客还真多,停车场都停满了车,找到个停车位真不容易。我们大家决定先去休博园的——环球嘉年华。
我们买了票,售票员给了我们30个代金币,说是在嘉年华里玩就要用专用的钱币。我们检了票走进了嘉年华,先扫视了一下整个嘉年华,那简直是一个大型的游乐园,里面有各种我想玩的娱乐项目,真是让人心情起伏不定。我们决定先玩急流涌进的翻版——急流漂移。我和张奕姐姐付了代金币坐上了漂流船,我俩面对面坐着只听见“轰”的一声船启动了,船先是来了个转弯,再是一个上坡,只见船过了上坡后就是下坡弯道,紧随其后的就是叫声和呐喊声,紧接着的又是一个上坡,接下来就是一个大浪,“刷”的一声打在了张奕姐姐的背上,渐渐的船靠岸了。我和张奕姐姐下了船,我的身上是一点也没有湿,而张奕姐姐的背上却湿了一大片。接着我们来到铁滑车前,,刚开始我还是有一点点怕,但是到了后来爸爸把我强拽硬拉上了车。坐上车的我是一脸的不高兴,可是当车启动时我的脸上又露出一种害怕的表情。先是一个上坡,上坡后是一条平路,这时我心想:接下一定没有陡峭的路了吧。可是我万万没有想到在后面又是一个上坡,接下来就是一个成90度的下坡,当我们的车滑下去时,我好像有一种浮起来的感觉,把爸爸的手紧紧的抓住,生怕掉下车去。过了下坡就是连续弯道,车子还会转圈哪。接着又是一个下坡,慢慢的车子就到站了,我那颗悬着的心终于落了下来。当我下车时说的第一个字就是——爽。接下来我们还玩了云霄飞车、急流涌进、怪物迷宫等等娱乐项目,让我那些向往以久的愿望终于实现了。
下午我们去了休博园的百城馆,百城馆汇聚了每个国家每个城市的特色。它是以威尼斯水城的结构构造的。在每个展馆里都有精致的工艺品琳琅满目,看的我是目不暇接。我们参观完百城馆后坐着船来到了繁华热闹的海滩区。听说那里正在举行美食一条街,可是不知为什么,那儿空无一人只有几家小餐馆在营业。让游人不解。过了美食街就是最繁华的渔人广场,因为在这里要举行泰国泼水节。在广场的边上就是海盗街,在海盗街里有形形色色的人物仿佛又回到了海盗时代。在泼水节的现场我们还看到了1818黄金眼的主持人在给泼水节做直播。但由于条件的限制我们没有换洗的衣服,所以我们就把自己的想象留在了泼水节,离开了渔人广场。
在夜色降临的时候,我们依依不舍的离开了休博园,但是我们把欢声笑语留在了那里,把美好的回忆带回了家。
春天的遐想
暖流融化了岩石上的冰层,滴下的第一颗细小的晶莹的小水珠向人们报告着:春天又来到了。
春天,花儿伸了伸懒腰慢慢的从温暖“被窝”探出脑袋来,小草也和花儿一样从土里钻了出来,望一望这美丽的新世界。春风姑娘好似一把梳子,她用梳子梳出了柳树妹妹那翠绿色的头发。春姑娘又像一位裁缝他为大树爷爷做了一件新的棕色树皮大衣,也为了千万座高山、田野披上了一层绿色的外衣。春风姑娘又叫来了她的好朋友春雨,为大地拨下了了滋润的种子——雨水,雨水有的像大豆,有的像绣花针,还有的和米粒搬大小。密密麻麻,稀稀疏疏,中间连一点空隙也没有。
春天也是万物复苏的季节,在春天里,河面上的冰渐渐的融化了小鱼也从漫长的冬眠中醒了过来开始为新的一年做起了热身,在一些枯树干里棕熊一家也慢吞吞的从树干里爬了出来开始给3个月没吃饭的自己好好补充补充,青蛙爸爸和妈妈也从冬眠中苏醒过来,准备给自己的宝宝找一个理想的水塘进行产卵。在春天里最充满活力的就要数小朋友和老年人了,瞧!小朋友们有的在放风筝,有的在跑步,有的在踢球,还有的在早春的大树下看书。老人们有的在的打太极拳,有的在练剑,还有的是一对对老情侣正在随着古老的音乐跳着舞呢。
春天是一个富有生命力的季节,也是一个美丽、神奇,充满希望的季节。
世 纪 阅 兵
嘹亮的大鼓敲起来了,敲出了祖国50岁的生日,今天我就亲眼目睹了,不,应该说是亲自“参加”了祖国的50岁的生日。
东方的红日徐徐升起,天安门已是人山人海,群众们目不转睛地望着主席台,在等待着江主席的出现,也在期盼着中华人民站起来50年的宣告。
一直到早上8:00全场30万人民的声音在广场回荡,瞧!江主席和国家领导走上了主席台。从主席台上望下去,人民群众的队伍排成了“中华”这两个庄严、雄伟的字。它不但是送给祖国的礼物,也是表示中华人民彻彻底底的站起来50周年了。这时乐队奏响了《国歌》,升旗手雄赳赳气昂昂地来到矗立在广场中央的旗杆前,按了旗杆上的电钮,国旗徐徐升旗,人们也不约而同举起了手,眼睛随着国旗而上生。
10:00江主席宣读了祝愿祖国生日快了的贺词,也宣读了人民的期盼和祝福。接着开始了第5次世纪阅兵式,随着音乐的奏响海、路、空三军迈着整齐的步子向我们缓缓走来,在三军后面的是各式各样的炮,有山炮、野炮、榴弹炮、火箭炮……等等,天上的飞机滑破长空,在空中为祖国庆祝生日。后面是民兵部队,他们的制服有红、有蓝,有男有女,各个步伐整齐,服装端正。最后上场的就是大家伙了,什么坦克、防空车等等,在向我们展现祖国在这50年里的辉煌成就。
典礼慢慢结束在黄昏中,虽然大家来时高兴去时舍不得,但在今后一定会有机会在让我们相聚在一起,为祖国贺喜!
我和卖火柴的小女孩比童年
在安徒生的童话中有一篇美丽感人的故事——《卖火柴的小女孩》。
在大年三十那个寒冷的冬天,她一个人冒着大雪在几乎没有人的大街上卖着火柴,而我在和她这么大的时候,却在家里吃着喷香喷香年夜饭,看着精彩的动画片。她却要受尽富人的鄙视,她的家和大街上一样冷,她如过不卖掉一根火柴的话就会被她的爸爸所抽打,再瞧瞧我的生活,我不但不用和小女孩一样去卖火柴,家里还有取暖器帮我们驱除寒冷,我还可以享受爸爸妈妈和家人对我的关爱和呵护。小女孩走在大街上没有买掉一根火柴,没有赚到一个钱,在她的幻想中,烤鸭、火炉、圣诞树、奶奶,这些只是她的幻想,可她自己却一样也没有,再看看我,饭桌上不但有丰富可口的晚餐,还可以有取暖器取暖,也可以得到大人们的礼物,可以和家人们围在一起看电视,做游戏。直到新年的第一天,在这个充满幸福的头一天,小女孩却冻了,而即使了也没有人去安葬他的遗体,而我们却可以在温暖的被窝里一觉睡到大天亮。在小女孩的那个年代,由于封建社会的压迫,使得富人越来越富,穷人越来越穷,使富人看不起穷人。而现在,在我们的家园里人人相等,生活困难的家庭可以得到社会上的帮助。
我想:小女孩如果生在我们的这个时代的话就不会冻了,生活有可能过的比我还好。
㈥ 以“人景交融”写泰国的泼水节的作文怎么写
春天来了,大地上的每一个角落者充满了春天的气息。校园里,到处都是春光明媚的鲁象。柳树抽出了细细的柳丝,上面缀洁了淡黄色的嫩叶;小草带着泥土的芳香钻了出来,一丛丛,一簇簇,又嫩又绿花儿也伸了伸懒腰,打了个哈欠,探出了小脑袋;小朋友们都脱掉了笨重的冬衣,换上了既轻便又鲜艳的春装;小鸟们从家里飞了出来,唱着动听的歌,告诉我们:春天来了!
春天真的来了,在池塘里,在田野上,在天空中,到处都焕发着勃勃生机。大自然的景色也变得丰富多彩起来。晴天里,暖洋洋的阳光照在身上,软绵绵的春风拂在脸上,既温暖又舒服:在下雨天,时不时炸响一阵阵春雷,既惊险又刺激。
春天的景色太美了,春天里人们的心情更美。佝偻了整整一个冬季的腰板挺直了,欢快的笑脸充满着希望。公园里又热闹起来了,照相的青年人,钓鱼的老人,捕捉昆虫的小朋友,一个个陶醉在大自然的怀抱里,流连忘返。
春天里人们更忙了。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你看,在城市的大街小巷,来来往往地穿梭着忙碌的身影,乡村的田地里,农民们在播洒着希望的种子。教室的墙壁上贴着新学期的课表,一本本新书中,有好多好多的知识果实等待着我们去采撷。
我热爱春天,我喜欢闻到花儿的芳香,看到大树的新绿,听到小乌的欢唱。我热爱春天,因为春天充满了生机,充满了新的希望!
春啊!你终於来了,和你的冬妹妹交替了。当我们在过新年时,你的倩影已经不知不觉地出现,把你的妹妹给叫了回去,原本大地落叶缤纷,寒风刺骨,这些景像和感觉也都因为你的出现而消失的无影无踪了。
春啊!当你到来时,万物因为你的温暖而活动了起来。蛇已不在洞里冬眠,狗也不再懒洋洋的,河里的冰溶化了,小溪正涓涓的流著,树也不再枯萎,而是绿叶新枝,世界因为你温暖而盎然。当你吹一口气时,花儿也开了遍地,红红绿绿地,不再是冬的满地枯草。
春啊!有你陪伴,校园是美好的,美好地想让人躺在地上,听著巧啭动听的鸟鸣声,欣赏好似一幅图画的天空,享受著所有所有你带来的一切。当我走到街上看著人群,大家都在说著一年新计划,去哪儿赏花,我知道只有你的到来才能掀起人们的热闹。
春啊!你是一年之始,我也曾经听过音乐颂扬你,看过一些散文,诗,词谈论你。我曾看过一首乐府诗写著「山光照槛水绕廊,舞雩归咏春风香。枝头好鸟亦朋友,落花水面皆文章」,里面不但提到你带来的景色,他还写说你可以伴我们一面读书,一面赏景,你为我们一成不变的读书生活带来了无限的乐趣与变化。
春,你来了!带来了万紫千红,带来了新希望!
春乐奏响了大地,彩霞的来临,卷走了眼前的灿烂,但它仍会在漆黑的夜中,展现更精彩的一面。我爱春的温暖,纯洁,亦眷恋春的璀璨,我牵着春的美而走了,心叹:美是短暂的,但只要曾经拥有,便再也没遗憾了。
㈦ 校园国旗班的小品
http://www.kpworld.com/xiangsheng/zuopin/wenben.htm
http://www.juben.cn/index_art.asp?classid=1&Nclassid=3
http://coffbar.com/jb1/type.asp?typeid=1
http://xiaopin.nease.net/
http://www.cdzx.cn/person/130/Upfiles/2004121069851.doc
http://www.lovese.com/joke/list.asp?classid=13&Nclassid=104
http://www.lovese.com/joke/list.asp?classid=13&Nclassid=104
怎么样,满意吗?满意就给我分吧
㈧ 策划校园泼水节有什么好的方案吗
要知道活动目的,才知道和你这个活动主题有什么关联,才能给你出主意。
㈨ 关于泼水节去云南旅游的求助,各大神拜托帮帮忙!!!拜谢
版纳这条线上几乎就才有版纳值得去看看。昆明到版纳的车票一般是180元左右。泼水节是4月12号到15号。先是是划龙舟,在澜沧江边。然后是赶摆,就是慢亭公园里面。有好多好吃的,又便宜。很特色。最后一天才泼水。街上会很热闹。出门一定要防晒!
如果泼水节去要提前订好住的地方。因为泼水节前后版纳的宾馆几乎全满,根本找不到住处。而且价钱很贵。连普通的招待所都是贵。
而丽江这边就比较好。可以先到大理。丽江然后再是香格里拉。
从昆明去丽江可以先坐火车到大理。但是时间很长。价钱便宜。直接坐车去丽江要170多吧。我忘了。我同学说的。坐火车到大理玩一两天再去丽江。听说下午到丽江的车票比早上的便宜一点。
丽江古城要交古城维护费。进雪山也要交进山费200左右。
香格里拉,我也想去。呵呵~!所以不太知道。
我知道的就是这些了。我家是版纳,我同学是丽江的。希望能帮到你。
㈩ 关于校园的一天 作文 的前记 后记 急...
前记:新的一天又开始了,校园又由一片片喧哗声给塞满了。值日生像挺拔的钻天杨,死死地守在门口,不让没带红领巾的同学滥竽充数,成为“南郭先生”。校内,同学们精神抖擞,一张张笑脸映入眼帘,仿佛连花丛里的花也在绽放这笑脸。最令人舒服,感概的是同学们的一阵阵朗朗的读书声,使人心中有一种说不出的激动。早晨的校园,四处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
后记:同学们渐渐离去,校园原有的喧闹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夕阳映照下的校园,显得金碧辉煌,也有些昏沉,像一个睡美人一样慢慢地闭上眼睛,向美梦走去……校园的一天就这样圆满地结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