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暴力的特点
㈠ 校园暴力犯罪调查(论文)
近期国内外不断有血腥校园暴力犯罪的新闻见诸报端。这些报道警醒了人们,校园不再是一方净土。校园暴力已经逐渐成为政府和社会民众所关注的特殊社会现象。本文试图从经济相对发达的深圳市宝安区出发,调查该区校园暴力犯罪的现状、特点,分析其形成的根源,并基于司法实务的视角寻求解决问题的对策,力图构建一套有效的预防机制。 关键词:校园暴力犯罪 经济相对发达地区 学校教育体制 暴力文化 一、校园暴力犯罪的定义及其类型 关于校园暴力犯罪的课题,目前在我国尚未形成全面、系统的的研究,现有的调查或分析,一般仅从一个较为片面的角度出发。比如社会学注重对其现象的收集、归纳;教育学则则偏重对自身体制和教学内容的检讨;至于司法界,无论是在实务中还是理论上,亦只是单从一般的犯罪学角度探究其成因而企图完成事前的预防或事后的惩戒教育。由于考虑的范围比较孤立,必然不能全面而深入地剖析 “校园犯罪”这一独特的社会现象。“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因而,唯有从更高的角度方可能俯瞰全局,既找出“校园暴力犯罪”现象背后的成因,更能综合地构建行之有效且针对性强的预防和教育的系统。 现有的研究资料,一般将校园暴力犯罪作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校园暴力犯罪,是指犯罪构成中的客观要素,如犯罪主体、对象、案发地等方面的其中之一涉及校园因素的暴力犯罪;狭义的校园暴力犯罪仅指犯罪构成中的犯罪主体为教职工或学生。 而根据校园暴力的来源及施暴者的不同将其分为以下几类:一是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暴力现象。此类校园暴力主要是指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或家长采取不恰当的、粗暴的方式对待学生,以致对其身心健康造成伤害的行为,如体罚、变相体罚、言语侮辱等。二是青少年学生的施暴行为。学生施暴主要是指某些学生因过早的、不成熟的三角恋、钱物需求、青春性意识萌动或者仅仅因为模仿录像某些情节、发泄心中怨气等而对其他学生施暴的行为,如殴打、强奸、抢劫、侮辱、杀害等,此类行为在宝安区俗称“下暴”。三是校外人员对学生的暴力行为。这一现象主要是指一些校外的闲杂人员或非法商家,为了一定的物质利益,满足欲望或为了发泄心中不满而对于不谙世事的青少年学生施行的身心侵害行为。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一些非法之徒窜入学校或在学校附近、学生上学的路上抢劫学生财物,对学生进行人身侵害、人格侮辱等;其二、在文化娱乐活动中,一些商家为了在竞争中取得优势纷纷将兜售目标定位于广大学生,其中不少人用黄毒诱骗以牟取暴利 。 综上,本文结合对宝安区内发生的校园暴力犯罪真实案例的调查,将发生在学校及其周边地区,由同学或校外人员针对学生生理或心理实施的暴力犯罪作为研究的范畴。 二、深圳市宝安区校园暴力犯罪的现状及特点 考察校园暴力犯罪的现状和特点,我们不可忽略地应该首先了解所研究的地域的经济、社会情况:地处深圳市西部的宝安区在全国属于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2003年宝安区的国内生产总产值达518亿元,占整个深圳市的三分之一。仅宝安区福永镇,就有怀德、桥头、凤凰等多个村的年总收入超过5000万元。宝安区目前正在或者已经实现三个转变:一是从以前经济欠发达地区迅速地转变为经济相对发达地区;二是从农业为主要产业的地区转变为工业发达地区;三是正处在农村城镇化的转变过程中。人口方面,宝安区外来人员有270多万,户籍人口只有30来万,外来人员子女的入学问题不容忽视。宝安区现有中小学校共计264间。在校中小学生23万7千多人。教师职工人数超过1万人,其中公办教师4800多人,民办教师(即聘请教师,工资学校自筹)5200多人。 伴随着经济迅速发展,外来人员急剧增加,居民贫富悬殊加大,独生子女家庭增多,社会环境复杂,民办学校放开等因素的影响,宝安区的校园暴力犯罪案件也呈上升势头。部分城镇学校甚至出现了校内外环境复杂,在校生人身安全受到威胁的局面。 从宝安区批捕起诉的案件情况来看,2003年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为285宗。而2003年在校学生犯罪或者以在校学生作为犯罪对象的案件共计23宗,2004年1-10月为22宗,同比略有上升。这45宗案件抢劫占53.3%;盗窃占26.6%;其他占20.1%。另外,教师犯罪案件除了2001年某英文书院教师王某猥亵本校三名十一、二岁的学生被判处三年有期徒刑外,尚无案发。 从相关案例来看,宝安区校园暴力犯罪有以下特点: 1、以财产型犯罪为主 宝安区正处于经济高速增长时期,经济的飞速发展,造成消费主义风行。青少年学生易在此环境下产生错误的消费意识,产生讲奢华和及时行乐的短期行为倾向。当他们的高消费要求不能得到满足时,往往铤而走险,实施敲诈勒索、盗窃、抢劫、绑架等犯罪行为。另外,部分学生因为家庭经济条件优越,零花钱较多,不少学生还配有手机等较为贵重的物品。使得不少学生也成为不法分子的犯罪对象。我们曾经对宝安区某街道办的一所初级中学展开调查,发现被调查的学生中竟然有61%的学生对学校内外环境有不安全感。 从宝安区检察院起诉的在校学生敲诈勒索和抢劫案件来看,其对象主要是在校学生,甚至有些对自己的同班同学下手。他们大多并非因为生活困难而去犯罪,而是想通过犯罪获得用以享乐、消费的财物。例如,宝安区某中学学生张某,自二○○二年九月到被抓获的一年间,共参与抢劫摩托车十二次,其中三次的作案对象是同校的同学。每次得手后,张某便能分到一些赃款,并用这些钱到网吧打游戏、购买名牌服装或者请同学吃饭。经调查,张某的父亲是小巴司机,母亲是清洁工,家境虽不十分富裕,但不缺吃穿,而且定期有零花钱。可是这些不能满足张某大手大脚的消费欲望。在战战兢兢地参与一次抢劫后,他尝到了甜头,便有了之后十几次的作案。 2、犯罪手段趋向成人化、智能化 以往未成年犯罪作案手段和方法较简单和原始,多以语言威胁并辅以轻微的暴力手段,或用撬门扭锁,翻墙爬窗的方法,并具有明显的突发性和偶然性强的特点。但现在,受暴力文化熏陶的青少年实施的犯罪,不少表现为采用绑架、恐吓、麻醉等手段,有先进的通讯工具,作案经过精心策划,作案后及时毁灭证据。如有些青少年会根据报道上所披露的警方侦察过程和方法,破坏现场,扰乱警方视线。
㈡ 校园暴力的受害者是不是含有普遍特征
我感觉校园暴力的受害者是有普遍特征的,反正这些年我自己身边的人有的就被人欺负过,我在初中的时候也有人跟我较过劲,我觉得校园暴力的受害者总有一个特征,那就是老实,不一定是老实换句话说是懦弱,他们不知道有的时候应该去反抗。其实我一直秉承着一个观念,那就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这句话是伟大领袖毛主席在革命斗争中提出来的,我感觉这句话在现实生活中同样适用,当人家不来欺负我的时候,我们不要去惹是生非。但是当别人来挑衅的时候,已经达到底线的时候,那还忍什么!而这些孩子普遍没有这个概念,那些校园小霸王并不是谁都欺负,而且受害者也不是一天两天受到伤害,那是有一个时间过程的。今天骂你一句,你笑而不答,明天给你一脚,你不还手。后天,,,,,,所以我们不应该忍让,我并不是崇尚武力,但是有时候,你的防卫比老师和校长的一次谈话要有用的多。而且在学生群体中,你懦弱就是会不断的招人欺负,你跟孩子讲道义他们不一定会懂,因为这些小霸王的家庭教育注定了他们不会轻易接受,而有时善心感动不了恶魔,关键时刻还得靠这个。
我在初中时有个小子找我麻烦,第二次我就和他打起来了,而且我发现他根本打不过我,他扬言要找多少人来打我,我说你去叫吧,我在这你们要是动我一下,你们家这个月基本上没有收入了,,,,,,后来这个事情就过去了,其实谁也不傻,一旦出现大事,谁也承担不了责任。
㈢ 校园暴力事件多发,表达了未成年人的什么特点
年少轻狂,没有成熟的思想
㈣ 如何做一名学法、知法、懂法、守法的中学生
1,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中“人民享受着广泛的民主和自由,同时又必须用社会主义的纪律约束自己。”“一个懂纪律的人必然是一个遵纪守法的人”。
2,在强调个性发展时,必须用基本的社会道德和纪律约束自己的言行,做一个遵纪守法的人,使大家和谐相处在一个有着广泛民主和自由的社会中。
3,遵纪守法的习惯需要从小养成,特别是学生一定要做一个遵纪守法的模范。那么如何做一名遵纪守法的学生呢?可以有自己的想法,自己的风格,属于自己的个性。但同时,必须用社会主义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约束自已言行,在学校则用学生守则的要求约束自己言行。
4,常言道:“守法是公民的义务”,同样遵纪守法也是我们的义务,我们有责任遵守纪律,守护法则。简单的理解遵纪守法可以就是不做禁止不做的事,不做不提倡的事,做提倡的事和要求必须做的事。
5,小毛病发展到大错,从一般违法到陷入犯罪的泥潭,这样的例子在生活中并不少见。所以我们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争做讲文明、懂礼貌,各方面素质都得到发展的好学生。法律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所以,我们要做一个学法、知法、懂法、守法、用法的小公民。依靠法律这把双刃剑下平安、健康、茁壮成长。
(4)校园暴力的特点扩展阅读
中学生学习法律的重要性:
作为中学生必须要认真学习宪法,崇尚宪法,牢固树立宪法至上、完全至尊的观念: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同一切违反宪法的行为做斗争。以宪法为自己最高行为准则,自觉做到凡是宪法提倡和鼓励去做的事,积极去做:凡是宪法要求必须做的事,就一定做到;凡是宪法禁止或否定的事坚决不做。
参考资料
人民网评:勿让青少年心中种下轻视法律的种子 人民网
㈤ 如何做一名优秀的少先队员
第一,一名优秀的少先队员必须具有奉献精神。这里的“奉献精神”指的是奉献自己的时间、奉献自己的精力去为集体做事。有了奉献精神,才能摒弃私心。心里有了别人,才会为别人着想。这样,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便可以更和谐、更融洽。
第二,一名优秀的少先队员必须具有带头精神。这里的“带头精神”指的是带头做好事,带头引导别人做好事。有了带头精神,才能够有竞争意识。有了竞争意识,才能在竞争中不断地使自己进步的同时,是别人进步,这样,集体也就能进步。
第三,一名优秀的少先队员必须具有明确的是非观。这里的“是非观”指的是要正确判断事情的正误。有了正确的是非观,我们才能判断什么才是我们应该做的,什么是我们不该做的,才能明白做人的真正道理。这样人性回变得更善良,智慧也会因此提高。
第四,一名优秀的少先队员必须具有开拓创新精神。话说“时代在变,创新不变”创新精神起真正内涵是在任何方面都要有新意,要敢于实践,不一味沉浸与旧时的理论中,要靠自己的行动去证明。有了创新精神,一切事物才不会变得老套过时,人心,自然也就不会腐朽。
以上四点,是一个优秀的少先队员所起码有的根本品质。
㈥ 老是被嘲笑,怎么样才能让同学接纳我呢
这几年我们常在媒体上看到一些校园发生的暴力事件,看到这些年轻的孩子们在学校对待同年龄的其他同学,居然是用这些这样残暴的手法来欺负别人,真是难以置信,让人看了不寒而栗。很多爸妈也在想,我的孩子会不会在学校也受到这样的欺负呢?
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特别重要,我们非常鼓励爸爸妈妈从小就应该关注孩子这方面的能力,并随时随地提供孩子所需要的帮助。
㈦ 的校园暴力有什么特征
由于不平等观念与优越性产生的恶劣欺压行为,本质是因为虚荣心作祟和捏软柿子的惯性使然。特征是以多欺少,随众性普遍,为了和某些团体搞好关系变自然而然加入暴力行列,因为小事大打手脚。受欺负的人由于畏惧邪恶势力的不反抗与懦弱有助长了暴力生长的火焰,致使循环的运行。
㈧ 身上有什么特征的孩子最容易被“校园暴力”找上
所有家长送自己的孩子去幼儿园是为了孩子在轻松学习到知识的同时,还能结交到志趣相投的朋友,还能度过一个更快乐的童年,但是如果孩子不仅没有获得快乐,反而还受到了心灵创伤,相信每位家长都会十分痛心,所以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请让自己的孩子尽量远离校园欺凌,对校园暴力勇于说不,帮助孩子建立自信。
㈨ 男生与女生所遭受的「校园暴力」有什么不同特点
我觉得男生是属于混混那种,打架特别凶残的恐怖,被欺负的男生会很屈辱,我看过一个视频,别问我哪里看的,反正是那个男生打得很可怜,跟踢足球似的,那些人往他身上吐唾沫,还特别猥琐的别排泄物弄到人家身上,不忍直视,相比之下,我觉得还是女生更恐怖,扒衣服懂吗!还拍照,太恐怖了,那对于女生是致命的,扇耳光都不是事了,之前社会姐勺子知道吗?不说了,我害怕了。我这是说的比较过激的,我的身边也有混混,男的女的都有,我一向不惹是生非,所以没有什么事。不过在宿舍时,她们约架过,很威胁过说,找男的搞死她之类的狠话,而且还没有人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