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三礼
三礼教育”是指礼节教育、礼仪教育、礼貌教育。礼貌是大家在交往过程中表示敬重、友好的行为规范。
礼仪即是礼节和仪式。礼仪首先表现在仪态和仪表。
[基本的仪态表现]
仪态包括
(1)学会微笑,(2)基本的礼貌用语,(3)基本的站姿、坐姿、行姿。
仪表包括
(1)同学们的发型(2)同学们的着装。
礼仪有
校园礼仪和校园外礼仪
.
校园礼仪
包括(1)课堂礼仪(包括作好课前准备和遵守课堂纪律和课后礼仪)(2)师生间礼仪、(3)同学间礼仪和(4)男女同学间礼仪。
校园外礼仪
还包括、公德、爱心、孝心和与人为善等。
古人说:“人无礼则不立,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一个人不学“礼”、不懂“礼”,缺少社会礼仪知识和规范意识,就不能在社会上立身。以“讲礼貌、懂礼仪、知礼节”为内容的“三礼”教育和青少年的发展息息相关
2. 三礼教育 主题活动
三礼,就是礼貌、礼仪和礼节。
礼貌这个词可能大家很早就听说了。 “好儿童,志气高,讲文明、讲礼貌”的歌我们耳熟能详。但好像大家对这个词很陌生。现在让我带大家重温一下:“礼貌:‘言语动作谦虚恭敬的表现’”
是的,礼貌是一种表现。表现可不是假惺惺的奉承、拍马,而是发自内心的对他人友好、恭敬。孟德斯鸠曾说过,“礼貌使有礼貌的人喜悦,也使那些受人以礼貌相待的人们喜悦。”礼貌就像一股春风,使心灵开出美丽的花,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好,使世界充满快乐。
也许,有人会问:“原来,礼貌就是让大家都高兴呀!那我一个人不讲礼貌又有什么关系呢?”礼貌不但为了让人高兴,而且在关键时刻,还能体现人的素质,让你受益匪浅。
举个例子。2002年,天津的一个名牌大学为本科生开了一场招聘会。几万个本科生涌入会场。仅仅一天,就把4000余个职位抢光了。在现场询问时,相当一部分学生问得太直接:“你们单位到底要不要我呀?” “你们一个月给多少钱呀?” “我虽然学的不是这个专业,但是我上过这方面的课,有证书,你们要我的可能性有多大?” “那快给我一份登记表吧!” 有很多大学生因为不懂礼貌,得不到招聘单位的好感,被淘汰。
的确,工作能力固然重要,但这些“小毛病”也会使你失掉机会。不单是说话刺耳,还有一部分应聘者单手递简历,回答问题左顾右盼。如果我们从现在练习讲礼貌,就不会在长大以后那么痛苦地“修炼”礼貌了。
现在,同学们在日常已经能够使用礼貌用语了。但是,我发现在动作方面,大家作得还不是很好。用俗话说,就是“站没站样,坐没坐像”。有人站着,身子一歪,两手插兜,一副懒散的样子,再加上装酷的眼神,活像一只老猫。很多同学坐在音乐厅里身子往扶手上一靠,手托着下巴,脚不断变换姿势,给人一种轻浮的感觉。另外,更普遍的就是翘二郎腿,好像脚还有节奏的摇着。翘二郎腿非常不礼貌。因为你在翘二郎腿时,脚是正向上翘着对着对方的脸,使人感到你在挑战,在挑衅。所以,在正式场合千万不要翘二郎腿。翘二郎腿还能引发各种关节炎和畸形腿。所以,为了自己的仪态和健康,还是好好站着,好好坐着,“勿践阈,勿跛倚,勿箕踞,勿摇髀”
我们不但要讲礼貌,还要懂得各种礼节。举个简单的例子:孔子拜师于老子,于老子敬茶行拜师礼,老子接茶后孔子将茶壶放在搁几上.但是,壶嘴正冲老子,老子将茶扔掉,遂闭门不见。
中国有五千年的灿烂文化,中国的礼仪我们也要熟悉。中国从很古的时候起,就有以食品祭祖的风俗,祭祖时,考虑到死人和活人不一样,活人用筷子进食很方便,而死人不再能自如地使用筷子,所以,祭品的碗盆上面才竖插筷子,而平常生活中如果将筷子竖插在碗或盆上,就算是犯了忌讳。
懂得“三礼”会显出我们的气度和风范。2008年奥运会业一步步向我们走来。如果不讲礼貌、礼节、礼仪,就会让中国人的形象大打折扣。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促进,让三礼这朵心灵之花常开不败,让我们人人成为“三礼”的标兵。 国古代记载典礼仪节的书。简称《礼》,亦称《礼经》、《士礼》。《仪礼》是记载古代礼仪制度的著作,与《周礼》、《礼记》合称“三礼”。《
周礼》是儒家经典,西周时期的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军事家周公旦所著,今从其思想内容分析,则说明儒家思想发展到战国后期,融合道、法、阴阳等家思想,与春秋孔子时思想发生极大变化。《周礼》所涉及之内容极为丰富。大至天下九州,天文历象;小至沟洫道路,草木虫鱼。
《礼记》一书的编定是西汉礼学家戴德和他的侄子戴圣。戴德选编的八十五篇本叫《大戴礼记》,在后来的流传过程中若断若续,到唐代只剩下了三十九篇。戴圣选编的四十九篇本叫《小戴礼记》,即我们今天见到的《礼记》。
基本解释〕
“三礼教育”是指礼节教育、礼仪教育、礼貌教育。礼貌是大家在交往过程中表示敬重、友好的行为规范。
礼仪即是礼节和仪式。礼仪首先表现在仪态和仪表。
〔基本的仪态表现〕
仪态包括(1)学会微笑,(2)基本的礼貌用语,(3)基本的站姿、坐姿、行姿。
仪表包括(1)同学们的发型(2)同学们的着装。
礼仪有校园礼仪和校园外礼仪.
校园礼仪包括(1)课堂礼仪(包括作好课前准备和遵守课堂纪律和课后礼仪)(2)师生间礼仪、(3)同学间礼仪和(4)男女同学间礼仪。
校园外礼仪还包括、公德、爱心、孝心和与人为善等。
古人说:“人无礼则不立,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一个人不学“礼”、不懂“礼”,缺少社会礼仪知识和规范意识,就不能在社会上立身。以“讲礼貌、懂礼仪、知礼节”为内容的“三礼”教育和青少年的发展息息相关。
3. 小学生三礼指什么
礼仪、礼节、礼貌。
礼仪、礼节、礼貌内容丰富多样,但它有自身的规律性,其基本的礼仪原则:
一是敬人的原则;
二是自律的原则,就是在交往过程中要克己、慎重、积极主动、自觉自愿、礼貌待人、表里如一,自我对照,自我反省,自我要求,自我检点,自我约束,不能妄自尊大,口是心非;
三是适度的原则,适度得体,掌握分寸;四是真诚的原则,诚心诚意,以诚待人,不逢场作戏,言行不一。
(3)校园三礼扩展阅读:
小学生礼仪常识:
一、称谓礼仪
1、对父母、长辈不能直呼姓名,要用标准称呼。
2、对兄、弟、姐、妹不要连姓带名称呼。
二、问候礼仪
向父母、长辈问候致意,要按不同的时间和场合使用不同的问候语。
1、早起后,问爸爸(妈妈)早上好。
2、睡觉前,祝爸爸(妈妈)晚安。
3、过生日:祝长辈生日快乐,身体健康
4、过节时:祝爸爸(妈妈)节日愉快。
5、外出时:祝爸爸(妈妈)一路平安。
6、归来时:爸爸(妈妈)回来啦。
三、就餐礼仪
1、吃饭前,要帮父母、长辈做放置碗筷,搬放凳子等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2、吃饭时,让长辈先入座。要等父母长辈先开始吃,才拿起碗筷吃饭。
3、吃饭时,不狼吞虎咽,不无故讲话,不随意走动,菜渣残骨不要乱扔。不要对着餐桌咳嗽打喷嚏。
4、若长辈给自己添饭夹菜,要说谢谢。若比父母、长辈先吃完饭,要请父母、长辈“慢吃”。
5、吃饭后,要帮助父母收洗碗筷、抹餐桌凳等。
4. 关于校园三礼书签的制作方法! 急啊!~~~~~~~~~~~~~~~~
我有一套精致的书签,首先是梅花书签。它们有的打着花骨朵,含苞欲放,有的尽情绽放,展现着自己的美丽。梅花在风雪中百折不屈,就是这样,它才在雪中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
第三个书签是幽雅兰花书签进入了我的视野。只见一朵朵兰花在细长的绿叶从中,伸展着粉红的花瓣。兰花虽没有玫瑰那鲜艳的色彩,但它天生就有一种朴素的灵气,它开放后的清香,幽幽地散发出来。
第三个书签上描绘的是生活中常见的竹子。竹子的叶子又细又长,如眉毛,如弯弯的月牙儿,它尽力伸展着,好像要把它全部的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它在破岩中生长,经过千磨万击却还坚劲挺拔,它顽强的生命力让我为之震撼。
第四个书签上描绘的是傲霜的菊花。这是一朵黄色的菊花,黄色的花瓣一卷一卷的,弯弯曲曲的,既细,而又长。它淡泊清华,凌霜自得,这种自蕴温情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我喜欢这套书签,它提醒我要做一个有梅的傲骨,兰的幽雅,竹的顽强,菊的清贞的人!
5. 一年级教师三礼教育实践与反思
文明礼仪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我国是一个有着几千年的文明古国,礼仪大邦;自古以来就倡导“礼治”,将礼仪谦耻作为立国之本;“礼仪”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礼仪是无处不在的,它可以表现出一个人的道德修养,它可以增进人与人之间的友谊,它的作用太多太多了。
自从学校开展“三礼”教育以来,我班举行了一次又一次的主题班会。班主任首先让我们明确了“三礼”教育的内涵,告诫我们“三礼”应从穿戴、上学、放学、上课、日常生活等细节做起,然后才逐渐落实“三礼”行为,还充分利用综合实践活动课,带领我们参加各类实践活动,培养我们的协作精神、动手操作能力。认真组织我们出版以“三礼”为内容的黑板报,使我们身边有样可依,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氛围,也促进了全体同学“三礼”的培养。现在,我班全体同学,都穿戴整齐,得体大方,不穿奇装异服和拖鞋进校园。每周一的升国旗仪式上,纪律井然有序,严肃庄重,都用行动表达自己对祖国的崇敬与热爱。学习上,铃声响起,一分钟内进教室。上课时,专心听讲、认真思考。课间活动,文明游戏,不打架,不骂人,不追逐打闹,不大声喧哗,同学之间发生矛盾时,注意礼让。平时,见了老师主动打招呼;见了同学互相问好;回到家里主动帮助爸爸妈妈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学会了关心他人,处处替他人着想。
如今,全社会都在提倡学、用文明礼仪,由礼仪所体现出来的行为在日常生活中处处可见——像给老幼病残让座,像帮助盲人过马路,再比如送迷路的小朋友回家等等……然而,为什么在不断的倡导学习中,仍然有许多非文明礼仪的行为发生?是我们倡导的力度不够?还是我们的意识有问题呢?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员,尤其是作为一名小学生,我们更应该进行深刻的反思。我们学习“三礼”,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头上,重要的是要落实到我们的行动上。管住自己的嘴,不说脏话,管住自己的手,不乱扔垃圾。人人树立起“文明礼仪,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的意识。从一点一滴做起,从自己的身边小事做起,把文明礼仪真正融入我们的生活之中,让文明礼仪真正伴随我们成长吧!
6. 三礼教育的知识
[基本解释]
“三礼教育”是指礼节教育、礼仪教育、礼貌教育。礼貌是大家在交往过程中表示敬重、友好的行为规范。
礼仪即是礼节和仪式。礼仪首先表现在仪态和仪表。
[基本的仪态表现]
仪态包括(1)学会微笑,(2)基本的礼貌用语,(3)基本的站姿、坐姿、行姿。
仪表包括(1)同学们的发型(2)同学们的着装。
礼仪有校园礼仪和校园外礼仪.
校园礼仪包括(1)课堂礼仪(包括作好课前准备和遵守课堂纪律和课后礼仪)(2)师生间礼仪、(3)同学间礼仪和(4)男女同学间礼仪。
校园外礼仪还包括、公德、爱心、孝心和与人为善等。
古人说:“人无礼则不立,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一个人不学“礼”、不懂“礼”,缺少社会礼仪知识和规范意识,就不能在社会上立身。以“讲礼貌、懂礼仪、知礼节”为内容的“三礼”教育和青少年的发展息息相关。
7. 小学生三礼(礼貌、礼仪、礼节)内容
礼仪、礼节、礼貌内容丰富多样,但它有自身的规律性,其基本的礼仪原则:
一是敬人的原则;
二是自律的原则,就是在交往过程中要克己、慎重、积极主动、自觉自愿、礼貌待人、表里如一,自我对照,自我反省,自我要求,自我检点,自我约束,不能妄自尊大,口是心非;
三是适度的原则,适度得体,掌握分寸;四是真诚的原则,诚心诚意,以诚待人,不逢场作戏,言行不一。
(7)校园三礼扩展阅读
学生礼仪
1、课堂礼仪:遵守课堂纪律是学生最基本的礼貌。
2、服饰仪表:穿着指穿衣裤,着鞋袜。其基本要求是:合体;适时;整洁;大方;讲究场合。
3、尊师礼仪:学生在校园内进出或上下楼梯与老师相遇时,应主动向老师行礼问好。学生进老师的办公室时或宿舍,应先敲门,经老师允许后方可进入。在老师的工作、生活场所,不能随便翻动老师的物品。学生对老师的相貌和衣着不应指指点点,评头论足,要尊重老师的习惯和人格。
4、校内公共场所礼仪:应该自觉保持校园整洁,不在教室、楼道、操场乱扔纸屑、果皮、不随地吐痰、不乱倒垃圾。不在黑板、墙壁和课桌椅上乱涂、乱画、乱抹、乱刻,爱护学校公共财物、花草树木,节约用水用电。
8. 四年级的三礼(讲礼貌 懂礼仪 知礼节)手抄报
1、以滥用水为耻,以节约水为荣。
2、讲文明,讲卫生,讲科学,树新风。
3、讲究社会公德,爱护公共环境。
4、花儿用美丽装扮世界,我们用行动美化校园!
5、顺手捡起是的一片纸,纯洁的是自己的精神;
6、珍惜自己,关爱他人,革除陋习,从我做起。
7、手边留情花似锦,脚下留情草如茵!
8、让我们的素质及文明展现在一言一行中!
9、向老师说声好,不困难;困难的是,要坚持向老师真心地说声好。
10、让文明的气息洋溢在学校的每个角落。
11 、有意擦去的一块污渍,净化的是自己的灵魂。
12、讲究公共卫生,爱护公共设施,维护公共秩序,遵守公共道德。
13、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14、 “今天,你微笑了吗?你问候了吗?你礼让了吗?你帮助别人了吗?”
15、鸟儿因翅膀而自由翱翔,鲜花因芬芳而美丽,校园因文明而将更加进步。
16、顺手捡起是的一片纸,纯洁的是自己的精神;有意擦去的一块污渍,净化的是自己的灵魂。
17、向老师说声"好",不困难;困难的是,要坚持向老师真心地说声"好"。
18、天空是温暖的摇篮,不要再向天空吐烟,让地球心酸;草地是美丽的地毯,不要再乱扔杂物,让地球难堪!
19、星空为我们贡献灿烂,天空为我们贡献蔚蓝,森林为我们贡献绿色,鲜花为我们贡献绚丽,大自然为我们贡献
了自己,而我们该为大自然贡献点什么呢?
20、给我一片洁净的天空,我才能翱翔;给我一片蔚蓝的海洋,我才能遨游;给我一个美丽、文明、宁静的校园,我才能在知识的海洋中扬帆起航!
9. 如何践行三礼教育
(一)动之以情,氛围营造到位
情感是道德教育的桥梁和纽带,没有情感的教育不会是高效的教育。在“三礼”教育活动中,我们努力营造宣传教育氛围,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让学生在愉悦的情感体验中接受礼仪教育。
1.承担组织“北京市朝阳区‘情系奥运,文明礼仪伴我行’主题宣传教育实践活动”启动仪式的任务,借势对全体师生进行宣传教育,在全校范围内营造良好的礼仪教育氛围;
2.在开学典礼上,校长结合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月活动,从中华传统美德的角度和高度对学生进行“三礼”教育和进一步开展“三礼”教育活动的动员;
3.通过国旗下讲话、班会校会、广播电视、板报橱窗、校园网络和校本课程等途径宣传礼仪、礼貌、礼节方面的知识和道理。
4.通过音乐课和名家讲座,深入挖掘国歌内涵,使学生深入了解国歌歌词的含义,理解国歌产生的背景;通过班级合唱比赛等活动,带动学生唱响国歌;
5.通过班会、校会、晨会对学生中的优良行为表现和不良表现进行点评,让学生在接受点评的过程中产生不同的情感体验。
宣传氛围的营造促进了同学们对“三礼”教育活动的认同感,激发了同学们学习礼仪、践行礼仪的内在精神动力,有效推动“三礼”教育的开展和学生文明素养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