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欺凌手抄报内容
『壹』 预防校园欺凌手抄报内容800
先画出报头与下方学生,画出两侧边框与底部书本后,再画上边界线条,版空白处画出圆圈与星星装饰权,报头涂黄,再将学生与边框涂好颜色,书本用蓝色与浅黄色涂上,星星涂黄,再将边界外围涂蓝,预防校园欺凌手抄报就画好啦。
『贰』 这是校园欺凌手抄报
还可以吧其实问题不大。也算符合主题。
『叁』 杜绝校园欺凌手抄报内容
杜绝校园欺凌手抄报内容的选择可以围绕学校生活中学生实际会遇到的问题着手,然后告诉学生遇到欺凌应该采取的措施。
可选取内容如下:
如果遇到校园欺凌,首先可以大声警告对方,他们的所作所为 是违法违纪的,会受到法律纪律严厉的制裁,会为此付出应有的代价。
这样做的目的一是大声告诉周围的老师同学关注欺凌者的行为,二是欺凌者大都知道自己的行为不对,心虚,洪亮的声音可以起一个震摄作用。如果对方还是继续欺凌行为的话,应适当自卫,而不是忍受挨打。
自卫的原则不是以暴制暴打回去,而是同样起一个震摄作用,以行动告诉对方我们不是软弱可欺的。一般欺凌者都欺软怕硬,若看到欺负对象奋起反抗,多会心虚停止攻击行为,而如果被欺负者默默忍受,反而会让他更加得意忘形,从而持续攻击行为,直到达到目的为止。
如果反抗后对方仍未停止攻击,应该在自卫的同时大声呼救求助,并且寻找机会逃走,保护好自身安全是最重要的。
『肆』 杜绝校园欺凌构建校园和谐手抄报资料
共筑校园和谐的蓝天(演讲稿) 和谐,多么美好的一个词语,多么美好的意境。请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和谐吧:春风是和谐的,她使坚冰融化,万物复苏,把人们带到美好的季节;春雨是和谐的,她“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古往今来,和谐思想绵绵不绝。从孔子提倡的“礼之用,和为贵”“和而不同”,到到孟子“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论断;从洪秀全提出的“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的理想方案,到康有为描绘的“人人相亲,人人平等,天下为公”的社会状态,从孙中山“大同世界”的理想,到毛泽东“环球同此凉热”的追求,悠悠中华几千年,历代思想家、政治家,无不推崇团结互助的理念,和谐社会始终是人们最崇高的理想。 和谐就是融洽和睦、协调发展。和谐社会应该是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社会。但现实生活中,由于许多同学、思想觉悟、价值观念、利益追求、兴趣爱好的差别,有些人的行为方式不利于团结互助,甚至一些损人利己现象也时有发生;还有的同学喜欢搞小自由主义,当面不说,背后乱说,班级不说,校外乱议论,导致同学与同学之间互相猜疑,引起同学之间不和睦;甚至有的同学把社会上一些:惟利是图,损人利己,爱占便宜;甚至于尔虞我诈、坑蒙拐骗的行为,也或多或少的带到了校园,这样不仅可耻,简直可以说是道德的囚犯。胡总书记把“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作为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内容提出来,丰富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内容,同时也丰富了我们的校园文化,我们中学生在这个富有感召力的今天,我们应该做的是;同学之间要和谐,要团结友爱互助;校园要和谐,构筑一个团结友爱、文明向上的和谐校园。 历史经验一再告诉我们:有没有团结互助的道德风尚,是判断一个群体是否健康、一个社会是否和谐的重要标志之一。继承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文化,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弘扬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美德。 是啊!我国素以“礼仪之邦”著称于世,讲“仁爱”、行“友善”、重“人和”的传统美德。我们新一代的中学生应该传承这些传统美德、今天要为构建一个和谐的校园努力,明天我们要为构建一个和谐的社会而付出,这是历史付与给我们的重任!这是时代付与给我们的使命!和谐之美有一种美,令人惊艳令人回味令人追求,这是一种可以吸引目光的美,它——光彩夺目。 有一种美,飘逸在浮云上深埋在古垒下,这是一种可以吸引灵魂的美,它——深藏不露。 有一种美,给生命带来激情给生活带来温馨,和谐之美——无时无刻与我们现在,只是没有人留意,而我却在无意中有所发现。 和谐之美在于宽容。和谐之美在于宽容。拥有宽容才会有和谐。因为宽容是人类情感的种子,她能在人类心灵这片静土上扎根发芽,在爱的呵护下茁壮成长。宽容之心是伟大的,她能浇熄怒火化解愁恨,她可以感化邪恶播散善良,她能无私奉献从不计较得失,她能化悲痛为力量解千愁为云烟,她可与快乐相伴毫无掩饰,她可与幸福同行畅游天地间,她可以让人间充满真情,让我们享受阳光般的温暖、雨露般的滋润——宽容之和谐,竟妙不可言。 和谐之美在于诚信。诚信是奠基石,是和谐美的结晶。诚信好比一枝玫瑰,在花园中她最美,美得妍艳欲滴,美得热人心潮。百花丛中她最美,美的无瑕、美的高尚。有了诚信,和谐之美足以体现!愿你拥有诚信之花,送给身边和每人一朵,让人间多一缕馨香。 朋友,若想演奏和谐的旋律,我劝你再携一颗友善的心,来面对鸟语花香的自然。对每一朵花,保你拥有一个花香四溢的春天;对每一只鸟友善,保你拥有一个燕歌莺啼的清晨;对每一条鱼友善,保你拥有一个自由欢畅的童年;只要你对每一棵树、每一滴水、每一株草友善,保你拥有一个天蓝草绿水清树茂的世界;只要你对每一个人友善,保你朋友如柔云新亲情如细雨,让你拥有快乐的天堂。我坚信,只要你对一切真心善待,世上的一切将会更和谐。 和谐之美亦在于平凡的生活</和谐之美绝不容忍名利所缚,只有淡泊名利才可称之为和谐之美。苍鹰是为了搏击长空而在天空自由翱翔,而不是为了炫耀自己的羽翼,因此无限的天空赐予了他自由快乐的空间;风帆只为乘风破浪而在海中搏击风雨,而不是为了夸耀自己的樯桅。因此浩瀚的大海给予了他豪壮宽阔的乐园。其实,你也一样,只要你用一颗平凡的心去对待,也会找到属于自己的星群。 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任天上云卷云舒。愿你为自己寻觅一个桃花源,去发现和谐之美的所在。愿你播下宽容的种子,送上诚信的玫瑰,带上友善之心,伴上平凡的生活,躺在清风送爽的大草原上,仰望那无边无限的蔚蓝屏障,聆听那动人心弦的草原民谣,它会让你置身于另一个世界——充满和谐之美的人间天堂。
『伍』 校园暴力手抄报内容
校园从来都是令人愤慨的焦点之一。近些年来,有不少校园的视频被上传到网络上,各种门派层出不穷。越来越猖獗的事件令人心寒,令人不得不愤怒!近日,频频出现在校园内外的事件,简直让我们触目惊心!
事例一:4月8日,长春某高三女生,因为回头多看了某个女孩一眼,就遭到女孩及其同伴共5人拉到附近的半山腰上,被一顿毒打。
事例二:4月21日,湖南衡南实验中学某班几十名学生集体跪在**********场上,有说是班主任罚跪,有说是自愿班长带领自愿下跪。
事例三:5月18日傍晚,云南省普洱孟连县发生了一起8名女生结伙对一名女同学进行殴打、侮辱的“校园事件”。
近日,又出现一个穿布鞋的女生,被几个同学堵在楼梯口要求下跪,并遭遇扇耳光和推搡。
我想问,如今的孩子都怎么啦,怎么会变得如此缺乏理智,会变得如此缺少人性。到底是教育的缺失,家长的纵容,还是虚拟网络的危害?我想,也许是兼而有之吧。这些问题已经不能不引起我们每一个人的关注了。究竟是谁的过错,我们先不用去追究这些。因为无论是有意看也好,还是无意瞧也罢;无论是班主任罚跪,还是学生自愿;无论是有家庭背景也好,还是没有家庭背景也好;无论是鞋子丢失也好,还是被偷也罢。作为家庭和学校,我们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因为无论与同学之间发生什么纠葛,出现什么问题,都应该教育孩子,学会与他人和睦相处,做到与人为善,既要善待自己,更要善待他人,要以一种宽容的胸怀去接受一切事物,去处理各种问题。一旦遇到过错或问题时,首先要从自身上找原因,即便是他人的错误,也要善意地指出,而不能以错治错,以罚代法,最终导致双方都成为受害者和“牺牲品”。
对类似这样的校园事件,许多教育者也常常不知道如何应对。出于“对家长负责”的心态,教师们往往对具体的人身伤害,比如可见的伤痕,红肿,流血比较敏感,而正因为教师们对可见伤害的片面重视,学生们会选择进行不可见伤害,最常见就是人格的侮辱,嘲笑,逼令下跪,轻轻打耳光,而教师却往往意识不到这种伤害的严重性。施虐的孩子发现,只要自己造成的伤害不是可见的,受害的孩子就得不到有效的保护。
现实生活中,常见的情况是,当一个学生被殴打和侮辱以后,教师对打人者只是加以训斥,对受伤者积极治疗,可是,他的工作仅此而已吗?那个打人者成了学生当中那个出尽风头的人物,而对挨打的人来说,这个懦弱的形象将一直伴随着他。真正的做法,应该是帮助受害者在集体活动中出风头,拥有更多的朋友,迅速走出这一次被打的阴影,并且让欺负人的孩子知道“对方也是不好惹的”。就拿龙湖一中校长乔栓柱对媒体公开事件的处理结果来说:这件事情学校知道后,考虑到女孩子的自尊心,就没有公开处理。而是对几个打人的学生进行批评教育,并要求她们向被打的那个女生道歉,女生也原谅了她们。这种不得体的处理方式,实际上在纵容伤害她们,并不能解决实质性问题。
有人说,学生们的行为,是当今学校通过“淘汰教育”的模式引发的。这种观点认为,中国的学校教育将本应是普及的教育变成了选优教育和淘汰教育,这种教育的后果就是了大量的“失败者”,他们的失落感造成了和攻击倾向,其实这种模式仍然只能解释国外的偶发式,情绪性的校园,无法解释发生在中国广大校园里的事件。
还有人说,孩子们的行为,都来自对影视和游戏中情节的模仿。然而,影视作为一个模仿对象,它只是让坏孩子们的攻击行为看起来更“酷”,并不能带来攻击冲动本身。的时候没有什么影视和游戏,校园却同样存在。并且,至今也没有科学研究证明是影视和游戏激发了青少年的行为,国外研究认为内容的社会恶果是使得受众对的容度增加,但它并不是行为的直接原因,而且,青少年接触一定的内容,反而使得攻击倾向有所下降,因为他的攻击欲望被发泄掉了。
笔者认为,当前学校事件产生的原因,应当说是社会人文教育的缺失。事件行为的发生背景,是由于学生人道主义和平等意识的缺失。在他们受到的教育中,他们不知道人的权力是天生就有的,不知道人生来就是平等的,更不知道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因此,校园就是属于这种用加害他人的方式来解决纠纷,当个人对抗不占优势的时候就聚众来强化自己的势力。由于没有平等待人的意识,就有出现一种想凌驾于别人之上的心理。羞辱、侮辱、他人都是这种心理使然,用使人屈服,用来矮化他人的人格。这就是人文教育缺失所造成的必然现象。试想,现实中,我们哪一个家庭不是以孩子的要求为中心,哪一所学校不是以追求学生的升学率为目标。下去,对孩子的无节制的索取和要求,养成了他们在家里就是以自我为中心,家庭其他成员都得围着他转;只注重学生成绩的提高,而不注重对学生的品德和心理教育,就会导致他们人格上的缺陷。以往,桀骜不驯、专横跋扈的个性就会在孩子的身上滋生,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埋下终身隐患。
国外的研究和中国的实践都已经证明,具备和平等的校园风气,校园就会大大减少,因为的特点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平等意识和人道主义,让他们像一居住在小区里的业主,而不是监狱里的囚徒,而最好的培养方式就是一个和参与性强的校园管理环境。因为,无论发生何种校园,学校无疑都是第一责任方,而班主任更是第一责任人。教师是下一代的守护人,并给予他们关于人格成长的教育,这是各个国家都将这个职业特殊化的真正原因。只有建立起平等意识和学生人道主义,校园才有可能结束。
『陆』 拒绝校园欺凌手抄报内容怎么写
校园欺凌,就是以大欺小以多欺少,以强凌弱,像这样的事例在中小学的校园内外时有发生,它不但会伤害我们的身体,还会使一颗纯净的心灵走向弯曲,使人的精神受到痛苦折磨,严重时,还会威胁他人的生命安全。
同学们,我们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我们肩负着重大的责任。但是,由于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加之缺少相应的法律常识,在全国个别学校出现了校园暴力事件,严至影响了我们的正常学习生活,危害了我们的身心健康 ,也削弱了学校的教育成果。为此,学校团委发出如下倡议:
一、勇于拒绝校园暴力。同学之间发生矛盾时,要互谦互让,积极与老师和家长沟通,通过正当途径解决,不对同学动武、动粗。
二、加强法律知识学习,增强法律意识,养成守法习惯,在受到校园暴力侵害时,不以暴制暴,学会运用法律知识保护自己。
三、不参与打架斗殴,不讲所谓的哥们义气,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进网吧、电子游戏厅等未成年入不宜进入的场所,不在QQ及空间、网络贴吧、各类论坛等发布侮辱他人的言论。
四、拒绝与校外不良青年交往,对校外不良青年的引诱要坚决拒绝,在受到威胁、恐吓时及时向老师、家长报告。
五、增强友爱互助意识,团结同学,向身边优秀的同学学习,不断磨炼自己的意志,增强应对困难、对抗邪恶的勇气。
『柒』 预防校园暴力手抄报
第一, 在威胁与暴力来临之际,首先告诉自己不要害怕。要相信邪不压正,终归大多数的同学与老师,以及社会上一切正义的力量都是自己的坚强后盾,会坚定地站在自己的一方,千万不要轻易向恶势力低头。而一旦内心笃定,就会散发出一种强大的威慑力,让坏人不敢冒然攻击。
第二, 大声地提醒对方,他们的所作所为是违法违纪的行为,会受到法律纪律严厉的制裁,会为此付出应有的代价。同时迅速找到电话准备报警,或者大声呼喊求救。
第三, 如果受到伤害,一定要及时向老师、警察申诉报案。不要让不法分子留下“这个小孩好欺负”的印象,如果一味纵容他们,最终只会导致自己频频受害,陷入可怕的梦魇之中。
对暴徒要勇敢,既轻视又果断。
既沉着又善战,能打赢不手软。
打不赢就谈判,已正义属防范。
打伤他不用管,法律责不承担。
施暴者无真胆,怕张扬怕报案。
『捌』 防暴防欺凌手抄报内容
小学校园欺凌手抄报内容一
校园欺凌,就是以大欺小以多欺少,以强凌弱,像这样的事例在中小学的校园内外时有发生,它不但会伤害我们的身体,还会使一颗纯净的心灵走向弯曲,使人的精神受到痛苦折磨,严重时,还会威胁他人的生命安全。
同学们,我们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我们肩负着重大的责任。但是,由于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加之缺少相应的法律常识,在全国个别学校出现了校园暴力事件,严至影响了我们的正常学习生活,危害了我们的身心健康 ,也削弱了学校的教育成果。为此,学校团委发出如下倡议:
一、勇于拒绝校园暴力。同学之间发生矛盾时,要互谦互让,积极与老师和家长沟通,通过正当途径解决,不对同学动武、动粗。
二、加强法律知识学习,增强法律意识,养成守法习惯,在受到校园暴力侵害时,不以暴制暴,学会运用法律知识保护自己。
三、不参与打架斗殴,不讲所谓的哥们义气,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进网吧、电子游戏厅等未成年入不宜进入的场所,不在QQ及空间、网络贴吧、各类论坛等发布侮辱他人的言论。
四、拒绝与校外不良青年交往,对校外不良青年的引诱要坚决拒绝,在受到威胁、恐吓时及时向老师、家长报告。
五、增强友爱互助意识,团结同学,向身边优秀的同学学习,不断磨炼自己的意志,增强应对困难、对抗邪恶的勇气。
六、要积极与家长、老师交流沟通。在家长、老师的健康引导下,提高防范校园暴力的意识,增强抵制校园暴力的能力。
七、树立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人生观,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培养良好的兴趣爱好陶冶情操,立志做社会的栋梁之材。
同学们,让我们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反对校园欺凌,远离校园暴力,争做美丽学生,构建阳光和谐校园!
『玖』 抵制校园暴力手抄报
校园暴力从来都是令人愤慨的焦点之一。近些年来,有不少校园暴力的视频被上传到网络上,各种门派层出不穷。越来越猖獗的暴力事件令人心寒,令人不得不愤怒!近日,频频出现在校园内外的暴力事件,简直让我们触目惊心!
事例一:4月8日,长春市某高三女生,因为回头多看了某个女孩一眼,就遭到女孩及其同伴共5人拉到附近的半山腰上,被一顿毒打。
事例二:4月21日,湖南衡南实验中学某班几十名学生集体跪在**********场上,有说是班主任罚跪,有说是自愿班长带领自愿下跪。
事例三:5月18日傍晚,云南省普洱市孟连县发生了一起8名女生结伙对一名女同学进行殴打、侮辱的“校园暴力事件”。
近日,又出现一个穿布鞋的女生,被几个同学堵在楼梯口要求下跪,并遭遇扇耳光和推搡。
我想问,如今的孩子都怎么啦,怎么会变得如此缺乏理智,会变得如此缺少人性。到底是教育的缺失,家长的纵容,还是虚拟网络的危害?我想,也许是兼而有之吧。这些问题已经不能不引起我们每一个人的关注了。究竟是谁的过错,我们先不用去追究这些。因为无论是有意看也好,还是无意瞧也罢;无论是班主任罚跪,还是学生自愿;无论是有家庭背景也好,还是没有家庭背景也好;无论是鞋子丢失也好,还是被偷也罢。作为家庭和学校,我们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因为无论与同学之间发生什么纠葛,出现什么问题,都应该教育孩子,学会与他人和睦相处,做到与人为善,既要善待自己,更要善待他人,要以一种宽容的胸怀去接受一切事物,去处理各种问题。一旦遇到过错或问题时,首先要从自身上找原因,即便是他人的错误,也要善意地指出,而不能以错治错,以罚代法,最终导致双方都成为受害者和“牺牲品”。
对类似这样的校园暴力事件,许多教育者也常常不知道如何应对。出于“对家长负责”的心态,教师们往往对具体的人身伤害,比如可见的伤痕,红肿,流血比较敏感,而正因为教师们对可见伤害的片面重视,学生们会选择进行不可见伤害,最常见就是人格的侮辱,嘲笑,逼令下跪,轻轻打耳光,而教师却往往意识不到这种伤害的严重性。施虐的孩子发现,只要自己造成的伤害不是可见的,受害的孩子就得不到有效的保护。
现实生活中,常见的情况是,当一个学生被殴打和侮辱以后,教师对打人者只是加以训斥,对受伤者积极治疗,可是,他的工作仅此而已吗?那个打人者成了学生当中那个出尽风头的人物,而对挨打的人来说,这个懦弱的形象将一直伴随着他。真正的做法,应该是帮助受害者在集体活动中出风头,拥有更多的朋友,迅速走出这一次被打的阴影,并且让欺负人的孩子知道“对方也是不好惹的”。就拿龙湖一中校长乔栓柱对媒体公开事件的处理结果来说:这件事情学校知道后,考虑到女孩子的自尊心,就没有公开处理。而是对几个打人的学生进行批评教育,并要求她们向被打的那个女生道歉,女生也原谅了她们。这种不得体的处理方式,实际上在纵容伤害她们,并不能解决实质性问题。
有人说,学生们的暴力行为,是当今学校通过“淘汰教育”的模式引发的。这种观点认为,中国的学校教育将本应是普及的教育变成了选优教育和淘汰教育,这种教育的后果就是制造了大量的“失败者”,他们的失落感造成了反社会和攻击倾向,其实这种模式仍然只能解释国外的偶发式,情绪性的校园暴力,无法解释发生在中国广大校园里的暴力事件。
还有人说,孩子们的暴力行为,都来自对影视和游戏中暴力情节的模仿。然而,暴力影视作为一个模仿对象,它只是让坏孩子们的攻击行为看起来更“酷”,并不能带来攻击冲动本身。文革的时候没有什么暴力影视和游戏,校园暴力却同样存在。并且,至今也没有科学研究证明是暴力影视和游戏激发了青少年的暴力行为,国外研究认为暴力内容的社会恶果是使得受众对暴力的容忍度增加,但它并不是暴力行为的直接原因,而且,青少年接触一定的暴力内容,反而使得攻击倾向有所下降,因为他的攻击欲望被发泄掉了。
笔者认为,当前学校暴力事件产生的原因,应当说是社会人文教育的缺失。暴力事件行为的发生背景,是由于学生人道主义和平等意识的缺失。在他们受到的教育中,他们不知道人的权力是天生就有的,不知道人生来就是平等的,更不知道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因此,校园暴力就是属于这种用加害他人的方式来解决纠纷,当个人对抗不占优势的时候就聚众来强化自己的势力。由于没有平等待人的意识,就有出现一种想凌驾于别人之上的心理。羞辱、侮辱、凌辱他人都是这种心理使然,用暴力使人屈服,用凌辱来矮化他人的人格。这就是人文教育缺失所造成的必然现象。试想,现实中,我们哪一个家庭不是以孩子的要求为中心,哪一所学校不是以追求学生的升学率为目标。长期下去,对孩子的无节制的索取和要求,养成了他们在家里就是以自我为中心,家庭其他成员都得围着他转;只注重学生成绩的提高,而不注重对学生的品德和心理教育,就会导致他们人格上的缺陷。长期以往,桀骜不驯、专横跋扈的个性就会在孩子的身上滋生,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埋下终身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