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校园 » 中学德育的方法

中学德育的方法

发布时间: 2021-07-31 00:49:57

1. 我国中小学德育的途径主要有哪些

1、说服教育

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正确观点的方法。要求学生遵守道德规范、养成道德行为。首先要提高认识、启发自觉、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这就需要运用说服的方法来讲清道理,使学生明白,认识。只有学生的认识提高,认识到道德的必要性,才能自觉去履行。

学校为社会主义的学校,要把学生培养成为自觉的建设者,尤其要注重说服。说服的应用很广,无论运用哪种德育方法,都离不开提高学生的认识,都需要结合运用说服的方法,但是仅仅强调或运用说服的方法是不行的。说服包括讲解、谈话、报告、讨论、参观等。

2、榜样示范法

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和卓越成就来影响学生品德的方法。榜样包括典范、示范、评优。

3、实际锻炼法

有目的地组织学生进行一定的实际活动以培养他们的良好品德的方法。锻炼包括练习、制度、委托任务和组织活动。

4、品德修养指导法

教师引导下学生经过自觉学习、自我反思和自我行为调节,使自身品德不断完善的一种重要方法。

学生品德的提高是一个能动的发展过程,它的成效同学生个人能否自觉主动进行道德修养紧密相关,学生的年龄愈大,他们个人进行的道德修养在自身品德发展中的作用也愈大,所以德育不得不重视学生的道德修养和提高他们的修养能力,如果没有道德的修养,个人的进步就是不可能的。

修养包括:学习、座右铭、立志、自我批评、慎独等。

5、陶冶教育法

通过创设良好的,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方法。陶冶包括人格感化、环境陶冶和艺术陶冶等。

6、品德评价法 (表扬、奖励与批评、处分)

德育的各种方法各有特点与作用,每一种方法都是进行德育所不可缺少的,但又不是万能的,它们之间相互补充、配合,构成了德育方法的完整系统。青少年学生品德的培养,不可能通过个别方法来实现,必定是科学地综合运用全部德育方法的结果。所以教师要熟悉全部德育方法,善于创造性地运用。



(1)中学德育的方法扩展阅读

德育即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道德和心理品质教育,是中小学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和学校工作起着导向、动力、保证作用。中小学德育工作必须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

中小学德育工作要坚持从本地区实际和青少年儿童的实际出发,遵循中小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和社会发展的要求,整体规划中小学德育体系。

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学生成为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具有社会公德、文明行为习惯、遵纪守法的公民。在这个基础上,引导他们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断提高社会主义思想觉悟,并为使他们中的优秀分子将来能够成为坚定的共产主义者奠定基础。

小学、初中、高中阶段具体的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德育实施途径等均遵照国家教育委员会颁布的《小学德育纲要》、《中学德育大纲》施行。中小学德育工作要注意同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等紧密结合,要注意同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紧密结合,积极争取有关部门的支持,促进形成良好的社区育人环境。

中小学德育的基本内容和基本要求应当在保证相对稳定的基础上,根据形势的发展不断充实和完善。德育科研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指导下,为教育行政部门的决策服务。

2. 德育的主要方法有哪些

1、说服教育法,说服是使对方放弃原来的观点和认识,接受新的意见,努力使对方心服口服,有即时或可见性的收效。

2、榜样示范法,榜样示范法形式主要有:伟人的典范、教育者的示范、同龄人中的优秀学生的示范。

3、情感陶冶法,情感陶冶法的种类有:一、人格感化,即教育者靠自己高尚品德、人格以及对学生深切期望和真诚的爱来触动,感化学生,促进学生思想转变,积极进取。二、环境陶冶,即通过学校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环境使学生受到熏陶和感染。三、艺术熏陶,指通过音乐、美术、舞蹈、诗歌、影视等文化艺术活动,使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影响。

4、自我教育法,激起学生自我教育的愿望。

5、实践锻炼法,实际锻炼法包括:一、执行制度,即让学生按照学生守则、课堂纪律、作息制度等必要的规章制度进行锻炼;二、委托任务,指教育者或学生集体委托学生完成一定的工作任务;三、组织活动,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实际的活动,如:学习活动、课外活动、劳动以及一定的社会实践活动等。

3. 我国中小学常用的德育方法有哪些

所谓德育,是指培养正确的思想政治观点和高尚的道德品质,使人们能从理智上对客观社会现象进行评价的一种教育。艺术教育是美育的重要手段,艺术课程作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必修课程,对学生的人格成长、情感陶冶以及智能的提高等具有重要的价值。

二者的根本目的是一致的。王国维说:“美学上最终目的,与伦理学上最终之目的合。”把美系和伦理学用之于教育实践的德育与美育,都是为了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创造美好的世界。因此美育与德育有密切的关系。德育给美育以丰富充实的内容,保证美育的正确方向。美育为德育提供有感染力、吸引力的手段,通过美并利用美进行教育,提高德育的效果。

4. 初中教师资格证中学德育方法

中学德育方法有:说服教育法、榜样示范法、实际锻炼法、情感陶冶法、品德评价法、品德修养指导法。
说服教育法又叫说理教育法,是教育循循善诱,以理服人,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正确观点的方法就是说服教育法。说服教育法主要包括语言文字说服(讲解、报告、谈话、辩论、指导阅读)和事实说服(参观、访问、调查)等。
榜样示范法又称榜样法,替代强化,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和卓越成就来影响学生品德的方法叫榜样示范法。主要包括伟人的典范、教育者的示范、学生中的好榜样等。比如:孔子:“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教师运用英雄人物的形象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等。
实际锻炼法也称指导实践法,是教育者组织学生参加多种实际活动,在行为实践中使学生接受磨炼和考验,以培养优良思想品德的方法。
情感陶冶法也称陶冶法,通过创设良好的情境,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方法叫情感陶冶法。包括人格感化、环境陶冶和艺术陶冶等。
品德评价法又称表扬奖励与批评处分,教育者根据一定的要求和标准,对学生的思想品德进行肯定或否定的评价,促使其发扬优点、克服缺点、督促其不断进步的一种方法品德评价法。
品德修养指导法也称个人修养法,是教师指导学生自觉主动地进行学习、自我品德反省,以实现思想转化及行为控制的德育方法。

5. 中学德育的方法有哪些

榜样示范法
情感陶冶法等
总共有五六个左右

6. 德育有哪些方法中学生德育教育方

德育有哪些方法中学生德育教育方
所谓德育,是指培养正确的思想政治观点和高尚的道德品质,使人们能从理智上对客观社会现象进行评价的一种教育。艺术教育是美育的重要手段,艺术课程作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必修课程,对学生的人格成长、情感陶冶以及智能的提高等具有重要的价值。二者的根本目的是一致的。王国维说:“美学上最终目的,与伦理学上最终之目的合。”把美系和伦理学用之于教育实践的德育与美育,都是为了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创造美好的世界。因此美育与德育有密切的关系。德育给美育以丰富充实的内容,保证美育的正确方向。美育为德育提供有感染力、吸引力的手段,通过美并利用美进行教育,提高德育的效果。

一、课堂中渗透德育的优势

学校惯用的德育方法是说教法,即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明辨是非、善恶,提高思想品德,现代的中学生个性鲜明,思想活跃,此法不免让学生感觉枯燥、甚至厌烦,往往收效有限,难能深入其内心。在艺术课堂中通过丰富的教学活动,并在此积极渗透德育,相信其效果颇丰。

1、情感体验法

在艺术课堂的教学中,有众多的艺术作品需要学生去欣赏、思考,以至得出他们自己的结论,抒发各自的情感。例如:艺术教材上的歌曲《在老师身边》,这首歌曲,是通过对自己成长经历的回忆认识到:在此过程中老师付出的点滴汗水将其从一个懵懂的儿童浇灌成有知识的少年,表达了对老师的敬意和感激之情。通过欣赏,演唱的教学手段,着重挖掘、激发他们的真情实感,唯有这样才能将歌曲演唱好。在这样的基础上,我们学生对于尊师的传统美德便有了真实的感知,认识也进一步得到升华。在优美的歌声中从心灵深处体验尊师的美德。诸如此例的艺术作品很多,在此当举一反三。

1、“真”是形成道德习惯的前提

良好的道德习惯,是一点一滴的美好的情感取向凝结而成的,虚情假意本身就是品德中的劣质,因而要情“真”。在艺术课堂中,带领学生去欣赏一支乐曲或唱一首歌曲,若无认真的态度,虔诚的心境去欣赏,去歌唱,“不首先感动自己何以感动他人。”那么不仅在精神上无法与作品形成共鸣,而且唱出的歌也将是无情无义的,或虚情假意,且实现不了审美的愉悦和创造美的成就感,这样的结果:首先达不到艺术教学的目的,更与美好的品质是背离的。所以,只有真的去听、去看、去想、去弹、去唱,才有收获,才能慢慢地形成良好的道德规范。

2、“善”是道德约束的关键

“人之初,性本善”,善是与自然和谐,人类和谐共处的基础。只有颂扬善、体验善、实践善,才能给人类一个和平安定的家园。艺术中有大量的表达人类善良美好的情感的作品,比如毕加索的绘画《和平鸽》,歌曲《我们要阳光》等。通过对这些艺术作品的欣赏和二度创作,将“善”成为学生的道德歌谣。在艺术课堂的教学中,善始善终地让善成为学生的行为法则。善是一切优秀品质的基础,一个人若成不了人才,但一定得成一个人,成为一个善良的人,对社会无害的人,从善做起。

综上几点薄见,笔者建议:在艺术课堂中紧紧围绕“真”、“善”的两个基本点,采用艺术课堂特有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美的熏陶下,渴望点点滴滴地提高思想道德素质,使得其学习更有意义。在美育中德育,在德育下寻美怡情,让学生美好健康的发展,成为品学兼优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

7. 德育有哪些方法中学生

常见的德育方法:①说服教育法②榜样示范法③情感陶冶法④实际锻炼法⑤品德评价法⑥道德修养法

8. 德育的基本方法是什么

德育方法,是为进行德育思想品德教育而采取的各种方式的总和。在现代德育工作中应着重运用以下几种方法:

1、榜样示范法

一般最有影响力的人物有以下几种:
(1)革命领袖和英雄模范人物,是学生最敬仰、热爱的榜样,对学生具有强烈的影响作用。
(2)家长和教师,是学生最直接的榜样,对学生处处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3)同学中的好人好事,优秀典型,是教育学生最有感召力、说服力的榜样。
(4)伟大的历史人物和文艺典型形象。

2、品德评价法

这是通过对学生品德进行肯定或否定的评价给予的激励或抑制,从而控制其品德发展的方向,提高道德的形成、发展的方法。品德评价法有四种主要方式:(1)表扬与奖励(2)批评与惩罚(3)评比(4)操作评定。运用品德评价法的要求:(1)要使学生不仅成为评价的对象而且成为评价的主体。(2)品德评价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3)要贯彻奖励为主,批评惩罚为辅的正面教育方法。

3.情感陶冶法
情感陶冶法包括人格感化、环境陶冶、艺术熏陶三种方式。

4.实践锻炼法
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的思想感情发生深刻的变化;可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社会适应能力,在未来的社会竞争中更具主动性。

9. 谈谈中学常用德育方法的基本内涵和使用要求

学前儿童、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大学生等不同阶段的德育一脉相承,基本内容是一致的。学段越高,学生身心越发展,视野开阔,掌握的科学文化知识越来越多,信息接受量越来越大,自我意识和自律能力越来越强,德育应该有更高的要求,而且应该充实一些新的内容。基本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理想、志气教育
理想是一个人所追求的目标,理想包括社会理想、人生理想、道德理想、职业理想等不同层面。对于未成年人来说,不同的理想层面都应该进行教育引导,重点应放在人生理想和道德理想方面。一个孩子,如果有理想、有志气,他的精神面貌就比没有理想、志气的孩子要好得多,他的发展会更顺利,进步会更快。许多家长、老师在抱怨他们:“真没出息,整天价瞎混。”也有的抱怨:“不长志气,懒懒洋洋,不推不动,推也不动。”这正说明理想、志气教育的重要。有些孩子,养成了较好的习惯,生活、学习能按部就班,但总是不特别振作,没有突出的进步。这样的孩子,往往也是缺乏理想和志气。未成年人树立理想,带有盲目性和情绪化,缺乏理智的基础,容易忽冷忽热,这是每一个教育者应特别注意的。要帮助他们克服盲目性和情绪化的毛病,让他们多联系实际,讲清追求理想与脚踏实地的关系。切记不可给他们泼冷水,随便训斥孩子:“你别好高骛远,连学习都上不去,还想这想那!”这样对待他们,不但不能使他们务实,还会使他们泄气,变得更没有信心了。建议教育者多引导他们阅读名人传记,多跟他们讨论人生问题,对现实生活中的英模事迹给予充分关注,这对他们树立人生理想大有好处。在理想、志气教育中,教育者自身的表现对孩子有重大影响。
2.集体主义教育
有的家长这样教育孩子:“班上的事儿少管,把你自己的学习搞好就行了”,“你管好自己,别管别人”。这样的教育显然是不对的。一个没有集体精神的人,在集体中是不受大家欢迎的,他不会在集体中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也不会有满意的角色地位,必然影响他的成长。为了培养孩子的集体精神,家长、老师应该积极支持孩子关心集体、热爱集体,主动为集体做事情。担任班干部的孩子,要鼓励并指导他做好为班集体服务的工作;不担任班干部的孩子,家长要督促他主动承担一些任务。要教育孩子关心老师,关心同学。凡是学校或班级要求家长、老师参与的事情,我们一定要主动参加并努力完成应该完成的任务。
3.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是一个人的基本品德,应该从小培养,家长负有很重要的责任,也是学校和社会的共同责任。对高中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要做好以下工作:首先是扩大未成年人的知识视野。让他们了解更多的历史知识和现代国情,了解国家在世界上的地位和作用,了解国家的发展变化及与先进国家的差距,激发孩子的爱国之情;其次是让他们通过书籍和其它传媒感受、学习爱国主义名人的事迹和品质,使他们学有榜样;再次,教育引导他们把个人的理想与国家的发展联系起来,为了个人的前途,也是为了国家的发展努力学习。任何国家和社会在发展过程中,会出现许多不能尽如人意的事情,有时会涉及每个家庭、每个学校,教育者应有正确的态度和认识。在他们面前随便抱怨国家、社会,会使他们产生片面的认识,对他们的身心发展不利。
4.劳动教育
热爱劳动的品质对人来讲永远是必备的美德。今天讲热爱劳动,应该是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结合,科技越发展,这种特点越明显。孩子必须参加劳动,包括自我服务劳动、家务劳动、公益劳动以及生产性劳动。劳动,一方面培养他们好的品德,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他们的智力发展。建议家长、老师每一个阶段给孩子、学生安排力所能及的劳动内容,休息日的劳动任务应该多一些,复杂一些。寒暑假尤其要订好生活计划,把劳动内容列为重要的项目。
5.法制教育
社会法制建设将越来越健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都会有法可依,用法来规范,用法来评判,用法来促进。今天的青少年,将生活在一个具有日益完善的法制社会里,如果不知法、不懂法,将寸步难行,其发展,其成功,都将与法紧密联系。因而,法制教育不能忽视。学校里对学生结合学科课程和组织集体活动要进行法制教育,家庭中要要结合实际生活进行,应该学习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制常识,目的在于使孩子从小树立法制意识,遇事能经常相到法。生活中有了与法相冲突的问题,应该找有关的法规去寻求答案。法制教育对于个人和家庭来说,一方面是为了知法、懂法,使每个人的言行符合法制的要求;另一方面是为了运用法制武器,保护个人和家庭的权益。同时,要教育孩子,将来走上社会以后,也要依法行事,以法制观念去关注个人、集体、国家的权益。
6.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
中华民族具有优良的传统美德,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就是一项重要的内容。近年来,我们的政府和社会都在为继承、发扬传统美德大声疾呼,努力实践。传统美德的内容非常丰富,最主要的是孝敬父母、忠于祖国、勤劳节俭、自立自强、刻苦求知、尊老爱幼、扶危济困等。许多家长、老师本身就崇尚并身体力行这些传统美德,这是教育他们的有利条件。他们很少知道传统美德的形成历史,也很少知道古住今来宣传传统美德的典型故事,应该借助各种传媒,让他们有所理解、有所感受。有些家庭、学校,自身就有不少体现传统美德的故事,更应该讲给他们听。同时教育者必须做出好样子,让他们在“孝敬”过程中学“孝敬”,在“勤劳”过程中学“勤劳”,在“尊老”过程中学“尊老”。

热点内容
教育叙事高中 发布:2025-05-21 23:39:42 浏览:767
教师师德师风建设实施方案 发布:2025-05-21 23:29:07 浏览:389
小马过河国际教育 发布:2025-05-21 23:19:00 浏览:857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书 发布:2025-05-21 22:43:48 浏览:962
东莞中考化学 发布:2025-05-21 19:23:56 浏览:212
四海文言文 发布:2025-05-21 19:10:49 浏览:983
乡镇教师德能勤绩廉 发布:2025-05-21 18:05:32 浏览:419
如何提高孩子的语文 发布:2025-05-21 17:15:45 浏览:668
物理阳极是 发布:2025-05-21 17:00:30 浏览:272
假如我是老师500字 发布:2025-05-21 16:54:37 浏览: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