甫仁中学
① 黄甫仁是什么朝代的人
1931年参加革命,任游击队指导员,1932年被反动派杀害,时年42岁。
② 朱勃的个人简介
原名朱如初,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学家,他在“比较教育”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在国内外学术界都受到极大关注。他的家乡,便是素有“秦道明关”之称的宣威。1919年7月5日,朱勃出生于曲靖市宣威来宾观音堂村一个富裕农民家庭。兄妹六人中,他排行老大,取名如初。
朱勃一面在观音堂小学读书,一面在家读私塾,受着双重教育。小学毕业后,他考入县城三元宫小学(今榕城一小)读高小。1936年又考入昆华中学初级部读初中,1939年1月考入昆华高级工业职业学校。在此期间,他与该校中共地下党员窦甫仁、左启先等组织读书会,组织进步学生阅读艾思奇著的《大众哲学》等进步书刊。
③ 朱勃的介绍
朱勃(1919-1988),原名朱如初,男,1919年7月5日出生于云南宣威县来宾乡观音堂村的一户富裕家庭。启蒙后进入小学,同时在家读私塾。初小毕业考入县城三元宫高小。1936年前往昆明求学,考入昆华中学初级部读初中,1939年1月考入昆华高级工业职业学校。1939年6月由杜窦甫仁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
④ 朱勃的个人履历
1939年6月,经窦甫仁介绍加人中国共产党。后任该校地下党党支部书记。1939年,云南旅游地曲靖市宣威朱勃与在昆读书的王文炳等人利用假期到宣威中学和省立宣威乡村师范,在进步师生中组织星火读书会,开办《星火壁报》,积极开展抗日宣传活动。1941年9月他改名朱勃,转移到大理喜洲华中大学,以读书为掩护,继续开展工作。1946年省工委指派朱勃到宣威师范任教务主任。1947年春,朱勃奉命离开云南旅游地曲靖市宣威师范回到昆明,后经胡毅介绍到昆明师范学院英语系任教。
1948年5月,经省工委同意,云南旅游地曲靖市宣威朱勃到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学习,成为宣威首批留美学生之一,在美期间,他刻苦攻读,仅用一年的时间便攻读了两年的课程。1949年秋,他取得了硕士学位。随后,他与50余名留美学生一起,绕道香港,乘船北上到天津,在1949年9月到达北京。到京后,朱勃获准到北京华北大学政治研究院学习,并任该院第四班学委会主席。
1950年7月,云南旅游地曲靖市宣威朱勃被分配到陕西师范大学,任副教授,并相继担任教育系党支部书记等职。1957年8月,他被派往苏联莫斯科列宁师范学院进修教育学。1959年9月,学习期满后重返原单位。相继担任该校党委委员、党委常委、教育系主任、教育研究所副所长。1963年10月调华南师范大学工作,先后任校党委委员、党委常委、教育系外语系党总支书记、系主任、华南师范大学韶关分教处处长、广东省教育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并被授予教授职称。
此后,朱勃历任外国教育研究所所长,并被聘为《世界教育文摘》主编,为中国教育学术委员会委员,全国外国教育研究会理事,中国比较教育学会顾问,云南师范大学客座教授。他是国家教育部《比较教育》的主编之一。他撰写的《教育三面向和今日比较教育》曾荣获广东省社会科学联合会的嘉奖。他所著的《比较教育史略》、《比较教育名著评论》、《比较教育研究方法》、《悉尼大学》等专著,先后出版,在国内外均有积极影响。他曾先后参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的国际教育学术会议,还应澳中友协的邀请,前往澳大利亚讲学、访问,并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赞助前往英、法考察教育。
⑤ 李大荣的人物生平
李大荣出身于较为富裕的家庭,1925年“五卅”惨案发生时,他正在梁平中学读书,在李次华领导下,梁山暴发了第一次学潮,他和薛子正、李维等人是示威游行的组织者。梁中毕业后,被聘为虎城小学教师。
1927年初,石子安等人在虎城建立梁山第一个地下党小组以后,他是被首批发展的党员之一。此后,他积极参加各种革命活动:组织“教育研究会”,下乡发动群众,成立农会、妇女会,办识字班,夺取地方军政权力等,做了大量工作。尤其在一次剿匪活动中,军阀部队误捉了虎城壮丁队10名壮丁,激怒了壮丁队家属,李大荣大力声援,积极出谋划策,使家属获得经济赔偿,强迫伪政府撤换了壮丁队长,为后来夺取军政权力打下了基础。
1929年秋,虎城天旱欠收,地主估产逼租。大地主周甫仁等带领家丁到合兴寨佃农家威逼地租,佃户十分气愤。李大荣组织农民武装围击他们,农民一面怒吼,一面开枪,吓得地主们抱头鼠窜。周的儿子企图顽抗,被当场打死。使得地主们纷纷减租。抗租取得了胜利,地下党取得了群众的信任。
1930年1月,虎城游击队处决了十恶不赦的虎城封建头子石文蛟,石的爪牙胡映堂等既害怕又谋划报复。地下党也觉得主要力量须撤出猫儿寨,暂时隐蔽。胡探知实情,反动头子石玉楼组织、策划、带领百多人的反动武装攻打猫儿寨,杀害了四个进步青年,并捉住地下党员石轻尘,毒打后杀害于石文蛟灵前。李大荣义愤至极,带领群众围困猫儿寨,不让反动头子石玉楼逃走,一面派人到县府控告石玉楼无辜杀人。县府被迫将石收监。与此同时,李大荣派人截击胡映堂,打死了他的爪牙石户岗。
1930年7月,红军三路游击队东征失利后,李大荣与辗转回到虎城的蔡奎,一起组建川东游击第一支队,继续武装斗争,1932年夏,游击队失利,李大荣暂到江西从事军运工作。1934年秋,又奉命回虎城组建党组织,继续开展革命活动。1937年秋,他第二次出任虎城小学校长,聘请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作教师,宣传抗日,掩护地下革命活动。
抗日战争期间,经常为重庆《新华日报》购买纸张;经常为党作通讯联络工作,长期奔驰于崇山峻岭之间,同志们称他是“铁脚板”,其辛苦可知。1941年,地下党活动再次暴露,他被迫第二次离开虎城隐避。
1946年,解放战争开始,虎城地下党活动重又活跃起来。1947年夏,党派王敏等同志来“虎南大”地区清理党组织,再次组建革命武装,指定李大荣等同志负责。1947年底,虎南地区革命活动逐渐恢复,整建的党组织和游击队,由李大荣任书记和游击队长。为了尽快武装游击队,他便变卖了能卖的家产,创办地下兵工厂,修造枪支弹药。
1948年春,敌人发现李大荣领导的武装革命活动,准备派兵清剿,地下党闻讯,决定趁机暴动。暴动开始,震惊国民党反动派,反动派调集附近几县兵力围剿。为避免无谓牺牲,游击队分批撤退,李大荣家被抄,抄出大量枪支弹药,敌人惊叹,李大荣的家是共产党的地下武器库;后据《文化新报》登载:“在李大荣家抄出收报机1架,挖出造枪机器全套计268件,土造手枪1支,子弹28发,左轮枪子弹10发,手榴弹10枚,步枪14支,子弹58发。”
1948年2月,李大荣撤退到与梁平交界的忠县石黄常家河坝的地下党员常成凡家。一天,地下党通知他给隐蔽在梁平和林的地下党员李芳亮送信,完成任务后途经大观乡时,因口音不同,被盘查哨挡住,送往该乡乡公所关押,第二天便解送县府监狱,驻军旅长胡夷为邀功将他转至重庆渣滓洞,受尽酷刑,未吐露一字。
1948年7月22日被枪杀,时年46岁,是梁平最先牺牲的红岩烈士。
李大荣参加共产党后,21年时间,无论在怎样的险恶环境中都未中断革命工作。4个儿子在他教育影响下,都继承了他的革命精神。长子李奇俊在他牺牲后,1949年组建“梁达游击队”,迎接解放;其他三子都先后参加共产党成为事业骨干,都作了部门领导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