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谊中学
① 贵阳高中前十名有哪些学校
贵阳市第一中学、贵阳市花溪清华中学、贵阳市清镇市第一中学、贵州师大附中、贵阳市第八中学、贵阳市第九中学、贵阳市兴农中学、贵阳市乌当中学、贵阳市第三实验中学、贵阳市第二十五中学。
1、贵阳市第一中学
简称“贵阳一中”,位于贵州省贵阳市,是贵州省优秀科研学校、省一级学校、贵州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国家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是贵州省第一所省级一类示范性高中。
学校创办于1906年,前身是由清前礼部尚书李端棻、清末大臣陈夔龙与华之鸿等贵州名仕在贵阳府中学堂的基础上创办的贵州通省公立中学堂,时称“贵州通省公立中学堂”。
2、贵阳市清华中学
贵阳市清华中学(Tsinghua high school),简称清华中学,创办于抗日战争初期1938年5月1日,是贵州省重点中学,省级二类示范性高中,学校坐落在贵阳市花溪区。
3、清镇市第一中学
简称清镇一中。是贵州省省级示范性高中。该校创办于1939年,其前身为当时教育部第四教师服务团为南下流亡师生创办的“中山中学班”。2005年5月,经省教育厅评估,该校成为省级示范性高中。
4、贵州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位于贵州省贵阳市云岩区,是贵州省首批省级示范性高中。学校创建于1901年,前期历经达德学堂、正谊中学和南明中学,1950年9月,更名为贵州省立贵阳第二中学,1964年,更名为贵阳师范学院附属中学,1985年,正式更名为贵州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并沿用至今,2001年,被贵州省教育厅评为首批省级示范性高中。
5、贵阳市第八中学
贵阳市第八中学成立于1954年,是贵阳市境内的一所由贵阳市教育局主管的一所全日制高级中学,是贵州省二类示范性高中、贵州省重点中学、贵州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贵阳市体育传统项目学校、贵阳市化学学科基地。
② 咸阳那几个学校人多
秦都区古渡中学 陕西二棉有限责任公司职工子弟学校 陕西省咸阳陶瓷厂陶瓷厂子弟学校 陕西天王兴业集团有限公司职工子弟中学 西北二棉有限责任公司子校 西北轻工业学院附中 咸阳博亚学校 咸阳市百灵中学 咸阳市秦都区南郊综合高级中学 咸阳市秦都中学 咸阳市实验中学 咸阳育才中学 陕西咸阳彩虹高中 秦都区渭滨镇中学 秦都区平陵中学 秦都区古愚中学 秦都区马庄中学 咸阳华斌文武学校 秦都区沣东中学 秦都区钓台中学 秦都区沣西中学 秦都区高新一中 咸阳市技工学校 秦宝中学 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附属中学 陕西咸阳风轮中学 陕西咸阳中学渭城区塔尔坡学校 西安铁路分局咸阳职工子弟中学 西藏民族学院附属中学 咸阳八方学校 咸阳市渭城区渭城中学 咸阳周陵中学 咸阳市渭城区底张晋公庙中学 咸阳市渭城区底张镇顺陵中学 渭城区正阳镇白庙中学 咸阳市渭城区正阳中学 渭城区渭城镇石桥中学 西藏民族学院附中 陕西渭河发电有限公司英才学校 咸阳华星中学 咸阳师范附属中学 三原县北城中学 三原县城关镇龙桥中学 三原县东郊高级中学 三原县高渠中学 三原县教师进修学校 三原县南郊中学 三原县铁建中学 西安铁路分局三原职工子弟中学 三原县嵯峨中学 三原县鲁桥正谊中学 三原县新兴柏社中学 三原县新兴中学 三原县张家坳中学 三原县马额镇中学 三原县西阳高级中学 三原县大程中学 三原县徐木中学 三原县陂西庙张中学 三原县陂西中学 三原县独李中学 三原县安乐中学 泾阳县蒋刘中学 泾阳县泾干镇中学 泾阳县泾干中学 泾阳县树人高级中学 泾阳县燕王乡燕王中学 泾阳县姚坊中学 泾阳县姚家巷中学 泾阳县中张镇中张中学 泾阳县崇文乡文塔寺中学 泾阳县高庄镇高庄中学 泾阳县永乐镇中学 泾阳县永乐中学 泾阳县蒋路乡蒋路中学 泾阳县龙泉乡龙泉中学 泾阳县云阳镇中学 泾阳县云阳中学 泾阳县口镇中学 泾阳县白王镇白王中学 泾阳县桥底镇北赵中学 泾阳县桥底镇中学 泾阳县石桥中学 泾阳县兴隆镇兴隆中学 泾阳县阳光学校泾阳县太平镇太平中学 泾阳县三渠镇三渠中学 泾阳县三渠镇雪河中学 乾县长义中学 乾县晨光中学 乾县城关镇晨光中学 乾县第二中学 乾县第一中学 乾县马连大乙私立学校 乾县孝义平安学校 乾县薛录中学 乾县杨汉中学 乾县正大学校 乾县临平镇奥林中学 乾县临平镇马里中学 乾县临平中学 乾县第三中学 礼泉奥星学校 礼泉城关皇甫中学 礼泉第二中学 礼泉东关中学 礼泉龙池文体学校 礼泉强华中学 礼泉县第一中学 礼泉县新时王尚学校 礼泉维华学校礼 泉县烽火刘家学校 礼泉县阡东武术学校 礼泉县阡东中学 礼泉县建陵学校 礼泉县史德中学 礼泉县叱干王桥学校 咸阳市礼泉县赵镇高中 陕西秦岭公司中学 陕西省第十一建筑工程公司兴平子女学校 兴平市博华中学 兴平市南郊高级中学 兴平市南位完全中学 兴平市西郊高级中学 兴平市西吴高级中学 兴平市赵村高级中学 陕柴中学 陕西华兴机轮公司中学 兴平市兴化学校 兴平市华兴中学 武功县长宁岗子中学 武功县长宁高中 武功县代家中学 武功县凤安高中武功县罗古中学武功县南照中学 武功县普集高中武功县普集街乡中学 武功县薛固高中武功县逸夫中学 武功县贞元二中 西安飞机制造公司渭源公司学校 四达机械制造公司子弟中学 武功县绿野高中5702子女中学 武功县综合高中 淳化县淳化中学 淳化县润镇中学 淳化县马家镇中学 淳化县官庄中学 淳县方里中学 淳化县十里塬中学 长武县长武中学 长武县昭仁中学 彬县城关中学 陕西省彬县中学 彬县曹家店中学 彬县新民中学 彬县北极中学
其中市区内把你较好的和人数比较多的学校有咸阳市彩虹中学,咸阳市实验中学,咸阳市渭城中学以及二中等。
本人就是咸阳市彩虹中学毕业的。呵呵,咸阳市2007年的状元就是我们班级的,还有我们班级很多同学都是好学校的。
③ 三原县正谊中学中周科技馆观后感500字作文
例文
刚刚进入了科技馆,展现在我眼前的是一个巨大的球体,这是四维影院。整个影院是钢结构的,四周都是玻璃,让人感到它很有气派。我和我的爸爸妈妈乘着电梯来到二楼,刚一进门就像走进了机器人的世界。平时只能在杂志、电视里看到的机器人,现在终于目睹了它们的风采。在我眼前的是修理机器人,它们都是单臂组成,手里分别拿着螺丝刀、钻子和扳手。它们的前方有一台电脑,这台电脑是用于控制机器人的。而且还是触摸屏,只要用手指轻轻点击,它们就会做出各种的动作,比如让它们跳舞或工作都可以。让我感觉正在修理东西或在找生活上的乐趣。真有趣啊!随后,我们来到机器人表演馆,这里还有很多修理机器人,它们有得手里哪着绣花伞;有的手里拿着一支玫瑰;还有的手里拿着铃铛。随时准备为人们表演精彩的节目。它们的表演栩栩如生,真令人难以忘怀。还有,有一个机器人还在和游览的人走棋呢。
我们随着人流又来到宇航天地。展厅中间竖立着一艘又高又大的火箭,外表呈银白色,顶端有一面五星红旗。火箭的右侧有一个模拟失重的空间,人们坐在里面,可以浮在球里,不着地,犹如身临其境。我还看到了真正的宇航服:他亦是银白色的,由许多气管组成。宇航服很厚实,宇航员穿上他,在太空中风无阻。我还目睹了宇航员的食品,都是些罐头。从而想象到宇航员生活的艰苦。
当我们走出科技馆,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我为祖国的迅猛发展而骄傲,作为一民小学生,我更应努力了。
④ 民国时期贵阳有哪些中学。
1 . 师大附中(1901--清末)
贵州师范大学附属中学(The Middle School attached to the GuiZhou Normal University)
位于贵州省贵阳市云岩区,贵州省首批省级示范性高中。
创建于1901年,100多年来,贵州师大附中经过达德学堂、正谊中学和南明中学、省立贵阳二中(1950)、贵阳师院附中(1964)、贵州师大附中(1985)等几个薪火传承的阶段,成为了享誉贵州并在全国有一定影响的百年名校。
2 . 贵阳一中(1906--清末)
贵阳市第一中学(The No.1 High School in Guiyang)
贵阳市第一中学创办于1906年,前身是由清前礼部尚书李端棻、清末大臣陈夔龙与华之鸿等贵州名仕在贵阳府中学堂的基础上创办的贵州通省公立中学堂,是贵州第一所省级一类示范性高中。
3 . 贵阳五中(1930--民国)
贵阳市第五中学(Guiyang No.5 Middle School)
创建于1930年,前身为“贵阳县立中学”,是一所历史悠久、具有光荣传统的老学校。学校拥有贵阳市文物保护单位棠荫亭,环贵阳市第二中学创建于1931年,毗邻贵阳胜迹文昌阁、贵山书院、中共地下党贵州省工委旧址,是一所省级重点中学,学校前身是贵州省立贵阳女子中学,1969年更名为贵阳市第二中学。
4 . 清华中学(1938--民国)
贵阳市清华中学(Guiyang Tsinghua Academy)
贵阳市清华中学是一所公立中学,学校坐落在贵州省著名的高原明珠-花溪。
创办于1938年5月1日,创办人均系清华大学毕业生。前身是为教育青年抗战救国而诞生的贵阳私立清华中学,在十分艰难困苦的环境中,几年时间就办成贵州省中学中声誉远播的上乘学校。这除了有一支以清华大学研究生、毕业生为主体的教师队伍外,还与当时许多热心教育事业的专家学者、社会贤达、民国政要的关心、支持分不开。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教育学家任可澄任名誉董事长。第一任校长是王万福。1951年8月清华中学由国家接办为公办学校。
5 . 修文中学(1939--民国 1508--明)
贵州贵阳修文县修文中学(Xiuwen High School)
建于1508年,坐落于修文县最高的山上,公元1508年,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王守仁(阳明先生)在修文“龙场”悟道,创建龙冈书院,为修文中学的诞生奠定了深厚的历史渊源。公元1785年,修文县令秦睿复建龙冈书院再兴文教。1939年,贵州省立高级中学(今贵阳一中前身)迁至修文,协助修文筹建初级中学,命名为"贵州省立贵阳高级中学附属修文初中部",次年更名为"修文县立初级中学"。1956年,学校发展为完全中学,并改名为"贵州省修文中学"是当时贵州省8所重点中学之一。校内环境古色古香,书香气十足,每栋楼都有雅致的命名,传承着阳明智慧。
⑤ 三原正谊中学教师屈丽萍
三原正谊中学教师屈丽萍相关信息,
可问学校教务处或办公室。
学校的解释是最权威的。
你若喜欢,
便是晴天。
⑥ 有关三原县鲁桥镇正谊中学建筑的作文
三原县位于陕西省关中平原中部。总面积569平方千米(《简册》)/576.9平方千米,县城面积10平方公里,总人口40万人,其中非农人口近10万(2004年)。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邮政编码:713800。代码:610422。电话区号:029。拼音:Sanyuan Xian。2006年,三原县辖10个镇、4个乡:城关镇、安乐镇、陂西镇、独李镇、大程镇、西阳镇、鲁桥镇、陵前镇、马额镇、新兴镇、高渠乡、渠岸乡、徐木乡、嵯峨乡。三原地处关中平原中部,古称池阳,自北魏太武帝真君7年(公元446年)置县,已有1556年历史,因境内有孟侯原、丰原、白鹿原而得名。原内有清峪河、浊峪河、赵氏河三大水系,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修,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地势北高南低,以四十里原坡为界,北部为黄土台原区,南部为泾渭冲积平原区。按水利条件分为大灌区(泾惠灌区)、小灌区(清惠灌区)和原区(前咀子、玉皇阁灌区)。三原区位优势明显,是省会西安的北大门、西南距咸阳、北距白鹿原铜川均约30余公里。交通比较发达,西铜一级三原县文化积淀深厚、名人辈出,唐卫国公李靖,明吏部尚书王恕、工部尚书温纯,清代“天下第一长联”的作者孙髯,近代的国民党元老、书法大师于右任以及当代书法名家刘自椟、谢德萍等古今名人都出生于三原。三原是省级历史文化名城,文物荟萃,境内有文物景点114处,其中城隍庙、唐高祖李渊陵、唐武宗李炎陵、唐敬宗李湛陵属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城隍庙是全国保存最完整的明代古建群之一。目前,一个以城隍庙为龙头,以于右任纪念馆、于右任故居、孟店民宅、李靖故居、文峰木塔为支撑的旅游景点体系初步形成。公路、西韩公路纵贯南北,咸宋公路、咸铜铁路横穿东西。县干公路18条总长220公里。三原县历史悠久,自北魏太武帝真君七年(公元446年)置县至今,已有1556年历史,古时称池阳,是唐朝开国皇帝李渊陵寝所在地,因境内有孟侯原、丰原、白鹿原而得名。三原是传统的农业大县,先后被国家和省上确定为粮食、蔬菜、杂果、肉牛、生猪、奶山羊、笼养鸡、烤烟8大商品生产基地县,并被确定为国家级高效农业发展示范区和全国秸秆养牛、节水灌溉示范县,建有全省唯一的国家财政支持农业科技推广示范园。农业总产值列全省第9位、全市第3位。工业在三原县域经济中所占份额较大,工农业产值比为74:26,规模内工业总产值居全市首位,是全国食品工业强县。现有各类企业8000多户,涉及30多个产业门类,形成了食品、机械、医药、建材、皮革5大主导产业。涌现出宴友思集团、白鹿制药、秦威水泥、三秦麦芽、宏达、兵马俑公司等一批年纳税过百万元的骨干企业,为县域经济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工业立县的重心逐步转移到加快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上,非公有制经济在全县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上升到46%。北魏太武帝真君七年(公元446年)置县,因境内有孟侯原、丰原、白鹿原而得名。年,三原县辖:城关镇、鲁桥镇、西阳镇、大程镇、陵前乡、徐木乡、张家坳乡、新庄乡、嵯峨乡、洪水乡、独李乡、新兴乡、陂西乡、高渠乡、安乐乡、渠岸乡、马额乡。2000年,三原县辖10个镇、7个乡。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388842人,其中各乡镇人口(人): 城关镇 60418 安乐镇 17766 陂西镇 27206 独立镇 24200 大程镇 26848 西阳镇 23466 鲁桥镇 25715 陵前镇 29827 马额镇 17532 新兴镇 19420 高渠乡 19692 渠岸乡 24356 新庄乡 19864 徐木乡 15299 张家坳乡 10464 嵯峨乡 17995 洪水乡 8770。城关镇 辖8个社区居委会、41个村委会:东关社区、车站社区、南大街社区、水津社区、北大街社区、南郊社区、北城社区、丰原社区、胡家巷村、西关西村、西关东村、大巷村、南道村、水津村、西社西村、太平村、龙东村、龙北村、油坊道村、龙中村、东渠岸村、长巷村、西社东村、南关村、南大街村、新庄村、全安滩村、半个城村、西刘村、蓟家村、小李村、线马村、上马村、屯王村、大阳村、崇仁村、三里店村、起驾村、曹家村、寇家村、上王村、麦刘村、十里铺村、土官村、八里店村、南窑村、解李村、大李村、新立村。安乐镇 辖20个村委会:安乐中村、安乐东村、薛家村、南屯村、仁和村、东毛村、西毛村、雁北村、北尧村、山西庄村、上朱村、杨家庄村、赵家庄村、闫家滩村、崔家村、新庄王村、蔡家村、中王村、桃李村、余渭村。陂西镇 辖25个村委会:陂西村、西贾村、庙王村、新民村、三桥村、下滩村、西邓村、海石村、东尧村、滩李村、大门村、王化村、湾赵村、邱家村、木赵村、庙东村、庙南村、庙北村、南李村、清凉寺村、佛张村、街至孙村、大华村、张二册村、渠家村。独李镇 辖17个村委会:刘官村、吴家庄村、南罗村、老庄村、仁里村、南仵村、双桥村、张刘村、赵渠村、王店孙村、黄李村、苏化村、蒋杨村、小村郭村、王马村、北李村、曹渠村。大程镇 辖16个村委会:大程村、义和村、屈家村、太和村、西王村、荆中村、金尧村、小王村、东刘村、东周村、南周村、西张村、王店村、等桥村、吴家村、屯王村。西阳镇 辖28个村委会:西北村、西南村、大梁村、陈窑村、刘村、西赵村、北范村、贾李村、南冯村、北冯村、康马村、城南村、刘李沟村、贾家坡村、苏家坡村、孙家坡村、高贺村、王家坡村、河北堡村、东寨中村、孙家堡村、老城村、北张村、马张村、李家坡村、东寨南村、青杨村、新城村。鲁桥镇 辖29个村委会:孟店村、南权村、枣李村、北权村、东里村、东里东村、东里西村、武家村、楼底村、北坡村、前河村、东沟村、北街村、西街村、南街村、东街村、第伍村、峪口村、盐店街村、贠家巷村、坊南村、吴家道村、蔡王村、姚家村、惜字村、高渠村、南蟠村、贺家村、王庄村。陵前镇 辖22个村委会:陵前村、肖家村、朱家村、甘涝村、周西村、石马道村、双胜村、焦村、三店村、上河村、长坳村、口外村、柴尧村、铁家村、郭尧村、墩台村、双槐树村、大寨村、三胜村、曹师村、廉家村马额镇 辖15个村委会:马东村、郝家村、马西村、邵村、新安村、南王村、邓家村、文龙村、杨村、蒙家村、高家村、康家村、郑家村、瓦子寨村、魏回村。新兴镇 辖35个村委会:新兴村、岩尧村、田尧村、柏社村、柏南村、郝家村、潘家村、南社村、牛安村、龙王村、魏家壕村、秦家村、塔南村、马连滩村、马坳村、东段村、西段村、雷蒲村、曹惠村、东惠村、塔北村、张坳村、寅王村、焦家村、五爱村、柿树巷村、霍家村、新城村、里寨村、官道村、丰王村、安家村、王家庄村、白家坡村。高渠乡 辖22个村委会:弓王村、西鉴村、西秦村、申家村、张白村、新建村、新兴寨村、丁留村、腰寨村、曹渠村、棉张村、高渠王村、高渠赵村、罗李村、新安寨村、斗阳村、八里焦村、周肖村、同义村、河槽村、汤东村、汤西村。渠岸乡 辖1个社区、28个村委会:兴隆社区、雷吕村、渠岸张村、宋家村、南高村、路家村、惠家村、师家申村、何家村、支家村、康吴村、大吉村、河南尧村、吴村盖村、大村王村、桃园李村、温家村、南滩村、黄毛村、董家尧村、新义村、对里村、早阳村、焦马村、秋阳村、高李村、铁王村、名林村、兴隆村。 徐木乡 辖15个村委会:永合村、毕家沟村、惠家坡村、马塬村、太平塬村、桃沟村、冯家塬村、瓦渣沟村、兴武村、福音村、唐村、徐木村、老庙村、苟家村、朱家湾村。嵯峨乡 辖24个村委会:杨杜村、张岳村、奕家河村、冯村、河西村、三社村、狼沟村、天井岸村、槐树坡村、麻惠村、杏书碱村、唐陵村、洪水村、赵家村、岳村村、屈家村、寨子村、官庄村、旱阳坡村、大盘村、杨家山村、埝凹村、小盘村、三联村。始称甘泉、云阳。秦孝公时始设云阳县,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置县之一。三国魏改称抚夷护军,西晋时并入池阳县,北宋太宗淳化四年(993)在梨园镇立县,以其年号赐名淳化。 淳化县位于陕西省中部偏西、咸阳市北部,三秦之腹,泾水之阳,山围水绕,盆抱而聚,地处东经108°18′—50′,北纬34°43′—35°03′。是西咸一体化经济圈辐射区和绿色生活地基,也是陕西新兴旅游城市之一。北接旬邑、南连泾阳、礼泉,东与三原、耀县毗邻,西隔泾河与永寿、彬县相望。距咸阳市75公里、西安市85公里。 行政区划:全县辖5镇10乡,370个行政村,676个自然村。县城设在城关镇,邮政编码:712200,电话区号:029. 人口状况:2002年末,全县总人口19.0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6.83万人,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52人 。淳化历史悠久,古迹众多。既是周、秦、汉、唐的京都要地,素有“三铺名邑”之美誉;又是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老区县。目前境内存有原始社会晚期遗址30多处,商周遗址10余处,古墓葬百余处,石窟景观6处,革命遗址和纪念处6处,出土馆藏文物2800多件,其中以淳化大鼎(西周时期)、金代大铁钟最为著名。国家重点保护单位1,省级4个。淳化山川秀美,生态资源丰富。现有苹果40万亩,杂果12万亩,刺槐林30万亩,各种农作物40多万亩,天然草场17万亩,大小水库10多座,森林覆盖率大34%,是世界三大优质苹果适合区之一,淳华牌苹果荣获中华名果称号,2007年11月,又荣获“中国优质果品基地重点县”称号。荣获全国造林绿化模范县、生态建设示范县和中国苹果之乡等荣誉。联合国粮农考察团和许多国际友人称赞淳化是:“悬挂在空中的花篮,渭北黄土高原上的绿色明珠”。近年来,淳化县开展农家乐,一下子把自己推倒了西咸一体化的前沿。民俗村、山民乐园、农家乐发展迅速,迎接着越来越多的人到这里观光、采摘、避暑、购物,体验一下渭北独特的生态环境,从关中平原过度到黄土高原……淳化县地处北温带,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9.8℃,太阳年辐射总量120.462千米/平方厘米,全年日照2249.1小时,无霜期183天。年平均降水量610.7毫米,多集中于7、8、9三个月。[编辑本段]水利资源水资源主要由河川径流和地下水组成,年平均总量为9890万立方米。地表水化学类型属HCO3——Na型水,离子总量小于1000mg/h,总硬度 8.4—16.8德国度,PH值7.8—8.5(弱碱性水)。冶峪河是本县主要河流,流径县城。地下水无色、无味、无臭、透明,水温14—24℃,各项指标符合饮用水卫生标准。矿泉水资源,境内有多处。主要有御泉、甘泉和马路泉等,而以汉御泉最为驰名,可谓千年流饮。此泉是汉高祖刘邦御封之泉水,位于县西胡家庙乡黄甫镇御泉堡附近。御泉属含重碳酸纳镁型淡味泉水,含有锶、锂、锌、碘等27种有益人体健康的微量元素。此水最大日流量为156立方米,水量稳定,水质甘甜纯正。御泉矿泉水已通过省级鉴定,被定为含锶的重碳酸钠镁型淡味矿泉水,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长远的发展前景。[编辑本段]物产资源土地资源。全县总土地面积147.57万亩,其中耕地面积53.5万亩,土壤具有明显的由褐土带向黑土带过渡性质,95%的土壤有效土层厚度在100 厘米以上。林草资源。全县总林地面积44.5万亩,其中天然草场32.6万亩,人工草场10万亩。全县荒山、荒坡面积11.5万亩,川台地2万亩,林草覆盖率达 80%以上,被誉为“渭北黄土高塬上的绿色明珠”。矿产资源,该县地处渭北“黑腰带”,已探明的矿藏主要有煤、石灰石、陶土、矿泉水、伊利石、油页岩、白云石、铁矿粉、红砂岩、石英砂岩、砖瓦粘土等12种,其中石灰石储量超过1亿吨,煤炭储量4361万吨,陶瓷粘土储量500万吨,腐殖酸煤肥储量 48.45万吨,高岭石硬质粘土岩储量30万吨。[编辑本段]交通优势211国道穿境而过,境内有县道4条,全长120.35公里,乡道10条,156.78公里。方(里)胡(家庙)路、铁(王)十(里塬)路横贯县内8 乡,乡村公路贯通全县。建成了安(子哇)照(金)路、固(贤)小(丘)路、官(庄)黄(甫)龙(高)路,打开了该县的四大门,实现了县乡公路网络化,通外公路联网化,乡村公路砂石化的目标。[编辑本段]城镇建设按照“县城建设城市化、集镇建设现代化、新村建设标准化”的思路,完成了县城和集镇建设规划修编,开展了县城正街、南新街及背街改造,建成了商业大厦、商贸综合市场、外贸综合市场、大治洞农贸市场等一批商品流通专业市场,新设立了官庄、马家、润镇、方里四个建制镇,建成了一批规划合理、设施完善的新村。
⑦ 济南市都有哪些高中
1,济南艺术中学
济南艺术中学位于济南市市中区舜耕路68号,总占地面积104亩,学校设有高中部、职专部、中专部。是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济南市公办艺校,其前身为济南正谊中学,创建于1913年,是一所办学历史悠久的齐鲁名校。
2,济南回民中学
山东省济南回民中学创建于1951年9月,1960年更名为济南第六中学,1981年12月复名为山东省济南回民中学,1983年7月省教育厅批准济南回民中学为山东省重点中学。是山东省唯一一所民族完全省重点中学。全国民族教育示范校,山东省规范化学校。
3,济南育英中学
济南育英中学(原名:济南第十六中学)1913年6月19日,育英中学在爱国之炽风热潮中诞生。本着“教育救国”之宗旨和“坚苦勤劳”的精神,愿“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首任校长系孔子七十五代孔祥柯。
4,济南十一中
济南第十一中学创建于1955年, 位于济南市堤口路131号,占地面积2万多平方米。近半个世纪以来,学校共培养初、高中毕业生23000多人。为祖国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学校变化日新月异,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成为济南市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幅度最大的学校之一。
5,历城一中
济南市历城第一中学建立于1956年,位于山东省济南市南山区仲宫镇,为寄宿制高中学校。截至2014年7月,学校占地300余亩,建筑面积超过13万平方米。学校有80个教学班,在校学生4700余人。
⑧ 贵阳有多少所重点中学(高中)
截止2020年有17所。
包括贵阳市第一中学、贵阳市第三实验中学、贵州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贵阳市第八中学、贵阳市第二中学、贵州教育学院实验中学、贵阳市乌当中学、贵阳市花溪清华中学、贵阳市开阳县第一中学、白云兴农中学、贵阳市第二十五中学、贵阳市民族中学、贵阳市清镇市第一中学、贵州修文中学、贵阳市白云区第二中学、贵阳市第九中学、贵阳市第六中学。
1、贵阳市第一中学
贵阳市第一中学(Guiyang No.1 High School),简称“贵阳一中”,位于贵州省贵阳市,是贵州省优秀科研学校、省一级学校、贵州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国家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是贵州省第一所省级一类示范性高中。
学校创办于1906年,前身是由清前礼部尚书李端棻、清末大臣陈夔龙与华之鸿等贵州名仕在贵阳府中学堂的基础上创办的贵州通省公立中学堂,时称“贵州通省公立中学堂”。之后依次易名为私立南明中学、省立第二中学、省立高级中学、省立贵阳高级中学,1950年称贵阳市第一中学。
2、贵阳市第三实验中学
贵阳市第三实验中学是一所由贵阳市教育局主管的公办完全中学,是贵州省一类示范性学校。
学校建立于2004年。
据2020年3月贵阳市第三实验中学官网显示,该校占地面积112亩(二期在建面积29亩),校园建筑面积105000平方米。共有46个教学班,学生总人数约2400人,有教职工201人。
3、贵州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贵州师范大学附属中学(The Middle School attached to the GuiZhou Normal University)位于贵州省贵阳市云岩区,是贵州省首批省级示范性高中。
学校创建于1901年,前期历经达德学堂、正谊中学和南明中学,1950年9月,更名为贵州省立贵阳第二中学,1964年,更名为贵阳师范学院附属中学,1985年,正式更名为贵州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并沿用至今,2001年,被贵州省教育厅评为首批省级示范性高中。
4、贵阳市第八中学
贵阳市第八中学成立于1954年,是贵阳市境内的一所由贵阳市教育局主管的一所全日制高级中学,是贵州省二类示范性高中、贵州省重点中学、贵州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贵阳市体育传统项目学校、贵阳市化学学科基地。
据2020年6月中国高校之窗网站显示,学校占地面积23280平方米,建筑面积19331平方米,有39个班级,1610名学生,有教职工171人。
5、贵阳市第二中学
贵阳市第二中学创建于1931年,毗邻贵阳胜迹文昌阁、贵山书院、中共地下党贵州省工委旧址,是一所省级重点中学,学校前身是贵州省立贵阳女子中学,1969年更名为贵阳市第二中学,
1980年被确定为首批省级重点中学,2002年被省教育厅批准为贵州省级二类示范高中,2010年被省教育厅授予贵州省首批高中课改样本校,2011年获得贵阳市科技特色学校称号。
⑨ 贵阳市示范性高中分别是哪些中学
截至2018年,有贵阳市第一中学、贵阳市第三实验中学、贵州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贵阳市第八中学、贵阳市第二中学、贵州教育学院实验中学、贵阳市乌当中学、贵阳市花溪清华中学;
贵阳市开阳县第一中学、白云兴农中学、贵阳市第二十五中学、贵阳市民族中学、贵阳市清镇市第一中学 、贵州修文中学、贵阳市白云区第二中学、贵阳市第九中学、贵阳市第六中学。
1、贵阳市第一中学
贵阳市第一中学(Guiyang No.1 High School)位于贵州省贵阳市,是贵州省优秀科研学校、省一级学校、贵州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国家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是贵州省第一所省级一类示范性高中。
学校创办于1906年,前身是由清前礼部尚书李端棻、清末大臣陈夔龙与华之鸿等贵州名仕在贵阳府中学堂的基础上创办的贵州通省公立中学堂,时称“贵州通省公立中学堂”。
之后依次易名为私立南明中学、省立第二中学、省立高级中学、省立贵阳高级中学,1950年称贵阳市第一中学。
截至2012年9月,学校占地面积465.47亩,建筑面积161524平方米,有105个教学班,学生5400余人,教职工400人。2017年11月,荣获第一届全国文明校园称号。
2、贵阳市第三实验中学
贵阳实验三中是贵州省一类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是贵阳市委、市政府、市教育局为满足贵阳市民对优质高中教育资源的需求,建立的一所全封闭寄宿制独立高中。
2004年9月正式开学,学校办学规模为48个教学班。2015年4月,在校学生2365名,在校教职工198名。
3、贵州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贵州师范大学附属中学(The Middle School attached to the GuiZhou Normal University)位于贵州省贵阳市云岩区,是贵州省首批省级示范性高中。
学校创建于1901年,前期历经达德学堂、正谊中学和南明中学,1950年9月,更名为贵州省立贵阳第二中学,1964年,更名为贵阳师范学院附属中学,1985年,正式更名为贵州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并沿用至今,2001年,被贵州省教育厅评为首批省级示范性高中。
根据2015年12月学校官网显示,该校有三个校区,占地约43614.53平方米,建筑面积约24547 平方米,开设54个教学班,有学生近3000人,在职教职工285人。
4、贵阳市第八中学
贵阳市第八中学,简称贵阳八中,创建于1956年,先后被评定为省级重点中学、贵州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贵阳市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和贵阳市化学学科基地。
2003年,学校通过审核,被确立为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二类)。
5、贵阳市第二中学
贵阳市第二中学创建于1931年,毗邻贵阳胜迹文昌阁、贵山书院、中共地下党贵州省工委旧址,是一所省级重点中学,学校前身是贵州省立贵阳女子中学,1969年更名为贵阳市第二中学;
1980年被确定为首批省级重点中学,2002年被省教育厅批准为贵州省级二类示范高中,2010年被省教育厅授予贵州省首批高中课改样本校,2011年获得贵阳市科技特色学校称号。
截至2015年6月,学校占地13318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23900平方米;有专、兼职教师188人,40余个教学班,在校学生2300余人。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贵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