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文萃
⑴ 中学生文萃读后感1000字
《中学生文萃》创刊时,我上高二。正是对写作和投稿极其狂热的时候。和很多人一样,我从心底里欢呼这本杂志的诞生。我给它起的宣传语是:这是一片属于中学生的沃土,自己耕耘,自己收获。
当时,并没有公开征集杂志的宣传语。我和主编丁仁祖老师认识较早,我知道杂志创办的过程,我说,中学生写、中学生办应该作为我们的一个特点。这条宣传语后来印在杂志上,也印在宣传页上。
最早的特约中学生编辑有两人,一个是我,一个是宝鸡的张福刚。当时,想叫特约中学生编委,时任陕西教育学院院长没有同意,他说成年人叫编委,中学生还是叫编辑吧。
每次去教育学院,我都会提一些刊物,是我平时收集的。我建议丁老师学习人家的长处,特别是装帧设计,希望能洋气一点。我不但当面给丁老师说,还多次写信,但是,却很难改变,一是杂志没有钱请高水平的美术编辑,二是丁老师认为实在一点好。也许这也是刊物的一个风格吧。
很长一段时间,都是丁老师一个人在办这个刊物。作为学生编辑,我力所能及地帮他做一点事。我以杂志的名义约不少人写稿。一九九三年上海首届东亚运动会点燃圣火的“东亚圣女”阎华也回信了。正在中国人民大学上学的童话作家马璇应约寄来了稿子。丁老师还让我以他的名义给当时的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同志写信,希望他为刊物题词,后来他果然题了词。我也帮着看一些读者来信,印象深刻的是,有一个中学生说启功写的“中学生文萃”这几个字不好看,像火柴棍棍。他可能不知道,这正是启功的风格。
我的那些喜欢文学的好朋友,也被我介绍了过来。暑假,我们一起帮丁老师编稿,校对杂志。周盼红住在市二十六中学,他骑自行车过来,进教育学院大门时,没有人提醒他要领一个车牌,等到出门,问他要,他没有,就走不了了。后来只好把车锁到车棚,坐公共汽车回家。他曾办过一份叫《追求》的手抄报,刊首语是他写的,我选登在杂志上。刘峰的一组散文诗《被雨声围困的村庄》也是我编辑的。之前,在学校,我们有过短暂的交流。
我和很多人的第一次见面,也是在教育学院。王琪那时候还在陕西第一工业学校上学。张斌峰高考后,来编辑部送稿,他后来做过杂志“心灵之约”栏目的主持人。周盼红也当过一个栏目的主持人,他的笔名叫安达。一九九四年暑假,在编辑部,我们送杨广虎和阎妮一起去北戴河参加文学夏令营。
我们在教育学院的食堂吃饭,晚上就住在编辑部里。铺一张凉席在楼道,几个人躺在一起,凉风吹来,很是惬意,我们经常聊到很晚才睡。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我们这些人,后来大部分都做过报纸编辑和采访工作。在《中学生文萃》的这段经历,应该算是新闻生涯的最开始吧。
上大学后,我和杂志联系越来越少。后来因为报刊整顿,杂志准备停办,我还写过回忆的文章,后来又说可以继续办下去。再后来,丁老师不再担任主编。
杂志早已更换了名字,但是,我们这些人,还是喜欢以《中学生文萃》的名义聚会。时间流逝,如同小学生放学,开始是排着整齐的队伍,人数众多,颇具规模,走着走着,各到各家,长长的队伍变短了。每当想起,难免会有一丝丝的难过,过去的日子真的再也回不来了。
有的人也联系不上了,比如燕怡。我上大学后,他给我寄样刊,给我写信。我记得有一次他为杂志拉到了赞助,写信告诉我,好像自己得到了很大一笔钱,兴奋之情洋溢在纸上。而现在也找不到他了。
去年夏天,弟弟帮我整理堆放在老屋里的那些杂志,其中也有《中学生文萃》,实在太多,他留下了一些,大部分都处理掉了。我感到惋惜,但也不能责备他。回到家,再看当年的杂志,竟然感到有一点点陌生。如此投入地去爱一本杂志,可能只有少年时代才会那么去做,可惜我的少年时代已经离我越来越远了。
⑵ 中学生文萃写什么题目为好
即将告别友情的时代
⑶ 中学生文萃读后感《黑灵魂》
这本书,封皮色调单一,毫不艳丽。三个不起眼的蝇头小字“黑魂灵”便是这本书的名字。朴素的封皮,低调的名字,反而为这本书平添了一丝神秘,让人有一种去探索的渴望。
书中有很多个小故事,但让我记忆最深的就是黑魂灵了。故事大概讲得是一个傻子男孩饿晕在河岸上,恰巧遇到了放鱼鹰的爷爷驾着小船路过这里。爷爷就把他救了并收留了他。于是他开始和爷爷一起生活,放鱼鹰,而黑水手就是其中的一只鱼鹰,它正在很快的老去。
它几乎抓不到一条鱼了,不论它多用力的去扎猛子,都是没用的,偶尔抓住条拇指大的,它就会显出一副的尴尬的样子,不知是交给爷爷还是自己吞下,这时总有几只鱼鹰去夺它口中的小鱼,每次爷爷看到后都会吓吓那些鱼鹰,之后把黑水手捞上来,让它休息。这时爷爷总会安慰它。喂食时,总把最好的鱼给黑水手,而其它的鱼鹰却都认为不公平,它本来就抓不到大鱼,为什么还要吃最好的鱼。每到这时,黑水手总是陷入困窘而不敢去接爷爷的鱼。直到有一天,它不见了,爷爷和男孩四处找它,最后找到了黑水手和一条三十二斤重的大鱼。爷爷说,你这又何苦呢?
后来黑水手一直瘫痪着,它无数次想站起来,结果都失败了,因为它把一生的力气都用完了。爷爷也病了,之后爷爷就天天卖鱼鹰,卖来的钱爷爷没有用来治病,而是都收在包中。有一天,爷爷让孩子去买白蜡烛和酒,然后再让他挖个洞。爷爷用酒把黑水手灌醉,之后把它埋在洞里了,说过不了多久我也来陪你。
直到把黑水手埋好后,爷爷对傻孩子说,我要走啦!孩子点点头。爷爷一连三天没有吃,只是让孩子走时带上包,里面有爷爷给他的钱,让爷爷的身体随水漂流,并告诉他,他不傻。第二天早上,爷爷离开了人世,孩子对着小船消失的方向说,我不傻。然后笑了起来。
读完这个故事,黑水手和老爷爷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黑水手它拥有一颗孤傲的灵魂,它不屈从于日渐老去的命运,不甘心在被嘲讽的环境中屈辱地生活,那怕用尽生命的最后一点气力,也要捍卫自己的荣誉和尊严。而爷爷却是另一种品质,他伟大而勇敢。伟大是因为他处处都为孩子着想,勇敢是因为他能坦然面对死亡。
爷爷的死虽然只用了轻描淡写的几句话,却给了我无尽的感触,他一生坚强,却又坦然面对不可抗拒的人生命运,终老而无憾。
其实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无论我们选择不甘平庸,争强好胜的一生,还是平淡踏实,与世无争的一世,只要我们能坚守信念,坦然面对,生命都一样精彩而富有意义。
⑷ 中学生文萃,夜夜想起妈妈的话文章
那年冬天,雪特别大,天特别冷。
肆虐的狂风像一头受伤的野狼,高一声低一声地嚎叫了一整夜。我极不情愿地从热被窝里爬出来,裹上早已冻透了的棉衣棉裤,立刻感到彻骨的寒冷。定定地望着早已打好的行李卷,不争气的眼泪一个劲地在眼窝里打旋。“我还是别去上学了,行吗,妈?”“不行!”妈一边把手里的柴草扔进灶膛,一边回过头来,“不上学,长大了……”一股浓烟从灶膛里喷出来,呛得妈咳嗽了老半天,“不上学,长大了能有什么出息?”
含泪咽下大半碗热汤面,我在兄弟们的簇拥下,冒着漫天风雪上路了。妈抹着眼泪,颤巍巍地把一个花布包塞到我手里:“拿上,这是你的学费饭费,出门在外不比家里,该花的钱别舍不得,钱不够了,写封信回来,再给你寄。”我接过沉甸甸的花布包,我一下子感到自己长大了,一种从未有过的责任感开始在心底升腾。我知道,这个小布包里的那一叠面值不等的纸币,是那头不肥也不大的年猪换来的;我知道,妈所谓的“再寄钱来”,指望的还是喂大墙角的那头连走路都打晃的小瘦猪;我更知道,为了喂大那头小瘦猪,妈还要付出许多汗水。
走在几乎无人涉足过的雪地上,妈又把连日来说过八百遍的话重复了两百遍。说来说去,无非还是那两句话——好好学,长出息。妈每说一遍,我都郑重地点一下头。
不知不觉间,熟悉的草舍熟悉的村庄走出了我们的视野。我再一次劝妈别送了,妈为我拍去身上的雪花:“好好学,长出息,别想家。”我含泪点头,迎着风雪,走向远方。过了许久,我回头一望,妈妈还默默地立在风雪之中。我放下挎包,立正站好,给妈深鞠一躬……
此后,我一次又一次把足迹叠印在熟悉的乡间小路上,妈也一次又一次地把我迎回送走。到1981年初秋妈再次送我的时候,我的书包里已经装入了一张中专的录取通知书。
小弟结婚时,我们兄弟4人相聚。酒酣耳热,小弟问我:“这些年在外奔波劳顿,最难忘的是什么?”我说:“是妈那两句话——好好学,长出息。”大哥和三弟相视一笑:“兄弟所见略同。”于是,大哥提议,我们4人来到母亲面前,毕恭毕敬地敬了4杯酒。妈喝了酒,一一嘱咐我们:“好好学,长出息。”
好好学,长出息。两句普普通通的话,一直激励着我。在许多同学耐不住学校艰苦的生活条件哭着飞回父母羽翼下时,是妈那两句话让我留了下来;在繁重的工作任务几乎将我压垮时,是妈那两句话让我咬紧牙关挺直腰杆;在物质利益向我招手时,是妈那两句话让我不为所动。这些年,我一步一步地前行,靠的是努力,而动力正是妈妈的那两句话。
夜夜想起妈妈的话。妈妈的话,简单明了;妈妈的话,博大精深。读妈妈的话,读的是人生;实践妈妈的话,实践的是理想。得意时,想起妈妈的话,不会迷失脚下的路;失意时,想起妈妈的话,就会擦干眼角的泪,坚定地继续上路;迷茫时,想起妈妈的话,就能找到北斗,看到朝阳。
⑸ 上海中学生报和中学生导报文萃哪个好
《中学生报》是中国教育界最富影响力的校园主流媒体之一,创刊于1981年。2006年被国家新闻出版署评为全国优秀教育教辅报。
《中学生报》立足广东,面向全国,读者分布密谋最大的是珠江三角洲地区,外省发行呈良好势头。《中学生报》的读者主要包括中学生、中学老师、学生家长以及教育专家、教育管理部门领导等。最新调查显示,《中学生报》平均传阅率为7人,有效读者已逾百万。 [1]
⑹ 评《中学生文萃》
学第一周周一班会,老班又领着全班同学重新学习了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后,我深有体会.我作为一名中学生,应该时刻以规范来约束自己.做到准时到校不迟到,预备铃响迅速进教室,课本学习用品准备好.因故迟到应向老师报告,得到同意后才能进教室.上课时集...
⑺ 中学生文萃第六期读后感五百
中学生文萃读后感
⑻ 初中订月刊有天天读写和中学生文萃,哪本好
这是因人而异的,看你喜欢哪些开药,看看自己哪方面比较薄弱,当然是要巩固自己薄弱的地方,考上好的高中,然后考上好的大学,这个时候你就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而不单单是是否有助于考试了?
⑼ 中学生文萃是书还是报刊
1-341 中国中学生报(文萃) 39.6是一种报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