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口试
口语这种东西关键还是在于学习方法的!
『贰』 英语四级考试要口试吗
英语四级考试不要口试,口试属于自选考试项。
报考资格为:
考试分为全国大学英语四级口语考试(CET-SET4),全国大学英语六级口语考试(CET-SET6)。
四级口语考试:完成当次四级笔试报考后方可报考四级口试,例如完成2017年6月CET4报考后可报考2017年5月CET-SET4。
六级口语考试:完成当次六级笔试报考后方可报考六级口试,例如完成2017年6月CET6报考后可报考2017年5月CET-SET6。
口试不需要笔试过一定分数线才能报考,口试笔试分开考。
(2)师生口试扩展阅读:
一、口试考试时间
一年两次,分别在5 月和 11 月。
成绩查询时间,分别为每年的八月和二月的中下旬,与笔试成绩一同公布。
2016年5月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口语考试将于5月20-21日举行。其中5月20日是全国大学英语四级口语考试(CET-SET4)时间,5月21日是全国大学英语六级口语考试(CET-SET6)时间 。
二、考试形式
CET-SET 考试采用机考形式,每场考试由 2 名主考和 3 (或 4 )名考生组成:
CET-SET 考试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是考生和 CET 授权的主考进行交谈,采用问答的形式。时间约 5 分钟。
第二部分包括 1.5 分钟的考生个人发言和 4.5 分钟的小组讨论。时间共约 10 分钟。
第三部分由主考再次提问以进一步确定考生的口头交际能力。时间约 5 分钟。
由于改革,有些省份实施机考形式。两个考生为一组参加。
第一部分为简单的自我介绍和问题回答,其中自我介绍20秒,问题回答为90秒。
第二部分为topic,及与你的partner进行有关此给出话题的讨论,时间为4分30秒。
第三部分为总结式回答,包括两个问题,其中一个与你的partner相同,另一个不同。时间均为90秒。
『叁』 与教师对话 口语交际
口语交际对等接纳,双向互动,促进对话的交际互动,创造性地训练即时的、个性化的口语交际,是走向共生理想的心灵对话,体现了对语文素养的全面关注。
【关键词】:口语交际 对接 互动 共生
“1言之辩重于9鼎之宝”。口语交际在现代知识经济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提高,良好的口语交际才能成为开启事业成功之门的金钥匙。“讷于言者”立身于现代社会常常会遭遇尴尬,事业的和谐发展也会因为缺乏口语交际能力而受到影响和制约。面向未来,着力培养口语交际能力,体现了对语文素养的全面关注。克林伯格认为:相互作用的对话是优秀教学的1种本质性标识。语文教师的教学也越来越关注口语交际呈现的对话交流。建构互动共生的口语交际,激活口语交际的内涵对话,正是让语文教学更加充盈着对话的精神。
1、对等中共存:促进对话的交际互动
语文课程标准这样表述: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在口语交际的过程中,交际双方互为共存,关系对等。作为体现交往哲学理念的“对话”,是1种调动学生的教学手段,更是1种尊重学生的教育思想;是1种激活课堂的教学技巧,更是1种走进心灵的教育境界;是指教师与学生通过语言进行的讨论或争鸣,更是指师生之间平等的心灵沟通与交流。口语交际的教学实践要求师生、生生的心灵彼此敞开、接纳,并寻求、探索、实现着教学平等对话的真义。
引导:实现从听到说的转变。 口语交际中,有的学生只会做,不会说,“茶壶里煮饺子”;或不想说,“金口难开”;或说出来怕这怕那,索性“作壁上观”。这时教师就要对症下药,给学生以自信,引导学生想怎么说,就怎么说,愿怎么说,就怎么说,不拘于形式,以兴趣激发兴趣,以思想点燃思想,以交际促进交际,触动学生说话的“兴奋点”,鼓励学生有信心、有勇气地进行口语交际,实现从听到说的转变,实现从观众到演员的转变。“要想明天说得棒,不怕今天出洋相”,情动而辞发,学生就会在基于平等共存的引导下,进入口语交际的情境而敢于对话。
共振:推进主体与主体的互动。 新课程将教学的本质定位于交往,把教学过程理解为师生共同参与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口语交际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际活动,是主体——主体之间的对话活动。教学不是我教你学,更不是你讲我听,口语交际是师生双方的听、说互动,其能力的形成是在师生、生生的听说互动中共同生成的。学生是有自觉能动的人,是具有1定认识能力的主体,教师如果居高临下,口语交际课堂只能是“独角戏”,久而久之,学生口语交际的灵感被抹杀,学生如何才能凸显主体精神呢?口语交际不是单向的“输出——接受”关系,也不是被动的“刺激——反应”关系,是1种“教学相长”的互动互助关系;是1种“相互受益”的共振共兴关系。
2、对接中共鸣:创设即时的交际情境
人——情境交互作用论启发我们:既然人的行为由情境强烈控制着,那么,我们完全可以通过情境的捕捉,用修正和创设来塑造相应的行为。同样的话题,不同的场合和对象,言语表达的方式不1样。说话既要看场合,又要看观众,这样才能收到对接良好的交际效果,取得和谐1致的共鸣效应。这就说明我们在教学中要特别关注交际话题的情境设置,引导学生在特写的环境中,真实地进行体验性反应,实现1定的语言交际功能。例如教师引导说:“我爱旅行,有1次在某地丢了钱,如果是你,该怎么办?”提问被顺其自然地接纳,每1个学生自然就会来设想1、两种方法,阐述两、3句建议。这样的口语交际亲切、自然、真实、有趣,体现了“在游泳中学游泳”,1定会受到同学们的欢迎。
生活需要得体的语文,语文需要得体的口语交际。口语交际课,教师有责任引导学生把“书本的话”转化为“生活的话”、“儿童自己的话”,并用口语化的形式表达出来。口语和书面语在章法、句式、感情色彩诸方面略有不同。如果不注意,在生活中是会闹出笑话的。试想,1个在日常交谈中满口之乎者也的人,喜欢使用过长,过于复杂的句子的人,我们在感觉到这个人文绉绉的同时,也会给他打个问号:这人是不是有点毛病?当然,口语大多是现想现说的,由于时间急迫,这就要求说者要尽快地把思维转换成言语,听者同样要相当敏捷地把对方说的话语转换成认知。讲完上句,还没想好下句,会造成口语交际的间断。“嗯,嗯……”、“这个、这个……”之类的“口头禅”,就是用亢余信息在等待思维的现象。口语交际的即时性当场训练,是要想办法让学生做到“心到口到”,并且“想得快说得准”。
3、对流中共享:关注个性化的交流沟通
口语交际会不会千人1面,千篇1律呢?关注口语交际的个性化,是人文关怀的体现。将人文教育贯穿于口语交际始终,会促进学生从中享受人文精神的熏陶。口语交际的互动,需要与学生1起走进话题,去涵泳,去体悟,去感受,去开创口语交际实践的新天地,让口语对流成为充分展示学生人文个性的试验场。教学《毕业赠言》时,我用生动的语言启发学生:在即将离开小学金色的生活时,把你的1句心里话当作1份贵重的礼物留给母校,献给老师,赠给同学,毕业赠言不必是甜言蜜语,可以没有5颜6色,要的只是从你的心里自然地流出。
生1:再见了!和我离别但彼此依然心与心紧紧相连的母校!再见了!伴我度过美好童年的母校!再见了!愿你创造出更多辉煌的母校!
生2:老师,我在您的教育下就像1棵小树得到了太阳与雨的呵护,我1天天地长大,懂得了许多知识。老师感谢您。
生3:话毕业—— “光阴如水不待人,6年酸甜恨即结。少年不识愁滋味?1思毕业断愁肠。”
生4:时光如梭,岁月如流。小学生活转眼就要结束了,我们即将离开母校,我心中充满了深深的眷恋。母校的1草1木,是那样的亲切;母校的1砖1瓦,是那样的熟悉。
生5:老师,我只想说1句我的心里话。我很爱你们,而且我长大了,或许会继承这个崇高而伟大的职业
生6:“10年树木,百年树人”,老师,我们会再来看望您!……
(听着这些富有个性的交流,怎能不为之喝彩?)
口语交际重视个性化是要做到“声如其人”、“闻其声知其人”。例如,几10个同学说“我最喜欢的玩具”,从“我最喜欢的玩具是……”开始,然后是形状、颜色、声音,最后免不了要说“我真喜欢”。句式大同小异,苛刻1点说是相同无异。口语交际应该是让学生有个性地表达的,有的喜欢铺排笔墨,有的擅长抒情议论,有的富有条理,有的较为跳跃,有的长于想象,有的热衷于引用,这些个性化表达的趋向,应该得到授课教师的重视和引导。口语交际仍在培养“标准件”,这是不符合新课程、新理念的,口语交际允许“个性化”合理存在、适度张扬。
4、对话中共勉:建构交往的共生理念
口语交际过程是交往的过程,交往意味着与不同的人合作,增进对他人的理解以及彼此间相互共勉的认识。交往的相依相靠,是在寻求口语交际的内涵共生。共生,“不限于内部和睦的共存共荣,而是相互承认不同生活方式的人们之自由活动和参与的机会,积极地建立起相互关系的1种社会结合”。共生是以异质者为讨论的前提,学生在价值、规范、目标方面存在差异,但正是由于这些差异,才能相互间在学习过程中建立更加“互动对话、互相共勉”的关系。口语交际“训练”要在“训”和“练”的交往上下工夫,寻求倾听与表达的共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形成,只有经过反复的交往练习才能实现,其他外在因素都无法将其代替。“共生的理想”是新世纪心灵对话的主导理念,走向共生理想的口语交际,是学生独立人格之间的相互呼应与确认,独而不孤,共而不从,相互采择着生活的意义,相互解说着存在的价值,相互确认着灵魂的力量,相互激发着生命的活力!
口语交际要实现教学的优化,交流必须对等接纳,对话需要追求共生。口语交际是1种双向,甚至是多向互动的言语行动,如果不在人们相互的提问与回答中不断地合作,“胸藏万江凭吞吐”的境界就不可能获得。要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无论是课堂训练,还是实践锻炼,都必须让学生有互动的条件和机会。任何单向的信息输入或输出,都无法构成“交际”活动。学生只有在动态的即时对话中,才能增强口语表达能力,才能提升口语交际能力。
『肆』 教师口语对语言、词汇、语法有哪些要求
(一)口语与教师口语口语:就是通常所说的口头语言。口语有一般口语和专业口语之分。教师口语:是指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所使用的专业口头用语,它是教师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手段,是教师的劳动工具。(二)学习教师口语的重要性。 ⒈能有效地提高教育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⒉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思维力和创造力。 ⒊能给学生学习语言提供示范。使每一节课成为言语训练课。 ⒋能使师生关系更加和谐。 举例:特级教师霍懋征给低年级学生讲“聪明”一词的教学片段。(三)教师口语的基本要求。 同其他行业和职业所使用的语言相比,教师语言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基本要求:⒈规范性,⒉科学性,⒊针对性(可接受性),⒋鼓励性,⒌教育性,⒍生动性,⒎儿童性。⒈规范性教师为人师表,因此,教师的语言必须具有规范性,以期产生语言的正面示范效应。教师语言规范,包括语音规范、词汇规范、语法规范几个方面。语音规范要求使用普通话标准音,做到发音清晰、吐字准确。词汇规范是指不用方言词,杜绝生造词,如不把“母猪”说成“猪娘”,“差”说成“推板”,“抽屉”说成“桌板底”等等。语法规范是指力求避免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词类误用、语序失调等不规范现象。如不把“请坐下”说成“请坐起来”,“你先走” 说成“你走先”等等。⒉科学性不同学科的教学,都有各自不同的知识领域和知识系统。讲授不同的学科,就要使用不同的所规定的不同术语、概念。例如,符号“0”,数学老师把它讲成一个数值,语文老师把它讲成一个拼音字母,化学老师把它讲成氧原子,音乐老师把它讲成休止符。各自有别,含糊不得。例如,政治课中把“货币”说成“钱”,生理卫生课中把“大脑”说成“脑袋”、“脑子”,化学课把“加热”说成“烧”,数学课中把“分子”和“分母”说成“上边”和“下边”,地理课把地图上的“北南东西”说成“上下左右”等等,都是违反教学内容科学性的。又如:一位教师讲授天花板的例子。 有位地理老师在讲授我国各地降水的有关内容时说:“我国东南沿海靠海近,故降水多,西北地处内陆,故降水少。”作为我国降水分布的事实,这句话是正确的。但对于降水多少的原因却解释得不够准确。因为靠海近,不一定降水多,如非洲西海岸的干旱地区,美洲西海岸的干旱地区等。科学的说法是: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更易受到来自太平洋的暖湿夏季风的影响,所以东南沿海较西北内陆降水多。⒊针对性(可接受性)所谓针对性,是指根据不同的教育对象运用不同的语言,即因材施教的意思。教师在进行教育教学时必须针对不同对象的特点运用语言,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例如:《论语.先进》有这样一段记载:子路和冉有先后向孔子请教同样一个问题:“闻斯行诸?”意为:听到了觉得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就去做吗?孔子却给了两种完全不同的回答。公西华问孔子原因,孔子解释说:“求也退,故进之;由也谦人,故退之。”意为:冉有遇事退缩不前,所以激励他;子路好胜心强,所以阻止他。⒋鼓励性教师要爱护学生,保护他们的自尊心,时时鼓励他们积极上进。教师语言最忌讳“冷”、“辣”、“硬”。传授知识时,要忌“笨”、“傻”之类的埋怨;启发诱导时,要忌讳“呆”、“木”之类的挖苦;指责骄傲时,要忌讳“真行”、“真了不起”之类的冷潮;批评错误时,要忌讳“没治了”、“看透了”之类断言。教师的语言应当象“雪中碳”、“三春雨”、“六月风”。⒌教育性: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作为教师得以完成现实职责的主要手段的教师语言,当然也始终贯穿着教育性。教师在开口与学生讲话时,一刻也不能忘了自己是教师,要时时做到“心中有人”、“目中有人”。 例如:一位小学老师在教学生“打”字时,有学生说:“是打人的打。”老师立即纠正说:“应该说是不打人的打,少先队员还能打人吗?”还有位教师借打球对学生进行积极进取精神的教育,效果也很好。⒍生动性 儿童是用“形象,声音,色彩和感觉思维的。” 卢梭:在达到理智的年龄以前,孩子不能接受观念,只能接受形象。 其实即使达到理智的年龄,对于观念的接受也往往需要借助形象。 教师口语必须符合青少年的心理特征,在这个年龄段,他们的具象思维发展得很快,生动的表达有利于语言信息在传输过程中发挥最佳效率。化学老师在讲核外电子的排布时,针对“电子离核越近能量越低”的理论,向学生打比方说:“这好比你的小时侯,婴儿时,你爸爸把你抱在怀里;你会走路了,你爸爸将你牵在手里;再大一点,你爸爸说:去,外面玩去。”把枯燥的道理通过形象有趣的语言表述出来,让学生便于接受,乐于接受。德国著名演说家海因·雷曼麦认为,用幽默的方式说出严肃的道理,比直截了当提出更能为人接受。西方有人把幽默作为衡量一位好教师的第一组成要素。有学者说:“我一直认为,教育家最主要,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一位班主任教育学生不要吸烟,没有用长篇大论的说教,而是幽默风趣的谈话:提起吸烟,我认为至少有四大好处,一是可以防小偷,长期吸烟,会成为深度剧咳,听到咳嗽小偷怎敢上门?二是节省衣料。因为吸烟能引起驼背,衣服可以做短些;三是可以演包公,从小就开始吸烟,长大后脸色黄中带黑,演包公用不着化妆;四是永远不老。据医学记载,吸烟的历史越长,寿命越短,当然活不到老了。有位数学教师讲授π的值。他先用艺术笔法把π画成一个小脚女人,接着写出3.13、3.14、3.15 等几个数,然后对学生说:谁来为这个小脚姑娘找一个最合适的“丈夫”?当学生找出3.14 后,那位教师又说:谁能说出它的职业?数还有职业吗?学生们一下子都愣住了。这时教师不慌不忙地说:大家看,这是它住的地方:山巅一寺,寺就是庙,在寺庙里工作当然是“老和尚”了。学生大笑。笑声中,“山巅一寺”(3.14)在学生头脑中留了下深深的印象。还有位教师在讲解刘禹锡的《陋室铭》之后,为了教育学生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仿拟原文翻新了一篇《教室铭》:分不在高,及格就行;学不在深,作弊则灵。斯是教室,惟吾闲情。小说翻得快,杂志看得勤。琢磨下象棋,寻思看电影。上课打瞌睡,下课如发疯。无学习之意趣,有混世之闲情。虽非俱乐部,堪比游厅。心里云:混张文凭。教师最后说,我们切不可做这样的学生。翻得自然成趣,劝喻妥贴有力,很有教育意义。 ⒎儿童性词语通俗易懂,语法浅显简易,表达生动有趣。 《我爱吃水果》教学片段师:请大家看老师手中的这只香蕉,来说说它的样子。生:香蕉弯弯的。师:你真会观察,用词可真准!谁能说得更好?弯弯的香蕉像什么呢?生:香蕉弯弯的,像月亮。师:是吗?月亮有时圆圆的,有时弯弯的,我们可用哪个词语形容弯弯的月亮?生:香蕉弯弯的,像月牙。师:你能自己纠正,了不起!(翘起大拇指)以后说话要作到用词准确,谁还愿意说说? 生:香蕉弯弯的,像小船。生:弯弯的香蕉像镰刀。
『伍』 英语口语 关于师生关系5分钟对话
Student A: Have you met the English teacher John?
Student B: Yes, I have seen him going to the office this morning.
A: What do you think of John?
B: Not to bad, he seems to be kind and he was smiling to both students and other teachers this morning. He didn't shout and stare at people. Not like James, the man teacher who use to teach our class.
A: You are right, I think he is ok, I like this guy, I hope he will be a real friend as well as a teacher.
B: Me too.
『陆』 教师口语常见问题
1.话语罗嗦症
语病症状:
大多数语句以“哦”“嗯”开头;频繁使用“我们知道……”“就是说……”“大家明白……”;语句结尾都带上“对不对呀?”“你们说,是吗?”等句;双语症,担心学生听不清楚,每句话都重复两遍,如“今天我们学习语法,单句的结构,嗯,单句的结构……”
诊治办法
① 使用录音工具自查,找出语病是什么,有意识克服并予以改正。
② 授课前认真准备,可避免语意不清造成话语罗嗦重复的毛病。
③ 让同事多听自己的课。请其指出自己的口头禅,并将口头禅写在备课本上,授课时放在一旁,提醒自己克服。
2.语速失调症
语病症状:
① 新教师上课多数有讲话过快的现象。一方面是对学生的能力不够了解,期望值过高。另一方面,一堂课讲授的知识点过多过全,害怕考试会考到而自己没讲过,进而担心自己完成不了教学任务,因此如连珠炮似地讲课。
② 讲话拖沓,让人焦急。有些教师在阐述某个难点时,由于缺乏深思熟虑,边讲边想,耽误时间。
诊治办法:
① 新教师要摸清学生的情况,尽可能多听听学生的意见,是语速过快就改变自己授课的语速。另一方面,新教师要敢于放手教,不要期望考试能考到自己讲过的原题,因此备课时设计的知识点不在多而在于精,教给学生的是思考问题的方法。
② 讲话前提醒自己一个“慢”字,尽可能在讲话前思考成熟。
3.语音不清症
语病症状:
语声弱化,虚化,最后一个字的字音消失;发音器官运动不到位造成的语音含混;音节间有再拼合现象;语音发飘,话语朦胧。
诊治办法:
① 大声朗读,要求字音到位,字正腔圆。
② 让人帮忙给你找出哪几个音节发不准,并认真纠正。
4.语流阻滞症
语病症状:
讲话不顺畅,吞吞吐吐,时常有卡壳现象。有时是忘词了,讲了上句,不知下句。有时是思维停滞。
诊治办法:
多练习流利的朗读。是思维卡壳,还是选词跟不上,找出原因对症下药。
5.话语干瘪症
语病症状:
老是那几个词语翻来覆去地说,不会运用同义词。
诊治办法:
多读多写多听多说,增加自己的词汇量。同时练习同义反复的技巧。
6.语调沉闷症
语病症状:
讲话老是一个调,一个节奏,让人昏昏欲睡。
诊治办法:
通过朗读,练习高亢调、平直调、降抑调、弯曲调、加长调及短促调等的运用,做到自然而富有变化,使有声语言富有一定的表现力。有条件的使用录音机自查并纠正。
7.语义混乱症
语病症状:
语义杂乱,语意跳跃,让人不得要领。话语颠三倒四,随意插说,不着边际,东拉西扯,说话跑题。
诊治办法:
尽可能想好了再说,可先写一个讲话提纲再说。也可录下自己的讲话后,再用文字整理出来,检查一下毛病在哪里。
8.话语伤人症
语病症状:
出语欠思考,话语过重。有时对基础差的学生缺乏耐心,说一些如“烦死了”、“讨厌”、“随你去”、“去去去”、“刚才说过了,怎么还问”的话;对学生片面评价,不如见机委婉地说,如“木佬佬差”、“一塌糊涂”、“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等;甚至讲脏话粗话,如“笨蛋”、“呆子”、“傻瓜”、“神经病”、“滚出去”、“死进去”。
诊治办法:教师要提高自身修养,多讲文明礼貌用语。面对学生的错误一定要戒怒,多进行换位思考,替对方着想,如果我听了这话会怎样?同时学习委婉语,暗示语的表达技巧。
9.满堂灌症
语病症状:
① 一讲到底,无提问,无启发。采用目中无人讲授法。
② 语气无间歇。话流似洪水,造成学生听力疲劳。
诊治办法:学会运用设问句、反问句及各种提问句。话语节奏要快慢结合。重要之处,要有停顿和必要的重复。
10.语态呆板症
语病症状:
① 教师授课时只看书本,不看学生,与学生没有眼神交流,这样只管自己唱独角戏。
② 教师上课时就站在讲台上不走动或频繁走动。
③ 没有手势语或手势单一老是重复同一动作,面孔无表情。
诊治办法:课堂教学是注重师生情感交流的,可用录象来检查自己的态势语。教师应根据教学的需要合理运用态势语,把学生当成朋友,上课像谈心一样,要有说有笑。
『柒』 英语课上课前老师和同学互相问好怎么说。还有一些课堂上老师常用的口语都有哪些
互相问好:师:good morning,boys and girls,Class begins ;生:thank you teacher其余常用口语:1.Sit up(straight).坐直。2.We are going to have a new lesson today.今天我们上新课。.Listen,please.请听。4.Listen to me carefully.仔细听。5.Now listen and repeat.现在先听,然后重复。
如果口语比较差,或者是上课进度慢,欢迎各位学生来阿卡索学习。在这儿可以自由选择喜欢的外教,固定外教一对一授课课均不到20元,超高性价比真的很有吸引力,这里送大家一节免费外教体验课,感兴趣的可以试听下:【免费外教一对一试课】
这里我再具体介绍一下阿卡索的优势,要不要选择就看你们的了。
1.师资力量:阿卡索的每一位外教都是有tesol证书,这个是在官网上可以查询到的。
2.教材内容:既能定制高考英语教材,也可以着重听力、阅读和写作部分进行因材施教。
3.收费价格:课均不到20元,每天都能跟着外教一对一学英语。
如果各位学员还想了解有关高中英语哪家好的最新信息,可以网络搜索“vivi老师”咨询交流。
『捌』 高中英语口试一般会问什么问题
高中口试分为师生问答,学生互相问答和自己陈述。
开始是和老师进行问答(如果是有条件进行人机对话的考点,是和机器老师对话)老师会问你问题,你进行回答。
然后老师会给你和同伴一张卡片,上面是中文问答的对话,你们按照卡片互相用英文进行对话。
最后老师还会再给你一张卡片,上面有一个话题,你围绕话题发表一篇小的演讲。
高中口试都有范围,照着复习考高分一点问题都没有。
平时多和同学老师练习,很简单!
祝你好运!
『玖』 教师职业口语的特点论文一千字
课堂教学语言的艺术性和课堂教学效果有着密切的关系。语言是信息的载体,是教师传授知识的必备工具。当前,口语教学存在许多问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并没有
明显的提高。调查发现,制约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发展的不利因素主要有:口语交际训练缺乏计划性,训练量少;与语文教学脱节,训练效果得不到巩固;训练流于形
式,没有落到实处;内容远离学生生活,缺乏真实性和实用性;没有互动和合作,缺乏交互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性发挥不好,教学质量低。教师的课堂语言
是面对着特殊的教育对象,它不同于自然语言,它是为达到教学目的而经过加工和设计的语言。教师的语言是用标准语或比较标准的普通话表达的符合教育教学要求
的教师用语。在从事教师工作完成教育教学任务中运用的口语,是教师实施教育教学工作中最基本、最常用的手段,是教师从事特殊劳动最重要的工具。它符合教育
教学的一般规律,符合学生个性心理特征与认识发展规律,符合特定的教育教学目标的要求。教师的课堂语言艺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将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教师口
语的修养高低,直接影响到教育教学的成败。因此,从这点出发,每位肩负重担的教育工作者都应加强语言修养,使自己的语言风格化,变成教书育人的强大的、有
力的武器。
一、教师口语形成中的制约条件
教师口语是指教师在进行教学、教育过程中而经常运用的行业用语。主要包括教学口语和
教育口语,也包括与教学、教育相关工作的口语,如与学生家长的谈话,同行在教学研讨中的谈话,等等。各行各业由于其职业特点的不同,都有各自的行业用语,
教师职业口语就是教师的行业用语。教师说话要声音宏亮、吐字清楚、抑扬顿挫、语调自然、语言流畅,这也是教师职业口语的规范内容。让学生听得清,才能听得
懂,教学才会有效率。
1.教师口语交际对象的特殊性
教师工作的对象是学生,而教师对学生的教育教学工作也主要是通过口语交际
来完成的。师生关系的特殊性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教师言语表达的目的、要求、方式方法以及在交际过程中表达出来的权威性、情感性等特征,因此,教师口语的运
用必须同青少年这个特殊的交际对象的年龄特征、个性心理、文化素养等相适应,否则,就不受他们欢迎,也就无法达到教育目的。
2.教师口语交际目的的特殊性
教育是培养社会接班人的事业。教师同学生在口语交际的目的总是同特定的培养目标联系在一起,这个口语交际的特殊目的,不仅是教师口语交际的根本动力,也
制约着教师口语交际的内容、要求和方式方法,无论是面对全体学生的讲话还是个别谈心,无论是上课还是课后交谈,教师都必须运用口语这个交际工具达到熏陶、
教育、培养学生的目的。
3.教师口语交际环境的特殊性
学校是教育场所,师生的口语交际活动主要是在校园内进行的,特定的学校
环境必然反映出时空、社会变化和心理等诸方面的种种特征,言语活动不仅直接影响到说话者情绪,而且有激发、暗示和一定程度的控制作用。师生之间,由于教师
处于教育者的主导地位,他的言语带有更多的权威性。有经验的教师往往利用这个教育的有利因素,在不同的场景中进行不同目的的口语交际。
二、教师口语的作用与意义
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师口语对学生的听课效果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不仅决定 着学生课堂的脑力劳动效率,还能制约教学质量的高低。
1.教育性
教师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人类精神的传播者和建设者。因此,教师的每一句工作用语都必须以能给学生积极、进步的影响为准则,而绝不与此相反,应具有鲜明的思想教育性。因此,教师应做到言行一致,“言必信,行必果”,成为学生的楷模。
2.科学性
教学和教育本身就是科学,一是要以科学的规律指导教学和教育,二是讲述的内容一定要科学,即正确无误,这两个方面构成了教师职业口语的科学性。教育教学
内容的科学性,势必决定了教师用语的科学性。教师做思想品德教育时,一定要入情入理,符合实际。批评要有证据,表扬要有分寸。不同的对象,要有不同的口语
形式,把思想工作做到学生的心坎里。对学生进行教育要得法,方法得当、说话得体,就会使学生心服口服。教师给学生讲课,作辅导工作时,用语必须准确,简
练,得体。
3.规范性
教师语言的规范性是教师“为人师表”的最基本的要求。教师口语应当是标准或比较标准的普通话,语言流
畅,节奏明快,慢而不拖沓,快而不杂乱。遣词造句要符合现代汉语的习惯,要避免冗长、��嗦或者随兴所至东拉西扯,任意延伸。规范的语言必须是纯净的,要
禁绝污言秽语,要避免口头禅,要学会使用礼貌用语,做到语言文明。
4.生动性
教学和教育的特定对象与特定环境,决定了教师职
业口语一定要具有生动性,教师口语的生动性会增强教学口语和教育口语的可接受性。教师语言要活泼、鲜明,使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使抽象的道理具体化。
教师口语要善于运用修辞来增强语言的艺术表现力。教师在口语中要倾注真挚充沛的感情,情动于衷而溢于言表。好的教师能让自己的学生在情感深处产生震撼,这
和他充满真情的语言分不开的。
5.艺术性
教育教学的语言无时无刻不体现着它的艺术性。艺术性的本身就要精确,“精”是少有分
量,“确”是恰当地表达内容。因此,教师的语言不在于多少而在于能否击中要害,每一句话都要深深打动学生。教师还要求具有丰富的知识和较高的演讲能力及技
巧,从而提高自己的语言艺术型。另外,教师用语时还需有适度的形体动作及手势以助教学语言的表达,以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学生学习
效果同教师表达的清晰度密切相关。课堂教学模式规定了教师口语在语言上的要求,也就是音量要适中,语速要适度,节奏要富有变化。教师要讲究口语的合理响
度,把音调和音强控制在适当程度,让学生听清楚,耳感舒适,语速快慢应据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来确定,以适应学生对语言信息的反馈能力。教育的事业是神圣而
伟大的,它的承载者教师是倍受尊敬和青睐的。教师的一言一行,无不深远地影响着一个人或一群人。我们既选择了这个伟大而神圣的事业,就会肩负起历史和社会
给予我们的使命感,教书育人将会是我们终生不悔的坚定选择。教师职业口语的规范性是进行教学和教育的前提,科学性是进行教学和教育的根本,而生动性是提高
教学和教育效果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