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师生师德 » 对法官家访

对法官家访

发布时间: 2021-09-21 07:03:28

⑴ 抗诉对法官有影响吗

影响的,因为直接影响都他个人工作年度内的考评的。上一级法院的法官肯定是喜欢抗诉案件的。法院系统上下级之间是监督关系。下级法院的法官对抗诉案件肯定是不高兴的。因为抗诉案件对他个人的考评只会是有利无害的。

抗诉是指人民检察院对人民法院的审判实行法律监督的重要形式。抗诉分为依上诉程序和依审判监督程序两种提出方式。对未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或裁定,同级人民检察院可在抗诉期限内向上级人民法院提出抗诉。

最高人民检察院对各级人民法院或上级人民检察院对下级人民法院的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和裁定发现确有错误时可依审判监督程序提出抗诉,人民法院应依法再审。再审时,人民检察院应派员出庭。

(1)对法官家访扩展阅读:

《刑事诉讼法》第二百四十二条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的申诉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当重新审判:

(一)有新的证据证明原判决、裁定认定的事实确有错误,可能影响定罪量刑的;

(二)据以定罪量刑的证据不确实、不充分、依法应当予以排除,或者证明案件事实的主要证据之间存在矛盾的;

(三)原判决、裁定适用法律确有错误的;

(四)违反法律规定的诉讼程序,可能影响公正审判的;

(五)审判人员在审理该案件的时候,有贪污受贿,徇私舞弊,枉法裁判行为的。

⑵ 对法官有意见怎么

可以向法院纪委组、同级检察院、同级人大、同级政法委等反映情况。

⑶ 对法官的判决及本人不满意可以投诉吗

对法官的判决及本人不满意可以投诉在法院大厅服务中心的院长信箱里的。但是实践中的比比皆是的所谓对于法官的判决不满的,99%是得不到法院院方支持的,甚至就是连回复也是没有的,因为法官永远是对的!其次,主审法官的判决也不是自己可以为所欲为的,比较杂乱的案件判决书是要通过法院审判委员会会议审核的、小的案件判决书也要经过资深法官或庭长审核的,院方怎么可能会反其道而行之哪!对你的判决不满的唯一的道路就是自己寻找有力的直接证据,而后在一审判决生效前依据《民事诉讼法》进行上诉,才有一点点可能维护自己利益的可能。

在现在法制环境下、无论什么案件法官永远是对的!而法律永远有专业的法官可以钻空子的。比如我在的小区物业公司与业委会串通一气涨物业管理费,尽管事先有类似“不投票者作为同意”等不良举措的,但是组织业主大会投票的只有业主人数一项,随后的业委会公告也是只有业主人数的。这完全违反了《物权法》第76条“双过半”的规定,就此侵权、违法行为小区业主联合起诉到上海市HK区人民法院,主审法官还是民一庭(主管庭)张XX庭长的。立案后一拖就是半年,简易程序变为一般程序,无关的物业公司被他请入第三人,居委会、房管所的个人签署(天知道的涨价后物业费收缴率)证明被采信,判决结果就是业主败诉。判决书引用的《民事诉讼法》条款并不是民事诉讼第七条: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必须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而是《民事诉讼法》第二条部分条款: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任务,.....,教育公民自觉遵守法律,维护社会秩序、经济秩序,保障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顺利进行。

⑷ 谁知道庭审时应如何回答法官和对方律师的问题

依照庭审程序,为查明案件事实,法官及对方律师均可以向当事人发问。面对法官及对方律师精心准备的、难以预测的各种问题,当事人应如何来应对?这里面大有学问,稍不注意就会进入对方圈套,落下败诉的命运。当然,无论是什么样的问题,无非有五种处置方式,即承认、否认、不知道、沉默和拒绝回答。下面,我们对这五种处置方式逐一进行分析,供当事人在庭审回答问题时进行选择。一、承认。当然,承认对方提出的法律问题是最简单的一种回答方式,但是这种处置方式对已方来说也最凶险。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八条第一款规定:“诉讼过程中,一方当事人对另一方当事人陈述的案件事实明确表示承认的,另一方当事人无需举证。”当事人庭审时承认对方主张事实的法律后果,将直接免除对方当事人的举证责任,进而可能导致已方败诉的风险。参加过庭审的人都知道,法庭上不容讲错一句话,有经验的人在诉讼时都会请律师讲话,自己能不讲就不讲,不多说一句话。即便法官发问自己必须要讲的时候,也要先征求一下律师的意见。因为,非法律专业的人根本不知道自己所吐出话可能带来什么法律后果,信口开河一说,自己没觉得有什么问题,甚至感觉自己很诚实,可是到判决时讲错话的不利后果就显现出来了。二、否认。否认一个事实和承认一个事实一样直接了当。否认一个事实并不能免除对方的举证责任,因此,在法庭上对法官征求意见的询问一般都采取否认回答。但是,需要注意的,如果对方有足够的证据证明的事实,你就没有必要再否认了,否则将给法官留下一个不好的印象。三、不知道。当事人在作“不知道”回答时,首先要想好一个不知道的合理解释,如果有证据证明你明明知道仍偏偏说不知道,不仅给法官留下一个不诚实的印象不说,法官有可能直接适用“自认规则”认定该事实客观存在。四、沉默。当然,在诉讼过程中,沉默是当事人的权利,无论是法官还是对方当事人均不能逼迫一个人说话。但是,《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八条第二款规定:“对一方当事人陈述的事实,另一方当事人既未表示承认也未否认,经审判人员充分说明并询问后,其仍不明确表示肯定或者否定的,视为对该项事实的承认。”因此,诉讼时,有时未必“沉默是金”,反而等于自己放弃了法律规定答辩的权利。五、拒绝回答。在法庭上,针对法官的提问,回答是法律规定的义务。但是,在有些情况下,是可以拒绝回答的。如法官提出的问题和本案没有关联性。在这需要提醒的是,如果你适用此理由拒绝回答法官的问题是要冒一定的风险的。因为你首先要判断法官的问题和本案是否真的没有关联。毕竟法官是本案的审判者,具有深厚的专业文化知识和审判经验,在法庭上一般不会问一些无聊的问题。其次,直接拒绝回答法官的问题,可能导致法官“面子”丧失,得罪了法官。再如在有容隐权的情况下,也可以拒绝回答法官的问题。如职业要求必须保密,包括律师和委托人、牧师和教民。

⑸ 对方在法院有亲戚,开庭中明显感觉法官有倾向性,甚至代被告搪塞问题,或者总是指责或威胁原告方,怎么办

向法院提出申请,要求法官回避
法官回避指为了保证法官不因血缘关系、亲属关系或者其他特定关系而对其履行职责产生不良影响,在其所任职务、任职地区和执行公务等方面,作出限制性规定的一种人事管理制度。
所谓特定关系是指法官本人与案件的处理有利害关系或者可能影响公正处理的其他关系,实践中主要包括:本人是案件的当事人或当事人诉讼代理人的近亲属;本人或本人的近亲属与本案有利害关系;本人是本案的证人或者曾担任过本案的鉴定人、辩护人或者附带民事诉讼当事人的代理人等。凡存在上述情形之一的,法官本人应当主动提出自行回避,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也有权在说明理由的情况下申请法官回避。

⑹ 跟法官谈话的技巧

1、提高自己的素质,注意自己的语言,说话有理有节,而不是胡搅蛮缠,和法官对话时语气平稳,语速缓和,吐字清晰,切忌歇斯底里,一句话,要让法官觉得你是个有教养的人,那就行了,起码能留个好印象。
2、尊重法官,法官在庭审中代表着法律,尊重法官也就是尊重法律。当事人可以替法官着想,给法官留面子,但当然不是迁就法官。
3、庭上发言要言简意赅,点到为止。法官不喜欢当事人对事情轮番陈述,要简单明了。
4、遵守法庭秩序。当事人开庭时,往往会因为事件进行到某个阶段而情绪出现波动,向法官以及对方发火。在开庭中,一定要遵守法庭秩序,不得辱骂法官和对方。法官作为案件的中立裁判者,不要降低自己的法官心中的地位,确保案件的顺利进行。
5、要事先了解办理自己案件法官。例如法官的办案习惯、喜好、性格等,这样可以有针对性的做出应对策略。当然出格违法的事一定不能做。
6、认真准备诉讼材料。永远不要轻视诉讼材料,你准备的越详细,你胜诉的可能越大。
7、作为当事人,对自己的案件非常关心,有时候会打电话督促法官办案,这样的心情可以理解。但不能不厌其烦的打法官电话,法官其实很忙,有时调解,有时出庭,所以要有耐心等待程序进行,否则适得其反。
8、要学会换位思考,不断表示对法官工作的理解和支持,让法官增加对当事人的好感。

⑺ 作为一名律师,在面对“法官会怎么判”这样的问题时,如何给出一个更加清晰肯定的回答

法官怎么判,律师怎么回答?
只能根据自己对事实、证据的情况,想法院陈述意见
法院是否采纳,律师决定不了,不服可以上诉
法官有自由裁量权
律师不能向当事人承诺,不能靠经验推断,以免委托人抱怨

⑻ 对于法官的要求有哪些

一是必需忠诚于国家,忠实于法律,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法官的权力由国家授予,是人民赋予,所以法官必须忠实为国家、为人民服务。法官行使司法权从根本上讲要符合最广大的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要符合国家的根本利益,要达到这样的要求,归根结底就是必须忠实于法律。法律是国家和人民意志的体现。一个法官,如果不能忠实于法律,而只是唯上、唯权、唯命从事,那他就根本不配做法官。他只能算是一个庸官、糊涂官,抑或是贪官、赃官!法官必须崇尚法律,视法律为生命,奉行法律,捍卫法律。

二是要具有良好的职业技能和丰富的学识。法官是一个特殊的职业群体。国家和社会对法官都有特别的专业技能要求。法官的职业技能,包括法律规范的熟知程度,法律思维与推理能力,理解法律规范的水平,掌握法律与运用法律的能力,逻辑思维以及较好的文化功底等等。这诸多方面的职业技能的优劣,决定着法律运作过程及其结果的质量和效率,体现着法官的司法水平。

三是要有刚直不阿,清正廉洁的法官品格。法官的职责在于判断是非,分清曲直,伸张正义,惩恶扬善。这一切不能不取决于法官自身的正直、清明、廉洁。人们会说:优秀的法官就是正义的化身。法官自身必须具备追求正义的良心和品德,把公正司法作为法官的神圣使命。

四是要具备勤勉敬业精神。法官在履行其职责时,应当是敬业、勤业的典范。法官的具体工作,烦琐复杂,没完没了。因此要求法官必须始终静下心来,知难而进,扎实工作,十分细心地去审查每一个事实,化解每一个矛盾,解决每一个问题。

热点内容
应力历史 发布:2025-05-06 12:57:06 浏览:477
师德师风学习心得体会博客 发布:2025-05-06 12:56:58 浏览:344
美国历史地理 发布:2025-05-06 12:47:54 浏览:656
康欣生物 发布:2025-05-06 12:23:04 浏览:240
洒水车多少钱 发布:2025-05-06 12:10:08 浏览:53
生物型公司 发布:2025-05-06 11:53:47 浏览:174
飞机场英语 发布:2025-05-06 11:48:50 浏览:931
佐助vs八尾是多少集 发布:2025-05-06 11:41:19 浏览:519
数学课本五年级上册 发布:2025-05-06 11:24:01 浏览:772
生物统计论文 发布:2025-05-06 11:03:39 浏览:3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