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平顶山师德表彰
㈠ 平顶山二中怎么样
平顶山市第二中学是河南省教育厅批准创办的国有办学体制改革试点学校,坐在平顶山市高阳路中段,占地面积100余亩,是平顶山市教育局直属的一所高起点、高标准、现代化寄宿制高级中学,是平顶山市教育现代化的标志性经典工程,是平顶山市一次性投资规模最大,设计标准最高、教学设施先进、校园环境最优美的花园式学校。
学校建有全省规模最大的天文台和全省一流的理科实验室,配备了适应现代化教学需要的高标准的多媒体教室、计算机教室、多功能音乐室、美术教室、多功能学术报告厅等先进的教学设施。高标准的图书馆现有图书50000册,宽敞明亮的阅览大厅展放了400多种期刊杂志,能同进容纳700余人阅览,为全市中学之最。多功能餐厅全省一流。400米标准塑胶田径场和足球场,篮、排球场,多功能洗浴中心等设施在平顶山市引导潮流。校园网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已经建成使用,远程教育网络系统和网络阅览室等正在全面开发和施工中。
为了实现平顶山二中的高起点、跨跃式发展,在市委、市政府的全力支持下,平顶山市教育局连续面向全省为二中选拔了60名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他们全部是本科以上起点,有着丰富育人经验和显著业绩的高、中级教师。这支强强结合、优化重组的教师队伍,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理念超前、精诚团结,使二中在短期内聚积了冲击中原名校的雄厚实力。 作为平顶山市基础教育的样板工程,平顶山市二中吸收了省内外的许多专家和知名人士前来参观考察,目睹了二中的现代风范,优雅环境;感悟二中的卓越品质,办学理念,人们无不为之赞叹。目前,平顶山市二中已经和全国名校中国人民大学附中达成了合作办学协议,人大附中将长期为平顶山市二中培训管理干部和师资,确保平顶山市二中的超常规、跨跃式的发展。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横空出世的平顶山市二中,正以更加令人瞩目的英姿向着“鹰城领先,全省一流,创全国名校”的宏伟标前进
㈡ 今年平顶山市实验高中录取分数线大约是多少
去年实验高中正录的分数线是515分,
今年报考的人比较多,分数不一定会降,而且还可能会涨!
㈢ 平顶山市第一中学的历史沿革
平顶山市第一中学创建于1956年春,是平顶山市建校最早的一所中学,隶属于平顶山市教育局,是一所在全市享有崇高声誉的全日制寄宿制普通高级中学,学校原址在市区联盟路85号院(市委党校对面,现市实验中学),1993年8月,搬迁到现址(九里山北麓,沿山路9号院)。
第一时期
1953年9月,中南地质局401队千余名队员奉命开赴平顶山进行地质勘探,之后,来自四面八方的数万大军来到这里参加煤矿开发大会战。1956年,正值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平顶山作为全国重点煤矿之一,开始大规模建设,矿区人口达6.9万人。为满足矿工子女接受初中、高中教育的愿望,适应经济发展和建市的需要,河南省教育厅拨款4.5万元,由许昌地区教育局负责筹建平顶山矿区完全中学。筹备人员把东大营民房作为办公场所,在东大营小学进行了第一次招生闭卷考试。1956年9月1日,学校利用落凫山南麓原叶县工农煤矿废弃的20多间破草棚作为教室开始上课,共招收两个高中班,4个初中班,共329名学生。1956年12月,学校搬到五一路西段(现平顶山市印刷厂院内)。1956年底,扩大到7个班,353名学生,教职工25人。
1957年3月,学校更名为平顶山市第一中学。1957年6月,河南省教育厅拨款12万元,在西杨村河西筹建市一中第二个校园(现实验中学院),先后建立了两栋二层楼,北楼为教学楼,可容纳19个教学班;南楼为宿舍楼,有38间住房;并建起了大礼堂,在操场两边建起了三栋家属居住的平房。1957年9月,学校搬入第二个校园上课。1961年6月,学校初中部、高中部分家,高中部停办,学校更名为平顶山市第一初级中学。1964年7月,学校又更名为平顶山特区第一中学,1968年又恢复为“平顶山市第一中学”。1971年恢复了高中部招生,学校又恢复为完全中学,当年招收高中生7个班。
建校初期,办学条件较差,但师生并自己动手,通过开办校办工厂改善办学条件,教学质量比较稳定。1957年“反右”整风运动开始后,学生主要精力用于体力劳动,教学质量受到严重影响。1962年,党中央发出“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师生精神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教学质量相应提高,同年被确定为市里唯一的重点初中。“文化大革命”期间,学校受到极大冲击,教学秩序混乱,师资缺乏,正常教学活动不能开展,教学质量降到建校以来最低水平。
第二时期
1977年,该校被市教育局确定为“市重点中学”;1978年底,经河南省教育厅批准,该校被定为“河南省重点中学”;1981年3月,经河南省教育厅验收合格,学校被确定为河南省首批办好的24所省重点中学之一。之后,该校高考重点大学进线率、本科大学进线率、教学质量评估等一直位居全市第一,并被授予“市级文明单位”、“市先进集体”称号。至1992年底,学校有教学班30个,其中初中部6个班,高中部24个班,在校学生1800余人。
1993年7月,平顶山市政府投资1500万元在九里山北麓建设了占地面积140亩的市一中第三个校址。同年9月,学校初中部、高中部再次分家,初中部留在原校址,更名为“平顶山市实验中学”,高中部搬迁新址,仍用“平顶山市第一中学”校名,规模为24班,在校学生1500余人。
到二十世纪末,学校在新校址建起了图书馆,安装了无线电视广播系统,建起了两栋教师住宅楼。教学质量继续保持全市第一,还培养了一大批诸如中央电视台《军事纵横》栏目主持人李娜,以一曲《九妹》唱响神州大地的著名歌手黄鹤翔,著名演员毛孩,著名歌手周鹏等优秀艺术人才。1999年6月被评为“市级文明行业示范点”,1999年10月被授予“全国学校体育卫生工作先进单位”称号,1997年12月,被评为“省级文明学校”、“省级卫生先进单位”。2000年8月,被授予“省级安全文明校园”称号。
第三时期
2000年9月,以校长顾亮、书记高柳生
为主要领导的新一届领导班子成立。校领导和广大师生共同努力,使该校形成了“校风正、教风严、学风浓”的良好风气。 学校坚持根据学生初中升学情况平均分班。在开足开满国家规定课程的同时,增加选修课、德育课,开设语文、英语阅读写作课、英语口语课,完善以研究性学习为重点的综合实践课。大力开展研究性学习,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改革教学质量评价制度,注重从思想道德、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身心健康等方面衡量学生成绩,从师德修养、科研成果、课堂效果等方面评估教师业绩。
到2005年底,教职工246人,其中特级教师8人,中学高级教师85人,国家级骨干教师3人,省级学科带头人9人,省级骨干教师12人,市优秀青年科技专家2人;省级优质课教师28人,市级优质课教师32 人,市级专业技术拔尖人才8人。
2001年8月,学校征地60余亩,投资1500万元建设了西校区,新建综合教学楼一幢、学生公寓2幢、学生食堂2个,使建筑面积达到60000多平方米,办学规模扩大到48个教学班,在校生达2600名。另外,学校整修了1#教学楼,建起了百米文化长廊,兴建了5#、6#青年教师公寓、7#学生宿舍,改建了学校大门和门内广场,校容校貌焕然一新。同时,又添了大量的教学设备、设施。先后投资100多万元建起了千兆校园网;使图书馆藏书达到16万册;投资300多万元装备了12个高标准理、化、生实验室以及两个功能齐全的多媒体讲座厅和学术报告厅,为每个教室安装了多媒体教学辅助设备,为每位教师配备了笔记本电脑。2005年底,学校有62个教学班,在校生3820人,其中高一22个班1409人,高二20个班1151人,高三20个班1260人,学校占地面积达到216亩。
2000-2005年,学校重点大学进线率、本科大学进线率、教学质量等一直位居全市第一,共有15名学生考入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培养出三名全市高考状元,先后获得“省级文明单位”、“省级基础教育教学实验基地”、“省级办学管理规范化学校”、首批“省级示范性高中”等荣誉。
第四时期
该校自1958年建校以来高考重点大学进线率、本科大学进线率、教学质量测评等一直保持全市第一。连续多年获得平顶山市“晨光”杯体育活动高中组团体总分第一名和平顶山市中学生田径运动会团体总分第一名。
㈣ 平顶山市实验高级中学的师资力量
平顶山市实验高中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实施“名师工程”,强化师德教育,注重业务培训。平顶山市实验高级中学现有专任教师148名,其中特级教师3人,高级教师78人,一级教师35人。中级教师32人;有国家级优秀教师1名,省市级优秀教师21人,市级劳动模范2人;有省市级优质课教师41人,国家级骨干教师培养对象1人,省市级骨干教师培养对象30多人。研究生毕业及在读研究生已经超过教师总数的30%。全部为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研究生学历31人,省级以上优秀教师、省级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20人,省级优质课教师28人。
主要内容及措施
(一)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1、加强以教研组长、备课组长为核心的教研组建设;联系平顶山市实验高级中学实际,提高教研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加强现代教育理论、特别是基础教育新课程理论的学习,切实转变教育教学观念,用现代教育思想指导教研和教育教学工作。
(二)强化教学过程的指导与监督
1、加强教研创新,与教学实际相结合。建立以促进学生健康、主动发展和教师专业化成长为宗旨,以解决学科具体问题为目的的教研制度。以行动小科研为学期科研目标,力争使自己教学行为更严谨、科学。
2、继续推进课堂教学改革。以教研组为中心,充分调动骨干教师的力量,以课堂教学为重点,着重研究解决教学中的疑难问题和推广成功经验。
3、继续做好优质课、观摩课活动,组织骨干教师作课、讲座,使骨干教师在校本研修、课堂教学中发挥引领作用,有效提升教师的理论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
平顶山一老师揪学生头发致皮骨分离,属于惩戒失当,师德予以谴责,由于造成身体伤害,要承担赔偿及精神抚慰金的责任。
㈥ 平顶山市第二中学的办学条件
硬件设施
据平顶山市第二中学官网2007年09月18日显示学校建有全省规模最大的天文台和全省一流的理科实验室,配备了适应现代化教学需要的高标准的多媒体教室、计算机教室、多功能音乐室、美术教室、多功能学术报告厅等先进的教学设施。高标准的图书馆现有图书50000册,宽敞明亮的阅览大厅展放了400多种期刊杂志,能同进容纳700余人阅览,为全市中学之最。多功能餐厅全省一流。教学设施齐全,先后建有先进的学生微机室、多媒体教室、美术室、音乐室、舞蹈室等多功能特长专用教室,装备了先进的校园多媒体系统、闭路电视系统、广播听力系统、地面卫星接收系统,更新装备了高标准实验室、图书馆,建有高标准的学生公寓楼、标准化的学生运动场、宽敞洁净的学生餐厅,洁净环保的太阳能茶炉,是莘莘学子求学成长的好去处。 杨亚可,平顶山市首届教坛新秀教师,曾获得“优秀科技辅导员”奖;市级“教坛新秀”;市观摩课一等奖,“优秀教师”、“教科研先进个人”、“课改标兵”;“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公开课、说课”活动一等奖;“我的模式我的课”活动一等奖;河南省信息技术优秀成果一等奖。
张超华,于2007年4月被评为平顶山市文明教师。在2008年度中小学德育工作方面成绩突出,同年12月被评为市级优秀班主任;在2010年举行的教育系统高中数学(电教)教学技能竞赛中荣获一等奖,被授予平顶山市教学标兵;在2010年全省教育系统教学技能竞赛(电教高中数学)中,荣获二等奖;在2011年9月平顶山市第十二届优质课教学评比活动中,本人所作《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一课,被评为二等奖;2008年9月,在中央电化教育馆举办的第十二届全国多媒体教育软件大奖赛中,本人制作的多媒体课件《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图像》,荣获河南省二等奖;在平顶山市2008年度CAI课件评选活动中,本人所制作的课件《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图像》于同年8月荣获一等奖;在2011年8月平顶山市教育局开展的现代教育信息技术课件评选活动中,本人所制作的课件《用样本的频率分布估计总体分布》,荣获一等奖;在2011年8月平顶山市教育局开展的现代教育技术论文评选活动中,本人所作论文《新课标下高中数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实践与思考》,荣获一等奖;在2011年平顶山市教育科研优秀论文评选活动中,本人撰写的《浅谈新课程标准下如何进行数学教学》一文,于2012年2月荣获二等奖;在2006年8月,本人被中国数学会奥林匹克委员会授予中国数学奥林匹克二级教练员称号;2006年、2007年、2011年本人所辅导的学生,在全国高中数学联赛河南省预赛中获得一等奖,这三年本人均荣获“河南省高中数学联赛优秀辅导员”称号。在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中,恪尽职守,成绩突出,自2005年至2008年连续被评为“平顶山市第二高级中学优秀班主任”2007年4月,在市二高首届说课大赛评比中,本人表现突出,荣获“市二高首届说课大赛一等奖”。2013年,被教育局评为“师德先进个人”称号;同年又被教育局授予“市教学能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