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大师生
1. 厦门有几所本科大学
截止2018年底,共有11所。
一、学校列表
2、厦门理工学院
厦门理工学院(Xiame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是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学校,福建省重点建设高校,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入选福建省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学校前身为1981年创办的鹭江职业大学,2004年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厦门理工学院;2007年5月,通过学士学位授权单位及专业评估。2011年,厦门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并入(合署)厦门理工学院。
2013年1月,被福建省人民政府确立为“福建省重点建设高校”。2014年,经教育部批准成为中国政府奖学金委托培养院校。
2018年,新增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入选福建省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和福建省示范性应用型本科高校。
截至2018年9月,学校有厦软、思明、集美三个校区,占地1927亩,建筑面积50余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5.2亿元;
全日制在校生20081人(含研究生401人,留学生137人),专任教师1116人;下设有19个院、部,开办58个本科专业。
3、华侨大学华文学院
华侨大学华文学院是华侨大学对外汉语教学的单位,是中国教育部首批公布的有资格招收外国留学生的单位之一,是国务院侨办首批批准的华文教育基地之一。
是国家汉办支持周边国家汉语教学重点学校之一,是国家在福建省最早设立的汉语水平考试考点。
学校的主要任务是向海外华侨华人及其他外籍人士传播中国语言文化,进行汉语培训,促进中外文化交流。
华文学院坐落于闻名遐迩的厦门市集美学村。校园占地六万多平方米,依山傍海,风光旖旎,交通便利。
20幢具有“嘉庚风格”的中西合璧式建筑由低到高、整齐雅致地排列于校园内,成为一道极具特色的建筑景观。
4、集美大学
集美大学(JiMei University)地处福建省厦门市,是福建省重点建设高校,交通运输部与福建省、国家海洋局与福建省、福建省与厦门市共建高校,福建省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学校办学始于著名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1918年创办的集美学校师范部和1920年创办的集美学校水产科、商科,1994年,集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集美航海学院、集美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厦门水产学院、福建体育学院合并组建集美大学。
截至2018年3月,学校占地面积2300多亩,校舍面积近100万平方米,新校区入选新中国成立60周年“百项经典暨精品工程”,为全国唯一入选该项目的高校;
设有21个学院,69个本科专业;有专任教师1500余人,高级职称教师800余人;有在校生27000余人,其中全日制本科生25600余人、各类研究生1400余人,各类留学生近600人。
5、厦门医学院
厦门医学院是一所全日制公办普通本科学校,位于福建省厦门。
学校前身为厦门护士学校、厦门医士学校、厦门助产学校,1953年因该地医学类学校师资力量薄弱,三校整合成立了福建厦门卫生学校;
厦门卫生学校为市属中专。2007年经教育部批准改名为厦门医学高等专科学校;2016年3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成立厦门医学院。
截至2017年12月,学校占地502.2亩,建筑面积19.6万平方米;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47.1万册;仪器设备总值1.8亿元;
有2所直属附属医院和2所非直属附属医院;设10个教学系部,6个本科专业,17个专科专业;专任教师297人,在校生5008人(其中本科生887人)。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厦门-教育事业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厦门医学院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集美大学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华侨大学华文学院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厦门理工学院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厦门大学
2. 厦门大学翔安校区毕业证书与本部的区别
厦门大学翔安校区和本部地位是一样的,本科一批985,211,只是因为本部面积太小容不下更多设施才新建了一个校区。
厦门大学翔安校区位于厦门市翔安区新店镇,北依香山山脉、南临翔安南路、东接沙美村、西连茂林村,内涵3个天然水库,两个人工湖,距思明校区34公里。校区总建筑面积115万平方米,现已投入使用90多万平方米。总投资36亿元、占地总面积3645亩,比厦大本部(占地面积2600多亩)还大。
(2)厦大师生扩展阅读:
厦门大学翔安校区的校区规划:
一、三年后完成一期建设。
厦大翔安校区建设将遵循“一次规划、分期建设”的原则,2012年,完成厦大翔安校区建筑面积约50万平方米的一期建设;争取到建校95周年(2016年)时,基本完成厦大翔安校区基本建设任务;争取到建校100周年(2021年)时,全部完成厦大翔安校区基本建设任务。
二、在校生规模将达3万人。
2012年9月,由原海洋与环境学院、原医学院、原生命科学学院三个学院进行优化整合并成立厦大医学院、药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海洋与地球学院、环境与生态学院,加上能源研究院、国际学院/海外教育学院共计八个学院将实施“整院制”迁入。
部分新生也将直接在翔安校区就读,2012年9月已迁入翔安校区师生3000余人,近海海洋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也于2013年6月完成搬迁工作。
这意味着,也就是在短短几个月之后,将有万名厦大师生入住翔安校区。而根据厦大的有关规划,到2021年建设全部完工,翔安校区在校生规模将达到3万人之多。预计到2021年,厦大翔安校区在校生规模达3万人,包括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
3. 高等教育学校(本科院校)的师生比是所有教职工还是专任教师与学生的比值
普通高校生师比=在校生数/专任教师数。合格标准为不超过18:1。
办学条件指标测算办法
折合在校生数=普通本、专科(高职)生数+硕士生数*1.5+博士生数*2+留学生数*3+预科生数+进修生数+成人脱产班学生数+夜大(业余)学生数*0.3+函授生数*0.1
全日制在校生数=普通本、专科(高职)生数+研究生数+留学生数+预科生数+成人脱产班学生数+进修生数
教师总数=专任教师数+聘请校外教师数*0.5
1. 生师比=折合在校生数/教师总数
2. 具有研究生学位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具有研究生学位专任教师数/专任教师数
3. 生均教学行政用房=(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行政办公用房面积)/全日制在校生数
4. 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总值/折合在校生数
5. 生均图书=图书总数/折合在校生数
(3)厦大师生扩展阅读
《基本办学条件指标》主要用于普通高等学校核定年度招生规模,确定限制、停止招生普通高等学校。并对普通高等学校办学条件进行监测。《基本办学条件指标》的发布实施,有利于加强宏观管理,逐步建立、健全社会监督机制。有利于促进办学条件改善和保证我国高等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各地、各部门和各普通高等学校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国家核定的办学规模以及本《基本办学条件指标》的要求,合理确定普通高等学校的招生规模,以维护正常的教学、生活秩序,保证普通高等教育基本的教学质量和规格。
4. 厦门大学观后感 600字以上
迈进厦门大学的大门,就看到一棵棵站得笔直的大树,它们好像一个个绿油油的伞,用茂盛的枝叶装扮着校园。沿着鹅卵石的小路再往前走,就到了大学生的教学楼,一座座大楼高高矗立,伸向蓝天。过了教学楼,就到了厦门大学的操场。啊,真大呀!我从来没见过这么大的操场,这个操场分两边,一边是专门的篮球场,一边是运动场。再往前走就到了学生休闲的地方。一个又圆又大的芙蓉湖,水鸟们在湖上嬉戏,平静的湖面变得生机有趣。湖旁边绿油油的草地上长满了五颜六色的芙蓉花,红的、黄的、白的.....五颜六色,美丽极了!这种花虽然没有百合的婀娜,没有玫瑰的多情,却有种特别的芬芳,这芳香比米兰淡雅,比月季浓郁。 看了厦门大学的简介我知道了,厦门大学是1921年陈嘉庚先生创办的。把"自强不息,止于至善"定为校训。旨在激励厦大师生积极进取、努力开拓、追求至善至美。妈妈告诉我,九十年来,一代又一代厦大人在校训的激励下艰苦创业,奋发图强,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赢得了"南方之强"的美誉。 厦门大学,厦门人的骄傲!中国人的骄傲!我要好好学习,走进厦门大学!
5. 厦门大学校名的来历谁题的词
1921年,陈嘉庚先生创办厦门大学时即把“自强不息”定为校训,后改为“止于至善”,以后学校又将这八个字合在一起,定为校训。
“自强不息”指自觉地积极向上、奋发图强、永不懈怠。最早见于《周易·乾》:“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后来,晋朝荆州剌史陶侃以“自强不息”为座右铭,励志勤力,督领八州军事,屡立战功,声名远播。这在唐开元年间编修的《礼学记》中即有记载:“陶侃少长勤整,自强不息”。
“止于至善”指通过不懈的努力,以臻尽善尽美而后才停止,也就是说不达到十分完美的境界决不停止自己的努力。语出《礼记·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所谓“明明德”,即彰明自己天赋灵明的德性,也就是通过学习和实践发掘光大个人内在的优良品德;所谓“亲民”,即亲近、爱恤人民,时刻为人民的利益着想。宋代大儒朱熹认为,“亲民”即“新民”,也就是使人民除去旧习恶染,不断求取进步。而“止于至善”,朱熹也作了阐述,他说:“止者,必至于是而不迁之意;至善,则事理当然之极也。言明明德、新民,皆当止于至善”,就是必须达到完美的境界。
陈嘉庚先生将这些古训定为校训,旨在激励厦大师生积极进取、努力开拓、追求至善至美,以达到创办大学之目的。八十多年来,厦大人在校训的激励下,艰苦创业,奋发图强,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赢得了“南方之强”的美誉。
6. 厦门大学怎么样
厦门大学(Xiamen University),简称厦大(XMU),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中央直管副部级建制的综合性研究型全国重点大学,国家“双一流”A类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国家“2011计划”牵头高校,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单位,入选“珠峰计划”、“111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联盟牵头发起高校,中欧商校联盟创始会员,教育部、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福建省和厦门市重点共建。[1]
厦门大学由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于1921年创办,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所华侨创办的大学,国内最早招收研究生的大学之一,中国首个在海外建设独立校园的大学,学校早期建筑入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首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录,被誉为“南方之强“、“中国最美大学”
7. 厦门大学教学楼
1 群贤楼群,是嘉庚校主建校时候的
2 建南楼群,是嘉庚女婿李光前先生捐赠的。
建南楼群系20世纪50年代初,由陈嘉庚先生的女婿李光前先生捐资、陈嘉庚先生督造的,包括建南大会堂、成义楼、成智楼、南安楼、南光楼五幢大楼,曾是厦大颇具风格的标志性建筑群。李光前先生的哲嗣主持的新加坡李氏基金会念其年久失修,遂于1994年开始陆续捐献1630多万元巨资,予以全面翻修,2001年我校80周年校庆期间举行了翻修竣工典礼,昔日雄伟壮丽的建南楼群重新屹立在厦大上弦场上。
3 逸夫楼,也就是国际会议中心之一,是由香港的劭逸夫先生资助。
逸夫楼即“厦门大学国际学术交流中心”大楼,位于芙蓉湖西北面,由香港著名实业家邵逸夫先生捐款500万港元兴建。该楼于1991年3月建成,共7层,建筑面积6500平方米,主楼设客房,另设会议室、门厅、餐厅等配套设备。它既是国际学术交流中心,又是一座多功能的高级宾馆,对于改善学校接待条件,加强国内外学术交流起了重要作用。
4 明培体育馆
明培体育馆位于囊萤楼前面演武场西边,是旅菲华侨、我校海外函授学院1957年入学的学生佘明培校友及其夫人施淑好女士,捐献人民币210万元(一说30万美元,又说外汇人民币100万元)建造的正规化体育馆。1986年4月破土奠基,1990年4月落成,共3层,建筑面积4700多平方米,屋顶采用进口铝锌钢板,设计新颖,造型美观;馆内设有一个篮球场,2000个座位的看台,可作为各种体育训练和比赛之用。该馆的兴建,为我校开展体育活动增添了良好的设施。
5 华侨之家。
华侨之家”楼系菲律宾校友庄中坚先生、陈卿卿女士,以其父辈名义捐款外汇人民币10万元建造,1984年10月落成,建筑面积300平方米,设会议厅,兼设套房,是我校侨联的办公地点,也是归侨教职工的活动场所。
6 电镜楼。
电镜楼即电子显微镜实验楼,是香港著名爱国人士桂华山先生捐资兴建的。1982年6月,桂华山先生闻我校已接受联合国有关机构赠予的两部电子显微镜,尚需建造电镜实验楼,乃慨然捐赠港币100万元,兴建此楼。电镜楼于1983年开工,1984年竣工,建筑面积1021平方米,现做生命科学学院实验室用房。
7 西校门。
西校门建在厦大旧主楼群贤楼群西边,由台胞、我校名誉校友张子露先生捐赠10万美元建造,1991年3月落成。西校门高7.4米,长25米,建筑面积120平方米。采用花岗石材,以左右延伸的弧面、上方两角微微翘起的长方形为造型基调,主体对称式构图上面配以浮雕,以体现高校大门所应有的庄重性及文化内涵,整个造型简洁、明快、舒展,富有现代感。
8 萨本栋墓园
萨本栋先生自1937年至1945年任厦门大学校长,在抗战爆发、我校内迁长汀办学的艰难环境下,带领全校师生发愤图强,以高尚的人格赢得全体师生的尊敬。萨本栋墓园位于成义楼后面(?),其修建系由菲律宾、台湾、美加、香港、泰国、新加坡厦大校友会于1989年发起筹款,后北京、汕头、南京、合肥、温州、上海等校友会参与捐款。修建总投资11万元,于1991年3月竣工。主要是在原墓身墓基上镶嵌萨校长铸铜浮雕头像,在墓后堆设假山假石群并镌刻萨校长生平传记;又在墓之东侧新建一凉亭,扩大墓前场地,植以草坪,依山修筑花坛、石阶等,使之成为我校师生凭吊先贤之处。
9 自钦楼
自钦楼是旅菲爱国华侨许自钦先生捐款200万元(一说140万港币)兴建的学生活动中心,位于芙蓉湖东南面、学校中心地带“三家村”,建筑面积2260平方米,为二层框架与三层混合结构,内设阅览室、活动室、展览室、录相室、多功能厅等。该楼自1992年3月落成后,一直是学生开展课余文化娱乐活动的一个理想场所。
10 蔡清洁楼
蔡清洁楼是旅菲荣誉校友蔡清洁先生捐款500万元(石碑上写明捐款520万元人民币)建造的综合性留学生楼,共10层,座落于小白城山岗上,正面俯瞰大海,气势壮观。建筑面积5606平方米,1994年4月竣工。主要作外籍留学生及来自东南亚的侨生住宿、学习和活动场所。它的建成为我校发展海外教育事业创造了重要条件
11 克立楼
克立楼是厦门大学会议中心,系香港校友黄克立先生捐资438万元(一说400万港币)建造,建筑面积4100平方米,共7层,1994年4月落成。该楼是一座集住宿、会议中心与娱乐为一体的高级宾馆,它为我校举办各种高层次学术会议提供了良好条件。
黄克立先生福建泉州人,1936年毕业于我校政治经济学系,是香港著名企业家、社会活动家,曾长期担任全国政协常委,1997年首批获得香港特区政府授予的最高荣誉大紫荆奖章,2004年5月逝世,享年95岁。
12 钟林美广场
钟林美广场建在西校门入口处的囊萤楼前,是海外华人钟宝玉兄弟姐妹为纪念母亲钟林美女士,捐赠款港币60万元建造的,1994年5月竣工。广场最主要的景观是在喷水池后面铜雕一似浪非浪、似鸟非鸟、似书非书的腾飞物,象征厦大一切都在腾飞。
13 基金楼
基金楼位于我校群贤教学区,共5层,建筑面积2200平方米,总造价206万元,1994年10月建成。1993-1994年,在厦门市委、市政府的热情倡导下,厦门的25家(一说26家)外经贸企业先后捐资约2000万元,建立“厦门外经贸企业厦门大学教育发展基金”。基金楼即是使用该基金两年收益的首项工程。该楼设立外文培训中心,装配先进的视听设备,现为外文学院教学用房。
14 建文楼
建文楼即“厦门大学教职员活动中心”,由泰国著名校友丁政曾、蔡悦诗伉俪捐资434万元建造,以蔡悦诗女士的先父蔡建文先生的名字命名。该楼建于学校大南校门入口处原工会俱乐部旧址,共7层,建筑面积5460平方米,1998年4月建成。现作为学校工会的教工活动中心,也是学校举办展览的重要场所。
建文楼志
蔡建文先生原籍福建晋江,生于一八九九年,卒于一九八三年。夙怀大志,颖悟过人,克勤克俭,白手成家。先后在菲岛、香港、日本、印尼、泰国经营工商,懋迁有无,称誉业界。既擅计然之举,得其精髓,豁然贯通。复效陶朱聚散其财:博施济众,造福桑梓;捐资兴学,泽裕后昆。
夫人吴淑贞,淑慎贞静,女宗典型;坤仪芳徽,闾里共称;训子义方,宇内扬名;芝兰玉树,瑞蔼盈庭。
先生令次媛悦诗女士,一九四九年毕业本校教育系,秉承父志,热心兴学。有鉴于母校尚缺教职工活动中心,乃偕夫婿丁政曾校友捐建此楼,以其令先尊之名名之,回馈母校,嘉惠员工,善莫大焉。兹值本楼落成之际,爰勒石以志之。铭曰:
巍然黉舍 允怀建文
肯堂肯构 美奂美轮
甘棠遗爱 挹芳扬芬
高风仰止 德范长存
厦门大学 立
一九九八年四月六日
13 联兴楼
联兴楼是一幢5层的多功能教学大楼,油印尼华侨、我校海外教育学院1995年入学的中文函授生林联兴先生捐资200万元建造。该楼位于蔡清洁楼西侧,建筑面积4300平方米,1999年4月建成,为我校建筑学院、海外教育学院教学之用
14 亦玄馆
我校故校长萨本栋教授的学生、机电系47届旅菲校友邵建寅先生,为纪念萨故校长,慨然捐资人民币200万元(一说400万元)建设厦门大学萨本栋微机电研究中心,并命名为亦玄馆,蕴“玄妙深奥,钻研微纳科技;玄同混和,探索浩淼时空”之义。亦玄馆共5层,建筑面积3600平方米,2001年8月落成。经过几年的筹建,该馆已初步建成我校微机电系统和微传感器领域高起点的开放重点实验室。
15 颂恩楼(嘉庚三)
颂恩楼即嘉庚楼群三号楼,也是嘉庚楼群主楼,由泰国著名校友丁政曾、蔡悦诗伉俪捐献2000万元人民币建造,而取名“颂恩”,意在颂扬母校奖掖栽培之恩。楼高21层,建筑面积21000平方米,1998年6月开工,2001年4月竣工,现为校部机关、部分研究院办公用房和教学用房。该楼巍然耸立,气薄云霄,是我校跨世纪的标志性建筑,更是我校行政服务和教学科研的重要场所。
颂恩楼志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丁政曾、蔡悦诗伉俪拳拳服膺“自强不息,止于至善”之要旨,捐建此楼,取名颂恩,以颂母校奖掖栽培之恩;以赞天道化育万物之德;以彰易理生生不息之功。木本水源,裕后光前。爱校情殷,殊足矜式。爰勒石志之,以垂久远。
厦门大学 立
二○○一年四月
16 保欣丽英楼(嘉庚一)
保欣丽英楼即嘉庚楼群一号楼,建筑面积6500平方米,共6层,1998年6月开工,2001年4月竣工。由香港校友黄保欣、吴丽英伉俪捐资630多万元建造,现作为管理学院教学和办公之用。黄保欣先生1945年毕业于我校化学系,是香港著名企业家、社会活动家,曾担任国务院港事顾问、香港特别行政区筹委会预备工作委员会委员等职,1999年获得香港特区政府授予的最高荣誉大紫荆奖章。
17 成枫楼(嘉庚二)
成枫楼即嘉庚楼群二号楼,建筑面积6500平方米,共6层,1998年6月开工,2001年4月竣工。由新加坡华侨吴定基、李织霞伉俪捐资528万元兴建,以李织霞女士的父亲李成枫先生的名字命名,现作为管理学院教学和办公之用。
17 祖营楼(嘉庚四)
祖营楼即嘉庚楼群四号楼,建筑面积6500平方米,共6层,1998年6月开工,2001年4月竣工。由菲律宾华侨洪文炳先生捐赠款432万元建造,以其父亲洪祖营的名字命名。现为物理机电学院的教学和实验场所。
18 钟铭选楼(嘉庚五)
钟铭选楼即嘉庚楼群五号楼,建筑面积6500平方米,共6层,1998年6月开工,2001年4月竣工。由侨居香港及新加坡等地的华侨钟江海、钟明辉和天德集团的钟琼林昆仲共同捐资740多万元兴建,以其父名字命名。现作为学校现代教育基础中心用房。
19 文正楼
文正楼即厦门大学医学院实验楼,位于大学路厦门大学医院附近,共 层,建筑面积0000平方米,200?年建成。2002-2003年,印尼著名实业家李文正先生先后捐资1000万元,注入厦门大学医学院基金。为感谢李文正先生的慷慨捐赠,厦门大学将医学院实验楼命名为文正楼,并于2001年9月举行命名揭牌仪式。该楼现在作为医学院的行政办公和教学实验用房。
20 成伟楼(医院门诊楼)
成伟楼即厦门大学医院门诊楼,原是李光前先生在20世纪50年代兴建的,以他三儿子李成伟的名字命名。2003年至2005年,李成义先生主持的新加坡李氏基金会先后捐款共527万元,重建此楼。新楼建在已拆除的旧门诊楼原址,仍沿袭陈嘉庚建筑的特色,共6层,建筑面积7175平方米,比旧门诊楼大了约4倍,2004年1月竣工。新门诊楼的建成,不仅能为厦大师生和周边居民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而且为厦大医学院的临床教学创造了条件。
8. 厦门大学怎么样
厦门大学是由著名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于1921年创建的,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所华侨创办的大学,也是中国唯一地处经济特区的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副部级)。
【学校地址】
厦门大学本部在厦门市思明区思明南路422号。邮政编码:361005
厦门大学漳州校区在漳州龙海市招商局开发区(漳州开发区港尾镇)。邮政编码:363105
[编辑本段]【历史变迁】
1921 年:陈嘉庚先生创办厦门大学。
1926年:开始研究生教育。
1937 年:改为国立厦门大学。
1952 年:成为文理综合性大学。
1963 年:被确定为国家重点大学。
1986 年:试办研究生院。
1995 年:列入国家“ 211 工程”重点建设高校。
1996 年:教育部首批批准厦大建立研究生院。
2001 年:列入国家“ 985 工程”重点建设高校。
2004 年:确定为中国副部级的高校。
2005 年:以全优成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
1952年全国院系大调整,厦门大学损失严重,但也为全国高教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山东大学
1952年,厦门大学海洋系师生转入山东大学组建山东大学海洋系。
中国海洋大学
山东大学1958年迁往济南时将海洋系留在了青岛,后发展成为青岛海洋大学,02年更名为中国海洋大学。
浙江大学
1952年,厦门大学的电机、土木、机械三个系各一部分并入浙江大学。
东南大学
1952年,厦门大学工学院的机械和电机两系以及南京大学、金陵大学、江南大学等高校的部分院系组建成南京工学院,即后来的东南大学。
河海大学
1952年,南京大学、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同济大学和厦门大学等高校水利专业合并,在南京成立了华东水利学院,即现在的河海大学。
南京大学
1952年,厦门大学俄语专业合并到南京大学外文系,俄语专业的学生也转到该校外文系学习。
清华大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1951年5月,厦门大学、西北工学院、北洋大学三校的航空系并入清华,设立清华大学航空学院。上述三校的航空系本非直接参与组建北航(北航于1952年成立)。
上海财经大学
1953年的全国院系调整,厦门大学企业管理系被调整到上海财经学院,即上海财经大学。
同济大学
1952年,厦大的土木建筑并入同济大学。
内蒙古大学
1957年,以北大,南大,山大,厦大,中山大学,五校为主,国内十余所著名高校(包括清华、南开等)共同创建了内蒙古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
80 年前是一家。1924年6月,厦门大学三百余位教师和学生闹-学-潮离校到了上海,在原来厦门大学教授欧元怀、王毓祥、傅式说等人的帮助下成立“大厦大学筹备处”。“大厦”即“厦大”之颠倒,后来取“光大华夏”之意改名大夏大学。解放后经院校合并,发展为今天的华东师大。
大连海事大学
大连海运学院(1994年更名大连海事大学)是在50年代高校院系调整中由东北航海学院、上海航务学院、福建航海专科学校合并而成,而福建航海专科学校即为从厦门大学分出的航务专科。
福州大学
1960 年,为筹办福州大学与物质结构研究所,卢嘉锡院士赴榕任职(化学一所也随之迁往福州),化学系的一批优秀教师也来到福大。厦门大学物理系也调出林星等数十名教师组建福州大学物理系。厦大的电子物理组技术物理一组,电子物理组及其电子管试制车间(相当于厦大物理系的2/3)也同时转入福州大学物理系。此外,数学系的计算数学、应用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相当于厦大数学系的3/4)也迁到了福大。为了创立福州大学,厦大分出了一半的理科,而不是大家一直认为的一半的工科,厦大工科早在50年代就已分到其他高校了。
补充:
它和美、英等国家和港澳台地区的100多所高校建立了校际合作关系,与美国华盛顿大学等9所高校签订了“全球十校联盟”合作协议。在对台交流方面,很好。
到目前为止,该校先后与台湾17所大学签订校际合作交流协议(2007年占10所)。特别是2007年该校和台湾大学确立校际学生交换项目,并邀请台湾大学的30名学生于今年7月份来参加该校举办的“海峡两岸大学生闽南文化研习夏令营”活动(该活动已成为教育部重点对台交流项目之一),这更加有力地促进了该校与台湾一流高校之间的密切联系。
2007年举办或与台湾学术单位合办学术会议十多次,涉及两岸关系、经济、管理、法学、高等教育、公共事务、化学化工、海洋环境、生命科学、工程建筑等学科,双方共同探讨两岸热点问题。
加大台湾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
目前,该校聘任的台湾学者有28名(其中全职教授8人,兼职教授和客座教授20人),其中包括:连战受聘该校名誉博士;傅崐成教授创建了“海洋政策与法律中心”,填补了该校国际海洋法研究的空白;赵守博教授受聘厦大法学院兼职教授(曾任台“行政院”秘书长、台湾中国广播公司董事长、国民党中央评议委员会主席团主席、台湾博观致远文教基金会董事长,现为台湾职业棒球联盟理事长、海洋大学兼任教授等);管中闵教授受聘经济学院兼职教授(台湾“中研院”经济研究所所长);魏启林教授受聘经济学院兼职教授(原台湾“行政院”秘书长、现台湾大学教授);关中受聘台湾研究院兼职教授(国民党副主席);胡志强受聘国际关系学院兼职教授(曾任台湾“外交部长”,现任台中市市长)。此外,还邀请了许多知名人士和学者来该校讲学。
加强与台湾各界交流工作。
该校每年都有上千人次的港澳台人士来访,在接待来访客人过程中,认真宣传国家的一国两制政策,努力做好争取台湾民心的工作。在做好来访人员接待的同时,我处还坚持“走出去”的路线,积极为全校师生办理赴台手续,每年该校赴台交流访问的学者学生都在二百多人次。2007年7月4日至13日举办第五届海峡两岸大学生“闽南文化研习”夏令营。此次夏令营,无论是规模还是参加的高校数目都是历年来最大最多的一次。此次参加的人数有150多,其中有来自台湾大学、东海大学、中国文化大学、政治大学、静宜大学等14所台湾高校的107名师生,该校有45名师生参加。
打字不易,如满意,望采纳。
9. 本科生和大学生有什么区别么
大学生包括本科生,即本科生是大学生中一部分。
大学生
大学生(研究生、本科生、专科生)是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是指接受过大学教育而还未完全走进社会的人,作为社会新技术、新思想的前沿群体、国家培养的高级专业人才,代表着最先进的流行文化。大学生代表年轻有活力一族·,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栋梁之才。大学生,即在大学注册入学和接受教育的群体统称,包括全日制和在职业余学习两类,通常为在校生,不含自考生。各类高等学校毕业生一般称大学学历。
大学生包括专科生、本科生和研究生(硕士生、博士生)三个学历层次。拥有三级四等:(三级:预科大学-专科;初级大学-本科;高级大学-研究生 高等教育四等:专科生、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不管什么学习类型。从国际通行严格意义上说:“学士、硕士、博士”层次是大学生最主要的等级形式。目前中国人才市场89%的学历层次为专科(大专为主导),国人学历普遍偏低。
本科生
即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层次的在校生、毕业生。本科,分为公办本科和民办本科。包括4种类型:公办一本、公办二本、民办二本、民办三本。大学或学院基本部分(区别于预科、专科),学生毕业后可获学士学位。学制为二年制(专科起点两年制本科),四年制(一般),五年制(医学类、建筑学)。在我国普通高考当中,本科录取分为本科一批(一本)、本科二批(二本)和本科三批(三本)。
10. 集大的学生可以凭学生证进厦大吗
你好,这是不可以的。厦大进去有两个门,就西村和南门,只能是本校的师生凭借相关的证件才能进去。
或者,你可以找厦大的同学,帮忙进去,亲友或者同学都可进去的,有专门的通道哈。
官方规定:
1、周一到周五,厦大校园每天开放时段为12:00-14:00及17:00后,其余时间不接待游客。
注意12:00-14:00期间限1000名游客入校
2、双休日、法定节假日及学校寒暑假期间校园正常对外开放!!!
芙蓉餐厅三楼可以吃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