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访计划
家访计划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面临着许多新的课题。在班级管理工作中,教育工作面临的一个新的课题是指导家庭教育,而抓家庭教育又是提高学校教育工作水平的新途径,因此,作为班主任不可避免地要掌握与家长交往,指导家庭教育的科学方法。
一、联系与沟通
成功的家访首先是能让家长接纳你,信任你。因此,第一次见面的讲话,就显得非常重要。
幽默 幽默的谈话不仅能吸引听者的注意力,而且能与听者建立亲密的关系。
委婉 说话委婉是指在不便于直接说出本意的时候,抱着尊重对方的态度,采用同义代替、侧面表达、模糊语言等方法,含蓄曲折地表达自己的本意。
灵活 语言灵活指说话人根据不同的对象不同的场合,确定自己的谈话内容和谈话方式,并且在情况突然变化时能迅速地调整其说话的内容与方式。
分寸 学校家访时要注意斟酌语言,措词要有分寸,千万不可因失言导致失礼。
二、家访也要提前备课
学生减轻了课业负担,自由时间多了,活动空间大了,对缺乏自制能力的小学生来讲,如果引导不好,很容易误入歧途。此时,学校应抓时间挤时间,经常到学生家里去家访。家访前也要提前“备课”,做好充分准备,这样家访才能取得比较满意的效果。
1、目的性和期望值
每次家访前,学校要认真细致地“备”此次家访要达到什么目的?如何达到这个目的?对本次家访成功与否的期望值?这个期望值符不符合学生的实际?
2、了解学生
家访前,学校要对家访学生的在校表现、各科学习、兴趣爱好、习惯、优缺点等了如指掌,以便家访时能信手拈来,提高家访的实效。
3、提前预约
家访前,必须与学生家长提前约定好家访的时间,切不可盲目家访,这样学生家长很可能不在家,白白浪费时间和精力,也会大大影响教师的情绪。
4、时间的选择与控制
家访时间最好选择在学生放学后或双休日,这样学生也可以在场,家访的效果会更好。家访时间不宜过长,以免耽误家长的工作。
5、内容和方法
家访的内容应多种多样,了解学生家庭情况可以家访,学生取得进步可以家访,发现学生有问题可以家访,学生家庭有困难可以家访。家访的谈话方法,注意不要千篇一律,要因人制宜,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三、家访——学校教育的延伸 家庭教育的补充
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是学校、家庭、社会相互作用的结果,其中最主要的是学校教育。但学校教育是否有效,还要得到家庭和社会的配合和支持,尤其是家庭教育对学生的影响作用更为突出。
1、变“请进来”为“走出去”
把家长“请进来”变为主动到学生家里,和家长联系。在家庭这一特定环境中,教师教育人的口气自然而然地发生了变化,语气趋于平缓,大家真正做到了平等,家长愿意把心里话、真心话跟教师说,教育产生了一致性。
2、变“被动家访”为“主动家访”
主动家访,防患未然,使家长能主动配合学校做好工作,达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3、变“谈话方式家访”为“请家长参与教育活动”
我们深深感到,学校单一的教育收效甚微,应加大与家长的交流,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形成合力,增强教育的力度。
总之,树立良好的社会风气,提高全体学生素质,要靠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努力。
❷ 一年级孩子跟不上,家长该做些什么
一年级是儿童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的起始阶段。因为幼儿园三年来打下的基础,大部分孩子都能顺利地适应了学校的生活。
第一,父母应该和老师进行良好的沟通。想知道孩子为什么赶不上课吗?小学一年级的孩子,上课坐不住凳子,总喜欢东张西望,手也不停地找东西玩,根本不听课,这样的孩子给人的感觉就是爱动。
父母了解孩子的情况后要配合老师积极改正,在家也要像上课一样,要求孩子做功课前一切准备就绪。做完家庭作业后不能再起来,要一会儿喝水,一会儿削铅笔,一会儿找橡皮。务必提高集中精神!这段时间父母不能看手机,也不能看电视,要给孩子营造安静的学习环境。父母可以读书或者练习写字。陪伴孩子与孩子一起学习,做孩子的好榜样。
找到自己孩子和其他孩子的区别,回忆一下孩子在学期教育阶段的表现,那个时候孩子的认知能力如何,如果以前是正常的,那就是幼小衔接有问题,孩子还没有适应小学阶段的学习生活。或许老师的授课方式孩子们还没有接受,或者新的学习环境还没有适应。这就需要家长配合教师慢慢引导,让孩子尽快适应新的学习环境。
而另外一些孩子是刚到学校,胆怯、内向而不敢和老师说话,也有可能会导致学习一时出现障碍。父母要耐心询问,了解原因,正确引导,并把孩子的情况告诉老师。教师将采取多鼓励、多表扬的激励策略,使其渐渐地敞开心扉,包容于集体之中。随着你对新环境的适应,一切都会变好。
与孩子多交流,了解孩子的内心,看看 TA怎么想怎么说,是不是听不懂老师讲课。在大一新生中,语言理解能力存在着差异,这也导致了在接受信息时存在差异。如有,就建议教师试着用不同的方式与孩子沟通,多听孩子说,找出孩子的无知之处,再试着去解决。小孩子的心是很奇怪的,有时候一个不经意的拨号,就可以打开 TA的智慧之门。
老师还应多做家访,做到对全班同学基本情况一目了然,性格特征也要全面掌握,便于因材施教。而且父母要做的就是密切配合老师,对孩子严格要求,从思想认识到习惯养成,要告诉孩子你到了上学的年龄,上学是你的任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任务。
一定要认真完成。父母必须先和孩子讲清楚,然后再制定规则。以规则来规范孩子们的行为习惯。教师和家长都同意了。学生逐渐可以走上正轨,学习也就不成问题了。
❸ 优势视角理论的概念
优势视角
“优势视角”是一种关注人的内在力量和优势资源的视角。意味着应当把人们及其环境中的优势和资源作为社会工作助人过程中所关注的焦点,而非关注其问题和病理。优势视角基于这样一种信念即个人所具备的能力及其内部资源允许他们能够有效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
中文名
优势视角
外文名
Strength Perspective
构成要素
3部分
优势评估
5类
快速
导航
基本假设
学理基础
优势词典
抗逆力
助人原则
优势评估
实践要素
主要策略
定义
Strengths perspective
An approach to assessing people by focusing on strengths and capacities rather than identifying only deficits, disabilities, and/or problems.)
核心理念:相信人们天生具有一种能力,即通过利用他们自身的自然资源来改变自身的能力。
优势视角是社会工作中的一种全新工作理念。
优势视角着重于挖掘案主自身的优点,帮助案主认识其优势,从而达到解决案主外在或潜在的问题。
基本假设
1、优势视角相信人可以改变,每个人都有尊严和价值,都应该得到尊重。
2、优势视角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解决问题的力量与资源,并具有在困难环境中生存下来的抗逆力。即便是处在困境中倍受压迫和折磨的个体,也具有他们自己从来都不曾知道的与生俱来的潜在优势。
3、优势视角认为在社会工作助人实践过程中关注的焦点应该是案主个人及其所在的环境中的优势和资源,而非问题和症状,改变的重要资源来自于案主自身的优势,个人的经验是一种优势资源。
优势视角超越了传统的问题视角的理论范式,关注点在于案主的优势和潜能。它强调要把注意力聚焦于案主如何生活、如何看待他们的世界以及从他们的经验里找出意义。
运用社会工作优势视角的观点思考案主问题时,并不是要刻意忽略其痛苦或是不足之处,而是期待以另一种角度出发,协助案主以另一种态度去思考自己的问题与改变的机会,使得问题对于案主或其他人较不具威胁性,当危险性降低时,案主与他人愿意解决问题的动机便会提高。
学理基础
从消极悲观转向积极乐观的人性观
从问题缺陷转向优势力量的理论视角
从医学治疗转向社会心理的研究范式
从线性单一转向生态整合的干预方法
优势词典
赋权(empowerment)
成员资格(membership)
抗逆力(resilience)
治愈和整合(healing & wholeness)
对话与合作(Dialogues and Integration)
抗逆力
抗逆力作为优势视角的理论内核,是当个人面对逆境时能够理性的做出建设性、正向的选择和处理方法。抗逆力是个人的一种资源和资产,能够引领个人在身处恶劣环境下懂得如何处理不利的条件,从而产生正面的结果。同时抗逆力也是一个过程,可以通过学习而获得并且不断增强。抗逆力高的人能够以健康的态度去面对逆境。在面对逆境过程中,抗逆力能使人的心理健康回复至逆境发生前的状况,甚至展示出更理想的心理状态;而在克服逆境后能够拥有更高的抗逆能力。
表现形式
从表现形式而言,抗逆力有常规和非常规两种方式。前者通常表现出常规的亲社会取向的行为方式,遵从社会规范与道德,认同主流社会文化,同时也得到社会的认可和接纳。后者通常表现出反传统、反社会、反主流的行为倾向,具有挑战常规、对抗成人、批判现实的特征,往往会受到成人的指责、朋辈群体的排斥
❹ 房屋抵押贷款是怎样算的
一、银行抵押贷款可用哪些抵押?
1. 1
房产。银行抵押贷款可用来抵押的第一样就是房产,内比如容个人住房、家庭住房、不动产厂房、商铺等。用房产抵押贷款,一般需要先评估,评估后,可以贷款至评估价的百分之七八十。
1. 2
❺ 大学寒假家访计划书怎么写
学习、生活、找几个问题写吧
❻ 初中老师家访对话记录 急呐!!!
郑志超爸爸:“范老师好!”
郑志超妈妈:“范老师好,欢迎欢迎!”
郑志超:“范老师好!”
郑志超爸爸:“大冷的天,还在为了孩子们奋战,范老师辛苦了!”
范明刚老师:“为了孩子美好的明天,应该的。”
郑志超爸爸:“14号下午到学校听您的讲座后,我感触很多,您的演讲实在太精彩了,观点也十分新颖!”
范明刚老师:“呵呵,过奖过奖,这几天我去家访,我发现,家长和孩子们已经形成习惯了。家长们左手拿本,右手拿笔,孩子们也左手拿本,右手拿笔,做家访记录,我看了很欣慰。”
郑志超妈妈:“做好笔记很重要啊!”
范老师:“嗯,做好计划更重要,郑志超,你现在要列出一份计划,分成三大模块,分别是:计划前、计划中和计划后。”
郑志超:“范老师,计划前、计划中和计划后分别有什么用处呢?”
范明刚老师:“好的,我现在就给你讲讲:
计划前:预习部分,列出你的预习计划,预测你的老师下次讲什么。等老师讲的时候,你已经很明白了,要尽可能走到老师前面。
计划中:课堂上,知识点不明白,用自编的符号系统表示出来,重点用不同颜色的笔记录在专门的本子上。
计划后:主要指复习过程。拿出专门记录本过一遍计划前、计划中不太理解的知识,将不太理解的知识全部消化掉了。
做到以上三个环节的学习,你还能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呢?”
郑志超爸爸:“干好事业是需要激情的,我认同您的观点。”
范明刚老师:“一个人需要有自信,自信成就事业,而自信源于一次一次小小的成功。人生就是一个登山过程。知识才能武装自己的大脑,而知识的获取重要在于过程。但学习是自己的事,父母是无法替代你的。”
郑志超:“哦,我明白了,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才能走向成功。”
范明刚老师:“希望你在假期中制定一个作息时间安排计划表。几点到几点起床,几点到几点晨读等,每天按照计划执行,将来形成良好的习惯了,必将成就一番事业!好了,时间差不多了,我还要去其他同学家家访,再见!”
三口之家:“谢谢您的指导,范老师再见!”
❼ 教师如何进行家访
一、家访要有计划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意思是说,不论做什么事情,如果事先有个打算,就会达到预期的目的,家访也一样,也要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计划,制定计划要具体详细,如本期家访人数、次数、时间、目的、内容等,并按计划行事。这样做不仅能使家访避免盲目性,而且也可防止想起来了,去访一访;忘了,就搁在一边的现象发生(即所谓的家访冷热症);这样做有利于家访工作的持久性和稳定性。
二、家访的形式和内容
家访通常有三种基本形式:普访、随访和定访。
随防,顾名思义就是随时进行家访。根据随访目的和时机的不同,可以有以下方式:
1 、串门式家访。利用一些顺便机会到学生家中走走,与家长做礼节性交谈,顺便了解一下学生的情况,有利于增加彼此间的感情。这种家访方式自然,耗时少,省精力。
2 、祝贺式家访。当学生取得进步或成绩时。及时抓住时机,前往学生家中报喜,家长和学生都会受到鼓舞,感到高兴。在这种友好气氛中,借机指出学生的不足,提出合理化建议,成效会大不一样。
4 、间接式家访。当自己与家长之间产生某种误解时,应及时让其他教师去做间接家访,当误解消除后,再去进行正面家访。
5 、探望式家访。当学生染上某种疾病,不要忘了探望,并把希望带给他们,激发学生与病魔作斗争的勇气,这样还会感化家长更好地配合学校工作。
6、鼓励式家访。当学生犯了错误,有了认识并有了一点改正时进行家访,目的是及时表扬,鼓足他的后劲。
适时地随访,极易于老师走入学生内心,触动学生、家长对教师的真情,唤起他们对班级工作的参与热情,从而达到促进班风建设稳步发展的目的。是教育工作中比较可行的方法,这种形式也得到了学生与家长的认可。
定访,是教师与家长采用合同式的方法,定期联系的一种家访。它适用于重点教育对象。需要注意的是要合理安排它的使用时间:组班的初始阶段不宜,待老师、学生、家长互相了解之后,方可再广泛应用。如我校的帮扶结对工作中教师对自己结对的学生就有必要进行定访。实践证明:它的教育效果也是不错的。
三、家访要面向全体学生
家访不应该仅仅局限于出了问题之后,也不要仅仅局限在学困生身上,家访要面向全班学生。这里着重提出两类学生。
其一是对各方面都表现不错的好学生,有必要进行家访。家访中对好学生表扬、肯定,增强他们的信心,自不在话下,更为关键的是:通过家访,与家长沟通感情,促使家长协助强化、巩固学校教育的效果,使好学生不是安于现状,而是在自己已有的基础之上,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其二是对中等学生进行家访更有必要。因为在班级里,中等学生是最易被班主任忽视的群体。虽然他们在班里听话,在学校里不捣乱,学习成绩又不拖后腿,比较安全,但许多问题往往就出在这部分学生身上。中等生没有优等生那样自信和优越感:也不会像差等生那样敢于放开自己:一般比较刻苦,但也正因如此,他们往往在心理上存在一些健康问题。班主任可以在家访中对他们进行仔细的观察与研究,找到对他们进行教育的突破口。从而有效地完成对学生的教育。
四、谈话讲究艺术,力求做到三忌三宜
家访时的谈话时最讲究技巧方式的,谈话是指通过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亲切交谈以进行说明的方法,是了解学生的重要方法,通过谈话可以更有意识地、主动地探索学生的情况及其内心活动,谈话要有目的、有准备、更要讲究技巧。其一、宜多鼓励,忌多批评。鼓励是一种有效的谈话方式,通过鼓励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克服困难,增强学生奋发进取的信心,当然鼓励也要适可而止,避免使学生产生骄傲自满,沾沾自喜的情绪.同样,批评对于有错误的同学也使应该的,更具有针对性,对于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则更应注意分寸,以免挫伤学生的自尊心,产生逆反心理,适得其反.这主要要求教育者应善于发掘学生的每一个闪光点,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因素,正确认识自身存在的问题,促使学生的健康发展。其二、宜全面忌片面,教育是双向的,谈话同样也是双向的活动,要注意彼此间的相互联系。这要求谈话时,双方都要正视问题,特别是教育者不要单纯职责学生的过错,甚至借机告状,推卸责任。对于谈话的内容更应一分为二,抓住问题的关键,做到晓知以礼,方可使学生信服.对于学生家长,应听取他们的意见,与他们达成共识,切忌各执一词,互相指责。其三、宜多启发,忌武断妄下结论。谈话就是要通过亲切的交谈,使双方在和睦的气氛中充分认识问题解决问题,为此教育者应该加以正确引导,使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启发他们说出心理话,对症下药,在尊重事实的基础上,切实解决学生存在问题。
三、首次家访要注意的事项
1、要选择适当的时间,家访要事先预约。现在学校设计的新生报名表上填的内容比较详细,家家户户都有电话有手机,这也给家访工作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家访前,最好先电话预约,可避免跑空腿。因而家访前需事先预约。才能收到了访必见,见必果的良好效果。
3、家长谈话要开诚布公、直率坦诚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双方都是从关心学生的目的出发的,开诚布公、直率坦诚就成了双方谈话的语言特色。
4、首次家访,是了解性家访。这是一般性家访,适用于多数学生家庭。内容包括:
①家长基本情况,包括学历情况,职业情况等;
②家庭基本情况,包括居住条件,家庭成员构成,学生父母感情情况,家长对学生的要求等;
③学生的情况,诸如学习环境,学习时间,看电视时间,交往情况,家务劳动情况等。
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还要了解学生的性格、特长、生活自理能力。我们这是寄宿制学校,还要了解学生是否偏食、夜里是否要叫起小便等等。新生家长还会问到许多具体的细节上的问题,如,夜里,小孩踢被子着凉怎么办?我们要做好准备,进行耐心地解说,消除家长的顾虑。在以后与家长的交谈问题时,也要做到不告状、不夸大学生的缺点和错误。因为告状的结果会激化学生与家长的矛盾,事后家长必要惩罚孩子,师生结怨;谈成绩时,不溢美、不夸张,不要空洞赞扬学生的优点,要言之有物,具体到事。
5、首次家访,还有一个任务,是要向家长和学生介绍自己。让家长与学生了解老师。了解老师的
6 、要把握时间,不要冗长拖沓。在摸清情况,弄清问题以后,班主任要果断地结束谈话,适时告辞。不要讲得忘了时间,忘了场合,既耽误别人休息,又浪费自己的时间。
总之,家访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❽ 计生办家访说是看看孩子和大人,叫我签字按手印说是证明她来家访了。给我和孩子拍了张照,还拍两个孩子
你是超生的吗?如果是超生的话计生办以后会提罚款的事的。另外出生随访确实是计生工作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