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成人学历
既是对法律的触犯,也是对师德的违背。
《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都明文禁止教师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教师法》第三十七条:教师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所在学校、其他教育机构或者教育行政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或者解聘。
(一) 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给教育教学工作造成损失的;
(二)体罚学生,经教育不改的;
(三) 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
教师有前款第(二)项、第(三)项所列情形之一,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师德教育,是每一个老师在上岗前都需要学习培养的素质。而在培训过程中,不体罚学生,用正确的方式去引导、教育学生,是最基本的学习内容。能够做出体罚学生行为的老师,一定是不合格的老师。甚至可能就是无证上岗,违反了相关规定。
所以面对这种体罚老师的学生,我们应该从严处理,不仅仅要追究其法律责任,还要剥夺其教师资格,避免更多孩子受到这种人的毒害……
2. 教师资格证面试是什么形式
教师资格证面试形式是说课和考官提问两部分。
1、说课:给10分钟时间准备,然后把这段话以讲课的形式也就是给学生上课的形式讲出来。
2、考官提问:可能会涉及说课内容,但主要是关于教育教学发展动态、政治思想理论或者关于考生个人的,比如为什么想当老师等等。
3、面试要求:不携带任何资料,即问即答,谈话式交流。仪表端庄,服饰得体,行为大方,气质文雅,师德良好。使用普通话,语言清晰、流畅、准确、完整,有感染力。解答针对拟教学科以及教育学、心理学、相关专业基础知识的有关问题。
(2)师德成人学历扩展阅读:
1、教师资格认定理论课考试每年3月、11月各举行一次。报名时间为每年1月、9月(在普通高校在校学生的报名时间由自考办另定)。教材由自考办供应。 教学技能测试每年举行1—2次,一般在上半年的5月和下半年的11月报名,具体时间由当地教师资格认定指导中心确定后公布。
2、根据省教师资格认定指导中心意见,全日制普通高校毕业班学生,在未取得毕业证书前允许参加教师资格认定理论考试,但在申请参加教学技能测试时,应已获得相应学历证书。
3、教师资格证是教育行业从业教师的许可证。在我国,师范类大学毕业生须在学期期末考试中通过学校开设的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课程考试,并且要在全省统一组织的普通话考试中成绩达到二级乙等(中文专业为二级甲等)以上,方可在毕业时领取教师资格证。
3. 民办大学的学历可以考教师资格证吗
民办大学的学历可复以考小学教师资制格证。
学历要求是:取得小学教师资格,应当具备大学专科毕业及其以上学历。
教师资格证是教育行业从业教师的许可证。在我国,需要在社会上参加认证考试等一系列测试后才能申请教师资格证。
面试要求:不携带任何资料,即问即答,谈话式交流。仪表端庄,服饰得体,行为大方,气质文雅,师德良好。使用普通话,语言清晰、流畅、准确、完整,有感染力。解答针对拟教学科以及教育学、心理学、相关专业基础知识的有关问题。
(3)师德成人学历扩展阅读
申报要求有:
1、普通话水平应当达到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颁布的《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标准》二级乙等及以上标准。
2、各级各类学校非师范专业毕业生申请教师资格应按省教育厅部署补修教育学、心理学课程,并由省教育厅统一组织考试合格。(申请者学历为师范专业毕业人员免于教育学、心理学考试)。
3、各级各类学校非师范专业毕业生申请教师资格应参加教师资格认定机构组织的说课(说课分为:面试、试讲)。
4. 如何看待现如今的教育问题
中国教育抄现状是一个非常宏阔的概袭念,没有切身的体验、广泛的调查和深入的研究,很难拥有发言权。笔者求学阶段经历了从小学、初中,到高中、大学的尤为纯粹的中国特色学校教育,毕业后长期从事农村义务教育事业。我见证了从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的农村义务教育在夹缝中求生存的艰辛历程。以下就形式主义泛滥成灾这一普遍现象谈一点我个人的浅见,很真实:教育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有僵化古板的套路,为了应付上级各主管部门的检查,从课堂教学到课外活动,从行政管理到家校联谊,从绩效奖励到职称评审,从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到均衡发展的刚性评估验收,从校本培训到国培计划,从文明校园到平安创建,当然,还有信息化的今天,推送的名目繁多的网络平台,以及雁过留声鸦过拔毛的痕迹管理等等,过程或许轰轰烈烈,然而结果却缺乏温情:资料室里到处都是森林的残骸,办公室里充斥弥漫苦涩而又无奈的脱离苦海般的如释重负。
唯分数论英雄的应试教育、铺天盖地的校外辅导机构、在过分宠溺中迷失的家庭教育、尊师重教传统与师德师风建设正面临的时代挑战、农村教育生态危机等等,由于篇幅限制,不一一赘述。
5. 承德石油高等站科学院是公立还是私立
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是中央与地方共建、以河北省人民政府管理为主的一所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学校坐落在风景秀丽的历史文化名城——承德市。学校1997年被原国家教委确定为首批“全国示范性普通高等工程专科重点建设学校”,2005年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为优秀院校,2006年被确定为首批河北省重点建设示范性高职院校,2007年被教育部、财政部确定为“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立项建设单位。
学校始于1903年创办于天津的“北洋工艺学堂”,是我国兴办最早的高等工业职业院校,是“工学结合”办学理念的发源地。1905年学校创建的实习工场是我国创办时间最早的高等学校校办实习工厂之一。学校1952年开始面向石油工业服务,1958年迁至河北省承德市。2000年学校管理体制由隶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转为中央与地方共建,以河北省人民政府管理为主。2002年10月,教育部校史论证专家组经过论证确认,学校起源于高等教育层次,办学历史连续,承绪分明,已有百年历史。
学校以“道艺兼修,敬业乐群”为校训,秉承“工艺非学不兴,学非工艺不显”的办学理念,形成了“开放办学、产学结合、崇尚实践、强化应用”的办学特色。在学校办学过程中,始终紧紧盯住需求,牢牢贴近服务,明确了“立足河北,融入承德,服务石油,辐射全国”的办学定位,努力培养面向企业、面向基层,基础知识扎实、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有创新精神的高技能专门人才。
学校占地面积80公顷(1200亩),校舍建筑面积26万平方米,分南北两个校区。教学科研仪器设备7064万元,图书馆藏书80余万册,收订中外文期刊1500种。学校建有塑胶标准田径场、篮排球场、网球场、室内乒乓球馆、体操房等运动场馆,体育场地面积116000平方米。
学校面向29个省、市、自治区招生,现有普通高职专科在校生10000余人。学校现设12系2部2中心共16个教学单位,即机械工程系、电气与电子工程系、热能工程系、化学工程系、计算机与信息工程系、汽车工程系、石油工程系、建筑工程系、管理工程系、人文社科系、数理系、旅游系、体育健康与艺术教育部、成人教育与培训部、信息中心(含图书馆、网络中心和电教中心)、工业技术中心。学校高等职业教育、继续教育、岗位培训等多类型、多形式并举,开设以工为主的高职专科专业41个。
学校大力加强“双师”素质和 “双师”结构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全校现有教职工658名,其中专任教师456人,具有“双师”素质教师365人,具有高级职称教师160人(教授36人),具有硕士以上学位教师198人。教师中有省级教学名师3人,有省、市各类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和新世纪学术带头人19人,有14位教师被国家教育部聘为高等学校高职高专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有150余人在各类行业协会、国家级职业技能鉴定及各有关学术组织任职。学校聘请行业企业兼职教师182人,进行课程开发、实训指导和专业课教学。“化工技术专业教学团队”入选2007年河北省高等学校教学团队,“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教学团队”成为教育部2008年国家级立项建设教学团队,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课程教学团队被确定为2009年国家教学团队。近年来学校教师队伍中涌现出了一批以全国职业教育先进个人、全国高校优秀思想政治工作者、全国优秀教师等为代表的先进模范,学校为有著名实业家周学熙、著名教育家魏元光、著名音乐家李叔同等曾经担任学校教职的校友而自豪。
学校紧紧跟踪行业、产业、企业和区域经济发展需求,进行以真实工作任务为载体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形成了具有本校特色的“工学结合、道艺兼修”的人才培养模式,在此基础上,各专业探索了特色鲜明的“学工交替”、“顶岗实习”、“订单式培养”等工学结合育人模式。学校先后有8个教育部教改试点专业,3个专业被教育部命名为国家示范专业,2个专业被河北省确定为省级示范专业,其中石油化工生产技术等5个专业为国家级示范重点支持建设专业。学校有省级以上精品课程20余门,其中国家精品课程8门。学校教师主编出版国家级和教育部高职高专规划教材48部,4部教材荣获教育部“全国普通高校优秀教材”奖;32部主编教材入选“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选题。
学校重视产学研结合工作,积极探索校企合作,促进工学结合,1996年成立了以企业一线技术专家为主的产学研合作教育委员会(专业教学委员会)。2003年,河北省人民政府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签署了共建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协议。斯伦贝谢、大唐国际、中石油销售等多家公司分别在学校设立奖学金联合育人。学校建设了专业覆盖面齐全、软硬件配套的校内实验实训基地群,部分实验实训教学技术装备在国内同类院校中居先进水平。学校建有汽车维修检测等实训基地27个,生产性实训基地5个;有校外实训和产学合作基地145个。学校是全国产学研合作教育试点单位、全国创业培训试点院校,建有中央职业教育数控技术实训基地,河北省职业教育石油化工生产技术实训基地、PLC应用技术实训基地,承德市创业培训基地,汽车维修专业是教育部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学校积极推行“双证书”制度,强化学生职业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取得显著成效。学生曾获全国化工职业技能竞赛个人全能一等奖、“一汽——大众奥迪专业双杯竞赛总决赛”全国总冠军等多种奖项。
学校积极提供社会服务,具有较强的辐射带动作用。学校为地方企事业单位和各大石油公司开展了各类非学历的职业技能培训和岗位培训共约50多种,累计培训20000余人次。学校具有较强的科技服务能力,近年来承担市厅级以上教、科研课题160多项,52项获市级以上成果奖;取得国家专利15项。学校面向石油及地方企业积极开展技术合作与服务,先后与多家企业合作共同组建研究与开发机构,我校主办的“河北省仪器仪表工程研究中心”通过省级验收。学校先后为100多家企事业单位提供了技术支持与服务,“塔里木油田泥页岩理化性能研究”、“数控切割系列设备研制”等为石油和地方企业解决了重大技术难题。学校高等教育研究所是全国首批优秀高等教育研究机构。学校公开出版的《学报》是全国高职高专优秀学报,并获全国优秀科技期刊奖。
学校积极开展国内、国际交流与合作,与石油行业、河北省部分职业院校和西部地区的8所院校签订了合作协议,并被聘为中国西部教育顾问单位。先后与加拿大凡绍学院、韩国韩京大学、日本佐世保工业高专等7所院校建立了校际合作关系。学校近年先后派出教师120多人次赴美国、德国等国家进修、访问或进行合作研究,每年均聘请外国文教专家到校任教。
学校重视文化建设,挖掘百年办学积淀,确立了“努力做得更好”的大学精神,颁布了学校章程,制定了形象识别系统。学校设立科技文化节、艺术文化节、体育文化节,组织学生参加国家及省级各种科技、文艺、体育竞赛,曾获数学建模竞赛全国一等奖、电子设计大赛全国一等奖、河北省大学生运动会团体冠军等多种奖项。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和特色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毕业生以职业道德素质优秀、基础知识扎实、实践能力强受到用人单位的充分肯定和普遍好评。学校毕业生就业签约率连续5年名列河北省同类院校前列。近3年平均一次就业率在95%以上,学生就业质量逐年提高。
学校党建工作、文明建设和师德建设成绩突出。学校2005年被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授予“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2006年被评为“全国师德建设先进集体”、“全国模范职工之家”,2008年被评为“全国文明单位”。2003年以来被中共河北省委、省政府先后授予“全省抗击非典先进集体”、“河北省先进集体”、“全省高等学校党的建设工作先进单位”、“河北省文明单位”、“河北省安全文明校园”等多项荣誉称号。学校“雷锋公司”事迹引起较大社会反响,《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等纷纷予以报道。
百年来,学校为国家培养了数万德才兼备的建设人才,涌现出一大批技术能手和基层管理骨干,其中有中科院资深院士柯俊教授等三位院士,有黑龙江省副省长安振东、中石油集团副总经理张永一等领导干部,有曾任玉门石油局局长的田玉军、RH国际公司董事长的王海荣等一大批企业家,有著名全国劳动模范耿玉亭等模范人物,为国家经济社会和石油工业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面向未来,学校坚持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的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团结一心,励精图治,强化管理,深化改革,壮大实力,加快发展”的工作方针,以专业建设为龙头,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质量为核心,建立主动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石油等行业建设要求的产学研紧密结合的运行机制,创建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为河北建设沿海经济社会强省,为国家石油等能源行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