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师德之美
师德的魅力来自哪里?除了“奉献”和“爱心”外,魅力还来自“智慧” 和“发展”。师德标兵们不乏“奉献”和“爱心”,他们更是新规范提出的“甘为人梯、乐于奉献” 、 “关心爱护全体学生”的典范。但显然仅此是不够的。 缺乏智慧的师德,是不完美的师德。
英国诗人雪莱说,道德中最大的秘密是爱,我们说,师德最大的秘密是教育爱,而教育爱是需要智慧的。 如何使得师德充满魅力?如何使教师自觉地“修优美师德、做阳光教师” ?这是 师德教育面临 的一个挑战。我们的回答是给师德注入“智慧”和“发展”的新内涵。
(一)师德呼唤着智慧
我们在课堂上曾讨论过一则案例:一位班主任放学静校后,与往常不同,她留在教室里盘作业。忽然班上一对少男少女亲昵地相拥着推门而入,班主任非常惊讶,感到自己一份教育责任:于是认真地与他们进行了谈话,分析早恋的危害、学生的主要任务等等,没有一句过头的话。然而,第二天,不幸消息传来,学生双双自尽。
讨论开始,大家一致认为教师没有过失,但是大家当深入探讨后,大家认为,如果教师具备一种智慧,多元智能理论称之为“人际智慧”,这样的事实是可以避免的。
人际智慧是一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表现为个人觉察、体验他人情绪、情感和意图,并据此作出适宜反应的能力。
如果教师具备这种智慧,她一定会觉察到学生当时的惊恐和压力。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的认真态度,无形中加剧了这种压力。有智慧的教师会意识到,当务之急不是要“强化”这个事件,而是要“淡化”它,不是要“严肃对待”而是要“视而不见”或“承诺保密”。老师的“认真谈话”本身就是强烈的心理暗示,其实老师说什么本身并不重要,也觉听不进去,重要的是:老师“很当事儿”,学生就认为“不会放过”,这等于在已经无法承受的压力上“雪上加霜”,让学生感到走投无路。
有的老师说,现在的孩子,太脆弱,老师没说什么就受不了。对于这样的说法,我们不妨读一段陶行知的话:
“ 您不可轻视小孩子的情感!他给您一块糖吃,是有汽车大王捐助一万万元的慷慨。他做了一个纸鸢飞不上去,是有齐柏林飞船造不成功一样的踌躇。他失手打破了一个泥娃娃,是有一个寡妇死了独生子那么悲哀。他没有打着他所讨厌的人,便好像是罗斯福讨不着机会带兵去打德国一般的呕气。他受了你盛怒之下的鞭挞,连在梦里也觉得有法国革命模样的恐怖。他写字想得双圈没得着,仿佛是候选总统落了选一样的失意。他想你抱他一忽儿而您偏去抱了别的孩子,好比是一个爱人被夺去一般的伤心。 ” 陶行知要求教师具有理解学生的知觉、感受的“人际智慧”。缺乏智慧的师德是要打折扣的,是缺乏魅力的。
( 二 ) 师德尤其需要“实践智慧”
教师不是教育行政领导,也不是教育理论工作者,他们是一线的教育实践人员。而教育实践是极其复杂的、受多因素影响的、多变化的、难预设的实践。它有很多不确定性、不稳定的、不清晰性、不可预见性。对于一线教师来说,他们面临的大量问题,往往是情境性的、 “ 价值冲突的 ” 、独特的、开放的、没有固定的、唯一的解决模式。这就要求教师具有一种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时是 “出其不意地”解决问题, 即教育机智,实践智慧(如兔子竞走续编中的乌龟)。 举例:抽烟:“干腊肉”“生日蛋糕”。问题的解决要有创新性,要考虑情境。教育实践的问题,都是独特的,不能照搬过去或他人的经验,也无法直接套用通用的教育原则。
教师需要的智慧不是一般的智慧,它是一种实践智慧。教师的实践智慧是 教师 能够道德地、创造性地、经济有效地解决特定情境中所面临的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 举例:“首席座位”“无声的听写?”“损坏的书发给谁?”
马克思说, “ 能给人以尊严的只有这样的职业 —— 在从事这种职业时,我们不是作为奴隶般的工具,而是在自己的领域内独立地进行创造。 ”
新修订的师德规范 提出要教师“激发学生创新精神”,教师本身“要勇于探索创新”,具有创造性。 有人说,创造者才是真正的享受者。懂得创造性地问题解决者,就是享受者。在履行自己的义务中寻求并享受着快乐的人,一定是阳光的人,而快乐来自创造和智慧。
汇“爱心”“奉献”和“智慧”“发展”于一身,他一定是一个充满魅力的阳光教师。全国著名的教育 家霍懋征 老师是一位普通的小学老师。“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是 霍 老师的座右铭。在她的眼中,“没有不可教育或教育不好的”学生。她爱每一个孩子,“相信人人都可以成才”。 60 多年的从教生涯,她创造出“三个没有”:没有让一个学生掉队的奇迹,没有体罚过一个学生,没有向一个学生动过气。她能不是一个快乐而阳光的教师吗? 霍 老师提问,一个学习成绩最差的学生举起手,可是当老师问到他时,他却答不上来。老师后来问他为什么不会也举手时,这个学生哭着说:老师,别人都会,如果我不举手,别人会笑话我。 霍 老师由此感到了学生都有一颗强烈的自尊心。她私下里告诉这个学生,下次提问时,如果会答就举左手,如果不会就高举右手。此后,每当看到他举左手, 霍 老师都给他机会让他回答,举右手时则不让他站起来。一段时间后,这个学生变得开朗了,学习成绩也有了很大的进步。 霍 老师悄悄地把这个方法也告诉了班里其他几个学习不好的学生,结果发现整个班都变了。
(三)师德呼唤教师“发展”
过去人们习惯把教师比着“蜡烛”、“人梯”或“春蚕”。其积极意义在于它是教师职业道德中奉献和自我牺牲精神的形象解读,表达着人们对于该职业神圣性的理解,和对于从事该职业的教师高期望的表达。但是它同时传递着消极的信息:蜡烛照亮别人同时自己却丧失光彩。蜡烛的燃尽,春蚕的吐丝,尽管是悲壮的,但也是令人寒心的,因为看不到自身的不断成长和发展。当今教师接受的师德是一种有着尊严感、幸福感、成就感的优美师德,教师们所向往的是成为有智慧、专业发展的阳光教师,有些蜡烛式的教师缺乏“阳光”和魅力,因此难于被接受,不能让人向往。
“不接受”让我们意识到,师德不仅讲奉献,还要讲智慧,讲发展。教师所情愿献身的职业不仅有“桃李满天下”的满足感,更充满着专家的成就感,成才的光荣感,创新超越的自豪感。
“发展” 是师德修养追求的目标,师德应当将教师引向辉煌,而不是毁灭。
在新修订的师德规范中 , “终身学习”要求教师“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这些要求保证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促进教师成为智慧的、有创造性的专业化教师。
『贰』 关于师德师风的名言美句
1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2 、身教重于言传。
3 、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
4 、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则,教职员躬亲共守。
5 、动人以言者,其感不深;动人以行者,其应必速。
6 、使学生对教师尊敬的惟一源泉在于教师的德和才。
7 、教师的人格就是教育工作者的一切,只有健康的心灵才有健康的行为。
8 、教师个人的范例,对于青年人的心灵,是任何东西都不可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
9 、做老师的只要有一次向学生撒谎撒漏了底,就可能使他的全部教育成果从此为之毁灭。
10 、要把学生造就成一种什么人,自己就应当是什么人。
11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既有苦,也有乐。
12 、让我们用自己的行动和自己的心去教育我们的孩子。
13 、倾注心血的爱能使孩子们早日鲜花绽放!
14 、教学相长,在教育和教学过程中,我们也会学到很多。
15 、教师最大的幸福就是看到学生们在成长!
16 、当你埋怨学生太笨的时候,你也该自问:什么叫诲人不倦。
17 、教师施爱宜在严爱与宽爱之间。
18 、把爱带给每位学生。
19 、在教育的百花园中,百花吐艳离不开园丁爱的奉献;在金秋的硕果园里,硕果累累离不开耕耘者心的浇灌。
20 、今天的积蕴,是为了明天的放飞,还有什么比看着自己的学生飞得更高、更快、更远,更令教师欣慰的呢?
21 、在集体中,要尽可能多地要求每位同学,也要尽可能多地尊重每位同学,让每位同学对自己都有信心。
22 、教师是学生的镜子,学生是老师的影子。
23 、尊重和爱护学生的自尊心,要小心得像对待一朵玫瑰花上颤动欲坠的露珠。
24 、要得到学生的尊重和爱戴,首先要学会尊重学生的人格,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多地尊重一个。
25 、师生之间心与心的交汇之处是爱的圣地。
26 、用千百倍的耕耘,换来桃李满园香。
27 、教师的最大幸福就是把一群群孩子送往理想的彼岸。
28 、知识不存在的地方,愚昧就自命为科学;教师不存在的地方,无知就变成了聪慧。
29 、和蔼可亲的态度,永远是教师良好教态的主角。
30 、语言作为工作对我们之重要,正如骏马对于骑士的重要;课堂教学成功与否,在于作为骑士的教师驾驭骏马的能力高低。
31 、谷穗越饱满就越低垂,学识越渊博就越谦逊。
32 、诚挚的心灵,是学生情感的钥匙,高尚的师德,是学生心灵的明镜。
33 、想教学生如何正派为人,教师应先从自己正派为人做起。
34 、学生没有教师,就象生活没有阳光。
35 、小鸟展翅看大鸟,学生成长靠教师。
36 、好笋出好竹,好师出好徒。
37 、教师总是希望学生将来超过自己。
38 、愚蠢的教师只会传授真理,聪明的教师应教学生发现真理。
39 、感人肺腑的谈话,能医治学生心灵的创伤。
40 、老老实实做人,认认真真教书。
『叁』 以师德为话题的作文 800字左右
师德古来有之,不同时代对师德有不同的要求,现代师德是对古代师德的继承与发展,知识经济时代对师德赋予了新的内涵.下面就什么是师德(What),师德的现状(Situation)和如何建设好师德(How)展开论述.
一、什么是师德(What)
师德即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指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所须遵守的道德规范,也是调节教师活动及教师与学生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等各方面关系的行为准则.《中华人民教师法》第三条对师德作了如下阐述:“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教师应当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同时,原国家教委、全国教育工会在《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对师德也作了规定:(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学习和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热爱教育事业,发扬奉献精神.(2)执行教育方针,遵循教育规律,尽职尽责,教书育人.(3)不断提高科学文化和教育理论水平,钻研业务,精益求精,实事求是,勇于探索.(4)面向全体学生,热爱、尊重、了解和严格要求学生,循循善诱,诲人不倦,保护学生的身心健康.(5)热爱学校,关系集体,谦虚谨慎,团结协作,作风正派.(6)衣着整洁大方,举止端庄,语言文明,礼貌待人,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可见,教师要具备师德这一基本素质,不但要要忠诚于教育事业,对教育尽心竭力,处理好事业需要与个人利益的关系.还要关心爱护学生,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学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见物不见人,只知教书,对学生漠不关心,不是合格的教师.此外,著名教育家夏丐尊说过:“教育若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溏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溏;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师德应该在爱中体现.
因而,教师要承担起“人类灵魂工程师”的神圣职责,在学生面前,应树立一面行为的旗帜,对自身的道德、人格应有更高的要求.要对学生一生负责,须正视自己的言行.以身作则,才能为人师表,作道德的表率.在日常工作和生活的各个方面,要严格要求,做出表率.在教育工作中,对学生的要求,应该也是对自己的;教师要求学生做的,自己必须率先垂范,才能使学生感到可敬、可佩,形成制约力.
二、师德的现状(Situation)
在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过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正逐步完善,师德建设及教师思想的现状从总的情况来看是比较好的,广大教师,大部分忠诚党的教育事业,长年累月默默无闻工作在平凡的岗位上,教书育人,无私奉献.他们的风范赢得了广大学生、家长乃至社会的广泛赞誉.但是,我们也清楚地看到,在教师群体中,也滋生和存在着一些不可回避、不容忽视的新情况、新问题,这些自觉、不自觉的不良行为,在社会上造成了较为严重的不良影响.
1.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学生迟到,教师不让其进教室;违反课堂纪律,骂学生或罚站、轰出教室.
2.歧视排斥后进生:对暂时后进生缺乏爱心、耐心,不尊重后进学生的人格和平等受教育权,讽刺、侮辱、漫骂后进生,甚至用学生的缺陷贬损学生,使学生无地自容.
3.不尊重学生家长:一些教师不主动与学生家长沟通联系,很少进行正常的家访;部分教师对学生家长提出的合理化建议不予理睬;少数教师把自己凌架于家长之上,学生一旦犯错误,便叫家长到校,当众批评、训斥、指责学生及家长,导致部分后进学生家长只好将孩子转学或干脆不上学.
4.言行举止不文明:少数教师凡事讲条件,或是整日说些消极、贬损别人的话,挑拨同事关系,扰乱学校正常工作;在校外则更是肆无忌惮,言行举止极不文明.
以上种种不良师德表现,虽然发生在少数教师身上,但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人民教师的声誉和为人师表的形象,危害和阻碍了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三、如何建设好师德(How)
师德是教师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的行为准则,是教师素质的灵魂.它贯穿于教师教学过程和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对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和学校工作起着重要的作用.针对以上师德建设的现状,主要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解决:
1.强化疏导,努力营造积极向上的人际环境
“疏”和“导”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在疏通中引导,在引导中疏通.“疏”是为了正确地“导”,“导”则是疏通的目的,坚持疏导方针,就是要在师德建设中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持之以恒、生动活泼”,增强教育管理者的感染力、说服力、号召力、持久力和吸引力.
2.加强学习,提高教师的理论修养和思想觉悟
由于教师担负着教书育人的重任,所以不仅要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还必须有真才实学.要具备真才实学,教师就得不断地勤奋学习,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思想、文化、业务素养.教师只有具备较高的业务水平,才能向学生传授真理,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开发学生的智力和能力.说到底,愿不愿学习、钻研,有没有进取精神,是教师职业道德面貌的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正如叶圣陶先生说
『肆』 以德修身,恪守师德;以德修己,弘扬师魂;以德育人,桃李芬芳是什么意思
这是做老师的道德修养,大概意思是:要以高尚的道德要求自己,恪守做老师的道德;要弘扬老师的道德灵魂,要以德育人,培养高尚的学生。
『伍』 师德优美句子
桃李满天下,英才遍神州。
3、人生有许多难做的事,而最难的事是做人。在这世上首先教你做人的人,便是老师。
人生有许多许多的东西令你珍重。而当你双鬓堆雪,归于宁静,你才会知道,这珍重之中的珍重,乃是真诚。在这世上,唯有老师,唯有老师呵,教你真诚。
4、老师的职业,容不得虚假;老师的职业,排斥奸佞。诲人之心长在,哗众之意皆1无。一切伪善、买空卖空,损人肥己的言行,与老师的道德相悖,为老师的称号所不容。
5、也许,你的一生,超越过许多坎坷、踏上过无数道台阶,终于步入辉煌,攀上了顶峰。请你面对清风明月,扪心自省,你可记得,每一道沟坎,每一步阶梯,有几位老师搀扶你前行,用肩膀托你到高处去领受人世的风景。
6、在每一个成功者的道路上,谁也数不清有多少老师的身躯,做了铺路的石子,让你踏着他们去开辟前程。小心地抬起你的脚吧,不要碾碎了他们的心灵。
7、把老师比做母亲,把老师比做人梯,比做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红烛,比做努力吐出最后一口丝线的春蚕,都不过份。这世上倘没了老师,人类将永陷入混沌。老师是擎天的柱,润泽大地的春雨,让人类绵延不绝的大军,假如人世上有一种专门吃苦而造福别人的职业,那便是老师,没有任何人比他们更神圣。
8、深夜的窗口数你的灯光最亮,清晨的路上数你行的最早,三尺讲台上数你最风流。这就是你——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
9、作为一名人民教师,你别无所求,只想把知识传授给可爱的学生,你别无所爱,只想把全部的身心扑到你心爱的事业当中。从青春年华,到白发苍苍,几十年如一日,你怀着对党,你人民,对教育事业的忠诚,踏出了人生亮丽的轨迹!
『陆』 教师应以师德为重,若遇到违反师德的老师我们该怎么做
首先,我们要知道师德是中华传统美德中的之一,师德更代表着教师的素养与道德品格。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在《师说》中,是这样下老师这个定义的。老师并不只是指在学校教书的老师,能够给你带来知识、让你体会感悟人生道理的人也会是你的老师。
教师应以师德为重,而老师也不是圣人,她们也会做错事,可能也会违反师德。而作为学生的我们就应该像老师引导我们步入正道那般的去劝告老师,倘若老师仍执迷不悟,则应该通过正当途径让老师知道错误。
愿每位老师都能成为自己学生心目中的"偶像级"老师,以萤火之光点亮学生未来梦想之旅。师者,应修身,应善于听取各种意见,并且能够做出自己的判断。
『柒』 写师德的唯美句子
关于师德师风的唯美句子推荐
教师要以东风化雨之情,春泥护花之意,培专育人类的花朵,绘制属灿烂的春天。(作者:李晓玲)
双手扶持千木茂,慈怀灌注万花稠。(作者:李辉腾)
教师要融于师生的相互理解中。(作者:王金芳)
在教学上,要做教师兼学者;在写作上,要做学者兼教师。
没有爱的教学,宛如无水池塘,终将群鲜枯竭。
当你埋怨学生太笨的时候,你也该自问:什么叫诲人不倦。
教师是学生的镜子,学生是老师的影子。
千教万教教书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教学相长\",在教育和教学过程中,我们也会学到很多。
是宽容而不是纵容,是诱导而不是命令。
其身正,不令其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
教师的人格是教育的基石。
诚挚的心灵,是学生情感的钥匙;高尚的师德,是学生心灵的明镜。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教师的加法是增加桥粱,教师的减法是减少荒凉。
以德感人,为人师表。
甘为学生进步的阶梯。
教师的工作是激发学生对人生无限的好奇心。
太阳下最光辉的职业--教师。
用千百倍的耕耘,换来桃李满园香。
『捌』 找一篇关于“传颂美好师德故事”的文章
一、深入领会全会精神及思想。 在组织学习的过程中,我们能够深入学习胡锦涛总书记的《八荣八耻》,认真领会胡总书记关于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精神实质,准确把握全会提出的新观点,新思路,把思想统一到全会精神上来。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把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同教育事业发展紧密联系起来,认真研究解决教育教学的突出问题,进一步解放思想,干事创业,为实现“科教兴国”战略,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资源。
二、观点明确,坚持科学发展观教育。 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体现了新时期我们党的科学执政理念。在学习中我们深刻认识到教育亦应以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切实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教育教学工作由以外延发展为主向一内涵发展为主转变。自觉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趋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统一对教育持续快速发展的认识,以创新的精神培植教育发展新优势,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增强加快发展和改革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在全校形成想发展、谋发展、快发展的浓厚氛围。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面向全体学生,正视学生个体差异,尊重学生人格,张扬学生个性,关注学生情感需要,因材施教,为每一个学生一生的发展和幸福奠定基础。积极推动学校教育持续、健康、协调发展。
三、认真学习了全国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深入领会了学习这些优秀教师先进事迹的精神实质。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加强党的执政建设,提高全民族的思想素质的关键。在学习中,我们认识到应大力弘扬“学高为师,行为示范”和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进一步提高师德和业务水平,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认真贯彻是教体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实施意见》,探索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效方法和途径,提高思想道德教育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努力 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大力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把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教育列为课堂教学的重要部分,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开展丰富多采的教育活动,营造教育活动的浓厚氛围。
四、树立“为民、务实、清廉”教育 在学习中,我们认识到应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决纠正行业不正之风,重实际、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和弄虚作假,努力做到风正、气顺、心齐、想干、会干、能干、实干、干好,用心把握,用心工作,用心落实。
五、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在学习中,我们充分认识到要坚持解决思想认识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结合学校教学实际,解决教学中遇到的种种问题,明确自身肩负的“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历史使命,不断增强“爱事业爱学校爱学生”的职业情感,做到淡泊名利,甘当人梯,扎根教育,无私奉献。
六、适应新课改的需要,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活动,更新知识结构,掌握新的教学技能,适应新形势下的教育教学工作。 积极投身到教育改革的洪流中去,转变教育观念,不断学习新的教育理论,探索新的教育规律,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总之,在本次教育活动中,我们受益匪浅,今后将按学习的精神进一步实施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去,树教育教学典范。
『玖』 赞美师德的成语
春风化雨、高风亮节、关怀备至、平易近人、德高望重
一、春风化雨[ chūn fēng huà yǔ ]
【解释】:化:化生和养育。指适宜于草木生长的风雨。比喻良好的薰陶和教育。
【出自】:李英儒《野火春风斗古城》十二章:满想在这春风化雨的环境里,多受一些教益,哪知道刚入党后的一点钟内,就要离开这块令人陶醉的土地。
二、高风亮节 [ gāo fēng liàng jié ]
【解释】:高风:高尚的品格;亮节:坚贞的节操。形容道德和行为都很高尚。
【出自】:老舍《四世同堂》二十三:蓝先生不佩服世界史中的任何圣哲与伟人,因而也就不去摹仿他们的高风亮节。
三、关怀备至 [ guān huái bèi zhì ]
【解释】:关心得无微不至。
【出自】:近代 刘白羽《海天集·伟大创业者》:“总理对人总是关怀备至,体贴入微。”
四、平易近人 [ píng yì jìn rén ]
【解释】:对人和蔼可亲,没有架子,使人容易接近。也指文字浅显,容易了解。
【出自】:汉 司马迁《史记·鲁周公世家》:“平易近民,民必归之。”
【译文】:对人和蔼可亲,没有架子,使人容易接近,人民一定会回来的。
五、德高望重 [ dé gāo wàng zhòng ]
【解释】:德:品德;望:声望。道德高尚,名望很大。
【出自】:唐 房玄龄《晋书·简文三子传》:“元显因讽礼官下仪,称已德隆望重,既录百揆,内外群僚皆应尽敬。”
【译文】:元颢于是暗示礼官下仪,说已经德隆望重,既然统领文武百官,内外百官都应恭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