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师生师德 » 衡量一个人的师德

衡量一个人的师德

发布时间: 2021-01-14 23:32:49

Ⅰ 娄师德与狄仁杰 娄师德是怎样的一个人

sorry,I don't know.

Ⅱ 衡量一个人的师德如何,最重要的是看他是否能够做到廉洁从教

教师是一份非常神圣的职业,我们的工作性质决定我们必须是一个清廉之人,不得有任何的私欲。廉洁文化进校园,净化了大家的思想,统一了全体师生的认识,以廉为荣,以贪为耻深入人心,让社会满意、让家长放心、让学生安心成为我们每一位老师的自觉行为。陶行知廉洁从教的作风,所产生的道德影响力,深刻地影响了一批又一批学生的道德情感和精神世界,使学生在敬仰中,默默地产生着思想和行为的自我激励、自我修养和自我改造。相反,如果教师人格不健全,言行不检点,做事粗糙,责任心不强,对学生没有爱心,为人不廉不洁,则会对学生的发展产生较大的负面作用,使学生产生对人、对事、对社会的不信任感,甚至对未来失去信心。下面是本人的一些个人看法:
一、向榜样学习,开展廉洁自律
我要认真学习廉洁文化读本,树立共产主义世界观、人生观,坚持大义为先,私利居次,要自觉抵制社会潮流的冲击,抵制金钱、名利的诱惑,拒腐蚀、不取不义之财、非法之利,不贪受学生及家长的财物,不贪占集体与他人的财物,不沾染社会上的不良恶习,始终以廉洁的道德品行为学生及家长作出表率。用先进的思想武装自己,用进步的东西抵制错误的东西,保持思想上的廉洁。
二、公正从教,以廉明维护教育公正。
教师廉洁从教的另一重要要求就是要做到公正从教。我认为公正从教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要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要一视同仁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不能因学生的性别,民族,智能差异,家庭状况,学生及家长对自己的感情差别而采取不同的态度和情感模式。公正从教还要坚持真理,能随时修正自己的错误,还真理以本来面目。如果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出现了错误,就要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公开向学生说明,不强词夺理,不文过饰非,不误人子弟,做到知错就改。这是教师道德和教师法规对教师的重要要求,它体现的是教育的公平性,公正性。
三、廉洁尚德,让廉洁文化浸润学生心间。
学生是祖国发展的后备力量,身为学校教育者的我们,可以更好地把廉洁文化精神带进我们的课堂,让学生从小就能树立廉洁修身的意识。学生的养成教育并非朝夕之事,不是一两次集体活动或是几次思想教育就能见效的。这就需要学校为有效规范学生的诚信等行为,营造良好的氛围,让学生们在活动中,受到诚实守信、正直节俭、崇尚廉洁的教育,从小就树立起积极、健康、向上的道德情感、人生理念和理想信念,促进学生廉洁意识的有效形成。
通过廉洁文化进校园的学习,身为学校教育者的我们,可以更好地把廉洁精神带进我们的课堂,让学生从小就能树立廉洁修身的意识,同时,也让我们更加深刻体会到了廉洁从教的真正意义。所以,我们要以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严格约束自己,在工作中做到廉洁从教,保持廉洁自律,坚持高尚情操,抵制不良风气,保持教育公正。

【篇二】
古往今来,有多少清正廉洁、务实为民的清官廉吏受到百姓的崇敬与爱戴,他们的形象深入人心,他们的故事久久传颂。我们了解了《焦裕禄》,我们观看了《孔繁森》,我们也曾观摩了《生死牛玉儒》。这些光辉的党员形象无不体现着共产党人春蚕到死丝方尽,烛炬成灰泪始干的精神风貌和政治本色。作为一名校级领导,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浪潮中,应该如何保持廉洁奉献的红烛精神教书育人,忠于职守、实实在在求学问、认认真真当老师、清清白白干事情,成了我经常思考的问题。
作为一名校级领导,我深知一身廉洁,两袖清风;三尺讲台,一尘不染。也正是这样的人身信条,一直激励着我指引着我在从教的道路上慢慢摸索,甘于寂寞。
作为一名校级领导,我深知廉洁的重要。廉洁是指不贪污腐化,不奢侈浪费,不以权谋私,不贪赃枉法,也指有道德修养,行为纯洁,不随便索取不应有的报酬和不正当的财产,并以身作则,与腐败现象作斗争。廉洁是美德之一,受人爱戴,廉洁是大公无私的表现,廉洁可以提高人的内在修养。所以在平时的工作中,要求自己一定做到廉洁奉公,工作塌实,不谋私利。
作为一名校级领导,我们与教师担负着教育下一代的重任。率先垂范廉洁奉公的优良品行,不仅对学生进行言传,而且还以身示范,一方面教育青少年学生认识腐败之丑恶和危害性,另一方面教育学生做一个清廉纯洁之士,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人才基础。同时还以教师的廉洁形象来教育、影响、感化社会中的成员,使腐败不廉分子可耻,反腐倡廉有榜样,这样有助于社会不正风气的匡正。
现代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一生以爱满天下为座右铭,他说: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正是为了祖国未来无数的瓦特、牛顿、爱迪生,教师将满腔的爱尽情赋予了学生。论财产教师两袖清风,一无所有,但教师却富有,我们拥有无数学生对我们爱的回报。古人云:不受曰廉,不污曰洁。说的是不受贿赂,不接受不属于自己的东西,不贪图财货,不沾不污,立身洁白。这是为人的根本。教师作为肩负社会育人大任的工作者也当以廉洁立世,为真为善为美。廉洁是师道之前提,师道是立教之根本,廉洁也是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是教师形象的感人魅力。
我们的劳动是一种示范性的劳动,它对学生的为人、处事、学习和生活等诸多方面都具有熏陶作用,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方方面面。这就要求我们领导、教师不仅要能用广博的学识、优秀的教学方法,授业解惑,引领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而且还要能用高尚的人格魅力传道,影响学生爱国守法、明理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成为学生求智、做人的楷模。我国现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一身执教,持俭守节,他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他的这种高尚的人格魅力,为学子们所敬重,为学子们所效仿,成为中国现代史上垂范世人的楷模。他的这种廉洁从教的作风,所产生的道德影响力,深刻地影响了一批又一批学生的道德情感和精神世界,使学生在敬仰中,默默地产生着思想和行为的自我激励、自我修养和自我改造。相反,如果人格不健全,言行不检点,做事粗糙,责任心不强,对学生没有爱心,为人不廉不洁,则会对学生的发展产生较大的负面作用,使学生产生对人、对事、对社会的不信任感,甚至对未来失去信心。为师不廉,师道必坏,师道坏则必误学子。因此,为人师必须要加强自身修养。修身慎行,敦方正直,清廉洁白,恬淡无为,这是为师立教之根本。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智慧要靠智慧来培植,良心要用良心来熏陶。
所以,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更加严格要求自己,以一身廉洁,两袖清风;三尺讲台,一尘不染为座右铭,依法执教、廉洁从教、立足岗位、服务学生、为人师表,努力做一名人民满意的校级领导。

Ⅲ 娄师德唾面自干的典故 娄师德是怎样的一个人

娄师德,生于公元前630年,卒于公元前699年,是郑州原武也就是现在的河南原阳人,是唐代初期著名的政治家和将军,曾经官至宰相,是不可多得的文武双全的大臣。因为他为唐朝所作出的突出事迹和贡献,而被唐德宗列入三十七个宰臣上等之一,与房玄龄和杜如晦等名臣齐名。
娄师德在二十岁的年纪便考取了进士,随后被任命为江都(即现今江苏扬州)县尉,因为政绩突出随后便升任监察御史职位。娄师德是文臣出身,但是他也曾经随军征战过。那是在678年,唐高宗命令当时的宰相李敬玄为统领,率军讨伐吐蕃,并在河南、河北一带招募兵士。娄师德挺身而出,前去应募。高宗十分高兴,便任命他为散朝大夫,跟随宰相出征。没想到宰相李敬玄对战事一窍不通,结果导致大败,手下的大将刘审礼也被俘。娄师德在这种危急关头,整备残存兵力,他陈说利害关系,以自己的雄辩之才说服了吐蕃将领论赞婆,解救了这次危机。他随后便被任命为中侍御史和河源君司马职位,主持屯田工作。后来在吐蕃侵犯河源军时率军迎战,八次作战无一败绩,完全展示了他作为将领的雄才大略的一面。
因为他突出的功绩,他曾经先后两次担任宰相的职位,这在中国历史上也是不多见的,足以看出皇帝对他的信任和器重。他在699年九月病逝于现在的甘肃靖远,享年七十岁,也算是寿终正寝。
纵观娄师德的一生,不管是担任文臣还是武将,他都勤勉奋进,有所作为,而且他生性宽厚仁爱,对人亲切友好,始终保持一颗谦卑谨慎的心。他的这种高贵品质和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和崇敬。
娄师德唾面自干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过一个成语叫“唾面自干”,意思是如果别人往自己脸上吐唾沫,不能还击,也不能把唾沫擦掉,而是应该让唾沫被自然吹干。这个成语形容的是那种受了巨大的侮辱却仍然能够忍耐,不会反抗的人。这个成语并不是凭空捏造出来的,它的来历跟我国古代一个著名的大臣有关,这个人就是唐代初期著名的政治家,官至宰相和将军之位的娄师德。
娄师德,是生活在唐代初期的一位具有过人谋略和智慧的大臣。他字宗仁,出生在郑州原武即现在的河南原阳。他二十岁的时候便考取了进士,起先担任江都县尉的官职,随后因为政绩突出而升迁至监察御史。此后又以文官的身份应征从军,跟随军队远征吐蕃,建立了一番战功,之后便被任命为殿中侍御史和河源军司马等职位。之后便是两次拜相,直到公元699年病逝,此后皇帝为了表彰他做出的卓越功绩,追赠他为凉州都督,谥号为贞。
娄师德能够在官场上一路高升除了他自己确实是有才能之外,跟他的容忍和宽厚的性格是分不开的。有一次,他的弟弟被朝廷派去做代州刺史,在临别之际,娄师的说道:“我现在是宰相,你也做了高官,我们这一家的身份现在是很高贵了,但是如此一来肯定斛招来有心之人的嫉恨,那么我们一个怎么办呢?”他的弟弟回答:“如果今后有人朝我吐口水,我也决不会反抗,把口水擦去就行了。”但是娄师德却不以为然:“这还不够,人家朝你吐口水是生气的表现,你把口水擦掉,会使别人更加愤怒。你应该欣然接受,让口水慢慢变干。”这就是成语“唾面自干”的来历。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娄师德博大的胸怀和强大的忍耐力,这也正是帮助他在朝堂之上与人和平相处的重要品质~

Ⅳ 形容一个人不适合当老师和不配当老师谁师德更差

不适合当老师,说明他不适合这个行业,如果是不配当老师,说明他没有这个资格去做别人的老师,所以我认为是不配当老师的师德更差

Ⅳ 揭秘文武双全的宰相娄师德是怎样的一个人

以间接的手法描绘出娄师德善于引介人才而不张扬的低调和包含容忍狄仁杰的宽容大度。真宰相之度也!

热点内容
武当道教学院 发布:2025-08-27 17:31:23 浏览:744
女围棋老师 发布:2025-08-27 16:48:45 浏览:218
精锐教育地理 发布:2025-08-27 14:01:34 浏览:591
回想起老师 发布:2025-08-27 13:56:33 浏览:183
中小学教师师德学习心得 发布:2025-08-27 11:00:22 浏览:95
教师评职称个人总结 发布:2025-08-27 07:13:07 浏览:719
教育营销信 发布:2025-08-27 06:19:46 浏览:634
英语辅导五年级 发布:2025-08-27 04:49:21 浏览:464
二年级下册数学角 发布:2025-08-27 03:31:32 浏览:239
同英语 发布:2025-08-27 03:22:12 浏览: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