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师生师德 » 中国暑期学校

中国暑期学校

发布时间: 2021-01-15 00:50:22

⑴ 我是中国在英留学生,暑假要去韩国念暑期学校,可以直接在英国申请韩国签证吗

你好,按照你的情况可能应该就是必须回国办理才行,我现在也在英国读书,但是我的签证类型是T-4的,和你的visitor的有比较大的差别。T-4的签证是可以直接在英国申请美国签证的,按理说韩国的应该也不成问题。你见到的成功的案例可能是T-4或者级别更高的签证类型才可以在英国直接申请。希望有帮助。

⑵ 国内大学暑期学校

还真没听说过大学有暑期学校的。
校外人员想上课好办嘛,蹭课呗,但是没听说过大学办暑期学校供校外人员就读的。
大学不是搞培训的,一般只给本校学生在学期内上课。

⑶ 中国石油大学的全国研究生暑期学校有必要参加吗

我连续两年参加了浙江大学和华东师大的暑期学校,从去年暑期传出的消息来看,说是西南大学办今年的。可是到目前为止都没有收到通知。去年和前年都是7月中旬开学的。如果现在还没有通知公布的话,今年应该是没有了。因为申请过程还需要所在学校的许多盖章,而很多学校都即将放假,学生也都差不多陆续放假了。 不过,有几个教育学相关的班你可以关注一下,如北京大学的质性研究方法暑期学校,和华东师大的教育经济与管理夏令营之类的。 北师大都很忙,目前看来没有办此类班的迹象。 希望能帮助到你!

⑷ 暑期学校是什么,怎样才能去暑期学校,中国都有哪些学校开设了暑期学校

暑假一般没有专门的学校开放
学校都放假了
学生都离开了
暑假开放的都是一些培训班
私人搞的

⑸ 请问谁能帮我翻译过来

李俊

喜.我不看电子邮件的时候,我很担心.这就是为什么我很担心.我有两个老板版.一个是学校,另一权个是中国人,管钱.在中国的所有外国人,也有中国人作为合作伙伴.中国人不是很厌倦.明天他做手术.他的家人并不希望他随时向学校业务.如果医生说,他不能工作了一年,那么我也不会再有一份工作---这是与去年相同.此外,中国政府说,我要离开中国,一小时! ! ! !是的,只有一个小时,然后我可以回到这个东西简直是疯了,但它就是法律.所以,我现在要到香港或澳门.我要走一个月,我还是要离开中国好.嗬! ! !

明天是最后一天的暑期学校.唉! ! ! !我有很多工作要做:等级考试,提供分数及动议一切矿山从学校到我的公寓.无论如何,我很忙碌,我很担心.我不知道怎么做.我只能等待.我讨厌等待! ! ! hahahaha

(不,我不是做生意的人--我不喜欢生意十分.我喜欢教书)

喜说,你的英语教师和你的妻子.

克雷格

太简单了

⑹ 请问大家,中国石油大学和北京化工大学这两个学校有没有暑期学校,就是招收全国的本科生参加他们学校推免

北京化工大学的暑期学校是海外项目,主要是去英国的十几所学校交流学习,为期21天左右。只是去交流,几乎没有可能因此获得推免吧。。。

⑺ 中国科学院大学暑期学校是什么意思

科学院的研究生有三个学期,秋季学期,春季学期和夏季小学期,夏季小学期就是暑期学校。以前科学院的夏季学期不对外开放的,当然也有很多从外面来的学生在里面蹭课或者旁听,今年夏季学期改成暑期学校之后,允许校外的人员选课去听,也可以参加考试,但是食宿自理,其实就类似于一个夏令营,有相当一部分都是外教。

⑻ 中国九大高校是哪几所大学

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共9所高校。

该大学联盟源于985工程中9校的“一流大学建设系列研讨会”。985工程是1998年5月开始的一项系统工程,旨在重点支持中国大陆的一批高校优先发展,成为世界知名的大学。

985工程首批选定了9所大学作为重点支持,目标是“创建世界一流大学”;随后,985工程又先后增加了30所大学,总数达到39所,后增加的30所定位为“创建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

(8)中国暑期学校扩展阅读

“九校联盟”开启了人才培养新局面,在之后中国的人才培养中起到示范与引领作用:

联盟成立后,“交换生”将扩展到国内高校之间,当联盟高校中的本科学生想选修联盟中另外一所大学某一门课的时候,他只要向对方大学的教务处提出申请,对方大学根据学生的人数等因素考虑回复其申请,申请通过,学生就可以到对方大学学习,修满学分以后,再回原来的大学,原来的学校将承认他的课程成绩与学分。

联盟将对教师形成促进作用,比如某所大学的某一门课老师教得不是很好,就会有很多的学生去申请九所高校中这门课开的最好的老师,这会给教这门课的老师带来压力,从而促进其改进。

另外,根据“九校联盟”协议,各校鼓励自己的学生报考联盟内其他大学的研究生,也鼓励硕士生毕业生到联盟内其他大学去读博士,这在某种程度上对解决高校“近亲繁殖”现象有一定作用。

⑼ 请问中国近代教育是哪些人在什么时候开创的

一、蔡元培的教育思想。

蔡元培(1868-1940),字鹤卿,号子民,浙江绍兴人,中国近代著名革命家、教育家,光绪年间进士,两度留学德国。清末曾任绍兴中西学堂监督、上海南洋公学教习,创办上海爱国学社和爱国女校,发起组织中国教育会并任会长。辛亥革命后,1912年,任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总长,主持制定《壬子-癸丑学制》;1915年在法国发起组织留法勤工俭学会及华法教育会,提倡留法勤工俭学。1917年任北京大学校长。1927年后,任大学院院长和中央研究院院长。一生为中国的文化教育事业努力奋斗,对中国近现代教育的改革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下面择要介绍其教育思想。

(一)体、智、德、美和谐发展的教育方针思想

1912年4月,蔡元培发表《对于教育方针的意见》一文,提出了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美感教育等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他说:“五者,皆今日之教育所不可偏废者也。”[1]他认为,“军国民主义为体育;实利主主义为智育;公民道德及美育皆毗于德育;而世界观则统三者而一之。”[2]1920年他发表《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一文中,系统提出体、智、德、美四者和谐发展的主张。他认为:普通教育的目的在于“养成健全的人格”。这种教育内分四育:“(一)体育,(二)智育,(三)德育,(四)美育。”“这四育是一样重要,不可放松一项的。”[3]

他详细解释论述了这几方面教育的内容。(1)军国民教育即体育,既是强兵富国的需要,也是养成健全人格所必须的。(2)实利主义教育即智育,包括各种普通文化科学知识,有历史地理、算学、物理化学、博物(包括树艺、烹好、裁缝、金工、木工、土工等实用技术)、手工等。他认为不仅要传授知识技能,而且要训练学生思维细密、对事认真的科学态度。(3)公民道德教育即德育,他认为德育是完足人格之本。德育的内容就是法兰西革命所标揭的自由、平等、亲爱,反映了他要以资产阶级道德观念培养学生的愿望。(4)美育可以“陶养吾人之感情,使有高尚纯洁之习惯,而使人我之见、利己损人之思念,以渐消沮者也”[4]。

蔡元培提出的体、智、德、美和谐发展的方针符合当时历史的要求,在教育上是一种重大的进步,是对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教育宗旨的否定。从人才培养上,这几方面的教育,符合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规律,只是不同的阶段在各方面的要求不一而已。

(二)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高等教育思想

这是蔡元培提出的改革北京大学的原则,成为他发展高等教育的指导思想。他任北京大学校长后的第一次演讲,就明确指出:“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5]次年在《北京大学月刊》“发刊词”中又强调:“大学者,‘囊括大典,网罗众家’之学府也。”[6]他认为,大学各种学术派别“常樊然并峙于其中,此思想自由之通则,而大学之所以为大也”[7]。直到晚年,他总结一生办教育的经验时还说:“我对于各家学说,依各国大学通例,循思想自由原则,兼容并包。无论何种学派,苟其言之成理,持之有故,尚不达自然淘汰之运命,即使彼此相反,也听他们自由发展。”[8]

他还对“学”与“术”作了严格区分。他说:“学与术可分为二个名词,学为学理,术为应用。各国大学中所有科目,如工商,如法律,如医学,非但研求学理,并且讲适用,都是术。纯粹的科学与哲学,就是学。学必借术以应用,术必以学为基础,两者并进始可。”[9]对中国来讲,更重要的是需要研究学理,若一国内,练习技术的人很多,而研究科学的人却很少,那样的技术也是无源之水,发展是有限的。因此,他主张“以学为基本,术为支干,不可不求其相应”[10]。根据“学术并进相应”思想,他主张学科沟通与融合,反对拘泥保守的课程与学习观。

蔡元培以上述思想为指导,对旧北京大学进行了彻底的改革。首先,聘请有学术造诣的各派人员到北大任教,到校不久就聘请了《新青年》杂志主编陈独秀到北大任文科学长,请在学术上有突出造诣的胡适、马叙伦、李仲接(四光)、任鸿隽、马寅初等到北大任教。以后,李大钊、鲁迅也在北大兼课。还留用了有业务专长但思想保守甚至反动的人,像积极拥护袁世凯但学术上与章太炎齐名的古文经学家刘师培、以复辟为己任蓄留长辫子但又精通英语把《四书》译成英文的辜鸿铭。其次,将工科调北洋大学,努力把北大办成以研究高深学问、培养高级综合型人才为中心的文理科综合性大学。再次,改革系科、专业、课程和教法。打破文、理、法三科界限,变科为系,取消学长制,改设系主任;改年级制为选科制;组织各种学术团体,开设各种学术讲座,鼓励学生专精与博涉相结合。

(三)尚自然、展个性的教育思想

这是蔡元培针对封建传统教育无视学生特点,违反其身心发展的自然法则,束缚其个性发展而提出的教育主张。他说:“教育者,与其守成法,毋宁尚自然;与其求划一,毋宁展个性。”[11]他反对注入式教学,提倡发挥儿童个性,要学生自动、自学、自助,教师的责任只是在学生感到困难时,去帮助他们。按照尚自然、展个性原则的要求,他特别提倡要研究教育科学,尤其是要用实验方法研究儿童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和教材教法以及学习欧美新教育思想等。

二、陶行知的教育思想

陶行知(1891-1946),原名文治,又名知行,安徽歙县人。中国近现代著名教育家。1910年入南京金陵大学。1914年留美,次年获伊利诺大学政治学硕士学位,同年入哥伦比亚大学研究教育,师从杜威、孟禄等教育家。1917年回国,先后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务主任、教育科(教育系)主任。1922年兼任中华教育改进社主任干事,1923年任南京安徽公学校长。同年与朱其慧、晏阳初等在北京发起成立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推行平民教育。1927年创办南京晓庄乡村师范学校,开展乡村教育。1930年秋流亡日本。1931年春回国,先后创办山海工学团、晨更工学团、报童工学团、流浪儿童工学团,提倡普及教育。期间,创办《生活教育》半月刊,并任《生活教育》和《普及教育》周刊主编。1936年组织国难教育社并任理事长,提倡国难教育运动。1938年12月在桂林成立生活教育社,任理事长。1939年在四川合川创办育才学校。1945年参加中国民主同盟,被选为中央常委兼教育委员会主任,主编《民主教育》月刊。1946年创办重庆社会大学,任校长。陶行知思想非常丰富。其中以普及教育和生活教育思想最富特色。

(一)陶行知的普及教育思想

普及大众教育是陶行知毕生大部分精力奋斗的目标。他说:“这十几年来,我有时提倡平民教育,有时提倡乡村教育,有时提倡劳苦大众的教育,不知道的人以为我见异思迁,欢喜翻新花样,其实我心中只有一个中心问题,这问题便是如何使教育普及,如何使没机会受到教育的人可以得到他们所需要的教育。”[12]

陶行知认为,普及教育首先要打破学生关,消除儿童与成人、男子与妇女的界限,让所有男女老幼都成为普及教育的对象。其次,要打破先生关。他认为普及教育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利用“小先生制”,发动全国的小学生和识字成人来开展普及大众教育。再次要打破课堂关,普及教育必须适应群众生产生活的需要,工学结合,时间安排和教学组织应灵活多样,一定不能妨碍群众生产。第四要攻破课本、纸笔关。他提出:“中国是个穷国,必须用穷的方法去普及穷人所需要的粗茶淡饭的教育,不用浪费的方法去普及穷人所不需要的少爷、小姐、书呆子的教育。”普及教育要从群众经济状况出发,因陋就简,因地制宜。第五要攻破学校关。他认为专靠学校很难普及教育,因此必须采用自学团、共学团、工学团、空中学校等组织形式,广泛开展普及教育活动。第六要打破人口关。要普及教育,必须控制人口增长,节制生育,推行避孕、晚婚和只生二胎的方法,否则很难普及。第七要有立法保证,“劝导与强迫并行”,同时要使一切妨碍别人求学的人都受到法律的制裁。

陶行知一生为普及大众教育做了大量工作。1920年夏他在南京高师任教时就举办了暑期学校,带领留校学生教居民、车夫、商贩识字读书。1923年后从事平民教育运动,编写了《平民千字文》,举办平民读书处和平民学校,教平民读书识字。1926年后致力于乡村教育运动,重点是普及大众教育。1930年担任教育部“教育方案编制委员会”义务教育组主任,与马寅初、朱经农共同起草了《实施义务教育初步计划》,成为当时政府推进普及教育的纲领性文件,后又发起普及教育运动。在长期的普及教育实践中,总结了许多适合中国特别农村教育实际的宝贵经验,为普及教育作出过重要贡献。

(二)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深受杜威的影响,源于对中国教育的反思,形成和完善于长期的办学实践。所谓生活教育,按照陶行知的解释,就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须的教育”[13]。“从定义上说,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说,是生活决定教育。从效力上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生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14]一句话,生活教育的实质就是“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15]。生活教育思想包括三个有机联系的部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生活即教育”是生活教育的本体论。陶行知指出:“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因此,我们可以说:“生活即教育。”[16]他认为“过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17]。“现代的人,要过现代的生活,就是要受现代的教育。”[18]“社会即学校”是生活教育的领域论。陶行知指出:“整个的社会是生活的场所,亦即教育之场所。因此,我们又可以说:“社会即学校。”[19]“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教育的方法论,涵义是:“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动方法根据做的方法。事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20]其基本特征是以“做”为教与学的中心,强调“行是知之始”、“重知必先重行”[21]。

(三)创造教育思想

他指出:“行动是老子,思想是儿子,创造是孙子”[22],换言之,“‘行动’是中国教育的开始,‘创造’是中国教育的完成”[23]。就创造教育而言;“手和脑在一块儿干,是创造的开始;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24]陶行知重视创造教育,不仅撰写了《创造宣言》、《创造的儿童教育》和《创造的社会教育论纲》等创造教育专论,而且在其大多数教育论著中都论及了创造教育问题,尤其是儿童创造能力的培养;他在《育才三方针》中规定“向着创造生活前进”是其核心[25],在致育才学校全体师生的《最后一封信》中又以“为科学创造而学习”和大家共勉[26];他创办重庆社会大学,强调创造新世界是社会大学“主要的功课”,“社会大学之道”首先要明白人民的四个大德,即:觉悟、联合、解放和创造[27]。凡此可见,创造教育理论在陶行知教育思想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陶行知强调培养人的创造能力,即:(1)“治学”能力,即自动、自学和自得的政治学能力;(2)思维能力或认识能力,即观察、分析、综合、推理和判断的能力;(3)“治事”能力,即手脑并用,能言能行,善待人,会办事的能力。他主张创造教育应从儿童抓起。他撰写了《创造的儿童教育》和《民主教育》等文章[28],提出培养儿童的创造能力需要“六大解放”,即解放儿童的眼睛、解放儿童的头脑、解放儿童的双手、解放儿童的嘴、解放儿童的空间、解放儿童的时间,“有了这六大解放,创造力才可以尽量发挥出来”。

⑽ 美国哪些大学接受在中国的jnc国际暑期学校课程学分

你可以上米高网呀,里面会有相关的出国留学信息

热点内容
武当道教学院 发布:2025-08-27 17:31:23 浏览:744
女围棋老师 发布:2025-08-27 16:48:45 浏览:218
精锐教育地理 发布:2025-08-27 14:01:34 浏览:591
回想起老师 发布:2025-08-27 13:56:33 浏览:183
中小学教师师德学习心得 发布:2025-08-27 11:00:22 浏览:95
教师评职称个人总结 发布:2025-08-27 07:13:07 浏览:719
教育营销信 发布:2025-08-27 06:19:46 浏览:634
英语辅导五年级 发布:2025-08-27 04:49:21 浏览:464
二年级下册数学角 发布:2025-08-27 03:31:32 浏览:239
同英语 发布:2025-08-27 03:22:12 浏览: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