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师生师德 » 自了法师生死

自了法师生死

发布时间: 2021-01-16 14:36:15

Ⅰ 高僧圆寂是怎样做到自己控制的 、

元神出窍!

几乎都是入定功夫深厚!

Ⅱ 相由心生,境随心转。命由心造,福自我召。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出自哪里

意思是:

面相是什么样由内心的想法、态决定;所处的环境随着人的专心情、情态而改变。属每个人的命运是自己主宰和把握的,福气是自己创造、产生的。主要是讲凡是由人的自身态度、主观决定的。

出自:

佛教《无常经》:

世事无相,相由心生,可见之物,实为非物,可感之事,实为非事。物事皆空,实为心瘴,俗人之心,处处皆狱,惟有化世,堪为无我。我即为世,世即为我。

佛曰:“有心无相,相由心生;有相无心,相由心灭。”相是一副皮囊,也是给人的外在形象;心是一种境界,也是操控情绪的源泉。要想自己成为什么样子,一切的取舍都在于自己。

(2)自了法师生死扩展阅读

“命由己造,相由心生,境随心转, 福当自求”。上面四句就是“福由心造”的秘密,六祖惠能大师说:“一切福田,不离方寸,从心而觅,感无不通。”一个人福报的多少,取决于自己的心念。人的先天命格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大多是由自己的心态决定的。

一念的善心,可以消除无量罪业;一念的慈悲,也可增加无量福德。天地本来最为公平,吉凶惟人所召,所以改造命运的根本之法就是从改变心念开始:净化内心,断恶修善,何愁福报不至?

Ⅲ 为什么历史上一些大法师圆寂年龄在六十岁左右,而没有选择在高寿离开。

此生缘尽,无所牵挂。
如佛陀示寂亦是如此,该办的事办完了,缘尽了,没什专么留恋的了,就可以示寂往生了属。
这有个前提,得能自主生死,这是功夫,所以这些大德高僧有功夫才能在了却尘缘之后选择来去。
随缘就是顺其自然,随缘就是清楚缘尽而不牵挂,亦是事办完了该走不留,缘了了就不再留恋尘世了,对生死自然也就能选择来去了。

Ⅳ 佛说的,了生死,就是出家不结婚,不生孩子是吗

南无阿弥陀佛


了生死,最低限度是证阿罗汉果,跳出六道轮回,。

当今证果很难,学习净土法门,发菩提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往生阿弥陀佛极乐世界,那是一生成佛,是最究竟圆满的了生死。

你可以修净土法门,向净空法师学习一门深入,长时熏修,从基础学起。网络很好找到净空法师讲经的无量寿经,阿弥陀经,十善业道经,太上感应篇,了凡四训等,

=========================================


净空法师---这一个世纪,有几个人证初果的?没听说,再往上去就更不必谈。证果的没听说,往生的可听说不少。往生真的等于证果,他修的方法不一样。

你看看在最近这一百年来,这一个世纪,有几个人证初果的?没听说,再往上去就更不必谈。证果的没听说,往生的可听说不少。往生真的等于证果,他修的方法不一样。往生是只着重真信、切愿、老实念佛,叫一向专念,或者是一心专念,这行,肯定有成就。所以证果难,你听经、读经都不容易。读经会开悟,那就是古人常说的「读书千遍,其义自见」。为什么?一千遍读下去了,没有分别、没有执着,不著文字相、不著名字相、不着心缘相。这是什么?用清净心去对着经读,一千遍得定了,得定之后就会开悟,是这么个道理,开悟才真正管用。要晓得,一切诸佛所说的经不离自性,自性跟自己的自性是一样的,没有两样。开悟,悟入了,悟入什么?悟入自性,自性里头有无量智慧、无量德能、无量相好,你全就通了;换句话说,世出世间法不学全通了。怎么通的?开悟了,悟就通了。这样的人在过去很多,家户喻晓的,特别是在南方,尤其在广东,惠能大师是广东人,每个人都知道。惠能大师真开悟了,不是假的,佛教的经典,无论是什么经教你向他请教,你念给他听他就讲解给你听,他真的通达,没有障碍。世间法你去跟他讲,他也通,四书五经、古人写的一些文章,你念给他听,他全知道。他记忆力不错,很好,跟一般人谈话的时候常常引经据典,他听到他就能记得。为什么能记得?他懂得意思。所以说了有这么多名词。

Ⅳ 自了法师:人生能有几时无常终要到来,不如及早念佛

净空法师---佛给我们讲“人命在呼吸之间”,一口气不来就是隔世。你要想不受轮回之苦,唯一的办法,赶紧念阿弥陀佛求生极乐世界。

佛给我们讲“人命在呼吸之间”,一口气不来就是隔世。你要知道,世间的苦难,算不了苦难;这一生不能了生死、出轮回,这才是真正的苦难!

如果你真正了解宇宙人生真相,晓得“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你对于这个世间任何事物就不会有一丝毫的贪恋。

如果你还贪恋这个世间的名闻利养,还贪恋这个世间的五欲六尘的享受,那你就得受轮回之苦;你要想不受轮回之苦,唯一的办法,赶紧念阿弥陀佛求生极乐世界。

佛在经上给我们讲,阿弥陀佛极乐世界是真实的,不是虚妄的,极乐世界是一真法界,常乐我净,只有乐没有苦;我们这个娑婆世界是苦空无常,纯苦无乐。

佛告诉我们,我们这个娑婆世界是极苦的世界,我们要晓得厌离!这个世界苦,这个世界可怕,所以,我们一定要一心念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

Ⅵ 净宗法师:一心不乱,生死自在的人,是不是靠的自力

念佛已经念到一心不乱、生死自在的人,那他靠的是不是自力呢?话分两版头:

  1. ,从往生来讲权,完全靠佛力。有没有功夫,都是靠佛力;你就是证悟念佛三昧,像善导大师证得念佛三昧、观佛三昧,他往生极乐还是靠佛力,不是靠自力。善导大师说“五乘齐入”,人天是凡夫乘,声闻、缘觉、菩萨,即使是大菩萨,都是托佛愿力为强缘,靠阿弥陀佛的愿力往生西方。所以,就往生来讲,不问功夫深功夫浅,都是靠佛力。所以善导大师说:“一切善恶凡夫得生者,莫不皆乘阿弥陀佛大愿业力为增上缘。”“他方凡圣,乘愿往来,到彼无殊,齐同不退。”是凡是圣、是善是恶,都是靠佛力,这个要认识。

  2. 从现实生活中的受用来讲,就有所谓的功夫深浅。念佛如果心很调柔,心很清静,有定功,现世当中就多一份安详自在,走的时候也没有病苦。这有他自己努力的因素,但这不是决定往生的因素。

就像坐船过海,不管身体好、身体坏,都是靠船的力量过海。当然,身体不好的人,会晕船、呕吐;而身体好的人,坐着比较舒服,比较自在。身体好的,就像那个有念佛三昧的;身体不好的,就像那个没有念佛三昧的。我们都不行。

Ⅶ 佛说两种生死是什么

净空法师---生死有两种,一种是分段生死,像我们这个身体到这个世间来,来投胎,到离开这个世间这是一段,一段一段的生死。另外一种叫变易生死

生死有两种,一种是分段生死,像我们这个身体到这个世间来,来投胎,到离开这个世间这是一段,一段一段的生死。另外一种叫变易生死,它跟这个性质不一样,譬如我们现在在凡夫,我们真修、真干,真把身见、边见放下,我们小乘就是须陀洹,大乘我们就是初信位的菩萨,这叫变易生死。我们在凡夫这个身死了,小小圣我们生了,我们升级,我们生到那里去了。就好像学校念书,念一年级,升到二年级,一年级死了,二年级生了;二年级死了,三年级生了,这种叫变易。为什么叫变易生死?你要吃苦头,你得好好用功念一年,你才能提升。你修行也修得很苦,没有这个苦行你提不上去,这个苦行叫变易生死,取这个意思。两种生死都断了,这是涅盘,小乘证得阿罗汉,在小乘里面修行圆满了,小乘的变易生死圆满了,但是他回小向大,大乘变易生死再来。直接在大乘呢?那我们知道,小乘的阿罗汉相当于大乘十信里面的第七信,断证的功夫跟七信菩萨相等,就是见思烦恼统统断了,六道轮回没有了。小乘三果,阿那含都没有出六道,阿罗汉才出六道;在《华严经》里面,六信菩萨没有出六道轮回,七信出了,七信才超出。七、八、九、十,我们就很清楚,两个一对照就知道,七信位是阿罗汉,八信位是辟支佛,九信位是菩萨,十信位是佛,就是十法界的四圣法界。再向上去,这才离开十法界,初住菩萨,十法界没有了,他提升到实报庄严土。实报庄严土里面,修行没有修行的形相,叫无功用道,因为他没有起心动念,所以他就没有形相,他是无始无明习气自自然然的消失。需要多长时间?三个阿僧祇劫。你说无始无明习气多难断!这个东西断掉之后就回归自性,就是科学家讲宇宙不见了,回归自性;他们说不见了,我们晓得,不是不见了,回归自性。

------ 文摘恭录—净土大经解演义(第二一八集)

Ⅷ 佛学对生死的解释是什么

1、指生死轮回。

相对于涅盘而言。即凡夫由于有漏或无漏的业因而生死相续,流转不止。《俱舍论》卷三十云︰“如何流转生死?由舍前蕴取后蕴故,如是义宗前已征遣,如燎原火虽刹那灭,而由相续说有流转。如是蕴聚,假说有情,爱取为缘,流转生死。”

2、指生死之苦痛,佛教将之列为四苦或八苦之一。

或将生相依其形状分成胎、卵、湿、化四生;将死相分成命尽死、外缘死二种。亦有将生死分为一期生死与刹那生死。前者又称一期生灭,系指有情宿于母胎的刹那至一生终了而死;后者又言刹那生灭,指此一生涯的每一刹那,色心重覆生住灭。

(8)自了法师生死扩展阅读

佛教观点:

1、反对自杀

佛教认为人身难得。对修学佛法来说,人身无八无暇、有十圆满,是学习佛法最好的善缘条件。无论我们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追求世间的幸福生活,还是修学佛法,追求出世间的解脱利益,都要依靠这极为难得的宝贵人身。

2、众生平等

这十法界的众生,大家都是平等的。也就是说我们人类与佛是平等的,与菩萨是平等的,与声闻缘觉也是平等的,区别只在于觉悟和不觉悟。佛是觉悟了的人,人是没觉悟的佛。

大家都平等,我们不只和四圣道平等,和六凡道中的众生也是平等的,和畜道里的驴马牛羊苍蝇蚊子是平等的,和饿鬼与地狱鬼,也是平等的。这是佛教主张的众生平等。之所以平等,是因为一切众生皆有佛性。

Ⅸ 自了法师厌离娑婆,欣求极乐之七是多少集

这位同修您好,首先随喜赞叹您信愿坚固,一心求生极乐。我们学佛,一定要记住四依法,依了义不依不了义,依法不依人,依义不依语,依智不依识。依法不依人,就要求我们遇事就要以佛言祖语来决断,来解惑。作为一个修学净土的佛弟子,应该多看佛经,净土祖师的开示本,无复苦恼之患,寿千万劫,自在随意.宜各精进,求心所愿.无得疑悔,自为过咎,生彼边地,七宝城中,.“,这里佛其实已经指出来了,生则决定生,十念必生,一念可生,但不要急,念佛是人中芬陀利花,但是有的人该受的报可能还要受一点,当然可以重报转轻报,所以这里会有”虽一世勤苦”所说,佛没有说,你们念佛,马上就往生了。这里提供印光祖师的原话:“念佛之人,不复作生死业,然宿业未尽,何能即得往生。若厌世心切,竭诚尽敬,专志念佛,求佛垂慈,早来接引,则亦有之。若自戕其生,以期往生,则便成枉死鬼矣。以彼工夫未到而自戕,当其正戕时,已经心失正念。况其戕之之苦,苦不可喻。心失正念,何能与佛相应,蒙佛接引也。此种邪见,自误误人,害岂有极。切勿说此话,免得无知受害。(文钞续编卷下复吴沧洲居士书三)(出自《印光大师净土开示八十四题》)”,这里印光祖师指出“宿业未尽,何能即得往生。” 但同时指出如果厌离这个世界的心很恳切,以最诚最警的心一心念佛,求佛慈悲,早点来接引,则也是有可能的。但一定不能以伤害自己的方法求往生。所以若求早往生,不必克定日期,只当在厌离娑婆,欣求极乐,恭敬地一心念佛上下手,忘了时间,只知诚敬念佛,则可不求自得也是有可能的。可以天天问自己放下万缘没有,天天提起正念念佛没有。------仅供有缘参考,南无阿弥陀佛。

Ⅹ 净空法师说人没有生死,我们了生死干什么和佛说的一样吗

了生死出三界啊,目标是妄尽还源,回归到我们的自性中,不会再有痛苦,而且有内无量的智慧德能神容通道力,可以随缘渡化有缘众生。四宏誓愿里面说得很清楚: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我们了生死就是为了这个,这是我们自性本德。

热点内容
欲为良师必有师德有感 发布:2025-08-25 20:10:56 浏览:400
英语上 发布:2025-08-25 20:01:40 浏览:504
苏牧老师 发布:2025-08-25 18:04:56 浏览:47
七年级上册地理期中考试 发布:2025-08-25 16:56:51 浏览:228
南京教育咨询公司 发布:2025-08-25 14:53:20 浏览:632
2017年陕西数学 发布:2025-08-25 11:13:28 浏览:808
千笔教学 发布:2025-08-25 10:13:14 浏览:178
最美乡村教师马剑霞 发布:2025-08-25 09:48:41 浏览:504
认识米的教学反思 发布:2025-08-25 08:32:43 浏览:788
游褒禅山记教学反思 发布:2025-08-25 03:51:39 浏览:8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