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师生师德 » 印光大师德

印光大师德

发布时间: 2021-01-19 06:24:40

A. 弘一法师为什么独服印光大师,而非虚云老和尚

印光大师,1882年在兴安县(今陕西安康市)双溪寺取得度牒,受具足戒于印海律师座下。是对弘一法师有直接影响的人。据《弘一大师行谊大事年表》,“一九二三民国十二年(癸亥),四十四岁,初春,由温州经杭州、上海,云游至衢州,住莲花寺,刺血写经。四月在上海太平寺谒印光大师。腊月,恳请普陀山印光大师列为门墙。印祖劝告专修念佛三昧。”此后,弘一法师多次“参拜”、“谒”印光大师,其中一次专门在印光法师身边“侍奉七日。”
对印光大师,弘一最推崇的是他的“盛德”。弘一法师1941年在泉州檀林福林寺念佛期专门讲演《略述印光大师之盛德》。他评价说:“大师为近代之高僧,众所钦仰。其一生之盛德,非短时间所能叙述。今先略述大师之生平,次略举盛德四端,仅能于大师种种盛德中,粗陈其少分而已。”他说,大师“生平不求名誉,他人有作文赞扬师德者,辄痛斥之。不贪蓄财物,他人供养钱财者至多。师以印佛书流通,或救济灾难等。一生不畜剃度弟子,而全国僧众多钦服其教化。一生不任寺中住持监院等职,而全国寺院多蒙其护法,各处寺房或寺产,有受人占夺者,师必为尽力设法以保全之。故综观师之一生而言,在师自己决不求名利恭敬,而于实际上能令一切众生皆受莫大之利益。”
对于大师的“盛德”,他认为“师之种种盛德,多非吾人所可及”,因此,“今所举之四端,皆是至简至易,无论何人,皆可依此而学也。”如,习劳。他说,“大师一生,最喜自作劳动之事。余于一九二四年曾到普陀山,其时师年六十四岁,余见师一人独居,事事躬自操作,别无侍者等为之帮助。直至去年,师年八十岁,每日仍自己扫地,拭几,擦油灯,洗衣服。师既如此习劳,为常人的模范,故见人有懒惰懈怠者,多诫劝之。”二是惜福。他介绍,“大师一生,于惜福一事最为注意。衣食住等,皆极简单粗劣,力斥精美。一九二四年,余至普陀山,居七日,每日自晨至夕,皆在师房内观察师一切行为。师每日晨食仅粥一大碗,无菜。师自云:‘初至普陀时,晨食有碱菜,因北方人吃不惯,故改为仅食白粥,已三十余年矣。’食毕,以舌舐碗,至极净为止。复以开水注入碗中,涤荡其余汁,即以之漱口,旋即咽下,惟恐轻弃残余之饭粒也。至午食时,饭一碗,大众菜一碗。师食之,饭菜皆尽。先以舌舐碗,又注入开水涤荡以漱口,与晨食无异。师自行如是,而劝人亦极严厉。见有客人食后,碗内剩饭粒者,必大呵曰:‘汝有多么大的福气?竟如此糟蹋!’此事常常有,余屡闻及人言之。又有客人以冷茶泼弃痰桶中者,师亦呵诫之。以上且举饭食而言。其他惜福之事,亦均类此也。”
弘一法师对印光大师的敬重,并延伸到其它领域。前已介绍,法师的书法“朴拙圆满,浑若天成”,鲁迅、郭沫若等现代文化名人以得到大师一幅字为无尚荣耀。而弘一法师书法艺术风格后期的变化正来自于印光大师。印光大师曾经在一封书信中指点弘一法师说:“写经不同写字屏,取其神趣,不必工整。若写经宜如进士写策,一笔不容苟简,其体必须依正式体。若座下书札体格,断不可用”。而后弘一重新苦练工楷,直到最后印光大师首肯:“可依此写经”。
单纯从所谓学识来看,弘一法师在多个领域的造诣均非印光大师所能及,何以弘一如此虔诚?这里的关键还是一个“德”字。李叔同在与友人信中表达,应使文艺因人传,不可人因文艺传。“先器识而后文艺”,注重品德修养,这是领悟他们之间关系的关键。

B. 印光大师:做功德要改念地藏经吗

念经持咒都非常好。地藏经功德非常大

C. 印光大师:听一声佛号或念一声佛号有多大功德

无心听者有大功德。若留心听,功德更大。至诚恳切常念,往生有份。
念佛一事,约现生得利益,必须要至诚恳切常念,若种善根,虽戏顽而念一句,亦于后世定有因此善根而发起修持者。故古人大建塔庙,欲一切人见之而种善根。此一句佛,在八识田中永久不灭。佛在世时,一老人欲投佛出家,五百圣众,观其八万劫来,毫无善根,拒而不纳。其人在祇园外号哭,佛令召来与之说法,即证道果。五百圣众,莫明其妙,问佛。佛言,此人于无量劫前,因虎逼上树,念一句南无佛,遇我得道,非汝等声闻道眼所能见也。是知肯念佛固好,不肯念,为彼说,彼听得佛号,亦种善根。听久亦有大功德。无锡近来念佛者甚多,一人会做素菜,凡打佛七,皆叫他做菜,彼日日听念佛声。后其子将死,即曰,我要死了,然不能到好处去,你把你的佛与我,我就到好处去了。其父云,我不念佛,哪有佛。其子曰,你佛多得很。你只要说一声,我就好去了。其人曰,那随你要多少,拿多少,其子即死。自谓素不念佛,何以有佛?明白人谓,汝做菜时所住之屋,近念佛处,日日常听大家念佛,故亦有大功德。此系无心听者。若留心听,功德更大。念经则无有重文,不能句句听得明白。即留心听,亦难清楚,况无心乎。可知念佛之功德殊胜。(《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

D. 修道:读经书也可以积德的吗

行善积德。积德是自己对于他人行善中的德性提升。有自己和他人这个服务的对境,才能实现。读经书是启发自己的智慧,说功德也勉强说个恭敬心。可是有些人即使诵经,也不见得真心恭敬,这就枉谈功德了。

E. 印光大师曾说十念必然往生,不管念得如何!然而又有一些大德却说,千万念佛人大多堕落地狱,因念佛不得力

师兄您好,法师度众生都有其独特的点,所以照末学看来,也许都是对的

善导大专师讲信愿行,只属要深信,必定念佛能往生。这是真实不虚的,只不过这样的信念,不是那么简单的,如果是真信,必定念念求出娑婆,对娑婆世界不再留恋,修行方面也必定不退堕。也不会有佛临终是否真的回来接我?这样的疑问。

其实这就属于往生的时候愿力大于了自己的业力,如果不能深信,往生时候业力就会大过愿力~生西就比较困难了,所以以前的法师是有斥责过某些居士,生病的时候怀疑自己的功夫不够,不能往生的想法

如果您能做到任何法师说什么,都不能动摇您的心,您也不在提这种疑问,只切切念佛,深信佛菩萨临终会来接引,那么一定能往生啦!如果还在提这样的问题,是万万不能的!

祖师说,就算佛现前,要你放弃净土法门,都不能放弃,要是有人说有法门立刻就能成佛,也不放弃净土法门,这才叫真信,其实很多人做不到

所以有的法师才针对这样信愿不够坚定的修行人,才提出了要一心不乱。

F. 一句佛号,功德无量!印光法师开示,十句十句的念,念多了,然后须要念回向文 回向给法界,这样,功德

南无抄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回向偈 愿以此功德 回向佛净土 愿临命终时得生阿弥陀佛净土 愿巍巍法身永不寂灭 南无阿弥陀佛 阿弥陀佛

G. 印光法师:做功德要改念《地藏经》吗

印光大师:做功来德要改源念《地藏经》吗?
念佛一法,最易得益。以文少而易念,即有人持刀欲杀,亦能念,念即得益。是知最危险之时世,当以念佛为主,何可改向之念佛为念经乎?地藏菩萨救苦心切,然比阿弥陀佛临终接引,令得往生,则又相去悬远。
凡做功德仍以念普佛为事,不必改念《地藏经》。念佛一法,最易得益。以文少而易念,即有人持刀欲杀,亦能念,念即得益。苏州杨鉴庭因于城门向东洋兵鞠躬,心念观音圣号,其人不喜鞠躬,即以刀砍下,(此盖前生怨家,今以破头皮了之。)及至头,则成平的。头皮已破,血流许多,而顶骨一毫莫伤。若非刀转为平,则头已成两块矣。是知最危险之时世,当以念佛为主。彼矜奇竞异者,皆不注重在救苦难,注重在显己之智识高超耳。华严会上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其数有无量无边,皆受普贤菩萨教,以十大愿王功德,回向往生极乐世界,以期圆满佛果。此其人为何如人,此其事为何如事,况我辈值千古未有之刀兵大劫,何可改向之念佛为念经乎?地藏菩萨救苦心切,然比阿弥陀佛临终接引,令得往生,则又相去悬远。固宜婉劝慧甲,仍照旧规为事,易行而利益多多矣。(《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十四第336页 复陈慧恭居士书)

H. 印光法师:如何供佛才能功德无量

如何供佛才能功德无量?,,答:就这两样,自己念佛,和,劝大众念佛!

I. 印光大师:回向有什么功德和利益

阿弥陀佛


印光大师---譬如一灯,只一灯之明。若肯转燃,则百千万亿无量无数灯,其明盖不可喻矣,而本灯固无所损也。世人不知此义,故止知自私自利,不愿人得其益。

譬如一灯,只一灯之明。若肯转燃,则百千万亿无量无数灯,其明盖不可喻矣,而本灯固无所损也。世人不知此义,故止知自私自利,不愿人得其益。

佛所以教人,凡诵经、持咒、念佛、作诸功德,皆为法界众生回向。平时尚为无干涉之法界众生回向,况母殁而不至心为母念佛乎?以能为一切众生回向,即与佛菩提誓愿相合,如一滴水,投于大海,即与大海同其深广。如未到海,则勿道一滴,即长江大河,固与大海天地悬殊也。是知凡施 于亲,及一切人者,皆属自培自福耳。知此义,有孝心者,孝心更加增长,无孝心者,亦当发起孝心。

(《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三第594页 复周孟昆弟书)

念佛当发志诚心,深信心,回向发愿心。(谓以己念佛功德,回向法界一切众生,悉皆往生西方。)若有此心,功德无量。若只为己一人念,则心量狭小,功德亦狭小矣。譬如一灯,只一灯之明。若肯转燃,则百千万亿无量无数灯,其明盖不可喻矣,而本灯固无所损也。世人不知此义,故止知自私自利,不愿人得其益。

(《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十九第1245页 复章道生居士书一)

J. 楞严咒功德讲解印光大师

楞严降魔(印光大师)作者:印光大师

持咒却魔。初修行时,小小魔关,容易打破;等到道力渐深,藏在八识里面的多生根本习气,被功夫逼迫出来,或欲念横飞,或妄心乱起,力量甚大,非比寻常,修行人惟此末后一关,最难逃过。
全仗自力,诚恐把握不住,必须仗着佛力帮忙,惟有摄住心神,持诵神咒。咒为佛之金刚心印,无论何种恶魔,遇着即摧成粉碎。诸咒降魔之力,以愣严为最胜;当日阿难证须陀洹初果地位,尚且仗此脱离婬席。次则大悲心咒,为观世音菩萨所说;观世音具十四种无畏功德,故降魔之力亦宏。但持咒功夫,必须平日持得烂熟,否则魔到临头,恐字句都记忆不起,何能通利?何能相应?所以平日功课中,愣严、大悲两咒,是每日必须要念,不可间断的。 印光大师在《复周智茂居士书》
中:非常明白地指出:"……既皈依佛法,当熟读文钞,依之而行,自不致受庸人所误,……佛说经咒甚多,谁能一一遍持。古人择其要者列为日课,早则楞严大悲
十小咒心经,念毕,则念佛若干声,回向净土。晚则弥陀经,大忏悔,蒙山,念佛回向。今丛林皆图省工夫,早则只念楞严咒心经,晚则单日念弥陀经,蒙山,双日
念大忏悔,蒙山。汝言禅门日诵经咒甚夥者,不知乃朝暮课诵外之附录者。在家居士,功课亦可照禅门朝暮功课做,亦可随自意立。如早晚专念弥陀经住生咒念佛,
或早则专念大悲咒念佛,晚则念弥陀经往生咒念佛。" 印光大师明白指出,在家居士,功课亦可照禅门朝暮功课做,更加提及:
……既皈依佛法,当熟读文钞,依之而行,自不致受庸人所误,……

施食是佛传给四众弟子的大福报的方便之门,即使儿童亦可行,几乎不费分文。佛祖在多部经典中一说再说。

热点内容
怎么做分录 发布:2025-08-24 08:33:23 浏览:40
什么是吊死 发布:2025-08-24 06:34:52 浏览:293
化学原料桶 发布:2025-08-24 05:27:35 浏览:855
央视地理节目 发布:2025-08-24 04:57:57 浏览:514
初一历史课本下册 发布:2025-08-24 02:19:47 浏览:810
化学需氧量的测定 发布:2025-08-24 01:24:14 浏览:500
我与老师的销魂初夜 发布:2025-08-23 23:39:36 浏览:499
新进教师培训总结 发布:2025-08-23 22:16:12 浏览:684
数学五大定律 发布:2025-08-23 21:14:06 浏览:489
优秀物理教具 发布:2025-08-23 19:26:57 浏览: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