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师生师德 » 先锋师生

先锋师生

发布时间: 2021-01-19 18:53:02

① 关于师生勉励的文章词句啥都行。

世界文化、科技与教育是在相互交流、彼此借鉴中共同提高和协同发展的。正如18世纪以前中国文化通过以利马窦为代表的西方人士的传播,对欧洲的建筑、园林、手工业技术和考试制度等方面产生深刻影响一样,20世纪以后,我国教育界亦与其他领域类似,西风东渐日浓,美国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通过留美学者胡适和陶行知输入到了中国,欧洲洪堡的科学教育、学术自由和学校自我管理之风气则借助一批旅欧学者的鼓呼在大陆生根发枝。在评价欧洲现代高等教育理念传入我国的途径和中介时,蔡元培被国内绝大多数学者推举为典型代表。而同期与之并驾齐驱、享有“北蔡南马”称誉的另一位著名学者——马君武则由于种种原因被忽视了,这不能不说是我国近代教育界,尤其是高等教育界的一件憾事。

马君武(1881-1940,广西桂林人),青少年时期就读于广西体用学堂,接受反割台杰出人士唐景崧让他攻读数学、英语的意见,开始接受西方科学文化的教育,意识到“非精研西学,不足以致中国于富强”的道理。在他21岁就读于上海震旦大学时,就开始翻译《法兰西革命史》、《代数学》。1903年他进入日本西京帝国大学学习应用化学,在此期间翻译了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并代理《新民丛报》主编。1907年又转往德国,至1911年回国,在柏林工业大学攻读冶金专业;1913年冬他再次前往德国,进入柏林农业大学攻读农业科学,后成为我国留德学生中获工学博士第一人。

马君武首先是一位政治活动家。他的青少年时代正是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深渊的时期,以康有为为首的知识分子痛感民族面临的严重危机,提倡变法维新,主张君主立宪,并不懈进行宣传。16岁的马君武有机会聆听康有为的演讲,眼界大开,后积极致力于各种维新运动。改良派维新活动屡遭失败后,他开始逐渐认识到自上而下的改革及非暴力革命手段不能拯救中国,在求学过程中广泛地接触西方资产阶级学说和革命派人士,使他最终和康梁分道而追随孙中山踏上了民主革命的道路。

1905年,马君武参加了“中国同盟会”的筹备工作,成为该会章程的起草人之一。武昌起义后,他作为广西代表出席了临时政府会议,并参与起草了《临时政府组织大纲》。1913年参加了“二次革命”,后又参加“护法运动”,官至孙中山临时政府秘书长、广西省省长。

经历了十年宦海沉浮和饱尝了各种艰辛之后,马君武毅然决定“再也不从事政治生活了”。1924年以后,他全心全意专注教育,把毕生精力“投身于祖国教育事业,强调利学建国,培养体脑并重的新—代,以期实现其科技救国、教育救国的理想,从此直到1940年去世,马君武将自己的民主思想、科技知识、行政管理经验都融会到所致力的教育事业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作为教育家的马君武与蔡元培并肩,一南一北活跃在改造封建中国的教育体制,极力推广欧洲教育、尤其是欧洲现代高等教育的办学理念的实践中。

1924年,马君武受聘担任上海大夏大学首任校长,以自己的博学带动学校形成了浓厚的学术研究氛围,吸引了大批如作家郭沫若、戏剧家田汉等著名学者前来任教;1925年,马君武应北京工业大学师生的五次请求出任该校校长。他多方设法聘请专家学者担任教授,还积极筹集资金,充实机械、电机、纺织和化工四个系的实验室和实验工厂,使理论学习和科学实验能比较紧密地结合起来;1930年,应蔡元培之邀,马君武出任上海中国公学校长之职。莅任之后,整顿财务,革除积弊;贷款扩建学校,增加图书设备;另加聘教授,调整院系,使在校学生规模增至一千多人。

马君武担任的诸多大学校长之职,以在广西大学时间最长,建树最多,最能显示他的办学理念和教育思想。1927年,广西省主席黄绍闳提议创办广西大学,任命马君武为筹备委员会成员之一,并任校务主任。经过精心策划,广西大学选址在梧州三角嘴的蝴蝶山:“取其交通便利,本省学生皆可顺流而下,外籍的教授亦可朔江而直达”。1928年初,广西大学开始基建施工,历时半年。同年9月13日,广西大学举行开学典礼,马君武被聘为第一任校长。广西大学首批招收农学院、理工学院及矿冶专科学生280人,为广西培养了第一批高层次人才。1929年,由于战乱,校务停顿。1931年,粤桂战争结束后,马君武应邀回广西大学重任校长之职。1936年,马君武被桂系军阀排挤而离职广西大学。1939年,省立广西大学经重庆国民政府行政院批准改为国立广西大学,马君武不计前嫌,第三次出任校长直至1940年8月积劳成疾病故

2 广西大学与马君武

马君武创造地学习借鉴欧洲高等教育的办学理念,结合中国文化教育传统背景,主动适应办学地的经济现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育思想和办学风格,主要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倡导“公德”教育,崇尚体脑并重

马君武认为大学在培养公民的道德方面具有责无旁贷之任:“欲培养一国人民之公德,舍教育外无第二法也。教育者,改铸社会之机器也”;并把培养学生的“公德”放在首位,主张学生不仅要做好学问,更要先做好人。1932年马在广西大学纪念周演讲上,引用德国柏林大学校长菲希德的话“欲医治国家的疾病,只有施行新教育。施行新教育,目的在培养国民纯洁的意志,以造成坚贞、强固、刚正的品格,形成社会的新秩序”。从马办学的历程中可以看出,修正现有道德、确立崭新公德、塑造公德人才是其德育培养过程中的主要思路。关于现有的道德标准,他认为,中国传统道德最缺的是“公德”,即为国家为社会着想的道德意识。因此在办学中,通过各种形式强调培养学生对国家和民族的这种“公德”,在1931年的广西大学开学典礼上,他勉励师生“要努力把西大弄成国内有名望的大学,以对得起广西全省的父老”;在其为广西大学亲自撰写的校歌里,“保卫中华,发达广西,是我们立校本意。为国牺牲,为民工作,是我们求学目的。……对内团结,对外抵抗,为祖国奋斗到底”,充分体现了他塑造公德人才的内容与目的。

由于马先后在日本和德国留学,而这两个国家17世纪以来受重商重工主义影响,都是对生产劳动者十分尊重的国度,对此马有着深刻体会并多次阐明,孔子教育学说的最大弊害就是轻视劳动,生产劳动教育应该得到加强。他主张体脑并重,促使两者相辅相成,为兑现他的办学主张,除在教学内容中设置劳动课外,他还在校内发起“锄头运动”,要求学生要热爱劳动,养成刻苦耐劳的精神。

提倡科学教育,强化技术应用

马君武在日本、德国留学期间,亲眼目睹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都较中国先进,究其原因。他认为“西方以科学强国强种,吾国以无科学亡国亡种”,“科学智识是二十世纪的灵魂” “图强之真原因,为智识进步,科学文明”。因此,马君武集“德先生”和“赛先生”于一身,十分重视对学生进行科学教育,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他勉励学生要“求得科学的知识和为生活而工作的技能,以从事生产”;“要生产就要具备科学的知识和懂得更新的生产力方法。他还要求学生“随时随地都有我们钻研的好机会,不仅在开学期间,即使在假期,也要充分利用时光,努力学习”。

同样,马君武也大力提倡在当时的中国加强应用技术教育。他主张,办教育的宗旨是“立足于复兴民族之基础,以实用教育为方针”,培养学生具有实用的科学知识和基本技能。教育的根本意义在于改造国民,培养现代性的国民。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他分析认为,发展科学尤其是发展理工科最为迫切。

他本人在广西大学第一届新生开学典礼上阐明:“广西是经济贫困、文化教育落后的省份,首先办实用科学,所以设立理、工、农三个学院,今年先招收理学院的学生,明年起招收工科和农科的学生,以培养广西建设的必需人才”。马君武自兼工学院院长,亲自授课。

在科学与应用技术教育关系的处理上,马君武主张两者有机结合:“学校要养成科学的智识,工作的技能和战斗的本领。……现在已不是纯粹于原理的研究,更注重于实践。读死书的时代已经过去,今后的我们要能工作,为生活而工作,用新的方法改良我们的生产”。因此,他非常重视学生理论联系实践和管理能力的培养,他在大夏大学任校长期间,就给学生讲授经济管理方面的课程;在西大期间,他常组织学生到工厂实习,不仅学习工艺操作,还学习车间管理、工厂技术管理、企业管理。

为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马君武十分重视图书馆和实验室的建设。他认为“没有充足的图书资料和完善的仪器设备,就办不好理工科大学”。在广西大学筹建之初,他就开始为图书馆的建设亲自选址,划拨专款,派人四处采购图书,其中购得康有为藏书2万余册。1928年,他赴德为广西大学采购实验仪器;1934年去欧洲考察时,花费巨资购回一批德国生产的化学仪器。当时的西大,理工农科的仪器不仅先进,而且十分齐全,他还建立规章制度,配备专职的图书和实验人员;1935年,马君武建立了植物研究所,它成为大规模采集和系统开发广西植物研究的开端;后又在柳州建立了广西农业试验场。这两大机构的建立,为科学研究、培养人才创造了良好环境与条件。

3 广西大学与马君武

革新传统办学模式,推行现代大学洪堡原则

作为马君武留学地的德国是现代高等教育的发祥地。十九世纪初期威廉·冯·洪堡在世界上第一次提出科学研究也是高等学校主要任务的观点,倡导在大学中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原则。洪堡通过自己创办的柏林大学极力实践他的学说,在随后不长的时间内柏林大学迅速成为了欧洲教学水平和科学研究成果两方面都遥遥领先的学校,成为世界各地包括巴黎大学、剑桥大学、哈佛大学、东京大学等高校学习的楷模,她以拥有29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被公认为现代大学的最杰出代表。马君武先后两次到德国学习,时间长达六年之久,并且留学点就是洪堡原则的提出地——柏林,同时他本人先后留学的两所学校柏林工业大学和柏林农业大学也是推行洪堡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原则的先锋,这些客观因素使得马君武比别人更有条件接触学习、深刻领会洪堡原则的精髓。从后来马君武在广西大学和北京工业大学任校长期间制定的办学方针来看,马君武确实和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一样,在中国充当了推行洪堡思想的旗手。在创办广西大学时,马君武首先设立了理、工、农三个学院。对这些学院的运行,他一方面强调:老师要好好教,学生要好好学,认真做好教学工作;同时要求教师要进行科学研究,通过科研充实教学内容。他身体力行,为学生、教师参与科学研究创造条件和提供机会,经常带领学生、教师到工厂(包括他领导的两广硫酸厂)进行研究实习;组织生物系、林学系、农学系师生到十万大山、花坪林区等地收集植物标本,研究森林群落。为了给师生创造科研场所,他在担任校长的广西大学和北京工业大学都设立了实验工厂,以利于课堂理论知识通过科学实验得以检验和更新。在他的倡导下,广西大学的办学任务自始至终遵循教学科研两条主线,两条主线的并驾齐驱,不但使得广西大学的教学工作如活源之水,与时更新,同时科研成果的实用也为广西地方经济与技术的发展做出了贡献。正如蔡元培对北京大学的传统办学模式的改革在北方大学中声名鹤起一样,马君武推行洪堡原则主持的广西大学在中国南方则享有极高知名度。在其后的几十年中,和世界上其他国家一样,洪堡原则在中国的其他大学逐渐被接受采纳,推广实行。当我们今天回顾总结这段历史,如果只把蔡元培认作中国西风东渐的旗手,而忽视马君武的历史贡献,显然是有失公允的。

兼容并包用人,现代理念治校

马君武始终认为,教师是学校教学科研工作的主体,是办学的根本。因此,他重视教师的选聘,不拘一格地礼聘学术观点虽有不同,但学有专长的学者、教授到校主持院系工作,讲授主要课程,同时实行严格筛选考核和奖优惩劣的制度。他本人亲身经历了西方学术自由之风的熏陶,体会到了兼容并包对学术和学校发展的重要性,因此,他在办学中,便极力推进广纳贤才,容汇多家学说的用人策略。他在中国公学时,宁冒被撤职的危险也不肯辞退学术精湛、思想进步的教授,当时一大批国内外出名的学者,如何炳松、朱经农、刘湛恩、郭沫若、田汉等曾在该校授课;在广西大学任校长时,他更是多方网罗人才,为其所用, 1935年广西大学成立植物研究所,为聘请时任国际植物学会副主席的中山大学著名教授陈焕镛任所长,马君武曾“五顾茅庐”并特地为他建了一所别墅。除陈焕镛外,竺可桢、陈望道、千里驹、李四光、费孝通、薛暮桥、王力、李达等都曾是该校的教授或兼职教授。广西大学在马君武任校长期间达到发展顶峰;其良好学术空气和名师云集的师资队伍水平都在全国大学中享有较高声誉。

马君武认为,大学教师不应仅局限于阅读译本来获取西方的知识,必须有更多的青年到国外接受教育,把西方的科学知识直接接受过来。他借鉴自己早年留学的经历体会,在缺乏留学专项基金的情况下,首创了有计划有步骤地采取保留原薪、贷款留洋的措施:留学人员先向学校预借费用,回国任教后再逐步归还,归还积累款项再资助后人留学之用。通过这种理念超前的留学基金的运作,马君武扶持了一批中青年教师出国深造,这些教师归国后都成为了广西大学教学和科研的骨干,这对广西大学的发展从师资培养和学科建设方面都产生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马君武借鉴利用欧洲现代教育管理理念,运用经济学理论经营大学的例子还很多,如1930年任中国公学校长时,为建校并扩大在校生规模,主动向上海聚兴银行贷款6万元,很快使在校学生达到1000多人;为了资助出身贫苦而又刻苦读书的学生,马君武通过各种途经募集资金,在广西大学设立苦学基金,专门资助贫苦学生学习;另外在大学中设立工读生,对他们采用弹性学制,规定工读生半工半读,以工助学。很多广西大学学生都是得益于这两项当时中国其他大学没有的政策而完成学业的。

马君武毕其一生追求和实践“教育救国”的理想和目标,从事高等教育事业数十年,为传播欧洲进步的民主和科学思想,尤其是欧洲现代高等教育办学理念耕行不辍,与蔡元培一道为我国现代高等教育事业的建立和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时至今日,其具有前瞻性的办学理念和教育思想仍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改革,以及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具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② 以心目中的先锋 为主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难忘的瞬间生活是浩瀚无边的大海,生活是香醇可口的咖啡……每个人都拥有自版我的生活,而生活权就是由无数个一瞬间组成的。永远忘不了,那一瞬间……当我踏上小舞台时,我知道,面临的是一个全新的挑战,巨大的挑战,我同样知道,等待的是全校师生钦羡的目光。但,我还是犹豫不决。该前进,还是后退?所有的想法从我脑中飞过:假如我说不好怎样?假如我受到别人的白眼怎样?……一个坚定的信念把所有的想法一扫而光:我必须要坚信自我,我做得到!我为了这次主持的发奋,这一刻,就是我收获成果的时刻!我发奋克制住自我的情绪。发奋地让自我不平静的心平静下来。还有人等着我,管不了那么多了!我拿着麦克风走到舞台之中,忽然发现自我的手心中和麦克风都有“水”,哦!那是我紧张过度,手心冒出来的汗啊!我开启麦克风,对下方那一双双等待着我的目光说了开场白:“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下午好,这天是我校……”话音刚落,如海潮般涌来的掌声响起,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我也逐渐进入了状态……那一瞬间,当掌声奔来的那一瞬间,是我永远都难以忘记的。那一瞬间,那一次的掌声,不仅仅仅包含了学弟学妹的羡慕,学姐学长的鼓励,还包含了每一位老师对我的肯定!

③ 给先锋模范的一封信

泉州小孩?来??

我写过源了

写革命的人物最好写

袁隆平 的话

就要写他的贡献

要用第一人称

主要是有真情实感

说袁隆平的杂交水稻帮助中国走出饥饿

才能让中国有今天的发展

中国的经济发展之所以怎么

也有一部分是袁隆平的功劳

啥啥的

500字就可以交了

④ 起一个徵文题目,有关为师生提供优质服务、争当优质服务先锋、体现某市民主文明的活力的主题,感谢!

争当文明先锋,服务广大师生

⑤ 师生情的诗歌《师生情》

《师生情》是学生缅怀恩师的诗歌。发表在新世纪物理学空间的博客上。老师是南京大学理论物理教授陈金全。作者是他的学生刘兴胜。陈金全(1938.4.1一2000.5.14)中国浙江武义人,1959年毕业于南京大学物理系。历任南京大学副教授、教授。基本粒子专业,精通经典物理、理论物理、量子物理、基本粒子等。主攻基本粒子研究,长于群表示理论。主持研究群表示论的物理方法获得成果。著有《群表示论的新途径》、《置换群约化系数及其应用》。由于他在基本粒子研究成果卓越,他的群表示方法,当今全球物理学领域称为“陈氏定理”。在理论物理学界,独领一片天地。他的论文,发表在《物理学报》1976年第26卷1977第六期和27卷1978第一期。学生阶段属于神童,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均连年跳级。学业非凡,21岁成为优秀大学教师。也是南京大学的数学和西语高手之一,可使用多语种语言交流。改革开放后,他在江苏高校教师英语比赛夺得英语口译第一名,被国家派到美国深造。REVIEW OF MODERN PHYSICS从1929年创刊到2009年10月期间,陈金全是唯一成功在REVIEW OF MODERN PHYSICS发表论文的中国本土科学家。即:THE REPRESENTATION GROUP AND ITS APPLICATION TO SPACE GROUPS JIN-QUAN CHEN, MEI-JUAN GAO, AND GUANG-QUN MA DEPARTMENT OF PHYSICS, NANJING UNIVERSITY, NANJING,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PUBLISHED IN 1985. 据悉,正当REVIEW OF MODERN PHYSICS就要再次邀请陈教授发论文的时候,不幸的他意外去世了。
诗歌作者的量子物理学启蒙恩师,是陈金全教授。原因是在南京大学就读期间,在大家都还学习基础物理学的时候,他已经开始自学量子物理学了。学习量子物理学,需要光谱学、高能物理、理论物理、基本粒子等知识支持。常常遇到学习困难,不停地请教陈教授,每次都得到陈教授认真细致地指导。从此,不知不觉地成为陈教授的得意门生。2005年5月1日,诗歌的作者实验发现了金属拒绝导电这一物理学新现象。在试建表达方程时遇到困难。9月,急去母校南京大学找恩师求助。不料,得知陈教授在美国不幸以身殉职,诗歌的作者悲痛欲绝。为缅怀恩师陈金全,写下这首诗歌《师生情》。写完这首诗歌的时候,作者的泪水已经湿透衣襟。该诗歌内容如下:
《师生情》「缅怀恩师陈金全」
洪流滚滚唱英雄, 南京大学一英雄,开拓进取勇攀登,
英雄犹如启明星。英雄栽培众后生。陈氏定理天下铭。
歌颂恩师陈金全,虽是桃李遍天下,理论物理新途径,
恩师范教记心中。毅然赴美学不停。胸怀大志功名成。
后生追师无止境,二零零五三生幸,本应师生成果庆,
书破万卷学海中。引力电磁建方程。晴天霹雳噩耗生。
勤学苦读连卅载,金属拒导被发现,恩师意外殉车祸,
基础物理跨步行。喜报恩师是必行。天塌地陷难形容。
无数学子心悲痛,大洋两岸挽英雄,基础科学称先锋,
痛哭欲绝师生情。先师教诲记终生。当之无愧陈先生。
自古人情师为重,指引后生劈荆路,勿忘先师凌云志,
三拜九叩送先生。师生课题需续行。先师遗志我继承。

⑥ 如何发挥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大学校园是和谐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建设和谐校园是一项全方位的工程,必须调动每一位师生员工的积极性,而广大学生的积极性需要引导和榜样的作用,学生党员是学生的中坚,在大学生群体中有较高的威信,有一定的理论水平和较高的政治素质。他们可以及时将党的方针、政策和学校的有关重要精神、信息传达给学生,同时也能及时将学生的意见和要求反映给学校,是党组织连接广大青年学生的桥梁和纽带。在和谐校园的建设中,如何充分发挥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是新时期学生党建工作值得探讨的重要课题。 “带”字当头,做践行的模范 实践锻炼是大学生党员发挥先锋作用的重要载体,也是检验其是否能保持先进性的重要途径。为每一位学生党员搭建发挥先进性作用的平台,通过组织各种活动教育和影响广大学生,使其在实践中感受作为一名党员的光荣感和责任感,并在各方面起带头作用,同时通过学生教育学生,达到“不教而教”的最高教育目的。 带动学习。大学生的中心任务是学习。大学生党员除了完成好自己的学习任务,掌握过硬的为人民服务本领外,还要关注身边同学的学习,在同学中起带头作用。要特别关注爱上网的学生,要及时进行劝阻。学生党员要用自己的行动营造优秀带先进,先进带后进的良好氛围,形成比学赶帮超的学习风气。 引领思想。学生宿舍是大学生学习、生活、休息、娱乐和交流思想的重要场所,是对大学生开展思 想政治工作的重要阵地,通过让学生党员参与学生宿舍的管理,达到沟通学生与学校宿管部门之间的信息,收集和反馈学生对管理服务工作的建议和意见,宣传学生和宿舍内的好人好事,监督检查室内卫生、环境卫生等活动,以使学校深入、准确地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以及学生在学习、生活方面存在的问题。 传递文明。学生党员应自觉遵守国家法律、遵守校纪校规,不应该出现任何违纪行为;对学生中出现的违纪事件或不良事态苗头,应该及时向党组织反映新生思想动态,推出建议和意见;加强自身修养,不做违反道德规范的事情;带头遵守校园文明规定。 推动党建。让学生党员直接参与学生党支部的建设,使他们既成为党支部的工作对象,又成为党支部工作的主体和骨干力量。如选拔优秀的学生党员担任支部书记、支委、党小组长,或是将政治理论学习、党员发展、转正、积极分子培养与考察、联系普通学生等支部的具体的、操作性的工作交给学生党员去做,以增强学生党员的创新意识和创造精神,同时也有利于提高他们自身的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 管理班级。 让优秀学生党员担任班级学生干部或是担任低年级的助理班主任和联系人等工作,通过对所负责班级工作的开展,一方面可以开展优良学风班的创建工作,同时能够随时了解事关学生学习、生活、心理等各方面问题,并主动地向学校相关职能部门反映,争取得到解决和落实。 “树”字为先,做自身和谐的模范 “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大学生党员是青年大学生中最具有影响力的优秀群体,他们应该在专业学习、社会工作、公益活动等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为广大学生建设和谐校园树立一种良好的导向示范作用。学生党员的示范作用的发挥是一种无形的力量,渗透在校园的各个角落,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着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并随之调整着自己的言行,改变着自己的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 学习上是标兵。大学生党员学习上必须有让其他普通学生敬佩的专业知识技能和综合素质,要带头刻苦学习,掌握扎实、过硬的专业文化知识,提高把握先进文化的能力,具备建设社会主义的综合能力,成为学习的标兵和楷模。 生活中是模范。日常生活最能体现一个人的素质, 大学生党员应严于律己, 崇尚文明、健康、进步的生活方式。作为大学生党员,在普通同学心目具有较强的亲和力, 群众基础好,应在生活各方面以身作则, 带动周围的同学, 一同创造和谐的校园生活环境。 身心上要健康。健康是工作的本钱。大学生党员必须始终坚持锻炼,在大学里拓展身心素质,用健康之弦拨动生命之音,用健康蓝图描绘美丽人生,从而完善综合素质,健全人格,提高学习和生活的效率和质量,影响、帮助同学们自觉地积极地锻炼身体,求新求真,求善求美。 工作上是榜样。这是大学生党员发挥示范作用的重要环节。因为大学生党员绝大多数是学生干部,在工作中应尽心尽责,埋头苦干,扎实工作,树立良好的服务意识,用更加严格的标准要求自己,努力创造一流的工作成绩,在实践中培育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帮”字为坚,做服务的模范 近年来,大学生中的思想困惑和实际问题明显增多,矛盾日益突出。发挥学生党员的模范作用如果不同解决身边学生的实际问题相结合,就很难有说服力。每一个学生党员要力所能及的采取措施,帮助他们解决学习、生活、就业等方面的困难,为他们的全面和谐发展创造条件,真正发挥学生党员联系群众、贴近群众、服务群众的作用。 帮助经济困难的学生。高等教育的大扩招,学费的连年增长,高校中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越来越多,高达学生总数的15%以上。学生党员要力所能及的帮助贫困大学生,让他们感觉到党组织的温暖,扶贫帮困、互爱互助,与他们一道想办法战胜贫困。 帮助心理困惑的学生。个体心理的健康发展,是个体形成良好思想品德的基础。从某种意义上讲,人们只有处在和谐愉悦的心理状态下,才乐于接受教育。据不完全统计,大学生中有心理困惑的学生占学生总数的30%,这些学生心理上或多或少存在焦虑、恐惧、孤立、抑郁、敌对等心理障碍。大学生党员主动学习心理健康知识,掌握心理调试技巧,要关爱身边有心理困惑的学生,帮助他们摆脱心理困惑,拥有阳光心态。 帮助就业困难的学生。随着就业压力的增大,有很多学生毕业就等于失业,不仅给学校、家庭和社会增加了负担,也增加了不和谐的因素,为此学生党员必须高度重视就业问题,为就业有困难的学生搜集就业信息,帮助他们提高面试技巧,增加他们就业信心。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首次提出建设和谐社会的命题,并把和谐社会的建设放到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并列的突出位置。这是我们党的一个伟大创造,对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体现党的执政能力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且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也指明了方向。作为国家思想政治文化建设高地的大学校园,其自身的和谐无疑将为和谐社会的建设起到重大的推动作用。学生党员是学生的中坚,在大学生群体中有较高的威信,建设和谐校园必须注重发挥学生党员这一重要抓手的作用,积极发挥他们“树”、“带”、“帮”的先锋模范作用。(作者单位:河北工业大学)

⑦ 新形势下如何发挥高校党员教师的先锋模范作用

1、首先,要发挥好党员个人的“先锋模范作用”,需先激发基层党组织活力,加强基层组织规范化、科学化建设。面对高校教师管理松散,教研室功能弱化的趋势,必须依靠基层党组织凝聚教师队伍。成立教学团队,每位教师党员加入一个教学团队,团队建设与党支部建设相结合。例如新闻学院开展 “国家形象环球采访”、“海疆万里行”等党员师生联合的品牌活动,激发了基层党组织的活力,发挥了模范作用,并取得良好成效。

2、其次,参与志愿服务,体现个人价值,提高党员身份的荣誉感。暨大党委在全校师生党员中深入开展“党徽伴我行”志愿服务,以志愿服务与社会实践的实际行动锤炼广大师生党员的党性,深化“两学一做”认识,切实提升党员意识、宗旨意识、服务意识和奉献意识,展现新时期高校党员新风采。

3、最后,时刻保持党员的先进性。党委召开不同层次的理论学习中心组会议,增强各级党委成员的理论修养和政治水平。通过举办“学习论坛”和“百年文化素质教育讲坛”,增强党员国家方针政策和国际国内形势的认识水平。

2015年,“暨南学习论坛”邀请了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马陆亭、中央对外联络部原副部长于洪君、中央党校蔡志强教授、厦门大学副校长邬大光教授、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马国泉教授、广东省社会科学院院长王珺教授等就高校综合改革、“一带一路”战略、全面从严治党、高校干部队伍建设、十三五规划建设纲要等进行了详细的讲解。

(7)先锋师生扩展阅读:

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就是要求党员要把执行党的现行政策,同坚持党的理想和按照《中国共产党章程》对党员的要求统一起来。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一切社会活动中,通过党员的骨干、带头和桥梁作用,影响和带动周围的群众,共同实现党的纲领和路线。共产党员无论何时何处在何条件下都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这是对每一名党员的基本要求。

热点内容
初一历史课本下册 发布:2025-08-24 02:19:47 浏览:810
化学需氧量的测定 发布:2025-08-24 01:24:14 浏览:500
我与老师的销魂初夜 发布:2025-08-23 23:39:36 浏览:499
新进教师培训总结 发布:2025-08-23 22:16:12 浏览:684
数学五大定律 发布:2025-08-23 21:14:06 浏览:489
优秀物理教具 发布:2025-08-23 19:26:57 浏览:209
师德师风大讨论会议记录 发布:2025-08-23 19:03:33 浏览:245
最新版小学科学目录 发布:2025-08-23 17:20:00 浏览:847
江苏教师网 发布:2025-08-23 16:21:02 浏览:437
2017年安徽省语文试卷 发布:2025-08-23 15:49:23 浏览: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