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的师德培训
人生设计从现在开始
——关于高中生及大学生自我人生规划问题的社会调查
一、调查研究背景
1.调查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当今社会处在变革的时代,到处充满着激烈的竞争。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要想在人生这场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并立于不败之地,必须事先规划好自己的生涯。先做好人生规划,有了清晰的认识和明确的目标之后再付诸实践,这样的效果要好得多,也更科学,更经济。
古语言,“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都说明了这个道理。因此作为新世纪的高中生与即将走向社会的大学生,做好自我人生规划是十分必要的。
对于大学生而言,人生规划的意义不言而喻。通过事先的人生规划,确定其最佳的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选择实现这一目标的职业,以及制定相应的工作、培训和教育计划,并按照一定的时间安排,按照长期性、挑战性、清晰性、可行性、适时性、适应性、持续性的原则,为自己定下事业大计,筹划未来,使大学生在毕业后顺利进入职场,实现自己的梦想。
而对于高中生,不少人专注于学习而没有对自己的人生做出过规划,这是不科学的。其实,做生涯规划最合适的时间便是高中时代,因为这时人的个性已基本形成,马上面临的高考是决定一生的重要因素,高考实际上就是对未来职业的第一次定位,在职业定位之前,进行相关的测评,然后以此为据,做出职业生涯规划,再根据规划选定高考专业,这是最佳方案。相应的,做出全面的人生规划为顺利适应大学生活乃至社会生活都起到关键的作用。
2.调查内容的基本概念解释
人生规划主要包括职业生涯规划、学习发展规划、身心健康规划、生活管理规划及素质拓展规划五个方面。
职业生涯规划是指在对过去成长背景、目前资源条件和将来可能路径的自身主观和环境客观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合理拟定自己的职业生涯目标,为开发和获得与职业相关因素而制定相应的教育、工作计划,按照一定时间安排,采取行动以实现职业生涯目标的一个有机逐步展开的过程。
学习发展规划是根据个人自身情况,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并科学安排学习任务,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身心健康规划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两个方面,它需要我们正确认识自己的身体健康及心理状况,通过自我努力提高身心素质。
生活管理规划包括时间规划、理财规划和情感规划。而素质拓展规划则容纳了思想政治道德素质、科学素质、人文素质、身心素质、实践素质和创新素质的内容。
二、方法与步骤
此次调查针对高中生及大学生,分为公共场所问卷调查与网上问卷调查两个方式。 公共场所共发放问卷50份,收回50份,有效回收率100%。网上共发放问卷200份,收回86份,有效回收率43%。合计有效问卷136份,有效回收率54.4%。调查对象中高中生79人,占58.1%;大学生57人,占41.9%。
三、调查结果分析
1.缺乏规划意识,思想准备不足
选择职业方向,拓展自身素质,确定未来的生活道路,是高中及大学时期生活的一个重要任务。然而调查表明,目前高中学生基本没有接受生涯规划教育,对自己的将来较为渺茫,相当部分学生在面临人生重要选择的时候,认识不足,准备不足。在回答“文理分科”的问题时,选择“目标明确”的尽占35%,其余65%。
表1-1 文理分科时你的态度(高中生部分)
态度
人数
百分比
目标明确
28
35.4%
有一点拿不准
49
62.0%
十分困惑
2
2.5%
总计
79
100%
而在回答“将来所上的大学和专业”问题上,有明确目标的只有21.5%,近一半的高中生则处在徘徊的境地。
表1-2 将来打算上的大学及专业(高中生部分)
态度
人数
百分比
明确
17
21.5%
模糊
27
34.2%
不知道
35
44.3%
总计
79
100%
调查高中生的同时,我发现对于高中时期是否进行了合理的人生规划对于大学生而言有很大的影响。在回答“是否满意现在所学的专业”时,回答“满意”的大学生仅有14.1%,对自己所学专业的满意程度关系到在这一专业上投入的热情,更关系到将来的职业发展。如果在高中时期就有了人生规划的话,个人的发展定位更加准确,在选择高考志愿时更加理智与科学,那么今后的学习道路就会更加顺利。
表1-3 是否满意现在所学的专业(大学生部分)
态度
人数
百分比
满意
8
14.1%
一般
46
80.7%
不满意
3
5.2%
总计
57
100%
2.学习能力有待提高,身心健康更需关注
学习是学生最重要的职责与使命。高中与大学是相当成熟的阶段,学习要求、学习内容、学习方法上都有了许多变化。不再依赖老师、全面的综合素质、联系实际解决问题、深层次的理解、创造性的思维等都需要我们做好学习上的准备与规划。在“学习自主性”问题上,仍有为数不少的同学缺少自己的方法,仅按老师说的做。
表1-4 学习自主性
学习自主性
人数
百分比
仅按老师说的做
60
44.1
大部分由自己安排
55
40.4
不愿意主动学习
21
15.4
合计
136
100%
而在“制定学习计划”这一问题上,缺乏学习计划及执行力成为了现如今学生的普遍问题。
表1-5 学习计划及执行力
计划及执行力
人数
百分比
计划详细严格执行
16
11.8%
有计划但不太执行
103
75.7%
从不制定计划
17
12.5%
合计
136
100%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高中生要挤过千军万马的独木桥,大学生在大学校园则存在生活环境、心理环境和学习环境的转变和适应。因而调整自己的身心素质才能不断迎接新的挑战。那么,当代学生的身心健康如何呢?在“世界卫生组织的健康标准”上,健康状况很好的仅占16.2%,而大多数人的健康状况则并不良好。
表1-6 世界卫生组织的健康标准,你符合的项数
符合项数
人数
百分比
五项以下
27
19.9%
六到十项
87
64.0%
十项以上
22
16.2%
合计
136
100%
其中,在回答“进行体育锻炼”的问题上,能够做到“每天锻炼一小时”这一要求的仅占。
表1-7 锻炼频率
频率
人数
百分比
每天
9
6.6%
一周一两次
86
63.2%
几周一次
23
16.9%
其他
18
13.2%
合计
136
100%
3.生活不够科学,没有条理
高中生、大学生需要合理的时间观、理财观和情感观。有了正确的时间观,你会游刃有余的安排生活;有了正确的理财观,你会量体裁衣,适度消费;有了正确的情感观,你会收获亲情、友情和爱情。为了让所有事情都在规定时间内按质按量完成,我们需要在行动之前制定一份详细的时间计划。在实际生活中,懂得科学管理自己的生活,最有意义地、最大限度地利用自己的时间的人却很少。
表1-8 你有科学的进度时间表和较高的做事效率
答案
人数
百分比
是
13
9.6%
马马虎虎
85
62.5%
不是
38
28.0%
合计
136
100%
而在消费问题上,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做到月有盈余(约占88.6%),合理储蓄(约占79.1%)。
4.素质没有从学校教育转变为自我提高
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和逐渐饱和的人才市场,不断充实自我,提高自身个方面素质,是我们唯一的出路。“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外部给我们的发展空间是广泛的,素质的提高很大程度上需要我们根据自身情况进行科学的规划、个性化培养和综合性开发。但是,现在许多学生对素质拓展并没有清晰的认识,更谈不上合理的规划,以为素质拓展是学校家长须操心的问题。以“社会实践、社团活动”问题为例,各个学校都会在寒暑假开展各式各样的素质实践活动,调查表明大多数学生不是想办法逃避,就是简单应付,几乎没有认识到社会实践对我们今后发展、走向社会的重要性。
表1-9 参加社会实践和社团活动方面
积极性
人数
百分比
非常积极,乐意去做
10
7.4%
积极性一般
31
22.8%
完成任务就行
42
30.9%
能不做就不做
53
39.1%
合计
136
100%
5.长远规划明显不足
高中生面临高考,大学生面临求职,那么今后几年自己会做些什么,需要哪些准备,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那么有多少人对自己有所设定呢?在回答“已经确定了未来多少年的发展目标”时,从未计划过的占36%,而有较长远计划的占11% 。
表2-1 已经确定了未来多少年的发展目标
规划年数
人数
百分比
从未计划过
49
36.0%
近一两年
72
53.0%
五年之内
15
11.0%
总计
136
100%
四、结论
1.高中生现在是有能力并有必要规划好自己的人生的
高中生自我意识高度发展,自我意识成分分化成理想的自我和现实的自我,自我形象逐渐达到稳定,大部分高中生能进行适当的自我评价。因而高中生进行自我人生规划是可能的。就高中生心理特征而言,高中生较成熟而仍不稳定,善于吸收知识而受用,容易更改矫正与成长,需要经验逐渐成熟。缺乏经验,但是喜欢吸收知识并去运用,富有潜在的发展能力。因而在高中阶段进行自我人生规划也是非常恰当及必要的。
调查结果表明,高中生的人生目标很不清晰,对自身的个性特质、现在与潜在的资源优势的认识很不到位,所以没有办法对自己的价值进行定位并使其持续增值。也没有办法在现在的学习生活中做到事半功倍。进行自我思索与评价,确定目标和路线,继而实施策略,是高中生现在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2.大学生重心不合理,规划仍需深入
大学生相对高中生而言更加成熟与理智。他们没有高考的压力,学习更加自由,发展舞台更加宽阔。但是大学生面临校园与社会的衔接,需要有前瞻与实际相结合的目标定位,搜索发现新的或有潜力的职业机会。在大学生活中不断增强自己的竞争力,为走进社会打好基础。
调查结果显示,部分大学生还没有走出一味学习的圈子,部分大学生则因为高考结束便将重心放在上网娱乐购物上。在我进行这次调查的过程中,许多大学生因不愿耽误网上游戏时间而拒绝接受调查,更有甚者宁可无聊也不愿认真思考一下自己的人生发展,将我的调查看作是笑话。在国外大学生已经开始打工赚钱实现梦想的时候,国内大学生却连对未来的思考都还没有进行,这种对比是我们不愿意见到却不得不承认的。
3.规划需要行动保证
成功就是事先树立的,有价值的目标被循序渐进地变为现实的过程,这一过程因平衡而得以坚固,因信念而具有意义。人生规划则是实现成功的需要。它不是客观的逼迫而是主观的要求,只要自己认识到了这一点,你的人生规划才有存在的意义。规划是一种方案,要有具体的行为措施来保证。没有行动,再好的规划也是纸上谈兵。
五、附录
1.参考文献
《社会调查理论与方法》、《大学创新教育与创新人才的培养》、《把握你的职业发展方向》、《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理论与实践》、《高中生心理教育》、《美国高中教育》
2.凋查问卷
人生设计从现在开始——关于高中生、大学生自我人生规划问题的社会调查
调查问卷部分
职业生涯规划
大学生:
1,在填报高考志愿时,你考虑过将来的职业问题吗? A仔细规划过 B考虑过 C有考虑过
2,你满意现在所学的专业么? A满意 B一般 C不满意
3,通过气质性格能力等各方面,你知道自己适合的职业么?A明确 B模糊 C不知道
4,你了解自己现在在职业方面已具备的条件和所欠缺的条件吗?A明确 B模糊 C不知道
5,你对职业前景有多了解?A清楚地了解 B知道一点 C不知道
6,你已经确定了未来多少年的发展目标和路线?A近一两年 B五年之内 C从没计划过
高中生:
1,在文理分科时,你有过困惑么?A十分困惑 B有一点拿不准 C很明确
2,你明确自己将来上哪所大学和哪种专业么?A明确 B模糊 C不知道
3,在填报高考志愿时,你会考虑将来的职业问题吗? A会仔细规划 B会考虑 C不必考虑
4,你对未来从事的职业有明确的方向么?A明确 B模糊 C不知道
5,你对职业类型,职业需求,职业能力等,有多了解?A清楚地了解 B知道一点 C不知道
6,你已经确定了未来多少年的发展目标和路线?A近一两年 B五年之内 C从没计划过
学习发展规划
1,你的学习目标:A明确 B模糊 C没有
2,你的学习意志:A很强 B一般 C弱
3,你的学习自主性:A按老师说的做 B大部分由自己安排 C不愿意主动学习
4,你在制定学习计划时:A计划详细并执行 B有过计划但不太执行 C从不制定计划
5,你的学习方法:A行之有效 B一般 C说不清
6,你知道自己学习过程中的助力和阻力吗?A明确 B模糊 C不知道
身心健康规划
1,你的身体健康检查(医院检查和健康测评):A自己定期做 B偶尔做 C只做学校的体检 D很少做
2,你多久进行一次锻炼?A每天 B一周一两次 C几周一次 D其他
3,你的作息饮食习惯科学么?A科学 B一般 C不太科学 D不清楚
4,下列心理要求你具有几项?(良好的适应能力 健康稳定的情绪 和谐的人际关系 健全的意志 正确的自我评价 合适的焦虑 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
A一两项 B三到五项 C七项全有
5,你知道多少种积极的心理调控方法?A只有一种 B三种以下 C五六种 D很多
6,世界卫生组织的健康标准,你符合多少项?
⑴有足够充沛的精力,能从容的应付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压力。⑵处事乐观,态度积极,乐于承担责任,不挑剔事物的巨细。⑶善于休息,睡眠良好。⑷应变力强,能适应环境的各种变化。⑸能够抵抗一般性感冒和传染病。⑹体重得当,身体均匀,站立时,头肩臂位置协调。⑺眼睛明亮,反应敏锐。⑻牙齿清洁,无空洞无痛感,牙龈颜色正常,无出血现象。⑼头发有光泽无头皮屑。⑽肌肉皮肤有弹性,走路轻松。⑾身体智力情绪十分协调。⑿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中彼此能谦让。⒀有幸福感。⒁在学习和工作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着有效率的生活。
A五项以下 B六到十项 C十项以上
生活管理规划
1,你有科学的进度时间表,并且做事效率高:A是 B马马虎虎 C不是
2,你根据事情的重要性和时间紧迫程度进行处理:A从未这样 B有时是 C经常这样 D一向如此
3,你平均每月用去多少生活费?A 500以下 B 500~1000 C 1000以上
4,你的消费状态?A月有盈余 B恰好够花 C常常超出计划
5,你有进行储蓄么? A有 B没有
6,你与家人的关系是? A亲密 B比较融洽 C一般 D冷淡
素质拓展规划
1,你的爱国主义热情:A高涨 B一般 C不重视
2,你对科学:A热爱 B仅当作课程 C不喜欢 D其他
3,你的艺术特长:A没有 B一样 C两样以上
4,你在参加社会实践,社团活动方面:A非常积极 B一般 C当作完成任务 D不愿意
5,你会去做公益事业志愿者吗? A会 B看情况 C不会
6,你对自己的个人素质拓展有过规划吗? A有 B没想过 C不重要
B. 如何提升教师专业理念和师德修养促进学生有效学习
教师专业理念和师德素养主要由四个部分构成:即专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专业实践。要提升教师的专业理念和师德修养,需做到一下几方面。 一、消除职业倦担教师参加工作的时间越来越长,随着业务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经验的逐步丰富
C. 师德师风培训内容
是的,是风培训的内容。那当然是作为一个老师应该遵守的一些道德规范的。
D. 师德培训体会 怎样做一个四有好老师
人类灵魂的塑造者,又是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的开拓者,是年轻一代健康成长的引路人和光辉典范。因而,教师的言行是构成对学生影响的最现实的因素之一,它不仅影响着学生学习状况及其效果,而且影响着学生人格等心理品质的形成和心理健康的发展水平。
我深深地认识到师德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我们教师所从事的职业是教育人,塑造人的事业。因此,教师道德素质比教师文化素质更为重要。师德是教师执业的灵魂,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师魂”。师德是教师人格特征的直接体现。在教育工作中,一切师德要求都基于教师的人格,因为师德的魅力主要从人格特征中显示出来。历代的教育家提出的“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循循善诱”、“诲人不倦”等,既是师德的规范,又是教师良好人格品格特征的体现。在学生心目中,教师是社会的规范、道德的化身、人类的楷模、父母的替身。他们都把师德高尚的老师作为学习的榜样并加以模仿。正人先正己,教育者必先受教育。可见,为人师表必先修养锻炼自己的品德,才能够成为学生的表率。用自己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高尚的情操,模范的行为潜移默化地去感染学生、陶冶学生,使学生有纯正的心灵。
教师关爱学生,是师德的核心。在一定众多创咋程度上,热爱学生就是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并不是一件容易空间的事,让学生体会到教师的迅速腾空爱就更困难了,教师对学生的爱是神圣的。这种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就“信其道”,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教育实现了其根本的功能。回忆自己读书的情景,那时自己会因为喜欢一位老师而喜欢一门功课,同样,也曾因讨厌一位老师而讨厌那门课的学习。我想一个被学生喜欢的教师,其教育效果总是超出一般的教师。本次师德学习体会最深的体会就是教育是爱的共鸣,是心与心的呼应,教师只有用爱去关心学生,才能教育好学生,才能使教育发挥最大限度的作用。
“昨天的孩子,课本是他们的世界;今天的孩子,世界是他们的课本”,身处课改大潮中的一名普通教师,该以什么样的态度来面对今天的教育?我想,我应该快乐地迎接每一天,以正确的态度面对自己的事业,面对自己的工作,面对自己的学生,全身心去研究课程、教材、学生、教法等,让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得以提升,做到德才兼备,让每一课的知识变得如此生动有趣,并培养学生的能力。抓住“课改”带来的发展机遇,树立较强的科研意识,走进新课程,刻苦钻研课堂教学艺术,争做善于吸收的学习型教师,善于研究的反思型教师,敢于探索的创新型教师。
E. 青年教师如何培养良好的师德师风
我认为要提高自身的师德师风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下手,才能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1、爱岗敬业。首先,要热爱教育事业,要对教育事业尽心尽力。我们选择了教育事业,就要对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不计名利,积极进取,努力创新。尽心尽责地完成每一项教学任务,不求最好,但求更好。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受到老师的影响而努力学习,不断进取。作为新时期的教师,我们必须知道爱生是立业之本,读书是立生之本,每一位教师都要爱读书、读好书,我们的学习是为了更好的肩负起我们的责任,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生活。教育要让学生终身受益,而不是丧失学习兴趣。我们只有从内心爱上这份职业,才不会叫苦叫累,学习让我明白了,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甘为人梯、乐于奉献、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 2 、作为传道授业的老师,只有不断的更新自己的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的完善自己,才能教好学生。如果自身散漫,怎能要求学生认真。要提高我们的自身素质,这就要求我们年轻教师多听取学生和老教师的各种意见。并且自身不断的学习,积极学习,不断开辟新教法。努力使课堂教学实现朴实、高效、生动、独特。在教学中我们要做到有效地备课,体现教师教学的智慧,常规教学做到扎实有效。 3、以身作则。教师的言行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和品质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的一言一行,学生均喜欢模仿,这将给学生成长带来一生的影响。因此,教师一定要时时刻刻为学生做出好的榜样,凡要求学生要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坚持严于律己。教师要知道教育是一朵云吹动另一朵云,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个心灵感动另一个心灵。我们要学会喜欢学生,喜欢和他们在一起,这样才可以发现他们的优点,我觉得“身临其境”才是最好的教育。 4、刻苦钻研业务。精通教学业务是教师之所以成为教师的关键。[莲山课~件 ]只有精通业务,才能将科学文化知识准确地传授给学生,而不至于误人子弟。 5、加强学习、提升教师魅力。 在培养人的道德素质中,最核心的一点就是要有一种奉献的精神,一个人之所以能够受到他人的称赞和社会的褒奖,就是他具有能够牺牲自己的利益,为他人和社会作出贡献的品质。报告中的有些老师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他们受人景仰。我们从他们身上学到:对工作埋头苦干、精益求精的态度;对生活艰苦奋斗、乐观向上的作风;对教育事业作出巨大的贡献;对待教书育人工作的神圣态度,真心实意,踏踏实实,自觉刻苦自我完善,打下良好的知识基础,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模范老师们的成功告诉我们:作为一名教师,必须要修品练功,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教师是学生瞩目的焦点和榜样,必须努力学习,提高自我修养,成为学生心中的偶像和楷模。教师要重视修品练功,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学术魅力和工作魅力感召和吸引学生,起良好的示范作用。教师要进德修业,为人师表,获得学生的爱戴敬重,从而亲其师,信其道。模范老师们对教学的改革告诉我们:教师除了要修品,还要练功。要勇于改革和实践,探索和创新。 以上是我对师德师风的一些学习体会。我将坚持不断的学习,使自己能在不断更新的知识中汲取营养,能够把自己所学奉献给学生,提高自己的钻研精神,发挥敢于与一切困难做斗争的思想和作风。
F. 师德师风法律法规培训内容
师德师风法律法规,培训内容主要有《义务教育法》,《教师法》,职业道德规范等等,供参考。
G. 师德培训后的心得体会
师德学习心得
师德古来有之,不同时代对师德有不同的要求,现代师德是对古代师德的继承与发展,知识经济时代对师德赋予了新的内涵。
1.爱岗敬业、献身教育是师德的基本要求
教师的职业有苦也有乐,平凡中见伟大,只有爱岗敬业,教师才能积极面对自身的社会责任和社会义务,才能自觉、不断地完善自我,才能在教育活动中有所收获。
教师不仅仅是在奉献、在燃烧,而且同样是在汲取,在更新,在升华。教师要付出艰辛的劳动,但是苦中有乐,乐在其中。教师最大的乐趣就是照亮了别人,充实了自己。正是这种成就感、幸福感,激励着千千万万的教师不辞辛劳地为教育事业献身。
2.热爱学生、教书育人是师德的核心
热爱学生,了解学生,循循善诱,诲人不倦,不歧视学生,建立民主平等、亲密的师生关系,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教师对学生的爱,是师德的核心。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记回报、无私的、广泛的且没有血缘关系的爱。这种爱是神圣的,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教育实现了其根本的功能。
爱学生,怎么爱才是真正的爱,近来一些舆论批评某些教师是“制造自卑者的教师”。好多教师都认为,学生的优点,不夸跑不了;学生的缺点,不批改不了。因此,他们总是批评、训斥、否定学生,而很少鼓励、表扬、肯定学生。其实,在老师的眼里不应有教不好的孩子,爱学生就要对学生一视同仁,不能用简单粗暴的做法对待学生或歧视学生。应当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成功,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发现他们的闪光点,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3. 更新观念、努力创新是师德的新发展
要让学生从分数的奴隶变为学习的主人。要从以“教”为出发点转变为以学生的“学”为出发点,教为学服务,教不是统治学生学、代替学生学,而是启发学生学、引导学生学。课堂要成为学生学习的用武之地,成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获取知识、训练能力、发展智力以及思想情操受到良好熏陶的场所。教师应是教练员,不是运动员,要让学生运用感觉器官和思维器官,去学习、去实践。
4.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是师德的人格力量
在教育中,一切师德要求都基于教师的人格,因为师德的魅力主要从人格特征中显示出来,教师是教人怎样做人的人,首先自己要知道怎样做人。教师工作有强烈的典范性,为人师表是教师的美德。教师以身作则,才能起到人格感召的作用,培养出言行一致的人。
5.终身学习、不断进取是师德的升华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和技术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每个人都会面临落伍的危险。在科学和技术发展速度如此之快的背景下,如果不经常处于学习状态,人们的知识结构很快就会落后于实践的要求。所以,时代要求教师必须转变学习观念,确立“边学边干、边干边学、终身学习”的观念,紧跟当代知识和技术的发展步伐。
H. 师德师风建设学习材料有哪些
师德师风建设学习材料有哪些
教师是立校之本。师德是教育之魂。《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指出,要“大力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特别要加强师德建设”。要达到高质量的教育,必须要有高素质的教师。可见,强化人民教师的师德建设,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奠基工程。教师是学生精神文明建设的主力军,建设一支具有优秀的师德、师表风范,具有模范的师爱形象、具备高超的师识本领和掌握精湛师艺的教师队伍,是办好学校的根本所在,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大举措,是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和适应市场经济新型人才的需要。
一、加强人民教师的师德建设,塑造优秀的师表风范
新时期师表的建设,在于学校切合实际制定完善的政治学习、业务提高计划及标准,依照《教育法》、《教师法》的规定对教师的基本权利、职责和义务进行培养、检查和监督,让教师从思想上把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和精神实质与社会公德融为一体,把学习、政治、正气与教书育人贯穿始终。树立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明确教育事业是教师用自己的劳动(职业)以人格来培养人格,以灵魂来塑造灵魂,严于律己,让文明的言行举止堪为学生的表率,从而对全社会的教育改革和教育发展产生积极而广泛的影响。
二、加强人民教师的师德建设,树立模范的师爱形象
师爱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和精髓。师爱是教师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的有效保证。[莲山~课件 ]是教育方针的基本要求,是教师爱岗敬业热爱学生的体现,是教师教学中出自崇高的目的、充满科学精神、普遍、持久而又深厚的教育之爱。这种爱趋使教师无代价地对学生赋予亲近感、期望感和献身的热忱。为此,学校要实施师爱工程。对教师进行师爱形象塑造,要求教师要从热爱教育事业、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做起,要淡泊名利、积极向上、自觉锤炼自己,以全局为重,不为学生家庭地位,状况来偏倚学生,也不以学生成绩和表现来薄厚待之,要针对每个学生具体情况,严而有格、严而有度、严而有恒、严而有方地面向全体学生赋予具体的教育爱,<莲~山 课件>在尊重保护教育学生的基础上,使学生健康地、生动活泼地茁壮成长。
三、加强人民教师的师德建设,具备高超的师识本领
教育事业辉煌的前景和中华民族整体素质提高的曙光,是以教师高超的师识本领为寄托。师识包括教师自身的素质学识、教学质量意识,教学教改意识和适应教学发展的竞争意识。教师具备高超的师识本领,必须注重学历层次的提高,设计培训方案,及时稳妥地、有计划分批分期地选送教师进行在职或兼职深造、学历后的继续教育和自学研修。注重对“博学多才”的“经师”和对“道德高尚”的“人师”的培养,适当的安排各种观摩助教活动,鼓励教师加强自我文化建设和自我思想改造,端正认真严肃、实事求是、尊重真理、尊重知识的态度,监督检查教师是否对所教学科具有比较扎实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独立掌握,正确分析和处理教材的业务能力,达到教育教学能力有明显提高,保证教学质量。培养教师养成学习教育学、心理学和钻研教学的自觉性,并增加文学、艺术、历史、哲学等方面的文化修养,达到教师综合师识本领的提高,从思想上彻底除去陈规,开拓创新,积极实践,不断前进。
四、加强人民教师的师德建设,掌握精湛的师艺
国家的兴衰,取决于教育,教育的兴衰,取决于教师。打铁先要自身硬。教师有过硬的知识基底和教学技能,才基本具备参与未来的知识经济时代,信息时代教书育人工作的首要条件。为此,严格锤炼师艺技能是科教兴国的当务之急。新时期乃至跨世纪的教师要掌握精臻的师艺才华,第一必须具有较高的政治思想觉悟和精良的业务素质。第二,要重视教学思路上的革命,具有创新意识和超前意识。第三,要侧重教学效果上的提高,具有学科发展能力和创新能力。第四,要了解市场需求,把握科学前沿脉搏,培养创新人才。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在耕耘中拓宽视野,奋力拼搏,在执教中提炼师艺,升华师技。教育才能真正适应新技术革命和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真正成为增强综合国力的基础。从而推动
社会主义事业飞速发展。
光辉的事业 崇高的师德
师德师风,简单理解就是教师从教的道德作风。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学是师之骨,德为师之魂。被誉为万世师表的孔子曾说过:“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倡扬高尚的师德师风,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新时期教师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加强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必然要求。学校开展 “师德师风”系列活动,是我校领导抓住了学校工作的关键点和重要点。
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智慧的启迪者、人格的影响者,也是道德的实践者和示范者。师德师风直接影响教育行风,关系教育形象,关系受教育者健康成长。从教育发展的要求来看,教师的品德素养也是教师发展的一个重要前提。
我校教师,数十年如一日,兢兢业业,无怨无悔;教书育人,呕心沥血;为人师表,无私奉献,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涌现出许多德育先进典型,赢得了全校师生的信赖与尊重,为学校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但是在教师队伍建设和师德师风建设方面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个别教师缺乏敬业精神和奉献精神,工作不思进取,不能深入研究新时代学生的特点,对学生缺乏宽容和耐心,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乱收费等,因此,我们有必要继续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努力做让人民满意的教师。
首先,师德师风建设要坚持以热爱学生、教书育人为核心,以敬业爱岗、为人师表为基本准则,以十条《规范》为行为要求,以终身学习、无私奉献为理想追求,使师德师风建设工作的关键环节和主要内容具体化、规范化、制度化。教师要模范践行陶行知先生“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崇高精神,守得住清贫,经得起诱惑,自觉抵制社会不正之风的影响,无愧于“人类灵魂工程师”这一神圣称号。
其次,学校正在进一步更科学地健全教师职业道德考核评价制度。定期评议师德师风,并将考核评议结果作为教师聘用、职称评定、晋级、表彰的重要依据,并注意发现和培养师德先进典型,树立师德标兵。同时,我们也认为,师德师风建设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学校要重视把社会各界尤其是家长的尊师重教同要求教师教书育人紧密结合起来,进一步维护教师的职业尊严,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积极为教师办实事、办好事,让社会、学校领导对教师的关爱之情去滋润教师对学生的关爱之心。
再次, 我校开展“师德师风”活动的活动方案,注重实效,受到了全体教师的赞同。教师需要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率先垂范,作出表率,以高尚的人格感染人,以整洁的仪表影响人,以和蔼的态度对待人,以丰富的学识引导人,以博大的胸怀爱护人。虽然我们正在冲刺中考,但还是认识到我校开展“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性。因为教师工作的“示范性”和学生所特有的“向师性”,使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学生总是把教师看作学习、模仿的对象。只有具备良好的“师德师风”,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进而“乐其道”。才能保证教书育人的实效,才能保证学生以最佳的学习状态、心理状态参加学习和活动,以受到教育和启迪,实现全面发展。
第四,我们认为师德最重要的体现在于关爱每一位学生。热爱一个学生就等于塑造一个学生,而厌弃一个学生无异于毁坏一个学生。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就曾花 10 年时间,将一名有偷窃习惯的学生培养成一名成功的农庄主席。每一位学生都渴望得到老师的爱,尤其是那些家庭有过特殊变故的学生,容易形成特别性格,我们年级就有几个这样的学生。这就要求教师真诚相待、热情鼓励、耐心帮助,用师爱的温情去融化他们“心中的坚冰”,[莲山课 件 ]让他们在愉快的情感体验中接受教育。我们年级有几位老师在这方面就做得很好。
第五,老师们探讨了新时代好的师德师风的一个具体表现,就是无论怎样对学生要求严格,师生之间都应保持一种人格上的平等。师生应形成一种相互学习、相互尊重的新型的和谐的关系。老师们有针对地提出,尊重学生是我们应该正视的问题。各行各业的职业道德各有其自身的特殊要求,但也有很多共性的方面。其中一个共性的要求就是,无论从事何种职业的人在单位里、家庭中或是社会上碰到什么不顺心的事,都不能把这种事所造成的不良情绪转移到你服务的对象上。我们要建立的一种认识是,学生是老师教育的对象,也是老师的服务对象。
师者为师亦为范,学高为师,德高为范。走上三尺讲台,教书育人;走下三尺讲台,为人师表。教师不仅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者和传播者,更是莘莘学子们的道德基因的转接者。因此,师德 , 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一种精神体现,一种深厚的知识内涵和文化品位的体现!师德需要培养,需要教育,更需要的是——每位教师的自我修养!
雨果的话可以供我们大家共勉:“花的事业是尊贵的,果实的事业是甜美的,让我们做叶的事业吧,因为叶的事业是平凡而谦逊的。”教师就像那默默奉献的绿叶,时时刻刻衬托着鲜花的娇艳。教师良好的思想品行将是教师最伟大人格力量的体现。让我们以良好的师德,共同撑起教育的蓝天!
I. 师德培训教师法学习内容
一、严明纪律,明确责任。
为了使学习学有所获,不走过场,学校对每位教师提出严格要求,严明学习纪律,规定学习期间不得迟到、早退,不随意缺席,会上认真作好笔记,不得做与学习无关的事,会后写好心得体会。
二、精心组织,具体落实。
(一)、学习主要内容:
1、《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2、《安徽省中小学办学行为规范》。
3、《蚌埠市中小学教师“十不准”》。
4、感动学校人物事迹报告。
5、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
6、《学校伤害事故处理办法》。
7、《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二)、学习形式:
本次学习的形式灵活多样,通过听报告、师德建设讨论、撰写反思材料等形式,开展学习。
三、认真学习,受益甚多。
通过这次学习,使广大教师从思想到行动都得到了一次净化。学习之后,要求每位教师写两篇不少于300字的学习心得体会和一篇总结。师德师风的建设不是一蹴而就,也不是说在嘴上,写在纸上,我们更重要是落实在各自的行动中。这次培训学习虽已结束,但是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却永远没有尽头;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大力弘扬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园丁精神,为推进我校的教育事业稳定健康发展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