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师生师德 » 师生互语

师生互语

发布时间: 2021-02-07 20:15:11

㈠ 形容老师讲课师生互动的语句

“跨区”是用来形容一个老师教很多学生,在全国范围内,“桃花”的代称学回生。

春秋,魏部长品质孩子学答富五车,见多识广。因为他得罪温厚,老熟链搜瞎人去了北逃的房子。朋友的家境并不富裕棚空,生活质量的孩子不想要添加到朋友的负担,他想开个学校礼堂,关闭一些学生教读,为了糊口。朋友们都很支持他,释放两个可用的教室作为学生的贫富收获的质量,儿子,只要肯学能拜他为师,一视同仁。

这个科学博物馆里有一个桃子,李子树。这些谁到学校来的学生跪在先生桃树认识。子质量的结果,指着两棵树已经教过的学生说:。 “你要好好学习,像这样的两栖成果只有知识是高一棵树,为了使一个大企业,为国家

为了教育学生成为有用人才,子女优质教育严重。在他的严格管教,学生们刻苦学习,学到了很多新的技能。后来漏毕,这些学生都成才,成为国家的栋梁。他们为了当先生感谢品质教导自己的居住地栽桃的儿子, 。梅树

高质量的儿童前往不同国家,会见官员学生的国家,看到同学们种了两棵树,他自豪地说:“我的学生真的跨越啊!还有为一体! “从那时起,当先生(老师)的”桃“代表李学生的,并且许多学生为”跨越“了。

㈡ 师生之间的相互沟通有什么重要意义请你简要回答

师生之间需要有沟通.沟通是交流内心的一种好的方法,作为学生应主动沟通.古人言道:“亲其师,信其道.”亲近老师,才能更好地学习知识.如何亲近,当然是用沟通的方法,好的沟通会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此时此刻,师生之间,已超越时空,身份已不再重要,是朋友,抑或是亲人;师生之间已架起沟通的桥梁.
师生之间不管发生什么矛盾,并没有多大的矛盾,老师对我们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天地君亲师”,可见教师在古代地位亦非常重要.暮年之际,回想昔日之师,你就会感慨良多!
我愿师生之间的关系能更加和谐、融洽,建立“既尊师重教又尊生爱生”的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考生以师生关系为线索,写出师生之间需要尊重、平等、理解和沟通,师生关系只有
建立在这些基础上才会变得和谐.文章脉络清晰,事理相融;思路开阔,引用得当,感情真挚.每段以“师生之间需要有……”开头,写出了对师生之间关系的理解.引用了多句古语和名人名言,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为文章增添了文采.

㈢ 师生互动包括哪些方面

思维互动,问答互动,情感互动,行为互动等。

㈣ .如何进行师生互动

师生互动”这一课堂教学理念并不是新生事物,而是自古就有的。无论是中国古代孔子与弟子的座谈还是古罗马教育家昆体良提出的“教是为了不教”都或多或少的在形式和内容上成为“师生互动”的先导。要使“师生互动”这一理念真正内化到课堂教学方式中,我们必须明白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还要教给学生获得知识的方法。教师在课堂上的角色就不能是单纯的给与者,而应该是获取方法的引导者。 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性,这就决定了学习数学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开发学生大脑智力因数、引导学生数学思维更要求师生间有充分的交流与合作,因而,师生互动也表现得更加突出。据我所知,多数数学老师在实践中的互动形式主要有:1. 多提问,一堂课不间断的提问,力求照顾到全体学生;2. .多讨论,老师讲完一个问题后,让学生分组讨论,然后再指派或让学生推举代表发言。这两种形式确实具有易掌控、易操作、有利于按时完成教学任务等优点。但我认为这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互动”。真正的“互动”应具备下列几个要件: 一、师生互动, 首先要强调师生的平等。 师生平等,老师不是居高临下的“说教者”,而是作为引导者,引导学生自主完成学习任务。我们知道,教育作为人类重要的社会活动,其本质是人与人的交往。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既体现了一般的人际之间的关系,又在教育的情景中“生产”着教育,推动教育的发展。根据交往理论,交往是主体间的对话,主体间对话是在自主的基础上进行的,而自主的前提是平等的参与。因为只有平等参与,交往双方才可能向对方敞开精神,彼此接纳,无拘无束地交流互动。因此,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师生互动,首先应是师生完全平等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应该说,通过各种学习,尤其是课改理论的学习,我们的许多教师都逐步地树立起了这种平等的意识。但是在实际问题当中,师生之间不平等的情况仍然存在。教师闻道在先,术业专攻,是先知先觉,很容易在学生面前就有一种优越感。年龄比学生大,见识比学生多,认识比学生深刻,有时就很难倾听学生那些还不那么成熟、幼稚,甚至错误的意见。尤其是遇到一些不那么驯服听话的孩子,师道的尊严就很难不表现出来。因此,师生平等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其实是比较难于做到的。 怎样才有师生间真正的平等,这当然需要教师们继续学习,深切领悟,努力实践。但师生间的平等并不是说到就可以做到的。如果我们的教师仍然是传统的角色,采用传统的方式教学,学生们仍然是知识的容器,那么,把师生平等的要求提千百遍,恐怕也是实现不了的。很难设想,一个高高在上的、充满师道尊严意识的教师,会同学生一道,平等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要知道,历史上师道尊严并不是凭空产生的,它其实是维持传统教学的客观需要。这里必须指出的是,平等的地位,只能产生于平等的角色。只有当教师的角色转变了,才有可能在教学过程中,真正做到师生平等地参与。转变教育观念,改变学习方式,师生平等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实现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是这次课程改革实施过程中要完成的主要任务,这也正是纲要中提出师生积极互动的深切含义。为什么我们要强调纲要提出的师生互动绝不仅仅是一种教学方式或方法,其理由就在于此。 二、 师生互动,还应该彻底改变师生的课堂角色,变“教”为“导”,变“接受”为“自学”。 课堂教学应该是师生间共同协作的过程,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主阵地,也是师生互动的直接体现,要求教师从已经习惯了的传统角色中走出来,从传统教学中的知识传授者,转变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组织者、引导者。现代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认为,知识并不能简单地由教师或其他人传授给学生,而只能由每个学生依据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地加以建构;同时,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论及自己的思想,与同学进行充分的交流,学会如何去聆听别人的意见并作出适当的评价,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自我意识和自我反省。从而,数学素质教育中教师的作用就不应被看成“知识的授予者”,而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促进者、启发者、质疑者和示范者,充分发挥“导向”作用,真正体现“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的教育思想。所以课堂教学过程的师生合作主要体现在如何充分发挥教师的“导学”和学生的“自学”上。 举个例子,在初中几何中,讲圆柱、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时,教师的“导学”可以从实验入手,实际操作或演示就可很快得出结论:圆锥侧面展开图是扇形,此扇形的弧长是圆锥的底面圆周长,扇形的半径是圆锥的母线长。这种演示“导学”既直观又能引起学生注意,学生非常容易接受这个知识点。在上述老师提示后,学生自己阅读,找出本节的重点,新知点和难点,先自己利用已学知识尝试解决,攻克疑难问题。这是学生“自学”的过程,在老师做了演示之后,再让学生阅读,自行解决课本中的例题和练习。有了“导学”的认识,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点就相当明确,“自学”的过程实际上是在运用旧知识进行求证的过程,也是学生数学思维得以进一步锻炼的过程。所以,改变课堂教学的“传递式”课型,还课堂为学生的自主学习阵地是师生双边活动得以体现,师生互动能否充分实现的关键。 总之,教师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平等地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必然导致新的、平等的师生关系的确立。我们教师要有充分的、清醒的认识,从而自觉地、主动地、积极地去实现这种转变。与此同时,我们也应看到,这次课改,从课程的设置,教材的编写,教学要求等许多方面,都为我们教师这种角色转变,提供了很多有利的条件(其实不转变角色已不能适应新课程实施的要求了)。我们应充分利用这些有利条件,在课改实验中,尽快完成这种转变,以适应新课程实施的要求。 三、 创设问题情景,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师生的合作与交流是“师生互动”的直接表现 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交流应是“随机”发生,而不一定要人为地设计出某个时间段老师讲,某个时间段学生讨论,也不一定是老师问学生答。即在课堂教学中,尽量创设宽松平等的教学环境,在教学语言上尽量用“激励式”、“诱导式”语言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尽量创设问题,引导学生回答,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及培养学生创设思维能力 在学习新内容时,如果都能诱导分析,让学生开动脑筋,那么学生不但对知识理解深入,而且有利于他们创造思维的培养。。 古人常说,功夫在诗外。教学也是如此,为了提高学术功底,我们必须在课外大量地读书,认真地思考;为了改善教学技巧,我们必须在备课的时候仔细推敲、精益求精;为了在课堂上达到“师生互动”的效果,我们在课外就应该花更多的时间和学生交流,放下架子和学生真正成为朋友。学术功底是根基,必须扎实牢靠,并不断更新;教学技巧是手段,必须生动活泼,直观形象;师生互动是平台,必须师生双方融洽和谐,平等对话。如果我们把学术功底、教学技巧和师生互动三者结合起来,在实践中不断完善,逐步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那么我们的教学就是完美的,我们的教育就是成功的。 四、师生互动,还应该建立在师生间相互理解的基础上。 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看到的是一种双边(或多边)交往活动,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教师指点,学生思考;学生提问,教师回答;共同探讨问题,互相交流,互相倾听、感悟、期待。这些活动的实质,是师生间相互的沟通,实现这种沟通,理解是基础。 有人把理解称为交往沟通的“生态条件”,这是不无道理的,因为人与人之间的沟通,都是在相互理解的基础上实现的。研究表明,学习活动中,智力因素和情感因素是同时发生、交互作用的。它们共同组成学生学习心理的两个不同方面,从不同角度对学习活动施以重大影响。如果没有情感因素的参与,学习活动既不能发生也难以持久。情感因素在学习活动中的作用,在许多情况下超过智力因素的作用。因此,新课程实施中,情感因素和过程被提到一个新的高度来认识。发展学生丰富的情感,是这次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可以这么说,增进相互理解的过程,其实也是丰富、发展交往双方情感因素的过程。 教学实践显示,教学活动中最活跃的因素是师生间的关糸。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友好关系是建立在互相切磋、相互帮助的基础之上的。在数学教学中,数学教师应有意识地提出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并有一定深度的课题,组织学生开展讨论,在师生互相切磋、共同研究中来增进师生、同学之间的情谊,培养积极的情感。我们看到,许多优秀的教师,他们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与学生建立起了一种非常融洽的关系,相互理解,彼此信任,情感相通,配合默契。教学活动中,通过师生、生生、个体与群体的互动,合作学习,真诚沟通。老师的一言一行,甚至一个眼神,一丝微笑,学生都心领神会。而学生的一举一动,甚至面部表情的些许变化,老师也能心明如镜,知之甚深,真可谓心有灵犀一点通。

㈤ 师生共同进步的名言

1、友情为人生之酒。——杨格

2、人心齐,泰山移。——中国谚语

3、团结就是力量。——谚语

4、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俗语

5、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俗语

6、事成于和睦,力生于团结。

7、亲之割之不断,疏者属之不坚。——韩愈

8、人不能孤独地生活,他需要社会。——歌德

9、唯宽可以容人,唯厚可以载物。——薛宣

10、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先秦·孟子

11、如果说,友谊能够调剂人的感情的话,那么友谊的又一种作用则是能增进人的智慧。——培根

12、一致是强有力的,而纷争易于被征服。——伊索

13、篝火能把严寒驱散,团结能把困难赶跑。

14、朋友之间感情真诚,敌人就会无隙可乘。——萨迪

15、最伟大的力量,就是同心合力。

16、朋友间的不和,就是敌人进攻的机会。——伊索

17、每个人应该遵守生之法则,把个人的命运联系在民族的命运上,将个人的生存放在群体的生存里。——巴金

18、百根柳条能扎笤帚,五个指头能握拳头。

19、若不团结,任何力量都是弱小的。——拉封丹

20、团结的`可贵,在敌人面前才会深知。

21、金银财宝不算真富,团结和睦才是幸福。

22、两个协调的力量,可以分十个人的力量。

23、我们的事业是正义的,我们的团结是坚强的。——约·迪金森

24、聪明人与朋友同行,步调总是齐一的。——法国谚语

25、刀鞘保护刀的锋利,它自己则满足于它的迟钝。——泰戈尔

26、谁若与集体脱离,谁的命运就要悲哀。——奥斯特洛夫斯基

27、劳动会给明天带来欢乐,团结会给明天带来胜利。

28、习与正人居之,不能无正也;犹生长于齐,不能不齐语也。——贾谊

29、所谓友情,是平等的人们之间离开了利益关系的交易。——哥尔斯

30、五人团结一只虎,十人团结一条龙,百人团结像泰山。——邓中夏

31、熬不过艰辛,就难得安乐;离开了和睦,就别想幸福。

32、三人省力,四人更轻松,众人团结紧,百事能成功。

33、一朵鲜花打扮不出美丽的春天,众人先进才能移山填海。——雷锋

34、我们结交朋友的方法,应该是给他人好处,而不是向他人索取。这种友谊最为可靠。——修昔底斯

35、惟有具备强烈的合作精神的人,才能生存,创造文明。——泰戈尔

36、能用众力,则无敌于天下矣;能用众智,则无畏于圣人矣。——三国孙权

37、一切使人团结的是善与美,一切使人分裂的是恶与丑。——列夫·托尔斯泰

38、我们知道个人是微弱的,但是我们也知道整体就是力量。——马克思

39、撇开友谊,无法谈青春,因为友谊是点缀青春的最美的花朵。——池田大作

40、凡是经过考验的朋友,就应该把他们紧紧地团结在你的周围。——英莎士比亚

41、受惠的人,必须把那恩惠常藏心底,但是施恩的人则不可记住它。——西塞罗

42、当一个人受到公众信任时,他就应该把自己看作为公众的财产。——杰弗逊

㈥ 课堂教学中如何实现有效师生互动

1.学习目标合理的学习目标是师生互动与合作的基础。学习目标要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让大多数学生“跳一跳够得着”,从而保持兴奋的持久性,学生为了达到学习目标增强了探索新知识的求知欲,学生有能力实现有效的互动。这样师生双方为完成共同的学习目标就会同心协力,彼此主动协调,采取策略,努力实现目标,从而发生师生双向的良性互动。
2. 教学情境
教学情境是影响师生互动的重要外部因素,它是一种精神的、文化的、心理的氛围。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为了达到既定的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场景或氛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搞高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良好的教学情境是以和谐的人际关系为基础的,只有师生之间关系和谐、相互尊重、相互信任,才能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才能为师生的良性互动奠定基础。
3. 角色定位
教师与学生对自己的角色定位越准确越有利于互动。现代教学的特征之一是“以育人为目的,把课堂还给学生,使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使每个学生各得其所地得到发展,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得到充分的提高。”而这时的教师就不应该是单纯的知识的讲授者,而应该成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帮助者。教师必须变“师本教育”为“生本教育”,使学生成为合作者、竞争者和学习者。师生只有通过不断调整自己的角色定位,使其相互匹配,才能形成良性互动和和谐的师生关系。
4. 了解与适应
教师不仅要备课,而且要备学生。首先,教师对班级中每名学生的个性特征与学识能力要有充分的认识与了解,根据学生的特点“因人施教”、“因材施教”,也就是教师的教要适应学生的学。为了使双方的交流与沟通能够有效进行,学生也必须了解教师的教学风格、教学策略等,即学生也要适应教师的教。
5. 期待与关注
皮革马利翁效应告诉我们,期待是一种力量,教育者对教育对象的尊重、信任、热爱和对其更高的人际期待,会使教育对象发生符合教育者期望的转变。教师对学生寄予厚望,就会给予学生更多的鼓励和肯定,给予他更多的关注,通过各种方式向他传达“你很优秀”的信息,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注,因而产生一种激励作用。这种期待应该是恰当、适合的,是学生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一旦学生达到了教师期待的目标,学生的学习成就又会进一步影响教师,使之给予学生更多的关心和更高的期待,从而形成师生互动的良性循环。
二、促进师生互动的教学策略
1. 相互尊重,和谐互通
教学效果不仅取决于教师的业务能力,更重要的是取决于师生关系所处状况。教师要赢得学生的信任与热爱,首先要关心尊重每一个学生,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创建良好教学情境的前提。只有师生在互相尊重、和谐的环境中,学生才能敢于发表见解,学生只有在没有压力的环境中,才有可能将个性的主体力量充分释放。
教师尊重学生,首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这也是师德的基本要求。我们必须把学生作为一个有思想、有看法、有需求的“人”来看待,要正视他们的存在,理解他们的愿望,看到他们的努力,赞赏他们的成就。其次,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把“爱”奉献给每一个学生。“寸有所长,尺有所短”,教师必须承认并重视这种差异,使各种类型的学生都得到关注和尊重,使学生主体作用充分发展。教学中尊重学生,还要围绕学生的兴趣点设计课堂,尊重学生的创造。内在的兴趣与动机,是学生创造力和主动性的源泉,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鼓励学生能够提出与我们看法不同的意见。
2. 情感交融,心灵共鸣
首先,教师可以用语言来营造师生情感交流的气氛。例如,使用“很好! ”“你真聪明! ”等鼓励性语言激励学生进行情感交流的勇气和欲望,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切忌用刻薄、挖苦的语言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使师生间的情感交流产生障碍。其次教师也可用正确的体态性语言来促进师生间的情感交流。体态性语言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目光、举动、表情等。教师要充满热情用信任的目光、赞许的微笑、激励的动作等体态性语言,表示对学生的关心和热爱,加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融洽师生关系。
3. 启发探究、教学民主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教师要珍视学生提出的任何一个问题,因为任何一位学生的任何一个提问都是有价值的,其价值就是思考的力量。教师通过创设特定情境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启发或诱导,恰当的诱发性的问题情境,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创造愉快的乐学气氛,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地探求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具有民主意识和平等观念,要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使其拥有自主选择和参与的权力;要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其自主学习与探索,鼓励学生向教师质疑问难。只有这样,才能营造一种民主的教学氛围,发生教与学的和谐“共振”,才能出现真正意义上的师生互动。
4. 激励参与,体验成功
首先要通过实施激励性

㈦ 师生互相学习的成语

【成语】: 薪烬火传
【拼音】: xīn jìn huǒ chuán

【解释】: 薪:木材。柴虽烧尽,火种仍留传。比喻师生传授,学问一代代地流传下去。

【出处】: 梁启超《管子传·自序》:“虽不能至,而或具体而微焉,或有其一体焉,则薪烬火传,犹旦莫也,国于是乎有与立。”

【成语】: 苜蓿盘空
【拼音】: mù xū pán kōng

【解释】: 比喻小官吏或私塾教师生活清贫。

【出处】: 五代·王定保《唐摭言·闽中进士》:“时开元东宫官僚清贫淡,令之以诗自悼,复纪于公署曰:‘朝旭上团团,照见先生盘。盘中何所有?苜蓿长阑干。’”

良师益友_成语解释
【拼音】:liáng shī yì yǒu

【释义】:良:好;益:有帮助。使人得到教益和帮助的好老师和好朋友。

【出处】:《论语·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季氏》:“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㈧ 形容师生互动的词语

教学相长,应该算是吧

㈨ 形容师生互动的词语

教学相长,爱生尊师,尊师重教,“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热点内容
爽英语 发布:2025-07-28 22:26:23 浏览:168
2017学科评估土木 发布:2025-07-28 22:06:54 浏览:379
教学q次方 发布:2025-07-28 22:05:18 浏览:302
同性教师 发布:2025-07-28 21:49:19 浏览:386
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试卷 发布:2025-07-28 21:44:34 浏览:341
证券物理学 发布:2025-07-28 21:27:03 浏览:35
化学高中目录 发布:2025-07-28 20:41:46 浏览:881
哪个行信用卡额度高 发布:2025-07-28 20:40:10 浏览:290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 发布:2025-07-28 20:33:13 浏览:829
乙醇的化学名 发布:2025-07-28 20:18:52 浏览:7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