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家村暑期实践
Ⅰ 鄂尔多斯乡村旅游该怎么做
中国文化产业园区联盟主席、清大文产(北京)规划院院长李季从规划设计的角度,谈特色小镇规划,谈田园综合体如何落地的问题。“建设未动,规划先行”,他以安庆戏曲小镇为例,强调规划的重要性,对乡村旅游规划的创新进行详细解说,在现场引发了一场“头脑风暴”。
中国乡村振兴袁家村课题组组长望峤则以陕西袁家村为例,分享了乡村旅游发展的一些经验。十年前的袁家村,东西一条街、南北两排房,是个“空心村”。而现在,袁家村变身中国最美乡村,创造了乡村旅游的“奇迹”。
望峤深入分析了袁家村关中印象体验地成功的原因,讲述其打造“旅游IP”的过程。他总结说,袁家村的经验在于,以支部为核心,以农民为主体;以创新谋发展,以共享促和谐;以乡村旅游为突破口,打造农民创业平台,通过三产带二产促一产,实现产业融合发展;以股份合作为切入点,通过调节收入分配,避免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注重精神文明和思想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优良传统。条条“金言”,直通乡村旅游“心脏”,值得细细思考和借鉴。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原旅游科学研究所所长王兴斌结合多地实际,分析了民族与乡村旅游融合的新走势;浙江省民宿产业联合会副会长、德清县文化旅游发展集团总经理杨国亮结合自身多年实践,谈了发展乡村旅游的感悟和经验……专家学者倾囊相授,为我市乡村旅游发展献计献策,为我们打开了思路,提供了好点子、好做法。与会的我市相关人士纷纷表示,将认真学习专家们的精彩讲解,在工作中加以吸收消化,使这些经验做法能够为我所用。
Ⅱ 袁家村的农业产业结构特点
通过努力,全村农田种植结构调整力度进一步加大,品种优化,粮食作物面积下降,经济作物面积不断扩大。常宁镇袁家村成桥中药材种植示范基地已初见成效,种植板蓝、甘草、丹皮等13种中药材,年实现产值137万元,仅此一项,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就增加了956元,并在其辐射带动下,目前常宁镇中药材已发展到十多个村,200多户,种植中药材360亩,年产值约为500万元。在苹果种植方面也有了很大的转变,成立了永寿县果品行业协会——常宁分会,通过跟踪服务果农和解决了果农卖果难的问题,近年来新建苹果园近300亩,产业规模得到进一步的扩大。
在永寿县大学生村官创业基地大棚食用菌种植以及优质高产大葱的示范带动下,全村大棚食用菌面积迅速扩大,现已发展食用菌大棚7个,占地面积23亩,年收入40万元,发展优质高产大葱85亩,年产值68万余元。各产业调整之后的现实经济收益,充分调动了农民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自觉性。 2010年由常宁镇党委、政府牵头,袁家村具体实施,在该村进行连片土地流转,采取集体出租和群众个体协商出租的两种方式创建了常宁镇袁家村农业生态示范园区。由成桥中药材协会向集体申请流转土地,11名农村实用人才通过合股投资经营的110亩的中药材种植,年产值可达130多万元;占地共10亩的生猪养殖场,由本村8户群众向集体申请流转土地,并合股投资经营,年可实现利润58万元;位于袁家村农业生态示范园区内的永寿县大学生村官创业实践基地占地7亩,以种植大棚食用菌平茹、高产优质大葱、地下雪莲果、中药材丹参以及世界八大保健食品之一的白芦笋等五种作物为主,年产值10万余元;党员科技示范基地共投资16万元,租赁土地52亩,建有占地2亩的蘑菇种植大棚一座共34间,年产值9万余元,种植优质、高产大葱50亩,年利润20万余元。
云南的昆明、大理、丽江、香格里拉、泸沽湖、西双版纳、腾冲瑞丽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