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的湿热
1. 湿热的调理方法
什么是湿热体质
所谓湿,即通常所说的水湿,它有外湿和内湿的区分。外湿是由于气候潮湿或涉水淋雨或居室潮湿,使外来水湿入侵人体而引起;内湿是一种病理产物,常与消化功能有关。中医认为脾有“运化水湿”的功能,若体虚消化不良或暴饮暴食,吃过多油腻、甜食,则脾就不能正常运化而使“水湿内停”;且脾虚的人也易招来外湿的入侵,外湿也常因阻脾胃使湿从内生,所以两者是既独立又关联的。
所谓热,则是一种热象。而湿热中的热是与湿同时存在的,或因夏秋季节天热湿重,湿与热合并入侵人体,或因湿久留不除而化热,或因“阳热体质”而使湿“从阳化热”,因此,湿与热同时存在是很常见的。
什么是湿热体质?湿热体质的基本表现、判定湿热体质的基本方法:
(1)你面部或鼻部有油腻感或者油亮发光吗?(是)
(2)你脸上容易生座疮或皮肤容易生疮疖吗?(是)
(3)你感到口苦或嘴里有苦味吗?(是)
(4)你大便有粘滞不爽,有解不尽的感觉吗?(是)
(5)你小便时尿道有发热感、尿色浓(深)吗?(是)
(6)你带下色黄(白带颜色发黄)吗?(限女性回答)(是)
(7)你的阴囊潮湿吗?(限男性回答)(是)
注意:如果绝大多数项目答案与标准答案相同或者非常接近,则可判定为此体质。
湿热体质的表现
湿热的一般表现为:肢体沉重,面部发黄、发暗、油腻。舌红苔黄。舌质红,舌苔黄厚。唇红齿黄、牙龈红、口唇红。皮肤易生痤疮,发红、脓疱。口干、口臭、口苦、汗味大、体味大。大便燥结或粘滞不爽,臭秽难闻。小便黄赤、颜色很深。白带多,色黄,外阴经常瘙痒。容易心烦急躁。易患疮疖、黄疸、石淋、热淋等病。对夏末秋初湿热气候,湿重或气温偏高环境较难适应。
总体特征:湿热内蕴,以面垢油光、口苦、苔黄腻等湿热表现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形体中等或偏瘦。
常见表现:面垢油光,易生痤疮,口苦口干,身重困倦,大便黏滞不畅或燥结,小便短黄,男性易阴囊潮湿,女性易带下增多,舌质偏红,苔黄腻,脉滑数。
心理特征:容易心烦急躁。
发病倾向:易患疮疖、黄疸、热淋等病。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对夏末秋初湿热 气候,湿重或气温偏高环境较难适应。
湿热体质的调理
湿热的调理治疗,一般要分湿重还是热重。湿重的以化湿为主,调养原则为燥湿清热,饮食清淡。不宜暴饮暴食。在饮食上尽量做到不嗜烟酒,不吃辛辣油炸的食物,尽量少吃一些大热大补的食物,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果蔬能有助保持大小便通畅,防止湿热郁积。
避免居住在低洼潮湿的地方,居住环境宜干燥,通风。盛夏暑湿较重的季节,要减少户外活动的时间。不要熬夜或过于劳累,必须保持充足而有规律的睡眠
2. 北京暑假是湿热还是干热
干热,北京少雨
3. 什么叫湿热,湿热的症状是什么
人可能受到湿热的侵袭,湿气侵袭到上焦,就会出现有痰难咳或早起痰多的情况。湿属阴,回热属阳,阴阳本身就是一答对矛盾,寒热并存,就会出现湿热体质。 湿热邪气侵犯的脏腑不同,所表现的症状也不同。 湿热蕴脾 表现为腹部痞闷,纳呆呕恶,便溏尿黄,肢体困重,或面目肌肤发黄,皮肤发痒,汗出热不解。舌红苔黄腻,脉濡数。 肝胆湿热 表现为身目发黄,发热,口苦,胁肋胀痛,或胁下有痞块,纳呆厌油,恶心呕吐,尿黄,舌红苔黄腻,脉滑数膀胱湿热 表现为尿频尿急,尿道灼痛,尿黄赤短少,小腹胀闷,或伴有发热腰痛、尿血、有砂石,舌红苔黄腻,脉数
4. 湿热是怎么引起的
湿热,为中医名词来术语,自为致病因素,属于六淫风、寒、暑、湿、燥、火(热)中的两邪。亦为中医证候名,如湿热证,是指湿热蕴结体内,脏腑经络运行受阻,可见全身湿热症状的病理变化。所谓湿,即通常所说的水湿,它有外湿和内湿的区分。外湿属于外邪,称为湿邪,多由于气候潮湿或涉水淋雨或居室潮湿,使外来水湿入侵人体而引起,其致病具有重浊、黏滞、趋下特性。内湿是一种病理产物,与脏腑功能失调有关。热,也是一种邪气,致病具有炎热升腾等特性,称为火热之邪。热也可以因机体脏腑功能失调产生,称内热。火热之邪侵犯人体或机体脏腑功能失调产生内热时可导致热证,热证是感受外邪,或人体机能活动亢进,阳盛阴衰的证候。热证的临床表现:发热,口渴喜冷饮,面红目赤,小便短赤,大便燥结,舌红苔黄干,脉数。湿热,是热与湿同时侵犯人体,或同时存在体内的病理变化,或因夏秋季节天热湿重,湿与热合并入侵人体,或可因湿久留不除而化热。湿热证的常见临床表现:发热、身热不扬,头痛而重、身重而痛,口苦,胸痞,尿黄而短,舌质红,舌苔黄腻,脉濡数。湿热流注关节则谓湿热痹证,侵犯脏腑时,可出现脾胃湿热(湿热蕴脾)、肝胆湿热、膀胱湿热、肠道湿热等证。
5. 湿热的症状有哪些
湿热的一般表复现为:头身困重,制发热多在午后明显,且身热不扬(即肌肤初扪之不觉很热,但扪之稍久即感灼手),并不因出汗而减轻;舌苔黄腻,脉数。具体表现因湿热所在不同的部位而有差别:在皮肉则为湿疹或疮疱;在关节筋脉则局部肿痛。但通常所说的湿热多指湿热深入脏腑,特别是脾胃的湿热,可见脘闷腹满,恶心厌食,大便溏稀,尿短赤,脉濡数;其他如肝胆湿热表现为肝区胀痛,口苦食欲差,或身目发黄,或发热怕冷交替,脉弦数;膀胱湿热见尿频、尿急,涩少而痛,色黄浊;大肠湿热见腹痛腹泻,甚至里急后重,泻下脓血便,肛门灼热、口渴。
转自网络
6. 湿热体质的人夏季如何养生
湿热体质的人最怕夏季,本身体内又湿又热,夏天天气炎热,气压低,很版多地方特别是南方潮湿,权这样体内的湿更无法排出,所以人就觉得不畅快,不通顺,很烦躁。那么,湿热体质的人夏季如何养生呢?针对这个问题,中医专家们提供如下建议,供朋友们作为参考——
首先从吃上来说,要少吃肥腻高营养的食物,吃一些祛湿清热的食物,比如绿豆、西瓜、黄瓜、冬瓜、红豆、薏苡仁、苦瓜、梨、绿茶、大部分的蔬菜瓜果等,但是像西瓜、苦瓜等寒性稍重的食物,也不可过量。各种肉类特别是肥肉、银耳、蜂蜜、阿胶之类的要少吃。
第二,要注意清洁。湿热体质的人特别容易出很油腻的汗,一出汗,体内湿热更不容易散发,所以要及时清洗,尽可能保持身上干燥。
第三,要戒烟戒酒,其实也并不一定要完全戒,对于一个长期饮酒抽烟的人,如果你能控制在每天一两根烟,一杯啤酒以内,基本也就达到要求了。
第四,充足睡眠。
另外要记住一点,即使你遵照以上方法,做得再好,也别指望在短期内有很大改善。就如上所说,体质的形成是长期的过程,所以要改变体质也是长期的过程,但是,只要你去做了,你的体质必然会逐渐改善的。
7. 湿热体质的人应该如何调理
1、多吃一些芳香的蔬菜如香菜、荆芥、藿香等,但这些菜也偏湿,不能吃得太多,可把专这些菜当配菜来吃属,以清除湿气。还有黄豆芽、绿豆芽、冬瓜、木瓜、山药,这些菜可以作为主菜来吃,有利湿作用。
2、喝薏仁茶。薏仁茶性味甘淡微寒,有利水消肿、健脾去湿、舒筋除痹、清热排脓等功效,为常用的利水渗湿药。薏米可以去湿,下火,去痘。煲完汤后,汤渣也可以吃。偏于温性的艾叶、佩兰,可以除湿,偏于凉性的竹叶、荷叶可以清热,每天泡茶喝,帮助清除体内的湿热。
3、少吃油腻、甜味品,预防湿热。湿热体质,除通过饮食调理外,不宜暴饮暴食、酗酒,少吃肥腻食品、甜味品,以保持良好的消化功能。适度饮水,避免水湿内停或湿从外入。应早睡早起,室内经常通风换气,能不用空调尽量不用,养成按时大便的习惯。早起出来活动到出汗为止,出汗可帮助排湿,但也不要大汗淋漓以免伤气。
8. 湿热的症状有哪些
湿热是中医内蕴,指湿热蕴酿於中焦脾胃和肝胆而言。湿为重浊粘腻之邪,容易影响气
机的流通,如与热邪相合,湿热交困,则热因湿阻而难清,湿因热蒸
而阳气受伤更甚,临床表现为热势缠绵,下午热高,身重,神疲,懒
言,神志昏沉,胸脘痞闷,恶心,纳呆,腹胀,便溏,或发黄疸,小
便不利或黄赤,舌苔黄腻。多见於肠伤寒、黄疸型肝炎,钩端螺旋体病等。
湿性重浊粘腻,与水同类,故为阴邪;具有壅遏气机,易困脾阳的致病特点。火热之性炎上、燔灼、躁动,与寒相对,故属阳邪;其致病具有升温冲逆,伤阴耗气,入血动血,扰乱神明,传变迅速等特点。湿热之邪亦有内外之分。内湿由脾胃运化功能失常之所生,而内热(火)则多因五志化火、嗜食辛辣、烟酒成癖、痰湿瘀血久蕴等所形成。
湿热之邪是肝胆病最常见、最主要的致病因素,几乎大多数肝病均不同程度地具有湿、热之邪致病的基本特征。无论是肝胆病
中频见的肠胃道症状,如腹胀、腹泻、纳呆等,还是各种感染性肝胆疾病所表现的发热、脓肿之类,均与湿、热之邪内犯肝胆密切相关。例如,黄疸就主要是由于湿热蕴蒸肝胆,以致肝失疏泄,胆汁外溢,浸渍肌肤,下流膀胱而形成。若就暴发性肝炎的急黄而言,则为湿与热毒相合为病的结果。湿热相合致病在肝胆病中除主要可以导致黄疸外,亦可因湿热之邪蕴结大肠,引起腹泻、大便脓血、里急后重等湿热下痢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