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师生师德 » 师生息息相通

师生息息相通

发布时间: 2021-02-10 08:41:26

A. 教师如何与学生相处

一、成为学生的朋友。教师要放下师道尊严、高高在上的架子,在做“良师”时,别忘了做他们的益友。师生成为朋友,是有助于教育的。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好的教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他是这样的人,他热爱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相信每个孩子能成为一个好人,善于跟他们交朋友,关心孩子的快乐和悲伤,了解孩子的心灵,时刻都不忘记自己曾经是个孩子。”当教育注重体验和心灵的息息相通时,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就能成为朋友。当成为朋友时,教师和学生之间就能消除彼此间的隔阂。
二、增强教师的人格魅力。教师的人格魅力最能感召学生的灵魂,让他们将信赖教师的情感转化为学习的内驱力。我们应该十分注重尊重学生的情感,不断用人格的魅力去吸引学生,教育学生,让他们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
三、教师要欣赏学生,赞美学生。我们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努力受到别人的赞赏。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优点和闪光点,并及时表示欣赏之意,你的赏识使他们眼睛一亮,看到了成绩,看到了光明,也能大大增强学生的信心。学生渴望赏识,赏识导致成功,越是成功,能力越强,以至形成良性循环。作为教师,不要吝啬赞美的语言,它会给学生带来极大鼓舞,作为回应,学生会以自己的行为来回报教师的赏识。
四、教师要有豁达的胸襟来宽容学生。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对孩子来说更是如此,他们在成长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过错,教师要设身处地为学生想一想,理解学生,相信学生,包容他们的各种行为习惯,以自己的言行促使学生不良观念和行为的转变。教师应在思想上保持一定的高度,不能纠缠于学生某句难听的话和某种不良行为,而要以贡容之心允许他们犯错误,并帮助他们改正错误。
五、教师要讲究方法技巧。教育学生,光有爱、有热情是不够的,还要掌握一定方法技巧。如:注意与学生谈话的时机和场合,别在学生处于激愤状态时给他们讲道理;又如:学生写检查不能三言两语了事,而要学生写清过程,自己行为影响了他人什么权利,造成了什么后果,要怎样做来弥补过失,这样才更能使学生认识错误,确保今后少犯错误。再如教师担心学生早恋,与其在学生“早恋”后来说服教育,不如把学生想知道又不甚了解,充满好奇的异性感情,异性交往挑明了来谈,为他们分析引导,教会他们以恰当的方式进行男女同学之间的交往,这样不“亡羊补牢”更好吗?
(作者单位:赣州六中)

B. 师生怎么相处

教师要按人民的要求,祖国的需要去培养下一代人,去塑造他们的灵魂。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更要培养他们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教他们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劳动、学会科学。教师要向社会输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经得起风浪考验的,有着准确判断力和正确世界观的高素质人才。要达到这个目标,就要对学生施以长久的培养和锻炼,这长久的育人过程,就决定了教师在教育工作中必须与学生心灵贴近,产生共鸣,才能收到预期的教育效果。 一、如何才能和学生心灵贴近 教师应着力于发展“朋友式”的师生关系,并以这种关系作为处理各种事务的支点,化教学任务为杠杆,撬起教书育人这副重担,收获良多。“朋友式”的师生关系是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它符合时代对教师的要求,也符合学生对教师的企盼。它既不同于传统的以师权统治学生的师生关系,也不同于简单的“同志式”的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它比“同志式”的师生关系更具有亲和力和感染力。它要求教师对学生的感情基调是既有朋友的民主平等,又有朋友的言而有信,坦诚相待,绝对的真情实意,更有文化知识的教学相长,互相促进。在这样的感情基调上进行教育教学,处理一切事务,传授文化知识,探讨人生之道,疏而不堵,情理兼容,就可以顺利地完成教书育人的任务。 二、如何建立这种朋友式的新型的师生关系 首先要用民主,平等去播种,方能长出幼芽。在与学生交往的过程中,必须破除“师道尊严”的传统观念,放下老师的架子,不要对学生施以任何压制性的举动。在初接新班之际,师生关系生疏,大部分学生对老师态度怯怯,当然也不乏一些试探老师的好奇心理,此时教师必须注意细节上的处理方式,给学生以民主、平等的快感。如某教师在接一个新班级时,曾因个子矮小受到学生的取笑,在学生放肆的笑声中,教师压制了自己,拿出“尊严”来给学生“颜色”看的冲动,冷静地待哄笑的潮水涌过之后,从众多的目光中收集到了“为什么不发火?”的信息,进而放下老师的架子,与学生推心置腹地谈论这件事,首先肯定了学生活跃,开朗的性格,实事求事的率真,也承认了自己矮小的事实,并谈了自己对这件事的看法“你们敢于直率地指出我的缺点,这就是把我当朋友看待,就凭这一点,我们能在以后的生活中互相扶持,共同进步。”这样一来,满堂的哄笑,变成了窃窃私语,跟着便是师生那轻松自如的没有心理戒备的,敞开心胸的自我介绍。朋友式的师生关系,便在这民主,平等氛围中发了芽。 三、朋友式的师生关系,要用言而有信,坦诚相待的绝对真实的情意培育 良好的开端并不意味着成功,教师第一节课的推心置腹仅仅让学生知道:这位老师或许可以靠近。几堂课下来,纪律虽“好”但并不令人满意,因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仍躲藏在他们的外衣下面。面对他们试探的目光,应注意言而有信,不说假话大话,严格地兑现自己的许诺。于是,开始在学生周记、作业中看到了“老师,我们真的能做朋友吗?”、“我可以跟你说心里话吗?”、“你可不可以不让我们做作业?”这些问题后,教师应一一坦诚地作答复,渐渐地,师生交流的内容也越来越多,交流的内容也越来越丰富,言语往来也越来越自然,由此,教师和学生在心灵上沟通了,在感情上共鸣了! 四、朋友式的师生关系,会在教学互助互动,教学相长中结出累累硕果 师生心灵上相通,感情上共鸣,对开展教学工作和也是十分有利的。在任何一次课堂中,学生都能积极配合教学,在作业练习中学生也能按时完成,对教师指出的错误,也能着手修改订正;对老师课堂上出现的错误,学生也能友好地指出来,他们甚至能对老师的讲授作适当的补充和修改!老师通报的教学计划,学生心领神会,两年下来,师生配合得很默契,真正做到了心有灵犀一点通,也因此师生在这默契的配合中成长起来了。 朋友式的师生关系,靠民主和平等去播种,靠言而有信,坦诚相待的真实情意去培育。在教学中的互助互动,教学相长中结出累累硕果。因而从教者应用自己充满温情的爱心,坦荡磊落的诚心,从流如善的虚心投放在学生的身上,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学生的最纯真的情义的回报。师生相处就是朋友之间的相互期待,学生是教师最纯真的朋友。

C. 老师如何和学生相处

首先,老师要成为学生的朋友。教师要放下师道尊严、高高在上的架子,在做“良师”时,别忘了做他们的益友。师生成为朋友,是有助于教育的。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好的教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他是这样的人,他热爱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相信每个孩子能成为一个好人,善于跟他们交朋友,关心孩子的快乐和悲伤,了解孩子的心灵,时刻都不忘记自己曾经是个孩子。”当教育注重体验和心灵的息息相通时,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就能成为朋友。当成为朋友时,教师和学生之间就能消除彼此间的隔阂。老师与学生成不朋友后,可以发现学生的优缺点,老师建议学生发挥优点,改掉缺点有助于学生学习和生活方面的进步!
其次,要增强教师的人格魅力。教师的人格魅力最能感召学生的灵魂,让他们将信赖教师的情感转化为学习的内驱力。我们应该十分注重尊重学生的情感,不断用人格的魅力去吸引学生,教育学生,让他们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
最后、教师要欣赏学生,赞美学生。我们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努力受到别人的赞赏。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优点和闪光点,并及时表示欣赏之意,你的赏识使他们眼睛一亮,看到了成绩,看到了光明,也能大大增强学生的信心。学生渴望赏识,赏识导致成功,越是成功,能力越强,以至形成良性循环。作为教师,不要吝啬赞美的语言,它会给学生带来极大鼓舞,作为回应,学生会以自己的行为来回报教师的赏识。

D. 年轻教师怎样和学生相处

一、成为学生的朋友。教师要放下师道尊严、高高在上的架子,在做“良师”时,别忘了做他们的益友。师生成为朋友,是有助于教育的。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好的教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他是这样的人,他热爱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相信每个孩子能成为一个好人,善于跟他们交朋友,关心孩子的快乐和悲伤,了解孩子的心灵,时刻都不忘记自己曾经是个孩子。”当教育注重体验和心灵的息息相通时,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就能成为朋友。当成为朋友时,教师和学生之间就能消除彼此间的隔阂。
二、增强教师的人格魅力。教师的人格魅力最能感召学生的灵魂,让他们将信赖教师的情感转化为学习的内驱力。我们应该十分注重尊重学生的情感,不断用人格的魅力去吸引学生,教育学生,让他们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
三、教师要欣赏学生,赞美学生。我们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努力受到别人的赞赏。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优点和闪光点,并及时表示欣赏之意,你的赏识使他们眼睛一亮,看到了成绩,看到了光明,也能大大增强学生的信心。学生渴望赏识,赏识导致成功,越是成功,能力越强,以至形成良性循环。作为教师,不要吝啬赞美的语言,它会给学生带来极大鼓舞,作为回应,学生会以自己的行为来回报教师的赏识。

E. 浅谈老师怎样与学生相处

一、成为学生的朋友。教师要放下师道尊严、高高在上的架子,在做“良师”时,别忘了做他们的益友。师生成为朋友,是有助于教育的。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好的教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他是这样的人,他热爱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相信每个孩子能成为一个好人,善于跟他们交朋友,关心孩子的快乐和悲伤,了解孩子的心灵,时刻都不忘记自己曾经是个孩子。”当教育注重体验和心灵的息息相通时,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就能成为朋友。当成为朋友时,教师和学生之间就能消除彼此间的隔阂。
二、增强教师的人格魅力。教师的人格魅力最能感召学生的灵魂,让他们将信赖教师的情感转化为学习的内驱力。我们应该十分注重尊重学生的情感,不断用人格的魅力去吸引学生,教育学生,让他们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
三、教师要欣赏学生,赞美学生。我们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努力受到别人的赞赏。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优点和闪光点,并及时表示欣赏之意,你的赏识使他们眼睛一亮,看到了成绩,看到了光明,也能大大增强学生的信心。学生渴望赏识,赏识导致成功,越是成功,能力越强,以至形成良性循环。作为教师,不要吝啬赞美的语言,它会给学生带来极大鼓舞,作为回应,学生会以自己的行为来回报教师的赏识。
四、教师要有豁达的胸襟来宽容学生。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对孩子来说更是如此,他们在成长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过错,教师要设身处地为学生想一想,理解学生,相信学生,包容他们的各种行为习惯,以自己的言行促使学生不良观念和行为的转变。教师应在思想上保持一定的高度,不能纠缠于学生某句难听的话和某种不良行为,而要以贡容之心允许他们犯错误,并帮助他们改正错误。

F. 叶圣陶的教育的精髓

叶圣陶教育思想的精髓──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
叶圣陶教育思想的本质特点版在于它的实践性权、创新性、民族性和大众性。它从不追求教科书式的抽象、静态的理论体系构建,而是始终扎根于中国社会变革和教育改革实践的土壤,不断地提出、探索和回答教育现实中的重要问题,总结、提炼教育改革的实践经验,深刻反映了中国教育改革的历史轨迹和基本规律,堪称“20世纪中国教育改革的一面镜子”。它以国学根底和道德修养作基础,秉承儒道智慧精华,深得五四精神贯注,并将教育改革探索与新文学创作和现代文化建设相交融,以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根基——语文教育的改革为主要依托,具有更加深厚的中国历史文化背景和现代文化意蕴。它与广大师生的教育和学习生活息息相通,热诚代表他们的愿望与呼声,关怀他们的成长与幸福,并采用中国广大人民喜闻乐见的语言形式,更富有亲切感和人文气息,是真正面向并属于中国广大教育工作者和受教育者的“教育学”。

热点内容
2012考研数学二答案 发布:2025-07-27 23:12:08 浏览:651
感统教育 发布:2025-07-27 20:39:39 浏览:21
天然气燃烧化学方程式 发布:2025-07-27 19:47:48 浏览:900
江苏教师资格证报名入口 发布:2025-07-27 18:07:32 浏览:939
穿越火线在哪里下载 发布:2025-07-27 17:57:32 浏览:27
iu教学设计 发布:2025-07-27 17:49:09 浏览:146
钢琴和弦教学视频 发布:2025-07-27 16:15:03 浏览:51
六年级下册数学易错题 发布:2025-07-27 09:15:32 浏览:603
师德演讲稿小学 发布:2025-07-27 08:20:38 浏览:83
教师大家访记录 发布:2025-07-27 07:30:13 浏览: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