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安全方面家访记录
⑴ 二年级家访记录内容
漫长的假期总能来接到孩子源们问候的电话,电话的那头常常就只有两句:“老师,啥时开学?我想你们了!”没有比这个更温暖我们的心了。
为了走进孩子们的家庭,走进孩子和家长的心中,让老师对孩子的教育目标更明确,二年级的刘杨,杨雅迪二位老师冒着严寒进行家访。走进一家又一家,叹息着、感慨着、感动着。
家访前,老师掌握学生的家庭状况、在校学习及生活、表现等情况。家访中,为学生、家长宣传防火用电、防溺水、食品、交通等安全常识。并要求家长在寒假期间做到:一要教育孩子不玩、不燃放烟花爆竹。
二要教导孩子阅读有益身心健康的课外书籍,三要鼓励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四要引导孩子多参加一些有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
同时,老师们虚心听取家长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与家长共同探讨有助于学生成长进步的教育方法,努力引导学生过一个安全、快乐、充实的寒假!
⑵ 交通安全教育培训记录
交通安全培训的找培训机构比如中港金邦
⑶ 道路交通安全警示教育情况记录表心得体会例文有哪些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生活、工作节奏也愈来愈快,汽车成了人们的主要工具,它给我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方便与快捷,在大家赞叹社会进步、享受社会进步的同时,它也给我们带来了灾难!
一幕幕悲惨的画面虽然只是在交通安全教育的宣传片中看到的,但我知道这一幕幕却是真实地发生着,而且悲剧还继续着。每天,这个世界上有多少人丧命于那无情的飞奔的车轮底下,有多少人因交通事故而失去自己宝贵的生命,有多少幸福美满的家庭妻离子散,家破人亡呢?“交通安全”这是全世界真切呼吁的话题,这大多数的车祸却都是由于肇事者无视交通法规而造成的。这一幕幕惨剧是可以避免的。
宽阔的马路,先进的道路安全设施,一直在更新的交通法规,难道真能对交通安全起到持久稳固的作用吗?如果是,那为何交通事故还是年年不断的频繁发生?可见交通安全保障并没有达到真正的效果。而这究竟又是谁的错呢?
这是人们的错。国家给了我们交通安全的保障,我们往往却只顾自己的方便,只顾自己的利益,并未能好好的遵守交通法规。大家想过如此的后果会是怎样的吗?
看!那辆超载的大卡车正吃力的前进着,司机见了红灯也不停车,随意乱闯,只是为了赶交差,得一笔工钱,不顾违章的后果。可这位司机知道吗?只是为了这么一笔工钱违反交规,一刹那间就很有可能会葬送生命,而这无价的生命又岂是金钱可以买到的?看!那场悲剧终究还是上演了,鲜血染红了车轮,受害者的亲人悲痛万分……
血淋淋的交通事故,永远提醒着人们千万不要忘记惨痛的教训,千万不能把生命当儿戏。短暂的一瞬间,肇事司机成千古恨,亲人们沉浸在悲剧之中,呼喊毫无意义,最后剩下的只有一辈子的悔恨和泪水,生不如死的痛苦。
上帝是公平的也是吝啬的,他只赐予每个人一次生命,所以我们必须珍惜。生活中交通安全与我们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它就像我们的朋友。日日夜夜都守在我们的身边,教育我们,劝戒我们。
人让车,让出一片温情,让出一片秩序;车让人,让出一片安全,让出一片理解。在这个世界上,只有人与车互相谦让,才能尽可能地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减少死亡的人数,珍爱宝贵的生命。
⑷ 关于交通安全的内容
一、交通基本通行原则
1、右侧通行原则。我国实行的是右侧通行原则。
2、各行其道原则。简单说就是各走各的路。
二、交通信号、交通标志、标线
1、交通信号分为:指挥灯信号、人行横道灯信号和手势信号。
2、指挥灯交通信号
3、红灯为代表禁止的颜色。红灯亮时,不准车辆、行人通行。绿灯为准许通过的颜色。绿灯亮时,准许车辆、行人通行。
4、黄灯为代表警告的颜色。黄灯亮时,不准车辆、行人通行,但已越过停止线的车辆和已进入人行横道的行人,可以继续通行;另外有些学校要求学生戴“小黄帽”出行,也是因为黄色色彩鲜明,司机叔叔容易辨认。
5、黄灯闪烁;黄灯闪烁的信号通常夜间单独设在路口,用以提醒车辆驾驶员和行人注意交叉路口,不具有控制交通先行和让行的作用。
6、人行横道灯信号
人行横道信号灯由红、绿两色组成。绿灯亮时,准许行人通行;绿灯闪烁时,不准行人通行,但已进人人行横道的,可以继续通行;红灯亮时,不准行人通行。
7、交警手势信号
手势信号主要用于交通警察临时指挥车辆通行。手势信号灵活方便,起到弥补指挥灯信号僵化不足的作用,它可以由值勤的交通警察根据当时道路的交通情况灵活使用。如果车辆和行人遇有灯光信号(交通信号灯)、交通标志和交通标线与交通警察的指挥不一致时,应首先服从交通警察的指挥。
(4)交通安全方面家访记录扩展阅读
安全教育
1、教育能提高人的意识,意识能改变人的行为,行为决定了后果。交通安全教育是解决交通事故的根本途径。只有有了很好的交通安全知识和自我防卫意识,才能确保交通的安全。此项工作可从系统教育和强化教育两方面来做。
2、在系统教育上学校要给每个学生分发《交通安全教育手册》,定期开展交通安全教育,学习交通安全知识。在强化教育上采取交通安全活动形式,在活动体验下重点抓以下几项内容。
(1)请交通安全的专业人员(如交警、交通安全专家等)到课堂或者到指定地点给儿童讲授有关交通安全的专业知识,提醒学生在参与交通时应注意的事项,并当场进行交通安全知识考核,对于考核通过者授予奖励,比如“儿童驾驶证”等。
(2)给学生播放一些交通事故录像,通过惨烈的场景、悲痛的画面,让学生吸取教训,警戒学生不要做“马路小英雄”。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播放3D的交通事故模拟片,使儿童更真实的感受到交通事故恶劣后果。
(3)儿童驾驶教育馆,在特定的场馆内,儿童在专业人员保护的情况下驾驶教育用的仿真小车,从驾驶员的角度,思考步行者的安全。
(4)安排交通意外模拟训练。主要内容是学习如何应付紧急事故,学会自救与他救等方面的应急处理事态的能力(如人工呼吸、止血、简单包扎、向外界求援等方面能力)。
顺口溜
1、交通安全很重要,交通规则要记牢。从小习惯要养好,不在路上疯打闹。
2、行走应走人行道,没有行道往右靠。天桥地道横行道,横穿马路离不了。
3、一慢二看三通过,莫与车辆去抢道。骑车更要守规则,不能心急闯红灯。
4、乘车安全要注意,遵守秩序要排队。手头不能伸窗外,扶紧把手莫忘记。
⑸ 道路交通安全警示教育情况记录表的例文
道路交通安全警示教育情况记录表例文!
⑹ 谁知道交通安全方面的数据
我国道路交通及安全状况介绍
公共健康危机:道路使用者的弱势群体——行人(26%),摩托车(17%),骑自行车者(16%)在道路事故中死亡和受伤占了近60%;在道路死亡事故死亡和受伤的人中乘客占23%、驾驶员占了10%;超过60%的事故发生在公路上。
世界银行全球性预测显示,假如目前的道路安全政策和实际延续到未来,中国的道路事故死亡人数会从2000年的10人/10万人增长到2020年的16人/10万人(660人/天,24万人/年)。根据资料显示道路交通事故死亡、永久性伤残、住院治疗、看急诊的比例是1:4:10:30。每年中国受伤导致的经济损失保守估计为2000亿元,其中道路交通事故占25%。
1、 公路通车里程的发展
28000 公路里程(百公里) 28000
24000 高速公路(公里) 24000
20000 20000
16000 16000
12000 12000
8000 8000
4000 4000
0 0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机动车(包括摩托车)保有量的发展与交通事故的增加
800000 机动车数量(万辆) 8000
700000 7000
600000 事故次数 6000
500000 5000
400000 4000
300000 3000
200000 2000
100000 1000
0 0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3我国道路交通事故与欧盟和美国的比较(*1999年、**2000年)
项目 中国 欧盟 美国
面积(万km2) 960.0 237.3 936.3
人口(万人) 125909.0* 3.6倍(3544.5) 4.6倍(27513.6)
机动车(万辆)
(汽车,万辆) 6243.6 30%(20980.4) 29%(21702.8)
1763.6
机动化水平(辆/千人) 46.6(12.8) 8%(586.8) 6%(788.8)
公路网长度(万km)
公路网密度km /km2 169.8** 353.4 633.5
0.18** 1.49 0.68
死亡人数 101361 27倍(38349) 24倍(41821)
十万人口死亡率 7.85 10.8 15.2
万车死亡率 16.85(61.1) 9.4倍(1.801) 8.9倍(1.93)
百公里死亡率 6.74** 1.08 0.66
4、中国交通事故死亡人数
120000
100000
80000
60000
40000
20000
0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5、我国1990-2001年交通事故10万人口死亡率变化曲线
10.0
9.0
8.0
7.0
6.0
5.0
4.0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欧盟交通事故10万人口死亡率
17
16
15
14
13
12
11
10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 1 道路交通和运输专业基础知识
一、公路交通和运输的安全基本特性
(一)公路交通的基本特性
道路交通的基本要素:人(包括驾驶员、行人、乘客及居民)、车(包括客车、货车、非机动车)、路(包括公路、城市道路、出入口道路及其相关设施)、环(自然环境、人工环境)。
1、驾驶员的交通特性
驾驶员在驾驶车辆过程中,通过自己的感官(眼、耳)从外界环境接受信息,产生感觉,然后通过大脑一系列的综合反应产生知觉。在知觉的基础上,形成“深度知觉”,如目测距离、估计车速和时间等。最后,驾驶员凭借这种“深度知觉”形成判断,从而指挥操作。在这个过程中,起控制作用的是驾驶员的生理、心理素质和反应特性,即驾驶员操作特性和心理特性。
1)、驾驶员的操作特性。驾驶员与所驾车辆组成了一个人——车复合系统,这个系统的运动过程是在一个封闭的循环系统中完成的。这一过程包括反应、判断、操作三大环节。
0.310s
反应 判断 操作 制动开始
0.75s
A、反应是驾驶员通过自己的感觉器官(如视觉、听觉、触觉)获得道路和交通环境中一切信息,并传给大脑的过程;
B、判断是驾驶员利用自己的知识、经验,对信息做出有利于安全行车的加工过程;
C、操作是将大脑的判断结果通过神经系统传给手脚,产生动作的过程。从反应到操作是一个连续的过程,时间极短,正常人约0.310秒。在这个不断的循环过程中,需要驾驶员不断的修正原来的判断,以便正确操作。对驾驶员来说,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延迟或错误都可能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主要表现在:
反应迟缓。表现为驾驶员对外界情况未能及时感知或做出不正确的反应。造成这一错误与驾驶员心理和生理状态有关。心理方面,情绪不佳或兴奋不能自抑等所引起的注意力不集中,都会引起反映迟缓,心理因素对反应速度的影响还因驾驶员个人的气质、性格、文化层次而异;生理方面,过度疲劳、睡眠不足或身体状况欠佳,使反映速度减缓。另外,饮酒对神经系统有抑制作用,人的反应判断能力显著降低。
例:人的反应对行车的影响。正常人的反映速度约0.310秒,到判断动作约是0.75秒,而酒后人的反映到判断动作速度约是2.00秒。假如一辆车以40km/h的速度行驶,两种情况下制动前需要空驶的距离分别是:
正常情况下:40×1000÷3600×0.75=8.33米;
酒后驾车:40×1000÷3600×2=22.22米
判断不准。车辆行驶中,驾驶员通过对车辆、行人的动态及道路状况的判断,做出加速、减速、停车或避让的选择。驾驶员对路面动态,如:行人、非机动车动态估计不足,会车时来车速度及交会地点估计错误,跟车距离过小,对道路的弯度、宽度、坡度、路面附着力估计不足(尤其是雨、雪、冰路面的附着力、各种路面质量不同而引起附着力的变化),对城市公交站台的设置、交叉路口及红绿灯的设置不熟悉等都会引起判断不准。尤其是现在道路等级越来越高,车速也普遍提高,而行人和非机动车的安全意识并没有增强,往往造成驾驶员判断失误。
判断的准确性是驾驶技术水平的重要体现,安全行车的重要保证,它与驾驶经验及技术素质有关。同样的情况,不同的驾驶员可能得出不同的判断结果,归纳起来有三种结果:过度、不足和准确。判断过度有一定的盲目性,最有可能引起事故;判断不足太过保守,虽然安全但不利于提高效率。所以,当情况不明或经验不足,即刻很难做出准确判断,强调“宁等勿抢”的行车原则。
操作失误。操作失误与驾驶技术及车辆的技术性能有关:驾驶技术不熟练或技术粗糙;车辆维修保养不及时或不到位,导致使用时的安全性下降。操作失误的间接原因与驾驶员平时的安全培训、考核不到位或车辆管理工作不正常有关,但大部分操作失误是由于反映、判断失误而引起的心理“失态”,使操作水平不能正常发挥。
2)、驾驶员的心理特性。
人的心理活动有共性,也有差异,这种差异就是人的心理特征。人的这种个性心理特征是随着每个人的生理因素、学识经历和社会活动的不同而有区别的。与驾驶员有关的心理特性主要包括性格、气质、情感和意志。
性格。性格是一个人的最鲜明的个性特征,可以分为理智型、意志型、情绪型。理智型的驾驶员能正确对待自己和外界交通情况,行车中做到礼让,不强行通过,遵守交通规则和操作规程。意志型的驾驶员有良好的自制力,遇事沉着冷静处理情况不优柔寡断。情绪型的驾驶员易受情绪左右,驾驶车辆时很不稳定,常有赌气、报复他人的倾向。
气质。气质是一种典型的、稳定的的心理特征,包括活泼型、安静型、不可抑制型和抑郁型。活泼型驾驶员反应迅速,操作敏捷,但是轻率而不稳定;安静型驾驶员动作稳定,但迟缓不灵活,在复杂、意外情况下不能当机立断;不可抑制型驾驶员精力旺盛,动作敏捷,但是任性,没有耐心,遇到困难容易急躁。抑郁型驾驶员喜欢做重复、熟练的动作,但优柔寡断,遇到危险情况有恐怖感,及时反应能力较差。
情感。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愿望和观点所表现出来的主观感觉和体验。情感有道德感、理智感、美感三种。驾驶员具有高尚的道德观念主要表现在: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爱护和珍惜别人的生命财产安全;驾驶员具有良好的理智感主要表现在:具有很强的求知欲,积极学习安全知识、提高驾驶技术水平、研究安全行车规律;具有强烈美感的驾驶员在礼貌行车、文明驾车,创造一个良好的驾、乘环境等方面做的较好。
意志。意志是人们自觉调节自己的行动去克服困难,以达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良好的意志品质表现在自觉性、果断性、自制力三方面。驾驶员要能自觉的意识到自己的行动涉及到别人的生命财产安全,迅速明辨是非,做出判断,采取果断行动。驾驶员的意志品质比一般人尤为重要,在瞬息万变的交通变化中,优柔寡断往往丧失良机,造成不可追悔的失误。
3)生物节律的应用
生物节律是一种自然现象,是调节和控制生物行为的“生物钟”,它按照自己的特定时间表和运动规律周而复始地盛衰波动变化。人的生物节律有一百多种,而对我们影响比较大的有三种:23天的“体力盛衰周期”、28天的“情绪波动周期”、33天的“智力强弱周期”,女同志还有月经周期。这些生物节律不断地周期变化,影响着我们一生,但对于每一个个体来说,这个周期是固定不变的:它以人的出生日为起点进行相当于正弦曲线周期的变化,(如图所示)。把这一周期变化分为:高潮期、低潮期,两者之间称为临界期。三个阶段对人的影响是:
高潮期也称积极期,体力节律处于上升阶段,精力充沛,充满朝气;情绪节律处于上升阶段,心情愉快,心胸开阔,对未来充满希望和信心;智力节律处于上升期,思维敏捷,理解能力强,注意力集中,记忆力好。
低潮期也称消极期,体力节律、情绪节律处于补充阶段。体力不支,易于疲劳,恢复速度慢;思维迟钝,记忆力下降,注意力分散,反应迟缓。
临界期也称临界日:人的体力、智力、情绪都处于不稳定状态,人易于粗枝大叶,容易出错,易感染疾病,机体各方面协调性差,容易发生事故。
1 体力周期 2 情绪周期 3 智力周期
高潮期 变化
(积极期)
临界期
23 28 33 周期(天)
低潮期
(消极期)
在人的一生中,三个周期的临界日约占整个生命时间的20%,如果一个人的三种节律临界日正好处在同一天,那这一天差错率最高,最容易发生事故。这已在国际上许多事故分析中得到证实。如美国曾对工业生产中的1200起事故运用生物节律理论进行综合分析,发现事故责任者在“临界日”发生的事故占70%;石家庄交通局统计的779起事故,有100起的责任是驾驶员,其中41%的驾驶员发生事故当天处在临界日。这说明驾驶员要充分认识并重视自己的生物节律。
生物节律的计算及应用。生物节律计算方法有手工计算、计算机计算和专用测算工具。下面介绍手工计算方法。
例如:某人1970年7月1日生,计算此人2003年8月2日的生物节律状况。
解:求出生日到计算日总天数的公式为:
X=365×A+A/4±B
A ——计算年份数与出生年份数之差
B ——本年度生日到计算日的中天数
A/4——A年中具有的闰年数(用整数表示)
加减号的运用要求:如没到生日,B前为“-”,已过生日,B前为“+”
根据公式得
X=365×(2003-1970)+(2003-1970)/4+(31+1)=12085(天)
体力周期及余数:X /23=12085/23=525 …… 10
情绪周期及余数:X /28=12085/28=431 …… 17
智力周期及余数:X /33=12085/33=366 …… 7
计算结果说明:
A、此人生活了525个体力周期,正处于第526个体力周期的第十天,正是临界
期向低潮期过渡, 体力处于最差状态。
B、情绪周期过了431个周期,正处于第432个周期的第十七天,正是临界期向
低潮期过渡,这时情绪处于低落状态。
C、智力周期过了366个周期,正处于第367个周期的七天,智力处于活跃期。
根据这一计算结果,在计算日前后此人应注意:体力和情绪都处于临界期左右,体力不支、情绪不稳,不宜从事运动、危险作业,是驾驶员的事故高发期;智力处于活跃期,思维敏捷,适宜从事静态作业。
减少自身因素的影响必须注意的几个方面:
避免或减少驾驶员自身对安全行车的影响,除了要对外界客观因素能做出快速的反应,正确的判断外,更主要的是对自身有个清醒的认识:
①、对自己的驾驶技术要有一个清醒认识,并不断钻研驾驶技术,研究交通事故的规律。对自己驾驶技术的过高估计,往往会引发交通事故,这主要集中在初学者或驾龄在三年以内经验不足的驾驶员身上,这部分人更应该引起重视。
②、了解自己的性格、气质特点。由于心理特征与交通事故的关系密切,同时心理特征具有可塑性,所以驾驶员应当有意识地进行心理特征的自我塑造:努力克服或抑制自身性格的弱点,避免或减少外界环境对自身的影响,在驾驶时要沉着冷静,处理情况不优柔寡断;克服气质消极的方面,发展气质积极的方面以适应交通安全的需要;培养自己美好的情操,努力学习安全知识,积极参加各种安全方面的培训或学习,提高驾驶技术水平,研究安全行车规律,保证文明驾车、安全行车;树立良好的意志品质,要有能善于控制和支配自己行动的自制力,在任何情况下,将自己的行为控制在交通安全允许的范围内 。
③、要掌握自己生物节律的变化规律。这是对自己认识的最重要的方面之一,因为生物节律的变化影响驾驶员的心理特征的变化,表现在影响驾驶员的操作特性:反应、判断和操作,进而影响行车安全。
④、对“重点驾驶员”的管理上,除了驾驶员的违章、事故外,还要对驾驶员个性有针对性的教育。
2、车辆交通特性
主要包括动力性、制动性、操控稳定性、燃油经济性、可靠性、舒适性等
3、道路特性
道路分类:公路、城市道路、厂矿道路、林区道路。
(二)、运输的基本特性
1、公路的等级
两类五级:汽车专用公路和一般公路;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四级公路。
根据不同地形(平原微丘区、重丘区、山岭区以及山岭重丘区)按不同设计车速划分为十四个技术指标档次。
2、路面与安全
不同路面状况与交通事故的关系
路面状况 干 燥 湿 滑 路面不湿而滑 路面积雪结冰 合 计
粗糙化前
粗糙化后 21
18 44
5 15
4 2
0 82
27
3、道路等级与安全
交通事故与道路等级的关系
道路等级 高速公路 一、二级公路 三级公路 四级公路 城市道路
事故率 2.5% 34% 22% 10% 31.55%
4、安全设施
交通安全设施包括:安全护栏、安全警示标志、车流分隔设施、安全岛等,交通控制设备也具有交通安全方面的功能。
安全设施的功能:
1)、对驾驶员和其他出行者进行引导和约束,使驾驶员对车辆的操纵安全而规范,使其他出行者与机动车流保持合理的隔离,从而降低事故的发生几率;
2)、在车辆出现控制异常后,有效地对车辆进行缓冲和防护,尽可能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5、 照明设备
在道路可见度不高的情况下,由于视线不良,视觉刺激不强烈,驾驶员往往对交通和道路异常情况判断迟缓,导致交通事故发生。
厂内道路的照明不足是一大安全隐患,易引起厂内安全事故。
二 交通工程专业知识
(一) 视距
1、行车视距
行车视距是为了保证行车安全,驾驶员应能看到行车路线上前方一定距离的公路,以便发现障碍物或迎面来车时,采取停车、避让、错车或超车等措施,在完成这些操作过程中所必须的最短时间里汽车的行驶路程。
2、视距的种类
五种视距:停车视距、会车视距、错车视距、超车视距、避让障碍视距
(二) 制动距离
汽车的制动距离:指驾驶员开始踩制动踏板到完全停车所需的距离。
(三)线形与安全
1、平曲线。曲率越大事故越高,尤其是曲率大于10以上时,事故率急剧增加。
2、竖曲线。道路竖曲线半径过小时,易造成驾驶员视野变小,视距变短,从而影响驾驶员的观察和判断,易产生事故。
3、坡度。有关资料:平原、丘陵与山地三类道路交通事故率分别是1%、18%、25%,主要原因是下坡来不及制动或制动失灵。
4、线形组合。交通安全的可靠性与平面线形、纵坡有关,还与线形组合是否协调有关,虽然线形标准都符合规范,但组合不好仍然会导致交通事故。
(四)交叉口特性
立体交叉口对交通流几乎没有干扰,平面交叉口由于存在不同车流的冲突,对车辆的正常行驶有很大的干扰,同时也会导致交通事故的产生。
1、无信号交叉口。分两面停车、四面停车。
四面停车用于同等重要的道路相交的路口,不分优先与非优先(即主、次干道),所有车辆到达交叉口时均需停车而后通过。
两面停车用于主干道(优先方向)与次干道(非优先方向),主干道优先通过,次干道一律停车,等待优先通过方向交通流的间隙通过或合流。2、环行交叉口。
3、信号交叉口。
(五)、高速公路
高速公路一般指能够按各种汽车折合成小汽车的年平均昼夜交通量为25000辆以上,为具有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