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师生师德 » 师生与

师生与

发布时间: 2021-02-22 10:59:38

Ⅰ 怎样处理好师生和家长间的关系

除了学生之间的关系外,师生关系可说构成了学生人际关系的重要方面。师生关系是教育过程中人与人之间最基本的,最重要的关系。和谐良好的师生关系应当是尊师爱生,教学相长的关系,应当是一种民主、平等、互尊、互爱的和谐而亲密的关系。师生关系紧张直接影响到孩子的学习,严重的导致孩子不能正常的学习,主要有这样一些现象: 一、孩子不喜欢老师; 二、孩子不能跟老师交流; 三、孩子得罪了老师;
四、孩子得不到老师的关注;
五、老师告孩子的状;
六、老师不喜欢孩子;
七、孩子和老师对抗;
八、孩子被老师惩罚而不服;
[原因分析] 造成不良师生关系的原因是多方面: 首先,孩子缺乏基本的人际关系能力。当孩子不能和大多数人相处的时候,也就会和老师也不能很好的相处。孩子缺乏对老师基本的尊重、理解和礼貌。这和家长的教育有直接的关系,当家长比较溺爱孩子,就会不允许孩子遭受任何委屈,当孩子遭受任何委屈的时候,就会前去帮忙。这样的做法不仅不能减少孩子所受到的委屈,反而让孩子更加敏感,更加容易受到委屈。因此,在我们教育孩子之前,我们应该想明白,我们到底要怎样培养孩子。如果期望让孩子融入社会,就应该让孩子从小接受适当的委屈,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孩子正确处理各种矛盾,还能提高孩子良好的心理素质。
其次,师生之间存在代沟。老师不能理解学生的行为,老师高高在上,没有把学生看成是自己的朋友和同伴,与学生共同成长。这样就不会在自己的言行上,做到多协商,少命令;多尊重,少指责;多宽容,少计较。 第三,孩子的表现不能令人满意。有很多孩子人际关系能力很强,但由于应试教育的大环境,老师的待遇和学生的成绩直接挂钩,孩子在学习成绩上的不佳表现,影响到了老师的情绪。 第四,老师缺乏魅力和能力。一些老师教学水平一般,不能吸引孩子。面对孩子的问题,老师采取了不当的方法,让学生反感。
第五,偶发性的原因。由于师生之间某个偶然事件,导致彼此产生矛盾,而不能释怀。
[对策]师生关系紧张有学生的原因,也又老师的原因,究竟是学生原因为主,还是老师原因为主,需要特别谨慎地判断,这直接影响到了处理的效果。如果判断到底是谁的原因?这需要首先判断,判断的依据是对老师和学生平时的为人处事,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如果老师与大多数学生关系紧张,甚至与其他老师之间也是关系紧张,这就说明老师可能有问题。同样,学生如果和大多数的同学关系紧张,也和大多数老师关系紧张,这就有可能是学生的问题。但是,无论谁的原因,我们不能改变老师,我们只能改变孩子,为此: 首先,要培养孩子基本的社交能力。要让孩子必须尊敬老师。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说,尊师都是做人的一个最起码的起点。人来到世上除了父母的养育之恩,就是老师的传授之德。人类文明的传承和延续,首推老师之功。老师用自己心灵的火花去点燃学生心灵的灯盏,用知识在人的心灵中盖起摩天大厦,难道不值得我们去尊敬和爱吗?老师由于其职业特征,更要面子,我们要教会孩子包容老师的缺点和错误,学会用婉转的方式提醒老师的问题。
其次,学会宽容老师的错误。古语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老师也不例外。因为老师和我们一样都是普普通通的人,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老师虽然是教书育人的,但也有七情六欲,也会犯错误,我们要多想想老师的困难和苦衷。有的同学只看到老师的缺点,说老师太严厉了,对学生没有好脸色;说老师太偏心了,就向着学习好的学生;或者认为老师太主观臆断,不调查清楚事实就乱批评人等等。
第三,处理好偶发时间。由于师生关系紧张往往是由于某个偶发事件所导致的,因此,很多矛盾需要在家长的参与下,及时得到化解。处理师生的矛盾和处理一般人际关系的矛盾相似,多站在在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理解对方这样做积极的一面,宽容消极的一面。
第四,改变环境。有时候师生之间关系实在太紧张,我们不妨通过换学校,换班级的方式来解决问题。但这种方法的使用要特别慎重,那样很容易造成孩子找借口的习惯。家长和学生当有这种想法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如果到了新的班级或学校,有出现了类似同样的问题怎么办?难道还要不断地换不成?
不管用什么方法,家长的正确态度非常重要,无论家长认为是孩子的问题,还是老师的问题,家长不要去指责老师,这样对孩子良好性格的培养不利。

如何构建师生和谐关系

师生关系是学校教育过程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师生关系无时无刻都影响着教育的过程和结果,感情的接近,心灵的共鸣,知识的启发,能力的培养。师生之间只有建立融洽和谐的关系,才能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师生感情好时,老师表扬,学生认为是鼓励;老师批评,学生认为是爱护。表扬和批评在融洽的师生感情中能成为学生前进的动力。如果师生关系紧张,表扬则被学生认为是哄人;批评则被认为是整人。在这里表扬和批评就成了教育的障碍。所以,只有注入了爱生之情的教育才是有效的教育。要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全面地关心学生。当然,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光有教师的努力是不够的,除了学生之间的关系外,师生关系可说是构成了学生人际关系的重要方面。师生关系是教育过程中人与人之间最基本的,最重要的关系。和谐良好的师生关系应当是尊师爱生,教学相长的关系,应当是一种民主、平等、互尊、互爱的和谐而亲密的关系。在师生关系的相互作用中,作为老师应该是学生的良师益友,关心、尊重、爱护学生;作为学生也应该有积极的态度,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起和谐良好的师生关系。那么作为我们老师本身,应当如何去做呢?
一、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新型的师生关系应该是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交互活动中是民主的、在相处的氛围上是和谐的。它的核心是师生心理相容,心灵的互相接纳,形成师生至爱的、真挚的情感关系,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它的宗旨是本着学生自主性精神,使他们的人格得到充分发展。它应该体现在学生与教师相互尊重、合作、信任中全面发展自己,获得成就感与生命价值的体验,获得人际关系的积极实践,逐步完成自由个性和健康人格的确立;教师通过教育教学活动,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在教学中建立和感受到自主的尊严,体验和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师起着主导作用,因此,我们每一位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从师道尊严的权威中解脱出来,俯下身子,去聆听孩子们的心声,从教学的指挥者转变为参与者,从决定学生应该做学什么,怎样学的主宰者转变为与学生合作学习的伙伴。学生虽然是未成年人,但他们同样是独立的,有潜力的,有人格的,有主观能动性的人,我们要克服过去那种把成人对教学的认识方式强加给小学生的做法,去研究学生,帮助学生,保持与学生平等的姿态,做学生的合作者。教师与学生只是教学活动中地位的不同,并没有人格上的高低贵贱之分,教师必须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尊重他们的个性差异,教师尊重学生就等于尊重自己,尊重教育。可见,只有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建立起新型的师生关系,才能够在教学中形成和谐、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
二、要转变教学观念,在改进教学方法上下功夫。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因此,用运学生容易接受的教学方法,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关键。这就要求我们每位教育工作者,从思想上去重视学生,从行动上去研究学生。不研究,不探索,不利教学方法的改进,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利于提高教学质量,与学生实际不符的教学方法肯定在教学中是失败的教学方法。新课标指出,要注意发挥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指导作用的同时,特别强调学生学习主体的地位的体现,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我们要在教学方法的设计中尽量营造有利于学生学习和参与的各种学习氛围,使每一位学生和教师一起参与到学习中去,形成一种在自学,自练的基础上相互帮助、相互矫正、共同提高的合作学习的环境。打破以往每节课都是教师先教而后练的教学方法,把学生放在学习的主体地位,在他们去感受,体验,总结的基础上教师再去指导,这样不仅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还能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兴趣是学习的基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教学的最佳状态。我们要在教学中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把他们的学习成果及时地反馈给他们,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点拨和鼓励,甚至善意的批评都将激励他们,强化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享受到和谐氛围下学习的乐趣。教学方法的改变是教育观念改变的具体体现,是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关键。
三、要关爱学生,以情动人。
感人心者,莫过乎情。寓情于教,以情动人是教学中教师经常采用的教学方法之一。教学是教师教学生学的双向活动,也是师生之间通过活动进行情感、兴趣、能力的心理交流。爱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桥梁,只有师生关系处在关爱,平等的和谐氛围之中,学生才能直言面对教师,大胆地投入到学习之中 ,去体验、去完成教学任务。在教学中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就必须采用多种方法进行交流,比如在教学中善于运用表扬和批评的手段,经常和学生谈心,体贴和关爱学生。同时,要充分发挥教学中直观情感的优势,比如合理运用形体语言,形体语言在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中有着润物无声的效果,眼睛是心灵的窗口,眼神的运用可以使师生在无声的交流中达到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境界,它是建立和维持和谐的师生关系的桥梁和纽带。而手势既可以传递思想,又可以表达感情,可以增加教师有声语言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在教学中我尤为推崇大拇指赞扬法和击掌鼓励法。面部表情表达着教师的情感和意图,小学生最会跟眼色行事,教师只有情绪饱满,和蔼可亲,才会给学生一种自然、明朗的感觉,有助于形成学生积极、愉快的心情,建立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学生知识和技能的形成。只要我们在教学中多些微笑,多些表扬,表现出教师爱的真情,就会克服过去学生怕老师是因为老师凶的现象,以自身的人格力量去感染和教育学生。只要建立起一种新型的、相互尊重、平等的师生关系,就一定会在师生的心灵深处碰撞出和谐而愉快的火花,建立起一种长久而和谐的体育情感,只有在这种和谐的氛围之下,学生才能够自觉而愉快地接受教师的教,才能够激起学生自觉学习、乐于学习的愿望,从而达到使他们热爱学习、追求目标,全面健身发展的目的。
四、要建立一种合理、公平、有利于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机制。
小学体育教学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朝着以人为本,健康第一,引导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中全面、自由、和谐地发展。这就要求在教学中必须建立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但评价机制的滞后和操作性问题,使教学的评价对教学中师生关系的和谐发展带来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烦,大部分学生因为对评价机制的不满而对教师产生误解,甚至产生对立情绪,从而失去对学习的兴趣 。新课标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对考核评价应坚持多元标准,通过评价使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因此在评价中教师不能把评价看成是简单的分等排序,而应该在评价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以促进全体学生 的健康发展为目标,把评价的重点放在纵向评价上,强调个体学生的进步与现在作比较,我认为有时为了呵护童心,建立自信,降低标准,冲破限制有何不可?同时还可把同学与同学的相互评价纳入到评价中,虽然学生的相互评价不够准确,但也体现了师生之间的相互信任,也表现了他们的评价水平和他们之间的情感等诸多因素,是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的一种必要手段。多元、合理、公平、公开的评价不仅可以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改变对学生的优劣的评价标准,对培养学生健康而向上的人格,体验自己的进步,树立自信心,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提高教学水平有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总之,教师只有充分认识到自己角色的内涵,才能营造出良好的氛围,协调好师生关系,创设和谐的教学环境,灵活的运用教学方法,合理的运用评价方式最终取得教育教学的成功。作为一名教师应该正确认识这种客观存在的关系,积极地认识它、研究它、改善它,其意义是不可忽视的。

Ⅲ 怎样建立良好的师生和同学关系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须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老师不要以学习的好坏、成绩的优劣来评价学生

我们都知道学生是存在个体差异的,有的成绩好,有的成绩差,我们在评价一个学生时就要慎重,不能以学习成绩的好坏给孩子下定论,我们要从内心深处接受每一个孩子。一个人的成才与学历的高低不是成正比的,高学历是成才的充分条件,而非必要条件。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他们可能在其他方面有过人之处,对于那些成绩不好又调皮的孩子我们要不断的引导他们,帮他一起找到他最喜欢做的而且对将来有用的事情,鼓励他全力以赴为将来备战,不能让他虚度光阴,要不然定会无事生非。对于那些成绩不好而且性格内向的学生我们要动员同学多与他交流,多帮助他。我们要用爱心培养他们自尊、自立、自强、自重、自信的健全人格。教育的首要任务是育人,让每一个孩子的身心都得到健康快乐的发展,从一开始的有意识转化成为后来的无意识。告诉他们“你也行” “你还行”、“你很棒”,告诉他们,每一个人都是一种精彩。

平时多倾注我们的爱心、耐心、恒心,关注孩子的心灵。多与他们沟通交流(拉家常似的),不要动辄谈论学习,通过这种途径既拉近了与学生的情感距离,也拉近了与学生的心理距离。润物细无声坚持下去就能达到与学生“零距离沟通”的境界,让每一个孩子都喜欢。

二、家长的合理介入

我们老师往往因为学生的过错或对学生的不满而向家长告状,家长的过多介入,导致学生对老师的信任度降低,开始怀疑老师的能力,甚至讨厌老师。因为现在的家庭教育参差不齐,有的家长觉得被老师叫到学校很没有面子,往往对孩子大声呵斥甚至拳脚相加。这样在孩子心里有了负面影响,会对老师存有戒心甚至产生敌对心理。

我是从我所教的一个学生小陆身上领悟到的,这个孩子反应很灵活,但学习成绩却不好,原因是上课座不住,经常做小动作,作业经常不交。我对他简直是恨铁不成钢,在多次说服教育无效的情况下我决定找他的家长面谈,当时的想法是想让家长了解他在学校的真实表现,以便家校联合对其进行教育,所以就成了一场“学生批斗会”。等把学生家长送走后,我想这回这个学生的表现及成绩肯定会有所起色。但当我第二天去上课时,却发现小陆的眼神里多了些敌意,课堂上虽然老实了许多,但明显的没有在听课,一副心不在焉的样子。说实话当时对我打击太大了,我感觉我全心全意地为他,为他的将来绞尽脑汁,可我的付出不但没有回报,反而是他变本加厉的玩世不恭。我的心被刺疼了,我想,放弃吧!我又不是神仙,再说教育也不是万能的,何苦呢?两天过去了,但小陆那充满敌意的眼神却始终萦绕在我的脑海中,让我寝食难安,一种对学生的责任感引起我的反思,可怜天下父母心,哪个父母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哪个做父母的不疼爱自己的孩子,在众目睽睽之下我不但没有顾及家长的面子,也伤害了他们的自尊,无形中也毁灭了家长心中的一些希望。虽然表面上家长谈笑自如,很感谢老师,但他们的内心肯定很沉重。回家后他们有的会把老师的原话传给学生,有的会不分青红皂白揍孩子一顿,结果可想而知,孩子不反感、不产生逆反心理才怪呢?我感到这次与家长的沟通是彻底失败的,我决定挽回我的失误造成的损失,挽回一个孩子的童心,建立一种良好的师生关系。于是我真诚的向小陆道了谦,开诚布公地与他交流沟通,打消了他的敌意。两周后我又与他的家长见了一次面,这一次我充分向家长肯定了小陆的优势,近期的进步,以及一些教育孩子的建议等等,又点燃了家长心中的希望。经过我的补救和努力,我重又赢得了学生和家长的信任,而家庭中赢得了和谐融洽的亲子关系,我终于释怀了。

从那以后我尽量地把与学生的事我们自己解决,因为我们老师的工作对象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一个个思维活跃的大脑。一是他们有逆反心理,二是他们有自主心理崇尚我的地盘我做主,自己的事情自己处理。所以我们要注意引导这两种心理,引导包含两层含义:既要堵也要疏,堵就是要把学生的问题尽量消灭在萌芽中,疏就是当学生出现问题时尽量与其面对面解决,要考虑他们的将来及以后的成长发展。更重要的是通过引导证明我们老师的处事能力。只有在特殊问题、紧急情况下才与家长协商解决。切忌大事小事都找家长,我们要慎用并用好与家长沟通这一法宝,这样一定会事半功倍。。

Ⅳ 全校师生和和班主任都被他的文章感动了。有没有语病

全校师生和班主任都为他的文章感动了有没有?并于

Ⅳ 78年的中师生和现在的相比相当什么学历

起码你能穿深深的现在想不到啊,跟进在大人身上级别了,就可能到绿。

Ⅵ 老师与学生应该怎么样友好相处

2007年海淀区中学校长德育论坛是在北京市教委的统一部署下开展的。月12日论坛启动,接下来将相继在北京十一学校、清华附中、交大附中、知春里中学举办四场分论坛活动。

在总论坛“创建魅力德育,成就幸福人生”的主题下,十一学校分论坛的主题是“师生相处与德育实效”。四位中学校长做了精彩的发言,十一学校的李希贵校长,八一中学的张小梅校长,海淀进修实验学校的董红军副校长,矿院附中的杜荣贞校长,他们均从校园内最实实在在的、最常态的、最有效的德育行为——“师生相处”入手,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对中学德育工作进行研讨和交流。

十一学校李希贵校长发言的题目是“师生相处的时间与德育实效性”。发言一开始他就明确提出:最好的教育是在相处中实现的!为什么相处之中才有最好的教育?——亲其师,信其道。接下来,李校长带着大家开始围绕“影响师生相处的因素”这个问题进行了探讨,得出结论“师生相处的次数越来越少,师生每次相处的时间越来越短”,结果导致德育实效性的降低。如何增加师生相处时间、机会,提高相处的质量?李校长从理论和实践的层面做了深入的思考与探索,并结合学校生活中鲜活的师生相处案例来阐述这个问题。

八一中学张小梅校长发言题目是:师生和谐共处 尽显德育魅力。她认为,师生情感交融、和谐共处是德育有效的前提。提倡教师与学生充分接触,在师生和谐共处中,加强学校德育的有效管理。张校长从四个方面总结了学校的做法:第一,关爱学生,构建和谐心理环境;第二,回归课堂,创设和谐育人氛围搭建平台;第三,搭建平台,拓展和谐活动空间;第四,丰富形式,师生共建和谐校园。

海淀进修实验学校的董红军副校长发言的题目是:校长有效沟通,在师生相处传递积极正确的价值观。他在发言中提出,教育是一种师生的关系存在。一切教育活动中的知识传递、情感陶冶、人格培养,一切隐性或显性的教育效果,都基于师生关系而达成。塑造学生的思想,促进学生形成积极正确的价值观,是德育所追求的重要目标;检验德育的实效性,要把学生积极正确的价值观的形成作为重要的关注点。教师要成为学生思想发展的引领者、促进者和支持者,对学生思想的形成和引导,与学生思想上的交流、对话,纠正、调整学生思想发展中的偏误,要成为师生相处中的相互沟通的主要内容。

矿院附中杜荣贞校长发言的题目是:以诚育人,强化自律,注重德育实效性。杜校长紧密结合学校实际工作,通过一个个诚信教育的案例,说明诚信教育在本校学生的成长和本校德育工作中所具有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四位校长的发言紧扣德育实际,既有理论思考,又有实践探索。在接下来的互动环节,很多参会的老师对于师生相处与德育实效的话题都谈了自己的感受、体会或者是困惑。论坛成为大家交流和共享教育思想的平台。

结束语:有实效才有魅力,有健康才有幸福,有规划才有未来,有合作才有和谐。相信通过论坛的思维碰撞,与会者达成德育理想的共振。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力量和智慧,凝聚成风,汇集成流,进一步推进学校德育工作。构建充满魅力的德育,搭建师生幸福的人生一定会变成美丽的现实。

Ⅶ 我们全校的师生和老师参加了秋季运动会,修改病句

意思重复 师生中的师和老师重复
改为:我们全校的师生参加了秋季运动会.

Ⅷ 【求助】思品辨析题:现代的师生关系就是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关系(急!!)

现代教育要求构建新的师生关系。新的师生关系确立的前提就是抛弃教师权威,改变教师权威过去所体现的绝对性、不可替代性,师生之间形成真正的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让教师的“教”不再是教师的职业,而成为教师发自内心的一种情感需求,学生把学习不再当成一项痛苦的、不得不完成的苦差事,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形成自主、自觉的一种内心需求,在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参与的教、学活动当中,师生之间建立起良性互动关系。笔者认为:在师生关系的三种基本的关系——教学关系、人际关系、社会关系中,教学关系是师生关系中最本质的关系,没有教学关系就无法形成师生关系,就不能实现学校的教育任务和培养目标。但是,没有良好的社会关系和人际关系的配合,仅有教学关系也不能完成教育任务。社会关系和人际关系在师生关系中具有激励和润滑功能,能保证教育关系的正常运转。构建和谐师生关系,也就是构建和谐师生教学关系、社会关系和人际关系,三个方面相辅相成,不可或缺。
001.用平等与互动来构建和谐师生教学关系
00教育本质上是成人之学。依照人学理论的框架,师生关系的建构必须考虑师生的属人性,师生双方的和谐相处是师生存在的根本。师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是相互独立的个体,彼此要相互尊重。师生之间双向互动交往的实质是使学生获得发展,即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三维目标)的协调发展。它要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学生在互相理解,开放互信和支持的基础上,将自己的思想与别人的思想交换,拿自已的经验与别人的经验共享,使自己的情感与别人的情感联结,最终形成主动参与、自主思考、协调发展的动态生成的互动场。这一目标的实现即依赖于教师运用教育智慧,采取教育策略,力避形式化的低效、无效互动,大力倡导和推动有学生认真思考、有思维火花碰撞的有效、高效互动。教师要相信学生,承认只要教育得法,他们将来定有作为。正如韩愈所说:“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即所谓长江后浪推前浪,“雏凤清于老凤声”。学生是一个成长者,是一个探索者,要允许学生在这一过程发挥积极能动作用,提高认识水平。所以,课堂教学互动应尽力平等对待学生,将机会给予每一类、每一位学生,使每位学生在互动中表露自我个性,体验交流、沟通、对话带来的愉悦,真正地在互动中获得发展与提高。
002.用对话与交流来构建和谐师生社会关系
00所谓对话,是指师生双方在平等的基础上进行的沟通和交流方式,是师生之间平等的、寻求知识与精神的际遇的爱心交流,这种对话既有言语交流,也有知识、多方面的深层次的交流。从知的角度看教师与学生存在先知与后知的关系,二者并不存在尊卑关系,从情的角度看,学生与教师在人格上是独立的,学生和教师都有自己丰富的内心世界和独特的情感表达方式,都需要双方的理解与尊重,知与情二者的统一,构成师生双方关系的基本内涵。对于教师,它通过教师对某些教学事件、教学生活和日常生活的讲述,发掘内隐于这些事件、行为背后的意义、教育思想和理念,从而改进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并使叙事回到了鲜活的教育现实之中。对于学生,它通过学生对某些学习事件、学习生活和日常生活的讲述,改进学生的学习实践,也使叙事回到了鲜活的教育现实之中。倾听、吸引、包容,是师生双方在精神层面彼此的“敞开”思想、经验和情感的“接纳”。通过这些对话,教育主体也就实现了教学对话以外的生活对话及生命对话,也因此,教育成了一种真正的交往活动。教育应当是一次次生命的对话,是师生内心情感的真切流露,是双方个人见解和智慧的展现。
003.用尊重与关爱来构建和谐师生人际关系
00师生之间的对话和互为主体的交往是以双方的相互尊重和彼此的关爱为前提。一方面,对话是促成双方直接理解的前提,彼此在理解的基础上才能相互尊重和关爱。通过对话,产生不同的“界”的融合,形成新的共识,师生的尊重与关爱才成为可能;另一方面,对话以尊重与关爱为导向,尊重与关爱是对话的目的。没有对话,难以达成共识,难以互相理解和承领;没有尊重与关爱,对话便失去了导向。只有主体间相互尊重,师生才能相互确认对方,把握对方的独特,才能与对方产生精神上的相遇和沟通,共同体验同一经验;只有主体间彼此间有关爱,师生才有彼此的“敞开”和“接纳”,真正进入对方的精神领域,做到精神理解精神,生成平等的对话。同样,教师要把微笑与鼓励带进课堂,让每一个学生都享受同样的欢乐。教育改革家李希贵有句名言:“蹲下来和孩子说话。”作为教师要主动放弃作为权威的优越感,尽可能地摒弃高高在上的“讲台情结”,要走进学生,“蹲下来”与学生平等民主对话,要善于体谅学生,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体察学生的情绪感受,要善于“换位思考”,设身处地站在学生的位置上去认识、思考问题,并且要适时加以表扬,恰当地给予鼓励,从而减少甚至消除学生的恐惧感、疏远感。
00我们相信,在这种和谐的师生关系中,教师和学生都会体验到平等、民主自由、尊重信任、友善、理解与宽容、亲情与关爱,同时受到激励与鞭策、鼓舞与感化、指导与建议,形成积极丰富的人生态度与情感体验。

Ⅸ 师生和老师是不是反义词

不是,师生,老师都是名词,名词是没有反义词的,反义词指的是动词和形容词、副词 但有对偶 如 风对雪 天对地 是约定成俗相对应的
所以师生和老师更不可能是反义词!

Ⅹ 师生人面像中的师生和人面各代表什么

狮身人面像的“人面”部分的装束跟法老的装束一致,从法老陵墓的殉葬品里找到活体野狮骨骼,专家一致认为狮身人面像代表法老的权力和威严。非要逐一解释“狮身”和“人面”的话,分别代表“威严”和“权力”。

热点内容
教师帮扶学生记录 发布:2025-07-18 20:01:06 浏览:677
运动鞋哪些好 发布:2025-07-18 18:41:48 浏览:456
师生迷情八 发布:2025-07-18 11:58:43 浏览:478
三字经教学视频 发布:2025-07-18 11:46:47 浏览:45
希腊的历史 发布:2025-07-18 10:33:00 浏览:654
人体中的数学 发布:2025-07-18 07:53:58 浏览:951
一级建造师机电教学视频 发布:2025-07-18 07:50:21 浏览:528
班主任工作计划小学四年级 发布:2025-07-18 05:17:52 浏览:912
浅谈师德的心得体会 发布:2025-07-18 03:09:46 浏览:807
怎么浏览谷歌 发布:2025-07-18 02:29:49 浏览: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