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丁师生恋
⑴ 但丁是从哪些方面表达他对这女子的爱
或许让很多正常人费解,但是但丁就是这么将美丽的贝特丽丝装在心里。尽管但丁和她根本没怎么说过话,尽管但丁一生中仅仅和她见了三次面,尽管她24岁即芳魂消散,但她在但丁的眼睛里却成为了永恒,从但丁第一次见到贝特丽丝开始。但丁的心灵旅程就开始了。
但丁对贝特丽丝的爱坚定不移,但是但丁为什么爱她?对8岁女孩的第一感觉就这么影响了这位人类最伟大诗人的一生。贝特丽丝像是上帝安排来丰富但丁灵魂的天使,她在他的脑海中反复出现,但丁每天都会带着对她的思念开始写作,开始入眠,并且在最虚无缥缈的梦中与之相会。
但丁表现的是人类最浪漫的爱情——柏拉图式爱情。柏拉图式爱情,最圣洁,最高贵,最无私,最瑰丽,它在感情方面无疑最为完美,但是它仅仅有一个缺陷——不现实。但丁可以为了贝特丽丝静静守候,静静付出。不奢望走近,也不祈求拥有,即便知道根本不会有结果,也仍然执着不悔。也许这种不求回报注定了一个悲剧的结局。最终,也只能是两条在远处守候的平行线。
也许真正完美的爱情就需要一种虚无,一种飘渺,一种让人无法接近的感觉。因为再动人的爱情遇到现实中的油盐酱醋也会让故事变得庸俗起来。不能想象罗密欧和朱丽叶结婚生子,为了家庭琐事而相互争吵的局面,也不能想象梁山伯与祝英台成为中年夫妇后为了柴米油盐的生活而发愁。既然爱情过于现实就是失去浪漫,那么但丁就做到极致,让自己的爱情彻底的存在自己的意识中,不让它被现实所困扰,不让它被尘世所污染,让它成为世界上最浪漫的爱情,哪怕永远也实现不了。
几年之后,阿尔诺河的“旧桥”上。阿尔诺河是横穿整个佛罗伦萨的河流,上面有各种各样的桥,而“旧桥”无疑是最出名的一座。它是阿尔诺河上唯一一座廊桥,而且这里也有意大利版的“廊桥遗梦”。一个风和日丽的天气,上午阳光明媚,阿尔诺河波光粼粼。一个美丽的姑娘从桥上经过,她用美丽的眼睛看着阿尔诺河的波纹,她走到桥中,看着桥下的景色,她深呼一口气,感觉身子十分的清爽。然后嘴角带着一股笑意,像天边的一抹彩云,飘然离开了这里。而在她的背后,却有一双深邃的眼睛注视着她。但丁愣在了“旧桥”上。这就是她日思夜想的女孩,虽然她成为了一个妙龄少女,但是但丁确信,她就是贝特丽丝。他生命中的女神。
佛罗伦萨的阳光照得到处暖洋洋的,贝特丽丝因为这好天气心情出奇的好,但丁就在她的背后。但丁完全可以走到贝特丽丝的面前,体面优雅地亲吻一下贝特丽丝的手,然后对她倾诉自己的相思之情,并且告诉眼前这个如花朵般艳丽的姑娘,自己会娶她,一定会,而且会给她幸福。但是但丁没有,他选择了一种在世人看来最失败的方式,他看着贝特丽丝的背影,贝特丽丝一步步地离开了他的视线,他毫无动作。
是胆怯?是犹豫?但丁也许曾经因此而困扰。也许但丁曾经后悔过,但是如果把他再次推到“旧桥”上,去面对贝特丽丝,他肯定还会做出同样的举动。贝特丽丝是上帝的天使,人间的女神,自己这张俗世的手就会弄脏她的翅膀。就让她这么继续在但丁的脑海里,在但丁的美梦中吧。
这是但丁与贝特丽丝的第二次见面。
第三次,也就是最后一次,但丁在贝特丽丝的婚礼上见到了她。一位人间最美丽的新娘,从8岁天真无邪的孩子成为了美丽高贵的少妇,贝特丽丝成为了伯爵夫人。她和伯爵手举酒杯,他们彼此相望,公爵的手紧紧地抓住贝特丽丝的手。贝特丽丝这天的眼中只有伯爵。而但丁这天的眼中像往常一样也之后贝特丽丝。宴会结束,贝特丽丝和伯爵手挽手,幸福地离开,但丁依旧一句话也没说,他只是一杯又一杯的喝干酒杯中的葡萄酒。
贝特丽丝一生,或许根本不知道但丁其人,或许不知道自己成为了一个人的精神支柱。也许在第一次见面的时候她对但丁说过:“先生你好”;在第二次见面的时候她给了但丁一个春天般的微笑;在第三次见面的时候敬作为嘉宾的但丁一杯葡萄酒。但是但丁在她生命当中仅仅是过客的形象,她的生活中不需要也不知道但丁其人。
但是但丁需要她。我不知道在她出嫁以后,但丁将是如何的痛苦,如何的自责,但这是他自己选的道路,他选择了世界上最浪漫的恋爱方式,那么他自己就要承担。
贝特丽丝24岁的时候离开人世了。贝特丽丝的丈夫是如何地悲痛伤心无从了解,但是贝特丽丝的最疯狂的暗恋者——但丁,他开始了一生中最为惨痛的心路历程。贝特丽丝带走了但丁的希望,带走了但丁全部的感情,如果她不死,也许但丁还会在佛罗伦萨街中心的小巷遇到她,在伯爵办的舞会上注视她,在她卧室的窗台下仰望她……但是现在一切希望全部破灭了。
但丁开始作诗,开始在诗中表达自己对贝特丽丝的爱,于是但丁的第一部诗集《新生》诞生了。
夜的最初三小时已逝去
每颗星星都照耀着我们
我的爱情来的多么突然
至今想起仍震撼我心魂
我觉得爱神正酣畅,此刻她
手里捧着我的心,臂弯里
还睡着我轻纱笼罩的情人
他唤醒她,她颤抖着驯服地
从他手上吃下我燃烧的心
我望着爱神离开,满脸泪痕
于是,贝特丽丝成为但丁真正的天使,在梦中,她带领这但丁游历了天堂,但丁将她留在了天堂最圣洁的地方。当但丁一觉醒来,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长篇诗作《神曲》的雏形已经形成了。
他们的相逢仅仅有三次,但丁不了解贝特丽丝,不知道她爱哭还是爱笑,喜欢读诗还是喜欢女红,喜欢白色还是喜欢红色,贝特丽丝在但丁的心中仅仅是一个美丽的泡影,而就是这美丽的泡影给半生被放逐的但丁带来了情感上的归宿。
柏拉图式爱情是一种完美的爱情观。感情的事没有谁对谁错。正如歌里唱的那样:“不在乎天长地久,只愿曾经拥有”。在你的意念里,这个世界上存在一个生动而又完美的他(她),他(她)对你而言是毫无瑕疵、唯一永恒的。也许他(她)不会出现在现实,但永远存活在你的心底。
为了但丁的贝特丽丝,也为了任何人心中的那个他(她
⑵ 新生的但丁的精神恋爱《新生》
爱的方式有很多种,但丁的爱是柏拉图式的。
外国文学名著的老师谈到了但丁和他的《新生》,听完这个故事真的有一种莫名的感动,虽然是但丁单相思,但是却激发了他在文学上的灵感创作出流传千古的《新生》,不得不感叹爱的力量如此伟大。
但丁·阿里盖利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伟大诗人,被恩格斯誉为“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他曾经在政治舞台上叱咤风云,但是他更大的成就都是在文学著作,代表《新生》《神曲》。但丁的第一部诗集《新生》(1292—1293)是自传性的诗体小说,记叙诗人的初恋经历。作品用散文诗叙述故事情节,并把31首抒情诗串联起来。贝尔特丽采,一影响但丁一生的女人,但丁的精神支柱。
但丁在9岁时初遇同龄的贝尔特丽采,一见钟情,9年后与之邂逅街头,更加倾慕不已,可是无论但丁怎么启发贝尔特丽采,她都记不太清楚小时候和但丁有过一面之缘,她只知道但丁是相当有名的诗人,当时的但丁在佛罗伦萨已经小有名气,这时的但丁开始写诗抒发思念之情。贝尔特丽采21岁时嫁给一位银行家,出于礼貌贝尔特丽采给了但丁请柬,她怎么知道但丁对她倾慕已久,这是他们第3次见面,贝尔特丽采25岁因病夭亡,但丁写《新生》以示悼念。他在书中发誓要写一部传世之作,这就是后来的《神曲》。
就是这样一个女子,但丁只见过3次面的女子,却对她有这无比的爱慕。贝尔特丽采在《神曲》中是引导但丁进入天堂的导师。但丁对贝尔特丽采的精神恋爱是他的重要生活经验之一。诗人对初恋的执着和由此产生的神奇的创作动力,是文学史上的佳话。
他们就见过3次面,仅此而已。但是,贝尔特丽采的形象却深深镌刻在但丁的心里。她在他心中犹如教徒心目中的圣母玛利亚,成了真、善、美的化身。她的死,对他打击特别大——但丁追求的是柏拉图式的精神恋爱。
当心灵摒绝肉体而向往着真理的时候,这时的思想才是最好的。而当灵魂被肉体的罪恶所感染时,人们追求真理的愿望就不会得到满足。当人类没有对肉欲的强烈需求时,心境是平和的,肉欲是人性中兽性的表现,是每个生物体的本性,人之所以是所谓的高等动物,是因为人的本性中,人性强于兽性,精神交流是美好的、是道德的。以西方哲学家柏拉图命名的一种异性间的精神恋爱,追求心灵沟通,排斥肉欲。
揭露现实,唤醒人心,为意大利政治上、道德上复兴指出一条道路;纪念贝尔特丽采,赞颂她的美貌和圣洁——这些是但丁创作的动力,也是他创作的主要内容。《新生》包括31首抒情诗(用散文连成一体),抒写诗人对贝尔特丽采的爱情,具有回忆录和忏侮录性质。诗中洋溢着但丁对生命的执着追求,对纯洁爱情的热情歌颂,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与向往,表达了要求摆脱中世纪宗教戒律、道德规范的朦胧愿望。质朴清丽,优美动人,在“温柔的新体”这一诗派的诗歌中,它达到了最高的成就。
精神恋爱,如此强大的原动力。
……
夜的最初三小时已逝去
每颗星星都照耀着我们
我的爱情来的多么突然
至今想起仍震撼我心魂
我觉得爱神正酣畅,此刻她
手里捧着我的心;臂弯里
还睡着我轻纱笼罩的情人
他唤醒她,她颤抖着驯服地
从他手上吃下我燃烧的心
我望着爱神离开,满脸泪痕
……
在这世上有,且仅有一个人,对你(你)而言,她(他)是完美的,而且仅对你(你)而言是完美的。也就是说,任何一个人,都有其完美的对象,而且只有一个。
⑶ 但丁初恋情人的全名
但丁小哥在那瞎掰掰,他是按照自己的喜好(对于正义与非正义的判断)来写回神曲的,圣经是早答于神曲的,他只不过找不到合适的方法来表达自己对那些非正义的人的厌恶,就引用了圣经上的地狱,天堂这些概念,不过虽然引用了,却是改的。。。太多了。圣经上写了进入阴间(炼狱)后就不能再去天堂了,但神曲里面却是进入后受苦完还可以来到天堂,另外圣经上说接人的灵魂上天堂是一名天使,但丁却让他的初恋情人接人上天堂。。。。。。总之是但丁抄的圣经,但没全抄。
另外圣经上记载的罪,刑法都是真事,都在以色列有过(不信的话,可以去考证古籍),甚至现在还有(以色列是一个没有宪法的国家,他们说,我们无需宪法,圣经就是我们的宪法)。
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尽管追问吧!
要是都懂的话,就采纳吧!
⑷ 但丁的其他恋人
年,来但丁出生于佛罗伦萨的一个古老自家族。但丁9岁那年,遇到并爱上了一个叫贝雅特里齐的女孩儿。但丁18岁那年,这种爱使他心醉神迷。但丁所爱的贝雅特里齐,24岁时,不幸辞世。
在贝雅特里齐早逝前,但丁对她的爱经历了几个阶段:他先是为其他女孩儿写诗,以掩盖这种爱;继而又强着因贝雅特里齐的出现而带来的极度痛苦;最后,便转而写作各种纯真的赞美诗。
⑸ 但丁的爱情故事
不好意思没看明白你是要但丁本人的爱情史还是要但丁创作的爱情故事!
“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也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的阿利盖利·但丁Alighieri Dante(1265—1321)。但丁从37岁被宣告永久放逐,后来客死异乡。九岁邂逅心灵上永恒的恋人佩雅丽琪,这位后来24岁香消玉陨的少女,成为但丁日后创作的源泉。《神曲》为但丁不朽的巨著。
关于“旧桥”(ponte vecchio)和但丁的爱情
贯穿全城的阿尔诺河上,横跨着很多座造型优美的古桥,每座古桥都记录着一个昔日的传说。最为知名的是位于三圣桥下边的“旧桥”(ponte vecchio),那是阿尔诺河上的唯一的廊桥,像一条“空中走廊”,把乌菲齐美术馆和比蒂宫连成一体。这座饱经沧桑的老桥建于古罗马时期,1177和1333年曾两次受到洪水侵袭,只剩下两个大理石桥墩。现在这座造型典雅的三拱廊桥是1345年在原有的桥墩上重建而成,桥面过道两侧坐落着三层错落有致的楼房,桥面的中段两侧留有约20米宽的空间作为观景台,这一别开生面的设计使得整个大桥显得奔放而和谐。1944年夏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阿尔诺河上的十座古桥中的其它九座都被纳粹军队炸毁了,唯独“旧桥”安然无恙。
不过,这座古桥之所以出名并不全在于它古老而传奇的历史,更重要的原因是这里曾经演绎过另一个版本的“廊桥遗梦”,而它的主人公正是被世人所仰慕的伟大诗人但丁。
那是一个春光明媚的上午,阳光洒在阿尔诺河上,波光闪闪,把河上的廊桥(那时的老桥还是古罗马时期的模样,桥面和桥廊都是木料所搭)和桥畔的行人映衬得更加光彩夺目。一位高贵而美丽的少女在侍女的陪伴下向老桥走来。此时,但丁正从廊桥的另一头迎着少女走上廊桥,两人在桥上不期而遇。但丁凝视着少女,既惊喜又怅然;而少女却手持鲜花,双目直视前方,径直从但丁身边走过,仿佛没有看见但丁。但她的眼里放射出的异样的光芒和脸上泛起的潮红却透露出少女情动的信息。
这是著名画家亨利·豪里达在他的油画《但丁与贝特丽丝邂逅》中所描绘的但丁与贝特丽丝相遇并一见钟情的情景。画中手持鲜花的少女就是诗人但丁的梦中情人贝特丽丝。
其实,这幅油画所描绘的仅仅是但丁初恋的开始。贝特丽丝最终并没有嫁给但丁,在但丁第二次见到她时,她已被迫嫁给了一位伯爵,不久就夭亡了。贝特丽丝带走了但丁的梦想,也把美丽和哀伤留给了但丁。但丁是个对爱情矢志不渝的人,他一直爱恋着她,永志一生。这样的哀伤和思念,成就了他早年诗作《新生》。
但丁在《新生》中抒发了自己对贝特丽丝的一片纯真的爱恋之心后,继而将他的恋人描绘成追求天国真理的化身,她的灵魂飞向天空,得到了新生。即便到了晚年,但丁对贝特丽丝的那份执着依然难以释怀,他在《神曲》中,又把贝特丽丝描绘成集真善美于一身、引导他进入天堂的女神,以此来寄托他对贝特丽丝的美好情感。爱情催生了《新生》,《新生》又为他晚年创作《神曲》作了情感和素材的准备。而这一切都源于“廊桥”的一次邂逅。正是在“廊桥”的这一次相遇造就了但丁“中世纪最后一位诗人,同时也是新时代最初一位伟大的诗人”之地位,同时也造就了旷世诗作《神曲》。
⑹ 但丁是同性恋吗
不是同志但丁有过一次刻骨铭心的爱情,在其文学创作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烙印。那回是在他的少年时答代,他随父参加友人聚会,遇上一位名叫贝阿特丽齐的少女。少女的端庄、贞淑与优雅的气质令但丁对她一见钟情,再不能忘。遗憾的是贝阿特丽齐后来遵从父命嫁予他人,婚后数年竟因病夭亡。 哀伤不已的但丁将自己几年来陆续写给贝阿特丽齐的三十一首抒情诗以散文相连缀, 取名《新生》(1292—1293)结集出版。诗中抒发了诗人对少女深挚的感情,纯真的爱恋和绵绵无尽的思念,风格清新自然,细腻委婉。
⑺ 但丁和他的精神恋人贝雅特里齐是怎么一回事吖
在贝雅特里齐早逝前,但丁对她的爱经历了几个阶段:他先是为其他女孩儿写诗,以掩盖这种爱;继而又强忍着因贝雅特里齐的出现而带来的极度痛苦;最后,便转而写作各种纯真的赞美诗。
⑻ 但丁年轻时爱慕的女人是谁
贝特丽丝
⑼ `与但丁有关的故事
13世纪末,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前夜,佛罗伦萨诞生了位伟大的诗人,这就是被恩格斯誉为
“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也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的阿利盖利·但丁Alighieri Dante(1265—1321)。但丁从37岁被宣告永久放逐,后来客死异乡。九岁邂逅心灵上永恒的恋人佩雅丽琪,这位后来24岁香消玉陨的少女,成为但丁日后创作的源泉。《神曲》为但丁不朽的巨著。
但丁出生在[意大利[的佛罗伦萨(按意大利语正确发音应译做“翡冷翠”)的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生于1265年,出生日期不清,按他自己在诗中的说法“生在双子座下”,应该是5月下旬或6月上旬。5岁时生母去世,父亲续弦,后母为他生了两个弟弟、一个妹妹。
但丁的生平记录很少,但写作的人很多,有许多并不可靠,他可能并没有受过正式教育(也有人说他在波隆那及巴黎等地念书),从许多有名的朋友兼教师那里学习不少东西,包括拉丁语、普罗旺斯语和音乐,年轻时可能做过骑士,参加过几次战争,12岁时就已经结婚,他妻子为他生了6个孩子,只有4个(3男1女)存活。
佛罗伦斯但丁博物馆门外的但丁雕像当时佛罗伦萨政界分为两派,一派是效忠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齐伯林派,另一派是效忠教皇的盖尔非派,1266年后,由于教皇势力强盛,盖尔非派取得胜利,将齐伯林派放逐。盖尔非派掌权后1294年当选的教皇卜尼法斯八世想控制佛罗伦萨,一部分富裕市民希望城市的独立,不愿意受制于教皇,分化成“白党”,另一部分没落户,希望借助教皇的势力翻身,成为“黑党”。两派重新争斗,但丁的家族原来属于盖尔非派,但丁热烈主张独立自由,因此成为白党的中坚,并被选为最高权利机关执行委员会的六位委员之一。
1301年教皇特派法国国王的兄弟瓦鲁瓦的卡罗(Carlo di Valois)去佛罗伦萨“调节和平”,白党怀疑此行另有目的,派出以但丁为团长的代表团去说服教皇收回成命,但没有结果,果然卡罗到佛罗伦萨后立即组织黑党屠杀反对派,控制佛罗伦萨,并宣布放逐但丁,一但他回城,任何佛罗伦萨士兵都可以处决烧死他,从此但丁再也没有能回到家乡。
1308年卢森堡的亨利七世当选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预备入侵佛罗伦萨,但丁给他写信,指点需要进攻的地点,因此白党也开始痛恨但丁。1313年亨利去世,但丁的希望落空。
1315年,佛罗伦萨被军人掌权,宣布如果但丁肯付罚金,并于头上撒灰,颈下挂刀,游街一周就可免罪返国。但丁回信说:“这种方法不是我返国的路!要是损害了我但丁的名誉,那麽我决不再踏上佛罗伦萨的土地!难道我在别处就不能享受日月星辰的光明吗?难道我不向佛罗伦萨市民卑躬屈膝,我就不能接触宝贵的真理吗?可以确定的是,我不愁没有面包吃!”
但丁在被放逐时,曾在几个意大利城市居住,有的记载他曾去过巴黎,他以著作排遣其乡愁,并将一生中的恩人仇人都写入他的名作《神曲》中,对教皇揶揄嘲笑,他将自己一生单相思的恋人,一个叫贝亚德的,25岁就去世的美女,安排到天堂的最高境界。
但丁于1321年客死他乡,在意大利东北部腊万纳去世。
但丁的作品基本上是以意大利托斯卡纳方言写作的,对形成现代意大利语言以托斯卡纳方言为基础起了相当大的作用,因为除了拉丁语作品外,古代意大利作品只有但丁是最早使用活的语言写作,他的作品对意大利文学语言的形成起了相当大作用,所以也是对文艺复兴运动起了先行者的作用。
Image:2e ita.png
意大利出品的欧元上的但丁像但丁的著名作品有:
爱情诗歌《新生》
哲学诗歌《宴会》
抒情诗《诗句集》
长诗《神曲》
拉丁文文章《俗语论》
政论文《王国论》
拉丁文诗歌《牧歌》
但丁的被收集的《书信集》
《神曲》代表了中世纪文学和最高成就,这样一部划时代的巨著得以产生,是与当时意大利的社会状况、诗人所具有的深厚学识和独特的个人经历分不开的。
但丁生活的时代,已不同于是世纪前期欧洲社会发展相对缓慢、工商业极不发达、基督教完全垄断意识形态的状况。13世纪时,意大利北部的热那亚、威尼斯、佛罗伦萨、米兰等地,由于海上贸易和工商业的蓬勃发展,成为欧洲最富庶的地区。
早期资产阶级日益强大,并建立了城邦共和国,取得了自治权。尽管与整个欧洲甚至与意大利其他大部分地区比较而言,这只是资产阶级取得的小小的胜利,但它却对社会现实和欧洲的历史进程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但丁在政治倾向上,就是与意大利的资产阶级相一致的。
当时的意大利,并不是今天意义上的统一国家,而只是一个四分五裂的地域名称,经济的发展也极不平衡。政治上主宰意大利的, 主要有两大势力, 一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一为罗马教皇。所谓的“神圣罗马帝车”,是中世纪中期遗留下来的一个历史名称。
962年,红又专当时的教皇约翰十二世为德国国王奥托一世(936—973在位)加冕, 封其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领有意大利。 因此, 历任帝国皇帝,均为日耳曼血统。由于德国本身内乱不息,其国王只是势力或强或弱的封建主,统治中心一直在德国,对意大利的控制也时紧时松。罗马教皇则一直把意大利视作自己的势力范围,与帝国皇帝矛盾重重。意大利人民希望国家统一,而教皇与皇帝的斗争及他们各自的野心则是统一的障碍。他们采取分而治之的政策,唯恐统一的意大利对其统治构成危胁。错综复杂的矛盾,使意大利的政治生活异常活跃,政敌之产的对产,不同阶级间的利益冲突, 常以极为残酷的形式表现出来。 但丁就是政治迫害的见证人之一。
从文化领域看,基督教的严密控制,到12世纪时已显出办不从心。在其神学探讨过程中,常需借助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古希腊哲学有的观念与逻辑论证方法,证明和论述神的存在及属性,阐述尘世与彼岸的关系。
12世纪后,更是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古希腊罗马时期著作的汇编。教会的本意是为自己的神学理论寻找方法论和依据,但研究者们却从中发现了与基督教理论完全不同的另一重文化境界。意大利出现了西欧最早的一批古典学者,但丁就是其中最博学者之一。
但丁生于佛罗伦萨一个城市贵族之家,其父因家道中落,长期经商。当时该城有代表封建贵族利益、支持罗马教皇的基白林党和支持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贵尔夫党。但丁的父亲自然拥戴贵尔夫党,而但丁本人后来则成为该党的领袖之一。
但丁早年曾师从著名学者布鲁内托·拉蒂尼,系统学习拉丁文、修辞学、诗学和古典文学,对罗马大诗人维吉尔推崇备至。在绘画、音乐领域,但丁也造诣不凡。此外,但丁精心研究神学和哲学,古代教父圣·奥古斯丁的思想对他影响尤深。
但丁有过一次刻骨铭心的爱情,在其文学创作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烙印。那是在他的少年时代,他随父参加友人聚会,遇上一位名叫贝阿特丽齐的少女。少女的端庄、贞淑与优雅的气质令但丁对她一见钟情,再不能忘。遗憾的是贝阿特丽齐后来遵从父命嫁予他人,婚后数年竟因病夭亡。 哀伤不已的但丁将自己几年来陆续写给贝阿特丽齐的三十一首抒情诗以散文相连缀, 取名《新生》(1292—1293)结集出版。诗中抒发了诗人对少女深挚的感情,纯真的爱恋和绵绵无尽的思念,风格清新自然,细腻委婉。
这部诗集是当时意大利文坛上“温柔的新体”诗派的重要作品之一,也是西欧文学史上第一部剖露心迹,公开隐秘情感的自传性诗作。
早在青年时期,但丁就以激昂的政治热情了贵尔夫党,投身反对封建贵族的斗争,并参加了粉碎基白林党的战斗。贵尔夫党在佛罗伦萨掌权后,但丁被选为该城行政官。该党后又分裂为黑白两党,但丁属于白党,反对罗马教皇对佛罗伦萨的干涉。教皇伙同法国军队支持黑党于1302年击败白党,掌握了政权,开始清洗白党成员。但丁被没收全部家产,判处终身流放,自此再未回到故乡,直至客死于拉文那。
⑽ 但丁式的爱是什么意思 还有柏拉图式恋爱是什么含义
当年轻的但丁遇到8岁的贝特丽丝的时候,他可能根本不知道自己到底是被她的什么所吸引。这位日后创作了《神曲》,被恩格斯誉为“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的伟大作家第一次尝到了爱情的滋味。一个仅仅8岁的孩子让但丁难以忘怀,她像是上帝派来充实他生命的天使一样。从此,贝特丽丝走进了但丁的生活,在但丁的意识中存在一直到但丁死去。尽管贝特丽丝自己根本不知道。
或许让很多正常人费解,但是但丁就是这么将美丽的贝特丽丝装在心里。尽管但丁和她根本没怎么说过话,尽管但丁一生中仅仅和她见了三次面,尽管她24岁即芳魂消散,但她在但丁的眼睛里却成为了永恒,从但丁第一次见到贝特丽丝开始。但丁的心灵旅程就开始了。
但丁对贝特丽丝的爱坚定不移,但是但丁为什么爱她?对8岁女孩的第一感觉就这么影响了这位人类最伟大诗人的一生。贝特丽丝像是上帝安排来丰富但丁灵魂的天使,她在他的脑海中反复出现,但丁每天都会带着对她的思念开始写作,开始入眠,并且在最虚无缥缈的梦中与之相会。
但丁表现的是人类最浪漫的爱情——柏拉图式爱情。柏拉图式爱情,最圣洁,最高贵,最无私,最瑰丽,它在感情方面无疑最为完美,但是它仅仅有一个缺陷——不现实。但丁可以为了贝特丽丝静静守候,静静付出。不奢望走近,也不祈求拥有,即便知道根本不会有结果,也仍然执着不悔。也许这种不求回报注定了一个悲剧的结局。最终,也只能是两条在远处守候的平行线。
也许真正完美的爱情就需要一种虚无,一种飘渺,一种让人无法接近的感觉。因为再动人的爱情遇到现实中的油盐酱醋也会让故事变得庸俗起来。不能想象罗密欧和朱丽叶结婚生子,为了家庭琐事而相互争吵的局面,也不能想象梁山伯与祝英台成为中年夫妇后为了柴米油盐的生活而发愁。既然爱情过于现实就是失去浪漫,那么但丁就做到极致,让自己的爱情彻底的存在自己的意识中,不让它被现实所困扰,不让它被尘世所污染,让它成为世界上最浪漫的爱情,哪怕永远也实现不了。
几年之后,阿尔诺河的“旧桥”上。阿尔诺河是横穿整个佛罗伦萨的河流,上面有各种各样的桥,而“旧桥”无疑是最出名的一座。它是阿尔诺河上唯一一座廊桥,而且这里也有意大利版的“廊桥遗梦”。一个风和日丽的天气,上午阳光明媚,阿尔诺河波光粼粼。一个美丽的姑娘从桥上经过,她用美丽的眼睛看着阿尔诺河的波纹,她走到桥中,看着桥下的景色,她深呼一口气,感觉身子十分的清爽。然后嘴角带着一股笑意,像天边的一抹彩云,飘然离开了这里。而在她的背后,却有一双深邃的眼睛注视着她。但丁愣在了“旧桥”上。这就是她日思夜想的女孩,虽然她成为了一个妙龄少女,但是但丁确信,她就是贝特丽丝。他生命中的女神。
佛罗伦萨的阳光照得到处暖洋洋的,贝特丽丝因为这好天气心情出奇的好,但丁就在她的背后。但丁完全可以走到贝特丽丝的面前,体面优雅地亲吻一下贝特丽丝的手,然后对她倾诉自己的相思之情,并且告诉眼前这个如花朵般艳丽的姑娘,自己会娶她,一定会,而且会给她幸福。但是但丁没有,他选择了一种在世人看来最失败的方式,他看着贝特丽丝的背影,贝特丽丝一步步地离开了他的视线,他毫无动作。
是胆怯?是犹豫?但丁也许曾经因此而困扰。也许但丁曾经后悔过,但是如果把他再次推到“旧桥”上,去面对贝特丽丝,他肯定还会做出同样的举动。贝特丽丝是上帝的天使,人间的女神,自己这张俗世的手就会弄脏她的翅膀。就让她这么继续在但丁的脑海里,在但丁的美梦中吧。
这是但丁与贝特丽丝的第二次见面。
第三次,也就是最后一次,但丁在贝特丽丝的婚礼上见到了她。一位人间最美丽的新娘,从8岁天真无邪的孩子成为了美丽高贵的少妇,贝特丽丝成为了伯爵夫人。她和伯爵手举酒杯,他们彼此相望,公爵的手紧紧地抓住贝特丽丝的手。贝特丽丝这天的眼中只有伯爵。而但丁这天的眼中像往常一样也之后贝特丽丝。宴会结束,贝特丽丝和伯爵手挽手,幸福地离开,但丁依旧一句话也没说,他只是一杯又一杯的喝干酒杯中的葡萄酒。
贝特丽丝一生,或许根本不知道但丁其人,或许不知道自己成为了一个人的精神支柱。也许在第一次见面的时候她对但丁说过:“先生你好”;在第二次见面的时候她给了但丁一个春天般的微笑;在第三次见面的时候敬作为嘉宾的但丁一杯葡萄酒。但是但丁在她生命当中仅仅是过客的形象,她的生活中不需要也不知道但丁其人。
但是但丁需要她。我不知道在她出嫁以后,但丁将是如何的痛苦,如何的自责,但这是他自己选的道路,他选择了世界上最浪漫的恋爱方式,那么他自己就要承担。
贝特丽丝24岁的时候离开人世了。贝特丽丝的丈夫是如何地悲痛伤心无从了解,但是贝特丽丝的最疯狂的暗恋者——但丁,他开始了一生中最为惨痛的心路历程。贝特丽丝带走了但丁的希望,带走了但丁全部的感情,如果她不死,也许但丁还会在佛罗伦萨街中心的小巷遇到她,在伯爵办的舞会上注视她,在她卧室的窗台下仰望她……但是现在一切希望全部破灭了。
但丁开始作诗,开始在诗中表达自己对贝特丽丝的爱,于是但丁的第一部诗集《新生》诞生了。
夜的最初三小时已逝去
每颗星星都照耀着我们
我的爱情来的多么突然
至今想起仍震撼我心魂
我觉得爱神正酣畅,此刻她
手里捧着我的心,臂弯里
还睡着我轻纱笼罩的情人
他唤醒她,她颤抖着驯服地
从他手上吃下我燃烧的心
我望着爱神离开,满脸泪痕
于是,贝特丽丝成为但丁真正的天使,在梦中,她带领这但丁游历了天堂,但丁将她留在了天堂最圣洁的地方。当但丁一觉醒来,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长篇诗作《神曲》的雏形已经形成了。
他们的相逢仅仅有三次,但丁不了解贝特丽丝,不知道她爱哭还是爱笑,喜欢读诗还是喜欢女红,喜欢白色还是喜欢红色,贝特丽丝在但丁的心中仅仅是一个美丽的泡影,而就是这美丽的泡影给半生被放逐的但丁带来了情感上的归宿。
柏拉图式爱情是一种完美的爱情观。感情的事没有谁对谁错。正如歌里唱的那样:“不在乎天长地久,只愿曾经拥有”。在你的意念里,这个世界上存在一个生动而又完美的他(她),他(她)对你而言是毫无瑕疵、唯一永恒的。也许他(她)不会出现在现实,但永远存活在你的心底。
为了但丁的贝特丽丝,也为了任何人心中的那个他(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