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林师德
『壹』 感恩老师的短诗歌 要短!!!!
我献上一朵花,
我献上一朵花,
让我们编织个大花环,
献给亲爱的老师妈妈。内
是您给了种子,
太阳般的温暖;容
是您用汗水,
把幼苗浇灌。
您的眼睛像明亮的星星,
闪烁着迷人的光华;
你的歌声像春天的小溪,
把欢乐带给了大家。
无论我们走到哪儿。
永远记住您的话。
无论我们走到哪儿,
永远记住您的爱;
无论我们走到哪儿,
永远是您的一朵花。
金风送欢笑,丹桂花香飘。
老师的节日,今天又来到。
老师对我们的抚爱,我们永远不会忘记。
『贰』 放学时间学生在校内发生意外,校方有无责仕
你好,根据侵权责任法第三十八条: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在幼儿园、学校回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学答习、生活期间受到人身损害的,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应当承担责任,但能够证明尽到教育、管理职责的,不承担责任。第三十九条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学习、生活期间受到人身损害,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未尽到教育、管理职责的,应当承担责任。
也就是说,十周岁内的未成年人,实行的是过错推定责任,超过十周岁的在校学生,学校承担一般过错责任。
如果是老师有过错,因为是职务行为,由学校承担责任;然后再由学校根据内部规定,对老师做出处分。
『叁』 杏林春暖讲的是什么德!
讲的是医德
古有"杏林春暖"的故事,讲的是晋朝时,民间有一医人,医术高明内,名声遍及方圆百里容,前来就医人众多。
但此医人均不收取药费。
时间一久,众人均感疚意。为后人留下了"杏林春暖"的千古佳话。
这个故事讲的就是这个医人高尚的医德。
『肆』 扶风高中校长是谁
校长兼党支部书记: 王西成,男,汉族,中共党员
1960年8月生于陕西省扶风县杏林镇,大学学历,理学学士学位,中学高级教师。1983年7月毕业于宝鸡师范学院化学系,现任中国化学学会会员。1983年7月-1993年在扶风县教育局教研室工作,任教研员。1993年-1998年在扶风高中任副教导主任。1998年-2000年在绛帐高中任副校长。2000年至2006年7月任扶风高中副校长,分管校务和德育工作,现任扶风县教育局党委副书记、扶风高中校长兼党总支书记;为扶风县第十六届人大代表,宝鸡市第十届政协委员。
先后发表的论文论著有:《化学题型系统分析与评价》一书,由气象出版社出版发行;《中学生品德方案探究》被评为全国二等奖;《中学生不良群体的形成与教育》被中国伦理学会、德育报社评为二等奖;《化学学科实施创新教育的途径》被陕西省教育科学研究所评为一等奖;《目标教学与教法改革有机结合的尝试》被宝鸡市科协、市人事局评为优秀学术论文,先后三次被评为扶风县教育系统先进教师、先进教育工作者。2003年被评为师德教育先进个人,在教师节上受到宝鸡市委市政府的表彰。2003年被县委县政府评为廉勤兼优的十名好干部之一并受到表彰。2004年被评为省级“师德先进个人”,受到陕西省委教育工委、陕西省教育工会的表彰。
『伍』 杏林春暖讲的是什么德!
杏林春暖讲的是医德。杏林春暖,意思指杏林春意盎然,用来赞扬医术高明。
词语出处:
三国时期,吴国有一位医生,名叫董奉,字君异,侯官(现今福建闽县)人,生於三国时代(约公元221~264年之间)。董奉少年时期,除了学习古籍经典之外,发奋钻研岐黄之术,立志要做一位济世的医生。
董奉在周游天下的时候,途经钟离(今安徽凤阳)时,看到当地人民由于三国争战而贫病交加,十分同情,便在凤凰山之南六十里的一个贫困的小山坡上居住下来。
董奉根据当地的地理、气候条件,把江南种植果木的农业技术知识传播给钟离农民,鼓励人们在荒山坡上种植杏树以救荒致富。
可惜很多人对这位悬壶治病的“游医郎中”,提倡的种杏致富的意义持怀疑态度,并不实行。于是,董奉定下了一奇特的规章:看病不收费用,但重病者病痊愈后,要在其所居住的山坡上种植杏树五株;病轻者,种一株。由于董奉医术高明,医德高尚,远近患者纷纷前来求治。
数年之间就种植了万余株杏树,成为杏林。杏子成熟时,董奉写了一张告示,规定:来买杏的人,不必通报,只要留下一斗谷子,就自行摘一斗杏去。董奉把杏子交换来的谷,用以救济贫民。为了感激董奉的德行,有人写了“杏林春暖”的条幅挂在董奉家门口。
(5)杏林师德扩展阅读:
同类典故:橘井泉香
西汉时湖南一位叫苏耽的道人,身怀绝技,对母亲极为孝顺,后得道成仙。在成仙之前,嘱咐母亲,明年将有疾疫流行,到时可用井中的泉水泡橘叶来救治。第二年果然发生大规模疫情,苏耽的母亲便遵照嘱咐,用井中泉水泡橘叶施救众乡邻,活人无数。
这则“橘井泉香”典出《列仙传》之《苏耽传》,清代闽人陈梦雷《古今图书集成》将其收入《医术名流列传》之中,流传甚广。至今湖南郴州市东北郊苏仙岭上的苏仙观、飞升石、鹿洞,以及市内第一中学内的杼井,都是纪念苏仙的遗迹。
『陆』 高红老师四字藏头诗如何写
高红老师(藏头诗)
高氏巾帼美园丁,
红心报国师生情。
老留风采事低调,
师德传承留美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