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师德标兵
Ⅰ 做教师的不好之处
现代教师:有家不回,有病不看,有孩子不管,有父母不要
作为教师的我,最怕听的报告是师德报告。因为每次报告听完,没有自豪,只有悲哀。为台上的“优秀教师”悲哀!更为我们这个群体悲哀!他们催人泪下的报告完全可以用一句话概括,那就是“有家不回,有病不看,有孩子不管,有父母不要。”我们不禁要问:难道这就是我们所要提倡的教师的工作方式、生活状态和专业发展方向吗? 首先,说说“有家不回”。 他们都以校为家,起早贪黑,废寝忘食,夜以继日,一天到晚泡在学校里,几乎没有多少属于自己的时间。天不亮就匆匆离开家,顾不上给孩子做一顿早餐;深夜才筋疲力尽地回到家中,孩子早已在等待中睡着。总之,每天上下班是只见星星不见太阳。一句话概括就是,“比鸡起得还早,比妓女睡得还晚”。而有些做得更“优秀”的教师,甚至常年住在学校不回家。平日里忙碌不说,节假日还要给学生补课。
一心扑在工作上,精神固然可嘉,但没有了正常的生活,却很难让人觉得这是一种值得提倡和称道的生活方式。难道我们兢兢业业的工作不是为了创造更好的生活,而只是为了证明教育工作的崇高和伟大吗?事实上无论站在哪个角度分析,我们都不难发现生活和工作这两者对任何一个人都必不可少,都不可偏废。可为什么这个问题出现在教师身上时,我们就可以视为理所当然,甚至理直气壮呢?
教师作为一种职业,应该符合现代教育的规范和要求,既要追求高质量,也要追求高效率。如果在国家规定的八小时工作时间内还不能完成自己的工作,我们就有必要追究一下其中的原因:如果说讲求工作效率是正确的,那么这些优秀教师为什么没有顺应这一时代潮流?如果教育学生不是一朝一夕之功,为什么这么多教师三更半夜孜孜以求?究竟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
其次,谈谈“有病不看”。我们宣传的优秀教师、师德典型大多身体不好,患有多种疾病,尤其是腰椎,颈椎,咽炎等职业病,却长期得不到及时的治疗,天天抱着残病的躯体在学校里穿行。
抛开带病工作的效果不谈,单是这种行为本身都让人难以接受。身体是工作的本钱,依靠透支健康来获得事业上的成功,无疑是杀鸡取卵的做法。如此程度的献身精神委实令人敬佩,却实在不该是广大教师效仿和学习的榜样。我们的社会培养教师的目的是为了让他们长久地在教育岗位上做出贡献,而不是让他们正当盛年就一部部快速老化的汽车超负荷地在公路上疾驰。我们常常提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不是也应该重视一下教师资源的可持续使用呢?有病休息是每一个人的权力。在理想和现实中,教师首先要选择生存,只有好好的活下来,才能让理想之花处处绽放。一个连自己的身体和生命都不珍惜的教师,是不配做教师和谈教育的。因为教育更多是让我们的孩子学会生存、珍惜生命。
人的生命不仅仅属于自己,也属于家庭、集体和社会。为了追求一时的成功而透支生命甚至糟蹋生命,是一种心灵残疾的表现,是对自己、家庭、集体、社会极大的不负责任。我们推他们为“师德标兵”,真不知意欲何为?我们宣传中忽视了一个教师健康的活着可以创造更多的价值!可以做出更大的贡献!更为关键的是对下一代的生存教育、生命教育具有多么大的现实意义!我真的再也不希望听到:教师悲惨地站在神圣的讲台上拖垮早已患病的疲惫身躯,而仅仅充当学生含泪学习的崇高榜样。
再次,侃侃“有孩子不管”。 他们当中有的怀了孩子却迫不得已打掉;有的孩子活泼可爱,却只能反锁在家中,几乎和孤儿差不多,对他们而言,生孩子简直是罪过。
《深圳青年》上曾经刊登过张丽钧的一篇文章《每一朵花都有盛开的理由》,让人感慨万千: 在电视上看“十佳教师”的事迹报告,看着看着,眼泪就蜇疼了眼睛。在他们当中,有一个姓方的女教师,讲述了发生在她身上的真实故事。方老师的丈夫在外地工作,他们有一个4岁的女儿;方老师教初三数学,同时担任一个班级的班主任工作。这一年夏初,复习进入了白热化阶段。方老师每天早晨6点以前赶到学校,晚上10点以后才能回家。上幼儿园的孩子每天先随妈妈到学校?穴因为太早,幼儿园还没有开门?雪,等妈妈安顿好了班级工作之后再由妈妈送到幼儿园;晚上7点钟,妈妈将孩子从幼儿园接回家,拔掉所有的电器插头,再将玩具堆放在女儿面前,然后反锁上家门到学校去辅导晚自习。 有一天,方老师所在的年级要进行模拟考试,一大早,她的女儿说自己“特别冷”,方老师摸摸她的额头,感觉有一点发热,但她没有在意。晚上她把女儿接回家,女儿又说“特别困”,方老师便让女儿睡觉,自己急匆匆赶到学校去辅导晚自习。第二天,孩子说没力气起床,要求不上幼儿园了,在家里玩一天。妈妈也就答应了。第三天,孩子说眼睛看不见东西,这时,妈妈的模拟考试也刚好结束了,便带孩子到医院去瞧病。结果,医生说,孩子因为高烧,眼角膜已已经软化穿孔,彻底失明了…… 方老师讲到这里不由得呜咽起来。但她平静了一下情绪,马上接着说:“那一届学生十分争气,有一半学生考上了重点高中。虽说为了他们的成功我付出了高额代价,但我觉得值得!他们的成功是我一生的安慰与自豪!” …… 看到这个真实的事例,我那一刻感不到一丝的自豪,反而已经出离愤怒。这个伟大的方老师,竟可笑地以为她送走几个成绩优秀的学生就可以抵消她对一个无辜女孩所犯下的罪过? 她令人眩目的光环背后,是对女儿的近乎冷酷无情的形象。她把那个可怜的女童看成了自己的私有财产,以牺牲掉孩子来显示一个身为母亲的教师无比高尚的情操;她以工作紧张为由,无端地给社会制造出一个“累赘”,而她竟天真地以这样的行为来炫耀。悲哀啊!悲哀!
现在有一句误导教师的名言特别流行,那就是“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的是神”。这句话出自何方神圣之口,我不得而知。但我就纳闷,凭什么说“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的是神”?为什么我们非得把爱自己的孩子和爱别人的孩子对立起来?都是孩子,为什么我们对待他们就不能统一起来,一个标准呢?再之,我们凭什么要求教师都做“神”呢?我们反思一下,如果一个教师连身心健康的“人”都达不到,又何谈“神”呢? 其实,这句话我更愿意把它改为:“不爱别人的孩子是道德低下;不爱自己的孩子则是禽兽不如。”因为禽兽都知道爱自己的孩子,都知道生下孩子就要对他负责。所以,从这个角度说,不爱自己的孩子是不是连禽兽都不如?既然生孩子,你就要养他爱他,否则你就别生孩子! 真正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应首先树立起“成就别人的孩子也成就自己的孩子”和“为国育儿”的理念,努力培育好每一个孩子(当然包括自己的孩子)。任何事情都不应该成为一个教师毁弃一个孩子健康、生命和前途的理由。 最后,聊聊“有父母不要”。 他们为了工作置亲情于不顾,“有的公婆卧病在床,却不能侍奉左右;有的父亲病逝,却不能赶回去见最后一面。”我们究竟想通过这些老师让人锥心泣血的故事张扬什么?标榜什么?
再回想这些被誉为道德楷模的教师一面在讲台上告诉学生要爱他们的父母,一面却对自己的亲人的冷暖安危置之不理,这无疑是绝妙的讽刺。我们的教育给了自己一个响亮的耳光!我们的教师好象不是在教书育人,而是在演戏。难道一名教师的工作重要到无人替代的程度了吗?他们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亲人在痛苦中挣扎,而无法在病床前流下一滴惭悔的眼泪。在没有了幸福的家庭生活之后,我很难想象教师们还能对自己所做的一切充满自豪感。我们究竟是在倡导师德还是在鼓吹残忍?连起码的人性都没有了,道德的大厦还会巍然挺立吗?一个连自己的父母都不爱的人,你能指望他毫无私心的发自肺腑的爱学生、爱集体、爱国家吗? ……. 我越想越发的困惑,是谁在把我们教师引向这没有人性的变态的师德雷区?
忽然想起了从前可怜可悲的*女。*女为了拉客不得不涂脂抹粉,不得不以满脸的堆欢来谄媚嫖客,教师却用对自己的身心健康、家庭、亲情的自戕式虐待来取悦领导,取悦群众,取悦社会。我们改革开放这么多年了,为什么对待教师的要求仍停留在三四十年前的计划经济时代?为什么教师只有牺牲了健康、家庭、亲情这些每一个人都不愿意失去的东西之后才能得到上级领导、社会和大众的承认?这无疑是在让我们的教师用身体去滚雷区! 与其用理想化的标准来自欺欺人地批评教师没有达到应有的道德高度,不如把教师从虚幻的神坛上拉下来,让这些不堪重负的园丁们恢复他们的本来面目。我衷心地希望各级机关再评选师德标兵时,也能站在一个更理性、更客观的高度上。希望下一次师德报告会上,能够多听到我们的推出来的优秀教师谈自己如何科学地搞好专业发展;自己如何的健康的生活;如何有张有驰的高效工作;如何在成就别人孩子的同时也成就自己的孩子;如何孝敬自己的父母、营造幸福的家庭……那样我们会为我们的职业发自内心的自豪和骄傲!
Ⅱ 什么叫六争六创
你是在考研大家的耐性吗?网络知道关于这个问题铺天盖地
复制给你看看
教育版:
争当优秀党员,创先进党支部;
争当教学能手,创教学佳绩;
争当模范班主任,创先进班集体;
争当师德标兵,创文明单位;
争当‘三育人’模范,创人民满意的学校;
争当廉洁务实的人民公仆,创团结务实的领导班子。
其他两个版本( 又叫六比六争六创):
一是比学习,争当解放思想的表率,创建一流班子。
二是比工作,争当敬业奉献的表率,创建一流业绩。
三是比服务,争当践行宗旨的表率,创建一流队伍。
四是比创新,争当科学发展的表率,创建一流机制。
五是比作风,争当清正廉洁的表率,创建一流形象。
六是比团结,争当促进和谐的表率,创建一流团队。
比学习,争当勤奋学习的表率,创建学习型队伍。
比工作,争当敬业奉献的表率,创建务实型队伍。
比团结,争当相互配合的表率,创建攻坚型队伍。
比服务,争当践行宗旨的表率,创建服务型队伍。
比创新,争当科学发展的表率,创建创新型队伍。
比作风,争当艰苦奋斗的表率,创建廉洁型队伍。
六创六争版:
创科学发展之先,争服务保障之优。
创改善民生之先,争多办实事之优。
创平安环境之先,争社会和谐之优。
创精神文明之先,争"三优"社区之优。
创反腐倡廉之先,争廉政建设之优。
创学习风气之先,争读书求知之优。
Ⅲ 什么是三爱教育
把爱和宽容当成习惯 江苏省句容高庙职业高级中学 严安平 [关键词]:师爱,肯定和赞美,学校教育,爱和宽容 有一位叫广正的禅师在寺院门外的山坡上种了两亩甜瓜,瓜熟蒂落的季节,除寺院里的众僧受用外,他还把大量的甜瓜分给前来上香拜佛的施主和信众们品尝。可是,每到夜深人静时,常有山下村里的几个孩童们来偷甜瓜。广正禅师考虑到夜晚孩童们出来不安全,担心孩童们碰到毒蛇什么的,就提前摘些甜瓜,放在孩童们常常来“光顾”的地头上。前几次,孩童们还真把广正禅师为他们准备的甜瓜拿走吃了。可是,两次三番之后,孩童们不知是碍于脸面,还是被禅师的举动感动了,也许是领悟到了什么,他们再也不来偷甜瓜了。再后来,广正禅师还经常在地头上,或是寺院的门外“捡到”一些红枣、黄梨什么的,分明是知恩图报的孩童们给他的回馈。世间最好最成功的教育莫过于感化,而最有效的感化莫过于爱心。爱心是人世间的另一轮太阳,催生着新绿;爱心也是杀毒软件,杀灭着病菌。而爱心又总是静悄悄地普降甘霖,即所谓:“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育人是教师的天职,师爱是育人的根本。没有真诚的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古今中外的教育家都把爱学生看作是教师最基本的素养。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高尔基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才会教育孩子。”全国优秀教师师德标兵、报告团成员-------北京大学教授林崇德认为:大中小学教师都要有爱的教育,师爱是教育的灵魂,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只有爱的深、切、诚才能唤起学生们奋发向上的勇气和对学习的信心,才能大力推动教育的进展。下面本人精选几个例子来说明如何向学生奉献爱心、宽容对待学生从而推动教育的进展。 其一:把爱教育事业与爱学生结合起来才是好老师。学生们不只是渴望我们的呵护,更需要我们给予他们前行的力量。对学生、对事业的热爱,不能只表现为勤勤恳恳、埋头苦干,而且还应体现在进行创造性的劳动上。如何智慧育人?如何开发学生的潜能?一直是全国优秀教师师德报告团成员、全国模范教师-----上海市尚文中学教师黄静华思考最多的问题。从黄静华老师的语文教学到她全部的教育活动,可以不时地看到她尽其所能让每一个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处于最佳状态。1996年,一支“忘年交”志愿者服务队在黄静华的班上成立了。队员们坚持每周六上午到敬老院为爷爷奶奶献爱心。春暖花开,他们搀扶着爷爷奶奶漫步公园小径;九九重阳,他们陪伴爷爷奶奶游览南浦大桥、杨浦大桥,感受上海的变化;新春佳节,他们送去自己精心编织的围巾和帽子表达心意。在黄静华的引导下,学生们还把这种体验式实践活动与班级科研活动结合起来。针对上海提前进入老龄化社会的现状,在为敬老院服务的同时,他们进行了〈社会化养老和居家养老之比较研究〉的探究型课题研究。从确立研究主题,制定研究计划,到信息获取、筛选和处理,问卷调查设计,调查对象确定,都有学生自主、独立地进行。创造性的德育内容、途径和方法,使全班学生懂得了奉献,学会了做人。黄静华所带的班级屡屡被评为上海市优秀雏鹰中队、上海市百佳快乐中队、上海市金爱心集体。
Ⅳ 师德教风先进个人与师德先进个人有何区别
是个人来的还是集体的,源个人的一般从细处着手,集体的应该注意全面反映问题。师德包括的内容有业务精深、工工作方法创新、责任心强、无私奉献、廉正处事、耐心教育、依法行教、民主教育等等很多方面。提议你从网络上下载一些范文读一读再写。
Ⅳ 什么是单项表彰
单项表彰就是针对某优秀或先进的单一事项进行的表彰。如 学雷锋先进事迹表彰;见义勇为先进事迹表彰;等等
Ⅵ 何为教育家,近当代闻名的教育家有哪些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着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
——教育哲学家:朱小蔓语
教育家是“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杰出人士。教育家与教育学家有不同,前者重实践精神,后者重理论研究。
中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有孔子、墨子、荀子、王阳明;近代中国则有陈垣、陶行知、晏阳初、黄质夫、夏丏尊、林伯襄、蔡元培、马君武、许寿裳、严范孙、胡雨人、胡敦覆、梁漱溟、吴稚晖、梅贻琦、黄现璠、唐国安、徐特立、屈伯川、汤有祥、柳贻征、杜亚泉、武训、黄乃裳、包煜文、容闳、江学珠、史英、陈清枝、杨茂秀和李雅卿;当代顾明远、周舜英、杨立梅、俞慧耕、朱小蔓的教育哲学是中国新时代文化的一部分。
古希腊的著名教育家有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古罗马的著名教育家有昆体良。
近代的著名教育家有蒙特梭利、Rudolf Steiner、杜威、尼尔、Rudolf Steiner、铃木镇一等。
从理论上对教育家进行界定教育家有多种类型:有广义的教育家、狭义的教育家,有社会教育家、家庭教育家和学校教育家,有教育思想家、教育理论家、教育行政家、教育活动家、教育事业家、教育改革家、教育实践家,还有“杂家”中的教育家等。中国历史上出现教育家最多的时代是春秋战国、盛极而衰的宋代和天崩地裂的现代三个时期,都是在社会动荡的时代;这样的时期,社会呼唤思想家和教育家,宽松的环境催生着各种思想流派,文化的积淀酝酿出大师辈出。
教育家的文化价值是开启人类心智,提升时代的思想境界。
Ⅶ 你什么是省一什么是国家级奖项
国家级表彰奖励是指党中央、国务院授予的奖项或荣誉称号;省部级表彰奖励是回指省(自治区答、直辖市)党委、政府以及国家部委授予的奖项或荣誉称号;市级表彰奖励是指市委、市政府授予的奖项或荣誉称号。
省部级。部级奖指以中央(国务院)各部委名义颁发的荣誉称号。省级奖指以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名义颁发的奖项或教育系统颁发的代表全省教育的最高奖项等。包括由省教育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教育工会颁发的省模范教师、省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省优秀教师、省优秀教育工作者、省中小学优秀班主任、中小学优秀德育课教师、中小学德育先进工作者、省级特级教师或由教育部颁发的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全国中小学优秀班主任、全国中小学优秀德育课教师、全国中小学德育先进工作者,或由教育部、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联合颁发的全国教育系统巾帼建功标兵等。
市厅级。市厅级奖指省(部)级所属局、厅、市级政府颁发的奖项。包括省教育厅、教育工委、省教育考试院颁发的河北省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省教育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省“三育人”先进个人、省师德标兵(师德先进个人)、省教育考试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等。
Ⅷ 何为“十佳师德标兵”
过时的东西了,还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