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师生师德 » 活动中的师生

活动中的师生

发布时间: 2021-03-02 08:43:35

Ⅰ 怎样处理教学活动中师生双边共同活动

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意思是说只有学生对老师有好感,才能乐于接受老师的教诲,才能构建“学而不厌,诲而不倦”的良好氛围。这充分说明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是激活师生之间良好沟通的重要保证,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重要保证,也是教师提高教育教学效率、获得教育教学成功的重要保证。
良好的师生关系使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平等,在交互活动中民主,在相处的氛围上和谐。一方面,学生在与教师相互尊重、合作、信任中发展自己,获得成就感与生命价值的体验,获得人际关系的积极实践,逐步完成自由个性和健康人格的确立;另一方面,教师通过教育教学活动,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自主的尊严,感受到心灵成长的愉悦。
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师与学生共同的心愿。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课堂的一切困惑和失败的根子,在绝大多数场合下都在于教师忘记了上课是儿童和教师的共同劳动;这种劳动的成功,首先是由师生之间的相互关系来决定的。”无数的教育教学实践证明,师生关系越良好,教学效果就越好;反之,则越差。因此,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在教育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效率的重要保证
思想政治课具有思想性、政治性、科学性及实践性的特点,是综合性很强的科学与艺术。它的教学过程既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观点、付诸行动的复杂过程,也是学生世界观的形成过程。思想政治课必须主动适应时代需要,“以人为本”是新课程改革的根本理念。从这个根本理念出发,就是要强调课程实施的实践性和开放性,即“本课程要引领学生在认识社会、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实践活动中,感受经济、政治、文化各个领域应用知识的价值和理性思考的意义;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表现,提高主动学习和发展的能力。”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共鸣,就必须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二、建构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调动师生积极性的重要保证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搞好教育的前提,是师生共同满足教学需要,实现教学目标的基础和保证。师生关系通过情感和激励的方式来影响教和学的积极性。师生关系融洽能促使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可以引起学生对教师的尊重和信任,教师的要求也就容易被学生接受,这样就有利于教师教学工作的开展。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教师所产生的高涨的教学情绪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师生的情感交流。良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对教师充满信心,教师也会不断增强完成教学任务的决心,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与职业积极性。
三、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学生身心得以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学生情感的发展需要多方面的努力,最重要的就是教师要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情感环境,师生之间要建立良好的关系。著名教育家赞可夫指出:“学生在课堂上应过着一种积极的、有血有肉的,甚至可以是说是沸腾的生活。否则,学生就会终日处于冷漠、惊恐的环境下,常受到无端的指责与呵斥,他们就不可能正常地发展。”
四、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教学“双边”活动的开展
教学是一种双边活动,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在“主导”着学生学习的同时,学生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主导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依靠学生能动性发挥的程度而定。美国教育家布卢姆认为,决定教学效果的主要变量有三个:认知、情感和教学质量。其中,情感是影响教学效果的主要变量之一。布卢姆认为,那些带着兴趣和热情进入学习任务的学生比那些没有兴趣和热情的学生学习更容易,速度更快,达到的成绩水平更高,这就说明了良好的师生关系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提供“能源”,是教学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
五、建立民主、和谐师生关系的策略
1.树立新型的学生观
学生观是教师对学生的基本看法,它影响教师对学生的认识及态度与行为,进而影响学生的发展。我们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学生都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学生的不成熟性具有成长价值;学生具有主体性,特别是创造性;学生是主体,有正当的权利和利益;学生是完整的人,是知、情、意、行的统一体。正确的学生观来自教师对学生的观察和了解,来自教师向学生的学习和对自我的反思。
2.了解学生,主动与学生沟通
教师要想了解和研究学生,就必须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了解学生个体的思想意识、道德品质、兴趣、需要、知识水平、学习态度和方法、个性特点、身体状况和班集体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了解和研究学生存在于教师教育生活的每一时空。教师要掌握与学生沟通和交往的主动性,经常与学生保持接触、交心,有意识地做学生生活的老师、知心的朋友。教师要掌握与学生交往的策略和技巧,如寻找共同的兴趣或话题、一起参加活动、邀请学生到家里做客等。通过各种渠道交换师生之间的信息,加强彼此之间的了解与沟通,为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奠定基础。
3.热爱、尊重学生,公平对待学生,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教师的每一次尊重和宽容,都会使学生终生难忘,都会促使他去思考,在思考中做人,在思考中做事。”热爱学生包括热爱所有学生,对学生充满爱心,经常走到学生之中,忌讳挖苦、讽刺学生、粗暴对待学生。教师要尊重学生应做到如下要求:首先,用平等的、朋友式的态度教育学生。其次,尊重学生,还表现在尊重学生对教师的意见和批评上。再次,尊重学生,更重要的是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心。最后,还要求对学生一视同仁,决不偏爱。要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必须首先学会尊重学生。只有教师尊重学生,学生才会尊重教师,甚至产生“爱屋及乌”的积极心理效应,把教师提供的知识作为一种宝贵的礼物来领取,而不是作为一种艰苦的任务去完成。
4. 鼓励学生,以艺术的评价激发其学习动因
学生是一个年轻的群体,易激动,自制力较差,社会经验欠丰富,往往会发生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而此时正是影响师生关系好坏的关键时刻。教师如果注意运用恰当的批评艺术,就能赢得学生的信任,使师生关系更加密切。因此,在批评学生的时候,教师要考虑到学生的合理愿望,维护他们的自我尊严。比如:在指正学生时,可以先从自己问题讲起,或迂回地指出学生的错误,或鼓励学生,使学生产生改正自己错误的信心等等。相信在运用恰当的批评方式之后,会使学生接纳教师,建构融洽的师生关系。
5.改变教师自身观念和形象,彰显教师的人格魅力
构建良好师生关系的关键在于教师。政治教师不但要掌握专业知识,还要掌握一定的自然科学知识,尤其要掌握学科联系的本领和全方位立体思维的能力。教师只有博览群书,博采众长,才能善于设计问题供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在讲授《思想政治》“我国的对外活动”这 内容时,联系郑和下西洋期间所倡导的“不欺寡、不凌弱、友好相处、共享太平”的思想,提出了它对今天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启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也是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最好方式;必须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此问题的设计可谓别出心裁,它既体现了历史学科与政治学科的交融,又强化了立体思维能力的培养。

Ⅱ 11.教育活动中的师生关系是( )

老师和学生撒

Ⅲ 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关系是什么关系

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模式。 它是我国学者在引进前苏联的“主导主动”说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师生关系的模式,认为在教学中必须坚持教师的主导作用和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只有这样才能既明确教师发挥作用的目的和归宿,也才能明确学生自觉性,主动性,积极性发挥的落脚点。这种模式既认识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教学认识的主导,学生是认识的主体。它的理论基础是教学认识论。教学认识论认为,教学过程在本质上是一种认识过程,同时,它又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教学认识既有别于其它形式的认识,具有自己的特点,即有领导性,间接性和教育性。首先,教学认识是教师领导学生认识的一种认识。很明显教学过程中的教师和学生的关系不能等同于一般的人际关系中的两个个体之间的关系,是有主从区别,地位差别和不同作用的两个个体间的关系。 学生单主体模式。它认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学生,而不是教师。同时它认为教学过程是学生认识教师所讲授的教学内容的过程,真正的主体只能是学生而教师既不是主体,也不是客体,只是一种中介作用。 教师单主体的模式。它认为教学过程中只有教师才是主体。有人说: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是按照自己的意志,意识行动的人,他才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虽然也为教学所涉及,但他是作为教学对象进入活动的”,所以主体是教师,客体是学生。有人认为“教学过程从本质上说,是以教师为主体,以学生为客体的实践活动过程。主体对待客体的关系是一种“为我”关系,主体是从满足自身的需要出发去改造客体。它的理论基础是一种不彻底的认识论。它把教学视作“教师作为社会人向社会承担的社会实践”,否认教学活动是教师教学生认识的活动,从而认为教学过程就是“以教师为主体,以学生为客体的实践活动的过程。”它既不承认教学认识的特殊性,又否认教学在本质上是一种认识活动,而只把教学活动看作一般的物质实践活动。它用教师的实践活动掩盖了学生的认识活动,没有认识到教师实践对象的特殊性,既没有认识到教师实践的对象既不是一般的物质,也不是所谓的信息状态,而是一种学生主体的认识活动。没有把认识论贯彻到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去,所以它是一种不彻底的认识论。 师生双主体模式。它指出在教学过程中同时存在两个主体,即教的主体—教师和学的主体—学生。3 教学的主体具有双重性,教师既是教的主体,又是学生学的客体;学生既是学习的主体,又是教师教的客体。即教师和学生都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同时有都是教学活动的客体。他们总是扮演着双重角色,具有双重地位,发挥双重作用。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活动具有双向性,他们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共同获得发展。这种模式既承认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又肯定教师的主体地位,认为教师和学生都是主体。如有的学者说“教学过程是师生双方共同活动的双边过程。就参与者来说,教学过程的主体不仅包括学生,而且包括教师,是双主体,不是单主体。它的理论基础是一般的认识论。没有看到教学认识的特殊性,没有具体教师主体和学生主体间的差异(认识能力,实践水平,行为方式等方面,)没有把两个主体在教学过程中的特殊性从理论上表述出来。它仅从一般的认识论关于主体,客体及二者关系的抽象规定出发,停留于一些抽象的,笼统的议论,因而不可能揭示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真正关系。 5 复合主体的模式。它认为教师和学生“都是具有认识和实践能力的人,因此共同构成教学的主体”,“教学主体就是一种有教师和学生所共同构成的复合主体。它认为教育住客体的复合性在多层次上展现。4 首先,从整体上看,教育的主体与客体 都呈复合状态。其次,从教与学两种相关而不相同的活动分别而论,住客体也呈复合形态。最后,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分别在教与学的活动中的地位看,他们各自同时处于不同活动中的主体与客体地位,每方扮演的角色,也呈主客体复合形。这也是从认识论的角度来阐释师生关系的,它是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关系在想象中的融合。 6 去主体的模式。它认为用“主体”一词来概括教师与学生的关系,表征教学过程中教师或学生的地位是不恰当的,也是不科学的。它认为师生关系是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形成的一种交往、合作的体验关系。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关系是一个体在共同探究有关课题的过程中相互影响,在讨论、争论、对话中向前推进、发展。正如小威廉姆E.多尔所说,教师是“平等者中的首席”——是师生共生、共存、共同建构过程中居于首席地位的人,是体中的一员。师生关系的构建是基于人对生命的体验和对生命意义的把握;在体验状态中,师生关系趋向于人与自然、与社会、与他人的高度融合。教师和学生在教学的过程中体验着自己生命的意义、目的和价值;在积极的参与活动中,珍爱人生,获得深刻、丰富的人生体验,5 从而得到提高和发展。因此教师和学生都是自我生命的体验者和创造者,没有主、客体之分。

Ⅳ 教案中师生活动及目的怎么

上网搜搜 多得很

Ⅳ 教学设计中的师生活动怎么写

一般教学过程中含有师生活动,如果单列出来写师生活动,则老师活动可写:教学指导学生、参与学生活动的动作行为;老师深入学生间的教学活动;老师启发、鼓励、评价、指正学生的语言、行为.......
学生活动可写:学生按老师要求所做的学习活动,比如如何活动的,活动的效果,老师是否参与其中.......
师生活动不是单方面的,也不是分而写之的,老师和学生的活动是交织进行的。

Ⅵ 如何正确处理教学中的师生关系

现代教学论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独立参与活动,他们都是活动的主体,建构了教学中的共同体。在这共同体中,平等与信任的师生关系是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条件,它的好坏,直接影响教育教学活动的进行和效果。只有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才会产生教师的“期望效果”,益于学生个性的有利发展。师生关系不佳、对立或紧张,学生受到教师的嫌弃,这将导致学生的精神痛苦和个性的畸形发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学活动过程中要完成的一项重要任务,现代课堂教育教学建立平等与信任的师生关系,学生才会信赖和尊敬老师,“亲其师”,才会“信其道”,才能促进教育教学的重大变革。

Ⅶ 在教学活动中,为什么说师生的情感交流是很重要的

首先师生的情抄感交流指的是老师和学生的思想交流

对老师的好处是:更容易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家庭影响和心里变化

对学生的好处是:让老师更关注自己的学习,因材施教,然后关心自己的心里变化对学习的影响,特别是家庭有困难的老师更可以帮助你!

对两者之间的学习有积极的互动作用

希望可以帮助你!祝福~~

Ⅷ 教育活动中教师应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

我是一个师范专业的学生,也学习了有关教师技能方面的知识。加强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内在教学中起到了至关重容要的作用。首先,教师应了解每个学生,与学生建立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这种关系有利于班集体和谐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也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其次,教师要热爱每一位学生,要创造良好的教育情境。爱是教师必须具备的一种美德,也是教师的职责。再次,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心理,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充分了解学生的需要,帮助学生抵御各种诱惑,让学生在心灵深处筑起自我心理防卫的功能体系。教师特别要注重在课后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一般可以一起参加什么活动之类的

Ⅸ 综合实践活动中师生关系有什么特征

综合实践活动当中的师生关系会比就是平时的老师,一个教授上课的关系会好一点吧,只会更清明一点的那种感觉

Ⅹ 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是什么关系

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模式。
它是我国学者在引进前苏联的“主导主动”说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师生关系的模式,认为在教学中必须坚持教师的主导作用和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只有这样才能既明确教师发挥作用的目的和归宿,也才能明确学生自觉性,主动性,积极性发挥的落脚点。这种模式既认识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教学认识的主导,学生是认识的主体。它的理论基础是教学认识论。教学认识论认为,教学过程在本质上是一种认识过程,同时,它又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教学认识既有别于其它形式的认识,具有自己的特点,即有领导性,间接性和教育性。首先,教学认识是教师领导学生认识的一种认识。很明显教学过程中的教师和学生的关系不能等同于一般的人际关系中的两个个体之间的关系,是有主从区别,地位差别和不同作用的两个个体间的关系。

学生单主体模式。
它认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学生,而不是教师。同时它认为教学过程是学生认识教师所讲授的教学内容的过程,真正的主体只能是学生而教师既不是主体,也不是客体,只是一种中介作用。

教师单主体的模式。
它认为教学过程中只有教师才是主体。有人说: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是按照自己的意志,意识行动的人,他才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虽然也为教学所涉及,但他是作为教学对象进入活动的”,所以主体是教师,客体是学生。有人认为“教学过程从本质上说,是以教师为主体,以学生为客体的实践活动过程。主体对待客体的关系是一种“为我”关系,主体是从满足自身的需要出发去改造客体。它的理论基础是一种不彻底的认识论。它把教学视作“教师作为社会人向社会承担的社会实践”,否认教学活动是教师教学生认识的活动,从而认为教学过程就是“以教师为主体,以学生为客体的实践活动的过程。”它既不承认教学认识的特殊性,又否认教学在本质上是一种认识活动,而只把教学活动看作一般的物质实践活动。它用教师的实践活动掩盖了学生的认识活动,没有认识到教师实践对象的特殊性,既没有认识到教师实践的对象既不是一般的物质,也不是所谓的信息状态,而是一种学生主体的认识活动。没有把认识论贯彻到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去,所以它是一种不彻底的认识论。

师生双主体模式。
它指出在教学过程中同时存在两个主体,即教的主体—教师和学的主体—学生。

3
教学的主体具有双重性,教师既是教的主体,又是学生学的客体;学生既是学习的主体,又是教师教的客体。即教师和学生都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同时有都是教学活动的客体。他们总是扮演着双重角色,具有双重地位,发挥双重作用。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活动具有双向性,他们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共同获得发展。这种模式既承认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又肯定教师的主体地位,认为教师和学生都是主体。如有的学者说“教学过程是师生双方共同活动的双边过程。就参与者来说,教学过程的主体不仅包括学生,而且包括教师,是双主体,不是单主体。它的理论基础是一般的认识论。没有看到教学认识的特殊性,没有具体分析教师主体和学生主体间的差异(认识能力,实践水平,行为方式等方面,)没有把两个主体在教学过程中的特殊性从理论上表述出来。它仅从一般的认识论关于主体,客体及二者关系的抽象规定出发,停留于一些抽象的,笼统的议论,因而不可能揭示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真正关系。
5 复合主体的模式。它认为教师和学生“都是具有认识和实践能力的人,因此共同构成教学的主体”,“教学主体就是一种有教师和学生所共同构成的复合主体。它认为教育住客体的复合性在多层次上展现。

4
首先,从整体上看,教育的主体与客体 都呈复合状态。其次,从教与学两种相关而不相同的活动分别而论,住客体也呈复合形态。最后,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分别在教与学的活动中的地位看,他们各自同时处于不同活动中的主体与客体地位,每方扮演的角色,也呈主客体复合形。这也是从认识论的角度来阐释师生关系的,它是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关系在想象中的融合。
6 去主体的模式。它认为用“主体”一词来概括教师与学生的关系,表征教学过程中教师或学生的地位是不恰当的,也是不科学的。它认为师生关系是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形成的一种交往、合作的体验关系。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关系是一群个体在共同探究有关课题的过程中相互影响,在讨论、争论、对话中向前推进、发展。正如小威廉姆E.多尔所说,教师是“平等者中的首席”——是师生共生、共存、共同建构过程中居于首席地位的人,是群体中的一员。师生关系的构建是基于人对生命的体验和对生命意义的把握;在体验状态中,师生关系趋向于人与自然、与社会、与他人的高度融合。教师和学生在教学的过程中体验着自己生命的意义、目的和价值;在积极的参与活动中,珍爱人生,获得深刻、丰富的人生体验,

5
从而得到提高和发展。因此教师和学生都是自我生命的体验者和创造者,没有主、客体之分。

热点内容
光化学反应釜 发布:2025-07-14 04:43:59 浏览:761
鬼步舞广场舞教学 发布:2025-07-14 04:26:54 浏览:492
历史朝代时间顺序表 发布:2025-07-14 03:48:07 浏览:316
高三语文一模 发布:2025-07-14 03:28:55 浏览:833
教学楼矢量图 发布:2025-07-14 01:11:27 浏览:438
专任教师是什么意思 发布:2025-07-14 00:28:25 浏览:874
二年级语文第一单元测试题 发布:2025-07-13 23:48:29 浏览:271
湖里区教师进修学校 发布:2025-07-13 23:20:30 浏览:530
给老师的101条建议 发布:2025-07-13 21:59:07 浏览:877
教师美文诵读材料 发布:2025-07-13 20:46:09 浏览: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