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师生师德 » 高校云家访

高校云家访

发布时间: 2021-03-12 08:37:53

A. 中央要求落实中小学教师家访制度,对教师考核吗

中央要求落实中小学教师家访制度,对教师考核

日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方案提出,强化一线学生工作。各级各类学校要明确领导干部和教师参与学生工作的具体要求。

落实中小学教师家访制度,将家校联系情况纳入教师考核。高校领导班子成员年度述职要把上思政课、联系学生情况作为重要内容。

(1)高校云家访扩展阅读

教师家访的必要性:

虽然在信息时代,教育专家依然对家访持肯定态度。“新形势下我们依然要提倡家访。”北京师范大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博士后陶云说,“众所周知,老师理解学生是教好书的前提条件,而对学生的了解,不仅局限于学生在学校里的表现,还包括学生的社会化表现。家庭最接近社会,如果要了解社会中的学生,就必须通过家访,家访依然是了解学生最有效的途径。”

家庭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家庭是学生与社会的桥梁,是个人成长的重要场所。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也是学校教育的重要补充和延伸。尤其目前独生子女较多,了解他们的家庭教育更为重要。

所以,老师与学生家庭沟通已成为必不可少的一项任务,成为学校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大量的实践证明,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密切配合,学生的发展就比较顺利;如果老师尤其是班主任善于与家长沟通,学生的身心就会健康发展,学习成绩也会明显进步。

B. 高校可提供路费帮困难学生返乡真的吗

北京1月8日电,寒假将至,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8日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各高校提前摸底、提早安排,做好寒假期间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送温暖工作,重点关注因经济困难无力购买返程车票、但渴望返乡过年的学生,在尊重个人意愿的基础上,适当提供路费资助,帮助他们顺利回家与亲人团聚。

对于选择留校的学生,通知要求,各高校要建立寒假留校学生日常联系制度,为他们妥善安排好寒假期间的生活和学习。学校要处理好保障学生生活和学习需求与避免资源浪费之间的关系,若留校学生数量少,可采取集中居住等方式,不能采取放假后限时离校、全部关闭学生宿舍和食堂等“一刀切”做法。

通知提出,各地各高校要在寒假期间,力所能及地组织教师和学生志愿者开展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家访慰问工作,深入了解受访学生家庭经济状况和受助需求,做好家访信息的记录和整理,在保护学生隐私的前提下,为精准资助和资助育人提供可靠的一手资料。

C. 2020年女兵当兵还家访吗

2020年女兵当兵还家访吗?一般不家访。现在女生当兵的情况也是不少,其中女生在部队里面发挥的作用非常明显,以前女生当兵基本都是在后勤保障单位居多,现在很多一线作战部队也是开始招收女兵,女兵征集的规模比以前扩大了很多。2020年女生当兵容易吗?先来看看女生当兵都有哪些途径?


高中的时候有3条入伍途径

1、高考直接考军校,这是最理想的方式,虽然军校招生的名额相对较少,但是只要分数达到一本线以上,就可以填报军校,只要体检和政审都通过,完全有机会入读军校,这种方式去当兵是最理想,因为军校毕业进入部队年龄最小,发展空间最大,而且下部队就是军官,发展空间非常大。


高考直接报考军校,难度也是最大,竞争也是最激烈,毕竟考上之后的发展也是最理想,所以竞争激烈也是很正常。想要考入军校,至少分数要达到一本线以上,身体素质也是要过关,体检和政审属于“免检产品”。


2、高考成绩不太理想的情况下,只考了专科线,那么就可以报定向培养直招士官,这是军队和地方大学联合培训的一种模式,从原来的3所高校发展到2019年已经有将近50所高校加入定向培养直招士官的培养模式当中,因此女生的名额也是不少,女生可以报名。


定向培养士官生,基本要求:从参加全国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的普通高中应届毕业生中选拔,年龄不超过20周岁(截止当年8月31日)。培养对象大多为男性(女性较少),未婚,其政治、身体条件按照征集义务兵的规定执行。同等条件下,中共党员、军人子女、烈士子女、优秀学生干部优先录取。


定向培养直招士官,是3年制,前两年半在地方大学,最后半年进入部队,实习合格之后直接授予下士军衔,在部队主要的发展方向就是走技术路线。学生和家长需要知道一点,定向培养直招士官,是在高考结束出成绩后报名,专科提前批,在各省招生网站报名。


3、高考结束去当兵,女生征兵是有学历上的要求,最低学历是高中,高中毕业后年龄满18岁就可以报名,当然这时候报名学历上没有任何优势,如果是能上大学,从大学去当兵成功的概率会更高。


上大学之后两个入伍阶段。

1、大学期间参军入伍,也是有不少女大学生选择保留学籍然后去当兵,毕竟大学生当兵有优势。女大学生参军入伍,在部队里面考军校优势最明显,女兵考上军校的概率更高,主要因为这两点,一、女生通常都会分到后勤保障单位,训练强度不大,因此女兵搞好训练之后,能够腾出更多的时间用于复习考军校;二、大部分的女生都是比较细心,加上在部队考试的难度不大,因此女生只要正常发挥,不出现马虎大意的情况下,考上的概率非常高。

2、大学毕业后去当兵,只要年龄不超22周岁都是可以,今年的征兵重点是向大学毕业生倾斜,应届毕业生优先录取,只要体检和政审都没问题的情况下,基本都能顺利入伍。


综合以上分析,2020年女生当兵容易吗?总体来说,如果是高考成绩很好,身体素质过硬考军校机会非常大,如果成绩一般,报考定向培养直招士官是一条很不错的选择。最后就是大学阶段入伍,大学生入伍有“四个优先原则”,优先报名应征、优先体检政审、优先审批定兵、优先安排使用,因此只要体检和政审都能通过的情况下,女大学生当兵还是比较容易。

D. 急!!!关于大学教师的分析

中国教师现状之分析
中国教师现状之分析

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自古以来,也正因为人类有着这么一种不满足于现实的精神和极力改变现状的行动才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作为老师,同样有着想往高处走的人生追求。因此,老师们想往更好的学校去继续自己的教学生涯或往其他行业自谋发展,于社会于教师无疑都是具有积极意义的。

然而,我们却看到另外一种触目惊心的画面:一些乡镇中学因为教师跳槽严重,学校生源急剧减少。在老师跳槽的背后,我们还发现,各级各类学校都在喊冤,说他们好不容易培养出了一名教师却被别的学校聘走。于是,人们忍不住要问:老师为什么会出现大面积的跳槽?

老师为什么会出现大面积的跳槽?是经济待遇?社会地位?学校领导?学生素质?……都是又抑或都不是。

一、经济待遇。

就我周围而言,所有的老师对自己现有的工资待遇不满意。我们这个小县是贫困县,财政收入收不敷出,甚至要靠贷款发工资。因此县上为了减轻财政负担,300元的菜篮子补贴让单位自筹,学校向哪儿筹去,因此老师只能望菜篮子兴叹。乡村学校更惨,城镇学校有的待遇他们没有,因此一窝蜂的都跳,乡下的往城里跳,县里的往市里跳,市里的往省里跳,朝其他行业跳。最热衷于公务员考试的,是教师,我们这个小县城有一年录取的二十位公务员,十九位就是老师。

好多教师,辛苦了一辈子,连一套好点的房子都买不起,当了教师,似乎他们注定就将清贫一生。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二十五条规定: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不低于或者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建立正常晋级增薪制度,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

诚然,从工资卡上看,我们教师的工资确实要比公务员的工资高百分之十,但从实际上呢,我们不知要比他们少多少个百分之十呢。

二、社会地位。

时下流行着一句话来评论老师:起的比鸡还早,睡的比狗还晚,干的比驴还多,吃的比猪还差。像这样的笑话还有好多版本,虽曰笑话,但每当我听后有说不出的心酸。在人们心目中,往往给教师戴一个高高的帽子“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内心却十分鄙视。

在欧美日等国家,有相当多优秀人才选择去中小学教书,那是一份收入优厚而且受到社会尊重的职业。而在我国,教师对青年一代几乎毫无吸引力。据调查报告显示,在中西部的小城镇和乡村学校中,接近九成的中小学教师心中都有强烈的自卑感。他们一方面懊悔当年未能考上理想的大学,而不得不念师范当老师;另一方面认为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经济收入都是“双低”,从事这一职业不仅生计困窘,而且“面子”上也没有什么“光彩”。

马斯洛把人的需要分成五个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与归属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马斯洛认为人的基本需要是相互联系、相互依赖和彼此重叠的,只有低级需要基本满足后才会出现高一级的需要,只有所有需要得到满足后才会出现自我实现的需要。人的行为是受多种需要支配的,在不同需要的支配下,就会做出不同的行为,教师的跳槽现象就是为满足自己的不同需要而做出的一种行为倾向。

留守在农村的老师们,被认为是无能的,是滥忠厚没用的,有谁愿意呆在农村成为“无能”的人呢?

前几天和一位农村中学校长谈起这件事,他无奈的感叹:“农村优秀教师本身就少得可怜,再跳出去,岂不是雪上加霜?”在教师跳槽的背后,苦的是绝大多数乡镇中学,苦的是绝大多数生在山区,长在山区的孩子们。人们不禁要问,在教师跳槽的背后,谁来保证他们——山区的孩子们能得到优质的教育?

三、难教的学生。

现在的学生,不像以前。他们都是独生子女,大多是任性,自私,心胸狭窄,为我独尊,经受不了一点点的挫折。是温室里培育出来的带刺的嫩瓜。一个班七八十人,只要有两三个给你顽皮点,给你任性点,你上课的质量就大打折扣。教师是人不是神,在课堂里要一个一个去对付令人头疼的学生几乎不可能。个别学生的在课堂上不遵守纪律,绝对影响到教师的情绪,影响到其他学生的情绪,影响到教师的威信。哪个老师不想把书教好?哪个老师不想把班级管好?但是,老师就是没有办法管好,没有办法教好。学生故意迟到了,你让他站在门口反思,家长说这是违法的;如果当着学生的面批评,就会被认为不尊重学生的人格,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找他谈心,他还以为老师巴结他怕他呢!抽他,那你就赔医疗费,下岗!

作者:222.242.186.* 2007-4-21 16:56 回复此发言

--------------------------------------------------------------------------------

2 中国教师现状之分析

更有一些毫无教育教学实践的所谓“专家”的胡说八道,助长了学生的任性,教师如履薄冰。我曾亲眼看到许多女老师面对混乱的局面面对学生“不尽眼泪滚滚来”!偷,抢,泡网吧,斗殴,以大欺小,逃学,课堂上打瞌睡,早恋,抽烟,酗酒,看黄碟,奢侈,攀比……这些难以穷尽的恶习,都需要老师细心帮助改正,老师能忙的过来吗?一个班只要有一个就够你受的了。有时,老师真的怕这些学生。管又不是,不管又不是。管,生怕自己的方法不严密,不妥当,效果不好,一来自己的威信受损,二来万一被家长抓了把柄整死你;不管吧,一个老师的职业天良还在,良心折磨。痛苦啊!如果学生能乖些,勤奋好学,力求上进,知错能改,老师的心里也会得到一丝的安慰,也不致以整天板着脸,毫无生气。老师的工作是非常细致艰苦的人心工作啊,没有良好的心态,能做好吗?学生给老师造成的心里障碍实在是太大了。

几乎所有的老师,都被自己的弟子赐给了不堪入耳的“外号”,对老师实施暴力的现象似乎越来越多。一个被剥夺尊严,整天小心翼翼、战战兢兢面对学生和家长的老师;一个在自己尊严被侵害却没有人为之大声疾呼,一个受着肉体与心灵的双重摧残却只能忍气吞声的教师,又怎能坦然、自信而又充满神圣感地去履行自己的职责呢?他们怎会安守“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呢?

四、社会的压力。

社会对老师的误解,社会对老师的期望太高,社会对老师的不公正的待遇,是造成老师这个社会角色尴尬的原因。

家长通常给老师说的一句话是“把孩子当成自己的,该打就打,该骂就骂”,听着这句话让人鼻子里冒冷气。现在社会舆论里一直反对体罚学生,你稍微不注意,学生就会告你,每句话说出口时都要掂量掂量,你还敢动他一手指头?最近曾经看新加坡的影片《孩子,快跑!》,有一个镜头印象很深刻:一个富家子弟,因为让别的孩子代做作业,被老师发现,父母被请来,这位女教师当着孩子父母的面,用教鞭抽打孩子的背,一直不停的在打,孩子父母在一旁诚惶诚恐的说好话道歉。如果这事发生在我们中国,那还了得!

家长的层次不齐,什么情况都有。从一些家长身上就会看到我们中国人的整体水平,也能够知道全民素质教育的任重道远。孩子在学校有了问题,要和家长联系,家长首先站在自己孩子的立场上思考问题,孩子犯了错误,为了不遭到家长的责难,往往对自己的行为轻描淡写,把责任推给老师。这个时候,很多家长要找老师理论,更有甚者在没有弄清是非曲直的情况下,直接找学校领导或上级领导部门讨说法。这样一来,哪个老师还敢没事找麻烦,对孩子的一些缺点只能是让管的我管,管不了的只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省得费力不讨好。

面对这种尴尬,有谁愿意从事这“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呢?

五、学校的管理。

荒唐的教学常规管理,规定学期教案写多少篇,工整地详写;作业一周要批改多少次;听课多少节;开公开课多少节;学科教学计划,各学科的培优计划,转差计划,进修计划,基本功学习计划,一开学要写不下10种的计划,典型的文牍主义,形式主义。最荒唐的是教案。管理者把写教案认为是备课,教案写的详细工整,就说明该老师备课充分,说明该老师敬业。而对课文的研读、背景资料的查阅、有关教材的研究文章的分析等这些必须花大量时间精力的基本活儿,领导是不看的。所以,老师们只好去抄现成的教案应付。就是优秀老师,也是靠抄教案省下时间来学习思考。老师的生命耗在了抄教案写计划这些毫无用处的无效劳动上。有人统计,老师的无效劳动占老师全部劳动量的80%。难怪学校扼杀了许多有才华的老师!评职称,你争我夺,大大小小的领导评上了才有老师的份!哪个正直的老师不愤怒?评优评先,更是凭领导的印象,要给谁就给谁;所谓的民主推荐,由于同行为了各自的利益,很难公正地把真正的优秀教师推荐上来。真正的优秀教师是在教育界是评不上先进的。在学术研究团体中,倒有他们的影响力。学校,非久留之地,不跳槽才怪。

六、过重的负担。

近年来,“减轻学生负担,加强素质教育”的呼声越来越强烈,并针对减轻学生负担的一系列措施,又提出了“学生减负,教师加压”的说法。但是,众所周知,学生学习负担压力过重,其实更是教师工作压力的超负荷。一名普通教师,每天工作时间超过10个小时的绝不在少数,除了在学校完成备课、上课、批改作业之外,收集教学资料、整理授课笔记等等一系列琐杂的事务几乎总是要在家里完成。除了正常上班之外,也几乎没有属于自己的完整的时间。每天早晨6点多钟或者更早,教师们即从家里出发;晚上跟自习辅导,要到十一点才能回家。初三和高中没有周六休息等等,使老师失去了放松自己的时间。大班额及学生层次的不同,也为老师增添了许多工作量。

我们面临的情况是:目前的教育还没有摆脱应试教育的阴霾。在校内,如学生的总分、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老师的“考评分”等等一类的“分”和“率”压得教师喘不过气来。又有时为了应付上面的检查,要求既抓教学,又准备各种材料,一时间搞得教师人心惶惶,忙个不迭。

更严重的是心里负担。国家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前不久对辽宁省内168所城乡中小学的2292名教师进行检测,发现教师心理障碍发病率高达50%。69%的教师自卑心理严重,强迫症、人际关系敏感、忧郁以及偏执倾向都比一般人群高,31.51%的教师有轻度心理障碍,21%的教师已构成心理疾病,68%的教师感到压力大。其中,男教师的压力大于女教师,毕业班的教师和班主任的压力大于非毕业班和非班主任教师。女教师的焦虑高于男教师,中年教师的强迫症及紧迫感大于青年教师。近60%的教师觉得在工作中烦恼多于快乐,70%的教师忍不住生气发火。还有个别教师已经承受不住心理压力,走向极端。

这么多负担,跳槽就成了必然。

E. 现在的大学还有家访吗

各个高校情况不一样,有的高校不搞,有的高校在寒暑期期间都安排家访(按比例)。

热点内容
活性炭化学式 发布:2025-07-10 16:30:45 浏览:437
怎么双眼皮 发布:2025-07-10 14:11:37 浏览:591
教师师德演讲稿集锦 发布:2025-07-10 13:52:59 浏览:701
英语培训翻译 发布:2025-07-10 10:05:31 浏览:823
2014暑期实践 发布:2025-07-10 09:19:41 浏览:982
老师批改作业的图片 发布:2025-07-10 07:56:40 浏览:819
兰州市教育 发布:2025-07-10 04:28:12 浏览:486
常州一女教师与男 发布:2025-07-10 04:08:29 浏览:752
生物质热电厂 发布:2025-07-10 03:37:47 浏览:304
历史民权 发布:2025-07-10 03:34:51 浏览: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