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师生师德 » 大师德相

大师德相

发布时间: 2021-03-20 06:55:33

㈠ “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但因妄想执著,而不征得。”这句什么意思呢,多谢

“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只因妄想执着,而不征得”此句出自《华严经》,通俗地讲就是人人本是佛,但因妄想分别而迷了,使智慧德能无法显现。若凡夫能彻底放下妄想分别执着,立时便与佛无二,佛的智慧神通我们也立时便得。

华严经,全称《大方广佛华严经》 (梵文 महावैपुल्यबुद्धावतंसकसूत्रMahāvaipulya Buddhāvataṃsaka Sūtra),大乘佛教主要经典,华严宗的立宗之经。学术界一般认为,《华严经》的编集,经历了很长的时间,大约在公元2~4世纪中叶之间,最早流传于南印度,以后传播到西北印度和中印度。

(1)大师德相扩展阅读

《华严经》,具称《大方广佛华严经》,大乘佛教要典之一;是释迦牟尼成道之后,于菩提树下为文殊、普贤等大菩萨所宣说,经中记佛陀之因行果德,并开显重重无尽、事事无碍之妙旨。

此经汉译本有三种:

一、东晋佛驮跋陀罗的译本,题名《大方广佛华严经》,六十卷,为区别于后来的唐译本,又称为"旧译《华严》",或称为《六十华严》。

二、唐武周时实叉难陀的译本,题名《大方广佛华严经》,八十卷,又称为"新译《华严》",或称为《八十华严》。

三、唐贞元中般若的译本,也题名《大方广佛华严经》,四十卷,它的全名是《大方广佛华严经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简称为《普贤行愿品》,或称为《四十华严》。

㈡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无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是什么意思,求高手翻译

这个是六祖惠能大师的一个四句偈语中的前两句,和宗教的意境密切相关,从古到今译者颇多,众说纷纭。我的解释是先要了解菩提的含义,才能道出其中滴真意。
"菩提"一词是梵文Bodhi的音译,意思是觉悟、智慧,用以指人忽如睡醒,豁然开悟,突入彻悟途径,顿悟真理,达到超凡脱俗的境界等。明镜就好说了,人人心知,俺在这里就不赘述了。
我对两句偈语意思滴分析和古人有点不一样,但应该是正解:
觉悟和智慧是人与生俱来的,不是像树木一样依靠树根来输送营养成长的。照亮心智也不一定要用放在梳妆台上滴明镜实物,主要在于自己心中的禅悟理解。是领悟禅意和人生态度滴最高境界。
以上是我之前翻译的前半部分,现在来翻译后面两句吧。
这里的字面意思是:本来无一物是指身无常物或者一无所有(这个是出家之人的规律),何处惹尘埃里的尘埃指的是世俗的东西,并非是指具体的尘土灰烬。
这段话的意思是指我本身就一无所有,更不会参与涉及参与世间的俗事而骚乱我的清修。

㈢ 达摩祖师第五世的徒弟

五祖弘忍大师
弘忍祖籍浔阳(今江西九江),后迁居湖北蕲州黄梅(今湖北省黄梅县)。东山法门开创者,被尊为禅宗五祖。《祖堂集》卷二称他“幼而聪敏,事不再问”。
禅宗法脉
西天二十八祖
初祖摩诃迦叶尊者
二祖阿难陀尊者
三祖商那和修摩尊者
四祖优婆多尊者
五祖提多迦尊者
六祖弥遮迦尊者
七祖婆页密多尊者
八祖佛陀难提尊者
九祖伏驮蜜多尊者
十祖胁尊者
十一祖富那夜奢尊者
十二祖马鸣大士
十三祖迦毗摩罗尊者
十四祖龙树尊者
十五祖迦那提婆尊者
十六祖罗睺罗尊者
十七祖僧迦难提尊者
十八祖迦耶舍多尊者
十九祖鸠摩罗多尊者
二十祖阇夜多尊者
二一祖婆修盘头尊者
二二祖摩孥拿尊者
二三祖鹤勒那尊者
二四祖师子尊者
二五祖婆舍斯多尊者
二六祖不如密多尊者
二七祖般若多罗尊者
二八祖菩提达摩尊者

东土中华初祖菩提达摩大师
二祖慧可大师
三祖僧璨大师
四祖道信大师
五祖弘忍大师
六祖惠能大师
七世青原行思大师
八世石头希迁大师
九世药山惟俨大师
十世云岩昙晟大师
十一世洞山良价大师

曹洞宗派
曹洞第一代良价祖师
二世云居道膺大师
三世同安道丕大师
四世同安观志大师
五世梁山缘观大师
六世大阳警玄大师
七世投子义青大师
八世芙蓉道楷大师
九世净因自觉[2]大师
十世青州希辩大师[3]
十一世大明僧宝大师
十二世玉山师体大师
十三世雪岩慧满大师
十四世万松行秀大师
十五世雪庭福裕大师

嵩山少林寺曹洞正宗续派
嵩山少林寺曹洞正宗第十五世第一代福裕祖师
十六世 二代灵隐文泰大师
十七世 三代还源福遇大师
十八世 四代淳拙文才大师
十九世 五代松庭子严大师
二十世 六代凝然了改大师
二一世 七代俱空契斌大师
二二世 八代无方可从大师
二三世 九代月舟文载大师
二四世 十代小山宗书大师
二五世 十一代幻休常润大师
二六世 十二代无言正道大师
二七世 十三代心悦慧喜大师
二八世 十四代彼岸海宽[4]大师
二九世 十五代通强大师
(以上为少林寺住持和尚传灯时期)
(以下为少林寺宗门法嗣传灯时期)
三十世十六代行海大师
三一世 十七代超福大师
三二世 十八代同梅大师
三三世 十九代玄兴大师
三四世 二十代祖轻大师
三五世 二一代清耀大师
三六世 二二代净魁大师
三七世 二三代真礼大师
三八世 二四代如阜大师
三九世 二五代海珠大师
四十世 二六代湛恒大师
四一世 二七代寂盘大师
四二世 二八代淳智大师
四三世 二九代释贞绪大师
四四世 三十代释素喜大师(原少林寺首座、名誉方丈)
四十五世 三十一代释德禅大师(原少林寺名誉方丈)、释德政禅师(中岳嵩山少室寺开山僧)、释德相、释德扬禅师、释德建禅师
四十五世 三十一代释德禅大师下传四六世 三二代行正禅师(原少林寺方丈) 行慈禅师
四六世 三二代行正禅师下传四十七世 三十三代永信大和尚(现少林寺方丈)、永国法师(南少林寺住持)、永悟禅师(鱼山梵呗寺住持)
三十三代永信大和尚下传四八世 三四代延佛法师(嵩山法王寺方丈)、延心法师、延芫法师、延飞法师、延印法师。

㈣ 中国禅宗的创始人

菩提达摩。

菩提达摩(Bodhidharma)南北朝禅僧,略称达摩或达磨,意译为觉法,据《续高僧传》记述,南印度人,属刹帝利种姓,通彻大乘佛法,为修习禅定者所推崇。

北魏时,曾在洛阳、嵩山等地传授禅教。当时对他所传的禅法褒贬不一,约当魏末入寂于洛滨。据《景德传灯录》在民间常称其为达摩祖师,即禅宗的创始人。

著作有《少室六门》上下卷,包括《心经颂》、《破相论》、《二种入》、《安心法门》、《悟性论》、《血脉论》6种。

还有敦煌出土的《达摩和尚绝观论》、《释菩提达摩无心论》、《南天竺菩提达摩禅师观门》等,大都系后人所托。弟子有慧可、道育 、僧副和昙林等 ,梁武大同二年圆寂,终年150岁。

(4)大师德相扩展阅读:

禅宗提倡“见心见性”,把禅定作为主要的修行手段。这个习惯最早来源于达摩。

据传,达摩来到嵩山后,整日面壁静坐,就连鸟儿飞到他的肩膀也不以为意,他的心早就已经进入了大彻大悟的极乐世界。这样过了九年,直到慧可前来拜师才打破了这片宁静。

刚开始时,慧可站立在大雪之中,可是达摩并不理会他,只对他说:“除非天降红雪,我才为你传法”。

慧可意识到这是达摩祖师在以禅语指点他,于是就飞快地用刀斩下了自己的左臂,于是殷红的鲜血染红了雪地。

达摩知道慧可有求于自己,原本骄傲自满的心态已经克服了,就答应收他为徒弟,从此师徒之间心心相印,达摩的禅法也得以传承下来。

后世的禅僧不管是修行方式,还是传承佛法,基本上都贯彻了达摩禅定见心见性的特点,因此,达摩被奉为中国禅宗的始祖,禅门尊其为“达摩祖师”。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菩提达摩

㈤ 佛教禅宗历代禅宗祖师有哪些有个什么奄祖师

昔日,世尊在灵山会上,拈花示.众,众皆默然,唯迦叶破颜微笑。世尊道: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付嘱摩诃迦叶。故,摩诃迦叶尊者是为禅宗初祖。

西天二十八祖

初祖摩诃迦叶尊者

二祖阿难陀尊者

三祖商那和修摩尊者

四祖优婆多尊者

五祖提多迦尊者

六祖弥遮迦尊者

七祖婆页密多尊者

八祖佛.陀难提尊者

九祖伏驮蜜多尊者

十祖胁尊者

十一祖富那夜奢尊者

十二祖马鸣大士

十三祖迦毗摩罗尊者

十四祖龙树尊者

十五祖迦那提婆尊者

十六祖罗睺罗尊者

十七祖僧迦难提尊者

十八祖迦耶舍多尊者

十九祖鸠摩罗多尊者

二十祖阇夜多尊者

二一祖婆修盘头尊者

二二祖摩孥拿尊者

二三祖鹤勒那尊者

二四祖师子尊者

二五祖婆舍斯多尊者

二.六祖不如密多尊者

二七祖般若多罗尊者

二八祖菩提达摩尊者

中土禅宗法脉

初祖菩提达摩尊者

二祖慧可大师

三祖僧璨大师

四祖道信大师

五祖弘忍大师

六祖惠能大师

七世青原行思大师

八世石头希迁大师

九世药山惟俨大师

十世云岩昙晟大师

十一世洞山良价大师

曹洞第一代良价祖师

二世云居道膺大师

三世同安道丕大师

四世同安观志大师

五世梁山缘观大师

六世大阳警玄大师

七世投子义青大师

八世芙蓉道楷大师

九世净因自觉大师

十世青州希辩大师

十一世大明僧宝大师

十二世玉山师体大师

十三世雪岩慧满大师

十四世万松行秀大师

十五世雪庭福裕大师

嵩山少林寺曹洞正宗第十五世第一代福裕祖师

十六世 二代灵隐文泰大师

十七世 三代还源福遇大师

十八世 四代淳拙文才大师

十九世 五代松庭子严大师

二十世 六代凝然了改大师

二一世 七代俱空契斌大师

二二世 八代无方可从大师

二三世 九代月舟文载大师

二四世 十代小山宗书大师

二五世 十一代幻休常润大师

二.六世 十二代无言正道大师

二七世 十三代心悦慧喜大师

二八世 十四代彼岸海宽大师

二九世 十五代通强大师

(以上为少林寺住持和尚传灯时期)

(以下为少林寺宗门法嗣传灯时期)

三十世十六代行海大师

三一世 十七代超福大师

三二世 十八代同梅大师

三三世 十九代玄兴大师

三四世 二十代祖轻大师

三五世 二一代清耀大师

三六世 二二代净魁大师

三七世 二三代真礼大师

三八世 二四代如阜大师

三九世 二五代海珠大师

四十世 二.六代湛恒大师

四一世 二七代寂盘大师

四二世 二八代淳智大师

四三世 二九代释贞绪大师

四四世 三十代释素喜大师(原少林寺首座、名誉方丈)

四十五世 三十一代释德禅大师(原少林寺名誉方丈)、释德政禅师(中岳嵩山少室寺开山僧)、释德相、释德扬禅师、释德建禅师

四十五世 三十一代释德禅大师下传四六世 三二代行正禅师(原少林寺方丈) 行慈禅师

四六世 三二代行正禅师下传四十七世 三十三代永信大和尚(现少林寺方丈)、永国.法.师(南少林寺住持)、永悟禅师(鱼山梵呗寺住持)

三十三代永信大和尚下传四八世 三四代延佛法.师(嵩山法.王寺方丈)、延心法.师、延芫法.师、延飞法.师、延印法.师。

㈥ 那些佛教的大师可信么

就像你看小孩自特别喜欢一个破烂的玩具,你觉得这个有意思吗
大师看你特别喜欢一个女人,一样的道理,
就像你看见飞蛾特别喜欢扑火

以你现在的情况来说 是看不见大师的,就像没学过英文的人 给看他看英文书是所写的是没意义的一样

佛陀这样形容这个世界,五浊恶世。有个人死前告诉他的朋友,如果投生为天人就回来告诉他朋友,但是他朋友没有等到。佛陀这样回答他的,一个从粪坑里才爬出来的人会再跳回粪坑吗?何况天上一日人间一千年。

㈦ 净空法师开示:我的智慧德相统统失掉了,能不惭愧吗

净空法师---自性是圆满智慧,一丝毫缺陷你都找不到。原因是什么?迷了,迷惑痴情

报是什么?报就是六道轮回。佛菩萨看得清楚,堕落在轮回里面这些佛,他本来都是佛,现在迷惑搞成这个样子。怎么办?赶快帮助他觉悟过来,这些迷惑颠倒的众生就好像喝酒喝醉了,发酒疯,他本来都是好人,现在咱们希望他赶快清醒过来,就这么一个意思。

所以《还源观》上的四德非常重要,第一个「随缘妙用」,在随缘当中恒顺众生,知道这个世间一切不二。我们怎么样看?全是自性变现出来的。《还源观》上讲得很好,「自性清净圆明体」,这一句话就总结惠能大师开悟的五句话。自性,能大师讲,「何期自性」,没有想到自性,真有自性,自性是怎么样?「本自清净」。你看,贤首国师讲自性清净。圆明,圆是圆满,圆满是从德上讲的,能大师第二句讲自性「本不生灭」,不生不灭是德。「本自具足」那是圆,圆满,一点欠缺都没有。「本不动摇」也是德,「能生万法」也是德,就是佛在《华严经》上讲的「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一点都不假!我们今天自性的智慧德相统统失掉,能不惭愧吗?有没有去想想,我怎么能对得起自己?自性是真正的自己;我在这个世间为什么干这么多错事?自性是圆满智慧,一丝毫缺陷你都找不到。原因是什么?迷了,迷惑痴情,这四个字是一个意思,有轻重差别不一样。最轻的是惑,再重一点的惑就叫迷,再重一点的迷就叫痴,再重一点的痴就叫情。我们看现在的人,现在的人都讲感情,那个迷到了第四层,迷第一层叫惑,第二层叫迷,第三层叫痴,第四层叫情。所以我们现在一般讲痴情,那就是严重的迷惑,你的智慧德相怎么能透得出来?你不了解宇宙之间事实真相。

如果你只晓得无常,你不知道无常就是真常,那是小乘,是觉悟了,不圆满,差很远。什么时候知道无常就是真常,常、无常不二,你真的觉悟了。你看到一个人,那是众生,可怜的众生,你没有想到这众生就是佛,生佛不二!你要是知道,众生跟佛是一不是二,你的心态马上转变,傲慢心没有了,恭敬心生起来,我要「礼敬诸佛」,我要「称赞如来」,我要「广修供养」,不都起来了吗?迷的时候,迷的时候瞧不起他、轻视他,甚至讨厌他,不知道那是一尊佛。所以这个完全不一样,这个东西都在《华严》最后,《四十华严》里头善财童子给我们表演得淋漓尽致,你看他怎么生活,他怎样求学,他的工作是求学,他怎样待人接物,完全把它做出来给我们看。

㈧ 菩提达摩十三世是什么人

禅宗法脉
曹洞正宗法脉源流
昔日,世尊在灵山会上,拈花示众,众皆默然,唯迦叶破颜微笑。世尊道: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付嘱摩诃迦叶。故,摩诃迦叶尊者是为禅宗初祖。

西天二十八祖
初祖摩诃迦叶尊者
二祖阿难陀尊者
三祖商那和修摩尊者
四祖优婆多尊者
五祖提多迦尊者
六祖弥遮迦尊者
七祖婆页密多尊者
八祖佛陀难提尊者
九祖伏驮蜜多尊者
十祖胁尊者
十一祖富那夜奢尊者
十二祖马鸣大士
十三祖迦毗摩罗尊者
十四祖龙树尊者
十五祖迦那提婆尊者
十六祖罗睺罗尊者
十七祖僧迦难提尊者
十八祖迦耶舍多尊者
十九祖鸠摩罗多尊者
二十祖阇夜多尊者
二一祖婆修盘头尊者
二二祖摩孥拿尊者
二三祖鹤勒那尊者
二四祖师子尊者
二五祖婆舍斯多尊者
二六祖不如密多尊者
二七祖般若多罗尊者
二八祖菩提达摩尊者

东土中华初祖菩提达摩大师
二祖慧可大师
三祖僧璨大师
四祖道信大师
五祖弘忍大师
六祖惠能大师
七世青原行思大师
八世石头希迁大师
九世药山惟俨大师
十世云岩昙晟大师
十一世洞山良价大师

曹洞宗派
曹洞第一代良价祖师
二世云居道膺大师
三世同安道丕大师
四世同安观志大师
五世梁山缘观大师
六世大阳警玄大师
七世投子义青大师
八世芙蓉道楷大师
九世净因自觉[2]大师
十世青州希辩大师[3]
十一世大明僧宝大师
十二世玉山师体大师
十三世雪岩慧满大师
十四世万松行秀大师
十五世雪庭福裕大师

嵩山少林寺曹洞正宗续派
嵩山少林寺曹洞正宗第十五世第一代福裕祖师
十六世 二代灵隐文泰大师
十七世 三代还源福遇大师
十八世 四代淳拙文才大师
十九世 五代松庭子严大师
二十世 六代凝然了改大师
二一世 七代俱空契斌大师
二二世 八代无方可从大师
二三世 九代月舟文载大师
二四世 十代小山宗书大师
二五世 十一代幻休常润大师
二六世 十二代无言正道大师
二七世 十三代心悦慧喜大师
二八世 十四代彼岸海宽[4]大师
二九世 十五代通强大师
(以上为少林寺住持和尚传灯时期)
(以下为少林寺宗门法嗣传灯时期)
三十世十六代行海大师
三一世 十七代超福大师
三二世 十八代同梅大师
三三世 十九代玄兴大师
三四世 二十代祖轻大师
三五世 二一代清耀大师
三六世 二二代净魁大师
三七世 二三代真礼大师
三八世 二四代如阜大师
三九世 二五代海珠大师
四十世 二六代湛恒大师
四一世 二七代寂盘大师
四二世 二八代淳智大师
四三世 二九代释贞绪大师
四四世 三十代释素喜大师(原少林寺首座、名誉方丈)
四十五世 三十一代释德禅大师(原少林寺名誉方丈)、释德政禅师(中岳嵩山少室寺开山僧)、释德相、释德扬禅师、释德建禅师
四十五世 三十一代释德禅大师下传四六世 三二代行正禅师(原少林寺方丈) 行慈禅师
四六世 三二代行正禅师下传四十七世 三十三代永信大和尚(现少林寺方丈)、永国法师(南少林寺住持)、永悟禅师(鱼山梵呗寺住持)
三十三代永信大和尚下传四八世 三四代延佛法师(嵩山法王寺方丈)、延心法师、延芫法师、延飞法师、延印法师。

㈨ 请问各位学佛同修,常听人说:六祖慧能大师闻一句金刚经而开悟。难到慧能大师悟道的因缘真只是一句话吗

释迦牟尼佛开悟讲过:“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只因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
通过佛祖这句话,我们知道两个问题的答案:
第一个问题:一切众生都能开悟吗?
佛祖讲了:”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一切众生的自性都是一样的,或者说一切众生都来自同一个自性,所以一切众生都能开悟,这是佛祖给我们吃的定心丸,你一定能开悟。
第二个问题:为什么不能开悟呢?
佛祖也讲了:“只因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如果破解了自己的妄想和执著你也就开悟了。
佛祖是放弃对苦行的执著,明悟中道,然后在菩提树下打坐七天而开悟,这是佛祖开悟的因缘,其他人没有这个因缘,在菩提树下打坐一辈子都不一定开悟。
六祖通过五祖讲解金刚经,讲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句经文而开悟,这是六祖开悟的因缘,这句经文其他人听一辈子,读一辈子都不一定开悟。
儒家最后一位圣人王阳明通过睡在石棺材里苦思冥想,在电闪雷鸣之夜开悟,这是圣人阳明先生开悟的因缘,其他人模仿也不一定开悟。
通过分析佛祖、六祖、王阳明等古圣先贤开悟的因缘,我们可参考几点:
一、他们每个人开悟的法和因缘都不一样,因一切万法不离自性,通过每一个法都可以找到自性,因每个人的业力,根性,因缘等不一样,所以每个人的妄想和执著也不同,破解的方法也不同,法无定法,找到适合你的法才是开悟最好的因缘。
二、他们每个人都有一个伟大的愿望,佛祖是为解脱众生一切苦难,六祖是为了成佛,王阳明是为了成为圣贤,想开悟必须要有一个伟大的愿望,才不会迷失自己,才能产生无穷的动力,愿望是开悟的关键因缘之一。
三、他们每个人都经历过很多的苦难。
佛祖从小就失去了母亲,但因为是皇子过的也是富贵的生活,看到众生的苦难,而决心离开皇宫,离开父王,离开妻儿,放弃美好的生活,经历多年苦行,哪种苦除了佛祖我想没有任何人可以承受,最后只剩一个骨架子,死里逃生后才在菩提树下开悟。
六祖是从小父亲就死了,和母亲相依为命,砍柴为生,一直过的是苦日子,得到五祖的衣钵后还逃亡了十几年。
王阳明曾经有着辉煌的仕途、光荣的出身、众人的夸耀和羡慕,因反对宦官刘瑾,仗义执言被廷杖四十,谪贬至贵州龙场,穷山峻岭,渺无人烟,瘴气弥漫,人已中年,自己体弱多病,孤家寡人,只剩痛苦与绝望,睡在棺材之中开悟。
孔子3岁父亲就死了,和母亲在困苦中生活,一生不得志,奸人陷害,在多个国家颠簸流离。
真应了那一句“天降将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想开悟就不要怕吃苦,佛祖是主动找苦吃,六祖是生来就苦,王阳明既是自己找的也是被逼吃苦,通过吃苦看破生死,通过吃苦不断磨砺自己的心性,最后苦尽甘来,吃苦应该是很多人开悟的重要因缘之一。
以上是自己的感悟和见解,抛砖引玉,希望多一些人能开悟,并分享出来,如果能总结出一套适合所有众生开悟的方法和流程,哪怕是只让一个人开悟了,也是功德无量。

热点内容
数学老师推荐信 发布:2025-07-08 04:44:51 浏览:167
mc另类压声教学 发布:2025-07-08 04:35:41 浏览:891
古代地理学巨著 发布:2025-07-08 04:35:00 浏览:600
松鼠公开课教学设计 发布:2025-07-08 04:08:22 浏览:946
中国房价历史 发布:2025-07-05 16:22:07 浏览:309
2年级的英语 发布:2025-07-05 13:33:31 浏览:773
初中物理电动机 发布:2025-07-05 11:48:09 浏览:245
慈利教育网 发布:2025-07-05 11:15:09 浏览:622
奥特曼黑历史 发布:2025-07-05 05:13:59 浏览:8
2017全国二语文试卷 发布:2025-07-05 02:17:04 浏览:6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