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师生师德 » 师生互相

师生互相

发布时间: 2021-03-20 18:36:25

『壹』 师生之间有什么关系

人所共知:若提“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很多人会不以为然,甚至会有人觉得滑稽可笑。
我以为这就对了:还讲究“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人,的确太少了。讲究“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都是上了年纪的人,在年轻的一代人身上怕是看不到吧?
——新时期已经潜滋暗长的形成了新型的师生关系:学生对老师是——你教我时是我老师,你不教我了你就不是我老师了,只是教过我的老师;老师对学生——我教你时你是我的学生,我不教你了你只是我曾经教过的学生。仅此而已。有没有老师牵挂怀念学生、学生也想念感谢老师的师生关系——师生之间相当融洽相当亲密相当深厚的师生关系呢?有,但那是老师有恩于学生,而其“恩”可绝对不是工作上的份内之事。
在商品大潮的冲击下,在物质生活日益提高的现实面前,人们都想跟上时代的潮流,尤其是大约10~45岁区间的人,即少年、青年、壮年、中年时期的人,大多都想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讲究时尚。这就使得人们的精神意识、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经济实惠的因素起主要作用。
学生以为:我上学,我交钱了,我是凭钱上学,无需感谢谁。对老师的态度则是:你上班上课所有在校的工作都是份内的,应该的;因为你拿工资了,你挣到钱了,你就应该教我们;我花钱来上学上课,你就该教我,就该对我好。
老师的理念、想法和态度则是多样的。责任感强的较优秀的老师,会有为学生服务的观念,能尽心尽力去善待学生,肯为学生付出多做奉献。而大多数老师则把注意力和精力放在了自己的工作前途上,放在自己的工作成绩和资本上,不是为了学生而为学生,而是为了自己而为学生。他们对学生是:我是凭本事来工作——上班上课的,不是你雇来的,挣的不是你的钱,我教是我的工作,你学是你的任务;我不是为了你才来教的,你愿意学,行,我好好教你;你实在不学,没办法,不怨我怨你自己吧。你听我的,你是好学生,我对你好;你不听我的,你不是好学生,那别怪我另眼相待。我没义务为你多付出什么,我也不需要你感激我什么,我教了,学不学是你的问题。还有思想狭窄、肤浅、呆板的老师,落伍于新时期教育的进化,对学生则是:我是老师,你是学生,你就该听我的;你听话才是对的,好的,我才能对你好;你不听老师话,就是不对,不好,那你别怪我对你不好。
其实,几乎所有的老师都不明白:当今的经济生活和社会意识已远不是古代、近代、现代那样了,也不是“文革”时期或者改革初期了。在日益提升的经济生活和快速发展的社会意识的影响下,教师不对学生有份内工作以外的付出,学生是不会感激你的。当学生的学习、生活、交往、活动、感情等方面遇到困难或挫折时,你给予他及时的不求回报的当然是教育教学工作之外的帮助时,学生才会感激你,并永难忘怀。
正所谓:“有所付出,有所回报”。教师在学生面前,总是教育啊,教学啊,只能是良师,只有当教师为学生付出了份内工作以外的关爱和帮助后,学生才会对教师感恩戴德。不然,教师不教学生之后,学生会把教师视为路人。
这样,是不是说那些师德高尚、教艺高超、教学精湛、深受学生认可、欢迎、喜爱甚至崇拜的教师,就不会痛学生建立起深厚情谊呢?能,但是,那也要看这样的教师是否对学生有额外的关注和帮助。比如:全班未辅导,唯独辅导了一个,“这一个”就会有感激之情;但全班都辅导了,“这一个”就以为是理所应当的,就不会有感恩之心。
这样,新时期的师生关系就表现为:教师份外的工作——教育教学工作之外的对学生有所付出,为学生有所奉献(有人认为是可做可不做的),学生才会对教师产生感恩之情,才会建立深厚的师生情谊;不然,学生就不会理你,理你也是出于礼节礼貌的形式需要。
综上所述,要想当个让学生说你好的老师、学生总记着你的老师、学生见到你如同见到亲人的老师、学生只要有机会就想报答你的老师,你就得为学生甘愿奉献,甘愿付出。而在奉献和付出之中,你得到了快乐,灵魂得到了升华,能具备一定的人格魅力。

『贰』 男女师生互相称为亲爱的正常吗

不正常,作为老师应该要有稳重的形象。

根据当前形势的快速发展,新型师生关系的形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教师精深的学问、友好的态度、高尚的人格、浓厚的教学兴趣、适当的情绪表现以及合理的言行,竭诚为学生所观察、所注意、所模仿的对象。对于学生来说,教师的人格,教师的素养是任何力量都不能替代的最灿烂的阳光。因此,要当一名优秀教师必须主动地调节自己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使教学过程及民主、轻松,又生动、严谨。

一、 建立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学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参与学生的学习过程,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为学生提供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学习空间,以培养他们的主体意识、自学能力和创新精神。如:在学习《抗美援朝》中的《黄继光》一文时,在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后,再让学生仔细看图,练习说话,让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得以充分发挥。这时以图画为中心,根据画面展开合理的想象,想象人物的表情、心理活动、动作要点,也可以想象未出现的战士们的愤怒之情。此时,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人人争先恐后,跃跃欲我。
1、 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人格。
教师现在面对的每一个学生,他们无论字写得好坏、无论她活泼开朗,还是沉默寡言,哪怕他考试不及格,也都将走向未来,都将居于新经济发展的核心地位。我们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要让每一个学生在人格上得到最大的尊重。我们要与学生交心,不妨蹲下身来或坐在孩子们当中与他们谈话,而不要让孩子们仰视你;不妨耐心听孩子们那不够流畅,甚至答非所问的话,而不去打断他。如:在教改革开放这一文中,让学生谈自己调查的结果,讲得好的给与赞扬和鼓励;讲得差一点的也不给予歧视。学会尊重他人,形成健全人格,并且使师生的心融为一体,产生共鸣。
2、 教师要保护孩子的好奇心。
好奇是孩子的天性,使孩子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的开端,它反映了孩子对知识的一种渴求,使教师利用的资源,要充分保护它,利用它。锻炼他们的能力。如:在和学生的接触中,会经常提出这样那样的问题,教师应尽最大努力满足他们的需求,帮助他们观察发现问题。
3、 教师要发展学生的自信心。
有实力才有自信。班上几十个孩子各有各的优点,也各有各的不足。学生实力不足的地方,正是需要教师特别关注的地方。对待学生的不足甚至是错误。教师要相信自己的教育,相信自己的学生,以尊重、理解、信任和鼓励的强大精神力量去感化学生,诱导学生,给学生自我修正的时间,自我进步的主动性。实践中,我经常有意识的让腼腆的孩子领读课文,代表小组发言,让性格急躁的孩子跟细心的孩子一起办板报,让不爱读课外书的孩子帮助老师查阅资料……渐渐的孩子们在愉快的活动中受到锻炼,增强了自信心。变“要我说”为“我要说”。变“我能行吗”为“我能行”。

二、 树立新理念、确立新角色
我们都知道,任何改革首先必须是思想观念的转变。因此,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必须具有全新的理念,良好的素质和改革的精神,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不断地“加油”、“充电”,提高自身理论知识和教学艺术,是新的教学理念不断渗入我们的教学活动中。着重培养学生素质的新模式。在新的教学模式中,学生不再被动的接受知识,而是侥有兴趣地按照自己的需要进行他们的观赏、调查、讲述、写作等,并乐此不疲。教师的角色也相应地发生了变化,有凌驾于受教育者之上的“灌输者”、“管束者”转变为学习主体发展的良师益友,和作伙伴。密切了师生的关系,为工作的进一步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总之,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在现代的教学中,将有助于师生之间的情感和理念的交流。知识资源能力简洁的共享,有助于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展。真正实现教学相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出来的学生才能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整个民族的素质才能得到真正的提高。

『叁』 师生之间的礼仪

与学生谈话:
(1)提前通知,有所准备。谈话最好提前与学生打招呼,让学生有一个思想准备,这既是一种礼貌,又是对学生的尊重。
(2)热情迎候,设置平等气氛。举止端正,行为有度。谈话时,语气要平和,要有耐心,不要高音量、不反唇相讥,应表现出良好的道德修养。
(3)分清场合,入情入理。在与人谈话时,老师的表情要与谈话对象、内容协调一致。不要言过其实,故意夸大事实,也不应传播不利团结或道听途说的事情。
学生在校园内进出或上下楼梯与老师相遇时,应主动向老师行礼问好。学生进老师的办公室时,应先敲门,经老师允许后方可进入。在老师的工作、生活场所,不能随便翻动老师的物品。学生对老师的相貌和衣着不应指指点点,评头论足,要尊重老师的习惯和人格。

『肆』 师生之间

其实师生之间如果相处的好的话,感情会很好的,老师也会对你很好!

『伍』 如何理解师生间的相互欣赏

教育
者的个人威信与教育效果呈现出较为明显的一致性。因此,班主任在学生中享有较高的威信,是搞好班级工作和教育好学生的前提和保证。在平时的教育活动中,要用自己的学识和丰富的人生阅历,做学生成长路上的知心朋友和引路人。所以,作为一名整日和学生相处的教育工作者,不仅要把自己扮成严师的角色,还要做到以心换心,以诚对诚,学生的崇敬之情便会油然而生。
感情埋在心里,虽然深沉似海,难能可贵,但现在这些学生年龄尚小,他们自我认识能力较差,往往将成人的评价作为衡量自己能力的标准,需要教师时常坦诚地向他表达自己对他的情感。知道被欣赏,这往往是一个人进步的动力。师生之间的和谐关系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性情感,在未来教育发展中将愈来愈发挥它独特的社会功能。在我的班级中,我往往会在每日发给学生的一个联系本中传达自己对该学生的评价,常常会多给学生一些鼓励的话语,告诉他们老师是很喜欢他(她)的,或者我对他(她)的某些行为很欣赏。这种在学生面前自然流露出来的肯定和赞扬将会成为激发孩子前进的动力。
师生之间应搭起信任的桥梁,经常保持愉快活泼、和谐融洽的气氛,相互尊重、理解信任、团结合作,教育的内容就能在这种氛围下顺利通行。如果师生间的情感疏远,心理距离大,学生就会对老师产生一种敬而远之的回避心理,那么,这个教师首先就不容易被学生接受,其教育的内容就更难被接受了。

『陆』 如何处理好师生之间的关系

一、以人为本,要尊重和信任学生。 尊重和信任是和谐师生关系的基础。学生年龄虽小,但也懂得快乐与痛苦、羞愧与恐惧,有自尊心和荣誉感。教师对学生应多一点耐心,少一点急躁;多一些宽容,少一些指责。尊重和信任是沟通师生情感的桥梁。给他们提供更大的独立的活动空间。把学生作为与自己平等的人来对待,尊重他们的意愿和情绪,乐于倾听他们的意见和要求。当然,教师的爱决不是让学生放任自流,一味迁就,而是爱中有严,严而有度。才会有师生情感的共鸣;才会有教和学的同步;才会有师生角色的互换;才会有师生教学的互补。 切实尊重学生、爱护学生、理解和帮助学生。1.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权利和尊严,更有自己的思想、情感和需要,他们需要老师的尊重。 2.我们要爱护每一个学生,特别是后进生。 二、让学生参与。 教育家罗杰斯认为,教师的态度可以决定教学的成败。教师要善于为学生创设一种宽松、安全、愉悦的学习氛围,给学生成功、快乐、友爱的享受。教师要充分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能自由表达、自由参与、充分意识到自己的存在和价值。人人都有一种参与意识,都希望自己拥有一定的发言权和自主权 。他(她)们就会以积极合作的态度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其主体的作用。可见,教学的民主是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的活力所在。 三、注重个性。 一名成功的教师总是带着欣赏的眼光和积极的心态投身于教学活动。教师真诚的期待不仅能诱发学生积极向上的激情,而且深刻地影响着学生智力和个性的发展。如果师生关系中没有真诚的欣赏,任何学生都可能失去自信心。所以,适度的表扬和鼓励,能让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在被欣赏的愉悦体验中奋发、崛起。不容怀疑,每一个学生都有闪光的东西可以挖掘,关键是怎样挖掘,何时挖掘。对学生而言,被人欣赏特别是被老师欣赏无疑是一种幸福,是一种被点燃的信任。要 走进学生的世界,以情激发学生,教师首先应该是一个懂感情的人,而不仅是一架教书的机器。多一些微笑,对学生多几句鼓励的话语。多主动与学生进行沟通。多用激励的语言表扬他们,不在课堂上批评学生,不用过多的时间处理不良问题。我希望学生从我这里得到的不仅仅是知识,还应有比书本上更重要的东西,比如善良、宽容、友情等等。 四、要用多种方式与学生沟通交流,缩短师生间的心理距离 要培养朋友式的师生关系,除了要有渊博的知识外,教师应采用多种方式与学生交流。课上你的眼神、手势,甚至一个微笑都能让学生感觉到你在与他们交流,但仅此是不够的。课下你也不妨来个“没大没小”,经常与学生聊天,甚至与学生一起玩耍,以便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真诚为学生排忧解难。还有每一次批改作业或试卷时,都是教师与学生心灵对话的好机。 五、学会宽容学生 每一个人都难免犯错误,更何况我们面对的是未成年的学生。他们所犯的错误大多数是无意的。我的原则是对每一个学生都能一视同仁。作为一个老师,应该有一颗宽容的心,允许你们在错误中成长。只要他(她。)们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并改正过来,那就是个好学生,搭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平台,教师与学生之间到底应该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呢?是对立,还是亲如朋友?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有过把握不住自己与学生之间的关系,给自己的教学带来了不利的影响的经历。是的,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不应该走得太近。太过于亲近,会给学生一种误解。他们会以为你很“随和 ”,于是,在你的课堂上,他们就会很“随便”。这种状态下的教学,可想而知,效果会怎样。我情愿对学生严厉些,也不愿做一个对他们的将来不负责任的老师。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经历与总结。或许,有些老师教学经验丰富,能够游刃有余的处理好自己与学生的关系。在我教学经验尚浅的情况下,我愿意一边学习、积累与总结,一边采取权宜政策。了解学生,包括了解学生个人和班集体两各方面。结合学生的实际,研究每个学生的学习、劳动、思想品德、身体、个性特点等方面及形成的原因,今后发展的方向,应采取的教育措施等问题。只有充分了解和研究学生,才能做到学生的心坎上,把学生培养成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总之,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应该从教师自身做起,教师首先要提高自身的素质,用自己的身和心去影响学生。

『柒』 关于师生之间的关系的问题

师生之间,因其角色不同,学生很自然地在心理上对老师筑起一道无形的心理防线展,所以,我们应想法缩短与学生的心理距离。 ⒈口出和言。"言"在此指口头语言。口头语言是凭借发音器官发出的声音,以表达思想和感情的语言形式。实践证明,用亲切的语言开展班级管理工作,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消除学生对老师的心理戒备。如在布置工作任务或总结情况时说"我们、我们班",学生会感觉到老师与他们是同一阵线的;教师叫学生时,只叫其名,他会觉得班主任与自己是"平起平坐"的;在请学生帮忙前说"请、能否",干完活后说"谢谢、辛苦了",学生会倍感亲切。 ⒉身体力行。在班级管理过程中,班主任的思想、行为、作风和品质无不感染、影响着学生。因此,身体力行是班主任做好工作的前提。实践证明,在平时的工作中,班主任若能做到始终把自己当作班集体普通的一员。严格遵守班规班纪。班主任自身的榜样示范,对学生有着极强的说服力、感染力。学生对老师的心理防线也会慢慢地消失了。有一次,学校安排我们班大扫除,开始时,同学们望着满地的垃圾、嗅着从堵塞了的沟渠发出的阵阵臭气,怨声载道,指手划脚,就是没人动手清理。见此情景,我二话不说,拿起工具埋头干起来。一会儿,同学们不骂了,有的爬上围墙清理那些垃圾、有的挤身进入杂物堆中清理堆积如山的垃圾、有的则清理沟渠的堵塞物,工具进不去的地方,他们干脆用手去挖,一丝不苟,出色地完成了学校交给的任务,这就是身体力行的功效。 二、促进师生间的默契。 1细。就是班主任要细致批阅学生的周记,细心分析周记的内容。为此应努力做到:第一,给周记写批语时,要全情投入,以笔交心;第二,在批阅周记的过程中,尽力纠正学生写错的字、词、句;第三,在批阅周记中多设一些疑问,一旦发现问题,应及时作深入细致的了解,并尽已之所能为学生排忧解难。有一次,班里的一个女生整篇周记只写了:"老师,我好烦!"这样一句话,凭我的生活阅历和工作经验,我立刻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于是,我马不停蹄地找到她并耐心地开导她,但不管我说什么,她总是心神恍惚地望着我,不吭一声。我只好深入了解她最近的生活状况。原来,她已连续十多天夜不能眠,日不能吃。我一方面通知其家长迅速来校,另一方面访医问诊。 2尊。就是班主任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处处平等以待。在与学生进行"周记对话"时,应注意尊重学生的情感,多用商量式的语气,建议式的口吻,千万不能不顾学生的意愿、情感来强迫学生接受自己的意见,把自己凌驾于学生之上。 3守。就是班主任要尽力保守学生的"秘密"。因这些"秘密"的内容可能涉及学生学习、工作、生活、家庭和人际关系方面的问题。故不应张扬。否则,既侵害了学生的隐私权,又会带来不少负面影响,更重要的是损害了师生间的友好关系。 事实证明,班主任只要能持之以恒地与学生进行"周记对话",是能够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效其行"的。 三、师生间进行角色换位,以加深彼此间的了解。 老师与学生因其角色不同,导致看人、处事的方法不同,这给班级管理工作的开展带来一定的困难。为此,作为一名班主任,在开展班级管理时一方面要常想到假如我是一名学生,我会怎样想?怎样做?把自己置于学生位置去认识,体验和思考,要深入到学生中去了解他们的心理活动。另一方面应常引导学生思考,若你是班主任你应怎样看待和处理班上的人和事?这样既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有利于加深师生间的了解,增进师生间的感情。记得有一次,有一个学生不满意我给他安排的座位,闹情绪,后来我给他分析道理,耐心劝说,终于接受了老师的安排。 四、注重批评的技巧,使学生与老师的心贴得更近,连得更紧。 批评是班级管理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个内容。批评的难处常常不在于内容的尖刻,而在于形式的巧妙。为达到既教育好学生,又不伤害师生间的感情的目的。我们应注重批评的技巧。 ⒈微笑着批评学生。"笑是打开心门之锁,它是一种心与心的交流,眼与眼的感动。"当学生不遵守课堂纪律时,老师笑着摇摇头,他会心领神会,为自己的行为惭愧;当学生犯错时,老师微笑着了解事情的经过,与他讲解道理,并与他一起商讨解决问题的方法,此时的微笑能给学生一种真诚的关切,学生会痛改前非。 ⒉个别进行批评。学生都有很强的自尊心。他们把老师的肯定看作一种精神需要,一种上进的动力。我们应力求满足学生这一心理需要。具体方法有:第一,通过给学生传小纸条、进行周记对话等书面形式,悄悄地批评教育学生。一般情况下,不把学生请出教室、带到人多的地方训斥,更不应动不动就把学生请到学校领导的办公室。第二,不在家长面前痛陈学生的不足之处。面对学生家长,应先充分肯定学生的优点,然后轻轻带出学生美中不足的地方,紧接着与家长一同商讨教育方案。这样做既不损家长的面子,也调动了家长的教育积极性,更重要的是学生认为老师够朋友,心甘情愿地听从老师的教导,师生相处变得水乳交融般亲密。 说真的,在班级管理中要建立起融洽的师生关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事情,它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教育工程,除要讲究技巧外,还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但师生间一旦能建立起融洽的师生关系,班级管理就会变得得心应手。 总之,做好班级管理工作的方法有很多,实践证明,融洽的师生关系最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一剂良方。

『捌』 师生之间的相互沟通有什么重要意义请你简要回答

师生之间需要有沟通.沟通是交流内心的一种好的方法,作为学生应主动沟通.古人言道:“亲其师,信其道.”亲近老师,才能更好地学习知识.如何亲近,当然是用沟通的方法,好的沟通会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此时此刻,师生之间,已超越时空,身份已不再重要,是朋友,抑或是亲人;师生之间已架起沟通的桥梁.
师生之间不管发生什么矛盾,并没有多大的矛盾,老师对我们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天地君亲师”,可见教师在古代地位亦非常重要.暮年之际,回想昔日之师,你就会感慨良多!
我愿师生之间的关系能更加和谐、融洽,建立“既尊师重教又尊生爱生”的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考生以师生关系为线索,写出师生之间需要尊重、平等、理解和沟通,师生关系只有
建立在这些基础上才会变得和谐.文章脉络清晰,事理相融;思路开阔,引用得当,感情真挚.每段以“师生之间需要有……”开头,写出了对师生之间关系的理解.引用了多句古语和名人名言,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为文章增添了文采.

『玖』 师生互相学习的成语

【成语】: 薪烬火传
【拼音】: xīn jìn huǒ chuán

【解释】: 薪:木材。柴虽烧尽,火种仍留传。比喻师生传授,学问一代代地流传下去。

【出处】: 梁启超《管子传·自序》:“虽不能至,而或具体而微焉,或有其一体焉,则薪烬火传,犹旦莫也,国于是乎有与立。”

【成语】: 苜蓿盘空
【拼音】: mù xū pán kōng

【解释】: 比喻小官吏或私塾教师生活清贫。

【出处】: 五代·王定保《唐摭言·闽中进士》:“时开元东宫官僚清贫淡,令之以诗自悼,复纪于公署曰:‘朝旭上团团,照见先生盘。盘中何所有?苜蓿长阑干。’”

良师益友_成语解释
【拼音】:liáng shī yì yǒu

【释义】:良:好;益:有帮助。使人得到教益和帮助的好老师和好朋友。

【出处】:《论语·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季氏》:“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热点内容
中国房价历史 发布:2025-07-05 16:22:07 浏览:309
2年级的英语 发布:2025-07-05 13:33:31 浏览:773
初中物理电动机 发布:2025-07-05 11:48:09 浏览:245
慈利教育网 发布:2025-07-05 11:15:09 浏览:622
奥特曼黑历史 发布:2025-07-05 05:13:59 浏览:8
2017全国二语文试卷 发布:2025-07-05 02:17:04 浏览:679
德阳是哪个省的 发布:2025-07-05 01:20:18 浏览:562
欧豪年彩墨教学视频 发布:2025-07-05 00:38:16 浏览:713
教学实践内容 发布:2025-07-04 21:32:22 浏览:431
云南教育论文 发布:2025-07-04 18:10:10 浏览: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