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职员工家访
Ⅰ 如何挽留辞职的优秀员工
优秀员工的离职,对一家公司而言将会是非常大的损失,如果处理不好,还有可能影响到其他员工的情绪,进而对公司整个人才队伍的建设产生影响。对优秀员工的离职,一定要慎重对待,能挽留的尽量挽留,实在不能挽留的就把影响降到最低。
三、好聚好散
如果使用升职加薪的办法不能挽留,就不要通过各种方法来为难,大家好聚好散,以后有机会说不定还会再合作。尽快招聘新的员工或者培养其他员工,并根据优秀员工的离职原因,进行自我反省,不断改善公司管理和工作环境,争取挽留更多的优秀人才。
Ⅱ 当高管离职后 企业如何应对
过了好一会儿,吴则平才缓过神来,打开邮件认真看了一遍。辞职信中向CEO表示了深切的歉意,坦言说在MBT几年工作,倍感身心疲惫,现在只想离职休息一段时间,请CEO予以谅解。作为MBT公司的元老,他本人愿意在离职后继续关心公司的发展,如果公司需要,随时可以和他本人联系就有关业务问题进行商讨。辞职信写得很委婉、得体、让人读后有一种不忍拒绝的感觉。 MBT公司是国内新崛起的一家通信公司,近年在国内建立了20多家分公司和营业网点,业务发展迅速。这些与李剑锋高超的营运能力、娴熟的深层公关及谈判技巧分不开,正是他拿出的一份商业计划打动了多家世界著名通信企业的心, MBT与它们建立了合作关系,成为国内仅有的几个代理商之一。他负责建立的分公司及营业网点,运作顺利,很快在当地占了不小的市场份额。正是聘用了李剑锋,使MBT公司的经营状况从业界默默无闻的小公司变成个中翘楚。然而,他的突然离职,对MBT目前在行内的竞争以及公司内部经营管理的延续性,都可能是灾难性的。 吴则平很清楚他的营运总监对公司的重要性,但他实在不明白李剑锋因何如此突然地提出离职:他尚不足40岁,加入MBT之前工作得并不很顺意,眼下在MBT正是事业有成之际,离职休息一段时间之说不可能成立。想到这里,他马上拔通了公司人力资源总监的电话,要他即刻查清李剑锋离职的动机及可能的去向,同时通知秘书,取消所有行程安排,立即订机票返回公司总部。 案例剖析1: 其其实李剑锋的离职不全是坏事 其实李剑锋的离职不全是坏事,至少会对一个人有利,就是接替李剑锋的人。而吴则平令人诧异地完全不打算利用这一点来稳定军心。 MBT已经采取的三项应对措施 案例中,COO李剑锋的离职给MBT通讯公司带来了一连串的冲击,CEO吴则平和人力资源总监池向阳打算采取3项关键性的应对: 2. 向员工解释说明李剑锋的离职,从情、理两方面谴责李剑锋,期望鼓舞士气、减少流言,从而避免其他中层主管尾随离职; 3. 准备挖DQM公司的COO刘向东。 这些措施只能用“被动挨打、感情用事”来形容。谴责李剑锋只会让李剑锋免掉感情上的负疚,使得李剑锋与MBT公开对立,另一方面,MBT又打算挖DQM公司的COO刘向东,这就会让MBT的员工觉得对李剑锋的谴责十分虚伪,从而会有更多的人同情李剑锋。 其实李剑锋的离职不全是坏事,至少会对一个人有利,就是接替李剑锋的人。而吴则平令人诧异地完全不打算利用这一点来稳定军心。 针对这个案例,我们提出7条措施 1.立刻批准李剑锋离职 李剑锋长于谈判和深层公关,这样的人一般个性沉稳,心思缜密,拿定注意不会轻易更改,挽留他的可能性不大。既然如此,不如立刻批准他的辞职申请,这有三个好处:一是让局势明朗;二是表明公司的信心;三是让公司所有人知道,不可以用辞职手段和公司谈条件。 2.公开宣布公司原则上将从内部选拔高管 公布此项政策,可以稳定局势,分化李剑锋的同盟者。此时绝不可以引进“空降兵”。那样只会让已经充满不确定的局面变得更加混乱,使得更多的中层经理随李剑锋离去,而且此时选人的目标是找一个能保持MBT暂时稳定的人,而不是找一个优秀的COO。 3.公布市场研究报告及下一年度经营计划 市场研究报告要表明MBT与PPT比较所具有的优势,下一年度经营计划要提出一个激动人心的目标。让大家知道,没有李剑锋,公司仍有信心保持竞争力。这不但可以稳定军心,也可以转移大家的注意力。 4.吴则平应立刻与李剑锋面谈 案例中显示,吴则平与李剑锋有较好的私人关系,李剑锋应该不会拒绝面谈。面谈的目的有两个,首先弄清楚原因,然后要求李剑锋帮助公司处理他的辞职后遗症,例如,吴则平和李剑锋一同写一封致全体员工的信。在处理后遗症上,李剑锋可以成为同盟者。 5.吴则平应该立刻家访胡兵 6.池向阳应该立刻与每位中层主管、骨干员工面谈 内容涉及MBT的前景、公司的政策、员工的职业发展、对公司的意见和建议,此时不能依赖公告、电子邮件等方式,必须面谈,才能澄清局势、去除恐慌、稳定军心。 7.找律师咨询竞业避止,准备打官司 这事必须秘密进行,只是在做最坏的打算,不一定打,但要保证如果李剑锋完全不合作的话,能立刻采取有力行动,拖延李剑锋到PPT。
Ⅲ 怎样解决优秀员工离职的问题
当优秀员工不顾你的挽留,翩然而去;当潜力员工不顾你的期待,悄然远去;当重点培养的员工不顾你的重托,撒手而去,留给你的肯定是无尽的懊恼和叹息。
现在,我们就需要认真思考一下了,究竟有没有更好办法能够尽量把他们留住?以下一些建议或许可供借鉴。
第一时间做出反应
如果企业十分想留住这位员工,那就没有什么事比立即对离职做出反应更重要的了。你应该马上放下正在做的事情,认真予以接待。如果你说,“我这里正忙,等会儿我跟你谈”,或者“我先和你的业务领导谈谈,然后再和你谈”之类的话,都会使员工心中对公司的负面评价更高一级,也会使员工的心往竞争对手的企业更靠近一步,使辞职不可挽回。
立即向员工做出反应可以达到两个目的:首先,向员工表明他确实比日常的工作更重要,让员工体会到受重视的感觉;其次,可以在员工下定决心之前,给公司更多的时间去尝试改变员工的想法。
如果你一时想不出应该如何反应,那么,以下的一些话也许可以派上用场:“你这个岗位十分重要,我代表公司郑重希望你能留下来。”或者“你的能力在公司是无可替代的,我希望你能慎重考虑。”或者“公司正在考虑一项和你有密切关系的改革,我真诚地希望你把辞职信先收起来,观察一段时间可能你就不会做这样的决定了,你再考虑一下好吗?”
迅速做出反应不仅仅是指从语言上明确表达挽留的意愿,从行动上要立即制订和执行挽留方案。任何延误都将会使员工辞职的决心更强,企业挽回的可能性更小。初次接待之后,要立即通知相关的领导者,尽快约定与辞职员工交谈,以找出员工辞职的真正原因。
迅速收集相关资料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留住员工的前提就是了解员工的心。你应该在最短的时间里尽可能掌握员工的相关资讯。一般来说,以下情况是重点考察的范围:一是调查该员工工作相关的信息,包括该员工在公司的薪酬情况、绩效考核情况、培训情况、职称等级、所获奖励等。二是调查该员工的人际关系方面的信息,可以从团队氛围、家庭背景、社会关系等方面调查。三是调查该员工个人特征方面的信息,例如性格特点、气质、工作风格、个人人际影响力等。四是调查同类人才在市场上的供求关系和薪资水平。
这些资料的获得,一方面可以使你对员工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从而有可能发现员工辞职的真实原因。另一方面,也可以迅速判断同类人才的紧缺状况以及缺位对公司造成的影响,从而为决策提供参考。
倾听员工的心声
倾听是获取员工真实信息的最有效的方法。通过倾听,了解员工的心事,了解他对周围的人和事的看法,从而为走进员工内心世界打下基础。因此,你必须迅速创造条件和员工进行沟通。一般来说,倾听可以达到如下几个目的:一是倾听对员工来说是一种很好的心理辅导,可以使员工心中积累的对公司的不满得到疏泄;二是通过倾听,可以了解员工辞职的真正原因,是工作环境、薪酬待遇、工作节奏的问题,还是对事业的看法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三是通过倾听,可以获得员工对供职岗位和环境的客观评价,获得其对公司管理和今后发展的合理化建议。保密
绝对封锁辞职的信息,对员工和企业来说都很重要。对员工来说,可为他改变主意继续留在公司消除心里障碍。如果其他人毫不知情,他就不必面对公开反悔的尴尬处境。对企业来说,消息没有公开,就不会在员工中造成不利影响,也能给挽留工作留下充分的回旋余地。
帮助员工解决困难
帮助员工解决问题,并不是指帮助员工解决经济问题、生活问题、职务问题等现实问题,而帮助员工解决“心理问题”,即帮助员工重新审视公司,重新评价公司的优势和弱势,重新认识自我,在全面了解真实背景的情况下做出对自己最有利的选择。
帮助员工认识自己
员工不一定全面的了解自己的优势和弱势。如果你能从员工的角度思考问题,全面分析员工的技术水平、知识结构、个性特征、社会活动能力等因素,则可以帮助员工认识自己,从而对自己做出全面准确的判断。
帮助员工认识企业
一般来说,由于一些心理效应的存在,员工往往对工作很久的企业看不到它的优点,放大了它的缺点。而对没有切身体会过的事务,则充满了期待。正所谓“这山望着那山高”,“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他往往一时冲动,被其它公司的某个优点所吸引,好像觉得那家公司能满足他的要求。如果你能帮助员工发现自己认识上的误区,则不但可以留住员工,还可以促进员工的进一步成长。
帮助员工做最有利于职业生涯发展的选择
帮助员工解决问题最重要的就是帮助员工解决职业生涯的发展问题。如果你能从员工的个人特征和企业的战略、管理方面给予匹配,提出员工在本企业的发展规划和实现发展目标的路径选择,对于员工来说,必定会重新思考自己的选择。
解决其他障碍
帮助员工解决了最关键的问题,但是也不能忽视其他的障碍。根据调查和访谈结果,找出可能存在的障碍,调动一切资源予以清除,则既能留住员工的心,又能增加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例如,当得知员工辞职的原因是因为家里不支持时,可以安排公司高管进行家访,在家访过程中给员工充分的肯定,并感谢家属对公司的贡献,安排工作时间之外的聚餐以示感谢等。一旦员工做出留下来的决定,就要积极地提示他,他做的决定是最终的决定,他将断续留在公司工作。
三大错误的挽留方式
一些企业为了留住员工,往往没有从员工的角度出发采取措施,而是从企业的角度出发来挽留员工,往往走入了死胡同,不但不能留住员工,反而在企业内部和社会上造成了不良的影响。以下几种做法是十分错误的,应引以为戒:
加薪:不少企业一旦有员工提出辞职,就以加薪为条件予以挽留。企业认为,即使加薪了,对于企业来说,成本也还在可控的范围内。殊不知,加薪会形成恶劣的后果。首先,这会使员工屡屡以另一公司相要挟,以期从本公司获得更好待遇。其次,会引起其他也想获得更好待遇的员工愤愤不平、士气低落,大家会认为“会哭的孩子有奶吃”。第三,会使企业内部薪资结构遭到严重破坏,降低公司管理制度的执行力。
扣留:有些企业喜欢采用扣留理证件的做法来留住员工,如人事档案、住房公积金证明、社会保险证、户口关系甚至公司股份等。这些做法一定程度上可能会给员工辞职带来不便,对于普通的员工可能是有效的,但对于社会上炙手可热的优秀员工来说形同虚设,况且扣留证件还有违劳动法律。这样的做法在社会上造成不良影响,给新员工招募带来麻烦,也会使企业内部的员工更加谨慎小心,不利于公司内部的管理。
惩罚:一些大公司喜欢采用惩罚的方式来挽留员工,比如:赔偿违约金、偿还培训费用、内部通报等。前不久有的航空公司因员工辞职给予天价赔偿就颇有代表性。这些做法或许可以起到一定的威慑作用,但却损害了企业形象,即使达到了留住员工的目的,也留不住员工的心。
Ⅳ 员工的离职成本太恐怖!如何挽留一心要走的员工
这个因人而异的,主要是需要了解清楚员工离职的真正原因,帮助员工解决问题。
以下仅供参考:
当优秀员工不顾你的挽留,翩然而去;当潜力员工不顾你的期待,悄然远去;当重点培养的员工不顾你的重托,撒手而去,留给你的肯定是无尽的懊恼和叹息。
现在,我们就需要认真思考一下了,究竟有没有更好办法能够尽量把他们留住?以下一些建议或许可供借鉴。
第一时间做出反应
如果企业十分想留住这位员工,那就没有什么事比立即对离职做出反应更重要的了。你应该马上放下正在做的事情,认真予以接待。如果你说,“我这里正忙,等会儿我跟你谈”,或者“我先和你的业务领导谈谈,然后再和你谈”之类的话,都会使员工心中对公司的负面评价更高一级,也会使员工的心往竞争对手的企业更靠近一步,使辞职不可挽回。
立即向员工做出反应可以达到两个目的:首先,向员工表明他确实比日常的工作更重要,让员工体会到受重视的感觉;其次,可以在员工下定决心之前,给公司更多的时间去尝试改变员工的想法。
如果你一时想不出应该如何反应,那么,以下的一些话也许可以派上用场:“你这个岗位十分重要,我代表公司郑重希望你能留下来。”或者“你的能力在公司是无可替代的,我希望你能慎重考虑。”或者“公司正在考虑一项和你有密切关系的改革,我真诚地希望你把辞职信先收起来,观察一段时间可能你就不会做这样的决定了,你再考虑一下好吗?”
迅速做出反应不仅仅是指从语言上明确表达挽留的意愿,从行动上要立即制订和执行挽留方案。任何延误都将会使员工辞职的决心更强,企业挽回的可能性更小。初次接待之后,要立即通知相关的领导者,尽快约定与辞职员工交谈,以找出员工辞职的真正原因。
迅速收集相关资料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留住员工的前提就是了解员工的心。你应该在最短的时间里尽可能掌握员工的相关资讯。一般来说,以下情况是重点考察的范围:一是调查该员工工作相关的信息,包括该员工在公司的薪酬情况、绩效考核情况、培训情况、职称等级、所获奖励等。二是调查该员工的人际关系方面的信息,可以从团队氛围、家庭背景、社会关系等方面调查。三是调查该员工个人特征方面的信息,例如性格特点、气质、工作风格、个人人际影响力等。四是调查同类人才在市场上的供求关系和薪资水平。
这些资料的获得,一方面可以使你对员工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从而有可能发现员工辞职的真实原因。另一方面,也可以迅速判断同类人才的紧缺状况以及缺位对公司造成的影响,从而为决策提供参考。
倾听员工的心声
倾听是获取员工真实信息的最有效的方法。通过倾听,了解员工的心事,了解他对周围的人和事的看法,从而为走进员工内心世界打下基础。因此,你必须迅速创造条件和员工进行沟通。一般来说,倾听可以达到如下几个目的:一是倾听对员工来说是一种很好的心理辅导,可以使员工心中积累的对公司的不满得到疏泄;二是通过倾听,可以了解员工辞职的真正原因,是工作环境、薪酬待遇、工作节奏的问题,还是对事业的看法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三是通过倾听,可以获得员工对供职岗位和环境的客观评价,获得其对公司管理和今后发展的合理化建议。保密
绝对封锁辞职的信息,对员工和企业来说都很重要。对员工来说,可为他改变主意继续留在公司消除心里障碍。如果其他人毫不知情,他就不必面对公开反悔的尴尬处境。对企业来说,消息没有公开,就不会在员工中造成不利影响,也能给挽留工作留下充分的回旋余地。
帮助员工解决困难
帮助员工解决问题,并不是指帮助员工解决经济问题、生活问题、职务问题等现实问题,而帮助员工解决“心理问题”,即帮助员工重新审视公司,重新评价公司的优势和弱势,重新认识自我,在全面了解真实背景的情况下做出对自己最有利的选择。
帮助员工认识自己
员工不一定全面的了解自己的优势和弱势。如果你能从员工的角度思考问题,全面分析员工的技术水平、知识结构、个性特征、社会活动能力等因素,则可以帮助员工认识自己,从而对自己做出全面准确的判断。
帮助员工认识企业
一般来说,由于一些心理效应的存在,员工往往对工作很久的企业看不到它的优点,放大了它的缺点。而对没有切身体会过的事务,则充满了期待。正所谓“这山望着那山高”,“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他往往一时冲动,被其它公司的某个优点所吸引,好像觉得那家公司能满足他的要求。如果你能帮助员工发现自己认识上的误区,则不但可以留住员工,还可以促进员工的进一步成长。
帮助员工做最有利于职业生涯发展的选择
帮助员工解决问题最重要的就是帮助员工解决职业生涯的发展问题。如果你能从员工的个人特征和企业的战略、管理方面给予匹配,提出员工在本企业的发展规划和实现发展目标的路径选择,对于员工来说,必定会重新思考自己的选择。
解决其他障碍
帮助员工解决了最关键的问题,但是也不能忽视其他的障碍。根据调查和访谈结果,找出可能存在的障碍,调动一切资源予以清除,则既能留住员工的心,又能增加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例如,当得知员工辞职的原因是因为家里不支持时,可以安排公司高管进行家访,在家访过程中给员工充分的肯定,并感谢家属对公司的贡献,安排工作时间之外的聚餐以示感谢等。一旦员工做出留下来的决定,就要积极地提示他,他做的决定是最终的决定,他将断续留在公司工作。
三大错误的挽留方式
一些企业为了留住员工,往往没有从员工的角度出发采取措施,而是从企业的角度出发来挽留员工,往往走入了死胡同,不但不能留住员工,反而在企业内部和社会上造成了不良的影响。以下几种做法是十分错误的,应引以为戒:
加薪:不少企业一旦有员工提出辞职,就以加薪为条件予以挽留。企业认为,即使加薪了,对于企业来说,成本也还在可控的范围内。殊不知,加薪会形成恶劣的后果。首先,这会使员工屡屡以另一公司相要挟,以期从本公司获得更好待遇。其次,会引起其他也想获得更好待遇的员工愤愤不平、士气低落,大家会认为“会哭的孩子有奶吃”。第三,会使企业内部薪资结构遭到严重破坏,降低公司管理制度的执行力。
扣留:有些企业喜欢采用扣留理证件的做法来留住员工,如人事档案、住房公积金证明、社会保险证、户口关系甚至公司股份等。这些做法一定程度上可能会给员工辞职带来不便,对于普通的员工可能是有效的,但对于社会上炙手可热的优秀员工来说形同虚设,况且扣留证件还有违劳动法律。这样的做法在社会上造成不良影响,给新员工招募带来麻烦,也会使企业内部的员工更加谨慎小心,不利于公司内部的管理。
惩罚:一些大公司喜欢采用惩罚的方式来挽留员工,比如:赔偿违约金、偿还培训费用、内部通报等。前不久有的航空公司因员工辞职给予天价赔偿就颇有代表性。这些做法或许可以起到一定的威慑作用,但却损害了企业形象,即使达到了留住员工的目的,也留不住员工的心
Ⅳ 管理者如何面对员工辞职
「案例」 某制药企业的老总陈先生,最近为员工跳槽之事闹得血压升高,时不时住院治疗。这些天,只要谁跟他提起员工辞职或跳槽的事儿,他就会烦躁不安:“你瞧这些人还是创业初期的老员工,是同患过难的,怎么现在也跳槽?还有些是新招聘来的研究生、大学生,刚干了几年,翅膀硬了,就要飞了,你说烦不烦?”对陈先生而言,公司走一两个人应该是没什么了不起的,可问题是这些飞走或正待飞走的都是些骨干员工,他们或身居要职,或掌握着业务网络与客户关系,一旦离开,企业的正常运营就会受影响。因此,陈总对这些申请离开的员工态度就有一个:“研究研究,现在不批,以后再说1 让他没想到的是,“拖”的办法却将问题“拖”得更严重了:有的员工干脆自动离职,一走了之;有的员工成天找他吵闹,要求办手续。接下来就是公司管理“一团糟”:有的客户不知不觉流失了,有的业务往来账目没人接了,有的合同到期没人理会,更有甚者,一些在职员工也蠢蠢欲动……眼看好端端的企业就要被员工辞职、跳槽搅得“一团糟”,陈先生只有着急上火的份,他真不知该如何应对这些辞职者。 「分析」 如今社会,人才辞职现象在哪家企业都不可避免地存在,对此是肝火上升、冷眼相对,还是理性分析、理智面对呢?笔者认为:看菜吃饭,量体裁衣 根据人才离职的原因,聪明的管理者会采取不同的对策与措施:对待追求高薪酬者,要与之进行真诚的沟通,力求通过薪资谈判留住人才;对寻求组织前途和环境者,虽难留住但也要设法把他对企业的建议留下来;对因厌恶企业文化而跳槽者,须弄清楚本公司的文化缺陷在哪里;对负气离开者,要争取些时间,去做解释与沟通的工作;对外力推动者,比如上班家远、太太反对等,要争取设法改变其外在环境;对试探离开者,要让其明确组织对他的评价,尤其是组织所做的360度评估;对自寻烦恼者,要充分肯定其成绩,增强其自信心,必要时为其调换工作岗位。 保护商秘,制度约束 一个项目或工程还在节骨眼上,得力助手的一纸辞呈就递到你的案头。这时,不管你心态如何,都必须首先保证项目或工程不受影响,考虑如何才能将损失减少到最校 有的企业靠签订《保密协议》的办法,约定彼此的权利和义务,“把丑话说在前头”,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半拉子”项目或工程的发生。北京一家医药企业曾在《保密协议》中约定:1.甲方(企业)在终止、解除乙方(员工)劳动合同前6个月时,有权根据乙方涉密情况的不同调整乙方的工作岗位;2.乙方提出解除劳动合同应提前3个月向甲方提出书面申请,甲方有权根据乙方涉密情况的不同调整乙方的工作岗位;同时,甲方还根据权利对等的原则约定严格的违约处罚措施。 明察秋毫,防患未然 什么样的员工有离职倾向呢: 平时出勤一向不错,最近却在频繁请假者;对工作热情明显减少,和以往比,工作劲头和工作效益大打折扣者;开始整理私人物品和文件、陆续用手提袋将自己的东西分批拿回家者。和周围人的关系突然有了变化者。比如,由喜欢传闲话、打小报告到开始“自律”;曾有的热情减退,曾有的好心被收起……诸如此类均可说明,此人已“身在曹营心在汉”了。应严加注意预防此人在业务、债务方面造成什么遗留问题。 化“敌”为友,好聚好散 对执意要走、留也无益者,就索性给对方一把“梯子”。麦当劳(北京)有限公司的一位人事经理说:“我敢肯定,离开麦当劳的员工没有谁会说麦当劳不好的。”这何尝不是对麦当劳信誉和形象的一种宣传呢?但有些企业认为员工的离职是对自己的“背叛”,临走还想给个处分,“恶心”一把,而不是去弄明白员工“离职”的真正原因,这于企业是没有太多好处的。 一定要让人才走得开心,成为朋友。即便成不了朋友,也不能让其成为敌人。要消除对方的不满情绪,避免双方有更大的伤害。
Ⅵ 如何挽留辞职的优秀员工29
第一时间做出反应
如果企业十分想留住这位员工,那就没有什么事比立即对离职做出反应更重要的了。你应该马上放下正在做的事情,认真予以接待。如果你说,“我这里正忙,等会儿我跟你谈”,或者“我先和你的业务领导谈谈,然后再和你谈”之类的话,都会使员工心中对公司的负面评价更高一级,也会使员工的心往竞争对手的企业更靠近一步,使辞职不可挽回。
立即向员工做出反应可以达到两个目的:首先,向员工表明他确实比日常的工作更重要,让员工体会到受重视的感觉;其次,可以在员工下定决心之前,给公司更多的时间去尝试改变员工的想法。
如果你一时想不出应该如何反应,那么,以下的一些话也许可以派上用场:“你这个岗位十分重要,我代表公司郑重希望你能留下来。”或者“你的能力在公司是无可替代的,我希望你能慎重考虑。”或者“公司正在考虑一项和你有密切关系的改革,我真诚地希望你把辞职信先收起来,观察一段时间可能你就不会做这样的决定了,你再考虑—下好吗?”
迅速做出反应不仅仅是指从语言上明确表达挽留的意愿,从行动上要立即制订和执行挽留方案。任何延误都将会使员工辞职的决心更强,企业挽回的可能性更小。初次接待之后,要立即通知相关的领导者,尽快约定与辞职员工交谈,以找出员工辞职的真正原因。 迅速收集相关资料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留住员工的前提就是了解员工的心。你应该在最短的时间里尽可能掌握员工的相关资讯。一般来说,以下情况是重点考察的范围:一是调查该员工工作相关的信息,包括该员工在公司的薪酬情况,绩效考核情况、培训情况、职称等级、所获奖励等。二是调查该员工的人际关系方面的信息,可以从团队氛围、家庭背景、社会关系等方面调查。三是调查该员工个人特征方面的信息,例如性格特点、气质、工作风格、个人人际影响力等。四是调查同类人才在市场上的供求关系和薪资水平。
这些资料的获得,一方面可以使你对员工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从而有可能发现员工辞职的真实原因。另一方面,也可以迅速判断同类人才的紧缺状况以及缺位对公司造成的影响,从而为决策提供参考。
倾听员工的心声
倾听是获取员工真实信息的最有效的方法。通过倾听,了解员工的心事,了解他对周围的人和事的看法,从而为走进员工的内心世界打下基础。因此,你必须迅速创造条件和员工进行沟通。一般来说,倾听可以达到如下几个目的:一是倾听对员工来说是一种很好的心理辅导,可以使员工心中积累的对公司的不满得到疏泄,二是通过倾听,可以了解员工辞职的真正原因,是工作环境、薪酬待遇、工作节奏的问题,还是对事业的看法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三是通过倾听,可以获得员工对供职岗位和环境的客观评价,获得其对公司管理和今后发展的合理化建议。
保密
绝对封锁辞职的消息,对员工和企业来说都很重要。对员工来说,可为他改变主意继续留在公司消除心理障碍。如果其他人毫不知情,他就不必面对公开反悔的尴尬处境。对企业来说,消息没有公开,就不会在员工中造成不利的影响,也能给挽留工作留下充分的回旋余地。
帮助员工解决问题
帮助员工解决问题,并不是指帮助员工解决经济问题、生活问题、职务问题等现实问题,而是帮助员工解决“心理问题”,即帮助员工重新审视公司,重新评价公司的优势和弱势,重新认识自我,在全面了解真实背景的情况下做出对自己最有利的选择。
1、帮助员工认识自己
员工不一定全面的了解自己的优势和弱势。如果你能从员工的角度思考问题,全面分析员工的技术水平、知识结构、个性特征、社会活动能力等因素,则可以帮助员工认识自己,从而对自己做出全面准确的判断。
2、帮助员工认识企业
一般来说,由于一些心理效应的存在,员工往往对工作了很久的企业看不到它的优点,放大了它的缺点。而对没有切身体会过的事务,则充满了期待。正所谓“这山望着那山高”,“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他往往一时冲动,被其它公司的某个优点所吸引,好像觉得那家公司能满足他的要求。如果你能帮助员工发现自己认识上的误区,则不但可以留住员
工,还可以促进员工的进一步成长。
3、帮助员工做最有利于职业生涯发展的选择
帮助员工解决问题最重要的就是帮助员工解决职业生涯的发展问题。如果你能从员工的个人特征和企业的战略、管理方面给予匹配,提出员工在本企业的发展规划和实现发展目标的路径选择,对于员工来说,必定会重新思考自己的选择。
解决其他障碍
帮助员工解决了最关键的问题,但是也不能忽视其他的障碍。根据调查和访谈结果,找出可能存在的障碍,调动一切资源予以清除,则既能留住员工的心,又能增加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例如,当得知员工辞职的原因是因为家里不支持时,可以安排公司高管进行家访,在家访过程中给员工充分的肯定,并感谢家属对公司的贡献,安排工作时间之外的聚餐以示感谢等。一旦员工做出留下来的决定,就要积极地提示他,他做的决定是最终的决定,他将继续留在公司工作。
三大错误的挽留方式
一些企业为了留住员工,往往没有从员工的角度出发采取措施,而是从企业的角度出发来挽留员工,往往走入了死胡同,不但不能留住员工,反而在企业内部和社会上造成了不良的影响。以下几种做法是十分错误的,应引以为戒。
1、加薪:不少企业一旦有员工提出辞职,就以加薪为条件予以挽留。企业认为,即使加薪了,对于企业来说,成本也还在可控的范围内。殊不知,加薪会形成恶劣的后果。首先,这会使员工屡屡以另一公司相要挟,以期从本公司获得更好待遇。其次,会引起其他也想获得更好待遇的员工愤愤不平、士气低落,大家会认为“会哭的孩子有奶吃”。第三、会使企业内部薪资结构遭到严重破坏,降低公司管理制度的执行力。
2、扣留:有些企业喜欢采用扣留证件的做法来留住员工,如人事档案、住房公积金证明、社会保险证、户口关系甚至公司股份等。这些做法一定程度上可能会给员工辞职带来不便,对于普通的员工可能是有效的,但对于社会上炙手可热的优秀员工来说形同虚设,况且扣留证件还有违劳动法律。这样的做法会在社会上造成不良影响,给新员工招募带来麻烦,也会使企业内部的员工更加谨慎小心,不利于公司内部的管理。
3、惩罚:一些大公司喜欢采用惩罚的方式来挽留员工,比如赔偿违约金、偿还培训费用、内部通报等。前不久有的航空公司因员工辞职给予天价赔偿就颇有代表性。这些做法或许可以起到一定的威慑作用,但却损害了企业形象,即使达到了留住员工的目的,也留不住员工的心。
Ⅶ 如何能不让老板做入职家访
老板脑子进水了,又不是小学生家访什么,我们行业有个老板,名声很差,经常拖欠工资,听说以前还是黑社会的,他就喜欢家访,所以我建议你小心点,有的事情不是你想的那么简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