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安全事故
Ⅰ 求暑期安全小常识!!!
为确保学生暑假生活平安,特制定暑假安全公约如下,请家长进行监督指导,确保孩子假期安全。
1、电话号码要牢记:火警 119 ,匪警 110 ,急救中心 120 。
2、暑假正值汛期,因此,严禁到池塘、水库、河、海等处私自玩耍洗澡。
3、不用湿手摸电器,发现别人触电不能用手拉,要用干木棒把电源打掉。
4、注意饮食卫生,不在剧烈运动后大量喝凉水;不随便在不卫生的地方乱吃东西,禁止暴饮暴食。
5、提醒孩子增强自我防范意识:不玩火、不玩电、不去公路上、建筑工地等一切危险的地方玩耍,不与陌生人打交道,在没有大人监护的情况下,不私自外出;特别提醒孩子外出时注意交通安全。
6、禁止上网吧,禁止到游戏室、台球室、录像室、歌舞厅;禁止参加非法集会等不文明活动。
7、每天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
8、安排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
暑假安全公约主要内容
一、 交通安全
1、 自觉遵守交通规则,不在公路上跑闹、玩耍。
2、 横穿公路要走斑马线,不得随意横穿。
3、 小学生不得在马路上骑自行车。
4、 遵守公共秩序,排队等车,车未停稳不得靠近车辆,上下车时不得拥挤。
5、 文明乘车,乘车主动让座,不得在车厢内大声喧哗。
二、 水的安全
1、 不得到海边、水库、方塘、水井等危险的地方玩耍、洗澡。
2、 不得随同大人到海边、水库、方塘等地方钓鱼。
3、 到游泳馆游泳必须要有家长陪同,不得单独游泳。
三、 电的安全
1、 要在家长的指导下逐步学会使用普通的家用电器。
2、 不要乱动电线、灯头、插座等。
3、 不要在标有“高压危险”的地方玩耍。
四、 火的安全
1、 不准玩火,不得携带火种。
2、 小心、安全使用煤气、液化气灶具等。
3、 不要玩火,以免发生火灾。发现火灾及时拨打119,不得逞能上前扑火。
五、 饮食安全
1、 自觉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饭前便后勤洗手,防止传染病的发生。
2、 购买有包装的食品时,要看清商标、生产日期、保质期等,“三无”食品、过期食品一定不要购买食用。
3、生吃瓜果要注意洗干净后才可食用,不吃腐烂、变质的瓜果。
六、 防汛防暑安全
1、 夏季多雨,任何同学不得在大树及高大建筑物下避雨。
2、 大雨天气,任何学生不得外出,如遇洪峰要顺楼梯到高楼层或地势较高的地方防汛。
3、 高温天气,要采取降温措施,防止中暑。
你参考参考吧。
Ⅱ 每年暑假也是各种安全事故的高发期,各位家长觉得要怎样防范
把孩子都关在家里
Ⅲ 暑假也是学生安全事故的高发期,其中,什么是最容易发生的
暑假也是学生安全事故的高发期,
其中,什么是最容易发生的?
我觉得暑假大概是学生游泳去世的多。
Ⅳ 暑期儿童伤害死亡事故频发,该如何保护未成年人
对于暑期儿童伤害死亡事故频繁的发生,我们表示痛心,未成年人是祖国的花朵,可是在花朵还没有完全开放之前,却遭到了意外事故,对于家庭层面来讲,他是家庭的希望,卖的发生,使得他们整个家庭都为他伤心难过,甚至几年也走不出这个阴影,而对于国家层面来讲,是失去了花朵,还没有来得及长大,却已枯萎,所以对我们当下来讲,保护未成年人是非常重要的举措,各地都应该引起重视,而且家庭也要普及,学校也要引导未成年人,可是对于具具体措施是相当困难的,但是为了避免未成年人事件的再次发生,我们必须做到以下是我的一些看法。
与国家层面来讲,我认为国家应该设立相对的法律条例来约束未成年人,对于那些做错事的未成年人进行适当的教育,让他们予以改正。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保护,使得暑期儿童伤害死亡事故减少。
Ⅳ 7月发生多起中小学生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暑假期间,孩子离开学校回到家,主要由家庭承担监护责任。然而,目前对家长的监护责任一直重视不够。从法律层面上,要推进家庭教育法的制定,明确家长的监护责任和教育责任以及相应的强制性和惩戒性措施。
对此现象,专家称,每到暑假,很多父母面临一个非常现实的难题,那就是孩子在家怎么看护。在实践中,由于没有看护好,一些地方和农村的孩子出去玩,发生溺水等暑期安全事故,应该引起社会的高度关注。
Ⅵ 暑假学生安全事故概况
寒假、春节,应该是这个冬天里孩子们最高兴的日子了。日前“强生家长安全健康学校”公布了一项最新的关于儿童意外伤害的调查,这一调查是“全球儿童安全网络”(中国)和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儿童少年卫生学教研室共同进行的。调查结果显示,儿童伤害在调查人群中总发生率为16.5%,从年龄上看,1岁到5岁儿童意外伤害发生率最高。
那么,假期学生多发生哪些意外事故?家长应该怎样做才能保证孩子的假期安全?昨天,本报记者就此采访了南京的有关专家和医生。
这项最新的关于儿童意外伤害的调查结果显示,14岁以下儿童意外伤害按照发生频率高低排列依次是:跌伤、碰伤或挤压伤、扭伤、割伤或刺伤、交通事故、烧或烫伤、昆虫或动物咬伤(如狗咬伤)、中毒、电击伤、溺水、窒息、切割伤、爆竹伤等。从受伤场所来看,最易发生意外伤害的场所是家里或宿舍,占总意外伤害发生例数的43.2%;其他依次是学校/幼儿园、街道/公路、游乐场所。此外,调查还显示儿童最易在进行娱乐活动时发生意外伤害(占总体的44.6%);其次为体育活动、休息或进食时、洗澡或上厕所、学习、步行或上下楼梯、乘坐交通工具时。
“我院也曾做过这方面的调查,结果表明到医院就诊或死亡的儿童中,意外伤害者所占比重最大。尤其是在节假日期间,儿童意外伤害发生率极高。”昨天,南京市儿童医院一位儿科专家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称,在门诊部每天接待的患儿中,因意外伤害而就诊的大约有30%。他认为,现在的家庭基本为独生子女,极易发生致伤、致残甚至致死的意外事故,会给孩子生理和心理、家庭乃至社会造成严重损害。因此,儿童意外死亡已经不仅仅是医疗卫生问题,还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意外伤害包括窒息、溺水、交通事故、中毒、烧伤、烫伤等六大类。”这位专家说,预防儿童意外伤害主要靠家长在平时加强教育,同时要加强监管。比如,打火机、热水瓶、刀具等不要放在儿童拿得到的地方,电源开关尤其是插座等不要让儿童触摸,不 要让儿童单独到水边玩耍,儿童过马路以及睡觉的时候要注意看管等。
调查表明,儿童容易受到意外伤害的场所是家中、学校、游乐场所和体育场所,以及在途中。儿童注意力容易分散,对交通标志辨别不清,对交通状况缺乏判断力,加上有些家长在遵守交通法规方面做了坏榜样,使儿童成为交通事故的易发人群;儿童喜欢爬高,身材又较矮小,有的建筑物由于阳台、门窗、楼梯缺少齐全的保护装置,导致孩子从高空跌落。有的家长外出时将孩子反锁家中,孩子出于恐惧,冒险从阳台或窗口翻出,结果酿成悲剧;游泳给儿童带来乐趣,也潜藏着风险。年纪较小的溺水儿童往往是在水边玩耍时失足落水,而年龄较大的孩子则常常因为游泳时滑入深水区或腿部抽筋而溺水。如果救治不及时,儿童会因大脑缺氧而留下智力减退等后遗症,甚至导致死亡。
“此外,误服也是意外伤害的重要原因之一。”南京市儿童医院外科一位医生称,从玩具零件、纽扣、笔帽、图钉,到老鼠药、农药、外用药,乃至胶水、汽油、水银、强酸、强碱等,儿童误服的东西可谓五花八门。有的孩子把五颜六色的药丸当作糖豆吃,直到口吐白沫,不省人事才被家长发现,急急送往医院洗胃。有的孩子口渴,拿起家长放在角落里的农药一饮而尽……孩子在家里难以照顾周全,即使在有专业人士看护的幼儿园和学校也并不一定安全。
食物不洁,引起中毒;课间活动时,打打闹闹、推推搡搡,结果摔伤了腿,磕破了头;上体育课时,不小心撞折了胳膊,磕落了牙齿……南京市妇幼保健院黄主任认为,大多数意外伤害事件多是由于不当心、麻痹大意引起的,并非不可预防、无法控制。只要家长和老师们提高安全意识,加强安全管理和监护,许多儿童的意外伤害和死亡是可以避免的。
“有效防范儿童意外伤害,需要全社会的通力合作。”南京市关心下一代协会有关专家指出,面对每天不断的儿童意外伤害事件,最需要建立一个专门预防儿童意外伤害的组织机构。该机构可以通过与政府机构、企业、基金会、协会等其他团体的共同努力,利用多种媒体教育家长、法规制定者、教师及其他关心儿童安全的人们,引起社会对儿童意外伤害防范的关注,降低儿童意外伤害事件的发生率。据了解,北京儿童医院与澳大利亚的医疗机构达成合作,成立了儿童意外伤害防治中心,在全国建立起第一个儿童意外伤害监测网。
Ⅶ 暑假期间应注意的安全隐患,主要有哪些
主要有:
1、溺水
家长应教育孩子远离野外水塘、水库等,更不要单独下水。即便是去正规场所游泳,最好也要有成人陪同。
2、交通安全
永远站在黄线的后面等车,教孩子认识轨道交通上用的警示信号和警示标志,告诉孩子永远不要攀爬轨道前的任何栏杆,在等待时,不要让你的孩子玩会滚动的玩具。
3、动物咬伤
每年的5~10月是狂犬病高发期。夏天孩子们喜欢在外玩,请务必看护好自己的孩子远离猫狗,更不要招惹猫狗。一旦发生意外,要及时就医打疫苗。
4、滞留车内
保险起见,无论何时都不要将孩子单独留在车内。车内密闭狭小的空间容易造成儿童缺氧,情况严重时可能导致窒息。高温、缺氧等情况都会夺走孩子的生命。
5、拐卖诱骗
目前拐骗儿童犯罪已趋于城市化、社区化。有孩子的家庭,要多关注这方面的新闻,各地公安部门会总结预防帖子,全民普及防止拐骗儿童事件发生。
6、网络安全
暑假期间,孩子“宅”在家里,上网成为重要的娱乐方式。但儿童上网也面临诸多安全风险。其中,遭遇网络欺诈、财产受到损失的情况最为常见。
7、烫伤
夏季穿着较单薄,这增加了孩子烫伤的可能性。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将热水、热汤、粥等放置在安全的地方。一旦发生烫伤,要用流动水冲洗伤口,不要涂抹牙膏、酱油等物品,并及时将孩子送往医院做专业处理。
8、玩火
夏季天气干燥,容易引起火灾,家长要教育小孩不准玩火、不携带火种。小心安全使用煤气、液化气灶具等。
Ⅷ 暑假安全注意事项
为确保学生暑假生活平安,特制定暑假安全公约如下,请家长进行监督指导,确保孩子假期安全。
1、电话号码要牢记:火警 119 ,匪警 110 ,急救中心 120 。
2、暑假正值汛期,因此,严禁到池塘、水库、河、海等处私自玩耍洗澡。
3、不用湿手摸电器,发现别人触电不能用手拉,要用干木棒把电源打掉。
4、注意饮食卫生,不在剧烈运动后大量喝凉水;不随便在不卫生的地方乱吃东西,禁止暴饮暴食。
5、提醒孩子增强自我防范意识:不玩火、不玩电、不去公路上、建筑工地等一切危险的地方玩耍,不与陌生人打交道,在没有大人监护的情况下,不私自外出;特别提醒孩子外出时注意交通安全。
6、禁止上网吧,禁止到游戏室、台球室、录像室、歌舞厅;禁止参加非法集会等不文明活动。
7、每天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
8、安排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
暑假安全公约主要内容
一、 交通安全
1、 自觉遵守交通规则,不在公路上跑闹、玩耍。
2、 横穿公路要走斑马线,不得随意横穿。
3、 小学生不得在马路上骑自行车。
4、 遵守公共秩序,排队等车,车未停稳不得靠近车辆,上下车时不得拥挤。
5、 文明乘车,乘车主动让座,不得在车厢内大声喧哗。
二、 水的安全
1、 不得到海边、水库、方塘、水井等危险的地方玩耍、洗澡。
2、 不得随同大人到海边、水库、方塘等地方钓鱼。
3、 到游泳馆游泳必须要有家长陪同,不得单独游泳。
三、 电的安全
1、 要在家长的指导下逐步学会使用普通的家用电器。
2、 不要乱动电线、灯头、插座等。
3、 不要在标有“高压危险”的地方玩耍。
四、 火的安全
1、 不准玩火,不得携带火种。
2、 小心、安全使用煤气、液化气灶具等。
3、 不要玩火,以免发生火灾。发现火灾及时拨打119,不得逞能上前扑火。
五、 饮食安全
1、 自觉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饭前便后勤洗手,防止传染病的发生。
2、 购买有包装的食品时,要看清商标、生产日期、保质期等,“三无”食品、过期食品一定不要购买食用。
3、生吃瓜果要注意洗干净后才可食用,不吃腐烂、变质的瓜果。
六、 防汛防暑安全
1、 夏季多雨,任何同学不得在大树及高大建筑物下避雨。
2、 大雨天气,任何学生不得外出,如遇洪峰要顺楼梯到高楼层或地势较高的地方防汛。
3、 高温天气,要采取降温措施,防止中暑。
七、 假期特长班的安全
1、 按时到校,遵守班级纪律。
2、 不疯打闹,不玩危险物品,不做危险游戏。
3、 讲究卫生,不乱吃零食。
4、 放学排好路队,不在外面逗留,及时回家,注意交通安全。
八、 运动员训练安全
1、 保证训练期间到校、回家乘车、走路的安全。
2、 训练期间,师生要绷紧安全弦,防止运动损伤和意外伤害的发生。
3、 高温天气,教师要合理安排运动量、运动地点,防止中暑。
4、 运动员不到校训练必须请假,如没请假,教师要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问清原因。
5、 体育运动时,穿好运动服,口袋不要装刀子、铁钉、发卡等危险物品
6、 运动员要注意饮食卫生,不吃零食,不吃不卫生食品。
7、 比赛期间,教师要强调乘车安全和比赛过程中的安全。
8、 训练或比赛结束后要及时回家,不得私自外出游玩。
九、 其他方面的安全
1、 不要轻信陌生人,陌生人敲门不要开防盗门。
2、 外出旅游或走亲访友,万一迷路不要惊慌,要呆在原地等候父母回找或及时拨打110,请求警察叔叔的帮助。
3、 观看比赛、演出或电影时,排队入场,对号入座,做文明观众。比赛或演出结束时,等大多数人走后再随队而出,不可在退场高峰时向外拥挤。
4、 睡觉前要检查煤气阀门是否关好,防止煤气中毒。
5、 不得玩易燃易爆物品和有腐蚀性的化学药品。
6、 不偷不抢,不拉帮结火,打架斗殴。
Ⅸ 暑期安全风险多 如何编织安全网
在暑期这个学生意外伤害最高发的时段,怎么做才能编织出一张有效的安全防护网?这是家长、学校和社会都应重点关注的问题。为防止未成年人暑期安全事故发生,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法官提出如下建议:
一是家长切实履行监护职责,防止意外伤害发生。暑假期间,广大家长应时刻绷紧安全弦,充分履行监护职责,关注孩子日常举动,教育孩子遵守法律法规,提示孩子注意安全风险,特别应避免将低龄儿童单独留在家中或让其独自出行、活动。此外,家长还应以身作则,在孩子面前做好遵纪守法表率,为孩子树立榜样。一旦发生未成年人伤害事故,家长应注意留存录音、录像等相关证据,便于事后纠纷解决。
二是学校院应加强暑期安全教育,提高学生、家长安全防范意识。学校应创新方式方法,有针对性地通过案例教学、情景模拟等融参与性、趣味性、知识性于一体的方式加强对广大未成年人的安全教育,切实让学生们将“安全第一”牢记心间。同时,指导家长切实履行监护职责,监护和教育好子女,为孩子起好暑期安全保护伞、防火墙作用。
三是公共场所管理部门应切实履行安全保障义务,消除安全隐患。《侵权责任法》第37条规定,宾馆、商场、银行、车站、娱乐场所等公共场所的管理人,未尽到安全保障义务,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故公园、游乐场等公共场所的管理者应当充分履行安全保障义务,为未成年人提供安全活动场所及设施、设备。未成年人高度聚集场所及重点水域管理者,应当根据未成年人特点配置相应设备设施,设立警示标志,安装防护装置,增加检查频率,加强人员巡视,及时消除安全隐患,避免暑期未成年人野泳及其他安全事故发生。
四是未成年人应常怀戒惧之心,提高自我保护能力。未成年人在暑期活动时应牢记安全第一,遵循父母、老师和成人的教导,增强规则意识和责任意识,提高自我约束、自我保护能力,远离野泳,嬉戏有度,安全出行,防止自身遭受伤害的同时,避免伤害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