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师生师德 » 师生决裂

师生决裂

发布时间: 2021-03-22 11:06:01

1. 小弟跪求分手擂台56期‘师生恋’的方老师的扮演着是谁有知情者请回复,

平身…………… (一个由阳帆主持以分手后的恋人对话为卖点的电视节目,2010年正在澳门内澳亚卫视(容2006年4月18日突破瓶颈获批落地大陆珠三角)每周一至五晚上19:00-20:00播出,2009年曾在台湾东森综合台每周四至五晚上十时播放。节目邀请感情面临决裂的两位当事人,在节目中大吐苦水,陈述两人争吵的问题症结点;主持人扮演著裁判长角色,负责厘清两人真正问题,现场还有三位陪审员,详细分析两位当事人的情况,并拟定让两人关系复合的建议书,当事人可选择合好或分道扬镖。 其中以争吵为主,不乏恶搞、催人泪下等元素,收视率较高,引起了台湾以及大陆观众的关注。 当事人在争吵中常会发生肢体冲突,对于其中的言行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审美疲劳之后确实会看到不少炒作。 在节目中也有很多炒作现象,例如“台湾芙蓉姐姐”慧慈等等。 但据传闻节目参与者是临时演员。

2. 梁启超发表《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后两人从此彻底决裂的主要原因(根本原因)是什么

A B C
康、梁关系的演变是耐人寻味的。应该说,康、梁二人都曾是近代中国历史上向西方寻找真理的先进人物,都曾为使中国由封建制度转向资本主义制度做出过自己的贡献。然而,在历史的转折与大变革面前,一个固步自封,僵化保守,拒绝接受新事物和新变化;一个善于吸收,因时而变,努力挣脱传统事物与文化的束缚,师生的分歧乃至最后分裂是理所当然的。

康有为是梁启超治学和从政的导师,二人均是中国近代史上的著名人物,他们之间的恩恩怨怨,与近代历史的发展进程息息相关。

一唱一和康有为出生在世代学习理学的封建官僚地主家庭,自幼聪明,但对科举考试兴趣不大,多次参考,均名落孙山,对此他却并不十分在意。

1879年,22岁的康有为在游历过为英国殖民者霸占了近40年的香港之后,对于西方文明有了些感官上的认识,觉得英国人“治国有法度”,不像古代所谓的“夷狄”那样没有文化。于是,他开始钻研西方的科学知识,逐渐成长为当时学术、思想界的先行者之一。根据清朝的有关规定,一般老百姓是不能直接给皇帝上书的。康有为不管这些,1888年,身为老百姓的康有为,首次向皇帝上书,分析当时国内和国际的形势,提出了改革法律、沟通民情、提防小人的改革方案。光绪皇帝虽然并没有看到这封上书,但康有为却赢得了普通老百姓的广泛关注,人们开始注意起他来。1890年春,在同学陈千秋的引荐下,年仅18岁的梁启超前来拜访已33岁的康有为。此时的梁启超刚在广东乡试中考取第八名举人,可以说是少年有为;而康有为虽然年龄较大,但因科举考试不顺,此时不过是一名监生而已,在“学历”上比梁启超低一格。按照当时的科举习惯,梁启超中举在先,应是康有为的“前辈”,所以梁启超心中自然有些沾沾自喜。二人见面之后,聊了好几个时辰,梁启超后来追忆这段往事时说,康有为以“大海潮音,作狮子吼”(佛教用来形容佛祖说法时的词语),当头棒喝之后,使他一时不知所措,以前所学的不过是应付科举考试的敲门砖而已,根本不是什么学问。经过一番思考之后,他毅然决定拜监生康有为为师。

这种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举动,自然扩大了康有为的影响。于是,不少优秀

青年接踵而来,康有为便在长兴里设万木草堂,聚徒讲学。从康有为那里,梁启超学到了一些做学问的基本方法,为他以后的学术活动奠定了坚实基础,“一生学问之得力,皆在此年。”从此,在康有为的引导下,梁启超逐渐成长为康有为的左膀右臂。

梁启超师从康有为,不仅是他从政生涯的开始,而且也是他进入学问殿堂的起点。他曾说过:“启超之学,实无一字不出于南海。”不过,此时师弟二人在思想上还是有一些分歧的,只不过这些分歧不是太大而已,但却也种下了日后恩怨的种子。

若出两人从1898年6月11日开始,在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的支持下,光绪皇帝颁布了一系列改革政策。但是,由于慈禧太后的反对,9月21日,维新运动宣告失败,前后仅仅历时103天!因1898年为旧历戊戌年,故这次改革又称为“戊戌变法”。“戊戌变法”失败以后,康有为和梁启超先后逃亡到日本。康有为手捧自称是光绪皇帝缝在衣服里的所谓“诏书”,继续宣传他的保皇保教主张。起初,梁启超像从前一样,惟师命之是从,可渐渐地,随着对西方资产阶级著作的大量阅读,他的政见发生了显著变化,与从前“若出两人”。

最主要的变化是他接受了资产阶级的自由思想,特别赞同被称为“最后一个无所不知的人”的英国思想家约翰·穆勒的名言:“人群之进化,莫要于思想自由、言论自由、出版自由。”并以《自由书》为题,写下一组文章,宣传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博爱思想。认为法国启蒙主义思想家卢梭的《民约论》是医治中国痼疾的良方,认为中国若能采纳其思想,必将出现大同盛世。

在西方资产阶级思想的影响下,梁启超的政治主张也从保皇转向革命,这段时间,他与孙中山、陈少白等革命党人的来往开始密切,有时甚至在三更半夜还拥被长谈,结果便有了合作组党的计划,“拟推(孙)中山为会长,而梁(启超)副之”。梁启超甚至召集其他同学,联名致函康有为,劝其退休,“息影林泉,自娱晚景”。康有为得知梁启超倾向革命的思想之后,非常生气,立即严令其离开日本到檀香山办理保皇会事宜,并斥责其倡导革命的错误。由于多年来,梁启超已养成了对康有为的敬意和畏惧,他只得在表面上答应悔改,但实质上并未放弃对革命的信仰。

在尊孔保教问题上,梁启超也开始有意摆脱康有为的束缚。早年的梁启超,在康有为的影响下,常常谈论尊孔保教,好朋友黄遵宪和严复分别向他说明“教不可保”的道理之后,他开始转变思想。1902年,本着“吾爱孔子,吾尤爱真理;吾爱先辈,吾尤爱国家;吾爱故人,吾尤爱自由”的想法,梁启超公开发表文章,认为教不必保,也不可保,从今以后,只有努力保国而已,从“保教党之骁将”转变为“保教党之大敌”,受到康有为的严厉批评。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

中国应该实行什么样的政治体制?是共和制,还是立宪制?当时的人们从各自不同的政治立场出发,表达出各自的观点。此时的梁启超和康有为一样,坚持中国应实行“虚君共和”,但不久,随着革命的发展,梁启超便把自己的主张改为“和袁慰革,逼满服汉”。而康有为依然固执己见,不愿与时俱进,康梁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大。在致康有为的信中,梁启超说,数月来,和您议论起时事,总是出现矛盾,很难领会您的意思,最后只能在表面上答应,回到家后,头痛目眩。“大抵与师论事,无论何人决不能自申其说……师平昔事无大小,举措乖方之处,不一而足,弟子亦不能心悦诚服,无如何也。”不过,这段时间,梁启超对康有为虽有不满,但矛盾没有公开,只在很小的范围内为人所知。此后,因对共和与帝制的政见不同,二人之间发生了很大的冲突,梁启超甚至公开发表文章,批驳老师康有为,二人关系严重恶化。

公开辩难1912年元旦,民国成立。对于民国成立后出现的许多问题,康有为“触目伤心”,非常看不惯。为了恢复封建教化与伦理纲纪,他继续鼓吹尊孔崇儒的老调子,将孔子看做国粹和国魂,四处活动,组织孔教会,甚至要尊孔子为教父。在大总统袁世凯的支持下,全国上下,尊孔读经,甚嚣尘上。袁世凯支持康有为尊孔读经,目的是为其复辟帝制服务,但康有为却以为只有溥仪才能做皇帝,故早在1914年3月间,康有为就同张勋暗中谋划,欲复辟清朝。袁世凯复辟帝制,不仅没让溥仪做皇帝,而且公然自称洪宪皇帝,康有为当然不能容忍,于是毅然参加讨伐袁世凯的护国战争。

袁世凯的皇帝美梦仅做了83天,便在全国一片叫骂声中,呜呼哀哉了。康有为并没有从袁世凯的复辟失败中汲取教训,相反,他却加快了让溥仪复辟的步伐。1917年7月,他联同统率辫子军的张勋,利用时任国务总理段祺瑞和大总统黎元洪之间发生府院之争的机会,请溥仪重新登基做皇帝,史称张勋复辟。因复辟有功,康有为被任命为弼德院副院长,并戴上头品顶戴,没想到12天后,复辟失败,名列通缉令中。康有为只得躲在外国使馆和租界里做诗品画,直到1918年,在得到北洋政府的特赦之后,才敢走出租界。

与康有为积极复辟相反,梁启超坚决维护民主共和。袁世凯窃取大总统后,梁启超组织进步党,一方面欲与国民党相抗衡,另一方面则欲监督和引导袁世凯走上政党政治的道路。袁世凯做了大总统之后,觉得不过瘾,还想尝尝做皇帝的滋味。一班无耻文人摸到主子的旨意后,立即组织筹安会,借讨论国体问题,为袁世凯复辟帝制摇旗呐喊。针对社会上的这股复辟逆流,梁启超以他那酣畅淋漓的文笔,挥毫写下《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袁世凯得知这个消息后,立即派人拿着20万元的银票,劝他不要发表这篇文章。梁启超却不为利诱,毅然发表。

同时,他还联合蔡锷等人,组织护国军,以武力讨伐袁世凯。

1915年12月25日,云南正式宣布独立,拉开了护国战争的序幕。在此前后所发表的许多通电,均为梁启超预先草拟。为了推动广西军阀陆荣廷独立,梁启超又只身前往广西,历尽千辛万苦之后,终于迫使陆荣廷于1916年3月15日宣布独立,所有重要电文,均为梁启超草拟。在全国人民的支持下,护国战争很快便取得了胜利。

与其师康有为不同,梁启超不仅反对袁世凯称帝,而且反对任何形式的复辟,他深信世界潮流不可阻挡,任何复辟阴谋都不能得逞。当康有为在《上海周报》上发表《为国家筹安定策者》,公开主张清帝复辟时,梁启超立即发表《辟复辟论》,将矛头直指康有为,明确指出此文的实质是“党袁论”、“附逆论”、“筹安新派”。张勋复辟一发生,梁启超立即随段祺瑞誓师马厂,参加武力讨伐。他不仅代段祺瑞起草了讨逆宣言,而且以个人名义发表反对通电,斥责其师为“大言不惭之书生,于政局甘苦,毫无所知”。据说通电写好之后,有人担心会破坏师生友谊,梁启超却理直气壮地回答道:“师弟自师弟,政治主张则不妨各异,吾不能与吾师共为国家罪人也。”

康有为在张勋复辟失败后,不仅不反省自己的过失,反而将怨气发泄在梁启超身上,咒骂他为“梁贼启超”,将他比喻为专食父母的枭獍,并做诗斥责:“鸱枭食母獍食父,刑天舞戚虎守关。逢蒙弯弓专射羿,坐看日落泪潸潸。”(逢蒙曾向后羿学习过射箭技术,后来却害死后羿。)康有为通过这首诗表达对弟子梁启超的愤怒。

貌合神离康梁公开辩难及交恶之后,刘海粟等人积极从中斡旋,二人关系有所缓和。1922年,康有为原配夫人在上海逝世,梁启超曾亲往吊丧,但这不过仅维持着师弟之谊而已。1927年,康有为70岁生日,康门弟子齐集上海祝寿,梁启超虽然因事未来,但却托人送来寿联和寿文。在寿联里,梁启超暗将康有为比做孔子,极得以“圣人”自居的康有为的喜好。在寿文里,梁启超深情地回忆起早年在万木草堂学习的经历及师弟之间真挚的情感,感谢先生的教诲之恩,并高度评价了康有为对当时及以后的影响。

祝寿的喜庆气氛尚未散尽,3月31日,康有为便逝世于青岛。梁启超闻讯之后好生伤感,因见他身后萧条得万分可怜,赶紧电汇去几百块钱,作为赙礼。4月17日,梁启超联合康门弟子,在北京设灵公祭,含泪宣读悼文。在这篇情深义浓的悼文里,梁启超肯定了康有为早年的历史贡献,但也委婉地批评了他在复辟帝制上的错误。

晚年的康有为和弟子梁启超之间关系有所缓和,但表面上诚挚的师生友谊并不能掩盖二人政治立场上的分歧。晚年的康有为依然没有从溥仪复辟失败中汲取教训,继续鼓吹尊孔复辟。1924年10月23日,溥仪被冯玉祥赶出故宫,康有为则指责道:“挟兵搜宫,何以立国?”并不顾年迈体弱,由上海赶往溥仪在天津的住所张园,“觐见圣躬”。溥仪生日时,康有为再赴张园祝寿。康有为70寿辰的前一日,溥仪遣人送来“岳峙渊清”匾和一柄玉如意,以示祝贺。康有为受宠若惊,“当即恭设香案,望北叩谢天恩”。

对于当时蓬勃发展的大革命运动,他则称之为暴乱,“俄化”,甚至在他去世前夕,还致电反动军阀张宗昌,要他先发制人,“用重兵”,对抗已逼近上海的北伐军。

与康有为相比,梁启超却反对复辟倒退,维护共和,追求立宪,他认为历史是在不断进步的,封建帝制再也不可能在中国复现,自从清帝退位以后,“我敢说,已经挂上的民国招牌,从今以后千千万万年再也不会卸下,任凭你像尧舜那么贤圣,像秦始皇、明太祖那么强暴,像曹操、司马懿那么狡猾,再要想做中国皇帝,乃永远没有人答应”。尽管民国还存在种种黑暗,并不是真正的民国,但总比封建帝制要好,他坚信社会潮流浩浩荡荡,一往无前,民国比封建进步,这种观点比起康有为的复辟论调,要进步得多。

康梁之间的恩恩怨怨,原因何在?

梁启超曾从思想、性格及思维方式上找原因,认为康有为“万事纯任主观,自信力极强,而持之极毅。其对于客观的事实,或竟蔑视,或必欲强之以从我。”应该说,梁启超的这种分析有一定的道理

3. 师生恋,我们分手了,可我还是很爱他,忘不掉

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逆鳞,你并没有说你们发生了什么事,或许那件事你自己都难以启齿,或许有幼稚,或许很不堪,但是你也要暗示一下,不然很难帮你到点。首先,老师和学生相恋在这时代并不陌生,道德界限也越来越模糊。不过每个人都有自己一条底线,或许你老师当初是因为刺激才与你相恋,后来才觉得蜚短流长,急流勇退,然后借那次的事件脱离你们俩的禁忌之恋。再有,你说他对你如何忍让,很懂得与你这小女生相处,也很绅士,如果这样说,那我可以认为,他是一个很豁达,很懂得体贴人的男人,不反对吧。但是矛盾的事,他因为那件事就与你决裂,意义就大了。那件事就成了你们俩的障碍,你还是把他忘了吧,因为这伤痕不是你能弥补得了的,除非他自己放下了。但是就算他放下了,也与你没关系,因为他已经忘记你重新开始新一段感情。
基于以上两种原因,你都不可能和他再在一起。
再有,你在叙述的结尾说道,你忘不了他,你要寻求帮助。
我可以这样理解,他忘记你,其实你也应该死心得不能再死了吧。
其实,我明白你可能很后悔当初发生的事,而导致你们关系的决裂,但是感情的事并不是你能控制,而当中的原因,也不能由你去窥探,因为你是被动者,他才是主动,所以真正原因只有他知道。过去只是过去。你再不甘心也过去了。你喜欢他,你忘得了他吗?你总不自觉地想起,总拿身边的人来对比,这对身边的人不公平的同时,也在心里暗示自己,不能忘记他,因为你总觉得他是最适合你的。但是你要知道,不可能的就是不可能。忘记一段感情最好的方法是接受一段新的感情,而且是真的接受,而不是代替品。你第二任就是你的代替品了。你总是用他来和他比较。但是毕竟不是他,所以你总在情感上得不到满足,从而把对方的缺点扩大化,觉得那老师才你的那杯茶,其他人都不能代替他。其实不用代替的。你可以试着重新接触一个人,发掘他的优点,不要比较,我相信总有合适你的那款。前提是你肯接受。

4. 电影《决裂》什么内容,反映了什么思想

国产影片《决裂》
决裂 (1975) (PUPTURE)
导 演:李文化
编 剧:春潮 周杰
主 演:郭振清 王苏娅 温锡莹 葛存壮 鲍烈
上 映:1975年
地 区:中国大陆
颜 色:彩色
类 型:剧情片

~~故事梗概~~

江南某地区党委决定创办一所“抗大”式的农业学校——共产主义劳动大学。延安“抗大”毕业的垦殖场场长龙国正被派往松山分校担任党委书记兼校长。学校刚刚创办,斗争便十分激烈。副校长曹仲和要把学校建在城郊;教务主任孙子清为追求学生质量,拒收没有文凭的工农学生。龙国正根据地委副书记唐宁的指示,提出把学校办在山头上,主张打开考场大门,请工农学生进考场参加考试,请贫下中农参加评论。开学后,龙国正号召全体师生掀起一场“教育革命”。
学生徐牛崽首先向孙子清开了第一炮,贴出《少讲马,多讲猪和牛》的大字报,这件事遭到曹仲和的训斥,却得到了龙国正的赞扬。龙国正批评学校关门教学,脱离实际。这些触怒了专区的赵副专员,他把龙国正调去大城市参观名牌的农业院校,并开除了几名为帮助农民抢收而不参加考试的学生。
龙国正回校后,召开党委会,指出曹仲和的错误,撤销开除学生的通告,进一步动员全体师生把学校的小课堂搬到农村的大课堂去。“共大”师生在斗争中经风雨见世面,增长了才干。他们批判了“党内的资产阶级代理人”赵副专员。赵副专员下令砍掉“共大”。这时,传来毛主席肯定“共大”的消息,全校师生欢欣鼓舞,龙国正提醒大家:斗争还没有结束,号召“共大”师生要同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和传统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

三、挪威电影《决裂》
决裂 Uro (2006)
导演:斯蒂芬·费尔德贝肯 Stefan Faldbakken
主演:尼克莱·克莱夫·布洛奇 Nicolai Cleve Broch/伊万德·桑德 Eivind Sander/英加·海尔格·吉姆勒 Ingar Helge Gimle
类型:动作
片长:104分钟
国家/地区:挪威
对白语言:挪威语
发行公司:Sandrew Metronome Norge A/S
上映日期:2006年5月22日
官方网站:Official site

~~详细内容~~
剧情介绍:
警员汉斯有着不光彩的过去,发展一直受阻。在一次突击查案过程中,上司误认为他与犯罪团伙有染,强迫他去休假。岂料安静在家休息的汉斯,无缘无故被卷入到了一起网络诈骗案件中。为了摸清整个事件的来龙去脉,也为了自己的清白,汉斯只得深入犯罪组织中。

5. 生命教育 最早由谁提出

1964年,日本学者谷口雅春鉴于唯物教育盛行,导致亲子与师生关系的决裂,出版了《生命的实相》一书,首先呼吁生命教育的重要性。他认为实施生命教育之后,能有效克服唯物教育所产生的缺失,因而带动日本社会的变化。1968年,美国著名的演讲者、作家与人生导师杰·唐纳·化特承袭印度瑜伽大师雪莉?雪莉?阿南达?摹提吉的精神,首次明确提出生命教育的思想,并在美国加州创办了“阿南达村”、阿南达学校倡导和实践生命教育的思想。

6. 决裂的故事梗概

江南某地区党委决定创办一所“抗大”式的农业学校——共产主义劳动大学。延安“抗大”毕业的垦殖场场长龙国正被派往松山分校担任党委书记兼校长。学校刚刚创办,斗争便十分激烈。副校长曹仲和要把学校建在城郊;教务主任孙子清为追求学生质量,拒收没有文凭的工农学生。龙国正根据地委副书记唐宁的指示,提出把学校办在山头上,主张打开考场大门,请工农学生进考场参加考试,请贫下中农参加评论。开学后,龙国正号召全体师生掀起一场“教育革命”。
学生徐牛崽首先向孙子清开了第一炮,贴出《少讲马,多讲猪和牛》的大字报,这件事遭到曹仲和的训斥,却得到了龙国正的赞扬。龙国正批评学校关门教学,脱离实际。这些触怒了专区的赵副专员,他把龙国正调去大城市参观名牌的农业院校,并开除了几名为帮助农民抢收而不参加考试的学生。
龙国正回校后,召开党委会,指出曹仲和的错误,撤销开除学生的通告,进一步动员全体师生把学校的小课堂搬到农村的大课堂去。“共大”师生在斗争中经风雨见世面,增长了才干。他们批判了“党内的资产阶级代理人”赵副专员。赵副专员下令砍掉“共大”。这时,传来毛主席肯定“共大”的消息,全校师生欢欣鼓舞,龙国正提醒大家:斗争还没有结束,号召“共大”师生要同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和传统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

7. 数学家康托为何会跟老师……师生关系的决裂他们到底具体是怎么搞的啊学术上有争论应该是好事情啊!

他们学术在许多地方是完全相悖的
这样的情况下一个人对另外一个人就是错的这种简单的二律背反逻辑支配下
很自然的决裂的
学术上的争论是好事情这是在第三人看来
而双方当事人可不可能这么想
这种站在学术高峰上的人物不可能承认于自己相悖的学术可能是对的这种胸襟
如果真的有这种胸襟那么自然会对自己的学术产生怀疑,不自信,也就不可能站在学术的高峰上面
这就如同最坚定的唯心主义者不可能和最坚定的唯物主义者成为朋友一样。
现实社会也有很多例子 比如台湾的立法院,说到底也不过是政见不合而已可是骂脏话拍桌子,最后演变成全武行这不是很正常吗

8. 书荒求言情小说 推荐也行 高干文 师徒文 师生文 言情 穿越的 穿越的要女主有武功医术或毒术的不要男穿女

矮油,我只有在线看的:
磨铁中文网“虐恋十月”十大不可不看的言情小说

《我的温暖,你的终点》作者:景榆
磨铁中文网阅读书号:1079
贝闪闪觉得,自己的名字真是叫亏了,从小到大,她没有什么是“闪”过的。
她的一切都是慢慢的。
闪闪喜欢慢慢的,享受慢慢的。
于是他说,闪闪,你应该叫慢慢。
从此以后,我和你一起“慢”。
但闪闪慢不下来了……她知道自己慢不下来了。
他说,没关系,闪闪,跟你在一起的时空,哪怕只有一秒钟,对我来说,都像是一生。
让我们慢慢的说话、慢慢的走路;
再一起,慢慢的老去……
守候在你生命的终点的,一定会是我的温暖。
编辑推荐:磨铁中文网第一高干,九月必读,深入骨髓的,是我对你的柔情,不变的,是这经年日久的爱。

《温暖是你的姓氏》作者:乔西乐
磨铁中文网阅读书号:278
阮小乐一直相信着有一天,她还可以遇见她的周嘉年。
所以这些年,翻山越岭,斫树披荆。
只是她执着的,早在颠沛流离的年岁里,面目全非,失无所失。
一个最招人爱的痞子恶魔,一个最招人恨的温润天使。
万水千山,不过是一场为了复仇而来的巨大谎言。
当阴谋被拆穿,所有的爱情该如何继续。
是沉入绝望的深海,还是继续相信总有一天会柳暗花明。
编辑推荐:女王高干,虐恋情深,深情男主,复仇而来,爱是一场罪与罚的明争暗斗。

《左情,右爱》作者:十诫
磨铁中文网阅读书号:361
周锦宸:“我一直以为爱一个人,只要把她放在第一位便足够。可原来爱只能是唯一。良宵,原谅我,是我错了。”
夏良宵:“我也一直以为,爱一个人只要排除万难就会柳暗花明,可是万难之后却还有万难。周锦宸,错的,是我!”
原来,情到深处,所惧怕的不是憎恨亦不是厌恶。
而是再见时却如不见的相忘江湖!
编辑推荐:时间在一点一滴的落进那条叫做记忆的河,又让我用什么去形容,亦或是遗忘。喜欢一个人,爱一个人,都是太累,累到憔悴,憔悴到无知,到改变,直至相见不如怀念。

《独步一宅》作者:水无暇
磨铁中文网阅读书号:413
庶出之女沈九如,性格刚烈,与父亲一贯不和,被家中其他姐妹排挤,偶尔机会相遇来沈府拜访的小王爷凌琪,两人暗生情愫,并约定等待凌琪回来提亲。
未料得,凌琪再归时,却是替自己痴呆的表弟提亲,九如苦水自咽,与父亲决裂,嫁入薛家。
九如嫁到薛家,薛家人脉复杂,大太太行事雷厉风行,二太太排挤新来者,三太太对家业虎视眈眈,霆岚又是痴痴呆呆,九如举步艰难,此时淩琪再次出现,教会九如如何打理家产,九如方才晓得当初淩琪看中的正是自己对账目的天生本领。
淩琪对九如处处关心,薛府传出风言风语,淩琪无奈下娶九如的三姐为妻,两人终成陌路。 九如依靠自己的努力,将掌管大权逐步挪移到自己手中,渐渐真正爱上天真纯良的霆岚,决心要一辈子留在他身边照顾他。 不想在获得薛家离奇失踪的四太太留下的遗书后,在蛛丝马迹间,九如突然明白……
编辑推荐:磨铁中文网第一宅斗文,一个独立女性的奋斗成长史,一段传奇爱恋盛大开幕。

《冒牌新娘:王的弃妃》作者:汩泉
磨铁中文网阅读书号: 1156
一场交易,她成了他的王妃。
这一次,没有了那么多的阻碍,她决定豁出去了,努力要让他喜欢她……
怎奈她虽然成功日夜伴他左右,他们却更冰冷。
为什么,明明是她先遇到他,可他的眼里就只有姐姐一个人?
哪里任性?哪里刁蛮?哪里不堪了?
为什么他们之间如千年寒冰,无法溶解?
好,清醒的时候无法靠近他,那她便在他酒醉时,做个替身,靠近他!
当她满心欢喜的发现自己有了身孕,想要告诉他,他竟那么残忍对她!
原来,还是她太天真,一个人的付出怎么可能得到两个人的爱?
罢了,罢了,也许,该散场了。
编辑推荐:一个人的爱情,一个人的痛苦,一个人的卑微懦弱,她不是天真,她是爱上了不该爱的人。

《曼陀罗的花期》作者:果儿
磨铁中文网阅读书号:465
作品简介:黑色的曼陀罗,代表着无法预知的死亡和爱,就像谭天与罗曼妮之间那段猝然凋零的美好初恋,就像罗依依与谭天之间那份无法预知的羁绊。
白天鹅的影子,化身黑色曼陀罗,上演别人的复仇悲剧。
失去心灵的王子,固守着凌乱不堪的回忆,挣扎在爱的漩涡里。
名为“回忆”的魔咒,打破了,漫溢出的是哀伤的过去;打不破,撕裂的是虚无的未来。
编辑推荐:黑色曼陀罗的救赎,精灵的诅咒,冥冥之中的注定,让他们再重逢那些人、那些事。

《何需清浅》作者:棉如默
磨铁中文网阅读书号:293
自相识,他对她好,无因由,不计回报的付出。
她慌乱过,终是沦陷。
编辑推荐:磨铁中文网第一民国文,回梦张爱玲的远歌时代。

《毒妃倾城》作者:紫泠泠
磨铁中文网阅读书号: 652
男:“你来干嘛?”女:“喝茶。”男:“那是我的茶杯!”女白他一眼:“你人都是我的了。”男抓狂:“来人,把这个弃妃扔出去。”
编辑推荐:妃不倾城,不足以镇帷帐,妃不毒霸,不足以乱宫闱。

《孽劫:烟砂似墨》作者:语未央
磨铁中文网阅读书号: 327
那一夜,耳鬓厮磨间,他说:“上穷碧落下黄泉,我都会陪你。”
一句话,让她在爱中彻底沉沦。她为他鞠躬尽瘁,众叛亲离,倾尽全部家当助他登上皇位,却是不想,他登基之日,亦是她命葬之时。
身后大火纵生,她凄然悲泣,却是带着希夷,“你到底有没有哪怕是一丁点的爱过我?”
他却是挑眉冷笑,“我怎么会爱上一个疯子?!”
她转身扑入大火之中,却是不想在大火中重生,重活一世,她不再轻言爱情,却是一次又一次的与他相遇,相逢,本以为淡定的心,不想重新被他挑起波澜……
编辑推荐:诸多重生文中,此文当属佼佼,情节紧凑,文笔优美,虐身虐心,未央威武!

《爱要有你才完美》作者:麦穗
磨铁中文网阅读书号: 300
她是市长千金,他是豪门子弟。
婚姻,在她的眼里,只为爱情,她以为,他也一样。
她幸福着,只是偶尔因为他不愿意要孩子而遗憾。
一天,他带回了一个孩子。
他说:“若琳,从此,他就是我们的宝贝。”
她微笑默认,却不知,那个孩子,竟然是他和别人生的。
当事情真相剥落那一刹,她的世界,天昏地暗。
挥别金丝鸟笼,她决绝离去……
蓝若琳:“顾子轩,你霸道的想给我全世界,却不知道,我所要的仅仅是你的坦诚相待罢了。”
编辑推荐:爱要有你才完美,我却无力再挽回,长长的夜独自去面对,我不想听见你爱上了谁。

9. 本是师生关系的晏殊与欧阳修,为何会交恶

欧阳修是历史上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但是他在历史上的名声并不好。后代文人也觉得欧阳修的品性有问题,主要就是他没有做到尊师重教的道德准则,晏殊和欧阳修他们是师生关系,但是欧阳修在大庭广众之下,在众目睽睽之下竟然讽刺自己的老师,这在接受传统儒家教育思想的人们是无法接受的事实,自己的老师及时做出了一些错误的事情,作为一个学生,也不应该用这样的态度用这样的方式来对待自己的老师。

晏殊的做法确实不敢苟同。但是欧阳修作为他的学生,不应该用这样的态度,用这样的方式在众人面前让晏殊丢进了面子。

10. 我儿子读小学三年级,经常丢三落四,对学习没兴趣,怎么办

一、首先得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学习是生活中最有趣的和最伟大的游戏。所有的孩子生来就这样认为,并且将继续这样认为,直到我们使他们相信学习是非常艰难和讨厌的工作。有一些孩子则从来没有真正的遇到这个麻烦,并且终其一生,他们都相信学习是唯一值得玩的有趣的游戏。我们给这样的人一个名字,我们叫他们天才。”的确,一个刚出生的孩子会认为学习是有趣的。他们经常会摆弄着一些东西,他们很好动。孩子们认为这是很有趣的事情,他们在这个过程中逐步地认识这个世界,他们在学习着。但对于许多孩子来说,这种对学习的兴趣最长将持续到上学前。上学后,许多孩子都会逐渐地对学习、在学校的学习产生厌恶感,他们认为在学校学的知识很枯燥,没有意思。现在,我们应该转变自己的观念,重新寻找并发现学习中的乐趣,要学生树立起学习的兴趣。
为什么要把趣味归还给学习呢?因为如果一个人对一件事感兴趣,他就会努力把这件事做好。学习也是一样,如果对学习感兴趣,就会学得更快、更好。也许你会发现,学龄前的孩子们学习的速度是惊人的。他们在几年的时间里就学会了走路、说话,认识了身边的许多事物,尽管他们的智商并没有大人的高。现在你学一门外语的速度也许还没有儿童学说话的速度快。这就是因为孩子们非常希望了解身边的事物,对身边的事物感兴趣。许多伟大的科学家如牛顿、爱因斯坦等,小时候都没有上过学校,但他们都取得了很高的科研成果。这并不是因为他们天生就聪明,而是因为他们没有受到学校教育的影响,始终保持着对学习的兴趣。在学校学习那么没意思,哪有什么乐趣呀?那可不一定。如果你去寻找,就会发现乐趣是无处不在的。关键是要去想这个东西是多么的有趣,而不是去想它多么枯燥。比如在学习数学时,你可能会想到一个又一个的定理很繁琐,证明起来也很困难。你也可能想到数学中有很多规律,规律之间互相联系,组成许多新的事物。你还可能为学到了新的知识而高兴。第一种想法会使你感到学习枯燥,后两种想法会使你感到学习有趣。我们在学习时,应该尽量去想有趣的方面,而不是去想枯燥的方面。遇事都去想它的好处,这样就会发现学习以及很多其他事情都是有趣的。学会发现学习中的乐趣,这样就会学得更好。请记住:大千世界,乐趣无处不在。

二、被动不如主动――不要强迫学生,给学生更多的空间
也许是因为教师和家长对学生有很高的期望,也许是因为当前社会上的竞争更加激烈,总之,现在的学生的确不轻松,许多无形的压力被加在了学生的身上。假如这些压力真的来源于日趋发展的世界,我们无可厚非。然而,事实并非如此。许多压力是教师和家长所造成的,这时我们需要说的是:不要总是强迫学生,给学生更多自己的空间吧。
我们可能都会知道,主观上情愿做的事情往往会做得更好。假如一个人对一件事感到很有趣,很情愿做这件事,他便会付出很大的努力去完成他。如果他感觉这件事很枯燥但又不得不做,他便不会在上面下很大的功夫。学习也是如此。被动的、不自觉的学习是不会取得很好的效果的。而且这种被动和不自觉也会让学生丧失对学习的兴趣,认为学习是一件很枯燥的事情,这也是在看管下的学生“贪玩”的原因。然而,学习本来应该是很有趣的,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主动地学习呢?首先,一个重要的条件就是,不要过多地“管”学生,让他们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有些老师总是对自己的学生提出这样的希望:你们要主动地学习。但他还是经常给学生留很多作业,测试学生的学习情况,“监视”学生的课余生活等等。其实,这样不但不会使学生的学习变得主动,反而会使他们更加反感,因为对学生过分的要求和看管本身就会使学习变得被动,而被动和主动这两个互相矛盾的状态是不会共存的,当被动存在时主动很难存在。那位老师所做的事,也就好比在奴隶社会里,奴隶主举着鞭子对奴隶们说:“你们要主动去干活!”确实有些可笑了。因此,要想让学生主动学习,首先必须让学生得到“自由”。
在学生们“自由”的基础上,老师和家长应该注意启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比如老师在上课时多使用一些幽默的语言,有条件时多安排一些实验,启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把理论变得贴近生活……这样可以让学生自己认识到学习的趣味性和必要性,也就会自觉地学习了。
也许你也已经发现那些学习上比较好的学生往往都是很少有人看管的。不过,你可能会认为是因为他们学得好才不用别人管。但我想,正因为很少有人管他们,他们才会学得好。而那些学习上有些差的人如果总是被别人看管着,也许就永远也不能学好了。当然,我们要给学生更多自己的空间并不是说就再也不跟学生沟通了。当学生在学习上确实有困难或者有一些错误的想法时,应该多与他们沟通,这种沟通不应该是训斥,而应该是像朋友一样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长期被动的学习对一个人的发展是不会有好处的。如果做事时总是处于被动状态,便不会有很高的创造力和独立能力,而这些在现代社会里都是很重要的。我们的教育应该考虑到一个人的一生,注重考察实践能力,这种能力也是要靠主动的学习取得的。

三、提问――让学生唱主角
把课堂提问的权力下放给学生,就是多让学生提问学生回答。教学时把学生每两个人变成一组,让他们互相提问回答,每节课可抽查3~4组,并规定他们提出的问题不能重复,每次抽查可以按学习稍差的学生、中等学生、优秀学生的顺序进行。就像考试做试卷一样,先易后难,很有艺术性地使每一位学生顺利通过抽查复习。这种做法的作用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提高了学生的心理素质。让学生提问,学生自己掌握了主动权,为其创设了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精神环境,学生能够大胆地去做。
二是创造了成功感,增强了学生的信心。课堂提问,教师问学生答,学生容易紧张心慌,怕批评,怕同学嘲笑,情绪不稳定,缺乏勇气、胆量和信心,而把主动权放给学生,学生相互提问回答,能够顺利地回答出来,从而充满了成就感,打消了胆怯心理。
三是使学生不断进步、奋进、成才。分层次抽查,使学生在自然和谐中学习知识,受到教育,重新认识自我:后进生开始起步,步入知识的殿堂;中等生更加奋进,努力提高自我;优秀生则更加优秀。从而使全体学生都能逐步走上成才之路。
实践也证明:分层次抽查、学生互问互答,使课堂提问充满艺术性、灵活性,能真正地处理好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等多边关系,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创新性和参与性。学生的主体作用一经发挥,便会使教与学活动达到和谐发展,培养出适应现代化建设的人才来。
四、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笔者在授课过程中,对所授课的不同专业班级学生的调查表明,课后能向老师质疑的占40%,课堂敢于向老师质疑的占15%,而课上敢于当面指出老师讲的错误的不足3%。难道我们的学生真的把教学内容全都理解、没有任何疑难问题可问了吗?回答是否定的。青少年思维活跃,他们头脑中弄不懂的问题很多。那么,他们为什么不向老师质疑呢?据了解,主要有以下原因:一是有些学生出于爱面子的虚荣心理,即使有问题也不敢质疑,总害怕问错了会引起同学的讥笑,对质疑有后顾之忧;二是有些学生不善于质疑,他们只是虔诚而认真地接受老师传授的现成知识,不善于思索和怀疑,因而也就感到无问题和无疑问;三是不会质疑。有的学生受应试教育和学习上的功利主义的驱使,他们平时很少与老师探讨一些知识性、学术性的问题,而是经常询问诸如考什么、怎么考等与考试有关的非知识、非学术问题;四是有的老师不鼓励不支持学生质疑。出于狭隘的师道尊严,有的老师怕被学生问住,面子上不好看,因而不喜欢那些“打破砂锅问到底”的学生,而喜欢不质疑的学生。有的老师甚至错误地认为,学生与老师争辩问题,是对老师权威的冒犯和不尊重,会降低自己的威信,久而久之,限制了学生质疑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
俗话说得好,学问学问一学二问。在我国古代,人们很早就注意到质疑对学习和学术研究的重要意义。古人云:前辈谓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孔子鼓励学生“每事问”。学者黄宗羲指出,大疑则大悟,小疑则小悟,不疑则不悟。马克思则提出要怀疑一切。巴尔扎克认为:“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无异议的是问号,我们大部分伟大发现应归功于为何?而生活的智慧大概就在于逢事都问个为什么?”大科学家爱因斯坦在回答他为什么可以做出创造时说:“我没有什么特别的才能,不过喜欢寻根刨底的追究问题罢了。”他甚至认为,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学就是学习问问题,学怎样问问题。
毋庸置疑,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不仅是个教学方法、教学技巧问题,而且是个教学原则、教育观念问题。因此,作为教师必须更新教育观念,与师道尊严的传统教育观念彻底决裂,确立学生主体观念、师生平等观念、学术和教学民主观念,倡导创造宽松和谐的教学和学术探讨气氛,支持和鼓励学生对不明白的问题大胆质疑、争论,使学生不但会质疑,敢于质疑,而且善于质疑,习惯于质疑,把质疑当作治学的一项基本功;对于那些善于思考,敢于大胆质疑的学生要给予鼓励表扬,即使问错了也不要紧。总之,要把质疑作为改进教学,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的一种举措,使学生养成爱思考善于质疑的良好习惯;同时,教师要树立教学相长的观念,放下高高在上的架子,虚心向学生学习,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对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也要抱着“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坦诚虚心态度,自己一时不懂的,与学生共同研究切磋,直到把问题解决。作为教师要有宽大的胸怀,对学生热爱老师,更热爱真理的举动应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赞赏。

热点内容
腊肠教学 发布:2025-07-17 06:45:47 浏览:954
幼儿在线教育 发布:2025-07-17 06:04:08 浏览:132
少儿模特步教学 发布:2025-07-17 06:03:33 浏览:643
水手的历史 发布:2025-07-17 03:41:47 浏览:543
老人与海英语读后感 发布:2025-07-17 03:11:34 浏览:427
程云老师 发布:2025-07-17 03:00:34 浏览:948
二年级下册语文书课文内容 发布:2025-07-17 02:23:11 浏览:503
师德师风报告心得体会 发布:2025-07-17 01:38:15 浏览:573
情景剧历史 发布:2025-07-17 01:23:34 浏览:212
西湖的英语 发布:2025-07-17 01:02:08 浏览: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