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师生师德 » 杨养成家访

杨养成家访

发布时间: 2021-03-25 23:54:07

家访的目的是什么

家访,是一种联系家长获取孩子在家学习情况的桥梁,也是实现家长与学校互动的重要途径。老师上门家访,会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注和重视。这对学生是一种激励,对家长也是一个触动。教师、家长、学生三者共处一室,促膝谈心,拉近了彼此心理距离。

家访的对象通常瞄准班里 “有情况” 学生的家庭,这些学生往往纪律、表现差,或出现了特殊的情况,需要班主任去联络家长,以求得问题得到家校合力的解决。

⑵ 援藏16个月来,杨玲进行了101次家访,她为什么要家访

一、援藏16个月来,杨玲进行101次家访目的

杨玲是一名音乐老师,她放弃了城里优越教学环境到西藏林芝市八一中学执教,很多人说杨玲是自讨苦吃,去了这么偏远地方。

杨玲进行101次家访,目的就是方便和学生家长交流,不打扰家长工作。她家访目的就是了解每一名学生情况,方便和家长沟通。这些孩子家长平时忙于生计,在工作日里没有时间和杨老师沟通,有一个孩子父母平时是买菜,根本没有时间和老师沟通,杨老师走进他们家庭,她把方便留给家长,困难留给了自己,由于这个地区天气寒冷,杨老师经常被冻得手红肿,但是她依然进行着家访,因为她心中有学生,为了学生提高成绩,她认为自己苦点累点也没有关系。

二、每次家访杨玲老师都做好充分准备

为了做好家访工作,杨玲老师都事先和家长联系,然后随身带着一个笔记本,将家庭情况和家长要求,都认真记在笔记本上。

脚下是泥土,心中有爱,杨玲老师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教师深刻内涵。

⑶ 家访效果怎么

1、“家访”很受学生和家人的欢迎,全家都感到十分意外和兴奋,真有点“受宠若惊”的感觉。我们万万没有想到老师对学生是如此牵挂和关心,而且还寄予这么高的厚望,不管怎么样总有一种欣慰的感觉。

特别是我自己工作原因,平时不够关心孩子,更是让我觉得温暖,倍感兴奋。原来我的孩子也并不是一个被”遗忘的角落”,女儿在教师的心中也绝不是可有可无的,教师还是注视和关心着自己的女儿。王老师家访精神饱满,资料准备充足,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作为幼儿教师那份强烈的责任心。

2、老师家访拉近了家长与老师,家长与孩子,孩子与老师之间心灵的距离。心灵的距离有时等同于脚下的距离,家访就是老师与我们家庭的零距离接触。

老师在家里坐一坐,聊一聊,一句嘘寒问暖的话语,一个流露关切的眼神,胜过许多天若口婆心的劝说、教育。老师家访是学校和家庭两个教育主体的对话和交流,汇成一股淙淙的小溪,流进孩子的心田,必然会激孩子心灵的浪花,达到“心有灵犀一点通”的效果。

3、通过与教师沟通,我们明白首先要一个构建和睦温馨的家庭环境,让孩子身心健康成长;其次多一些时间、多一些精力与孩子交流,让孩子知道父母对他学习的重视,体会到父母的用心良苦;再次是在“吃苦”教育上下功夫,多让她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

对孩子的要求也不有求必应,让她尝尝“被拒绝”的滋味儿,让她慢慢学会坚强、自主和独立。教师鼓励、表扬的话语增强了我们家长、孩子的信心,作为家长,我们应该主动地转变教育观念,理解了老师苦心,领悟教育方法。



4、增强了家长的责任心并帮助他们科学教育孩子。教师借家访广泛宣传,大力倡导家长参与教育,提高家长对教育的认识程度,明确自己在家庭就是一位最贴近的老师。家访增加了教师与家长进行双向沟通、交流思想感情的机会,也增进相互了解,取得相互支持,形成教育共识。

实现教育学生方面的协调统一,促进学生更加健康地成长。另外教师和家长沟通时还会发现教育过程中已经出现而未觉察到的问题,这样就能够采取相应措施而不至于错失教育良机。

5、促进了班级建设和管理。家访过程中的交流进一步培养了师生间的感情,学生感受到教师高度的责任心和真诚的爱心,促使他们有意识地克服缺点,服从管理,发挥他们最大的主观能动性,更加积极地参与学校及班级组织的各种活动和学习,这对班级的和谐文明发展极为有利。

⑷ 老师要来家访应该和老师说什么

学正小学一位班主任刘老师,已经开始对全班37名学生进行家访。每天下午,刘老师会去约好的家庭家访,一天走三四户,到晚上9点半结束。

“我去家访时,这位妈妈也刚进家门。她对我说,孩子上幼儿园的时候,可以请爷爷奶奶带,她一周回来看望一次;上小学了,就要自己多花些时间陪,多给孩子灌输正确的思想,培养好的习惯。”李老师说。

家访对于老师了解一个学生的情况是有好处的,但是却不能改变一个学生的环境。

⑸ 老师要来家访怎么办

老师来家访其实并不可怕,做好以下几点就可以轻松避免挨骂和尴尬,具体如下:

1、看习惯

老师来家访,首先看孩子在家是什么状态。比如,是不是爱惜自己的东西,拿出的东西会不会归回原位,与家人说话是不是态度良好等等。孩子的习惯是在平时积累养成的,家长并不能靠一时的突击改变孩子的习惯。

2、看沟通

家访的时候,老师通常和家长聊得比较多。其实这个时候,老师也会偷偷观察,孩子在干什么。不少家长有一个误区,过分地鼓励孩子要多发言,敢于表达,却往往忽略了,倾听也是一种能力。

3、看父母

家访时,老师也会观察父母的言行举止以及对孩子教育问题的参与度,因为家长对孩子的影响很大。有一个家庭,老师去家访的时候,妈妈不在,爸爸和爷爷、奶奶接待了老师。

老师问出的所有问题,几乎都是奶奶答的,爸爸很多都说不知道,甚至还要打电话去问妈妈。这些小细节,都可以看出父母双方,在家庭教育中的参与度高不高。

4、看房间

大多数孩子都有自己的房间或相对独立的学习空间,老师家访时也会到孩子房间看一下。比如看一下房间摆设,玩具、书本整理得如何,这些常态下孩子生活学习的环境,这个空间是否整洁有序,可以看出孩子的生活习惯,也折射出孩子的学习习惯。



(5)杨养成家访扩展阅读:

老师家访的注意事项:

1、提前带孩子整理下自己的房间、书桌、玩具、课本等;将房屋打扫干净,简单准备一些茶水小食,穿着得体大方。还有在家最好不要穿着睡衣接待老师,显得不够庄重和礼貌。

2、和孩子一起把老师迎进门入座,给老师倒杯水。让孩子在老师面前安静坐下,表现得大方自然,礼貌地和老师对话,而不要东跑西跑只顾自己玩耍。孩子可以自我介绍,也可以积极回答老师的提问。

⑹ 班主任如何进行家访

一、家访要营造民主、和谐的家访氛围。 班主任要舍得感情投资,在日常生活中要以平等的身份出现在学生的面前,深入到学生中去,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和他们交朋友,帮助他们排忧解难。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感受到老师的爱是源源不断的,才会把心里话说出来,为家访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教师要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争取给每位学生送去关爱与温暖,让每位学生乐意接受家访,甚至欢迎家访。 二、家访要选择适当的时间和地点。 人人都有心理障碍期,也有情绪化或心情不佳的时候,那么此时不是与他交流的适当时间。班主任不能以“自我”为中心,随意安排家访时间,应考虑到家长的客观实际。家访前就应间接地向学生了解其家中情况,以便决定是否适合家访。家访最好是在家长的休息时间内,并且一定要通过学生事先约好家访的时间,不搞突然袭击。这样家长会认为教师是真诚的,从而主动、认真的虚心听取老师的意见,认真教育好孩子。 另外,家访时,切忌到家长的单位造访,或在公共场合下向其家长讲其子女的缺点。否则,家长会表现出极不合作的态度,令老师无台阶可下,彼此弄僵关系,问题就难解决了。试想,谁希望自己在众目睽睽之下被人教训呢?所以,家访时要讲究时间和地点的艺术。 三、家访要注意讲究语言艺术 现代教育观告诉我们,一切教育应以人为本,即以学生发展为根本。家访作为一种教育手段,应当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因此,教师在家访时要出言谨慎,原则上是实事求是,以表扬为主,关爱为本。交流中要多讲学生的闪光点,多讲增强学生信心、激发学生上进的话。切不要告状式地贬低学生,甚至责骂学生,使他们的自尊心、进取心受到伤害。对学生的弱点、缺点要尽量委婉,客观地指出来,让学生有改正错误、发挥优点的余地。一年级新生入学不久,我发现班上一名叫高云的学生上课不守纪律,作业经常不做。经过一段时间观察,我觉得他脑瓜机敏,别人答不出的问题,他却能一语道破。而且,他动手能力强,绘画颇有才气。“孺子可教”,他的问题主要是没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此,我安排了一次家访。当晚,我拿着他的图画本上了门。谈话一开始,我就充分肯定了高云的优点,并拿出他的作品给家长看。家长虽然嘴上谦虚着,但看得出很开心,尤其是妈妈,眼角眉梢都透着喜气。谈话的气氛融洽了,我顺势提出塑造孩子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性,家长痛快地表示,一定配合教师,督促孩子完成每天的作业。后来,高云很快纠正了自己的缺点。期末考试时,他的成绩名列前茅。可见,家访时讲究语言艺术,可以使班主任拉近同家长的距离,赢得家长的依赖和配合,为孩子的成长提供不竭的动力。 四、家访时班主任要学会倾听。 多数班主任在约见家长时,说很多,听得少,只顾自己痛快,啪啪啪一通数落。情绪发泄完了,自己累了,家长的耳朵也塞满了。这样的谈话,其效果可想而知。班主任家访要讲究一个“诚”字。教师一旦来到学生的家里,应该立即转换角色,不要把自己在学校里学生面前的威严带到学生家里来。换个方式,班主任作个听众,结果又如何呢?徐平平是六年级的一名男生。他成绩优秀,品质良好,一直在班级担任学习委员。一段时间以来他变得郁郁寡欢,上课老走神。我首先找他本人谈话,了解到其父近来迷恋麻将,为此父母经常吵架。我得知此情,觉得有必要跟其家长谈谈。家访时我向平平爸爸简单介绍了徐平平近来的反常表现,然后以询问的眼光等等他的回答。他是一个坦诚的人,承认自己赌博及夫妻不睦的情形,并表示今后决不染指麻将。后来平平上课专心了,并以优异的成绩考上初中。倾听不仅可以营造平等的谈话气氛,也便于我们从中捕捉信息。可见家访有时多说不如少说,甚至做个听众也不错。 五、家访要引起家长对教育子女的重视。 现代社会竞争激励,有的家长往往一心扑在工作上而忽略对子女的教育。他们总是这样认为:孩子在学校读书,有教师看管呢。更何况,我们不去挣钱,又哪来孩子的学费和生活费呢?他们往往用这些借口推卸育子女的责任。有一年,我班上有一个叫于朋的男生,他上课无心听讲,又不交作业,常缺课上游戏厅。去家访时才了解到:他的父母到异地做生意,他由奶奶来看管。我找到他父亲说:“你们辛辛苦苦赚钱是为了孩子,但现在不管孩子,将来孩子坏习惯养成了,那时有了钱又有什么用呢?”后来那家长回到本地工作,以便管教儿女。家长的合作使那学生悬崖勒马,改邪归正。 总之,家访是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补充,成功的家访有利于促进教师因材施教,有利于家庭教育优化,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班主任要掌握家访艺术,充分发挥家访功能,力求学校、社会、家庭相结合,共同把学生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你正在浏览《老百晓在线》提供的文章〗

热点内容
中国房价历史 发布:2025-07-05 16:22:07 浏览:309
2年级的英语 发布:2025-07-05 13:33:31 浏览:773
初中物理电动机 发布:2025-07-05 11:48:09 浏览:245
慈利教育网 发布:2025-07-05 11:15:09 浏览:622
奥特曼黑历史 发布:2025-07-05 05:13:59 浏览:8
2017全国二语文试卷 发布:2025-07-05 02:17:04 浏览:679
德阳是哪个省的 发布:2025-07-05 01:20:18 浏览:562
欧豪年彩墨教学视频 发布:2025-07-05 00:38:16 浏览:713
教学实践内容 发布:2025-07-04 21:32:22 浏览:431
云南教育论文 发布:2025-07-04 18:10:10 浏览: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