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师生师德 » 墨子的师生观

墨子的师生观

发布时间: 2021-03-26 19:25:08

Ⅰ 墨子在培养学生时,为什么主张以名举实和查类明故

察类明故具体可以分为“察类”和“明故”两种。名实关系:墨子反对孔子的“正名”说,提出了“取名予实”的思想。“取”,之世纪的辨别、取舍的能力;“实”指客观实际及其规律;“名”指称谓即概念。所谓“取名予实”,是指要根据事物的发展变化赖确定事物的名称,按照事物的本来面目来认识事物,不能凭主观想象。墨子认为从“名”得来的知识是概念的知识,对一个事物之知其名不知其实,不能算是真知。


“类”有时指“类必”或“推理”。墨子认为要察类、知类,教要坚持“异类不比”的原则。“察类”与“明故”是不可分的。不“察类”就无以“明故”。他以“明故”作为辩论的基础,重视自己的“故”,以揭发论敌的“无故”。“有故”、“无故”有时也指“合理”与“不合理”。

Ⅱ 墨子的主要思想

墨子(约前468~前376),名翟,义叫墨翟,鲁阳(今鲁山县)人。墨子是我国春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和军事家以及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创立墨家学说,还有《墨子》一书传世。主要内容包括兼爱、非攻、尚贤、尚同、节用、节葬、非乐、天志、明鬼以及非命等十项,他把兼爱作为核心,以节用、尚贤当成支点。墨学在当时影响很大,和儒家并称“显学”。墨子死后,墨家分成相里氏之墨,相夫氏之墨和邓陵氏之墨三个学派。

墨子精通手工技艺。他自称为“鄙人”,被人称作“布衣之士”。墨子曾当过宋国大夫,他是一个同情农民百工的士人。墨子以前向儒者学习孔子之术。但后来慢慢对儒家繁琐礼乐感到厌烦,最终抛弃儒学,形成自己的墨家学派。墨子一生,一面广收弟子,积极宣传自己的学说,一面不遗余力地反对兼并战争。

墨家是一个有着严密组织以及严密纪律的团体,最高领袖是“巨子”,墨家的成员都叫“墨者”,必须服从巨子的指导,听从指挥。墨子的亲信弟子有几百人,形成了声势浩大的墨家学派。墨子曾走遍中国。

墨子的学说思想有:1.兼爱非攻。所谓兼爱,包含平等和博爱的意思。墨子要求君臣、父子、兄弟都要在平等的基础上相互友爱。2.天志明鬼。宣扬天志鬼神是墨子思想的又一特点。墨子宗教哲学中的天赋人权与制约君主的思想,是墨子哲学中的一大亮点。3.尚同尚贤。尚同是要求百姓和天子都和天志相同,上下一心,实行义政。尚贤就包括选举贤者当官吏,选举贤者成为天子国君。4.节用节葬。他们批评君主以及贵族的奢侈浪费,特别反对儒家看重的久丧厚葬的风俗。

墨子哲学思想的主要贡献有认识论方面。他认为,判断事物的有和无,不要凭个人的臆想,而要以大家所看到的以及所听到的为依据,得出了检验认识真伪的标准,墨子将“事”、“实”和“利”结合起来,以间接经验、直接经验以及社会效果为准绳,尽量排除个人的主观成见。墨子还是中国古代逻辑思想的重要开拓者之一。他运用了逻辑推论的方法,来建立以及论证自己的政治和伦理思想。

《墨子》这本书是墨子的弟子和他的再传弟子对墨子言行的记录。《墨子》有些是记载墨子言行,论述墨子思想,主要是前期墨家的思想;还有一些是墨辩或墨经,着重阐述墨家的认识论以及逻辑思想,还有许多自然科学的内容,是后期墨家的思想。其中还有许多自然科学的内容,尤其是天文学、几何光学以及静力学。

《墨子》的内容还涉及政治、军事、哲学、伦理、逻辑以及科技等方面,是研究墨子和他的后学的重要史料。

墨子在科学技术领域中的成就以及贡献是多方而的。在墨子看来,宇宙是一个连续的整体,个体和局部都是由这个统一的整体分出来的,都是这个统一整体的组成部分。墨子还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从理性高度对待数学问题的科学家,他给出了一系列数学概念的命题以及定义。他给出的数学概念有:关于“倍”、“同长”、“中”(即物体的对称中心)、圆还有正方形以及直线的定义。此外,墨子还对十进位值制进行了论述。墨子对物理学的研究涉及力学、光学以及声学等分支。墨子精通机械制造,研制出一种能够飞行的木鸟,造出载重30石的车子,他还知道当时各种兵器、机械以及工程建筑的制造技术,并有不少创造。

墨子的哲学建树,以认识论和逻辑学最为突出,他的贡献是先秦其他诸子所无法比拟的。墨子认为,人的知识来源有闻知、说知以及亲知三种途径。墨子还是中国逻辑学的奠基者。

中国古代战争最著名的守城战术典籍也是墨家的《墨子》。

综上所述,墨子在中国古代杰出科学家的行列中堪称佼佼者之一。遗憾的是,墨子在科技领域中的理性灵光,随着以后墨家的衰微,几近熄灭。后世的科学家大多注重实用,忽视理性的探索,这是中国科技史上的莫大损失。

Ⅲ 《墨子》关于教育的篇章

鲁君谓子墨子曰:“吾恐齐之攻我也,可救乎?”子墨子曰:“可。昔者,三代之圣王禹、汤、文、武,百里之诸侯也,说忠行义,取天下;三代之暴王桀、纣、幽、厉,雠怨行暴,失天下。吾愿主君之上者尊天事鬼,下者爱利百姓,厚为皮币,卑辞令,亟遍礼四邻诸侯,驱国而以事齐,患可救也。非此,顾无可为者。”

齐将伐鲁,子墨子谓项子牛曰:“伐鲁,齐之大过也。昔者,吴王东伐越,栖诸会稽;西伐楚,葆昭王于随(2);北伐齐,取国子以归于吴。诸侯报其雠,百姓苦其劳,而弗为用。是以国为虚戾,身为刑戮也。昔者智伯伐范氏与中行氏,兼三晋之地。诸侯报其雠,百姓苦其劳,而弗为用。是以国为虚戾,身为刑戮,用是也。故大国之攻小国也,是交相贼也,过必反于国。”

子墨子见齐大王曰:“今有刀于此,试之人头,倅然断之,可谓利乎?”大王曰:“利。”子墨子曰:“多试之人头,倅然断之,可谓利乎?”大王曰:“利。”子墨子曰:“刀则利矣,孰将受其不祥?”大王曰:“刀受其利,试者受其不祥。”子墨子曰:“并国覆军,贼敖百姓(3),就将受其不祥?”大王俯仰而思之,曰:“我受其不祥。”

鲁阳文君将攻郑,子墨子闻而止之,谓阳文君曰:“今使鲁四境之内,大都攻其小都,大家伐其小家,杀其人民,取其牛马、狗豕、布帛、米粟、货财,则何若?”鲁阳文君曰:“鲁四境之内,皆寡人之臣也。今大都攻其小都,大家伐其小家,夺之货财,则寡人必将厚罚之。”子墨子曰:“夫天之兼有天下也,亦犹君之有四境之内也。今举兵将以攻郑,天诛其不至乎?”鲁阳文君曰:“先生何止我攻郑也?我攻郑,顺于天之志。郑人三世杀其父(4),天加诛焉,使三年不全,我将助天诛也。”子墨子曰:“郑人三世杀其父,而天加诛焉,使三年不全,天诛足矣。今又举兵,将以攻郑,曰吾攻郑也,顺于天之志。譬有人于此,其子强梁不材(5),故其父笞之,其邻家之父,举木而击之,曰:吾击之也,顺于其父之志。则岂不悖哉!”

子墨子谓鲁阳文君曰:“攻其邻国,杀其民人,取其牛马、粟米、货财,则书之于竹帛,镂之于金石,以为铭于钟鼎,传遗后世子孙,曰:‘莫若我多!’今贱人也,亦攻其邻家,杀其人民,取其狗豕、食粮、衣裘,亦书之竹帛,以为铭于席豆,以遗后世子孙,曰:‘莫若我多!’其可乎?”鲁阳文君曰:“然。吾以子之言观之,则天下之所谓可者,未必然也。”

Ⅳ 墨子是谁的学生

老师据说是史角的后人史明。史角是周太史,在鲁桓公时代被派往鲁国,从此留在曲阜。后人在邹、滕、鲁、莒附近分布。墨子的木匠工艺师傅是其父墨翦。+墨子是墨家的开创者,也是墨家最著名的代表。但墨子年少+之时,未创立学派之前,却学于鲁,习孔子之术。+《吕氏春秋当染》载“:鲁惠公使宰让请郊庙之礼于天子,桓+王使史角往,惠公止之,其后在于鲁,墨子学焉。”这是说,墨子+在鲁国拜精通周礼的周代史官史角的后人为师。他老师据说是史角的后人史明。史角是周太史,在鲁桓公时代被派往鲁国,从此留在曲阜。后人在邹、滕、鲁、莒附近分布。墨子的木匠工艺师傅是其父墨翦。+墨子是墨家的开创者,也是墨家最著名的代表。但墨子年少+之时,未创立学派之前,却学于鲁,习孔子之术。+《吕氏春秋当染》载“:鲁惠公使宰让请郊庙之礼于天子,桓+王使史角往,惠公止之,其后在于鲁,墨子学焉。”这是说,墨子+在鲁国拜精通周礼的周代史官史角的后人为师。

Ⅳ 墨子的学说

墨子的学说思想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①兼爱非攻。所谓兼爱,包含平等与博爱的意思。墨子要求君臣、父子、兄弟都要在平等的基础上相互友爱,"爱人若爱其身",并认为社会上出现强执弱、富侮贫、贵傲贱的现象,是因天下人不相爱所致。
②天志明鬼。宣扬天志鬼神是墨子思想的一大特点。墨子认为天之有志——兼爱天下之百姓。因“人不分幼长贵贱,皆天之臣也”,"天之爱民之厚",君主若违天意就要受天之罚,反之,则会得天之赏。墨子不仅坚信鬼神其有,而且尤其认为它们对于人间君主或贵族会赏善罚暴。墨子宗教哲学中的天赋人权与制约君主的思想,是墨子哲学中的一大亮点。
③尚同尚贤。尚同是要求百姓与天子皆上同于天志,上下一心,实行义政。尚贤则包括选举贤者为官吏,选举贤者为天子国君。墨子认为,国君必须选举国中贤者,而百姓理应在公共行政上对国君有所服从。墨子要求上面了解下情,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赏善罚暴。墨子要求君上能尚贤使能,即任用贤者而废抑不肖者。墨子把尚贤看得很重,以为是政事之本。他特别反对君主用骨肉之亲,对于贤者则不拘出身,提出"官无常贵,民无终贱"的主张。
④节用节葬。节用是墨家非常强调的一种观点,他们抨击君主、贵族的奢侈浪费,尤其反对儒家看重的久丧厚葬之俗。认为君主、贵族都应象古代大禹一样,过着清廉俭朴的生活。墨子要求墨者在这方面也能身体力行。
哲学政治思想
墨子哲学思想的主要贡献是在认识论方面 。他以 “ 耳目之实 ”的直接感觉经验为认识的唯一来源,他认为,判断事物的有与无,不能凭个人的臆想,而要以大家所看到的和所听到的为依据。墨子从这一朴素唯物主义经验论出发,提出了检验认识真伪的标准,即三表:“上本之于古者圣王之事”,“下原察百姓耳目之实” ,“废(发)以为刑政 ,观其中国家百姓人民之利” 。墨子把“事” 、“实”、“利”综合起来,以间接经验、直接经验和社会效果为准绳,努力排除个人的主观成见。在名实关系上,他提出“非以其名也,以其取也”的命题,主张以实正名,名副其实。墨子强调感觉经验的真实性的认识论也有很大的局限性,他曾以有人“尝见鬼神之物,闻鬼神之声”为理由,得出“鬼神之有”的结论。但墨子并没有忽视理性认识的作用,墨家学派创建了中国第一个逻辑思想体系。
一种观点认为,墨子世界观中存在着深刻的内在矛盾。一方面他强调“非命”、“尚力”,认为决定人们不同遭遇的不是“命”,而是“力”。另一方面,墨子又肯定“天志”和“鬼”的作用。他把“天”说成是有意志的人格神,宣扬“顺天意者”,“必得赏”;“反天意者”,“必得罚”。他认为“兼相爱,交相利”就是“顺天意”,“别相恶,交相贼”就是“反天意”。 但另一种观点认为,“非命”与“天志”体现了墨子“天人之辩”强烈的思维张力,在墨子宗教哲学里,天志兼爱而不不制天命,天道酬勤,天喜欢自强不息的人。
墨子在政治上提出了 “兼爱”、“非攻”、“尚贤”、“尚同”、“节用”、“节葬”、“非乐”等主张。“兼以易别”是他的社会政治思想的核心,“非攻”是其具体行动纲领。他认为只要大家“兼相爱,交相利”,社会上就没有强凌弱、贵傲贱、智诈愚和各国之间互相攻伐的现象了。他对统 治者发动 战争带 来的祸 害以及平常礼俗上的奢侈逸乐,都进行了尖锐的揭露和批判。在用人原则上,墨子主张任人唯贤,反对任人唯亲,主张“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他还主张从天子、诸侯国君到各级正长,都要“选择天下之贤可者 ”来充当; 而人民与天子国君,则都要服从天志 ,发扬兼爱,实行义政,否则,就是非法的,这就是“ 一同天下之义”。
逻辑思想
墨子也是中国古代逻辑思想的重要开拓者之一。他比较自觉地、大量地运用了逻辑推论的方法,以建立或论证自己的政治、伦理思想。他还在中国逻辑史上第一次提出了辩、类、故等逻辑概念。并要求将辩作为一种专门知识来学习。墨子的“辩”虽然统指辩论技术,但却是建立在知类(事物之类)明故(根据、理由)基础上的,因而属于逻辑类推或论证的范畴。墨子所说的“三表”既是言谈的思想标准,也包含有推理论证的因素。墨子还善于运用类推的方法揭露论敌的自相矛盾。由于墨子的倡导和启蒙,墨家养成了重逻辑的传统,并由后期墨家建立了第一个中国古代逻辑学的体系。

Ⅵ 孔子孟子墨子荀子~教育思想~的比较

孔子:有教无类、学思结合、老实、谦虚、时常复习等教育主张。孔子的思想后来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儒家文化也成为我国传统文化最主要的部分。

孟子:孟子的教育方法可分成教育者施教的方法和指导接受者学习时应有的基本态度两方面。
1、人须受教育,近於禽兽。2、教育内容在於明人伦。3、倘不注重教育,则上无礼、下无学,贼民兴、国家随时都可能会丧亡

墨子: 1. 墨子十分重视因材施教。
2. 特别强调言行的一致。认为学要落实到行,突出了墨子的实践观念。
3. 持积极的教育方法,主张“强说人”。认为儒家的“不扣则不鸣”的方法很消极,会错过教育时机。

荀子:1荀子认为教师工作是崇高而伟大的政治职业,只有儒者和君子圣人来承担;教师是以礼义来教化士农工商的职业政治文化工作者。因此,他特别强调教师的地位与作用。
2荀子十分强调教师的尊严,以为教师具有绝对的权威。
3荀子认为教师在教学过程具有主导作用,这种主导作用表现为教师对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的选择与采用的决定作用。
谢谢,望采纳!

Ⅶ 墨子思想主张


我们可以简单看一下墨家的历史。了解认识一下墨家学术思想的来龙去脉。

墨家思想的创始人是墨子。墨子出生在孔子的后面。根据记载,墨子曾经学习过孔子的儒家学问。后来由于和儒家的思想学问,有不同意见,所以又另立新说,创立了墨家。

墨家的学术思想,大概产生在战国时期。它的创始人是墨翟,被大家尊称为墨子。

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被称作儒家亚圣的孟子,曾经说过: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

这里杨指的是杨朱之学,也就是道家的学问学说。这里的墨,就是指的墨家的思想学问学说。足见墨家在当时的鼎盛。

墨家并不像儒家那样是一个由老师学生组成的教育团体。墨家的组织则更加严密,他们有自己的组织首领“巨子”。组织内的所有人都要听从领袖巨子的命令,不能违背。用现在一个流行的词来形容,就像“墨家军”一样。

我们后来看三国中,刘关张三兄弟的结拜。水浒中,梁山好汉的聚义。这其实都很大程度上,受了墨家思想的影响。还有,为兄弟两肋插刀。这类的思想文化,是墨家留给我们宝贵的财富。

曾经有记载:“墨子服役者百八十人,皆可使赴火蹈刃,死不旋踵”。足见墨家组织中,这种舍身行道的精神啊!

还有儒家强调达兼济天下,穷独善其身。墨家则强调,“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

墨家的学术文化思想是具有很鲜明的特点的。由于篇幅有限,只能够以点带面,说出几个例子,做一点简单的比较。如果要真正的搞明白墨家主张的思想和其他百家门派有何不同,还需要仔细研究流传下来的墨家经典的。

另外,渊回要提醒下大家,墨子这本书,是比较难读的。其中思想内容,不仅非常具有逻辑,非常具有实践性,而且还天马行空。读这本书,我们不仅要拥有非常高的想象力,非常高的逻辑思维能力,很多时候还需要我们具有非常多的实践经验。

当然,行文仓促,难免会有错误,欢迎大家在评论区批评指正。以上只是渊回个人的见解不足为论,仅供大家参考,大家有不同意见,可以在评论区留言交流,如果觉得以上内容有帮助,也欢迎点赞,收藏,推荐,评论转发。让有限的内容发挥其无限的作用。谢谢大家,李渊回共勉。

Ⅷ 墨子的教育思想

墨子的教育思想是“艰苦实践、服从纪律”。具体为:

1、墨子重视环境和教育对于人性形成的重要作用。

墨子提出了著名的“素丝说”,认为人性如素丝,以素丝和染丝为喻,形象地说明环境、教育对人性形成的重要性。

2、墨子主张以“兼士”作为教育的培养目标,通过他们去实现贤人政治。

墨子认为兼士应该具有知识技能、思维论辩和高尚道德三项要求。其中道德高尚尤为重要。唯有如此,兼士才能以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为己任,不分彼此、亲疏、贵贱和贫富。

3、在教育内容方面,墨子除了主张进行政治和道德教育、文史知识教育之外,还特别重视科学技术知识教育和培养思维能力的教育。

前者包括生产和军事科学技术知识教育以及自然科学知识教育,目的在于训练和形成逻辑思维能力,善于与人进行论辩,说服别人,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与儒家主张“六艺”教育相比,这是墨子在教育内容方面的一个重要创造。

4、在教育原则和方法上,墨子不赞同儒家的方法,而是提倡积极主动地去说教。

(8)墨子的师生观扩展阅读

墨子的教育教学方法:

1、不扣必鸣

墨子不赞同儒家即消极等待的教育方法,强调主动教育。他认为强调学生的知识和心理准备固然不错,但未免太不主动了,正确的方法应该是即使人们不来请教,教师也应该主动地上门去教。这种以教人为己任的精神是很可贵的。

2、述而且作

墨子认为:对于过去好的东西要继承,对现在有价值的就应当进行创造。这样才能使全人类的知识不断增进。由此可看出墨子认识到人类的创造继承发展是有一个过程的,它提倡每代人和每个人都应当有所作为。

3、言行一致

墨子强调言行一致。墨子认为,凡是说话不守信用,心无诚意,在行动上必然不果断。

在学术研究上,墨子同样强调实践,知识是从对客观事物的感知得来的。人民群众的实践是知识的来源,某个人的新发现,需要以过去或现在群众已有的关于自然和社会的实践为基础。

墨子还创立了语义的科学实验法,在训练学生形象思维能力方面起到了很大作用。如墨经中的小孔成像实验,证明了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原理,具有某种超越其时代的现代风格。对墨家吃苦耐劳、艰苦实践的精神,当时和后来各家都十分叹服。

4、量力而为

墨子在教学中还提出了量力性原则。他认为一个学生的精力是有限的,难以同时进行几个方面的学习,所以就应该量力而学。量力原则不但是对学生的提醒,同时也是对教师的要求。

对教师而言,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阶段、知识结构和心理发展上的阶段性特点和个体差异,从而对学生实施既因材又量力的教育。

在中国教育史上,墨子是第一个明确提出量力性教育原则的人,也是在世界教育史上首创这一原则的教育。它比西方近代量力性原则的提出早了两千多年。

Ⅸ 墨子对师德的理解及观点

你好,墨家学派是先秦时期的“显学”之一,墨子的学说具有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回的特征。他的师答德思想体现了“兼爱”的政治主张,他重视教师的社会作用;重视道德教育;主张要具有言行一致,以身作则的师德规范;提倡教师要有“强说人”的教育态度;要注重因材施教;重视学生的”博与约”结合,提高认识能力,注意环境育人作用等。这些思想是我国古代教师道德思想中的宝贵遗产,值得我们研究和借鉴。

Ⅹ 何为墨子的教育思想

墨子的教育思想
墨子的教育思想墨子是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出身农民的哲学家,更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后世尊称为“科圣”。墨子的贡献十分庞杂,那么墨子在教育基础知识当中的考点,大家知道多少呢?今天小编就带大家一起了解教育基础知识中的墨子。

1.教育思想:

以“兼爱”,“非攻”为基本主张。提倡:“兼相爱,交相利”。

2.教育目的:培养出兼士或贤士

那么什么是兼士呢?其实就是实现“兼相爱,交相利”社会理想的人。

那么如何判断兼士呢?墨子提出了三条标准:“博乎道术”、“辩乎言谈”、“厚乎德行”。也就是说,要判断一个人要从知识技能、思维辩论和道德这三个维度综合来进行考虑。

3.教育的作用:

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

4.教育内容:

(1)政治和道德教育

(2)科学和技术教育:点线面的概念、十进制、

(3)文史教育

(4)培养思维能力

5.教育方法:

虽然墨子本人受过不少儒家思想的熏陶,但是其教育方法却有独树一帜之感,与儒家学派有着较大区别。

(1)主动:“虽不扣则必鸣也”

这一点与孔子倡导的“不扣不鸣”以及《学记》中的“扣之以小者小鸣,扣之以大者大鸣”不同,补足了儒家学派教学方法的不足之处。

(2)创造:批判儒家“述而不作”;主张“古之善者则述之,今之善者则作之,欲善之益多也”。

(3)实践:儒家“听其言观其行”强调思想动机;墨家:“合其志功而观焉”志指的是动机,功指的是是效果,主张以动机与效果的统一去评价人的行为。

(4)量力:“夫智者必量其力所能至而如从事焉”、“深其深,浅其浅,益其益,尊其尊”。

墨子是中国教育史上首先明确提出“量力”这一教育方法的人。

热点内容
中国房价历史 发布:2025-07-05 16:22:07 浏览:309
2年级的英语 发布:2025-07-05 13:33:31 浏览:773
初中物理电动机 发布:2025-07-05 11:48:09 浏览:245
慈利教育网 发布:2025-07-05 11:15:09 浏览:622
奥特曼黑历史 发布:2025-07-05 05:13:59 浏览:8
2017全国二语文试卷 发布:2025-07-05 02:17:04 浏览:679
德阳是哪个省的 发布:2025-07-05 01:20:18 浏览:562
欧豪年彩墨教学视频 发布:2025-07-05 00:38:16 浏览:713
教学实践内容 发布:2025-07-04 21:32:22 浏览:431
云南教育论文 发布:2025-07-04 18:10:10 浏览: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