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师生师德 » 师生关系因素

师生关系因素

发布时间: 2021-03-26 22:13:09

㈠ 问卷调查影响师生关系的因素有哪些

影响师生关系的因素有很多,由主观的,也有客观的,但主要有以下几个因素:
1.教师。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设计者,组织者及教育者的独特角色,决定了教师在师生关系的构建中承担主要责任。作为专业人员的教师,应该力求使自己的教育教学适合学生的特点和心理要求,而不宜要求学生来适应自己。影响师生关系的教师因素包括:教师对学生的态度,积极的肯定的赞赏的态度直接影响着学生对教师的看法;教师管理方式,专制型或放任型的教师不利于建立健康的师生关系,而民主型教师更受学生的喜爱;学识渊博,见解独特而深刻的教师更易赢得学生的敬佩;教师的人格特征,乐观,开朗,宽容,幽默,兴趣广泛的教师更受学生欢迎;教师的人品,诚实守信,敬业乐业,克己奉公,以身作则的教师较易得到学生拥护。
2.学生。学生作为教育的对象和受教育者,本身是正在成长与发展的尚未成熟的各有其个性特点的人,因此,尽管教师也有自己的爱好及选择标准,但其不能成为教师选择取舍学生的借口,教师应公正的,不带任何偏见的注意与每个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尤其是对那些有这样那样缺点和问题的学生,教师更应该想方设法地主动与他们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现实中,教师往往以学生的学业成绩,是否遵守纪律以及学生对自己的态度作为建立师生关系的主要依据。这对处于被动与弱势地位的学生,有失公允,作为成人和专业人员,教师要为不良的师生关系负主要责任。
3.学校环境。学校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课堂的组织环境也是影响师生关系的重要因素。学校所形成的干群关系,教师之间的关系,教师与家长的关系,也直接影响着师生的关系。同时,课堂气氛及课堂组织环境,学生人数,接触频率等也直接影响着师生的关系。一般来讲,有着优良校风和融洽的校园人际关系的学校环境,民主而轻松的课堂气氛,圆桌式课堂排放,较小的班级规模及较频繁的接触,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㈡ 诱发师生关系不和谐的客观因素

影响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因素及几种不和谐师生关系
(一)影响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因素
知识的传授渠道在不断地拓宽,而感情的大门却在不断地缩小,这不是危言耸听。多年来因受“天地君亲师”“师徒如父子”和“严师出高徒”等传统思想的影响,尤其是在“应试教育”的沉重压力下,师生关系被扭曲、师生对立的现象屡见不鲜,主要体现在:
①“师道尊严”的传统观念在部分教师中仍然存在,他们放不下架子,不能平等对待学生导致师生关系紧张。同时部分教师在管理、沟通上缺乏艺术,使得他们的行为得不到学生的理解,拉大了师生问的距离,并造成学生的封闭心理或逆反心理。
②在教学成绩这座大山的重压下,教师和学生都为“分”疲于奔命。不合实际的高要求,超负荷的作业量使得部分学生、教师都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一边是负有责任心的教师在强制学生学习;另一边是丧失选择自由。被迫学习的学生把教师的行为看成是压抑、侵犯,久而久之师生关系就变得紧张、尖锐。
③由于网络教育的到来.使得学生接受信息的渠道拓宽,从学校教学渠道获取信息的比例减低。而教师由于繁忙的工作导致获取社会信息量相对不足,使得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度和满意度降低。
④成绩至上的评价方式根深蒂固,而全面客观的评价体系无法得到落实.使得部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人潜能被忽视了,也造成师生关系的疏远。
扭曲师生关系的因素有许多种,但它的根源在于我们教育思想观念的偏差和行为方式的不当,长此以往势必严重影响素质教育的开展。
(二)几种不和谮师生关系
1.放任型
课堂上有着良好的、健康的师生关系无娃是好事,这也是新课程所要求的。但是目前有些地区偏重师生之间的关系,甚至把师生关系看做是评价教师的依据之一。由于学校误导,造成教师不得不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出现了一些不正常、扭曲现象。走向了师生关系不和谐的另一个极端,它对教学工作产生了一系列的弊端:
(1)不利于教师施教。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淡化了传递知识的主渠道作用.学生失去获得信息的主要来源,造成知识资源萎缩或枯竭,不利于学生的学习。
(2)丑化教师形象。这种师生关系可能导致的结果是,似乎学生是主人.教师是仆人,教师不能抬头挺胸大胆地施教,也不敢管理课堂,这样不利于学生获取知识。
(3)会造成低级趣味。师生之间吹吹拍拍,使师生关系庸俗化,污染了学校这块净土。
(4)分散教师的注意力。教师的心理压力过重,会使自己一直处于“高压”状态,教师不能安下心来深入地钻研教材,研究教法和学法,进行教育科研。
(5)造成学生人格扭曲。这种师生关系会诱发学生产生“我行我索”“老子不服天朝管”的“无政府主义”思想,造成学生的心灵扭曲,这对于他们一生的发展会产生十分不利的影响。
2.严苛型
主张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对待学生应以‘‘严”字当头的观点,教师处在“权威”的地位,所以,“他教的内容,学生必须学会,他提的要求,学生必须做到,他发的指令,学生必须服从”,当前,在教育活动中,不尊重学生独立人格,蔑视学生主体的事实并不罕见,在教学活动中要求不当的情况经常发生。需要明确的是“严师出高徒’’是传统的不平等的师生关系在现实中的反映,是造成学校中师生关系诸多矛盾冲突的根源所在,事实上严师未必就能出高徒。在处理师生关系时,教师必须对学生严格要求,f因为严格要求也是爱学生的一种具体表现。但教师应该“严”而有“度”.只有在尊重学生人格的前提下,对学生严格要求才是真正负责任的态度。正如马卡连柯所说的,教师应该“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同时也要尽可能多地尊重他”。因此,这种严苛型的师生关系也是一种不和谐的师生关系。
3.冷漠型
有一种教师把教学看做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枯燥乏味的重复劳动,对学生缺乏爱心,只是为完成教学任务而教,为维持生存而教,教学只是一种谋生的手段,乌申斯基说得好:“如果你厌恶学生,那么,教育工作刚刚开始时就已经结束了。”冷漠型师生关系的主要表现为:
1重成绩,轻主动发展教育,目中无“人”。
(2)重自我,轻责任化倾向,责任意识淡薄。具体表现在: ①无兴趣。这些教师觉得自己走错了大门,将教师这神圣的职业视为沙漠一般,枯燥无昧,对学生不感兴趣,对教学缺乏热情,职业感情冷漠,整天无精打采,表现出一副厌世、心灰意冷的样子,谈不上敬岗爱业。
②无所谓。持有这种心态的教师对于教育工作持无所谓的态度,成功了无所谓,失败了也无所谓,受赞扬无所谓,挨批评更无所谓,一切的一切都采取“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虚无主义的态度。
③无意义。有这种心态的教师似乎是“看破了红尘”,对社会、对他人、对自己都看得很黑、很灰、很暗。这样的教师对学生感情冷漠,觉得现在的学生越来越不像一个“学生”,对教育工作感到毫无意义,心态也渐渐变得冷漠起来。这样的教师压根儿就缺乏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只能是无意义地“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教师的这些不良倾向对学生的发展非常不利。
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很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心理健康调适能力差。
(2)洞察能力差,缺乏教育技巧。
(3)缺乏耐心教育的意志。
(4)把教书与育人对立起来.

建立和谐师生关系有待注意的几个问题
1.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观念转变是关键
要建立和谐师生关系,首先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要改变两个观念,一是传统的师道尊严;二是传统的“学生观",这两个观念往往是影响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思想问题,它也是改变教师行为与教育教学效果的前提。其次,是提高自身素质,这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根本。教师要以自身高尚的人格、高超的教育教学艺术和严谨的作风、爱生如子的宽广胸怀、尊重学生的人格个性赢得学生的信赖与尊重,在工作实践中摸索出一套在民主、平等、相互尊重基础上教育学生的科学方法,并努力将其形成一种教育习惯。
2.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学生尊师意识是前提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虽主要问题在教师,但我们关注教师问题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学生问题,否则教师再怎么努力,也可能是低效或无效的,基于 以上考虑,要十分重视唤醒学生的尊师意识,经常对学生进行尊重教育与感恩教育等。可以这样说,得到学生应有的尊重是每位教师最基本的心理需求,而学生的感恩则是对一个教师最大的肯定与鼓舞。
3.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客观公正的评价是保障
合理、公平的评价不但有利于师生的自我认识,还有利于师生的全面发展与师生关系的和谐,因而我们必须要建立与时俱进的评价机制。把评价的重点放在纵向评价上,强调个体学生的进步,同时采用学生自我评价、同学之间评价、家长评价与教师评价相结合的多级方式。把同学与同学的相互评价纳入评价中,体现了师生之间的相互信任,这也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一种必要手段。对教师的评价也是如此,多元、合理、公平、公开的评价,对培养师生健康向上的人格,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提高教学水平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这样评价才能更趋于客观公正6客观公正的评价有利于和谐关系的建立。
4.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整个校园的和谐的基础
师生和谐是校园和谐的主体,师生和谐与校园和谐相互促进。和谐的校园不仅需要师生和谐,还需要倡导和谐的文化氛围,和谐的干群关系,和谐的教师关系,和谐的学生关系等。在校内墙壁、橱窗进行和谐教育宣传,在教职工之间努力形成团结和谐、共促发展的良好氛围;在学生之间,教师积极引导营造一个和睦相处、情感交流、互助友爱的和谐环境。在整个学校内,让人人都能感受到温馨与快乐,这样的环境与氛围更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总之,“一切成功的教育都是和谐的教育”,和谐教育的关键是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谐的师生关系能够促进学生的发展,进而促进学校的发展,促进教育的发展,促进整体国民素质的提高。学生全面、健康、快乐的发展,是我们基础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学生发展需要和谐,和谐能够促进学生发展。在发展中求和谐,在和谐中求发展应是基础教育所必须遵守的重要原则之一。

㈢ 学生受师生关系影响的主要因素

老师的上课情绪不高

㈣ 学生受师生关系影响的主要因素是

对老师的恐惧感。

㈤ 影响师生关系的环境因素

环境有主观的和客观的

主观的比如教师的素质、学生的素质等等
客观的比如学校的校风、班风,学校的制度等等

㈥ 影响师生关系的因素

我说的直白点,你不要说我太现实,第一个肯定就学习成绩的好坏,第二个你家庭的有没有权,第三个送礼多少

㈦ 影响师生关系的最主要的因素是什么

影响师生关系的重要原因其实是师生之间缺乏正确的相互理解和尊重造成的内。其实教师都是本着教书育容人的态度来要求学生的,他们把学生当做自己的子女来看待,基于恨铁不成钢的想法,教师希望每一位学生提高自身的能力,发展和完善自身的素质,达到他们所期望的目标。教师严格要求学生是为每一个学生着想,教师本身并不能得到任何的回报。学生应该正确地理解教师的行为,不要产生厌学和反感教师的情绪。绝大部分学生还是很尊重自己的教师的,但也有少部分学生对教师不是很尊重。不尊重教师是一种极不文明的行为,比如学生见了教师不说话,上课时间吃东西,不服从教师的管教等,这些行为应当坚决的制止。
如果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的话,那么离开了理解和尊重同样也谈不上教育。因为每一位学生都渴望得到他人的理解和尊重,尤其是教师的理解和尊重。老师对学生的批评,恰当的,就是一种激励;不恰当的,就会成为一种伤害,甚至还会导致逆反心理产生。绝大部分学生不喜欢老师批评时挖苦、损伤学生,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因此在日常生活的教育工作中,教师应把握批评的“度”,变“忠言逆耳”为“忠言悦耳”。

㈧ 师生关系的良好发展有哪些外在因素

影响师生关系的因素有很多,由主观的,也有客观的,但主要有以下几个因素:

  1. 教师。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设计者,组织者及教育者的独特角色,决定了教师在师生关系的构建中承担主要责任。作为专业人员的教师,应该力求使自己的教育教学适合学生的特点和心理要求,而不宜要求学生来适应自己。影响师生关系的教师因素包括:教师对学生的态度,积极的肯定的赞赏的态度直接影响着学生对教师的看法;教师管理方式,专制型或放任型的教师不利于建立健康的师生关系,而民主型教师更受学生的喜爱;学识渊博,见解独特而深刻的教师更易赢得学生的敬佩;教师的人格特征,乐观,开朗,宽容,幽默,兴趣广泛的教师更受学生欢迎;教师的人品,诚实守信,敬业乐业,克己奉公,以身作则的教师较易得到学生拥护。

  2. 2.学生。学生作为教育的对象和受教育者,本身是正在成长与发展的尚未成熟的各有其个性特点的人,因此,尽管教师也有自己的爱好及选择标准,但其不能成为教师选择取舍学生的借口,教师应公正的,不带任何偏见的注意与每个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尤其是对那些有这样那样缺点和问题的学生,教师更应该想方设法地主动与他们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现实中,教师往往以学生的学业成绩,是否遵守纪律以及学生对自己的态度作为建立师生关系的主要依据。这对处于被动与弱势地位的学生,有失公允,作为成人和专业人员,教师要为不良的师生关系负主要责任。

  3. 3.学校环境。学校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课堂的组织环境也是影响师生关系的重要因素。学校所形成的干群关系,教师之间的关系,教师与家长的关系,也直接影响着师生的关系。同时,课堂气氛及课堂组织环境,学生人数,接触频率等也直接影响着师生的关系。一般来讲,有着优良校风和融洽的校园人际关系的学校环境,民主而轻松的课堂气氛,圆桌式课堂排放,较小的班级规模及较频繁的接触,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㈨ 学生受师生关系影响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C.学生对教师的认识

㈩ 影响师生关系的因素有哪些

影响师生关系的因素有很多,如教师的道德修养,文化水平;学生对老师的尊重、信任程度等。

热点内容
中国房价历史 发布:2025-07-05 16:22:07 浏览:309
2年级的英语 发布:2025-07-05 13:33:31 浏览:773
初中物理电动机 发布:2025-07-05 11:48:09 浏览:245
慈利教育网 发布:2025-07-05 11:15:09 浏览:622
奥特曼黑历史 发布:2025-07-05 05:13:59 浏览:8
2017全国二语文试卷 发布:2025-07-05 02:17:04 浏览:679
德阳是哪个省的 发布:2025-07-05 01:20:18 浏览:562
欧豪年彩墨教学视频 发布:2025-07-05 00:38:16 浏览:713
教学实践内容 发布:2025-07-04 21:32:22 浏览:431
云南教育论文 发布:2025-07-04 18:10:10 浏览: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