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师生师德 » 依赖型师生

依赖型师生

发布时间: 2021-03-28 09:22:47

1. 新型师生关系具有什么特点

我国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
(一)尊师爱生
现代教育中的“尊师爱生”不是封建等级关系、政治连带关系、伦理依附关系,而是师生交往与沟通的情感基础、道德基础,其目的主要是相互配合与合作,顺利开展教育活动。
尊师就是尊重教师,尊重教师的劳动和教师的人格与尊严,对教师要有礼貌,了解和认识教师工作的意义,理解教师的意愿和心情,主动支持和协助教师工作,虚心接受教师的指导;爱生就是爱护学生,它是教师热爱教育事业的重要体现,是教师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感情基础,是教师的基本道德要求,也是培养学生热爱他人、热爱集体的道德情感基础。
尊师与爱生是相互促进的两个方面:教师通过对学生的尊重和关爱换取学生发自内心的尊敬和信赖,而学生对教师的尊敬和信赖,又可激发教师更加努力地工作,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心理气氛和学习条件。
(二)民主平等
民主平等不仅是现代社会民主化趋势的需要,也是教学生活的人文性的直接要求和现代人格的具体体现。它要求教师理解学生,发挥非权力性影响,并一视同仁地与所有学生交往,善于倾听不同意见,同时也要求学生正确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学会合作和共同学习。
(三)教学相长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促进学生的学,学生的学促进教师的教,教与学是相互促进的。“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教学相长包括三层含义:一是教师的教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二是教师可以向学生学习;三是学生可以超越教师。
(四)心理相容
心理相容指的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在心理上协调一致,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表现为师生关系密切、情感融洽、平等合作。在教学过程中,师生的心理情感总是伴随着认识、态度、情绪、言行等的相互体验而形成亲密或排斥的心理状态,而不同的情绪反应对学生课堂上参与的积极性和学习效率起着重大的影响。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对所学的各门课程是有不同情感的,它影响着注意力和时间的分配,带来了各门课程学习的不平衡。这些都可以从师生心理关系等因素上找到原因。

2. 新型师生关系是什么

新型师生关系应该是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交互活动中是民主的、在相处的氛围上是和谐的。它的核心是师生心理相容,心灵的互相接纳,形成师生至爱的、真挚的情感关系。它的宗旨是本着学生自主性精神,使他们的人格得到充分发展。

它应该体现在:一方面,学生在与教师相互尊重、合作、信任中全面发展自己,获得成就感与生命价值的体验,获得人际关系的积极实践,逐步完成自由个性和健康人格的确立;另一方面,教师通过教育教学活动,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自主的尊严,感受到心灵成长的愉悦。

(2)依赖型师生扩展阅读:

现代意义的师生关系的涵养方法:

导师和研究生时师生关系,绝非那种古代那种宗派上的师徒关系。搞研究,不能沾染上江湖习气,不能拉帮结派,不能党同伐异。作为文明社会、法治社会中的现代人,师生关系应更纯粹些。孙家洲断绝与郝相赫的关系,无可厚非,但是断不断绝,怎么断绝还得按程序来,谁都不能任性。

学贵有疑,老师可质疑学生,学生可质疑老师,真理是他们的启明星,于此而言,师生关系切莫庸俗化,切莫为了利益而结盟。如果缺乏正气,缺乏纯粹的是非判断,对学术不是好事。

3. 如何建立新型师生关系

寻乌中学 谢双全 众所周知,教学是学校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教师和学生是这一活动过程中的两个基本要素,他们在活动中的地位如何,古今中外教育家们都对其进行过各自不同的探索,相应的对教学工作的理论与实践产生过较大的影响。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尽管承担的任务不同,但相对于教学过程中的其他因素,他们都处于主要地位,就相互关系来说,新型的师生关系尽管各人的理解不同,但核心内容应该是:平等、民主、融洽、和谐。因为惟其如此,才可使师生融为一体,共同探究知识的内在联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自由翱翔,从而成为知识的主人。 一、课堂中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课堂师生关系的弊端越来越突出,其主要症结在于:(一)以教师讲授为主,形成了课堂的单调、沉闷;(二)教师作为知识的权威,似乎主宰一切,严重影响了学生主动性的发挥。长此以往势必形成学生的依赖,阻碍其学习积极性。当今的学生,信息渠道广泛,他们通过各种渠道获取的知识甚至超过我们教师,这已是不争的事实。因此其心理的成长程度往往出乎我们的意外。其内心自主意识空前提高,渴望教师的尊重与理解,渴求民主与平等。这也就是我们有些教师对学生不把教师当回事的疑惑的原因。因此,构建课堂新型师生关系迫在眉睫。 二、课改新形势下的尝试与探索 (一) 是重新认识“教师”角色。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是“传道、授业、解惑”,似乎高于一切,发号施令、主宰一切。这一形象与当今高中学生的心理是背道而驰的,为了适应学生的心理,我们教师应尽可能地淡化教师“授”的功能,充分发挥“导”的任用,也就是要求课外苦练功夫,这功夫既包括加强自身素质,也包括对学生现有知识构架的掌握,甚至对每堂课上问题的设计、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等都要有所预想;课堂上要求我们灵活使用各种技巧,组织学生积极探究知识的内在联系,勇于打破程式的束缚,克服一言谈,视自己为课堂学习的一分子,让学生心中只有知识而没有教师。这样做,关键是我们要克服教师至上的心理。我们现在还有许多教师对学生的稍为不礼貌大发雷霆正是教师至尊心理的影响。其实年轻活泼的高中生与我们教师讲几句俏皮话完全在情理之中,何必大惊小怪?教师角色定位准了,课堂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就易了。 (二)是千方百计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充分参与课堂教学,成为课堂的主人。只有这样,才能打破沉闷的课堂氛围,提高学习效率。 1、积极发掘教材知识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对于受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来说,对所传授知识的掌握应该是没什么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传授,这是我们教师每天应该思考的问题,而我们许多教师往往又忽略了这一点,通常都是一股脑儿照本宣科就算完成任务,不少教师往往把不讲错知识为目标。这样传授的知识在学生心里能留下什么印记呢?即使不断重复收效也是甚微。政治术语可以说是枯燥且抽象的,但只要我们努力发掘也是有趣的、通俗易懂的。生动的语言极为形象,这样的传授势必在学生脑海中留下难以抹灭的印象。当然,我们并不主张为趣味而趣味,把一堂课弄得花里胡哨。但课堂中根据突破难点、突出重点的需要,来那么一点“插科打浑”也是必要的,这不仅能拉近师生的距离,更能活跃课堂,使学生轻松地获取知识。 比如高二哲学,在讲整体与部分关系的时候,我引用下面的材料:在中央电视台《动物世界》节目中,曾经看到以下场面:3条两尺多长的小狼狗,居然能把一批大斑马吃掉!3条小狼狗是怎样打败大斑马的呢?大致过程是:3条小狼狗一齐扑上去,第一条小狼狗一上去就咬住斑马的鼻子,无论斑马怎样撞它,他都死死的不放;第二条小狼狗一上去就咬住斑马的尾巴,无论斑马怎样踢它,他照样死死不放。斑马前后都无比疼痛,已经丧失了自卫能力,第三条小狼狗则开始咬斑马的腿,咬了不久,斑马就已经站立不住了,猛地倒下,三条小狼狗开始置斑马于死地。这个小故事通俗易懂、引人入胜。引发学生兴趣,能够把整体与部分之间的辩证关系原理活灵活现的呈现在学生的面前。 2、充分尊重学生,放手让学生主动探求、积极寻找知识的内在联系。尊重学生不仅是尊重学生的人格,更要尊重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权利! 曾经看到一篇教育专家的文章,文章指出:学生所获得的知识,95%是通过自学获得的,古人云:受人以鱼,不如授人以鱼。例如,在进行高三二轮复习时,我放手让学生自己构建知识网络,不要担心漏掉那一个知识点,或找错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 ,这种自主获得的知识不但会使学生有一种成功感,更能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信任。在课堂上用投影仪展示每个学生的作品,互相学习、借鉴。查缺补漏,最后教师作出评价。长期坚持,学生的分析与综合能力也在不断的提高。 3、加强师生互动与学生互动激发学生潜能。课堂上师生互动与学生互动其实不是新鲜的问题,关键是如何动,有些教师理解就有些片面。一是认为不好动,一是认为教师问学生答就是互动。这些认识的偏差,影响了我们的课堂效率,而加强师生互动、学生之间的互动效果就不一样。当然,师生的互动、学生的互动,教师在上课前都应该作周密的考虑,切忌盲动。我们各科教学中都有一些问题,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通过邻桌间的、小组间的互相讨论来解决,我们做教师的也就没有大包大揽的必要,完全可放手让学生自主解决。教师在这种探究式教学和合作式教学模式中,能够真正成为学习共同体中的学习伙伴。 (三)是唤醒学生的自主意识,让他们在课堂学习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见,展现自己的才华,体验成功的喜悦。韩愈说过:“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这确实极有见地,我们今天的教师更应铭记在心,保持一颗谦虚的心,包括向学生学习。 1、创设宽松的氛围,让学生敢于发言,勇于独见。传统的课堂形式,使得我们现在有许多学生不敢发言,生怕出错,生怕见笑。要营造宽松的氛围,关键在于教师。教师在课堂上要把学生当成与自己平等的人,语言亲切、和颜悦色,多方引导,积极肯定。对于学生不同的意见,多加分析,不妄加否定,更不能指责、耻笑,做一个宽厚长者。长期坚持,宽松的课堂氛围就会形成,学生才会轻装上阵,才能大胆探索,才能取得真正的互动效果。 2、转换师生课堂角色,让学生当演员,教师当导演,抓住有利时机因势利导。传统的课堂往往教师当演员,学生当观众,学生只能被动地听老师讲,顺着老师讲的记,主动性受到抑制。这样的课堂模式,学生看到的往往是教师,看不到自己。为了扭转这一局面,我们进行了角色转换的尝试。 3、课堂尽可能地照顾到每一位学生,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存在,增强自我意识。过去我们课堂中往往存在着这样的偏差,好学生发言不断,差学生默默无闻,这种现象的长期存在势必不利于师生关系的良好发展,也是造成部分所谓“差生”厌学的原因。我在上课提问这个环节上,精心设计问题,问题有区分度,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让每个学生都有收获。在高三三轮复习课上,提问覆盖率能达到70%以上。 4、更多地让学生参与。只有让学生主动参与获得知识的全过程,他才会产生新奇的喜悦和不易忘怀的情感。鼓励学生质疑。学贵有思、思贵有疑。应该说,课堂上学生没有对疑问的回应和释疑后的喜悦,那这样的课不能说是好课。由此使学生的学由被动转向主动,由唯书,唯师转向善于思考并敢于批判,即围绕学到什么转向学会学习。做到这点,必须建立在教师信任与尊重学生,与学生人格平等的基础上,有了这个基础,好的教法一定源源不断。 总之,我深刻地体会到没有课堂良好的师生关系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教学。而要构建课堂良好的师生关系,需要教师的真诚、智慧与耐心。我也只是有了一些体会,根本谈不上经验,只不过希望以此与各位老师互相交流,以图教育方法的改进、教育质量的提高。

4. 新型师生关系有哪些

一、教师是学生的引路人。教师有崇高的爱国情怀和丰富的专业知识,内教师在知识与技容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都扮演者引路人的角色。
二、教师是学生的示范者。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学生不仅在知识上受教师引导,更在行为等方面都受教师的影响,教师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
三、师生之间是合作者。古人言“教学相长”,教师教授知识,学生学习知识,但同时学生也在改变教师的知识结构、情感态度,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直接或间接地也增长了知识,锤炼了品德。
四、师生之间是平等的共创共乐关系。学生对教师要尊重,教师对学生要关爱,两者既要坚持平等的地位,也要注意分工不同,但只有共创才能共乐,共同创造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5. 新型师生关系有哪些呀

第一是“民 主平等”。 民 主平等已成为现代师生关系的核心要求。
第二是“尊师爱生”。 学生对教师尊敬信赖,教师对学生热爱,是新型师生关系的重要特征。爱生是尊师的基础,尊师是爱生的结果。教师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在建立尊师爱生的新型师生关系中起着主导作用。
第三是“和谐相融”。师生的心理相融是指教师和学生集体之间、和学生个人之间,在心理上能彼此协调一致,并相互接纳,教师的行动能够引起学生积极的响应。
学生的心理变化也能被教师时时关注,师生之间关系融洽,亲密无间,团结协作,彼此相互依存,对维系正常的师生关系起着重大的情感作用。
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等。师生关系既受教育活动规律的制约,又是一定历史阶段社会关系的反映。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提高学校教育质量的保证,也是社会精神文明的重要方面。新型师生关系应该是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交互活动中是民主的、在相处的氛围上是和谐的。
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等。
它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和人际关系,是教师 和学生为实现教育目标,以各自独特的身份和地位通过教与学的直接交流活动而形成的多质性,多层次的关系体系。
学校中的教育活动,是师生双方共同的活动,是在一定的师生关系维系下进行的。师生关系既受教育活动规律的制约,又是一定历史阶段社会关系的反映。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提高学校教育质量的保证,也是社会精神文明的重要方面。

6. 新型的师生关系有哪些基本模式

(1)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
(2)新型师生关系的基本特征是:
①尊师爱生,相互配
②民主平等,和谐亲密
③共享共创,教学相长
(3)新型师生关系构建的基本策略是:
①了解和研究学生;
②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③热爱、尊重学生,公平对待学生;
④主动与学生沟通,善于与学生交往;
⑤努力提高自我修养,健全人格。

7. 新型师生关系的基本理念是什么

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它表现在 民主平等(人格平等,朋友式的友好帮助关系,教师理解回学生,一视同仁的与学答生交往,善于倾听不同的意见,同时也要求学生正确表达自己的意见。),尊师爱生(学生尊敬教师,尊重教师的劳动和人格尊严,对教师有礼貌,愿意协助配合教师工作,虚心接受教师的指导;教师热爱学生,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了解关心爱护。),教学相长(教师的教促进学生的学;教师可以向学生学习;学生可以超过教师),心理相容(教师和学生在心理上是协调一致的,在教学过程中是师生关系亲密,情感融洽、平等合作。)

8. 新型师生关系要求()

新教材上新型的师生关系是:民主平等、尊师爱生、和谐相融、教学相长、共创共乐专。

师生关系包括彼此所处属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等。它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和人际关系,是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育目标,以各自独特的身份和地位通过教与学的直接交流活动而形成的多性质、多层次的关系体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仅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必要手段,而且是师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价值、生命意义的具体体现。教育关系是师生关系中最基本的表现形式,也是师生关系的核心。师生之间的教育关系是为完成一定的教育任务而产生的。

(8)依赖型师生扩展阅读:

师生之间不仅有正式的教育关系,还有因情感的交往和交流而形成的心理关系。心理关系是师生为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而产生的心理交往和情感交流,这种关系能把师生双方联结在一定的情感氛围和体验中,实现情感信息的传递和交流。

师生心理关系是伴随着教学活动的开展而自然形成的,是教学活动中一种客观而基本的师生关系,它受到教学过程和结果的直接影响。由于教育教学活动是师生之间的互动过程,所以师生之间的心理关系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并贯穿于师生关系的全过程。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师生关系

热点内容
奥特曼黑历史 发布:2025-07-05 05:13:59 浏览:8
2017全国二语文试卷 发布:2025-07-05 02:17:04 浏览:679
德阳是哪个省的 发布:2025-07-05 01:20:18 浏览:562
欧豪年彩墨教学视频 发布:2025-07-05 00:38:16 浏览:713
教学实践内容 发布:2025-07-04 21:32:22 浏览:431
云南教育论文 发布:2025-07-04 18:10:10 浏览:16
班主任培养总结 发布:2025-07-04 14:40:37 浏览:89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测试卷 发布:2025-07-04 12:20:45 浏览:578
怎么去掉双下巴 发布:2025-07-04 07:30:04 浏览:14
男孩性教育书籍 发布:2025-07-04 06:45:07 浏览: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