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师德育工作
(参考范文)
“德”即是指人道德品质行为的一种表现。幼儿德育就是幼儿园教师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与认知特征,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对幼儿进行思想、道德及行为能力等方面的培养的一种教育活动。它是通过幼儿的认识、体验与践行,使其形成具有一定社会与环境所需的品德、行为的教育。简单的说:幼儿园的德育是指教师综合多种教育方法和途径,按照一定的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培养幼儿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教育。它以社会公德、生活习惯、文明礼貌等规范为主要内容,旨在培养幼儿诚实守信、礼貌待人、坚强勇敢的道德品质;培养幼儿热爱祖国、关爱生命的道德情感;使其养成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和行为规范的习惯。幼儿德育教育既包括培养,也包括形成,培养是途径,形成是目标。
❷ 幼儿教师做好德育工作的有效措施有哪些
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少年儿童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教育和培养好他们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奠基工程。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期望与心愿。今后二十来培养出来的学生,他们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如何,将直接关系到新世纪中国的精神面貌,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战略目标能否实现,关系到能否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因而幼儿园的道德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在当今社会,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再加上现在大多数又是独生子女家庭,优越的物质待遇和生活方式都会在幼儿成长过程中造成不好的后果。针对这一现象和根据我多年总结的经验,我认为幼儿园德育工作的有效方法有以下几种:
一、教学活动中的德育工作
在教学活动中借助文学作品向幼儿进行德育教育。 例如:我根据幼儿喜欢听故事和爱看图画册等心理特点,安排有德育内容的阅读图册和听故事活动,让幼儿在阅读图册活动中和听故事活动中,熟悉图册和故事中的人和事后,在经过教师的引导下,幼儿运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对其做出道德评价,教师再通过游戏活动等方式,带领幼儿把所获得的道德认识经验用于各种情景之中。久而久之幼儿在待人接物时培养起自己的道德水准。
二、交往中的德育工作
教师在一日活动中应给幼儿创造交往的条件,让幼儿在与同伴或成人交往的过程中感受共同生活中可能发生的是与非,体验合作快乐,分享乐趣和学习关心帮助他人的道德情感。知道为了集体利益应该控制自己的情感行为。
三、运用循序渐进发展规律的德育工作
“集体”这个概念,对幼儿来说是抽象枯燥和生疏的,而集体中的人和事对幼儿来说却是具体的、生动的和熟悉的。所以要萌发幼儿爱集体的情感应遵循从简单到复杂,由已知到未知,从具体到抽象的发展规律。决不可以急于求成,教师要经过有意识地组织多种多样的活动,反复渗透和强化德育,寓教育于一日生活之中,这样可以产生“水到渠成”的效果。
四、情感中的德育工作
经过几年多层次,多角度和多方面的德育工作中积累经验获得,幼儿园德育工作应从情感入手,正象一位家长所说:“萌发幼儿爱集体情感教育实践研究很重要,孩子进入小学以后仍然一如既往的关心班集体,关心同学和关心老师,为孩子从小懂得怎样做人打下良好的基础”。
幼儿园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幼儿听到的是同伴的欢笑声,看到的是五颜六色的玩具,接触到的是老师像妈妈一样的爱抚,他们在集体中自然会体验集体生活的愉快,同时也在集体中感受和培养中形成规范的品德行为。
❸ 幼儿教师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
一、采用游戏、促使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幼儿的全部生活内容只有一项:游戏。游戏是幼儿喜爱的活动之一,他们通过游戏认识世界,认识生活准则,形成道德规范。教师将幼儿日常品德行为习惯的培养融入游戏之中,使幼儿在玩中不知不觉的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并利用游戏对孩子进行品德教育。首先教师要选择健康、有趣、有吸引力的游戏内容。游戏中的主人翁应是好人,即正直的人,善良的人,助人为乐的人。如果游戏中有坏人,最后一定要让这些坏人受到处罚。例如,“医生看病”游戏,“医生”一定要是个关心病人,时时为病人着想,医术高明的好医生。“警察抓坏蛋”游戏,一定要“民警叔叔”获胜。“妈妈和孩子”游戏,应让“孩子”在“妈妈”面前说实话,不撒谎……。其次,教师应在一日生活利用游戏、促使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刚入小班的幼儿不懂得归放玩具,我就教他们玩“我把玩具宝宝送回家”的游戏,幼儿通过反复玩游戏,知道了把不同种类的玩具送到相应的“家”中,这样幼儿逐渐养成了玩完玩具后把玩具摆回原处的习惯。小班幼儿经常将玩具、积木掉在地上自己却浑然不知,这时我们就会玩“谁在哭?”的游戏,当我一问:“我们听听谁在哭呀?”他们就会安静下来,用眼睛找,找到后将积木送回家。又如玩“找我们的国旗”的游戏来培养他们热爱祖国的美好情感。
二、利用故事、儿歌达到教育目的
幼儿爱听故事,针对幼儿的某些不良行为自编故事讲给他们听会收到良好的效果。如有的孩子经常把馒头、油条扔掉,经过多次批评仍然改不了,这时我利用故事。《簸箕里的哭泣》,这个故事的大意是被扔在簸箕里的馒头、油条向他的主人哭诉自己的出生是多么的艰难:先由农民伯伯把麦种种在地里,然后施肥除草。麦粒成熟后,经过割麦扬场、去皮,再经电磨磨成粉。最后将面粉加工,制作成馒头、油条等。它们多么希望被人珍惜啊,可是现在却只能在垃圾堆里哭泣。通过这个小故事,让孩子懂得爱惜粮食,并改掉浪费的坏习惯。当我发现幼儿在户外活动时为争抢一个比较新的皮球而大打出手时,我为幼儿讲述故事《孔融让梨》,让幼儿说一说孔融为什么不挑大梨,并以这个故事教育幼儿
对人要谦让。从分享食物、玩具到分享爱、分享快乐。让每个幼儿懂得在集体
活动中与其他幼儿建立平等亲密的关系,这直接影响幼儿的分享行为。并开展“大家一起玩”“好书大家看”“分享玩具”等活动,让幼儿轮流分享,体验与别人分享的快乐。
也可提出问题:“我想玩的玩具被别的小朋友拿走了,怎么办?”“两个小朋友想玩同一个玩具,怎么办?” 等等,让幼儿充分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逐渐达成共识。
在一日生活中我经常利用儿歌对幼儿进行教育,儿歌读起来朗朗上口,幼儿也非常喜欢它,我利用这一特点,将一些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编成儿歌,幼儿边念儿歌边做动作,儿歌念完了一些自理的事情也同时做完了。如:儿歌:
“叠衣服”关关小门,拉拉小手,点点头,弯弯腰。 “开火车”小小裤子两山洞,呜——一列火车钻进去;呜——两列火车钻进去,露出脚丫笑呵呵。
三、开展情景表演丰富幼儿的感性认识
幼儿喜欢看表演,也喜欢参加表演,因此,在情景表演中对幼儿进行德育渗透,也是一种有效的途径,如通过故事表演《李小多分果果》教育幼儿互相谦让,通过歌表演《我的好妈妈》,教育幼儿尊敬家人,通过舞蹈《拾豆豆》教育幼儿爱劳动等。,再如通过即兴表演“我扶小弟弟爬起来”让幼儿学会关心人,
帮助人,看到别人跌跤,不应不理不睬,而应该把他扶起来,这是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在获得别人帮助和帮
助别人的时候学会说“谢谢”“不客气”等。同时,利用表演“学做小客人”,让幼儿学说“请”“你
好”“再见”等礼貌用语,并在生活中体验礼貌用语的作用。此外,还可根据季节变化和社会性节日,为孩子创造关心别人、帮助别人的机会,培养幼儿的同情心,通过这些有针对性教育活动,具体落实到幼儿品德教育的实践中,让幼儿心智得到发展,良好品德逐渐养成。
四、随机教育
随机教育就是利用日常生活中各种教育契机,有意识地对幼儿进行适当的、正确的引导。实践证明:只在有限的上课时间里对幼儿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远远不够的,只有随机进行,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在幼儿园的一天里,小班幼儿上课时间仅占15—20分钟,绝大部分时间是属于游戏、体育锻炼、户外活动、睡眠、进餐等等,一日生活的每一个环节,都是向幼儿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良机。因此,我们除了有目的、有计划地在一日活动各个环节中加强对幼儿思想品德教育外,日常中,进行随机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次,上完美工课,废纸扔了一地,看到满地的废纸,没有一个小朋友主动说要把课室捡干净,怎么办?这时,我就有意识地用自己的行动去感化他们,悄悄俯下身来去捡丢在地下的废纸。
❹ 幼儿园教师德育方面的培训有哪些
“德”即是指人道德品质行为的一种表现。
幼儿德育就是幼儿园教师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与认知特征,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对幼儿进行思想、道德及行为能力等方面的培养的一种教育活动。
它是通过幼儿的认识、体验与践行,使其形成具有一定社会与环境所需的品德、行为的教育。简单的说:幼儿园的德育是指教师综合多种教育方法和途径,按照一定的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培养幼儿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教育。
它以社会公德、生活习惯、文明礼貌等规范为主要内容,旨在培养幼儿诚实守信、礼貌待人、坚强勇敢的道德品质;培养幼儿热爱祖国、关爱生命的道德情感;使其养成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和行为规范的习惯。幼儿德育教育既包括培养,也包括形成,培养是途径,形成是目标。
❺ 幼儿园教师如何进行幼儿德育教育
一、确定班集体的奋斗目标,逐步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二、通过少先队组织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三、通过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四、设立校外德育基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五、加强家庭德育教育,家庭学校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