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师生师德 » 师德标兵简介

师德标兵简介

发布时间: 2021-03-30 00:02:15

⑴ 叶志平的人物简介

叶志平(1953.09—2011.06),男,汉族,四川绵竹人。1985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5年7月参加工作,分配到安县沸水小学任教,1978年调至安县桑枣中学工作,1995年起担任桑枣中学校长兼党支部书记。
在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中,桑枣中学2200多名师生在1分36秒内安全转移,创造了“零伤亡”奇迹,校长叶志平被誉为“史上最牛校长”。
2011年6月27日,叶志平同志因长年忘我工作,积劳成疾,突发脑溢血医治无效逝世,终年57岁。
2011年9月1日,中共四川省委追授叶志平同志“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1975年7月,毕业于绵阳师范学校;1969年2月2日,四川省安县塔水镇(原兴隆公社)山泉大队当知青;
1973年10月4日,绵阳师范学校学习;
1975年7月,安县沸水小学工作;
1978年8月,调入安县桑枣中学担任教学工作和班主任工作,并长期担任毕业班教学工作;
1980年起,担任安县桑枣中学学校团委副书记、工会副主席;
1986年后,历任安县桑枣中学毕业班年级组长、教务副主任、主任、副校长兼工会主席职务;
1995年至2011年6月,任安县桑枣中学校长兼党支部书记;
2011年6月3日晚,叶志平因操劳过度,在家突发脑溢血,昏迷多日;
2011年6月27日上午11时03分,因抢救无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去世,享年57岁。 1973年10月—1975年7月,绵阳师范学校学习;1984年,获电大英语毕业证书;
1985年9月—1988年8月, 在四川省干部函授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学习期满,获大学专科毕业文凭;
2001年,四川师范学院(现西华师范大学)三年学习期满,获教育管理研究生课程进修班结业证书;
1993年1月,在绵阳教育学院校长培训班获结业证书;
2002年,绵阳教育学院学习期满,获绵阳市中学校长提高培训班结业证书;
2003年,在四川教育学院学习期满,获四川省中学校长高级研修班结业证书;
2004年,上海华东师范大学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学习期满,获教育部全国第四期初中校长高级研修班结业证书。 全国优秀共产党员;
全国师德标兵;四川省优秀共产党员;
四川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四川省抗震救灾先进个人;
四川省优秀中小学校长;
四川省德育工作先进个人;
绵阳市明星校长;
安县明星校长。
因在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中确保全校师生安然无恙,被网民誉为“史上最牛校长”。

⑵ 谭术魁的简介

谭术魁 教授
获国家留学基金委员会资助,2006年8月-2007年8月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Berkeley )从事访问研究。
受中华发展基金资助,2010年6月-7月在台湾政治大学、台北大学、中山大学访问、讲学。
曾任湖北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商学院副院长,房地产管理系主任,产业经济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教授,土地资源管理硕士点负责人,学术带头人,特聘教授。期间获得湖北省教育系统教书育人先进个人(师德标兵),湖北大学优秀教师、优秀共产党员、师德标兵、第七届挑战杯大赛优秀指导教师、首届十佳青年教师、优秀教案奖、青年教师优质课竞赛奖、教书育人奖、优秀班主任、青年教师下基层锻炼先进个人以及商学院标兵等荣誉。
1987年毕业于湖北大学并获理学学士学位,1990年毕业并获华中师范大学理学硕士学位,2000年毕业于华中农业大学并获管理学博士学位。1996年晋升为副教授,1998年被遴选为湖北省高校跨世纪学术骨干,2001年晋升为教授。2001年9月起在南京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03年11月获得博士后证书。2002年8月经遴选以专家身份(全国高校共2位专家)出席联合国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大会(南非约翰内斯堡)。2007年入选国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08年获得华中科技大学教学质量一等奖。
主要讲授房地产经营与管理,土地经济学前沿问题,房地产管理专题等本科生、研究生课程。
主要研究领域为土地管理,房地产管理,住房政策。担任博学·21世纪工程管理系列教材(16部)总编,21世纪项目管理系列规划教材编委,主编教材6部(含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1部),出版专著2部,在省级以上刊物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25篇。研究成果被有关学者公开发表论文引用318次,被会议交流论文引用41次,并被国内71篇博士学位论文、545篇硕士学位论文引用。
主持完成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粮食主产区耕地撂荒问题揭示及其规避研究》被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以《成果要报》形式呈送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委员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内部参阅。
主持完成的《治理征地冲突的对策建议》被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编入《成果要报》2010年54期,并得到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同志的批示。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于2010年8月23日向中共湖北省委宣传部、华中科技大学党委发出通报,称“文中提出的重要观点和对策建议受到中央领导同志的重视。作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工作者,谭术魁同志带领课题组坚持正确导向,自觉关注现实问题,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努力推出高质量的学术研究成果,体现了较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为国家社科基金更好地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作出了贡献。”

⑶ 班主任二百字先进事迹简介怎么

在班主抄任岗位上坚守18年的他总袭是以一颗善良热忱的心对待他所面对的每一个人,尤其是他的学生。 他工作务实,敬业爱岗,勤工出巧匠,他以校为家,全程跟班,年级组的统计数据显示,他通常是下班最勤的。曾被评为师德标兵的他总是能当好学生的表率。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要求学生做到的,他一定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他善于学习,勤于思考,同事的经验,网络的资源都让他受益匪浅,他尤其善于向学生学习,尊重每一个生命,善于征询学生的意见,他深信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正所谓一根木头顶不起梁。只有发挥集体智慧,才能打造优秀集体。他还倡导与相邻班实行联班管理,大大提高了管理效益。 他关爱学生,赏罚严明。注重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在班上,他有经常性的温馨提醒。

⑷ 高进的简介

高进,原名高云龙,华语流行男歌手、音乐制作人,1982年5月11日(农历四月十八)出内生于黑龙江省佳木斯容市富锦市宏胜镇,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现担任北京艾高时代国际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执行董事。

1999年参加哈尔滨电视台《星星擂台》获得第二名。参加《新星杯歌手大赛》获得亚军。2004年凭借《听着情歌流眼泪》在网络上走红。

(4)师德标兵简介扩展阅读

2016年10月参演公益电影《锁爱》,同年并创作了连续数月蝉联各大排行榜的冠军单曲。

2017年3月25日,高进开始“我的好兄弟”我是作者世界巡回演唱会,北京站、上海站 、广州站 、香港站 、台北站 、纽约站 、吉隆坡站 、新加坡站、哈尔滨站、沈阳站陆续开唱;

4月为黑龙创作单曲《盗心贼》; 5月为大壮创作单曲《我们不一样》 。

⑸ 朱崇军的人物简介


朱崇军:毕业于曲阜师范大学外语系,山东省实验中学英语高级教师,第三批济南市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2004年、2009年先后赴加拿大、美国进行语言及文化学习与交流。先后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全国师德先进个人,山东省十佳师德标兵、济南市第三批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济南市优秀班主任,济南市首批优秀班主任工作室成员,荣立济南市三等功。 在英语教育科研、专著撰写、教学成果、网络研发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展。通过长期课堂改革与探索,课题《高中英语创新性课堂教学异步合作活动课构建研究》、《高中英语语篇微型情景四步程序宏学习法研究》有力地提升了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收到了较好的效果,获山东省优秀教科研成果一等奖,发表于人民教育出版社的《中小学英语》上。《英语语篇微型情景环式教学模式初探》、《着力深层,四同步综合,全面提高》、《创设信息差距,深化英语课堂教学》、《高考英语语法三点微体系复习策略》等课题的深入研究,有力地推动了中学英语课堂教学改革,受到广大学生欢迎和专家的一致好评。另外在国家级、省级等刊物发表的有价值的论文十余篇,在语法、阅读、写作、高考等方面独立著书《星火英语语法全解》、《高中英语阶梯阅读》、《高考英语宝典》、《星火英语巧学活用语法》、《最新张道真高中英语语法》等30余部,近2000万字,丰富和深化了英语教育教学改革。

⑹ 师德标兵事迹材料

她1998年毕业于河北平泉民族师范学校,已在教育这片净土上辛勤耕耘了11年。11年来,她本着“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精神,把爱的阳光洒向她的事业,洒向她的学生。她认为作为一名教师,必须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热爱教育事业,甘愿为人民的教育事业奉献自己的聪明才智。虽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但却用平凡而崇高的师德之光,照亮了一片清纯的天地。

一、 务实创新,不懈追求。

她是一名普通的一线教师,任教六年级的语文数学。当一名出色的教师是她努力的方向。在教学改革中,她积极探索,勇于实践,虚心向老教师学习,经常共同研究,主动听课,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找到一套培养学生各种能力的切实可行的方法。她提倡学生向课本挑战,向教师挑战,向权威挑战;给学生多一点思考问题的时间,多一点知识消化反馈的余地,多一点进行活动表现的机会,多一点体验成功的愉悦环境,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解放学生的头脑、双手、眼睛、嘴巴和时间,努力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在探索中学习,在参与中发展。在今年的4月23日,北师大明德项目专家组来我校进行课堂教学指导,她讲授的《体积和体积单位》受到了听课专家的好评。尤其是对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体积单位的建立这一环节的处理:首先让学生闭眼想一想1立方厘米的大小,接着亲自动手做一个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最后让学生亲身体验1立方米的大小,这一教学观念得到了专家的肯定。

为了上好每一堂课,她都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因为她知道教师的本职在于上好每一堂课,向40分钟要质量,这是根本,也是必胜的武器。为了让学生牢固掌握,灵活运用以学过的知识,在每单元的过关测试上她都煞费苦心,每次检测前她都要先做一遍,其用意一是看题目是否有出入;二是看题目的难易程度和出题的导向,以便检测时做到心中有数。测后都有详尽的质量分析,并让学生每次测后都总结经验和教训,并把错题整理到自己的错题集上,以便在最后的期末复习时有侧重点。一个班的学生很多,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仅反映在卷面上的错误也是千奇百怪,无所不有,批阅时她做好详实的原始记录,这样就能在矫正课上有的放矢,同时又可作为课上和课下对学困生辅导的依据,尽管这样做会投入很多的精力,为了让学生多学点东西,完满的完成学业,这也是她义不容辞的责任。积极参加学校和中心校组织的教研活动,不放过每一次实践锻炼的机会,在中心校组织的评优课教学中获二等奖。

二.爱岗敬业,无私奉献。

有人说敬业和奉献是一对孪生姐妹,奉献就是付出,她深有同感。毕业班的工作是繁重而又紧张的,成绩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校甚至中心校,而今年又是教育质量年,深感肩上的担子更重了。每天早晨踏进校门就感觉像是一个上足了发条的闹钟,总也有忙不完的事。自复习以来,白天测试,辅导,没有批阅作业的时间,就在下午放学时带回家晚上批阅。上一年级的女儿总是不解的问:“妈妈,你们校长为什么给你们留那么多的作业?”她总是笑笑说:“是呀。”每天忙完已是晚上10点多,而第二天早晨7点不到又准时的踏进了学校的大门。

然而就在紧张的复习阶段6月份,她的母亲摔伤了,从平房上摔了下来,当时昏迷不醒,抢救一天才苏醒。为了不影响她的工作,父亲没有让她知道,当她周日回娘家时才知道,急忙赶到医院,看到了正在输液的母亲,转眼间苍老了许多的父亲。她没有一句话,天生不爱哭的她只有流不尽的眼泪,当时真想请几天假陪着母亲,可是想到临近毕业的学生们,她把这件事埋到了心底,第二天照常上班了。一想起这些心里就很难受,觉得对不起家人,尤其是听到母亲现在常念叨的那句话:“不如不供你们上学了,一个个都不在身边。”心里更不是滋味。唯一对得起的就是她的学生,付出总是有回报的,她班中有5人报考平泉四中,全部被入取,于天伟同学以总分第一的好成绩考入了洼子店中学,她班的毕业考试成绩居全校第一。

三.爱驻于心,尊重学生。

教师的工作实践使她认识到,育人之道德在先。作为班主任,良好的师德是处理好师生关系的基础,良好的师德最根本的一点是爱学生。如果说一个教师很难对自己的学生产生感情,那么她所有的工作就无外乎空中楼阁,拥有良好的师德,就有了解决好学生问题的保证。

爱心,来不得半点虚伪。她在班主任工作中一直掌握不伤害学生自尊心的原则,严慈相济,在学生表现好的时候决不吝啬赞美的语言,在学生犯错的时候也绝不姑息迁就。父亲般的严厉和母亲般的慈爱应该表现在班主任的眼神中,这一点就是她所追求的。师,楷模也,教师关爱教育学生,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必须首先做到,比如:要求学生不迟到,自己总是在上课前到门口侯课,班里的脏活,累活带头干,从不袖手旁观。教师在各项工作中都起到率先垂范作用,才给了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建立了和谐的师生关系和班级氛围。

爱心,是想学生所想,不断给学生前进的方向和动力。班内无小事,处处是教育,她总是注意去发现和利用一些小的契机去开导学生,比如学期评语,对每一位学生,她总是力求抓住特点,用殷切的话语给其以激励和警醒。杨浩同学刚到她班时,语文、数学都在40分左右,家长都放弃了说:“孩子就是来养养身板,不指望她考学了。”通过老师的不断鼓励和她自己的努力,两年后的毕业成绩语文79分、数学69分,第一次看到了她的那么灿烂的笑容,听到她那句发自肺腑的“老师,谢谢你。”老师笑了。

她特别重视新课改下新型师生关系的功用,有这样一句话:“你不可能在一个战栗的心理上面写上平整的文字,正如你不能在一张震动的纸上写出平整的文字一样。”只有在民主和谐、自由宽松的环境下,人的思维才能处于最活跃的状态,各种智力和非智力的创新因子才能发挥其最佳水平。她一直努力做到尊重每一位学生,较好的实现了因材施教,在学生中有一定威信,学生也乐于接受她。今年毕业生最后一次返校时,学生杨利伟和她的妈妈一起来了,家长见到老师说:“刘老师,你对我们利伟真好,回家总是念叨你。孩子舍不得你,给你写毕业留言时哭了好几次。”说着说着竟也哭了,当时真不知说什么好,现在想想这就是学生和家长对老师表达的最真挚的感激之情。老师给学生沉甸甸的爱,学生回报给老师更深更重的爱。

有容乃大,无欲则刚。凭一颗爱心做人使她在工作中力争做一个能容人的人。容人使她以学校利益、以学生利益为重,得到了大家的认可。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2007年撰写的论文《小学科学探究性实验教学》获省级优秀奖,2008年获中心校教学标兵和县级骨干教师称号,2004、2006、2008分别获县政府嘉奖。

人无完人,她还有许多缺点需要不断改正,比如增加耐心。与各位老师相比,很明显存在各方面得差距,她将以各位老师为榜样,继续默默耕耘,用她无私的爱深深的感染、教育每一个孩子,用园丁的品质、春蚕的志向、蜡烛的风格、孺子牛的精神,为教育事业奋斗,把真诚的爱毫无保留的奉献给她的事业,她的学生。相信只要心中有爱,有高尚的师德,只要不断的去学习进取,去追求更高更远的目标,就能做到最好!

⑺ 沈继龙的人物简介

沈继龙,男,1953年2月出生于安徽省颍上县,医学博士,安徽医科大学病原生物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安徽省医学会常务理事;安徽医科大学国际教育学院院长,外事办公室主任,兼校港澳台办主任,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教育部重要遗传病基因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安徽省病原生物学实验室主任,安徽省人兽共患病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安徽省血吸虫病防治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1982年硕士毕业于山东医科大学(现山东大学医学院)并获硕士学位。
1990年于中山医科大学(现中山大学医学院)博士研究生毕业获得博士学位,期间由卫生部选派赴日本帝京大学研修。
1993-1999年于安徽省蚌埠医学院任教,任检验医学系主任,期间由教育部选派作为高访学者赴美国Case Western Reserve University(CWRU)从事热带医学研究。
1999年起于安徽医科大学任教。
近年先后在意大利Bari大学、德国海德堡大学等短期访问研究和交流。

沈继龙教授主讲研究生、本科生等各层次专业课程,已指导毕业博士、硕士研究生70余名,学生遍布国内外。他在教学一线长达30年,主讲人体寄生虫学、临床寄生虫学与检验、检验医学专业英语、医学日语、实验室生物安全等课程。在教学中始终把德育和专业知识教学放到同等位置。在各层次教学中,善于针对不同的对象,采取个性化教学方法。让学生在科研工作中创新思维,训练技能。他指导的研究生和大学生课外科技竞赛先后获得省“优秀研究论文奖”、“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科技创新大赛”省级一等奖和全国三等奖、第三届挑战杯安徽省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银奖、省级学会“优秀论文奖”等。
沈教授任全国规划本科教材检验医学专业评审委员,主编全国规划教材《临床寄生虫学与检验》第二版和第三版,并获“卫生部全国规划优秀教材奖”;另作为副主编和编委参加临床医学、护理学等国家规划本科教材编写10余部,国内外出版学术专著10余部;获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和省级、厅级科技进步奖多项。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生命科学部初审专家和第十一届、十二届终审评委;中华医学科技奖第二届评审委员;中国动物学会寄生虫学分会常务理事;安徽省微生物与免疫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热带病与寄生虫学分会常务理事;中华预防医学会安徽省寄生虫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安徽省检验医学会副主委;省热带病与寄生虫学会副主委;国家核心期刊《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副主编;《临床输血与检验杂志》和《热带病与寄生虫学杂志》副主编、《中华预防医学杂志》编委、《安徽医科大学学报》常务编委、《安徽医学》、《中华疾病控制杂志》、《热带病杂志》等编委。先后被授予“安徽省优秀留学回国人员”、教育部 “科研管理先进个人”、“安徽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安徽省模范教师”、安徽省“先进工作者”、安徽省“师德标兵”等称号。近年主持承担国家重大基础研究计划(“973”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及其重点项目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2项;教育部博士点基金1项;省部级以及国际合作等科研基金课题多项。目前主要研究方向为血吸虫病肝纤维化细胞信号转导的干预;我国弓形虫株基因型、毒力与致病机制;结膜吸吮线虫及其媒介研究;基因工程疫苗与重组免疫诊断试剂研发等。至今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科研论文200余篇以及部分科普文章;参加国际会议学术交流10余次,并多次应邀大会报告和主持分场会议。

热点内容
怎么去掉双下巴 发布:2025-07-04 07:30:04 浏览:14
男孩性教育书籍 发布:2025-07-04 06:45:07 浏览:727
九年级上册历史复习 发布:2025-07-04 04:12:15 浏览:952
面试体育教师 发布:2025-07-04 03:55:12 浏览:120
教师师德先进材料 发布:2025-07-04 03:05:55 浏览:487
用什么词来形容班主任 发布:2025-07-04 00:41:46 浏览:849
吉婷老师 发布:2025-07-04 00:40:42 浏览:215
哪个银行比较好 发布:2025-07-03 22:42:49 浏览:356
老师的苦是 发布:2025-07-03 22:41:31 浏览:714
四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卷 发布:2025-07-03 22:04:20 浏览:4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