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师生师德 » 师德魅力的表现

师德魅力的表现

发布时间: 2021-03-31 07:03:45

教师师德表现在哪些方面

首先表现在对自己的学生认真负责任,而且耐心地教给学生们他所掌握的文化知识,关心学生的生活和成长。而且什么事情能做到教师的带头作用,给学生们做个榜样。我认为这就是教师的师德。

⑵ 教师的人格魅力表现在哪些方面

一、“爱”是教师人格魅力的具体体现。

“爱”是高尚师德的核心本质,是一个教师的灵魂,是教师人格的具体体现。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坚持一个“爱”字,会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教师的人格魅力来源于善良和慈爱,在平等的基础上善待每个学生。正如现代教育家夏沔尊先生说的:“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有人说,教师对学生的爱比父爱更广博,比母爱更细腻,比情爱更无私。我更认为是一种“理智爱”。我对所有的学生坚持做到“尊重”,尊重学生的人格、能力和感情,从来不用粗俗的言语责骂学生,甚至把按时上课也看作是尊重学生的行为之一。爱的体现形式有多种:

1、对于各方面比较优秀的学生严格要求。特别是学生干部,尤其是学生会主席杨勇,严格要求能够促进他们更快成长。如今他们都在各自的高校取得了新的成就,而对这份“严格”至今心存感谢。

2、对于生活有困难的学生,我给予精神鼓励和物质帮助。让他们感受到关心,体会到集体的温暖,把精力尽可能多的投入到学习中来。

3、对于犯错误受处分的学生,我坚持以理服人,使学生真正认识错误并加以改正。我注意防止他们自暴自弃,以发现其闪光点,鼓励他们站起来。高二时,我所带的班分进一名叫刘逆的学生,从其他老师的嘴里我了解到他学习一般,但却因为表现差受到学校的处分而小有名气。经常旷课迟到、上课睡觉、甚至老师正在讲课,他却从后门溜出了教室。与他接触了一段时间以后,发现他爱好广泛,会弹奏几种乐器,口才也不错,曾经是“小白帆艺术团”的少年演员,身上积聚着非常大的“负能量”。通过引导,让他充分的发挥自己的特长,在校艺术节文艺会演中大出风头,从中使他看到自身的价值,体会到成功后的愉悦,一种得到人们认可与肯定所带来的愉悦。

4、青年学生信息量大,创新意识强,敢于提意见和建议。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我经常鼓励学生超越老师,这是一个老师应有的胸怀。要相信学生具有主动构建、自主成长的潜力和能力,相信学生人人有志,人人有智。

一个心里有“爱”的教师,会源源不断地把“爱”浸透在各种教育教学活动中,而这份“爱”的源泉,却来自教师健全的人格。我们常说“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其深层次的核心内容就是“爱”,有“爱”才可能有“一切”。

二、“学”是教师人格魅力的源泉。

教师人格魅力的实现,体现教师的才情和教书育人的效果之中。而教师的才情,来自于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 (一)不断学习,更新教育观念。

在传统的知识传递结构中,教师处于核心的地位,教育改革的发展要求我们必须冲破旧观念的束缚,树立全新的现代教育教学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思想性格各异的、主体的人。我们教师的主要任务是认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他们存在的巨大潜能,要尽最大的努力创造条件,使每个学生的潜能都得到充分的释放和淋漓尽致的发挥。我们教师要努力学习教育科学理论,积极营造素质教育氛围,并其传统的“填满容器”的教育教学观,树立现代教育教学观,指导我们的教育教学实践。

(二)超越自我,敢于创新。

教师扩充知识面、开阔视野、拓展思路的最终目的,是提高教学教育水平和增强教学教育效果。

教师的工作就像伸缩性极大的橡皮筋,有些人比较“悠闲自在”,有些人却“没完没了”。教育改革成败的关键是教师。而今,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要让教师主宰课程,即教师不仅要是专业课程的实施者,还要是专业课程的开发者和创造者。教师的经验仍然重要,但不再是复述书本知识经验,而是建立在学科教育理论和专业学识基础上因思想而获得的经验。为此,教师要会走终身学习的路子,成为学习型的教师。教师做学问、搞研究,不是奢望,而是现实。提高教学质量需要学问和研究,创新教育更需要学问和研究。指导学生的发展需要学问和研究,促进教师的自身成长也需要学问和研究。没有学问,无从指导学生和提升自我;没有研究,无从产生自主的认识。当今知识经济时代,学习型教师最突出的特征是会学习,学习已变成了他们的一种基本的生活方式,成为了一种终身享用的福利。这种学习性质是内隐的、内在的;目的是非功利的,是自我价值的实现;学习的过程富有参与性、自愿性;目标是自定的;动力来源于个体的需求;价值在于满足兴趣爱好;观点在于自我提升的需求。

从实践的角度看,具有高尚情操、渊博学识和人格魅力的教师,会对其学生产生一辈子的影响。所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体现师德的重要性之一,就是榜样作用。教师不应该靠权威与大道理来施加影响力,而要通过自己的行为举止,用启发的方式,身体力行地做好垂范。所以我一直以为教师的品德远比他的业务重要的多。爱是成功教育的原动力,是教育的根本。而教师的人格魅力使这种根本的体现。

⑶ 师德师风的现实表现

对于师德来师风的具体表现源,我个人的看法就是,作为一名合格的老师,首先要从道德上,能够作为学生的表率,行为上成为学生的榜样,努力教授学生,使学生在道德和成绩上都有所提高,成为一名合格的新时代学生,为祖国的建设做出自己的贡献。

⑷ 师德的魅力从哪里

师德的魅力来自哪里?除了“奉献”和“爱心”外,魅力还来自“智慧” 和“发展”。师德标兵们不乏“奉献”和“爱心”,他们更是新规范提出的“甘为人梯、乐于奉献” 、 “关心爱护全体学生”的典范。但显然仅此是不够的。 缺乏智慧的师德,是不完美的师德。
英国诗人雪莱说,道德中最大的秘密是爱,我们说,师德最大的秘密是教育爱,而教育爱是需要智慧的。 如何使得师德充满魅力?如何使教师自觉地“修优美师德、做阳光教师” ?这是 师德教育面临 的一个挑战。我们的回答是给师德注入“智慧”和“发展”的新内涵。

(一)师德呼唤着智慧

我们在课堂上曾讨论过一则案例:一位班主任放学静校后,与往常不同,她留在教室里盘作业。忽然班上一对少男少女亲昵地相拥着推门而入,班主任非常惊讶,感到自己一份教育责任:于是认真地与他们进行了谈话,分析早恋的危害、学生的主要任务等等,没有一句过头的话。然而,第二天,不幸消息传来,学生双双自尽。
讨论开始,大家一致认为教师没有过失,但是大家当深入探讨后,大家认为,如果教师具备一种智慧,多元智能理论称之为“人际智慧”,这样的事实是可以避免的。
人际智慧是一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表现为个人觉察、体验他人情绪、情感和意图,并据此作出适宜反应的能力。
如果教师具备这种智慧,她一定会觉察到学生当时的惊恐和压力。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的认真态度,无形中加剧了这种压力。有智慧的教师会意识到,当务之急不是要“强化”这个事件,而是要“淡化”它,不是要“严肃对待”而是要“视而不见”或“承诺保密”。老师的“认真谈话”本身就是强烈的心理暗示,其实老师说什么本身并不重要,也觉听不进去,重要的是:老师“很当事儿”,学生就认为“不会放过”,这等于在已经无法承受的压力上“雪上加霜”,让学生感到走投无路。
有的老师说,现在的孩子,太脆弱,老师没说什么就受不了。对于这样的说法,我们不妨读一段陶行知的话:
“ 您不可轻视小孩子的情感!他给您一块糖吃,是有汽车大王捐助一万万元的慷慨。他做了一个纸鸢飞不上去,是有齐柏林飞船造不成功一样的踌躇。他失手打破了一个泥娃娃,是有一个寡妇死了独生子那么悲哀。他没有打着他所讨厌的人,便好像是罗斯福讨不着机会带兵去打德国一般的呕气。他受了你盛怒之下的鞭挞,连在梦里也觉得有法国革命模样的恐怖。他写字想得双圈没得着,仿佛是候选总统落了选一样的失意。他想你抱他一忽儿而您偏去抱了别的孩子,好比是一个爱人被夺去一般的伤心。 ” 陶行知要求教师具有理解学生的知觉、感受的“人际智慧”。缺乏智慧的师德是要打折扣的,是缺乏魅力的。

( 二 ) 师德尤其需要“实践智慧”

教师不是教育行政领导,也不是教育理论工作者,他们是一线的教育实践人员。而教育实践是极其复杂的、受多因素影响的、多变化的、难预设的实践。它有很多不确定性、不稳定的、不清晰性、不可预见性。对于一线教师来说,他们面临的大量问题,往往是情境性的、 “ 价值冲突的 ” 、独特的、开放的、没有固定的、唯一的解决模式。这就要求教师具有一种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时是 “出其不意地”解决问题, 即教育机智,实践智慧(如兔子竞走续编中的乌龟)。 举例:抽烟:“干腊肉”“生日蛋糕”。问题的解决要有创新性,要考虑情境。教育实践的问题,都是独特的,不能照搬过去或他人的经验,也无法直接套用通用的教育原则。
教师需要的智慧不是一般的智慧,它是一种实践智慧。教师的实践智慧是 教师 能够道德地、创造性地、经济有效地解决特定情境中所面临的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 举例:“首席座位”“无声的听写?”“损坏的书发给谁?”
马克思说, “ 能给人以尊严的只有这样的职业 —— 在从事这种职业时,我们不是作为奴隶般的工具,而是在自己的领域内独立地进行创造。 ”
新修订的师德规范 提出要教师“激发学生创新精神”,教师本身“要勇于探索创新”,具有创造性。 有人说,创造者才是真正的享受者。懂得创造性地问题解决者,就是享受者。在履行自己的义务中寻求并享受着快乐的人,一定是阳光的人,而快乐来自创造和智慧。
汇“爱心”“奉献”和“智慧”“发展”于一身,他一定是一个充满魅力的阳光教师。全国著名的教育 家霍懋征 老师是一位普通的小学老师。“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是 霍 老师的座右铭。在她的眼中,“没有不可教育或教育不好的”学生。她爱每一个孩子,“相信人人都可以成才”。 60 多年的从教生涯,她创造出“三个没有”:没有让一个学生掉队的奇迹,没有体罚过一个学生,没有向一个学生动过气。她能不是一个快乐而阳光的教师吗? 霍 老师提问,一个学习成绩最差的学生举起手,可是当老师问到他时,他却答不上来。老师后来问他为什么不会也举手时,这个学生哭着说:老师,别人都会,如果我不举手,别人会笑话我。 霍 老师由此感到了学生都有一颗强烈的自尊心。她私下里告诉这个学生,下次提问时,如果会答就举左手,如果不会就高举右手。此后,每当看到他举左手, 霍 老师都给他机会让他回答,举右手时则不让他站起来。一段时间后,这个学生变得开朗了,学习成绩也有了很大的进步。 霍 老师悄悄地把这个方法也告诉了班里其他几个学习不好的学生,结果发现整个班都变了。

(三)师德呼唤教师“发展”

过去人们习惯把教师比着“蜡烛”、“人梯”或“春蚕”。其积极意义在于它是教师职业道德中奉献和自我牺牲精神的形象解读,表达着人们对于该职业神圣性的理解,和对于从事该职业的教师高期望的表达。但是它同时传递着消极的信息:蜡烛照亮别人同时自己却丧失光彩。蜡烛的燃尽,春蚕的吐丝,尽管是悲壮的,但也是令人寒心的,因为看不到自身的不断成长和发展。当今教师接受的师德是一种有着尊严感、幸福感、成就感的优美师德,教师们所向往的是成为有智慧、专业发展的阳光教师,有些蜡烛式的教师缺乏“阳光”和魅力,因此难于被接受,不能让人向往。
“不接受”让我们意识到,师德不仅讲奉献,还要讲智慧,讲发展。教师所情愿献身的职业不仅有“桃李满天下”的满足感,更充满着专家的成就感,成才的光荣感,创新超越的自豪感。
“发展” 是师德修养追求的目标,师德应当将教师引向辉煌,而不是毁灭。
在新修订的师德规范中 , “终身学习”要求教师“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这些要求保证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促进教师成为智慧的、有创造性的专业化教师。

⑸ 师德魅力的表现有哪些

讲课幽默风趣,和学生亦师亦友,该严肃时严肃,该轻松时轻松,关爱学生,

⑹ 教师的师德最主要表现在什么

何谓师德?其实我们并没有一个相对标准的答案。但我认为一个有师德的老师,应专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素属质:

一、要有高尚的情操。

二、要有正确的三观。

三、要有家国情怀。

四、要热爱教育事业。

五、要懂得“因材施教”,关心、关爱每一个学生。

六、既能教书,也能育人。

如果能够每天健康的走进教室,面带微笑和学生问好,温和地上完每一堂课,再笑着和学生说再见,这样该多好!

热点内容
高考2017数学全国2卷 发布:2025-09-21 17:04:51 浏览:450
班主任基本功试题 发布:2025-09-21 16:28:03 浏览:224
仙尼老师 发布:2025-09-21 15:34:18 浏览:377
低的用英语 发布:2025-09-21 15:04:53 浏览:556
二年级家访心得体会 发布:2025-09-21 14:58:12 浏览:252
万人教师 发布:2025-09-21 13:46:14 浏览:460
汤柳老师 发布:2025-09-21 13:20:16 浏览:847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课本 发布:2025-09-21 13:03:09 浏览:196
个人师德教育总结 发布:2025-09-21 10:17:52 浏览:733
江苏数学题 发布:2025-09-21 08:50:43 浏览:764